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怎样拍好古城婚纱照去哪里拍宫殿

历史上的大理国各个国君是住在大理古城么?看起来大理古城貌似没有像样的王宫啊。。。?
按投票排序
历史上的大理国的国都都已经毁灭,更不用说国君的宫殿。我不是考古学家,无法回答各个国君的宫殿的具体所在位置。但是如果你想知道大理国的国都在哪里的话我可以大概说一下。
只是想知道国都位置的同学可以跳过中间部分直接看最后一段。有兴趣了解一点大理历史的请接着往下看。
严格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大理国”政权存在于937年-1094年(史称前理)和1096年-1253年(史称后理),为什么中间会空了两年,后面会有解释。而通常口头上说的“大理国”历史,应该包括南诏政权(时间上大体可以理解为对应于唐)和大理国政权(对应于宋)。下面我就按时间顺序大概梳理一下南诏政权和大理国政权的历史。只为说明大概的政权顺序,有兴趣了解更多的同学请自行查阅历史资料。
既然是大概,那就废话不多说,那就略过前期史料,直接从南诏政权的建立开始。
公元738年,皮罗阁统一六诏,建立南诏政权,国都由自己的根据地蒙舍(今巍山)迁至太和城。太和城位于今天的214国道上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靠近下关,就是现在的七里桥乡太和村。在村子西面有一个太和城遗址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诏德化碑即存在于此。
公元902年,南诏政权崩溃。此后依此在此存在过三个比较短暂的政权,分别是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这三个政权的国都依然是太和城。
公元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南诏历史结束,从此开始段氏政权,国都由太和城迁至羊苴咩城。羊苴咩城遗址位于今天大理古城西北面,也就是靠近三塔寺的方向。今大理古城以北不远的桃溪南岸还残存部分羊城城墙。
公元1094年,时任宰相高升泰废保定帝段正明(看到这里瞌睡是不是一下子就没了,大家熟悉的天龙八部人物终于开始上场),自立为帝。段正明出家为僧,段氏政权中断。从段思平到段正淳的这段历史被称之为前理。
公元1096年,也就是两年后,高升泰病逝。死前交代其子高泰明将政权还给段氏,于是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承接皇位,政权重新回到段氏手上,开始后理历史。
公元1108年,段正淳传位其子段誉后,出家为僧。段誉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同时也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明君,于1147年退位为僧。顺带一提,大理国是一个信奉佛教的政权,其多位皇帝退位后都是出家为僧,这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也有所体现。
公元1253年,大理国为忽必烈的蒙古国铁蹄大军所灭,末代皇帝段兴智于1254年被蒙古兵追至昆明后活捉。至此,大理国及段氏政权结束。后来蒙古国实施怀柔政策,令段兴智归国,继续管理作为蒙古国附属的大理国原域。
公元1274年,元建云南行省,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中庆(今昆明)。从此,大理结束了作为西南政治中心的地位。
大理作为一个政权存在的历史至此结束。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理古城,其实是1382年明朝大将沐英攻下大理,废弃羊苴咩城城池后,在羊苴咩城的旁边所建。也就是说今天的大理古城历史开始于明朝,而这时候的大理国早已灰飞烟灭,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大理国国都,所以古城内当然没有题主所说的“像样的王宫”。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理古城的城墙被拆毁。今天所见的南城门的城墙为1982年所重修,门头上的“大理”二字为郭沫若所题。(顺带一提,城内玉洱公园的牌匾为国学大师季羡林所书。)
回到开篇,历史上的大理国,国都存在过太和城和羊苴咩城,而不是今天所见的大理古城。所以,各位同学走在大理古城的时候,心里唱着“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的时候,脑子里不必同时出现段誉段正淳或者某位段氏皇帝的头像,谢谢!
大理人来回答,原南诏国都在巍山县,后来迁到大理太和,至今两地都有遗址,而大理皇宫(已毁与战乱)位于苍山脚下,龙泉峰麓,昨天才去,现在正在修复,地址在天龙八部影视城北,上张图。
太和村不是大理古城
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太和城遗址, 由于年代太久, 遗址还剩南诏德化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清迈#如有一天时间,上午去素贴山双龙寺,蒲平皇宫。下午逛古城。这样的行程好吗?
#清迈#如有一天时间,上午去素贴山双龙寺,蒲平皇宫。下午逛古城。这样的行程好吗?
##如有一天时间,上午去素贴山双龙寺,蒲平皇宫。下午逛古城。这样的行程好吗?
邀请的蜂蜂答案如被采纳,您也能获得5蜂蜜!
奖励20蜂蜜
上午可以去素贴山看看蒲屏皇宫和双龙寺这是素贴山比较特别经典的地标性的建筑了,下午从素贴山下来,去古城,可以去看看比较经典的寺庙,例如帕辛寺,盼道寺,契迪龙寺,松德寺(松德寺个人是非常推荐你去看看的)如果天气好,在松德寺看拍夕阳下的松德寺是非常美的。然后晚上去夜市,这就是如果只有一天的安排了!
谢谢你了,回答的很详细。本来想下午走着逛古城的,带个小孩又怕到时走不动啥的。
也还是来得及逛的,建议换一换行程
上午先去逛古城,因为古城内其实说好逛也不会太好逛,一般的话用不了很长时间。
古城你觉得逛的差不多了,可以随手拦部双条车到大学,20B不要超过30B一个人,一般司机也就是20B就够了,大学门口有双条车上素贴山的,正常40B一个人,车满就走。
素贴山双龙寺好了后,可以随便上双条车,送到大学门口或者宁曼路就好,肯定还来得及逛逛宁曼路。
可以的。白天刚好上山。。下午晚点逛古城比较合理。。晚一点的话还能看看夜市。租个摩托车。有个地图。你就可以在随便走走看看了。。不过这里很适合住上一周
可以到是可以 就是比较赶时间而已
只有一天,那就只能这样啦。
<textarea name="editor" class="_j_content _j_answer_suggest" id="_js_editorText" placeholder="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作答,而不是网上搜来的信息好回答不一定特长,但一定【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永远替提问者【多想一步】,会加分哦~">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证110318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回复xudongdong的图片:潇洒,顶一个!
回复点燃一支烟:
回复xudongdong的图片:挺般配的哈!拍得好!
回复点燃一支烟:哈哈 &明明是大姐姐好吧
回复xudongdong的图片: 祈求美好的幸福的愿望随时随地环绕着您。。。。 元宵节+情人节=快乐!
回复点燃一支烟:也祝福你
回复xudongdong:内心太强大了,直接把个人路线作抛物线式勾勒出。下次去云南直接可借鉴你的路线去一路寻找。留下自己的印记。
我也不想留有遗憾,我也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回复xudongdong的图片:这些都是用600d拍的吗 ?有点不敢相信呢 手机拍的吧?
回复再见来不及握手:有一部分 不是的 &
好帅的小伙!
老乡~顶一个~~~?勇气!!!
15395篇关于云南的游记【追忆古典德国】——古城、教堂、音乐(完)
【追忆古典德国】——古城、教堂、音乐(完)
powered by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喜欢,我想了想,大概有这么三个理由:古城、教堂和音乐。这一次的旅途的目的地,也是基本围绕着这三个关键词所展开的。三者的共同点即是:古典。古城自然不用说,教堂是古建筑,音乐是古典音乐。泛着古典气息的旅行,让人感觉像是穿越时光,也像是补完心中的某种情怀,更多的时候,像是读了几本书打开了全新的世界——如同雨果在《莱茵河游记》里所说:“丢下的是时间,拾起的是灵感……”有了灵感,就有了新的感悟和认知,这也就是旅行的意义吧。相关游记:有关的详细内容已经发过帖子:第一次德国之旅:我的微博:
【古城:那些历史,不曾离开】就像欧美人很喜欢古镇一样,也许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也很喜欢欧洲的古城。我喜欢有历史的地方,无论是波澜壮阔的宏大诗篇,还是作为一个安静小城的古老传说。在旅途中,我常常沉迷在古城的夜色中,走过安静的石板路,昔日古城的风采和现代的辉煌融合在一起,毫无违和之处。配图:午后的。配图:古城的雨夜。【教堂:人类的神圣空间】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在乡村的小镇,教堂都作为人们所向往的神圣空间而长期存在着,教堂是人们竭尽了全力打造出的人世间的天堂,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置身于教堂内,会感觉到自己迈入了另一个世界,或者可以说,感觉这里是离宇宙最近的地方。而教堂的设计初衷,也是在于将教堂的内部与外面的世界分离出来:式的教堂,用内部空间来象征宇宙,体现一种静态的安宁与凝重;哥特式教堂则用外部结构的急剧上升来象征向天国。这次旅途中,我拍摄了9座教堂,其中有些教堂内部不能拍照,我只拍摄了外观。配图:。配图:教堂。【音乐:我被巴赫带领到德国】其实我并不懂音乐,几乎不会任何乐器,但我一直很爱听巴赫的音乐,从G弦上的咏叹调,到变奏曲,到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每首曲子都伴随了我无数的时光。巴赫甚至是吸引我来到德国的首要原因。在的一整个下午,我完全丢下了相机,看着博物馆的展品,用心去听每一个关于这个作曲家的故事。配图:,的管风琴。巴赫曾在此供职27年。配图: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巴赫墓前的游人。【关于摄影】很多朋友都会在帖子后面问我器材,集中说明下。以前我一般开篇前几楼会写上器材,但这次没有。因为是全程自驾,还是两个人一起出行,我没太考虑行李数量重量,我把家里所有的镜头几乎都带上了,想用哪个用哪个,实际上是不需要那么多器材的。于是给出如果精简设备,我的三个方案(器材都不是新的,有些过时了,仅供思路参考)——方案一:拍风景多于拍人文,焦段要求比较全,能超广,兼顾中长焦,机动性要求不高,我会携带这套:佳能5D2+ 17-40L+ 50 1.4+135 2(全画幅单反机身+广角镜头+大光圈镜头 )方案二:拍人文较多,机动性要求高,拍风景较少,虚化背景的需求不高,有时需要广角,我会带这套:奥林EM5+17 1.8+45 1.8+松下14与索尼鱼眼转换器的组合(非全画幅、非单反机身+覆盖常用焦段的镜头)方案三:只拍人文,机动性要求很高,无虚化背景要求,无广角要求,我带这个就够了:理光GR (此为我在国内最常用的方案)以上仅供参考,都是老器材,并不是什么很好很先进的方案,徕卡飞思胶片机拍立得什么的不在讨论范围内,仅供思路参考。
目录【】【】【】【】【古城之旅】【小镇故事】【韦茨拉尔】【散片】
【 Frankfurt am Main】美因河畔的“欧洲曼”虽说是欧洲难得一见的都市,以至于被称为的曼哈顿,实际上,金融区也就是这样的一部分,甚至还远远不如上海的都市感。但它冷峻的模样、多样的文化、冰冷与古典建筑的反差,却让我产生了极大的拍摄兴趣。著名的法兰克福铁桥,在蓝色的夜空下,向我们展示着钢铁的力量。桥与锁,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兰克福铁桥也不例外,各种颜色的锁在夜色的衬托下晶莹剔透。法兰克福是德国第五大城市,是德国乃至欧洲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位于德国西部的黑森州境内,处在莱茵河中部支流美因河的下游。
【第一座教堂】关键词:哥特式,天主教堂,皇帝加冕法兰克福就在市政广场的不远处,通过一条小巷连接。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兴建于年间的墨洛温王朝时代,几次经历战火,而后又得以重建。在神圣帝国时期,历代皇帝皆在此举行加冕大典,因此,这座教堂又称”皇帝大教堂“。进入教堂恰好在当地时间晚上6点,很幸运,赶上了教堂的管风琴演奏。听着管风琴悠扬的声音,我走在教堂里,享受旅途中舒适又充实的宁静时光,其他的游人们也同样如此。教堂一角的烛台和圣像。
街头掠影法兰克福市政广场。这又是一个适合流浪着拍照的城市,街头和美景永远不会乏味。地下通道。之前教堂照片的黑白版本。边的摄影者。大雾下的金融城。雾中教堂。
【 Leipzig】在莱比锡,追寻巴赫的足迹有关巴赫和莱比锡,可以参看我之前写的微锦囊:约翰·塞蒂安·巴赫,巴洛克时期伟大的作曲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而莱比锡这座城市与巴赫息息相关,巴赫在这里度过了整整27年的岁月。听着音乐,跟随巴赫的步伐,到莱比锡体验一次安静的音乐之旅吧!有关巴赫的地方,我去了三处,分别是、和。有趣的是,我是按照圣托马斯教堂——巴赫博物馆——圣尼古拉教堂这样的顺序参观的,其中第二站第三站隔了几个小时,但是,居然三站都碰见了同一位老爷爷,三个地方游客都不多,保证不会认错人,估计也是位老巴赫迷吧!本楼只说巴赫博物馆,因为另两处是教堂,就归为教堂摄影的内容中了,连带巴赫的故事一起来说。巴赫博物馆巴赫博物馆位于圣托马斯教堂对面,可以租赁中文讲解器。博物馆详细介绍了巴赫的音乐世家,生命历程和创作史,展出许多巴赫有关的物品。并且配有很现代的互动式多媒体设备,甚至有舒适的音乐厅。在这里逛上一整个下午完全不成问题。注:博物馆内不能拍照。我只拍了入口。博物馆和圣托马斯教堂之间的空地上,坐落着著名的巴赫雕像。
【第二座教堂】圣托马斯关键词:巴赫,巴赫墓,后哥特式,路德新教教堂历史:和许多教堂一样,也曾经在二战中被炸受损,战后重新修建。这是一座典型的后哥特式建筑,高68米。在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和约翰·艾克著名在城南的普堡进行过一场著名的辩论。1539年五旬节主日,马丁·路德在此讲道,从此正式皈依了新教。巴赫与圣托马斯教堂:这是巴赫供职27年之久的教堂,这里也是巴赫长眠之地。游人们安静地坐在长椅上,管风琴还是过去的模样。在年间,巴赫在圣托马斯教堂长期担任管风琴师兼合唱指挥,他创作的《马太受难曲》等名曲均在这里首演。巴赫之墓位于教堂内主祭坛前,上面总是摆放着鲜花。朱晓玫曾在此演奏:日,莱比锡巴赫音乐节,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里座无虚席。朱晓玫被邀请在这里演奏巴赫《变奏曲》,她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在圣托马斯教堂举办独奏会的钢琴家。在参观的人群中,我听到有人在用手机播放G弦上的咏叹调——只两三秒,我便从那个长长的音符中听出了这支曲子!带着心爱的曲子,来看望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是一种何等激动的心情!很快,我发现她似乎怕打扰到他人,慢慢地调低了音量。这种心情,这种默契,已经无需用语言表达。教堂里的管风琴。教堂靠近出口的房间里摆放着巴赫时期,托马斯合唱团乐队的乐器。
【第三座教堂】关键词:新教,后哥特式,巴洛克式,式圣尼古拉教堂与巴赫:巴赫在工作时,几乎相当于整座城市的音乐指导,负责为城内的教堂提供音乐并进行教学活动,城市中共有五座教堂,其中重要的是圣尼古拉教堂和。1724年,约翰·塞蒂安·巴赫的《约翰受难曲》首演于这座教堂。教堂历史:圣尼古拉教堂是莱比锡最大的教堂,初建于1165年,是罗马式和后期哥特式的建筑风格,而教堂的尖塔又是巴洛克的风格。它的历史意义重大,圣尼古拉教堂见证了东西德合并的历史进程,以反对德共统治的1989年民主星期一游行的和平起义中心而闻名。(日星期一下午5点,圣尼古拉教堂内涌进大批民众,参与富勒牧师主持的“和平祷告”。祷告结束后,每人手持象征和平的烛火鱼贯走出,莱比锡的市民也自动自发加入,走上街头的老百姓高达7万人,军警未发一枪,示威最后以和平收场,也结束民主德国40年的共党统治。)1539年宗教改革后成为新教座堂, 但是天主教会也允许使用这座教堂。注:教堂入口左侧有家书店,售有有关这段历史的书籍,值得一逛。柱子很特别有木有,教堂的外部也有类似的柱子,怎么看怎么像菠萝的说……其实人家明明是棕榈树。
深藏的力量:民族大会战纪念碑这是一个来到实地,获得的震撼远远超过预计的景点。一座宏大的纪念碑,平静得像镜子一样的水面。我奔跑着爬上台阶,站在纪念碑的中间位置,闭上眼睛,自由地感受风的声音,放下相机,放空自我。纪念碑高91米,是目前欧洲现存的最大的纪念碑。历史:1813年,成为拿破仑战争中著名的莱比锡战役(又称“民族之战”)的主战场,拿破仑的军队被普鲁士,和俄国的联军击败。为纪念这次战役100周年,于1913年建立了。纪念碑上的主雕像。
宁静之夜——的夜晚白天参观完巴赫有关的建筑和博物馆,夜晚,行走在莱比锡的街头,感受它的宁静之美。这座建筑在黄昏夜晚显示出它非凡的气势,它也有一段非凡的历史——联邦最高行政法院,这里原为德意志帝国最高法院。日,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在此审判德共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建筑的细节与隐藏在乌云中的明月。全景黑白一张。据说这样的边框处理方式在摄影师眼中是很low的方式。不过算是一种情怀吧,我就是想这样表达这个地方带给我的感觉。(加边框的方法:ps的滤镜alien skin exposure,打开后分别点击age-texture-bord或brushedpaper)对面的街道。建筑顶部的女神雕像与月光。旁边的老式建筑中,一名女子站在阳台,室内的光线勾勒出她的身影。不远处的马路旁,黄昏降临。(以下为第二天的黄昏夜晚,为方便阅读,放在一起)一座颇有特色的,疑似已经成为废墟的建筑,历史的痕迹遗留在墙面上。有关它的故事难以知晓,但仅仅是绕着四周的围栏看着它,已经足够震撼。街角一座四层高的建筑,在入夜时展示了它最美的色彩。莱比锡奥古斯都广场,布商大厦音乐厅就坐落在这里。上一张照片的广场的另一面,布商大厦音乐厅!!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是非常出色的音乐团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音乐厅参观、听音乐会。
【 Berlin】金秋柏林 满地的落叶和“栗子”离开,开车一路向北,2小时后到达柏林。让我没想到的是,此前的行程尚未有明显秋季的感觉,而柏林满地灿烂的落叶,温暖的阳光,浓浓的秋意泛出无尽“德味”,令人心旷神怡。散步的人们。“德味”自然少不了自行车,肉眼看起来比照片还要“德味”。小路,落叶,阳光。有爱的熊孩子*2。满地的落叶。公园里的树林间,有条很长的路是散步、跑步的圣地。这位男士同时带着狗狗和孩子,好有爱。重点来了,一路上看到好多落叶不说,落叶间还有这货!密密麻麻数量极为可观。如果这货是栗子的话,保守估计,2平米的地面上捡捡,就可以捡个三四斤,能炒一大锅的节奏啊,糖炒栗子的即视感!想到这里,楼主不由自主地开始捡“栗子”……边捡边脑补如果老奶奶们来到这里,众人一起捡栗子的壮观场面……于是问题来了,人不吃栗子吗?后来,本着求证精神在网上查阅资料才知道,这货不是栗子,是橡子。味道苦涩远没有栗子好,吃多了还会中毒。仔细观察,橡子整体成圆形,而栗子是半圆形的。涨知识了!
墙与柏林荣军公墓有关柏林墙的故事,不必多说,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翻墙:柏林墙里墙外28年》,不贴地址了,可度娘。如今的柏林墙遗址,看起来如此普通。游人们走过。钢铁玫瑰。这段柏林墙遗址的不远处,是柏林荣军公墓,另译伤残军人公墓,是柏林最古老的公墓之一,为普鲁士军人安息之地。因荣军公墓离柏林墙很近,为了修建岗楼、道路、营房以及停车场,整个60年代有三分之一的坟墓被毁。1990年两德统一后,荣军公墓被列入文物保护计划,修复工作也随即开始,公墓中现有因穿越柏林墙而被杀的柏林人纪念碑,还有在柏林空袭中丧生的普通民众的集体墓葬。
【第四座教堂】:关键词:路德教,文艺复兴风格教堂历史:(Berlin Cathedral)始建于1894年,1905年建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柏林大教堂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人们搭起临时的棚子来保护大教堂,直到1975年东德才开始它的修复工作。两德统一四年以后,也就是在1993年,修复工作才最终完成。它是威廉二世皇帝时期建造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教堂,作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宗)的主要教堂与的分庭抗礼。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很多王室成员都长眠于此。走进柏林大教堂,其明亮空旷的内部空间让我大吃一惊,宫廷感强烈的金灿灿的华美的装饰与冷峻的建筑外部形成了鲜明对比。教堂祭坛处,金碧辉煌。站在二楼拍摄穹顶。从二楼俯瞰,14mm的超广角镜头也显得很局促。仍然是穹顶,每换一个角度,都能拍出不同的模样。沿着楼梯继续向上走,会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一路经过教堂历史的照片展,教堂的古老部件展,登上狭窄的阶梯,最终可以到达教堂的穹顶回廊,俯瞰柏林市的风景。什么?图呢?实不相瞒,体力消耗较多+大晴天,楼主行动无能,对不起观众啦。放二楼拍的图凑数。最后是外部图。谁能想到这座“魔鬼宫殿”一般的建筑,内部是如此华美呢。
【 Dresden】黑与白的德累斯顿从驱车两小时可到达易畔的德累斯顿,虽然这里没有柏林那么浓重的秋意,但美好的天气仍然一路伴随。晴朗的阳光下,老建筑物的光影交织,让人忍不住褪去它们的色彩,只留光影和建筑的线条。在书店里,有许多展示德累斯顿历史照片的书籍,当然,都是黑白照片,浓浓的复古感。这时候还有什么理由不拍一组黑白呢。于是,这一组照片15张,全部用黑白来表现。当我把这组照片发布在微博上时,一名网友这样评论道:“德累斯顿是一座具有典型巴洛克风格的城市,这里还有二战时有的说是俄军、有的说是盟军轰炸过的建筑残骸。我曾经在这些残骸旁徘徊许久,遥想当年战争的惨烈。”是的,这里让人遥想战争的惨烈。德累斯顿有众多精美的巴洛克式建筑,然而,这座城市曾多次遭到破坏:1491年遭受火灾,1760年遭到普鲁士军队的炮击,1849年在镇压立宪主义者的五月起义过程中城市受损,1945年2月又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很幸运,在人们的努力下,德累斯顿恢复了大部分的美丽。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例如德累斯顿的圣母教堂在战争中损毁,重建的教堂有三分之一的石头正是来自原来的废墟,建筑师们尽量都把它们放置在原来相应的位置。可以说,建筑的保护离不开人们的努力,希望的许多老建筑也能被好好保存下来。无需图说,只看图片就好。全部拍摄于宫殿广场与及周边。
——寒夜的诗歌这幅画的翻拍照片是一个最近在学习艺术史的朋友发给我的,很美很美,难以置信这真的是一幅画。她说很喜欢18世纪画家达尔(Johan Christian Claussen Dahl)的这幅画,让我看看。我立即回答道:这不是德累斯顿吗?她惊讶地说:你一眼就认出来了呀,这幅画的名字就叫《月光下的德累斯顿》。随后我发给了她这张我拍的照片,跟她说,照片和那幅画拍摄的场景大致相同,只不过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她再次惊讶地说道,这些建筑竟然存在了这么久呀……没错,据我楼上所说,德累斯顿虽然几经炮火,所幸建筑都被修复保存了下来。的确值得赞叹。而德累斯顿的这个有些寒意夜晚也的确美妙至极,如诗如画。相比之下,我的这些照片远远表达不了真实的意境。看地图的男人。入夜的街道。餐厅的露天小桌子。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夜幕中的骑士(歌剧院前的雕像)。就是这样的城市夜色,像一首长诗,伴随着月光,像易畔的流水一样静静流淌,直到东方的天幕被染成粉红色,新的一天悄然降临。晨雾中的德累斯顿。
相关阅读&#xe63d;1/3&#xe63b;
【追忆古典德国】——古城、教堂、音乐(完)
穷游兴趣小组
/thread-.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城拍婚纱照 价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