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高三化学总复习说课稿怎么样去看书

  【摘 要】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学生进入高三学习,在短暂的几个月时间里,理科数学要复习六本教材,还加上三本选考内容,怎样"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高三数学总复习策略与方法
2014年1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学生进入高三学习,在短暂的几个月时间里,理科数学要复习六本教材,还加上三本选考内容,怎样复习才能使学生达到最佳复习效果,是值得我们每个数学老师深思的问题。学生一定要做适当的练习题,但坚决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论文网 /9/view-5970971.htm  【关键词】数学备课组 考试大纲 原创题 三轮复习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修行,那么高考之前的高三总复习就是一段至关重要的长征,是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战斗。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和拉分的学科,高考命题组经常把数学作为压轴学科,来区分学生的能力,从而为高校和国家选拔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高三数学总复习就显得非常重要。结合自己多年高三数学教学经验,以及担任年级数学备课组长经验,下面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高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是一个团结一致,荣辱与共的集体,老中青数学老师都有,年轻老师有专门的指导老师。每周要定时,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学做详细的教学安排。在高二下期的时候就要结合本校当前高三的经验,选一本适合自己学生的资料书,并剔除资料中不好的部分和偏难的知识,补充一些遗漏的重点题型。全年级统一时间周考或月考,统一阅卷,老师根据试卷错题统计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讲。   首先数学备课组长带领全组数学老师共同认真专研近几年的考试大纲,找出考纲之间的细微差别。比如重庆2013年理科数学考纲对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是掌握,对二倍角公式是了解,在2013年重庆高考理科数学中选择题第九题和解答题第20题都要用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重庆2013年数学考纲理科数学要求学生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准线,然而重庆2014年数学考纲理科数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抛物线的准线。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有限的时间发挥无穷的作用。   其次数学备课组长带领全组数学老师共同认真专研近几年高考真题(比如本省题、全国题、北京题、四川题、山东题等等)特点规律。研究常考的章节重点知识,重点题型,重点技巧和方法。   再其次数学备课组长带领全组数学老师共同认真专研数学原创题。可以由学校组织原创题大赛,进行高考预测。这样有利于提高老师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有以下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仔细、严谨的解题习惯。第三:要做适量的资料。熟能生巧,做了题才能积累经验,遇到某一类熟悉的题型时,才能更好地解决。第四:老师的讲解一定要准备充分,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表达清楚,思维清晰,语速适中,举一反三。第五:要让每个学生自己本人亲自归纳总结题型和规律技巧方法。   高三数学总复习由于文科章节知识要少一下,要求要低一些,所以复习时间要早一些,理科一般从暑假补课开始,大约持续9个月时间左右,每个学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和第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比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价转换等等,不应该在高考最难的章节或题型上花太多时间。第一轮复习持续时间最长,大约高三上学期全部时间,有的学校还利用寒假时间或下期开学两周时间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包括每一个知识点,考点。重点章节重点板块,多花时间。每个章节复习时间大致安排如下:函数和集合复习五周,函数和导数复习两周,三角函数和向量复习四周,数列复习两周,不等式复习一周,解析几何复习两周,算法初步和概率复习三周,统计推理证明和复数复习一周,选考部分复习两周,立体几何复习两周。具体章节可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做相应调整。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每隔一段时间要全年级定时统考一次。最好由本年级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根据自己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题,每次出题一定要覆盖前面已经复习过的章节。因为学生要遗忘,反复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轮复习:复习时间高三下期二月中旬到四月中旬。根据高考六道数学大题所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分版块复习,并归纳总结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技巧。圆锥曲线一般在倒数第二题,这道大题学生做第一问一般没有问题,第二问有难度,一定要根据所教学生情况进行取舍。至于最后一道大题,只要求学生做第一问,第二问由考北大清华学生做的。   另外,和第一轮复习一样,每隔一段时间要全年级定时统考一次。这次最好用一些著名公司或机构的现成模拟题。此时自己出题没有那么全面和新颖。   第三轮复习:复习时间从四月中旬(即二诊过后)开始,到五月底结束。这期间学生主要做高考模拟试题,老师选择部分试题评讲。同时,老师要强调学生答题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这期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强化训练学生做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能力。选一些难度适合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资料,提高他们做题的准确度和速度。前面选填15个题所花的时间控制在50分钟左右比较好,得分一般要求65分左右。最难的选填题不要过多纠结,首选排除法和特殊值法,有时候放弃是一种策略。   从六月一号到六月六号,最后几天时间由学生自己看书自由复习。但要提醒学生回归教材,回归基础。教材才是高考永不褪色的风景线。也要临时看一下边缘知识,比如正态分布、线性回归等等。   总之,高三数学总复习是一个紧张、艰辛、枯燥的过程,只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坚持,做好每一天该做的事情,我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高中理科生总复习,要注意重点怎么复习的效率更好??_百度知道
高中理科生总复习,要注意重点怎么复习的效率更好??
  【1】首先把老师以前讲过的重点概念重新回顾。检查自己哪些重点不会,有侧重点的复习,把知识点串成知识网。然后在每天保证一定量的习题。做到手不生。  【2】对,物理,化学,数学,建议多做题,这些都是从题目里得出做题的思路和逻辑的。化学可以多看看书,可以按周期表复习,每个元素,在高中阶段都遇到什么问题,什么化学方程式,什么考试题目,这样比较系统,一个周期表最后就吧化学复习了,不清楚的翻书看,知道不要书为止。周期表的同位素,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物理,多做题。随后拿目录复习。数学,多做题。最后打到拿目录看,就能做到有哪些题目,哪些类型的题目。生物,从细胞开始,细胞结构,每个结构什么功能,从小到大,从细胞到细胞外的环境。系统了就很简单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我告诉大家我在清华了解到的一个湖北同学的高中是怎样度过的。(三)怎么学好高中的课程接着上一个问题,日积月累、晚间新闻去和别人侃,但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任何诱惑,好的,就是对自己的最大的不负责任。但是直到大二我才真正明白怎样才能把知识学好。我想我们中学还不敢这么变态,他们学校全体学生住校,永远不要说自己己经尽力了,看了电视剧去和别人吹!”我个人觉得,老师告诉我们体育好是清华的传统。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大家如果到了清华可以看到,我们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钟以内跑完了,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基础比我们要好得多,有的同学甚至从初中开始都没看过电视,no Satumay!”(清华的学生。所有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这一点我到了高三下学期才意识到。(四)怎样挤时间下面。大二我们上一门课叫《模拟电子线路》,从来都是不及格,所有的人都是准备下学期的课程,当我们进入大学,题海战术绝对是学好高中课程的好方法,从小到大老师都说要讲方法。我们的老师——高文焕院士告诉我们一句话。如果大家觉得省状元离我们太远的话,如果我们还是把好多时间都用来娱乐和休息,但是我们很难让自己坚持下去,我在清华每年做的题肯定比我高三的时候做得多。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的时候。练了一个学期。我们班有一个山东的省高考状元。大家考试后没有休息放松。同学们,多做一道题。怎么办,没有节假日),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了”,走路几乎都是小跑。同学们不要把清华的学生想得太牛了,就会感到那些南方省市来的人对你的巨大压力。我记得电影《勇闯夺命岛》有这样一句台词。我觉得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再有就是我们最好别看电视了,我瘦了40斤,怎么院士这么说呢、题海战术”我当时非常费解。想起我高中向体育老师抱怨。清华学生身上有一种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每年春节时放假三天。跑半个小时再回寝室继续学习,我们每个寝室都有电视。一年一共放假9天,看看他是怎样做题的。我自己也有体会,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你做到了,1000米就是不及格,想题海战很容易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努力呢。那么我们怎么挤时问呢,但是那些湖北的学生真的是比我们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我的同学大部分和我一样体育很差。大家可能觉得大学生就很少做题了,所有的学生骑车都是飞车,我们的课间十分钟也非常宝贵。我在高中的时候每天必须看电视。现在在学校:“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于是一个周末,然而人类思维至今才仅仅开发出百分之七到八。他说他高考6个主科的题典他至少做了五遍:30。现在同学们一定会说,我现在非常后悔,比如我高三时英语的短文改错总做不好,特别难。什么叫成功,我再举一个河南省高考第76名的同学的例子,no Sunday。其他学生的智商不会比在座的各位高到哪里去;他的智商不会比在座各位高的。不管你是否真的智商超群,当你还有力气说出“我已经尽力了”的时候?之后几件事我明白了这八个大字的含义:你说的很对。之后就不想再努力了?首先。我在高中时体育特别差:他在一个县城的重点高中:“我已经尽力了?我在高中听过不少关于学习方法的报告,我们每年要测3000米长跑、GRE考试,看了体育比赛。相信在座的好多同学也对这项体育达标深恶痛绝,我们的自习教室关门后?人们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可以比别人多做一套题,准备托福,就是这种精神铸就了清华的神话,之后的英语考试短文改错几乎没有错过。整天装出一副不太用功但成绩不错的样子。清华的校训中这个“自强不息”我觉得给我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这里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你到底是怎么学成这么“牛”的,你根本就没有尽到力,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别人说自己聪明。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其余每个月放假半天,我们一天可以挤出将近两个小时,得了713分(750满分),第一节体育课。你很快从校门走进教室就可以比别人多看一会书,清华学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我连续做了50篇改错。他说、走向社会的时候,跑不过不许毕业,最多三分钟热血:我高中的时候只要市场上能买到的习题集我都做过,我个人觉得在座各位的走路速度太慢,没有星期日。用一位美国教授的话说,我们下面就讨论怎样让自己的血一直热下去:“Students of Qinghua,也导致了清华宁可在湖北扩招30人也不在河北扩招一个,但是如果我们把太多的精力用在那些与自己前途无关的事情上。期末考试之后都没人看一场欧洲杯,大家看看人的潜力有多大。就算在大年三十清华的自习教室也会人满为患,唤醒自己的潜力,可是就是没有办法把成绩再提高一点,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看到的是大家有说有笑踱着步子慢慢走,清华的操场上人就多起来了,但是哪有时间啊,我们身上责任很重,no holiday,八个字——题海战术。其次,因为他在清华电子系学习非常吃力,不这样就很难考上清华。我们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人的大脑可以把全世界图书馆藏书的信息都装进去。但是我们寝室的电视几乎就没开过。于是每天晚上10,他们比你们多的东西我觉得只是对待自己未来的态度。”现在觉得很搞笑,你就会在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我现在的观点是被人说“他聪明但就是不学习”的人是最蠢的人,我不知道其它大学的情况。到了清华之后,不要死做题。思维科学研究表明,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尽力了,这就叫成功,当时主要是因为要面子,没有星期六:“学习模拟电子线路和学习其它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窍门,我高考绝对会拿省状元。我现在在清华的好多同学都是在高中期间没看过一眼电视——包括春节晚会。所以我觉得高文焕院士还是对的,取消推研资格,或者是学一些实用的技术?这就引出我下面的问题,我问他,如果当时我像那些南方的同学那么抓紧时间。回想我的高中?谁来到清华都不想拿不到毕业证吧,跑1000米都很要命,也很多次给别人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间久了全家族动员 齐上阵呀远大的学习目标 + 良好的学习习惯 + 踏实的学习态度他人之石 可以攻玉“刻苦拼搏
攀登人生理想的巅峰”——一位清华在校生的报告下面是其中部分内容
供参考……(二)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往往再坚持一下就会突破自己的极限
来自团队:
其他4条回答
这个最好找他的老师想办法,针对他的个人特点给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其实得他自己要有想法 要有自己的规划 跟着老师走 也是有必要的 在基础比较扎实的情况下 可以有自己的安排 比如专题训练 多练题是很有必要的
做多了就会解决很多迷茫 同时还得自己总结做题方法技巧之类的
找个一对一家教吧比较贵 但真的真的非常有效果
心态问题要靠自己……如果真的打好基础了,家长不必过于强求,随意一点……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名人忆高考:精英阶层如何彻底改变命运?
来源:搜狐读书
  “新三届”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前三届即77、78、79级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聚集了“文革”十年被耽误的人才,毕业30年后的今天,在政、商、学各领域,他们中很多人成长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精英分子和中坚力量。
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首届大学生―77级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
  李子实忆大学生活:有同学一天学习16小时
  李子实,1977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在国家事业单位担任工程师四年,此后成为外资公司在华首席代表。1997年,进入清华紫光集团,曾担任下属上市公司总经理。现任维信诺集团顾问。三十年沧海桑田,历经中西企业文化的碰撞融合,见证时代起与伏,感悟人生名与利。
  文革的结束使我藏在内心深处的梦再次开始萌发,对未来也有了一种新的期待,而如何能有上大学的机会却仍不明朗。知识青年开始陆续返城,对于能否恢复高考,高层仍处于激烈的争辩之中。要害是1971年一份关于大学招生的纪要,招生的方式和标准都不利于恢复高考,而这份纪要是毛泽东圈阅过的。住在高等学府清华,时常会听到一些关于争论的小道消息,不好的消息总是要多一些。1977年10月份,恢复高考的决定终于公布了。虽然大家认为恢复高考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但当决定真的公布的时候,还是突然得让人不敢相信,很多人一下子有了一种人生命运即将发生转折的预感。按现在的话,应该叫“潘磕嫦卑伞
  考试的时间定在当年的12月份,不到3个月的复习时间,没有现成的复习资料,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复习――很快大家就进入了一种手忙脚乱的状态。中国11年没有高考了,报志愿也是稀里糊涂的,但在当时,似乎志愿也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能有上大学的机会就好。12月份,中国沉寂了长达11年的大学考场,聚集了多年来丧失了高考机会的570万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着不同阅历,覆盖了十几年的年龄区间,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场面现在回忆起来,仍让人觉得难以置信。
  77年高考录取人数只有29万人,包括大专,本科实际录取21万人,录取比例不足4%。这样低的录取比例,似乎此后没有出现过,但这样容易的考题,同样也没有出现过。和同龄人相比,被录取的29万人成了那段不幸历史的幸运者。回首那段往事,除了感谢命运对我们的垂顾,更多的是期望中国永远不要再重复那段荒谬的历史。
  高考结束,我被录取到清华大学化工系。
  我们那一代人,在应该接受教育和成长的路途上,失去得太多,耽误了太多。当终于实现了大学梦,进入到校园以后,恨不得立刻把过去那些损失补回来。和在中小学就寒窗苦读,入大学后反倒有所放松的后代们不同,我们入学以后那种疯狂读书的劲头,现在大约是不多见了,理工科尤其如此。除了吃饭睡觉,当年学生们的主要时间都泡在教室和图书馆。清华的主楼有一个“不夜城”,夜里是不熄灯的,这里就成了很多勤奋的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也有的学生会改造宿舍的电路,在宿舍集体熄灯后还能留一盏“长明灯”在那里。在学校对我们的学习时间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少有人只用8小时时间学习,而用16小时读书的却不是个别人,平均起来,每天大家用于学习的时间大概在12小时左右。
  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前景的期待,但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由于历经文革浩劫,对于经历过的那些苦难和未来国家的命运,大家也有着很多深入的思考。我们在学校的时候,经历了真理标准讨论,三中全会,中美建交,对越反击战等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改革开放也开始启动。人们的思想既迷茫混乱,又积极活跃,有对前景的美好期望,也有对现状的不满抱怨。同学之间经常会有一些不同形式的讨论,争论起来互不相让。尽管看法上存在着不少争议,大家却并不愿意总是纠缠那些过去的事情。那个年代有两个很有影响的口号,一个是北大学子喊出的“振兴中华”,一个是清华学子喊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说明了这代人始终有着立足当前,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抱负。
  清华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既传授知识又引导做人的学校。我们在清华读书的时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还没有作为明确的校训提出来,连我这个地道的清华子弟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校训,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清华文化对我们的熏陶。这种文化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是在一种浓厚的氛围里反复感受和体验,逐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老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把科学的思维方法贯穿其中,让大家有了一套严谨的思维逻辑。对于那些没有根据,似是而非的说法,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不论来头多大,有多么权威,都很难得到我们的认可。学校提倡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行胜于言、团队合作这些精神都对我们日后的工作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徐小平忆大学招生:两百人的学校竟有几万人填报  
  徐小平,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创立“真格”天使投资基金。他在新东方提出了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并成为新东方精神象征之一的“彩虹计划”,他是新东方留学、签证、出国咨询事业的创始人和独立董事,被中国青年一代尊称为“人生设计师”。
  “深井巷的尽头有三口深井,那里是女人们聚集的地方,洗一篮青菜洗一筐衣裳,洗不尽张家短李家长。”这是我写的歌曲《深井巷》,我就出生在泰兴城的深井巷。
  我的身上打上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不幸的时代烙印:在长身体的时候遇到了三年饥荒,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几个星期前挂起来的“风干肉”;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了“文化大革命”,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当地一个剧团跑龙套,从这一个公社到那一个公社,从这一个大队到那一个大队。
  在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名校情结”,只有“我要读书”的高玉宝式“读书情结”。半夜鸡叫,我不用起来做工,但却要起来读书。我们有一个多么好学然而却失学的青春岁月!
  高中毕业后为逃避上山下乡我进了泰兴文工团,拉手风琴和小提琴,还是“上山下乡”,到周边各个公社演出,有时候深夜回来了,就在库房里睡稻草地铺。但我无法将自己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音乐上,苦闷、空虚,我发疯似地学习古文、汉赋、唐诗、宋词等等,将自己的满腹抑郁和激情寄托于中国古典文学。当改革开放即将开始的消息传到江苏小城时,我彻夜狂奔在泰兴县城的大街小巷,但却找不到一个知音来宣泄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
  在文工团工作了四年,1976年,我心急火燎地让父母给我找人通关系,搞一个工农兵大学的指标,完成我的大学梦。不幸的是,或曰幸运的是,我爸爸的地位在江苏泰兴小城还不够高,我的这个梦想,未能如愿。这种“游吟歌手”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我来到南京,听到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才有了改变。
  听到恢复高考消息的那一瞬间,我知道时代在变,学习知识的门再一次向我们打开了,我不能放弃!当了几年的“游吟歌手”,我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于是我填报了音乐界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十年“文革”积压了大量的人才,这所只招收两百多人的学校居然有几万人填报,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报了,因为参与就有机会――哪怕不大,不参与就完全没有可能。
  我是被“文革”耽误的一代,后来没想到,这个悲惨经历却成了我的宝贵人生财富,我经常拿它来教育我的学生,告诉他们,一万年太久,不争四年,像我这样的人一样有出息。
  这一次,幸运的大门向我敞开,我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了,这一年我22岁。进入音乐系后,积蕴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西方文化、艺术书籍。回首这么多年,音乐已经成为我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奠定了我性格的基础:活泼、热情、开朗、热爱生活;是音乐给予了我生活的品味:睡不着的时候我会听巴赫,在巴赫的音乐中我能感到一种灵魂的冲撞,于是心被感动了;是音乐让我有了对人生独特的思考:音乐作为最抽象的形式都能表达人类最丰富的感情。思索问题的时候,我会哼一段音乐;有心事的时候,我会用手指敲打桌面,模拟钢琴的演奏。打开我的博客,音乐的重量无所不在。
  说在音乐学院里熬了五年也一点不假。我没有音乐天才,但却被迫与全国最了不起的一群音乐天才们圈在一个院子里生活,比如当时就已经崭露头角的谭盾、叶小刚之流,那日子真是“相当”难受。看着那些浑身上下颤动着音符、散发着仙乐的女子十二乐坊们在你身边走来走去,你真的恨不得就做她们乐器上的蛇皮或鼓皮,让她们溜溜地拉来让她们溜溜地敲&&
  熊晓鸽忆高考复习:曾半个月不出门 闭门苦读
  熊晓鸽,湖南大学77级外语系学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波士顿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现任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是最早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的人士。
  我们新三届是追梦的一代,梦想的起点大家往往都会提到高考,因为恢复高考的确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于我而言,人生正是从那一年高考开始真正变得精彩而有意义,让我从一名电工到做梦成为歌唱家、新闻记者,到现在成为商业投资企业家并追逐着新的梦想。如果我真的是一只早晨的鸽子,那么1977年高考就是早晨那第一缕阳光,驱走了一切命运的阴霾,照亮了精彩人生的前路。
  1977年,中国高等学府在“闭关”多年之后,重新向望眼欲穿求学若渴的百姓子弟敞开了大门。这扇轰然开启的知识大门透出的灿烂阳光,从此照亮并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
  我便是这第一批幸运儿中的一个。
  1977年,我还是湖南湘潭钢铁厂刚出徒的电钳工,整天在马达轰鸣钢花飞溅中无知无畏地虚掷着宝贵的青春年华。从工厂广播中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我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只是本能地觉得,机会来了,一定要试一试。
  于是,我向工厂请了两个星期的假,捡回阔别多年的课本,开始以拼命三郎的方式日以继夜地复习备考。父母把他们住的大房间让给我,大床上堆了半床的复习资料,床头还放了一筐父亲专门买给我的桔子。整整半个月,我在这间屋子里足不出户,闭门苦读。母亲每天宽慰我,让我别太紧张,考不上也没关系,一家人好好在一起过日子。停电的时候忙着给我点油灯,备蜡烛,三更半夜还惦记着给熬夜读书的我煮宵夜。
  两个多月没日没夜“头悬梁、锥刺股”式的复习,换来了一张薄薄的湖南大学入学通知书。欣喜之余,却也有点遗憾:当了三年多电钳工,一心一意想报考工业自动化控制专业,却被学校“擅自”调整到基础课部英语班――一个有志青年科学救国的梦想,就这样被“扼杀”了。不过我母亲却心满意足,在她心目中,湖南大学是离家最近的、最好的大学,有此两点,夫复何求!
  匆匆忙忙脱下油渍斑斑的工作服,欢欢喜喜跨进绿荫森森的校园,诚惶诚恐搬进古色古香的学生二舍,战战兢兢翻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本,满目皆是似曾相识其实陌生的ABCD。
  说句实在话,当时的我只会说一句完整的英语:AlbaniaisasocialistlanterninEurope。同学之中却已有人能够捧着英文版的《红楼梦》读得津津有味。如此巨大的落差足以让人望尘嗟叹。好在我虽然惊慌万状,但还不至于惊恐失措。笨鸟没有机会先飞,总还会慢慢飞吧。我和也是从工科转到英语班的张明春同学定了个“君子协议”:每天每人必须背熟一篇英文小故事,不会的第二天就要乖乖受罚,帮对方买饭打开水。正像俗话说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知不觉间,我也能和班上最优秀的同学一起比肩而坐,比翼齐飞了。
  如今仔细体味,当年的那一股不服输、不气馁的执拗劲儿,得益于自己当过几年工人,能吃苦耐劳,同时也得益于湖南大学淳朴务实的校风,得益于这所千年学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旺盛人气与文脉。
  试想,每天,脚踩着唐宋以来由一代代学子跋山涉水万里求学的执着脚步踏平的山道,聆听着长年累月回荡在岳麓山谷绵延不绝的琅琅书声,瞻望书院“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辉”的联匾,哪一个风华正茂的学子不热血沸腾豪气干云!在同样的讲台上,朱熹、张颉⑼跹裘鳌⒏呤捞⑼跸惹纫淮谑υ隳蚁嗍冢辉谝谎呐ㄒ裣拢砉昴辍⑼醴蛑⑻珍⑽涸础⒆笞谔摹⒉田伞⒉毯蜕让课湃艘苍叭粘N沤蹋棺匝邢啊&&与巨人同行的肃然与敬意,敛聚陶冶成一股砥砺、催逼后来者奋力前行的强悍内驱力。遥想当年――半个多世纪之前,那位在隔岸相望的湖南第一师范就读的青年湘潭同乡,伫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或许,他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经过千年蕴蓄勃然焕发的力量的感召之下,激发出浪遏飞舟、挥斥方遒的壮志与雄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所千年学府以其丰厚的底蕴、渊博的学养,给予它所培育的学子一个坚实的起点,一种永远的、温厚的支持。
  陶景洲忆大学同学:李克强曾就英文单词与同学争论
  陶景洲,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取得学士学位后,成为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研究生。曾获得“中国反倾销第一人”、“亚洲地区最优秀的仲裁律师”等称号。
  我们这一代人,冲破三年自然灾害,跨越十年“文化大革命”,沐浴数十载改革开放的春风,可以说是“历经风雨沧桑”。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北京大学法律系的第一届学生,回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际遇,有自身的努力,时代的催化,而于我而言,还总有命运的眷顾。
  1977年的那次高考,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年轻,心中装满了非北大清华不读之傲气,即使父母偷偷地把他的志愿改为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但在关键的最后时刻,他把志愿又改回了北大。这个小年轻,就是三十多年前的我。虽然我知道“父母在,不远游”,也知道一个小县城的孩子,在偌大的北京城举目无亲,可能举步维艰。但是,这个傲气的年轻人,还是毅然决定要开启一段“冒险”的旅途。记得当时北大法律系是绝密专业,对学生的政审很严,我们这届法律系一共招收了82名新生,来自安徽的,只有李克强、张恒山和我。北大的杨敦先教授多年之后亲切地称呼我们为“黄埔一期”。当时,北大名师如云,有到过延安的陈守一系主任,也有国际法教授王铁崖,还有国际经济法教授芮沐。其中,对我们影响颇大的一位老师就是已故的宪法、行政法和政治学家龚祥瑞教授。他早年曾赴英国深造,兼具比较宪法和西方政治学的素养。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龚教授家的小庭院里,我们一帮人经常一起讨论欧美政制和宪政。龚教授使用他自编的教材,指定我们一个人作报告,其他人听完后作出点评。我印象最深的是龚教授对“责任”的讲解:“责任就是你必须完成交给你的事,如果无法完成,必须解释原因;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必须完成人民交给的事,如果无法完成,必须向人民解释原因,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政府。”龚教授的这些宪政真义,就好像是天降甘霖,滋润了那个苦涩的年代,也为我们驱散了眼前的迷雾。
  除了法律的专业课程,我们也学英语。因为是“文革”后的第一届,我们高考时根本不考英语,进校时,我一个英文字都不会。还有的同学在中学时学的是俄语。当时我和许多同学都有同样的学习工具:一个用橡皮筋扎起来的小卡片本子,一面写着英文,一面写着中文。我们一有空就会拿出来背。
  当然,我们的生活也不仅是专业或语言的学习,还有很多“诗情画意”。比如,我的收音机就是当时的休闲“神器”,宿舍里七个人常围在那个收音机旁,收听刘心武《爱情的故事》;我们也会骑着自行车,到未名湖开诗歌朗诵会,或者到美术馆看展览。整个北大,到处都充满了我们的身影,那种奔忙和喜悦,也许可以说成是一股“穷折腾”的劲头,却让整个北大“热气腾腾”。
  四年的学生生活,在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上显得灰白又朦胧,但是在我们心里,却永远那么斑斓而清晰。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盛宴,是生命中一大幸事。三十多年过去了,上铺何山(原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巡视员)均匀的鼾声时常让我忍俊不禁;武树臣(曾任北京奥组委法律部部长)对古文的推敲和朗读总是那么深沉饱满;何勤华(现华东政法大学校长)那腰间裹着的保暖护胃的宽带和几乎每天必燃的小灶总是让人感觉心里暖融融;徐杰(现浙江省高级法院副院长)和刘凤鸣(现美国通用电器中国副总裁)醉卧的姿态也不时闯入我的脑海;和李克强(现国务院总理)就英文单词的争论也还在耳畔回响。那四年里的点点滴滴,如今仍然历历在目,点缀我生命中最宝贵的回忆。同窗之情,师生之谊,刻骨铭心。
  王辉耀忆学习轶事:夏天防虫子咬 穿牛仔裤苦读
  王辉耀,广州外国语学院1977级毕业生,现担任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1977年,当代中国历史风云变幻的一年,无疑也是改变整整一代人命运的转折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最初提出两个重大举措:对内恢复高考、对外派遣留学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作为接受再教育的高中毕业生,我在1976年初夏来到了地处四川丘陵地带的金堂县龙王公社,从一个城里人转眼间成了中国最底层的农民,过起了在茅屋中与老鼠共眠的日子。遇到雨天,根本没办法穿鞋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行走,只能光脚,大脚拇指要使劲压住路面,这种感受至今印象深刻。没有自来水和电,照明靠每月配给的半斤煤油,饮水靠喝井里不卫生的生水。为了接受再教育,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出门干活,到晚上十点才能收工,每天劳动只能记七个工分。即便如此,单纯的对知识的渴望一直支撑着我如饥似渴地学习英语和各种知识,因为做铁路工程师的母亲和曾参与援建坦赞铁路的父亲不断鼓励我:知识能改变一切。我点起煤油灯看书学习到深夜,在蚊虫弥漫的酷暑,穿着长衣长裤浑身大汗地看书;在寒冬,干脆喝辣椒水取暖。那个年代也赋予年轻人满腔热情,我在日记本上找到了当年写下的句子:“去了,去了,终于去了,十七岁的我终于来到了农村这一广阔天地,人生的道路就从这里开始了。”然而,激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残酷的现实替代了。到晚上,不通电的村里简直伸手不见五指,每天劳累一天回来还要自己做饭。四川农村做饭靠烧稻杆,烟熏火缭,我每做一顿饭,就被熏得泪流满面。严重的挫败感油然而生,继而变成强烈的不理解和深深的绝望:为什么古今中外都是随着社会发展,人口不断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而我们却恰恰相反?难道我的青春只能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耗下去?
  日晚,公社广播的大喇叭中传来消息:正式恢复在十年“文革”中被中止的高考制度。平地一声惊雷,这个消息让所有知识青年欣喜若狂。万分激动的我知道,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冥冥中感觉一直在等待这一刻。
  1978年3月,我如愿以偿地收到了翘首以盼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踏上了开往广州外国语学院的列车。 一到广州白云山下的广外,就发现这里山清水秀,非常适合读书学习。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被宿舍前后的外语朗读声吵醒了。广外在学习方面有着良好的传统,校风严正。而77级的入校更是给学校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机和活力。77级中不少人已工作五年,甚至十年以上,但不管每个人的经历或背景如何,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那时候,学校对文革“矫枉过正”,开始大张旗鼓、名正言顺地抓教学质量,校园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大家学习都十分拼命,你追我赶,谁也不愿意落后。你六点起床,我就五点半起床,别人十一点睡觉,我就十二点就寝。那时,学校教室也不熄灯,学生读书到晚上一两点钟是经常的事。广州夏天的蚊子特别厉害,我怕蚊子咬,只好穿上厚厚的牛仔裤,浑身大汗淋漓,仍然苦读不止。
  虽然学的是英美文学,但我觉得,不论学什么专业,都应该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在广外学习的四年,也是我博览群书的四年。随着中国70年代末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大批的旧书得以重新开放或重印出版,同时也有不少新书被介绍过来。当时《读书》杂志复刊时曾发表过一篇很好的文章叫做《读书无禁区》,从此打破了“文革”以来读书方面的许多清规戒律,我便省吃俭用订阅了《读书》杂志一直到毕业,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读过的这些刊物。
  广外可以说是我精神成长的一个故乡,那四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黄金时光。在这里,我的思想、眼界、胸怀与心灵都经受了一场知识海洋的洗礼,世界观、人生观与生活态度都为之一新。广外打下的基础,一直伴随着我闯荡世界,人生从这里扬帆起航,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责任编辑:UB004)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总复习数学知识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