985985 211大学二本专业业会收外省学生吗

到底要不要复读?985211和二本差别有多大?
题主女,95年年底生。家庭背景四线小城市小康家境,外貌中上但是没有决定性优势。高中因为身体原因读了五年,休学,现在才高考。文科生,才高考完,但是感觉成绩不佳。平时成绩稳定一本线上,高考估计只能二本了。想复读,但是和妈妈谈了下,她非常非常反对。她的反对是:1.我年纪大了,对我负责的态度是让我去大学。2.二本也能有好的发展,大学平台机会更多没必要原地踏步了。3.她觉得很多二本还是不错的。我的意见:1.我各方面没有出众条件,不能去个好学校真的未来堪忧。2.就我周围环境我觉得二本平台真的不怎么好。3.各个层次朋友都有,真心感觉好本科对人影响很大。求各位的建议,谢谢
按投票排序
谢邀,先简单回答下,大学不分一二三本,只分普通和重点。针对你妈妈的意见,我一一评价。1.我年纪大了,对我负责的态度是让我去大学。
年纪是生理上的,人什么都不干也会一天天的老去。但是你的经历和知识以及阅历不会因你的年纪而改变,可以伴随你的一生。2.二本也能有好的发展,大学平台机会更多没必要原地踏步了。
我不否认二本可以有好的发展,但是这都是概率问题。我可以这么说,在好的学校发展好的概率肯定大于一般的学校,而且大不少。你复读只需要一年就可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当然,也会有家长这么安慰你,四年后还可以考研嘛,但是你知道四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么?颓废还是上进,但是如果决心够大,一年后的自己还是可以预见的。你可以想想要多大的决心才能预见四年后的自己。3.她觉得很多二本还是不错的。
是的,有的二本不错,但是前提是她觉得。社会的态度决定了学校的地位,我也不否认有些学校确实不错,但是就业没有想象中的简单的,二本也可以好就业,但是难度比好学校高了几个数量级。所以有很多人考研的动力就是找不到工作,但是殊不知,研究生毕业就业时有的单位还要看这个东西-------第一学历,就是你本科的学历。我认识一个朋友,本科河南二本,研究生兰州大学,博士武汉大学。导师已经很想让他留校了,奈何第一学历不是211,只能作罢。想到什么我还会补充。对于一个还未踏入社会的人,你把这个社会想象的再残酷,也不及社会真实残酷程度的十分之一。
先等成绩出来再说吧。最想说的是,回想一下,高中是不是尽了全力,还有无提升空间。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实力,是不是有希望一年后有211985的水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去吧。如果高考分数太难看,二本里连个好点的专业都没有,去吧。年纪是小事。最后祝好!
题主啊……你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就像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啊!!!!你会想到底要不要复读……上课下课都在想……纠结来纠结去……然后纠结的结果就是……你还是想复读……不然你会觉得后悔……所以……想做就做吧!Believe in yourself!加油!Fighting!o(≧▽≦)/~
更新看到有说考研的事情的。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考个好学校上,211、985的保研机会,考研率都不是二本能比的。如果你想要出国的话,最好985,一般211机会都非常少。另外就像楼上说的那样,本科学校很重要,211是最基本的! …~…~…~…~…~…~…~…~…~…~…~首先说下我的结论,建议复读,差距很大。下面是拙见。 针对令堂的意见 1,尽管你是女生,我还是觉得不需要过多纠结年龄,人生路还长,一两年的差距其实没有什么。况且你的上进心很强。不复读很可能留下遗憾。 2,这是个概率问题,显然比较而言二本的概率很低。不必拿二本和985 211比较,211和985甚至一般985和顶级985相比差距都非常大!非常大!非常大!非常大!我深有体会。3,并没有听说哪所二本不错。不要把比较对象假定为其他二本或是垫底的一本。 你的意见我完全赞同!~~~~~~~~~~~~Follow your heart! 祝你成功!
一旦产生了复读的想法,你就很难摆脱自己的想象。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你会想着假如我复读了会怎么怎么样,复读成为了你的一个坎。也许复读会后悔一年,但我觉得不复读会惦记一生
当年我高考比一本线低了将近二十分,于是发奋复读一年,最终高出一本线六十多分,上了个不错的211。但是说这些也不是为了鼓励你复读,因为我闺密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去了一个不太好的二本,但是,她今年已经在华科上研究生啦!所以,我觉得做什么选择不重要,重要的你要努力奋斗
我去年高考,985水准,手握自主招生加分,高考分数跳水到二本。我只想说,我这18年来做的最错误,最后悔的决定就是没有复读。
谢邀。既然是姑娘,这里讲我女票的故事吧。三线城市,外貌条件反正很多人追(也不知道怎么瞎眼看上我了……),家庭绝对算好的。最后走的本地普通一本。她上了大学以后很努力很努力,因为她也明白如果和环境一样是不行的。我最后走的是个211,分数够不少985了,但是选了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当然我们学校专业排名绝对没的说,按理说毕业后靠着学校名头也能混个好工作。但是我也很努力很努力,因为我也明白如果和环境一样是不行的。其次我们来谈你。年龄抛开不谈,你的身体能不能受得了复读?一年提六七十分的人有多努力你知道吗?我担心你的身体能不能受得了。更何况还有心理压力。我不提建议,我只是告诉你不管什么大学不努力都不行,自己斟酌。
二本女只想告诉你。差别很大。希望你明白。在二本里混,要保持自我,而且自制力要很强很强。
虽然现在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但事实是211或985还是很吃香,我们不否认有些二本学校学生很努力,然后后来找的工作比那些重点学校毕业的学生要好,但是这个概率很小。在好的学校,学习氛围什么的都要好一些,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推荐到广播
14707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旅行在路上)
(他才是什么鬼呢)
(他才是什么鬼呢)
(吴肉肉YEAH)
第三方登录:当前位置: &
& 非211非985二本大学学生如何转专业
(旧)申请攻略
非211非985二本大学学生如何转专业
&&英国大学转专业有什么特别要求吗?雅思高分但是本科大学非211非985的二本怎么办?&
其实,很多同学本科毕业后想读其它专业的硕士,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专家建议你首先弄清自己为什么要转专业,对想要学的领域有多大的热情。
其次,要确立你想要学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这样才能够在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有一定的针对性,免得无的放矢,浪费时间精力。
如果想转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属于同一领域,那么会相对容易。
如果转专业的跨度比较大,那么需要申请的时候,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定要在个人陈述中写明你转专业的原因,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自己。
可以着重讲的包括:对所申请专业的兴趣点都有哪些,对相关专业有多少了解,有没有这个专业的实习或者兼职工作经验,在本科没有系统训练的基础上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对毕业后就业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概念等等。
多数英国大学对硕士申请者的要求是本科平均分达到80分,但并不是绝对的,要看具体院校。
英国大学一般会更欢迎本科是中国211或985大学的毕业生,但并不是说非211非985的学生完全没有机会。
每所大学的具体要求都不同,也要看你所申请的专业更看重哪些方面。
你的雅思成绩好,申请的时候是一个重要优势。
如果本科期间参与课外活动较多(尤其是跟所选专业相关的活动),那么可以在个人陈述中突出这些经历。
如果有了心仪的高校和专业,不妨申请试试。要强调自己的优势、相关经验,以及对所选专业的热爱。
在线提问 (雅力留学将在24小时内回复您的提问,带*为必填项)
联系方式*例如:电话号码等
大家都在关注
请选择国家
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排名新鲜出炉,普林斯顿大学继续蝉联第一,哈佛大学位…...
2017年USNews美国大学研究生专业排名卫生政策与管理专业排名...
2017年USnews美国大学研究生语言病理学排名...
美国南加州大学金融工程成功…
吴同学通过雅力留学成功申请到美国南加州大学金融工程…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不一样的教育新闻,不一样的解读视角,深受家长和老师欢迎的教育咨询平台。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日新报新教育周刊”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值班小编:瑶瑶
  编辑、制作:唐瑶
  你真的了解一本、二本、三本吗?985、211又是怎么回事?进不去985、211就真的没有前途吗?非985、211的学校就都不是好学校了吗?招考季当前,有些事情你得了解了……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教育阶段有哪些形式?
  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教育阶段分为两种形式:大学本科(简称大本、本科、大学)和大学专科(简称大专、专科)。两者区别主要有两点:
  学制:大学本科4-5年,大学专科2-3年。
  学位:大学本科可申请学士学位,大学专科没有学位。
  一般一本大学即经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可在该省招收本科第一批次考生的高校。目前我国可在全国招收本科一批的大学主要有教育部直属或其他主要部属以及部分省属重点大学(一般多为985工程或211工程院校)。有些一本院校主要以本省为主体,全国部分省份一本为次。
  总体上来说,一本大学大都是部委直属大学或者“211工程”大学,而二本大学大多为省属大学或者非“211工程”大学,二者在师资、硬件等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追捧一本大学的主要原因。但是相对来说,考上一本大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同学读的是二本大学。
  一本、二本有什么区别?
  一本包括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两种形式
  一本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985、211重点本科的高校(简称重点本科)和普通123本的高校(简称普通本科),一本、二本高校是有同等学历和文凭的本科高校,只是“985、211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123本高校”两者也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
  前者注重理论研究后者更注重理论实践应用,也就是说“985和211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123本院校”同属大本。
  211、985大学的由来
  “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为了面向21世纪,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政府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
  “985工程”,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也称“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名称源自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
  最初,开展211、985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国高等教育落后的现状,希望通过扶持一些高校,提高我国整体的高等教育水平。目前我国共有115所211大学,其中北京最多,为26所;985大学共有39所。211、985工程的大学,通常享用更多的国家财政拨款,进行科研或者是软硬件的升级。
  三本院校与一、二本院校的区别
  (一)、高考中本科按录取批次划分为三个批次,一本为第一批次、二本为第二批次、三本为第三批次
  (二)、三本和一、二本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本科层次的高校):一本、二本、三本都是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系列,学制都为四年,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都是相同的,是不标明几本的,只表明是本科,都以自己高校的名称具印,都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证书,所以一、二、三本的毕业生都将获得国家、国际、社会上都承认的学历证书。
  所谓的区别:
  是入取批次不同:一本为第一批次、二本为第二批次、三本为第三批次。
  是收取的学费不同:一本、二本相对稍少一些,但一些转设二本学费也相对稍高一些,三本院校学费相对也稍高一些。
  一本是“公办范畴”的;二本大多数是“公办范畴”的,但有极少数也属于“民办范畴”的;三本:主要是指“独立学院本科院校”等,是“公办民助范畴”的。
  大专教育也有两种形式
  大专教育主要也有两种实现形式:
  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也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后者重技术。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每一个考生和家长当然都希望可以进入985、211的大学,可是现实是能进入名校的毕竟还是少数,而非985、211的学生在学习和就业的过程中又有着很多辛酸。我们先看看“双非”毕业生们在求职过程中的遭遇。
“211”“985”成“双非”学子的噩梦?
  “一些企业的实习、招聘,明确规定要求211、985,不是的话,连申请资格都没有。”某非211、985大学的大四学生小Z,现在在一家私有企业实习,但是现在的单位并不是他最想去的。“之前好不容易我心仪的企业发了招聘通知,结果第一条要求就是211、985”,小Z说,当时他绝望的心情简直没办法形容。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小Z还是投递了简历,可最终石沉大海。
  其实,早在去年春季招聘开始之前,人社部就出台了国企招聘应届生的公开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国企招聘不得将211、985高校作为限制条件”,但是,其中只明确了“国企”,并且,即使很多企业没有在招聘信息中直接提及“211”“985”的限制,在录用时,也会把这个因素考虑在内。
  小Z说,自己之前的就业指导老师告诉过他们这其中的缘由。企业招聘需要的是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为企业创造高效益,虽然“双非”学校中也有有能力的学生,但是相比211、985的学生,比例可能相对小一些。考虑“机会成本”,企业宁可错过“双非”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也会在211、985高校中挑选相对有能力的学生。“虽然可以理解,但是仍然觉得不公平”,小Z如是说。
  “这个问题存在已久,国外也发生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介绍,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迈克尔&斯宾塞和罗伯特&索洛提出筛选理论,又称文凭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具有不对称性,用人单位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拔员工,以员工的“标识”和“信号”作为评判标准进行挑选。“标识”是天生而不能改变的属性,如性别、种族、家庭背景等;“信号”是求职者后天获得、可以改变的属性,如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等。用人单位把教育看作一种“信号”,依据求职者学历进行筛选,这没有错。但是把它作为一条“分割线”,忽视求职者其他能力则有失公允。
  “双非”,似乎成了这些学校的学生前进道路的阻碍。采访中发现,为了走出家乡看一看,放弃家乡的211大学,而到外地的“双非”大学求学的学生不在少数。从211、985学校的分布来看,为了公平起见,几乎每个省份都至少有一所211学校,而学生放弃在家乡求学,前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居于大多数。“不作死就不会死”,成了不少遇到过求职障碍的“双非”学子的自嘲语,“家乡的大学至少是个‘211’啊”。
“双非”学子出路何在?
  考研,是很多“双非”学子选择改变自己劣势地位的方式。这样考研,比起那些是为了“晚两年找工作”的,还是值得提倡的。因为,用考研来逃避“就业难”的问题,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而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就另当别论,特别是,“双非”学生如果考上了211、或者985学校的研究生,会为自己扫清部分的求知障碍。
  但考研毕竟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并且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多数“双非”的学子依然奋斗在找工作的大潮中。其实,“双非”学生并不是一定找不到好的工作,自身具备过硬的素质,在加上机遇,或者那么一点点运气,也许会有意外之喜。
  小N,某非211、985院校的前学生会主席,曾经“抢”到了为数不多的安永实习名额。小N坦言,不是211、985,确实会有影响,况且在北京面临来自人大、对外经贸、央财的同龄人。“但如果自身真的有不输任何人的专业能力,其实都不是问题。”小N给出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因为“双非”而有太大的压力,只要踏踏实实肯努力,把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作了,结果不会太差。
  虽然,现在还是有不少企业在接收简历时强制要求211、985院校,但是,模糊这一标准是大势所趋,也就是说,会有更多的“双非”学子在投递简历环节和211、985院校的学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这样,如果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在接下来的笔试乃至面试环节中,都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除此之外,不少学生也选择了出国深造,虽然“双非”学子申请学校时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但仍然有很大的机会申请到好学校,得到出国为自己“镀金”的机会。尽管如此,在现今“海归”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纸学历只是基础,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仍是关键。
――下面是帮助普通学子的福利时间――
  在各类大学中,有这样一些院校,他们虽没有“985、211工程”的名号,但是由于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实力排名其实并不低,有的甚至还超越了很多“985、211”院校。
  这类大学虽然不是“211工程”大学,但却可以凭借自身的特色吸引考生和用人单位,因此,就业情况仍然比较乐观,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这些院校都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相关专业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博士点。这些专业在行业内部的认可度必然会比较高,因此,就业情况比较乐观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这些院校有哪些呢?
  法学界老牌――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它被业界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黄埔军校”,也有人评价说它是法学教育最成功的典范。
  有这样一种说法:国内法学学者近乎一半出身西政。学法律的话以前有“五院四系”的说法,系指的是大学的法学系,四系大学指的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五院指的是五大政法院校,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五大政法院校中,西南政法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入211,但是西南政法的实力确实很不错,很多的法学泰斗都是西南政法毕业的。因此,想学法学专业的考生完全可以考虑一下。
  小语种、旅游专业翘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小语种近年来可谓是专业中的“头牌”之一了,出国、旅游、搞搞翻译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职业。如果你也有此打算,那么北二外就可以有!北二外是非211院校,但却是国务院特批的与211同样具有第一批招生资格的院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知名特色大学,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全国外语类考生的梦想之地。北二外毕业生工作比较好找,且大多数被外交部、国家机关、新华社抽调。想学外语,又觉得北语之类的太难进,那么北二外同样可以作为考虑对象。
  低调的“高帅富”――中国民航大学
  什么职业既是高富帅又很低调,航空业绝对算其中之一。什么学校是“高富帅”却又很“低调”,中国民航也绝对算其一。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想“触摸万米的距离,感受飞扬的美丽”?那就请你把目光投向中国民航大学。该校直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坐落在天津市。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目前我国惟一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将航空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两大学科群交叉融合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
  学校毕业生遍及民航各生产岗位及技术领域。全国民航七分之一的员工、三分之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来自该校,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民航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中坚骨干,许多人成为业界精英。
  头衔什么的已是“浮云”――中国科学院大学
  “985、211”是什么?可以吃吗?――国科大如是说。说到最牛的非“985、211”大学如果不提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那简直就是没有说服力!为什么呢?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2013年《自然》杂志自然出版指数显示中国科学院科研实力排名世界第6位,并超过东京大学排名亚洲第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共同荣膺2016中国七星级大学,居中国顶尖大学前列,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另外,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全国居首,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列二至五位。听到这么牛的实力水平,是不是“985、211”其实真的已是“浮云”了。
  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人是如此,大学也是如此。在中国大学浩瀚的汪洋里,有很多大学并没有“985、211”的大头衔却依然能考自身专业实力“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样的院校除了上述归纳的其实还有很多,学校头衔是一回事,但本质和业内实力同样也是不可疏忽的因素,因此,希望大家在考虑那些脍炙人口的“985、211”大学之余,还可以多花时间了解一下那些各专业内的“实力派”,给自己更多选择,拾起那一颗颗“沧海遗珠”。
  综合整理自:蒲公英微校园、零点高三、界面新闻、头条号宽心
  为了给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设立了天津家长互助团,扫描一下二维码,糖糖带你入群。
  小编工作动力已和此赞相连,鼓励我们就请赞一个吧! 您的精彩评论,我们也会及时选用哦!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二本毕业生:花8万上大学就找个高中生的工作
媒体发布2013年将是“史上最难就业季”时,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张岳已经投了两个月简历。“四年花8万上个大学,难道就找一份高中生就能干的活儿?”
张岳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那些很快录用他的公司,即使他不是大学毕业生,也会录用他;而那些薪资优厚、名声在外的企业,他这样的二本毕业生,只能踮起脚尖从远处望一望,人家却连看也不会看他一眼。就业市场涉及到政府、高校、企业、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走出个体困境的良药也许不少,但走出集体困境的药方尚待开出。媒体发布2013年将是“史上最难就业季”时,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张岳已经投了两个月简历。他是将于今年7月走出高校的699万应届毕业生之一。这个数字是近十年来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的新高。2012年,共有680万毕业生走出校园,2011年是660万,而10年前的2002年,这个数字只有145万。“我不会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遇难者吧?”张岳曾不止一次问自己。此前,他投简历应聘的单位包括了餐饮、食品、电器销售连锁店、知识产权代理、保健品销售等。然而他的本科专业是旅游管理。“我没什么理想,只要一份提供五险一金,月薪两千多块的工作就行。”他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李琳也处于四处奔波的焦虑中,不过她周围的人都认为她在自讨苦吃。“户口、薪水、在哪个城市,我都不在乎,”李琳承认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希望毕业后能转行去做一名数据分析员,“我只希望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但事实是,无论是李琳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还是张岳这样的现实主义者,似乎都在2013年的漫长春季感受到了寒意。据第三方调查机构北京麦可思公司的数据,从日至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求职,近几年来从未像今年这样引起全中国关注。然而研究者认为,这个数字及其带来的后果被夸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远不应该获得这样大的关注。“就业率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以一个数字来做结论性的判断。”长年从事就业市场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说,“事实上,对一个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数字是调查失业率,但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公开数据。”张岳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那些很快录用他的公司,即使他不是大学毕业生,也会录用他;而那些薪资优厚、名声在外的企业,他这样的二本毕业生,只能踮起脚尖从远处望一望,人家却连看也不会看他一眼。二本“泡面小子”23岁的张岳出生在沈阳郊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至今仍靠种地为生。2009年,他考入大学,成为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算上学费,张岳一年的开销是两万元。他的父母一年也就能赚这么多。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张岳的回答是:“找个好工作,不再让父母操心。”他对“好工作”的定义也很明确:五险一金。“至少要有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会有优惠。”四年前,一入学,学校便告诉他们,这个专业每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张岳觉得很高兴,“我觉得自己毕业时还不至于成为那不幸的6%。”然而,当他迈入毕业求职大军时才发现,要避免成为不幸的人,他或许开始得太晚了。当初选择旅游专业是觉得这个专业可以游山玩水,但大三为期一年的实习后,他失去了兴趣。“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琐碎的事情,毫无成就感。”但对于未来做什么,也毫无概念。和他的多数同学不同,张岳很少逃课,不过对死板老旧的课程提不起兴趣(他后来实习时发现,这些课程毫无用处),经常在课堂上睡觉。他的同学们大多迷恋打网络游戏,常常整夜奋战在电脑屏幕前,期末考试前临时抱抱佛脚,“及格就行”。不过张岳对网络游戏也没兴趣,他唯一的爱好是踢球。四年一晃就过去了,当求职也像期末考试一样最终到来时,张岳们终于发觉,这是一场不能靠临时抱抱佛脚就及格的考试。张岳最初将目标锁定那些名气大的企业——那些“上过央视广告的”的品牌,农夫山泉、海尔、乐购……但投出的简历大多没有回音,连一个电话都没有;苏宁电器招聘,面试官得知他没有通过英语四级后,就把他晒在一旁。“卖电视空调也需要说英语吗?”张岳愤愤不平。看到米其林公司的工人岗没有英语四级的硬性要求,他投了简历,居然也被拒了。也有人表示愿意接收他。张岳曾通过了一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的面试,入职前要接受一天培训,培训内容是如何用电话营销的方式短时间内成为富翁。参观公司过程中,张岳看到公司员工们挥拳疯狂高喊:我们能吃苦,我们能成功!“天呐,这不是传销公司吗?”他吓得逃跑了。另一家痛快答应录用他的公司是一家药企,不过张岳很快发现,这家所谓的药企,不过是卖些忽悠老年人的高价保健品。骗人的事可不能干!他毫不迟疑地拒绝了。几个月下来,张岳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那些很快录用他的公司,即使他不是大学毕业生,也会录用他;而那些薪资优厚、名声在外的企业,他这样的二本毕业生,只能踮起脚尖从远处望一望,人家却连看也不会看他一眼。“四年花8万上个大学,难道就找一份高中生就能干的活儿?”张岳越想越难受,在同学聚会上爆了粗口,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一人抱怨,还不如去工地搬砖头,一天还能挣150块;另一个则后悔上了大学,远在老家的弟弟高中毕业就工作了,现在有车有房。最让张岳难过的是父母电话里的唠叨。他们不断举出村里老张家的儿子或老李家的闺女目前的工作有多体面的事实,希望以此激励儿子。但这种效果有时是相反的。张岳同宿舍的几名会计专业毕业生,都靠父母在当地的关系,早早与家乡所在地最好的银行签了约,“扣完税有三千多块,福利好,说出去也有面子”。张岳的父母当然无法给他提供这样的帮助。他并不抱怨,但提起别人时,也毫不掩饰羡慕之情。找工作的日子里,张岳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先在网上浏览沈阳的招聘信息,看到提供五险一金的,就发一份简历,上下午各参加一场面试,中午在路边凑合一顿。如果回不了位于鞍山的学校,他就在沈阳朋友家借宿,简单吃碗泡面当做晚餐。“请叫我泡面小子。”他苦笑地自嘲。张岳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那些很快录用他的公司,即使他不是大学毕业生,也会录用他;而那些薪资优厚、名声在外的企业,他这样的二本毕业生,只能踮起脚尖从远处望一望,人家却连看也不会看他一眼。是就业严峻,还是你本身严峻在国内最大知识问答网站“知乎”上,“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何如此之低”吸引了1700余人关注,100余人直接作答,部分回答还引起了激烈的辩论。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广东惠州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2013届毕业生叶泰林。他一共只在知乎发起过5个问题,其余4个都没引起什么注意,而这个问题获得了超2万次的浏览量。发布这个问题时,叶泰林刚和同学们完成一次既是吐槽又是争论的交流。这个二本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因地缘关系,几乎都到深圳打拼。然而今年,他和几位同学投了五六百份简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好不容易有家企业接收了他的一个同学,但月薪仅有三千。叶泰林不否认,应届生求职成功与否与求职者的心理预期有很大关系,“但靠三千元的工资在深圳生活太艰难了”。他本是想在知乎上寻求一些过来人的帮助,没想到这个问题竟然引发了一系列争论。意见大致分为两派,一部分人认为,这种状况源于中国多种社会问题的逐年累积:经济下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以及高校教育与市场的严重脱节等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就业率再低的社会,也有人能找到工作,就业率再高的社会,也有人没有工作,万事需从寻找自身问题入手。“先想想自己为什么没有企业要,再想想是不是有企业要你,但是你嫌工资太低活太累专业不对口所以不去?”这是获“赞”最高的回答中,被涂成黑体字的一段话。这个答案来自一个应届毕业生,他自称在上学期间就意识到,学校所教的课程“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于是选择放弃课程,泡图书馆,去公司实习,尽可能接触最新的知识,并努力“接单”,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这个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很快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设计工作。“投了10个简历,8个打来电话约面,最后4家开offer,于是挑了我最满意的去了,工资比我们班排第二的高三倍,所以不是就业形势严峻,而是你自己本身才严峻”。引起最大争论的是国企HR(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袁丽的回答。由于在回答中多次提到了招聘中的985和211标准,她被许多有“大学”“本科”等标签的人抨击为“带有强烈的优越感”。985,是1998年5月提出的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重点大学工程,全国共计40所;211的提出则是在1995年,指建设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大约100所的高等学校。袁丽在回答中说,她所在的国企,只招聘硕士生,不过必须是本科和硕士都在985和211高校就读。争论焦点从“985和211的文凭真的那么重要吗”,发展到企业用此作为筛选标准是否合理,再发展到全国各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不平等,“我们班排倒数的人移民()海南考上了上海交大……高考大省的人真是生出来就低人一等。”一位网友评论说。这些反馈让袁丽吃惊。她原本想表述的是,尽管号称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她所供职的公司没有缩招,并计划趁此机会招些往年招不到的优秀毕业生。结果是:与往年没有多大差别,“招不来的依旧招不来,能招来仍然是几所固定高校的毕业生”。“我们招人不限制身高长相性别等等,唯一的要求是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素养和设计能力。”袁丽说,“我们的招聘简章中不限定985和211,但重点高校的学生确实比普通高校更有竞争力。”但她又说,“不过,即便是211和985,科研能力高的人也不多。”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今年第一次进清华开了招聘会,最后一个人都没有招到。在这些关于学历、标准和社会不公平的讨论中,另一位民企HR的回答被淹没了。“2012年11月,我们在东北五校的校园开宣讲会,公司工作人员冒着大雪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前去,结果发现,偌大的教室里面只有三四十人,很多学生不来的理由仅仅是‘太冷’,”他写道:“双选会时,我们开出的工资和需求都是隔壁国企的两倍,但依然是那边排成长龙,我们这边门庭冷落……同学们,你们是真的想要找工作吗?”北京科技民营企业老板厉刚也没有感受到最难就业季的寒流。“我们公司包吃包住月薪3500元,居然没有人愿意来。”不仅如此,他确定的两名面试者也爽约了。一个打来电话解释理由:公司所在地太远了。另一个则干脆关了机。厉刚表示无法理解,“就是普通高校的,还不是985、211的毕业生。”不过他不觉得可惜,“十几年前我本科做的基础实验,现在连研究生都没有做过,这样的学生招来了,估计也会是个麻烦。”张岳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那些很快录用他的公司,即使他不是大学毕业生,也会录用他;而那些薪资优厚、名声在外的企业,他这样的二本毕业生,只能踮起脚尖从远处望一望,人家却连看也不会看他一眼。每年50万“待定族”在一片“最难”的呼声中,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却不以为然。“2013年是不是史上最难就业季,还不好说。”他从事中国就业研究已有十余年,“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持续很多年。”现实中,毕业生就业率也不能反映实情。因就业率与招生规模、专业设置息息相关,于是,不少高校规定,只有签了就业协议,才允许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很多学生被迫在没有真实就业的情况下,提交假的就业协议,因此,许多高校自行统计的就业率并不真实。“比如今年,我去问一些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情况怎么样,都说今年很难。再问,难在哪里?回答说,招聘企业来得少了些,招聘岗位少点儿。再问,那究竟是差多少?回答,这个还是没有数。”丁大健说。从历史角度看,丁大建认为,最难就业季曾出现在2003年和2004年,那是扩招后的前两批大学生毕业。在那之前的10年里,中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仅有数十万。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后,2003年的毕业生一跃达212万人,2004年达280万人。“大学毕业生通常是看本专业师哥师姐们去哪些单位,做哪些职位,招聘单位对哪些岗位招收什么专业大学生也有定势。当大学生供给突然急剧放大,供求双方都出现了心理预期的落差,用人单位立刻牛起来了,毕业生接受不了大学生一下子不值钱了。”扩招后,高校毕业生人数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而据麦可思调查,在这种高校毕业生高位运行的状况下,每年都有大约50万找不到工作的“待定族”;逐年累积下,699万毕业高峰虽然让人有些吃惊,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早晚的事。在丁大健看来,中国还没有哪个社会现象融合了如此多的社会问题: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高校教育目标的功利化、经济结构与人力结构的脱节、社会就业价值观念的扭曲……比如,麦可思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娇查阅历年调查数据发现,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几乎所有专业的签约率都呈下降趋势,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弱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刚走出高校的毫无经验的年轻人。此北京为例,2013届毕业生只比去年增长不足万人,但用人单位的需求减少得更多,共少了1.6万个岗位。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杨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发现许多没有教学基础的高校,也会开设汽车工程专业,询问原因后得到的回答是:这个专业容易招生。“但这些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虽然很多一线生产工人的工资已经远远高于大学毕业生的初始就业工资,许多家庭仍然希望孩子上大学,哪怕是三本。家长的普遍心理是:不能上高职,那是工人,工人不算人才,坐办公室的才算人才。于是,一方面是高校本科毕业生求职难,另一方面是技术工人就业市场严重紧张。当然,就业机会从来就不是均衡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一项“父母的政治资本如何影响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的课题,选取了10所211院校,9所非重点院校,调查了6059名学生后,得出结论,“父母的政治资本对高校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存在着正向影响”。这些学生中,有14%的学生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官员。数据显示,父母是官员的学生的起薪高出13%,差额大约是每月280元。尽管丁大健不主张对2013年的形势过分担忧,但他的结论似乎也不让人乐观。“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还将持续较长的时期,根本性的改变不会短期内出现。未来几年,大学生毕业规模将达到每年700万人以上,而经济增长速度却难以重回10%以上。”他说,“计划经济时代靠行政安排就业的做法行不通了,关键还是要靠市场,靠经济的稳定发展、转型升级,以及提供更丰富准确的就业信息服务,依靠就业市场的多元化供求主体自主决策,最终化解大学生的就业难。”
无论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生被称为“天之娇子”的时代正在远去。高学历或许依然是家族的荣光,但也很可能转身变成家庭的负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胡瑞文的预测是:未来十年,中国将有40%的大学毕业生进入蓝领和灰领岗位,成为知识型工人、农民和商业服务人员。但个体的困难总会以某种办法解决。经过三轮面试后,张岳也成为一家深圳电视多媒体公司的沈阳销售主管,试用期月薪1800元,外加五险一金。“我只能劝父母,现在的任务是长经验,先就业再择业。”与其说在劝父母,他更像是在调整自己的心态。他给自己写了一句话:我就是一个鸡蛋,辛辛苦苦给自己找了一个坡儿,就要试试自己到底能滚多远。(应受访者要求,张岳、袁丽为化名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作者:刘子倩文/霍仟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85 211大学二本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