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费还剩9快,流量加油包月底清零吗是月底扣还是…??

订流量是当天扣话费还是月底扣话费?还是一点一点的扣?_百度知道
订流量是当天扣话费还是月底扣话费?还是一点一点的扣?
提问者采纳
亲,是当天哦!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望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质疑:流量不清零反而用的快?运营商否认偷流量
09:23:11&&来源:浙江经济网&&有评论
如今,手机流量已经几乎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除了少数&土豪&,多数人在享受手机上网带来便利的同时,都会关注自己的流量用了多少,还剩多少。&原来的流量套餐越来越不够用了&,这是很多人的感叹,流量用量莫名暴增事件更是经常成为网上热点。我们的流量到底去哪了?自己用得多了还是被悄悄偷走了?
□现象
APP偷流量致用户流量增加
不仅用户感知流量跑得快了,在实际的统计数据中,国内用户使用手机流量正变得越来越多也是一个非常确定的结论。
工信部公布的10月份通信行业运行数据显示,10月当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4.2亿G,创历史新高。1-10月累计达32.1亿G,同比增长100.2%,比1-9月同比增速提升0.8个百分点。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61.6M,同比增长88.3%。手机上网流量达到28.8亿G,连续10月实现翻倍增长,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89.7%。
从近一年国内用户月平均使用流量来看,去年10月份,这一数字还只有192M,今年10月已经增长到了361.6M。除今年2月用户月平均使用流量比前一月有小幅下滑(与2月份时间短有关)外,其他月份这一数字都呈环比增加。特别是因为4G业务的商用,今年1月份这一数字更是从去年12月的205M猛增至287.9M,创造了单月最大的增幅。
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认为,导致用户流量增加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用户原因,由于流量使用习惯逐渐形成,且4G流量资费大幅下降,用户资费敏感度减弱,常开数据服务,即使有WiFi时也不切换的现象增加,导致使用流量明显增加;二是运营商网络原因,随着更多的用户更换为4G手机,使用4G套餐,网速更快。原本使用微信、微博及其他客户端页面打开一部分就跳转的现象减少,用户消耗流量有所增长;第三是随着手机屏幕变大、性能变强,新版APP的流量消耗也在逐步增加;第四是部分新版应用有&偷流量&现象,这当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手机中病毒、木马等导致的流量消耗,但更多是由于应用在静默状态下自动连接、更新造成了流量消耗。
□分析
如何定义&偷流量&?
正常的手机流量使用情况在不断增长,不过,智能手机上安装的各种APP,有的也会带来用户手机流量的不正常消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偷流量&。&凡是未经手机用户授权运行的APP,后台私自消耗达到警戒值的流量,均为偷跑。&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高祎玮对&偷跑流量&下了这样的定义。他表示,实际上手机流量偷跑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如超越权限的手机APP、手机恶意程序以及手机用户不良的使用习惯都可能造成手机APP在后台违规消耗手机流量。
高祎玮介绍,具体来说,部分用户的手机流量跑得快,原因就在于部分APP的恶意越权。所谓APP&恶意越权&,通俗来说,就是APP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譬如,在不需要联网的时候联网,把不应该上传的数据上传到云端等。据记者了解,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用户信息和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私下收集用户的信息并上传到服务器,是不少APP都会偷偷做的事情。例如,有的手电筒应用在安装时显示会调用手机的通讯录或者位置信息,显然就是一种越权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威胁,另外,也会增加根本没有必要的流量损失。
如果说越权的手机应用是在打擦边球的话,那恶意的手机木马则可以说是消耗流量的&犯罪分子&了。360公司介绍,以此前360手机安全中心截获的&流量僵尸木马&为例,该木马会在手机用户解锁手机屏幕时偷耗流量,平均每次解锁会消耗0.759M手机流量。
360手机安全卫士监控数据显示,平均每部智能手机每天偷跑流量约2.33M。有人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一个结论,每年因流量&偷跑&而使用户额外付出的流量资费就将近400亿元。这一结论是否准确姑且不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用户的相当一部分话费实际上是被&偷跑流量&的APP给浪费了。
□质疑
运营商参与利益分成?
APP偷流量的背后动机何在?有人得出了这样的推测&APP通过运营商提供服务,由运营商收取流量费,之后与其按比例分成,即用户流量消耗多少直接与APP制作商利益挂钩。&对用户来说,这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APP会偷跑我们的流量。
不过,运营商对于这样的指责却有话想说。&我们不可能与任何APP进行这样的合作。&中国移动一位负责人这样说道。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和记者说起这个话题时诉起了委屈:
&反正只要有和流量相关的事,就说我们故意黑用户的钱,总有不少人相信这样的说法&。他反问道:&那些流量损失的事,最后查明原因哪件是和运营商有关的?&
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运营商与APP就偷跑流量进行利益分成,听起来似乎可行,可实际上于情于理都不现实。首先,收益分成要能够区分哪些APP带来了多少流量,这在手机端的软件可以统计,可在运营商后台只能知道某个用户某段时间用了多少流量,无法细化到某款APP上,根本无法进行分成设计。再者,运营商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没有理由为数以几十万计算的小APP开发者的诚信进行买单,&运营商有几十万员工,支持数亿人的系统,和克扣一点就赚一点的路边私人小店是没有可比性的。&
记者也询问了多个APP的开发团队,既有应用软件也有游戏软件,还有一些和运营商有其他方面合作的,这些开发者都表示,没有听说过有哪个APP和运营商有流量分成方面的合作。
偷跑流量&另有其人&
没有运营商参与利益分成,并不代表偷跑流量的APP就是&损人不利己&。在偷跑流量的APP中,一大类是正常的APP,在后台运行超越自己权限的功能,在一些不为用户注意或者是根本不为用户所知的数据上传过程中,流量偷偷地被用掉了。这些APP的行为,主要是出于自身商业模式的考虑,以收集用户数据信息为目的,并不是有意偷跑用户的流量。这种情况下,单纯从流量使用的角度讲,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并不算太严重。
&APP偷跑流量背后的利益链条是针对恶意APP也就是手机木马恶意消耗流量而言的。&高祎玮介绍,这些恶意APP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为某些网站刷流量来获取收益,网站流量增加,可以增加广告收入,被木马导流的网站也会与木马作者进行分成。事实上,通过制作手机木马为指定网站刷流量的行为,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隐蔽的黑色产业链,其本质是拿用户的手机流量费为木马作者盈利,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被刷网站赚取更多的广告收入。在这一过程中,用户损失的是手机话费,广告主损失的是广告费。高祎玮估算,若流量僵尸木马不被查杀,理论上就可以为流量僵尸的木马作者每天赚取数十万甚是过百万的收入。
除了APP偷流量,有时用户操作不当也会带来流量的异常损失。对此,手机方面的技术人士也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是不要在非正规的渠道下载APP或者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APP,以避免下载到带有恶意木马病毒的APP。第二是在有WiFi网络的时候,可以主动关闭手机的移动数据功能,以防在WiFi信号不佳时手机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使用流量上网。第三是在一款APP使用完后,要记得完全关闭而不是简单地退出,一些APP在后台运行也是会消耗流量的。另外,定期清理内存是一种不错的习惯。第四,要在安装一个新的APP时注意提示中出现的权限,尤其是有没有与其功能明显无关的权限。另外还可以在安装时,主动关闭一些软件的主动推送功能。
□相关
两起偷流量事件真相查清
近期,关于手机流量&偷跑&的新闻越来越引发关注。11月就有几个和流量有关的事件在网上被传得沸沸扬扬。一件是武汉电信用户陈女士,手机流量一夜间就跑掉了50GB;还有一件是广东的用户龙女士,手机放在抽屉里充电,却在3小时里莫名其妙地跑掉了23GB流量。
这样的事件,没法不让其他人感到担心,&我们会不会也遇到类似的事件?怎么才能保护我们的流量安全?&所幸的是,这两起案例中造成流量巨额损失的原因最后都被查清了。
在&一夜50G&事件中,当地运营商连同手机售后服务工程师调查后发现,在产生巨额流量的当晚,陈女士的手机开通了&个人热点&功能,并有电脑连接该热点进行了大量的文件下载;而&3小时23G&事件,经过调查发现,龙女士手机里一个名为&宝贝故事&的应用,在短时间内反复下载大容量内容造成了巨额的流量损失。
原因被查清了,表面看起来,这两件事似乎都是特别的个例,不是每个用户都在用手机当热点来下载文件,也不是每个人的手机里都装了一个会偷偷下载大容量内容的软件。但是,这两个实例背后的原因,足以给每一个用户敲响警钟。
浙江经济网微信公众号
浙江经济网微博
转载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浙江经济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
用微信扫一扫相关新闻& 00:491.& 00:482.& 00:393.& 00:384.& 00:375.& 00:366.& 00:367.& 00:358.& 00:299.& 00:2810.& 00:2711.& 00:2512.& 00:1913.& 00:1814.& 00:1215.& 00:1116.& 00:1117.& 00:0918.& 00:0819.& 00:0720.& 00:0421.& 00:0322.& 17:5323.& 17:5224.& 17:5225.& 17:5226.& 17:5227.& 17:5128.& 17:5129.& 17:5030.&2016 广州大富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免责声明:以上是由广州大富豪科技有限公司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环球照明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请慎重选择交易以防被骗。流量偷跑获赔话费 网友质疑:流量不清零后跑的快了?
流量偷跑获赔话费 网友质疑:流量不清零后跑的快了?
15:02 | 来源:中国网
流量偷跑获赔话费 网友质疑:流量不清零后跑的快了?联通4G套餐3分钟偷跑740M流量 用户投诉获赔80元话费  上个月起,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实行当月不清零政策。然而,当这项惠民政策实际执行时,消费者除了拍手称好之外,也有一些消费者投诉称自己的流量跑得太快了。家住渝北区的马先生上个月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天内,他的手机流量被偷跑了近1GB。投诉后,他获赔80元话费。  一天用了近1GB的流量 这是闹哪样?  马先生喜欢用手机上网,他办理了中国联通每月296元的4G全国套餐,套餐流量有5GB。每个月都够用,就上个月出了状况。马先生说,就在上个月的14日,手机流量使用情况出现了异常,仅一天就跑了近1GB。  马先生使用的手机是iphone6 plus,流量主要用于上网玩小游戏、逛网店和聊微信、刷微博。看视频、下载东西一般都是连上了WIFI才用,不会用手机流量。马先生说,自己也算是个细心人,算过自己每天使用流量的情况,如上网玩游戏每天使用约20MB,聊微信、刷微博每天使用约60MB等。  马先生表示,自己平均每天的手机流量不到200MB,很少出现套餐流量不够用的情况。  但10月21日,马先生发现套餐流量快用完了。我就在网上营业厅查我的上网流量,结果有一天出了怪事。他逐天查询了当天流量,发现10月14日上网流量异常:当天1116MB。从来没用过这么多的流量。马先生感到很诧异,这个创新高的流量是平时的近5倍。  3分钟偷跑了约740MB 每2秒使用10MB  对比马先生每天的流量清单不难发现,10月14日当天的流量的确相当异常。平时,马先生全天的上网总记录一般不会超过100条,这一天马先生的上网总记录达到了158条。  使用流量最集中的时段,出现在8点55分12秒到8点58分28秒之间,每2秒就有一条上网记录,并且都是使用了10242KB的流量,相当于每2秒使用10MB。  虽然联通4G的网速的确可以实现2秒使用10MB流量,但这件事真的很奇怪。马先生说,仔细翻查手机蜂窝数据后,他更加坚信3分钟使用740MB流量很蹊跷。  客服无解赔了他80元话费  10月21日,马先生拨打了中国联通客服电话反映情况,并请客服人员解释10月14日上网流量异常的原因。  客服人员说可能是我手机的问题,我说我手机没问题,她也解释不清楚原因了。马先生说,客服人员随后就提出了赔偿问题。先说赔偿我60元话费,让我自己买1GB的流量。我不同意,又给我涨到了80元。  10月22日,马先生的手机账户就收到了这笔80元话费。交费方式为营业厅账务。  ■回应  联通公司:补偿是因首次流量争议 不代表偷了流量  记者调查发现,上个月以来,重庆晨报966966热线接到了不少读者打来反映手机流量用得比以前快,怀疑是运营商偷跑了流量的问题。  在渝北区工作的李先生有着和马先生类似的经历。李先生平时每天上网流量一般不超过100MB,但上个月有一天的使用流量却比平时多了近500MB。李先生投诉后,联通客服同样赔偿了80元话费。  记者致电联通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赔偿并不代表联通偷走了用户流量,联通不会偷用户的流量。赔偿用户80元话费,是因为用户首次反映流量争议问题,符合公司提升用户感知4G流量优惠标准,可酌情优惠。这是我们的内部规定。客服人员说,最高可以给用户80元的话费,但用户只能享受一次。下次再有流量争议,就不会再有这样的话费补偿。我们的手机流量真的跑快了吗?我们对三大通信运营商的手机流量进行了多个测评比较实验。欲知结果如何,请往下看。  测评三大运营商联通跑得最快  流量真的被运营商偷走了吗?我们招募了6名志愿者对手机流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测评。每两名志愿者分为一组,对同一通信运营商的流量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每名志愿者手机里都下载安装了百度手机卫士和腾讯手机管家以记录每一天的流量监测数据。实验结果显示,一天时间内,监测手机流量的APP记录的流量数据与联通提供的实际使用流量相差超过了100MB,这是三家运营商中流量跑得最快的。  ■说法手机APP软件监测流量不可靠  联通客服人员解释说,手机APP软件监测流量不可靠,易出现误差。部分手机软件偷跑了流量,监测软件无法监测到。电信、移动的客服人员,也都是类似的解释。目前,各大运营商都能提供流量详单查询业务。但作为用户,却无法分辨运营商提供数据的真假与否。流量用了多少,现在还是运营商说了算,用户得不到透明化的数据。有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的电信计量工作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和技术。  看同一视频所花流量却不一样  记者在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里分别购买了一张新的手机卡,在同一部iphnoe 6 plus手机里进行流量测试。  记者就实验2发现的问题分别致电三大通信运营商,得到了几乎一样的答案:因记者在打开app store时,界面里有不少app的图片,这些图片也会耗流量。同时,APP显示的大小不一定是真实的文件大小。而在观看过程中,APP后台也可能消耗流量,所以导致了实际使用流量不一样的结果。  重庆伟豪律师事务所律师庞雄飞说,现在关于手机流量的争议陷入了一个怪圈:用户觉得是运营商偷了流量,运营商又把责任推给手机上的软件。庞雄飞说,按照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法,消费者如果认为流量被运营商偷走,想要起诉运营商,如何举证是一个难题。  去哪里拿证据?证据都在运营商那里。庞雄飞说,现在还缺少一个专业的、公信力强的手机流量测试平台。而这是消费者急需的。  做好这6点防止流量偷跑  1.微信朋友圈的小视频最好在连接WIFI时再观看,因朋友圈里的小视频重复播放,会一直消耗手机流量。  2.关闭手机软件的自动更新功能。不少手机软件都有后台自动更新功能,会偷偷消耗手机流量。  3.手机导航前,先用WIFI下载好离线地图。如无离线地图,用手机流量导航,会消耗更多流量。  4.安装流量监控软件,可帮你设置流量限制,为你的日常流量使用提供参考。  5.如果你的iphone使用的是iOS 9系统,记得在设置中关闭WiFi助理功能。因这个功能会在WIFI信号不好的情况下,使用你的手机流量。  6.月底流量快不够用时,尽早购买手机流量包。当你购买流量包后,会首先使用你流量包内的流量。这样,你的套餐剩余流量还可省到下月使用。  女子3小时被告知手机用掉23G流量 欠费1100元  在11月1日下午13点40到到16点20,这3个小时内,中国电信就陆陆续续发了7条信息给龙小姐,告知她电话号码用了近23G流量,由于超出消费额度,她手机被停机,必须补缴1100多元的上网流量费才能开回机。  从龙小姐提供的信息看到,第一条信息是下午13点40分用了3G流量的提醒,之后流量不停翻倍,30分钟后6G流量短信提醒又来啦,再过20分钟后用了9G多,1个小时后12G,之后的节奏根本根本停不下来,17G、21G、23G不断递增,时间间隔平均是25分,大概每25分钟龙小姐就用了3至5G流量。龙小姐说,这个时间段她在上班,手机放在抽屉里面充电,她根本没碰手机,而且手机也没做任何操作。我们也查看过小姐的手机,并没有发现相关当天下载的视频,也没有在线观看视频、电影等记录,她最常用的微信,我们也查看过,最近15天的统计她才用了50M流量左右。  这么夸张的流量使用情况,让他没法接受,她觉得是中国电信出了问题,当天就向客服投诉。巨额流量算在龙小姐头上,她当然一脸冤枉啦,多次跟中国电信客服沟通,一直都没有得到好的答复。  随后我们又跟龙小姐来到她办理手机卡的中国电信北滘营业厅,查询巨额流量明细清单,但根据工作人员的回复,流量明细清单没办法查到,只能看到龙小姐使用了多少流量,工作人员还解释,龙小姐用的是4G卡,按照网速,3小时用23G流量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个回复让龙小姐更加不满。  龙小姐还表示,她之前每个月的上网流量大概是600至800M,这23G的流量,她起码要用3年,这次摆明就是被坑,她已经准备将事件追查到底,继续向中国电信维权。龙小姐担心,即使今次她用1000元把这个号码开通了,以后又两三个小时内用了23950兆,那怎么吃得消。随后记者将龙小姐的详细情况反映到中国电信佛山分公司,他们暂时没对事件作出任何回应。其实从10月1日,各大营运商执行当月流量不清零的规定之后,就有不少消费者投诉,说10月手机上网流量走得快了,平时一个月的流量半个月就用完,怀疑运营商搞鬼。对此,各大运营商都各自作出回应,保证流量计费规范、准确,请小伙伴们放心玩耍。
浏览过本文章的用户还浏览过
近日,温州乐清仙溪中学一名男老师与女学生QQ聊天时,内容暧昧。截图显示,女学生向该男老师索要无线上网密码,对方却让她独自&
18日晚上8:30左右,湖南娄底市新化梅苑开发区一家名为东盛网络的网吧发生一起14岁男孩杀死父亲惨案。警方接到报警后派出警力,&
今年情人节前,网友西行寺-吃货子拍摄了一组特殊的情侣照,展现了)女孩与二次元男友的相处场景。照片发上微博后,两天就被转发&
本站内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
技术支持:流量不清零用更快 是运营商偷跑还是心理作用?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上网”政策,鼓励电信企业尽快发布提速降费方案计划,各大运营商相应号召,于日起推行手机流量不清零,然而在政策实施的第一个月,网上传出流量说如今的流量用得非常之快,运营商有偷跑流量之嫌,到底是这样吗?
10月1日起,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实行当月不清零政策,即月套餐内当月剩余流量可延期结转至次月底前使用。这看起来似乎是一项十分惠民的政策,然而在政策实行之后,消费者似乎觉得其中有端倪,网上很多用户投诉称流量用得十分之快,并且有用户还称自己出国后把SIM卡从手机上取出的期间还有流量消费。
网上很多用户抱怨说以前十天半个月才花费的流量,如今只要几天就花了相当数值的流量,有一位用户发现流量过快后打电话投诉,运营商承诺将赠送500M流量补偿,在挂断电话后随即到账,此后人们纷纷质疑运营商是否做贼心虚,然而运营商给出的回复是否认,运营商宣称他们的流量统计系统经过了严格的审查,有着严格的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第三方的检测,如今的流量不清零政策并不会影响这个机制,因此不会出现众多网民所说的流量更快的现象,或者说是运营商偷跑流量的现象。
不过话虽如此,理论上也说得过去,但是这次的政策调整肯定会相应地调整运营商的系统,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隐形的错误,由此也可能导致这样的问题,不过运营商给出的回复也是否定的,他们相当相信自己的系统,运营商解释说,他们的流量统计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计量系统,即统计出用户用了多少流量,第二部分是计费系统,即根据用户用得流量计算出费用,运营商称他们本次修改的是计费部分,而计量部分并没有改变,因此流量统计系统不会出现问题,也不会存在用户所说的运营商偷跑流量或者流量用得更快的说法。
运营商对“流量用得更快”现象给出了一些解释:首先是用户心理的改变造成使用习惯的改变,因为流量不清零后用户在上网方面就没有以前那么拘谨,在上网的时候心态更为轻松,对流量的把控也没那么在乎了,所以不知不觉中用的流量就多了;其次就是由于手机和APP的问题了,如今的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看照片和视频所需清晰度要求更高,因而所需花费的流量也就更多了,再而如今的手机APP里很多内容原来是不打开的,如今手机网速提升上去之后,为了提升用户的APP体验质量,一些内容也随着网速的上升而打开了,并且APP的版本越新,用户使用时所花费的流量也更高了,很多时候你浏览到一个图片时,你并没有打开大图,APP为了用户体验也会立刻下载图片以备被用户随时查看。
总而言之,运营商坚称流量用得更快这回事绝对不是他们幕后所为,而是用户的心理和习惯改变和网速提升以及手机APP提升所引起的,究竟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造成如今这个局面,除了有我们用户主观的因素外,运营商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就算无关运营商流量统计系统,运营商也应当妥当的处理和解决用户的问题和投诉,面对用户的投诉,运营商采取流量补偿或者退还部分流量费用的措施欠妥,这种做法并不会使消费信服,并且还会给用户造成做贼心虚的感觉,久而久之,用户对运营商的信任将完全丧失。
究竟运营商是否有偷跑流量,小编有一计,就是我们的手机上可以下载第三方流量监控软件(一般的安全软件上都带有,例如360),然后我们使用手机上网一段时间后对比流量监控软件所监控手机跑过的流量与运营商提供的消费流量做对比,我们便可轻而易举地知道我们的流量有没有被偷走啦。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00620条
评论40061条
评论14304条
评论10680条
评论9450条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通流量月底清零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