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魅族华为华为小米路由器哪个好家强?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声明:本网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所有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仅学习交流,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渝ICP备号-1 渝网警备87程序支持:魅族路由器凭什么与小米、华为竞争? - 今日头条()
作为一家能够把发布会当成演唱会来举办的公司,魅族选择了6月13日作为其魅蓝3S的发布日子,当然除了发布手机,魅族智能家居已经宣布,613将于魅蓝手机一起发布一款全新的智能家居产品。关于这个智能家居的新品目前透露出来的消息很可能是一款家庭智能路由器。作为智能家居中一个核心功能,智能路由器作为连接网络与家庭智能设备之间的桥梁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魅族拿路由器作为其正式进入智能家庭领域的敲门砖在好不过了。在智能路由器方面,小米与华为此前已经发布了相关产品,小米路由器便宜量足、华为荣耀路由器信号好品质佳在用户心中都有着一个印象,那么魅族这款新推出的路由器凭什么与它们竞争呢?首先在外观上,作为一家以手机外观设计著名的公司,魅族对于产品外观设计上有着其他厂商比不上的执着。相对于小米的“借鉴流”与华为的“实用流”而言,魅族在外观设计下的苦功不会比他们少,之前魅族路由器mini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这款智能家居新品只会比魅族路由器mini更漂亮这是毋庸置疑的。此前魅族路由器最大的特点在于设置非常简单,即使你是名小白,也能够轻轻松松玩转无线路由器。用户无需连接电脑在WEB端进行配置,只需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轻点几下屏幕就可以完成全部的配置工作,即使小白用户也能够轻轻松松踢掉自家路由器上面的蹭网者。相信这款路由器新品同样会通过简单的设置就能让用户完成对路由器以及智能家电的所有设置。如今智能路由器都有着一个问题,就是穿墙能力有限,以致需要中继器来经行网络搭桥来保证无线信号,但是通过搭桥的无线网络一般而言都不会十分的稳定,通过魅族智能家居最近海报,这款新平的穿墙能力将会相当的不错。其实今天早上,魅族智能家居发布微博但是被秒删了,不知道是由于佩文除了问题还是什么,但是“金钟罩。稳”结合之前的微博,就已经基本确认了这款新品就是一款自带防火墙、拥有更快带宽已经用户较强穿墙能力的路由器。随着魅族这款全新的智能家居产品发布,魅族智能家居的其他配件相信也会在近期有进一步的消息,按照之前魅族秉承的工匠精神,魅族智能家居必然在内测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才会进行公开发布,这次魅族正式进入智能家居领域,今后魅族手机它就不仅仅只是手机那么简单了,而成了一把智能家居的钥匙。
没小米你能用上千元智能机吗。甚至伍佰元的功能依旧强大
光看颜值,除了魅族其他没有购买欲望。
男人最爱的数码装备、汽车、蒲点,这里都能满足!
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资深数码玩家,自媒体达人, 擅长拍摄美图及数码评测
读图时代已经随着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图不仅再是图,而是更高素质的看图说话。
易读中国主编《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科技自媒体专刊50人
数据和行动证明价值的存在,市场风韵变化数字与智能是社会进步驱动力,这样的故事我坚持在说
硬件软件、手机数码、业内动向、科技探索、社会热点、生活百态……让我们一起分享。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魅族第一季采购订单大跃进;小米华为的公约数;雷军的2015野心:高端手机+智能硬件_集微网_【传送门】
魅族第一季采购订单大跃进;小米华为的公约数;雷军的2015野心:高端手机+智能硬件
1.中国大公司融合之年:小米华为的公约数;2.雷军的2015野心:高端手机+智能硬件生态链;3.陈大同:大基金是国家产业投资的革命性创新;4.英特尔第四季财报:净利润同比增39%;5.玻璃材料导光板将掀起新一波电视产业革命?6.苹果想把你的指纹存在云端点击图片上方“集微网”,关注老杳吧微信平台更多消息微信发送”今日焦点”集微网推出网站手机版:/m@老杳:魅族2015大跃进:虽然每年第一季度都是互联网手机的淡季,不过从供应链得到的消息,魅族采购订单大爆发,据传魅族第一季度采购订单达到千万级别,如果这些手机能够销售出去魅族肯定会跃居大陆手机一线品牌,当然如果形成库存,就另说了。1.中国大公司融合之年:小米华为的公约数;  重点提示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华为和小米(滚动资讯)继续各自擅长的领域长袖善舞,但与此同时,相互融合学习已在发生。初看起来,小米与华为泾渭分明,但双 方正在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小米继续在互联网服务和渠道运营上长袖善舞,也开始积累补生态链的短板;华为则在稳扎稳打的同时,也在转身向小米学习。  21世纪经济报道-飞笛资讯研究员 曲强 深圳报道  本周,小米、华为陆续公布营收数据,2014年小米税前营收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华为消费者BG业务板块营收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2%。  初看起来,小米与华为,泾渭分明,前者是拥抱互联网思维的轻资产科技公司,后者则以优秀的工程师团队为核心竞争力。  但在2014年,二者却表现出了某种共鸣。  持续的竞争:工程师精神VS互联网思维  从手机业务营收规模上来看,二者已经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2014年华为营收追平全球第一网络设备厂商思科,销售收入预计逼近3000亿元人民币,华为顶尖工程师精神再一次被有力的证明。  可以说,华为手机业务自诞生之日起,便携带着世界顶级的华为工程师基因,技术底蕴极为强大。以手机核心技术芯片为例, 2014年7月,华为旗下海思发布全球最快的4G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20,标志着华为在手机核心竞争力方面,开始迎头赶上高通等国际巨头。  华为在芯片方面的布局也由来已久,之前誓言要在芯片领域投入“四亿美元和两万人”进行“强攻”,1991年便开始自行研发通信芯片,2006年智能手机首款芯片K3V1立项启动,截至目前海思已经成功开发出100多款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正是过往技术积累与大量的成本投入,才有了如今麒麟920跻身智能手机主流芯片局面,才有未来核心技术继续超越的资本。  相较于华为手机在硬件上的专注,小米更像是一家侧重软件和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如雷军所言,“小米不是苹果,更像亚马逊。”   2014年,小米围绕MIUI系统,陆续推出手环智能穿戴、路由器、电视、空气净化器等产品,且斥资12.66亿元战略入股美的集团,未来将与美的集团 一道展开智能家居产业链全面协同发展……纵览2014年小米大事件,可以看到MIUI正承载着小米进军任何领域的希望,构筑了小米在互联网时代入口的核心 竞争力。  另外,小米在2014年电商营销手段也越发成熟,互联网思维深刻的渗透到电商渠道运营。比如小米联合QQ空间首发红米Note,创下千万以上预约记录,双11销售小米战绩116万台手机和总销售金额15.6亿元,创下多项第一。  与华为较为侧重运营商渠道间接到达消费者不同,小米与终端消费者的沟通更为流畅,业内评价:“小米的流量-渠道-手机-系统-增值收入,是互联网手机最理想的模式。”  微妙转变:向对手学习  相互竞争的对手企业,往往也是彼此最好的老师。  回顾2014年,华为与小米基因如此迥异的两家公司,其经营战略却开始相互借鉴融合。  比如,华为开始发力独立电商品牌“荣耀”,力求实现原有销售渠道深刻转型,从过去通过合作运营商渠道间接2C,开始转向直接2C。  2014年,华为荣耀电商陆续发布荣耀畅玩4X、荣耀手环、荣耀6&6Plus、荣耀盒子等新品,荣耀系列销量达2000万部,年销售额近30亿美元,一年增长近30倍,成为全球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互联网手机品牌。   另外,2014年华为还紧随小米,发布路由器、智能电视等产品,在国内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的趋势下,向智能家居等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华为还对标小米 MIUI 6,发布操作系统EMUI3.0,进一步构筑华为消费者移动端的生态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支撑华为未来在移动端的支付、电商、游戏等多元化盈利模式拓展。  据华为消费者BG董事长余承东总结,2014年华为用户注册帐户已达到1亿水平,和小米用户等量齐观。  与此同时,小米也意识到自己在生态体系上的短板,开始向华为学习,逐渐补足芯片、专利、国际化渠道等方面的短板。  在芯片方面,小米科技子公司北京松果1.03亿元收购大唐电信全资子公司联芯科技开发并拥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开始涉足手机新品制造领域;在专利方面,2014年末,小米遭遇国际巨头爱立信挥舞的“专利大棒”,雷军将此比喻成“小米的成人礼”。  小米预计未来每年专利申请翻一倍,在2015年将申请1300项发明专利,其中有300项国际发明专利。  虽然与华为逾2.2万专利总数相差甚远,但小米已在为专利这道防御长城做积极准备;在国际化方面,小米手机继续试水印度、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截至2014年末,小米已进入7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市场已经售出超过100万台,小米正在为跻身真正的全球手机巨头进发。   总而言之,华为凭借着多年对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深度介入,拥有工程师精神的传统硬件优势、通畅的国际化渠道,但缺乏互联网语境下的敏锐触感。而小米作为移 动互联的新生力量,正在颠覆传统IT厂商运营逻辑,但较为依赖电商营销和整体生态构建,在硬件方面缺少核心专利的保驾护航,国际化之路将迎挑战。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华为和小米继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长袖善舞,而且,相互融合学习已在发生。互联网创新永不停歇,渠道变迁永不停歇,技术革新永不停歇。  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优势,“学习”,才是伟大企业真正的最大公约数。2015年,将是华为和小米移动终端的国际化竞争的元年,期待二者向全球前三份额正式冲击。(编辑:郑升)21世纪经济报道 2.雷军的2015野心:高端手机+智能硬件生态链;赵陈婷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一条参观格力的微博,成功让与格力有着“10亿元赌局”之约的小米不淡定了。  在周鸿祎忙着晒与格力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不得不说的故事的当下,小米创始人雷军昨天(1月15日)直接将美的董事长方洪波拉来给小米新旗舰产品发布会站台。  “有人认为小米入股美的是有钱、任性,连董大姐也说了很过激的话,但美的真是很值得投资的企业。”在昨天的发布会现场雷军强调小米要“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即使是格力要求合作也没问题。  小米生态链版图  昨天一个多小时的小米新品发布会现场,善于介绍产品的“雷布斯”选择在一开始用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讲小米生态链布局。  展示小米生态链的合作伙伴成为开场环节,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手环、小蚁高清摄像机、iHealth智能血压仪等智能硬件产品一一亮相。  而这背后是小米“以手机为中心连接所有智能设备”的构想。  据雷军透露,小米已经陆续投资了25家生态链企业,但如今的智能设备有三大痛点:手机连接复杂,每个设备都需要APP,云服务投入大。而小米希望做的是能用一种优雅的方式解决手机与智能设备的互联问题。  为此,小米研发了通用智能模块,并以材料成本价提供给合作伙伴,并且研发通用的控制中心小米智能家庭APP,统一设备连接入口,甚至在MIUI锁屏界面集成了设备控制中心,此外小米还研发了智能硬件通用云服务。  “目前小米智能模块材料成本价是22元,预计一年内能将成本降到15元,两年内将降到10元。”在雷军看来,安装无线模块后,传统的电子产品通过手机APP,将实现连接与控制功能。而通过加装无线连接模块,预计5~10年的时间,所有的电子产品都可以变为智能设备。  有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小米的合作伙伴,美的每年生产约3亿台电器。  而小米的野心是,美的生产的电器都能连接小米手机。  “有观点认为小米的生态链是封闭的,认为小米什么都做,这是对小米天大的误解。”据雷军透露,小米的生态链笃定的原则是“开放、不排他、非独家”。  据了解,在产品方面,小米将以手机、电视、路由器为主,而其他智能产品将交由合作伙伴来做。  “在初期,小米会以入股的方式来推进生态链的建设,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开放小米的生态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不管是初创公司还是家电巨头,小米都愿意成为其合作伙伴。格力如果想合作,小米也非常欢迎。”雷军补充道。  还想继续发烧的小米  2015年一开局,雷军就颇为得意地晒出了万部手机销量的成绩单。  在这样的基数面前,新一年的小米手机要做什么?  在业内以谦逊著称的雷军这一次的口气不小。  在手机纷纷拼测评数据的现在,雷军这一次的新品手机的介绍方式直接以小米Note旗舰手机如何比iPhone6Plus优秀开始。  这款被雷军视作小米发布的最漂亮手机搭载5.7寸大屏、3000mAh锂离子电池、光学防抖1300万像素、金属边框、双面曲面玻璃,目前同时支持移动、联通4G,双卡双待,普通版定价为2299元。  但搭载骁龙801处理器的大屏幕小米Note普通版手机显然并不能满足手机发烧友的要求。  这一次,小米罕见地推出了一个顶配版的Note手机。  “我相信小米Note发布之后,一定有声音说小米不再发烧了。但骁龙801是目前最稳定的处理器,而小米还是会永远坚持发烧到底的精神。”雷军在昨日发布会现场介绍,其顶配版搭载骁龙810处理器、4G内存、64GB存储和2k显示屏,3月份上市,  不过,顶配版3299元并非低定价,被业内认为此举是小米曲线进军高端手机市场。  毕竟在此之前,小米手机的用户群主要是集中在消费能力有限的年轻人群体,在苹果、三星等高价位手机和传统国产品牌外,为后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新的手机品牌选择。  尽管在三星陷入增长困境的当下,包括华为在内的不少厂商都在积极筹划瓜分大屏的市场空间。但这一次大胆冲刺高端市场的小米需要直面的问题是高消费人群是否会青睐小米品牌。新浪科技3.陈大同:大基金是国家产业投资的革命性创新;@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中国如何补齐CPU这一环?  陈宝亮   新领军者   这次大基金完全颠覆了这种模式,是国家产业投资体系的革命性改革和创新。   国家不再提供所有资本,而是起杠杆作用,用国家的钱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本。   本报记者 陈宝亮 北京报道   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分水岭。   4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发布;9月,1200亿规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成立。政府出手了,中国要重塑信息产业的核心——集成电路产业。    整个产业链被点燃了。很快,国家大基金迅速集结了980亿元资金。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湖北地方政府相继成立地方基金,总规模达700亿元。11月3 日,中国最大、全球排名第六大的芯片封测企业长电科技(13.07, 1.19, 10.02%)在大基金提供的3亿美元扶持下,出手收购了全球第四大封测企业新加坡星科金鹏。   事实上,在此之前,嗅觉灵敏的央企早就出手了。2013年6月,紫光集团向展讯发出约18亿美元的收购要约;11月,紫光集团再次出手宣布以9亿美元收购锐迪科。    2014年3月,浦东科投向美国上市的澜起科技发出收购要约,并最终以6.8亿美元完成澜起科技私有化。8月,清芯华创、浦东科投要约收购豪威科技,开价 17.8亿美元。而这两起收购,幕后庄家均是中国电子。除此之外,中国电子还正在与全球第五大芯片设计公司Marvell商谈合作事宜。    央企大手笔布局之时,Intel、TI等国际巨头也开始加码中国市场。Intel出资15亿美元入股紫光,并且在成都投资16亿美元建设先进工艺封装工 场。同样在成都,TI也选了100亿元的建厂计划。而芯片巨头高通[微博]则将其28mm芯片交由中芯国际制造生产。   “今后十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将在并购重组中成长,并且逐步成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心。”1月14日晚,记者采访了华山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大同。    陈大同是“文革”后第一批考入了清华大学的学子,是国内首批集成电路专业的博士生,其后于1989年留学美国就读伊利诺斯大学和斯坦福大学。1995年, 陈大同与朋友一起在美国创办了Omnivision,致力于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并且拿下了这个被日本长期垄断的市场,并且引领市场至今,中国几乎所 有手机公司都是Omnivision的客户。   2000年7月,Omnivision在美国上市,而陈大同则在上市之后回国,并于2001年创办了展讯通信。2007年,展讯在美国上市,而陈大同在展讯上市之后急流勇退,投身风投。   陈大同先加入北极光创投、后创办了华山资本,领导了一系列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2013年,北京市政府设立了国内首个300亿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陈大同及其团队参与了部分基金管理工作。   见证了过去30多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变革、成长、竞争与瓶颈,陈大同对今后的波澜壮阔充满期待 。   大基金是国家产业投资的革命性创新   《21世纪》:最近两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异常活跃,发生了大规模的并购,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还成立了千亿规模的国家大基金,更多的动作还在悄无声息地发酵。你如何评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如何来理解政府此次的布局逻辑?   陈大同:中国最早的集成电路产业,都是依靠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国企、研究院支撑,在全球开放竞争的时代,大多被市场淘汰了。后来国家在90年代启动了著名的908、909工程,但也没能根本解决问题。其根本原因其实是计划经济下的国家投资模式并不适合集成电路产业。    不过,2000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上海市联合国[微博]外及社会资本在张江建立了两个国际水平的集成电路制造代工厂——中芯国际和宏力,是两个真正市场 化的企业,同时国务院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这吸引了一批海龟回国创业,带动了一波创业浪潮,以民间资本、风险投 资为主,结合地方政府激励,很多集成电路公司成立,短短几年出现了6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这期间,国家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也 提供了很多支持。   十年多来,这批企业大浪淘沙,成长出一批龙头企业。   但是,进入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开始出现两个瓶颈。一是,制造的投资跟不上,现在制造的投资都要达到百亿级,而且5年之内不可能盈利,所以社会资本大多退出这一领域。制造的产能、工艺跟不上发展,绝大多数设计公司都把订单拿到海外去生产。   另一个瓶颈是并购。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购自然出现,2013年紫光收购展讯给很多企业打开了一扇门,以龙头企业为平台,行业里一系列的并购开始出现,这也会吸引更多的创业公司,他们未来可以成长,也可以被收购。   如果说过去十多年的市场竞争是“春秋战国”,那么接下来十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将是围绕这些龙头企业进行的并购、整合。当初硅谷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也是这种模式。   但是,打破制造瓶颈、收购,都需要大量资本,而且想要不那么逐利的资本,只能由国家来投资。   所以,2012年底,上海市政府联合四家企业,给国家领导写了一封信,国家开始启动了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后来,斯诺登事件引发了国家对信息安全的越发重视,又加速了这一过程。   2014年4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正式发布,明确了设立有战略性、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基金,用国家的小钱撬动大钱,这是中国产业投资领域一次革命性、天翻地覆的变化。   《21世纪》:你认为这次的国家大基金“市场化”吗?跟政府以往的产业扶持手法有什么不同?   陈大同:过去,国家主导的投资项目都是计划经济路线。全部是国家投资,发展计划由发改委、工信部等主管部门制定,与市场距离比较远。国家的钱是唐僧肉,没有明确的投资回报要求、没有投资责任监督,结果这些投资的收益有限。   这次大基金完全颠覆了这种模式,是国家产业投资体系的革命性改革和创新。    首先,国家不再提供所有资本,而是起杠杆作用,用国家的钱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本。比如大基金,国家出的钱只有300多亿,其余的钱则由基金公司向社会资本筹 集。大基金其余的近千亿资金都来自一些央企。所有这些投资,都是有监督的。国家的钱也不是无偿的,走的是贷款形式,要偿还本息,其余几家企业的注资,也有 明确的企业考核约束,均要求回报,因此基金必须按照市场化运作。   其次,来自企业的声音占据主导。国开行、工信部,仍然有团队参与战略计划的制定、基金的运作,国开行的团队主要负责投资项目的运作、工信部主要负责产业方向,但是政府部门不再主导方向,发展计划“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基金管理团队联络了所有龙头企业、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甚至华为、中兴、联想、浪潮、TCL[微博]等最终客户,他们对于大基金的战略部署都会提出很多意见,集思广益,就能看到整个产业链的真正需求,并据此制定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投资方向。   变化很明显。以前,国家的一些投资项目会议,与会者大部分是学院教授、国企领导、主管部门,很少有企业及市场的声音。但现在,市场声音已经主导。   大基金的“两条腿”   《21世纪》:但企业的建议难免会更多代表自己的利益,在国家大基金的投资方向上,如何来辨识并平衡企业利益与市场需求?   陈大同:确实,我看过不少提议,有企业的、地方政府的,这些建议中,60%-70%确实来自市场一线,是针对产业痛点提出的,另外30%-40%则是代表了自己利益。这些现象是正常的。   所以需要区别辨识企业建议,不同企业的利益出发点不同,各个地方政府提出的建议也有区别,但他们反映的产业痛点是相同的。综合所有观点,就能发现产业链的需求。国家基金的投资规划,也可以为地方投资提供标准。   通过这种方式,国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进行战略部署,也能解决地方政府缺少产业人才、基金管理人才的问题。   《21世纪》:大基金是否已经制定好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详细发展规划?   陈大同:没有,确切说是不必要。在我看来,国家产业基金的方式是“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国家战略主导,主要解决依靠市场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制造业的资本投资,先进工艺的技术开发,存储器、CPU、IGBT、FPGA、DSP 等基础器件的缺失,这些问题如果国家不做战略布局,单纯靠市场肯定无人问津。现在国家已经提出了这个方向,那么产业中就有很多敢想、敢干的人提出建议。这 些最难解决,但又是整个产业不能缺少的环节,是国家必须规划,也是正在规划的。   比如,国家现在制定制造业的顶层设计,首先要算一下,国内有多少设计公司,这些企业今后十年有多少出货量,需要多大、什么工艺的制造产能,目前我国的制造产能有多少,存在多少缺口。基于这些判断,决定投资多少产能。    另一条腿是就是市场。比如,海思、展讯、联芯,这些设计公司有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市场竞争规律自然会给出答案,无需国家插手。还有收 购,哪些企业可以收购,收购面临的沟通阻力、未来如何运营,这些都是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市场手段去解决。   大基金对于企业项目的投资,也是基于市场判断。比如,长电科技的收购,就是长电科技找到了大基金公司,公司经过判断,认为这属于战略投资,是可盈利投资,所以大基金就给长电提供了3亿美元。但后续,长电科技的谈判、市场运营、企业文化融合,都要依靠市场方式解决。    而且,大基金会不停地与产业沟通。据我所知,截至目前,大基金有龙头企业的讨论会议已经开过至少5次。从大基金的成立、基金的投资项目、投资方式,都是与 企业一起讨论出来的。每当产业发展到新的阶段,或者出现新的需求,国家基金都可以通过企业了解到市场动态,并且通过市场需求给出合理的规划。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   《21世纪》:您刚才提到,今后十年的发展模式会以围绕龙头企业开展的收购、重组为主。《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至今,国内确实出现一些惊心动魄的收购,而且收购愈演愈烈。但是,这些收购真的都能成功吗?   陈大同:现阶段最热的就是收购。资本市场永远是冲动的、非理性的,中国的企业往往也喜欢走极端。   现在,国内很多龙头企业都在“跑马圈地”,只要跟自己沾边的,都想收购,然后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有幸看过一些企业的收购计划,都可以说是宏伟的战略。   理论上来看,这些收购计划都是可行的。但日后真正到市场上,未必就那么回事了。    国家大基金撬动上万亿资本进入集成电路产业,确实能在收购中解决钱的问题。但是,决定一次收购成败的因素中,资本顶多占到20%。收购过程中,如何沟通, 收购之后通过各种激励方式留住团队,怎么去融合两家公司不同的文化、保留客户、降低成本?长电科技要收购新加坡公司星科金鹏,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些。   但是,收购国际公司,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几乎零经验。即便是在硅谷,所有的收购案例中,也是失败居多,成功极少。   今后十年,中国会出现大量的收购,但同样也肯定会有大量的收购以失败告终。接下来的十年,市场竞争会比过去十年的“春秋战国”还要惨烈,中国企业要交学费。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产业是有一些虚火,但这也比死气沉沉强无数倍。乱也是暂时的,早晚会被市场规范,成功的企业能够趟出一条路,供其他企业借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在通过这种方式向中国转移。   《21世纪》:展讯、海思能超越联发科[微博]吗?   陈大同:很有可能。过去30年,全世界最大的变革就是中国市场的崛起,这也是中国走出一批国际化公司的根基。   其实,台湾地区产业的崛起,联发科的成长也得益于大陆市场,联发科的DVD、电视、手机芯片都是靠大陆起来的,大陆企业的崛起必然会冲击台湾地区的企业。   以设计业为例,台湾地区的芯片设计总产值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00年时,大陆芯片设计业的产值只有台湾的不到十分之一。但是,2013年时,大陆设计业产值超过700亿,已经接近台湾地区。估计,2015年,最迟2016年,大陆就会超越台湾。   从企业角度来看,5年之内,或许海思、展讯或许还难以超越联发科,因为目前差距太大。但10年以后,是很有希望超越的。   其实,现在联发科也很着急,他们非常想参与到这次变革中,但由于目前台湾地区对于大陆投资的管理是严格限制,联发科很难办。如果这种限制放松了,联发科等台湾企业也很有机会融入进来,与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一起成长。   《21世纪》:物联网、可穿戴技术正在崛起,这些会给半导体产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企业是否有布局?   陈大同:中国的集成电路企业很少宣传这些领域的布局,但是中国其实有很多企业已经布局多年。只是现在物联网市场尚未爆发,所以基本听不到市场声音。   其实在物联网上,很多技术都已经是成熟的。可以肯定,一旦市场爆发,会迅速崛起一批中国企业,他们或许会自己发展成龙头企业,或许也会被现有的龙头企业收购。   目前国内的并购潮多考虑的企业级、战略型、市场领域,未来的收购可能就是以这种新兴技术的科技公司唱主角。   《21世纪》: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你有什么困惑?你可以点名一个人来帮你解答这个问题。   陈大同: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它承担着信息处理的任务,是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细胞。但同时,CPU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一直缺失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补齐这一环节?我想只有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才能回答这个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4.英特尔第四季财报:净利润同比增39%;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6日凌晨消息,英特尔今天公布了201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英特尔第四季度净营收为1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8亿美元增长 6%;净利润为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6亿美元增长39%。英特尔第四季度每股收益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对201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的展望则 略微不及分析师预期,推动其盘后股价下跌逾1%。  在截至12月27日的这一财季,英特尔的净利润为37亿美元,每股收益74美分,这 一业绩好于去年同期。2013财年第四季度,英特尔的净利润为26亿美元,每股收益51美分。英特尔第四季度运营利润为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5亿美 元增长25%,与上一季度的45亿美元相比下滑2%。英特尔第四季度净营收为1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8亿美元增长6%,与上一季度的146亿美元 相比增长1%。英特尔第四季度毛利率为65.4%,较去年同期的62.0%增长4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的65.0%增长0.4个百分点。  英特尔第四季度营收符合分析师此前预期,每股收益则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统计的调查数据显示,分析师此前平均预计英特尔第四季度每股收益为66美分,营收为147亿美元。  按照部门划分,英特尔PC客户集团第四季度净营收为88.71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86.16亿美元;运营利润为39.7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3.74亿美元。  英特尔数据中心集团第四季度净营收为40.91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2.62亿美元;运营利润为22.3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6.03亿美元。  英特尔物联网集团第四季度净营收为5.91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38亿美元;运营利润为1.8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08亿美元。  英特尔移动和通信集团第四季度净营收为-60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26亿美元;运营亏损为11.1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运营亏损为8.74亿美元。  英特尔软件和服务运营部门第四季度净营收为5.5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91亿美元;运营利润为250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运营利润为3000万美元;  英特尔其它所有业务部门第四季度净营收为6.1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01亿美元;运营亏损为8.5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运营亏损为7.92亿美元。   英特尔第四季度研发支出及综合开支与行政管理费用为5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8亿美元增长4%,与上一季度的48亿美元相比增长5%。英特尔第四季度 税率为21.4%,比去年同期的26.1%下降4.7个百分点,与上一季度的27.1%相比则下降5.7个百分点。英特尔第四季度来自于业务运营活动的现 金约为58亿美元,该季度中公司向股东派发的股息总额为11亿美元,并以40亿美元的价格回购了1.15亿股股票。  2014财年全 年,英特尔的净利润为117亿美元,比2013财年的96亿美元增长22%;每股收益2.31美元,比2013财年的1.89美元增长22%。英特尔 2014财年运营利润为153亿美元,比2013财年的123亿美元增长25%。英特尔2014财年营收为559亿美元,比2013财年的527亿美元增 长6%。英特尔2014财年毛利率为63.7%,比2013财年的59.8%增长3.9个百分点。据雅虎财经统计的调查数据显示,分析师此前预计英特尔 2014财年每股收益为2.24美元,营收为558.5亿美元。  英特尔预计201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37亿美元,上下浮 动5亿美元;毛利率为60%,上下浮动两个百分点;运营支出(研发支出及综合开支与行政管理费用)约为49亿美元;重组支出约为4000万美元;并购交易 相关的无形资产摊销约为6500万美元;股票投资、利息和其它收入的影响约为零;折旧支出约为18亿美元。据雅虎财经统计的调查数据显示,分析师此前预计 英特尔第一季度营收为137.7亿美元。  英特尔还预计,2015财年全年营收的增长率将在1%到9%区间的中段;毛利率为62%,上 下浮动两个百分点;运营支出(研发、总务和行政)约为200亿美元,上下浮动4亿美元;与并购交易相关的无形资产摊销约为2.55亿美元;折旧支出约为 81亿美元,上下浮动1亿美元;税率约为27%;全年资本支出为100亿美元,上下浮动5亿美元。据雅虎财经统计的调查数据显示,分析师此前预计英特尔 2015财年营收为581.9亿美元。  当日,英特尔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下跌0.16美元,报收于36.19美元,跌幅为 0.44%。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6:214(北京时间16日5:24)为止的盘后交易中,英特尔股价再度下跌0.47美元,至35.72美元,跌幅 为1.30%。过去52周,英特尔的最高价为37.90美元,最低价为23.50美元。(唐风)5.玻璃材料导光板将掀起新一波电视产业革命?平面显示器市场研究机构 IHS DisplaySearch 观察指出,在2015年的国际消费性电子展(CES)上,玻璃基板制造商康宁(Corning)发表了命名为“Iris”的最新玻璃产品,其主要应用于薄 型化电视专属的侧光式背光(edge-lit)液晶电视(LCD TV)的导光板(light-guide plate,LGP)。目前LCD背 光板的导光板主要材料是丙烯酸(acrylic)、也就是压克力,康宁的最新LCD导光板方案则是采用了一种革命性新材料──玻璃。玻璃制成的背光板能否 在LCD电视和OLED电视中掀起一场革命?根据康宁表示,Iris玻璃的硬度比塑胶压克力LGP强36倍,而且可使电视机变得更薄。因 为侧光式LCD电视主要使用的压克力(acryl) LGP厚度一般为3~5 mm,这使得设计者很难再减少电视机厚度;但Iris玻璃可使LCD电视变得更薄,可以充分发挥OLED电视的纤薄优势。IHS DisplaySearch预估玻璃LGP的厚度约为1~2 mm;与压克力LGP相比,1 mm的玻璃LGP可以减少电视机75%的厚度,32%的重量。换言之,玻璃导光板的采用将可使液晶电视机身厚度降低在5 mm以下。而同 样在2015 CES中,索尼(Sony)展示了一款4.9 mm超薄LCD电视;新款XBR X900C (55和65寸)和X901C (75寸)的4K Bravia电视被称为“悬浮式设计(floating design)”,机身几乎没有边框;IHS DisplaySearch 相信这款超薄液晶电视就是使用玻璃导光板。夏普(Sharp)也在康宁的CES摊位展出了一台70寸超薄LCD电视,导光板采用的是康宁Iris玻璃。Sony在CES展示的4.9mm超薄液晶电视(左),以及康宁的Iris 玻璃IHS DisplaySearch 分析师在CES所展示的这些超薄液晶电视前,直接使用自己身上的 iPhone 6手机做比较;如下图所示,可以发现液晶电视的厚度竟可以跟智慧型手机一样薄;这对许多消费者将具有十分吸引力。超薄液晶电视厚度媲美iPhone 6事 实上,LCD电视和其零组件(如背光板和光学膜)发展已经逐渐成熟,目前的主流其实为较厚的直下式(direct-lit) LED背光液晶电视,由于直下式不需要导光板,其实导光板市场已逐渐面临成长瓶颈。那么像康宁这样的大品牌厂商为何还愿意进入导光板和背光板市场 呢?IHS DisplaySearch认为其原因是玻璃制造商和电视制造商的需求已经逐渐迈向一致。玻璃厂商想在LCD基板业务外拓展 其他玻璃业务,而在电视中应用玻璃导光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从电视厂商方面来看,一旦OLED电视开始供应更薄机型,甚至是曲面的平板电视;电视产业的竞 争将转变为薄型电视的竞争。事实上,LG和Samsung也发表了薄型OLED电视,而根据IHS DisplaySearch了解,LG将在2015年积极宣传其OLED电视系列,该系列电视号称厚度仅4.3 mm,而一般直下式背光的LCD电视的厚度均在30 mm以上。为了在高阶市场与OLED电视抗衡,LCD电视厂商需要超薄型外观的解决 方案,尤其是一些不具备OLED电视面板资源的一级厂商。因此,当韩国品牌厂商继续重点开发OLED电视和其他特性时,日本液晶电视品牌厂商开始开发玻璃 导光板就变得可以理解了。不过IHS DisplaySearch也指出玻璃导光板有以下几项缺点:?透光率较低──压克力树脂(Acrylic resin)的透光率为92%,而硼矽酸盐(Borosilicate)和铝矽酸盐(aluminosilicate)玻璃的透光率比它低1~2%。?制程上处理较困难──为了获得平均的亮度,导光板需要在其中一面印上黑点涂层;而在玻璃基板上打点比在树脂上难得多。?成本高──由于玻璃导光板技术尚不成熟,很难将其成本与压克力导光板作比较。不过,压克力导光板的成品价格约为每平方公尺20美元,而一张0.55mm的铝矽酸盐玻璃每平方公尺价格约30美元;因此可以推断,玻璃导光板的价格或成本有可能比丙烯酸LGP高2~3倍。虽然玻璃导光板有以上缺点,但4K和8K解析度的OLED电视也在材料寿命和生产良率上存在挑战;而玻璃导光板的超薄型LCD电视有可能总价不会太高,因为玻璃导光板重量轻且坚固,这就可以节约电视机底盘和机械元件方面的成本。同 时液晶电视不断的技术增进,在亮度、色彩饱和度、动态对比上一直进步;进而逐步抵销OLED 电视的在色彩与对比上的优势;现在如果玻璃导光板也成熟量产;也会对标榜超薄的OLED电视造成威胁;OLED 电视能否长期而言取代液晶电视将会有更多不确定性。IHS DisplaySearch相信玻璃导光板不仅将在LCD电视和OLED电视市场掀起一场革命,也将持续推动平面电视的演进。eettaiwan6.苹果想把你的指纹存在云端BI中文站 1月16日报道据Apple Insider透露的消息,从苹果新申请的一项新专利来看,苹果公司正在考虑将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存储到云平台之中,从而为更好地启动下一代支付方案做准备。苹果公司此次申请的新专利与“云计算设备上的手指生物感应数据同步及相应的技术”有关,而可能的一种实施方案就是用于“财务交易”。简而言之,苹果正在考虑使用该公司的云存储服务iCloud来储存用户的指纹,这样,在今后需要的情况之下,例如为交易付款时,这些指纹就可以同步到其它设备,从而帮助用户更加顺畅地完成支付业务。Touch ID是苹果生物特征认证工具的名称。Touch ID随着iPhone 5S同时推出,最初主要是用作iPhone手机的安全工具。用户可以在iPhone手机的主页按钮上按下他们的指纹,这样就可以对iPhone手机进行解 锁,认证他们的身份,或者是通过Apple Pay来支付交易。苹果此前曾强调了这种用来获取Touch ID生物特征数据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密以及将密码存储在A7芯片的“安全区”等。苹果公司曾通过官方网站称:“其它应用从来没有使用用户的指纹数据。这些 指纹数据也从未存储在苹果的服务器上,另外也从未备份到iCloud或其它任何地方。”不过,如果苹果公司上述提议中的技术能够推出的话,那么苹果公司此前对待用户指纹的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iCloud并不拥有最强大的安全记录。2013年,一些重要名我的亲密照片在网络间泄露出来,当时有消息称,正是苹果的去存储服务iCloud泄露了这些照片。苹果已经建议“多方整合”指纹信息和其它认证数据,以确保用户及相关应用的安全。不过,用户对苹果服务器能否安全地存储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仍存在巨大疑问。需 要重点指出的是,苹果已经申请了数千多个从未应用到实际产品的专利。苹果公司通常会采取一些先发制人的措施来阻止竞争对手,或者是诱使对手进入其司法诉讼 圈套之中。不过,苹果最新申请的“云计算设备上的手指生物感应数据同步及相应的技术”专利的确与目前业界所知的苹果公司意图相一致,特别与该公司推出 Apple Pay的意图相一致。目前,Apple Pay用户能够使用他们的手机进行无卡支付业务。通过将用户指纹与零售商店进行同步,这样,用户就可通过刷手指这样的方式,简单地完成支付业务。苹果此次申请的新专利也表明,用户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之下,通过蓝牙或无线连接技术来共享生物特征数据,这也可以避免“企业或政府执行的可以适用于被共享的计算网络中传输生物特征数据相关的限制”。(悦潼)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集微网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集微网又名老杳吧,手机、半导体行业专业微信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创始人老杳,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
集微网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月17日 17: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路由器3 华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