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两件重要的事情事情为什么会在相隔八年出现在同一个时间?

励志一生_励志名言名人名言大全_励志电影歌曲排行_经典语录语句
Powered By ZBlog |07-0507-0507-0507-0507-0507-0507-0507-0507-0507-05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
&&&&&&不太喜欢提&人生&二字,显得那么的苍老,人生也不是拿来说的。但是每天似乎又在追寻人生的真谛,希望得到真经,获得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 目前看来,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婚姻和事业。婚姻和事业就像是人生的内在和外表。希望追求和谐的内在和光鲜的外表。&
&&&&&&两件事目前看来真的很难,获得幸福和成功的道路似乎都布满了荆棘和坎坷。而且,往往许多人一生也追求不到。这就是两件你不去追求肯定没有,你追了也未必有的,让许多人都向往的事。&
&&&&& 身边的人在爱情、婚姻道路上的崎岖坎坷,坚持、徘徊、甚至放弃,让人感到&此事不简单&。在我看来,婚姻的放弃意味着绝对的失败,而坚持象征着胜利的可能。在那些&谁离了谁过不了&的心态下,放在恋爱还可以理解,若是在婚姻中此种状态简直是幼稚和愚昧,一时的冲动就忘却了曾经的山盟海誓和对家庭、孩子的责任简直让人觉得无耻。
&&&&& 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或许并非如此,但是真应该抱着这种心态去经营婚姻,因为婚姻并没想象的那般简单和轻松。带着扫墓的心情去经营它、坚持它,那么当达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境界时,扫墓也会扫笑起来。那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和成功。贵在坚持。&
&&&&& 事业是什么?事业应该不是挣多少钱、有多高的地位。事业应该是一种人生的感觉,一种让人飘飘然的成就感。或许你挣的钱并不多,你的身份并不显赫,但是你拥有一种自己能够感觉到爽的成就感,那就是事业。抓到这种成就感就会让你爽。&
&&&&&&事业也难啊!成功皆非偶然。信念,眼界,行动。贵在坚持。&
&&&&& 佛主保佑人生成功、幸福。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小白在家等你
新人呦~求关注
我是小公主哈哈
刚上热门就没电自动关机心疼自己
今天甜美风ha'ha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  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蔡礼旭老师讲述此为节录蔡礼旭老师讲于香港、台南、澳洲之“幸福人生讲座”共一百二十次讲演中关于孝顺与行善的内容,华藏讲记组亲聆音带,分类汇编,辑成此书,供养读者。  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孝顺与行善  编者序  营造幸福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世人,所致力谋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与愿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西风日盛,功利炽然,诚信脆薄,道德沦丧,以致灾祸频繁,世局混乱,家庭不和,人心惶惑无依。究其根源,实由废弃圣贤教育,无有智慧,不明因果报应之理,不能敦伦尽分所致。所谓是“人不学,不知道”,故《礼记·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学首重德行的教育, 《弟子规》便是落实德行教育,做人根本的理想教材,也是入佛道之基础,成圣作贤之根本。蔡礼旭老师讲于香港、台南、澳洲共一百二十次之“幸福人生讲座”的讲演,生动活泼地阐述了五伦大道、《弟子规》的要理经义,并以自己求学、从教的亲身经历,风趣幽默地演示了遵循五伦大道、实践落实《弟子规》,对于净化社会人心、实现人与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利益,深受四众同修及社会大众的喜爱,印证了“道不远人人自远”的真理,诚为济世病之良药,化浊世之清风,明人心之慧日,确乃幸福人生必听的一堂课。鉴于此,华藏讲记组同修发心聆听摘要,分类汇编成“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系列丛书,有《小故事大智慧》、《幸福锦囊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健康与环保的新饮食》、《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礼貌待人的重要性》、《人生追求的快乐聪明健康致富》、《说话的艺术》、《教育始从落实弟子规》等共九册,至诚供养有缘同修大众,冀解社会、家庭、个人各个不同之迷惑障难。父慈子孝是超越时空的自然法则。而子欲养亲不待,则是人生最大的苦痛与遗憾。《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告诉我们:孝顺与行善,上可慰亲心,下可免灾殃,人生无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须速从当下。书中若有内容汇整不当、或文字讹误之处,祈望同修大德慈悲赐教指正。华藏讲记组二00七年三月六日
楼主发言:42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一、父慈子孝是超越时空的自然法则  我在教《弟子规》时,有一位老师打电话给我,他说:“圣贤教诲有糟粕。”现在很多人求学问的障碍就在此,还未深入圣贤学问,就先批判圣贤人。如此可否学到圣贤学问?不能,因为不老实又不相信,还要加以批判。要批判别人,首先要比对方略高一筹才行。如果你批判圣贤人,就代表你的学问比圣贤人还高。现在还有“批判宗教学”,宗教学都是东西方圣贤人的教诲,凡夫怎能批判圣贤人?要知道傲不可长,人一傲慢就与圣贤学问有隔阂了。可是我也不能直接说他不应该批评圣贤人的教诲,如此他也不能接受。所以,我就很有礼貌的说:“请教一下,哪一句是糟粕?”这位老师马上说:“‘晨则省,昏则定’是糟粕。”我接着请教他:“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句是糟粕?” 这位老师说:“早上问一次,晚上又要问一次,一天要问两次,太麻烦了。”有没有道理?现代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道理。我没有当面说他错了,而是与他沟通一个观念。我说父母对孩子的思念,俗话说“岂无万里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确实还是有些孝子在外,会因为思念父母而流泪,但这也比不上父母无时无刻想念孩子的那份心。闽南话有一句谚语:“父母疼囝长流水,囝想父母树尾风。”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是无时无刻的,像细水长流,没有中断过;但孩子只是偶尔想起父母,就像轻风掠过树尾。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关怀真是无可比拟。有些母亲甚至在秋冬之际,因为气温的变化极大(可能晚上初睡时与夜里的温度相差三、四度),为了避免孩子半夜踢被着凉,所以母亲的被子都盖得特别薄。为什么?好让自己睡到半夜冻醒,而去帮孩子盖好被子。我在讲这段话时,许多  母亲都点头说自己就是这样,可见母亲连睡觉时都在关爱着孩子。当孩子早上起来向父母问安:“爸爸、妈妈,早上好,昨晚睡得好吗?”父母一看孩子的额头发亮,表示昨晚睡眠充足,他们就很放心。而且心情会很愉快,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哪有比孩子孝顺父母更能让父母欢喜之事?若孩子下午放学回到家里,再跟父母问安,父母一看孩子精神很好,表示在学校有认真学习,没有与同学发生冲突,心里就很安慰。所以,我们只要早晚问安,就能让父母减少很多担忧。为人子女的,在经济上、生活上还没有能力帮助父母的时候,最起码要做到减少父母对自己的担心。我说完之后,这位老师就说:“蔡老师,你的中国文化学得还不错。”他没有继续批评。我马上说:“没有、没有,您过奖了。”听到称赞,我们可不能得意忘形。这位老师很厉害,夸奖我之后,马上给我一记回马枪说:“蔡老师,你自己都没有做到。”他知道我是离乡背井在海口推展中国文化,无法做到晨昏定省。而读书人也最怕别人说自己是说一套、做一套。他这么一说,我也不紧张,接着跟他说明:“假如现在我早上问一次、晚上问一次,我妈妈一定会骂我:你不知道长途电话费很贵吗?”求学问要很灵活,不能学呆了。我们早晚问安的目的是要让父母安心,如果早晚问安反而让父母担心,就与本质背道而驰。我们是成年人,真正能让父母安心的,绝非一天打三、五通电话,而是我们的道德学问、为人处世能让父母信得过,这才能真正不让父母操心。所以,要重本质,不能死在形式上。当然,从小懂得早晚问安是非常好的习惯,这是对父母的关怀,让父母不担心,但在做法上可以因人而异有所不同。  我是固定一个星期打一通电话回家,我妈妈在那个时间听到电话响,就能感应到是儿子打的。有时候太想妈妈了,隔三天就打回去,妈妈会有意外的惊喜,她说:“才三天你就打回来了!”我们要掌握圣贤教诲的本质,才能在每个时代、每种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让父母欢喜,让亲友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与包容。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代代相传。在汉武帝时代,甚至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而这个教育政策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均未改变,直到七十年前才逐渐被废除。这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育,究竟教我们什么?能够传承四千多年而不衰,一定有它的道理存在,我们现在要来了解这个道理。圣贤教诲的重点就是“道”与“德”,“道德”。什么是“道”?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是之谓道。只要是在这个大自然当中的万物,都有它遵循的正道。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有遵循的正道。太空中的星球,都有其正常的运转轨迹。打个比方,八大行星中的海王星,若不依着轨迹转,可能我们会听到新闻报导八大行星中有两颗行星相撞了。星球有它的正道,人与人相处也有正道。中国的“道”就在人与人相处的学问当中,称之为“伦常大道”。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是五伦。当五伦都能遵循自然的法则,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冲突,会和睦相处。反之,五伦关系就会发生冲磨擦。什么是“德”?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逾越大自然的法则去做人,就是“德”。当一个顺从父子关系,不逾越的尽自己为父之职、为子之分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什么是孝“孝”字是会意字,“老”与“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与下一代融成一体称孝,所以上一代与下一代密不可分。孝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祖先有所交代,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孩子念念背负着父母,就是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担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生活得更快乐圆满。古代的孝子,确实都能时时刻刻念着父母。春秋时代,鲁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孝子叫曾参。在古代交通不便,拜访朋友都要走很久的路。有一次曾参上山砍柴,正好朋友来找他。曾参的母亲为人忠厚,想到朋友远道而来,假如没见到曾参,对朋友会过意不去,所以她索性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针。这一针扎下去,曾参顿感心痛,心想一定是母亲出事了,于是立刻快步赶回家去。一回家见到母亲,马上跪下来说:“母亲,到底有什么事,为何我的心一阵痛?”母亲解释说:“因为有朋友自远方来,想赶快叫你回来,迫于无奈才这么做。”所以,古代为人子女者,确实是念念想着父母。我们对父母有没有这样的态度?没有。为什么没有?我们回想一下,小时候没有人教我们要孝顺。每天脑子里想的可能念念都是自己。我常问小朋友:“小朋友,你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东西吗?”他们都说不知道。我再问他们:“妈妈知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他们说“当然知道!”还说了好几样。我就告诉他们:“妈妈念念为你著想,都知道你想吃什么。妈妈这样照顾你,你是怎样回馈妈妈的?居然连妈妈想吃什么都不知道!”藉由此对比,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这么爱护我们,而我们却连父母基本的生活都不了解。“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奉养父母。所以,我跟小朋友说:“以后买东西的时候,先买什么?先买妈妈喜欢吃的东西。”古人有这样的孝心,取决于从小就耳濡目染父母所做出的好榜样,再加上教育是以孝为本。从小就教孝道,邻里乡党见到孝子,都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于效法,所以社会风气很好。现在社会上要听到孝子很不容易!因为圣贤教诲已经断了两、三代,我们必须从头开始。
  知恩者才能报恩  如何引导孩子尽孝道?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总会跟孩子们谈到:母亲从怀孕到生产,以及养育的辛苦历程,让孩子们体会到母亲的恩德,所谓知恩者才能报恩。首先我们跟小朋友提及,佛陀有一次经过一个地方,见到地上有一堆枯骨,佛陀就向这一堆枯骨顶礼。学生就问:“佛陀,您为什么给这堆枯骨顶礼?”佛陀就说:“这些枯骨可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或是前世祖先,所以我要恭敬礼拜。”拜完之后,佛陀就叫学生把这堆枯骨做分类,颜色较黑的分一堆,颜色较白的分一堆。学生就问:“这两堆枯骨,为何一堆比较黑、一堆比较白?”佛陀告诉学生:“较黑的骨头是母亲的骨。因为在怀胎的过程中,胎儿的营养都来自于母亲,因此母亲的钙质流失很多,而且养育的过程也十分辛劳,致使母亲身体日渐憔悴,所以母亲的骨头颜色比较黑,重量也比较轻。”母亲十月怀胎,身怀几十斤的重量,非常辛苦。我们曾做过一个活动,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鸡蛋,让他们在那一天当中保护好这颗鸡蛋。结果如何?鸡蛋几乎是全军覆没。他们保护这颗鸡蛋,差不多三分钟就忘记了,渐渐就开始蹦蹦跳跳,鸡蛋  就破了。我们藉由这个体会对学生们讲:“你看,一颗小小的鸡蛋,你们一天都保护不了,而母亲保护你这么大的一个小孩,能保护十个月,所以非常辛苦。”母亲怀孕到后期,怎么躺都不舒服,连觉都睡不好。十个月之后还要生产,那更是辛苦,也很痛苦。生产的剧痛比癌症还痛。在产房里,产床上有两根很粗的钢柱。为什么有两根钢柱?因为阵痛的时候可以拉住钢柱撑一下,把疼痛转移到拉力当中,相当辛苦。我们跟小朋友说:“那两根钢柱都已经弯曲了,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钢柱弯掉了?是妈  妈生产时痛的力量把钢柱都拉弯了,所以这两根钢柱见证了妈妈生产的辛苦。”我们接着会跟小朋友讨论,妈妈生完孩子之后,有没有说痛死我了?还是当孩子长大之后,她会跟孩子说,我生你的时候痛死了,有没有这样讲?都没有。纵使她经历了如此的痛苦,生产后第一个念头总是想着孩子是否健康,孩子现在如何。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关怀,使她连这样的痛苦都能放下,这是母亲生产的恩德。怀孕期间,许多孕妇因为身体不适,时常会孕吐,但还是勉强自己把食物吞下去。为什么?她想着要把营养吃下去,才能让胎儿更健康。孩子出生之后,母亲要哺乳,也是要摄取很多的营养供给孩子的需求。所以,孩子生下之后,养育的工作更加辛苦,让母亲非常劳累。有一位家长告诉我们:“怀孕时,总希望赶快把孩子生下来。生产之后,又觉得很想把孩子再装回去,别生了。”为什么?因为生下来之后更辛苦,甚至连睡觉都睡不好。记得我的小外甥一岁以前常住在我们家,有时候晚上不睡觉在吵闹,家里的人就轮番上阵抱他,一个换一个,我也成了这个行列之一,但常常抱不到半小时,我的手就撑不住了,所以母亲养育孩子的确十分辛苦。我听爷爷说,我母亲生三个孩子,都有哺乳。母亲早上要教书,所以第二节一下课,就得赶回家喂我们三个小孩吃奶,之后又马上跑回学校上课。我母亲说,她在养育我们的时候,常常因为太累了,下课的铃声刚刚响起,人就趴在讲桌上睡着了。她说,不知道有多少节课,都是学生把她摇醒:“老师,上课了。”又要工作,又要当母亲,又要把家里的事都处理好,确实相当辛苦。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要让孩子们理解到: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让母亲非常辛劳,让他们感念母亲对他们的恩德。许多孩子在听的过程很感动,甚至掉下眼泪。于是我们就借机更进一步引导:现在既然知道妈妈的恩德,就应该懂得报恩,当一个孝子。如何当一个孝子?是不是长大之后,赚大钱给妈妈花?买大房子给妈妈住?这太遥远了。我们引导孩子,要让他能从当下就开始,落实在生活中,即使拿一次拖鞋,也是帮妈妈一个忙。甚至于帮妈妈拖地,帮妈妈分忧解劳,这都是尽自己的一分孝心。教孩子如何落实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我们告诉孩子,只要做到《弟子规·入则孝》的一条,就是尽了一分孝心。从哪里开始尽孝?《弟子规》的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对父母讲话的恭敬态度开始做起。《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冬温夏,以东汉读书人黄香的孝行为最好的模范。黄香九岁时,母亲就过世了,因此他全心全力奉事父亲。他很体恤父亲的生活起居,夏天暑热,他先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席子扇凉;冬天寒冷,他就先到父亲的被窝里睡暖,再请父亲入睡。黄香点点滴滴都在观察父亲的需要,懂得去做这些工作。我们藉此引导孩子:“诸位小朋友,父母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需要,是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去做到的?”在教孩子的过程中,要懂得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去感受,我们一引导,他们就会思考。有些孩子会说:“妈妈可能会饿、可能会渴。”这时我们要教导孩子:“妈妈会饿、会渴,所以我们要懂得倒杯水、拿东西给妈妈吃。甚至于爸爸、妈妈下班回来觉得很累,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按摩,替他们消除疲劳。纵使你的技术不是很好,但你有这份孝心,相信爸爸、妈妈一定会觉得很舒服、很安慰。”《弟子规》说:“出必告,反必面。”为人子女不能让父母操心,无论去哪里,一定要告诉父母。我们的所作所为能让父母安心,就是在尽孝。又说:“事虽小,勿擅为。”我们常常问孩子:“哪些事不能擅自去做,做了之后会让父母担心?或者会让父母蒙羞?”小孩的反应都很好,他们会说,不礼貌的事不能做,会让自己有危险的事情不能做。  透过我们的引导,孩子的孝行就会一点一滴落实在他的家庭当中,落实在他的生活之中,这才是把德行落到实处上。所以,教导孩子孝道,绝非一、二天的功夫,必须透过我们在生活中的引导与提醒。我们有很多老师教《弟子规》、教孝,都是坚持半年以上,让孩子整个行为都上轨道,将这份孝心完全内化成他的存心。
  孝养亲身  教孝,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为人父母者一定要以身作则。孝顺父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来用心:有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智慧。“养父母之身”,我们要时时关怀父母的身体健康。古书中记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要把他当作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寂寞、孤独,身体也比较虚弱,所以我们要能时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尽自己这份孝心,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像现在时逢季节交替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去探望父母,就应该打电话问候父母,有没有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在与父母通话的同时,孩子在身旁就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父母的身体,也能感受到你对父母的孝心。父母的健康要时时注意,而关怀父母的健康,要有正确的知识。我们思考一下,假如父母生病了怎么办?直觉反应都是看医生。看什么医生?其实中国人对于身体最重视的是治未病,也就是要治还没发生的病,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养生的方法,不是等到生病才治疗,那就很辛苦。我们想一想,哪个人因为高血压送到医院,而将高血压治好了?有没有糖尿病患者去看西医,最后糖尿病好了?哪一个癌症患者去看西医,后来癌症好了?西医的治疗方法,都是把症状解除。比如说高血压,高血压是因为血管堵塞了,塞住了很不舒服,赶紧把药吃下去,血管马上就会扩张,血液就稍微流通过去。那个药吃下去,虽然症状解除了,但患者的血管一天比一天松弛,最后血管就坏掉了。我们观察四、五十岁就习惯于吃西药的人,药要吃多久?吃一辈子。所以,很多老人家出外旅游时,提包里会放很多西药。当我们的父母晚年都是伴随着这些药物在生活,日子就不好过了。所以,我们应该研究真正的养生之道,让父母的身体不需要依靠这些西药,这才是正确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咛父母,不可以吃太咸、太油腻的食物,要鼓励父母多吃蔬菜、水果,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弱碱性的状态。而肉类食物都是酸性的,久而久之会造成体质酸化,有一句话说:“酸性体质是万病的源”。  我们思考一下,把内脏泡在酸性液体中,会产生什么变化?这些内脏很快就会退化。我们都没有听到内脏在呼喊:“我都快不能呼吸了!”在看医生方面,我个人比较赞成看中医,中医是治本,不是只治标。现代人都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譬如去看中医,医生诊脉完之后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半年时间才能把身体调养好。”很多人一听要半年,吓得半死:“我哪有这么多时间来调养!”另一方面,西医告诉他:“一针打下去,马上见效!”他听了很高兴,就马上打针了。但是从此后,他就必须依靠针、依靠药来过日子,而且副作用很多。所以,我们有正确的知识,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能让父母的身体健康。
  行善行孝,没的说。但替它们说话,转移它们的责任是错误的,而且很严重
  孝养亲心  “养父母之心”,就是时时能关注父母的心情。比如说妈妈打电话给你东聊西聊,你也听得出来妈妈在想念我们,这时不要等妈妈开口,应主动回家看看。有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还想念小孙子,这个要懂得。有一位徐老师,她在元宵节来听中国文化的课程,听了之后非常欢喜。她在上课时都非常专注,只要讲到圣贤的故事,马上振笔疾书记录下来。听课听了三个月,她从来没跟我讲过话。三个月之后,有一天她走向前来,跟我请教一个问题。我就先问她:“听课三个月了,怎么从来没找我谈过话?”她说:“蔡老师,我看你太忙、太辛苦,我不想打扰你。”我听了很感动,她的心能体恤别人。她说:“听了三个月的课程,觉得自己和家庭都很受益。但不能只有我们家里的人受益,我希望能回到故乡去教失学的孩子,让他们也有学习德行教诲、圣贤智慧的机会。”我一听十分欢喜,也随喜她的发心,马上拿了很多教材,像《德育课本》就有七百多个故事,赶快送给她。许多老师了解她的存心,也把他们宝贵的教学经验告诉她。所以,她很快就教得很顺畅,到目前为止,已经教了八个月。有一次,徐老师的父亲打电话给她,说:“ 女儿, 能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高兴。的行为,父亲觉得很光荣。”身为父亲讲出这样的话,代表对女儿回馈乡里的行为非常认同。我相信徐老师的父亲也有这个志向想要利益社会,女儿做出来之后,他自然觉得很欢喜也很安慰,这也是继父母的志向回馈社会。有一次,这位徐老师教到《弟子规》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她非常用心,事先买了一大袋荔枝带回故乡。她引导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学完‘入则孝’,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侍奉父母。而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有付出,所以任何人的父母也都值得我们尊敬、孝敬。”又说:“我们学完之后,要马上做到。”所以,她就让孩子们拿着荔枝分送给乡里的长辈,然后看着一群孩子在乡里中跑得不亦乐乎。每一位长辈接到这些孩子送给他们的水果,内心都非常欢喜,所以那一天整个乡里敬老尊贤的风气达到了顶点。隔天,她父亲又打了电话给她:“ 乡里很多长辈打电话到家里来,他们说,我们乡里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还这样关心自己的家乡。”他父亲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心情非常的欢喜;女儿听到父亲的话,心里也很安慰。而她父亲这一个欢喜,跟买一件新衣服送给他,是否一样?不一样!买一件新衣服,只能快乐一时;而女儿的行为让他感到光荣、欣慰,可以欢喜一辈子。《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用自己的德奉献社会,让社会上的人士感受到因为父母教导有方,才让这个孩子这么有成就,能为社会付出。当我们能用自己的德行让父母感受到光荣的时候,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所以,由于自己的成就,让社会人士肯定父母对你的谆谆教诲,这就是养父母之心,也是养父母之志。
  孝养亲智  一个人到了晚年,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我们看到许多老人家已经很有钱了,看到别人比自己更有钱就很不舒服,常常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中。  孔夫子曾提到人生有三戒,要特别谨慎。  第一、“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弟子规》教导我们:“非圣书,屏勿视。”现代传播媒体充满了暴力与色情,孩子一旦受到染污,心性就很难清澈,这要非常谨慎。所以,为人父母的要懂得帮助孩子防止污染,孩子看的电视节目一定要慎选。  第二、“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年轻人精力旺盛,易于冲动,这时切忌与人在工作上甚至于在肢体上发生冲突。假如我们从小教导孩子拓宽心量,处处替人著想,他就不容易犯这些过失。  第三、“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患得患失。“得”,指贪心。贪这个、贪那个,别人的孙子怎么样,我们的孙子没有,常常在这种情绪中,就很难快乐、很难知足。这时我们可以透过一些机会,劝告父母放下执著。比如趁父母心情比较好时,告诉父母:“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每天能吃多少?还不就吃三餐。纵使有很多房子,躺下去之后睡多少?六尺而已。所以人生要知足常乐。”要劝导父母渐渐放下贪念。更重要的,要帮助父母接受圣贤教诲、宗教教诲,让心能安住在圣人的引导中,他们的晚年就会愈来愈清净自在。当父母的晚年能如此,我们的孝道就做得更圆满。这些都是为人子者先以身作则,才能给自己的小孩当好榜样。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一个人为人能顶天立地,人格健全,除了靠父母的教诲之外,还有赖于一位重要人物的教导,那就是老师,所以中国文化最重视的就是孝道与师道。古代父母亲过世要守丧三年,而老师过世要心丧三年。我们从中能体会到古人对于老师的态度是非常的恭敬,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生育、养育我们,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用他一生的智慧引导我们,给了我们慧命(智慧的生命)。所以,父母与老师的恩德,我们一生都要记住,应该对他们孝敬、奉养。  自古以来,所有的读书人对自己的老师都非常尊敬,我们感受一下,古代人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心境对待自己的师长。明朝有一位名臣史可法,他年轻时读书非常刻苦认真。古人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很多读书人都是刻苦读书多年,然后进京赶考,希望能取得功名来为人民服务。  史可法二十岁那一年,在应试途中,寄宿古庙苦读。当时有一位大臣左忠毅公是京畿督学,担任那次考试的主考官。他念念想着要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造福于民,所以微服出巡到京城附近的一些寺院,看看来应试的读书人素质如何。古时  候的读书人,因为没有钱,所以都是住寺庙。当左公来到一间古庙,刚好史可法写完一篇文章之后就趴在桌上睡着了,左公拿起桌上的文章一看,内心非常感动,感受到这个读书人报国的气节,以及利益人民的胸怀。感动之余,就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披在衣服单薄的史可法身上。后来应试当天,左公批改到史可法的文章时,马上批上状元,面署第一。为什么左公一看就知道是史可法的文章?文章表一个人的内心、气节,因为左公已经看过史可法的文章,知道这个年轻人为国为民的胸怀,所以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他所写的。  当时有一个规定,考上之后要拜当时的主考官为师,所以史可法就到左公的家里拜师。左公马上跟他太太说:“往后继承我志业的人,不是我自己的孩子,而是这一个学生。”我们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圣贤人不怕家里没有子嗣,怕的是圣贤的学问在他这里断绝了,怕的是没有为国家找到真正的栋梁,这比他自己没有孩子更为紧张。确实,古代读书人大公无私,都拥有为国为民的胸襟。  明朝末年宦官当政,左公为人清廉,得罪了一些小人,致使被陷害入狱。入狱后被严刑逼供,所以左公的眼睛就被热铁片烧得皮都连在一起,膝盖以下都被切掉了。史可法非常着急,非常担忧监狱里的老师,想尽各种方法希望能到监狱里探望老师。后来狱卒被他感动了,就让他伪装成打扫监狱的人,潜到监狱里。当史可法缓缓接近老师的时候,看到老师的身体状况,情绪非常激动,眼泪就流了下来,他扑到老师的脚边痛哭起来。左公一听到是自己学生的声音,非常震惊,马上用双手把自己的眼睛撑开来,非常严肃的直视史可法说:“你现在是什么身分?你是国家的栋梁,怎么可以让自己陷在这么危险的境地?与其让这些乱臣把你害死,不如现在我就活活把你打死!”话一讲完,左公就把地上的石头捡起来,往史可法扔过去。史可法看到老师如此震怒,也就赶快离去。左公为什么对史可法这么凶?他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国家,为的是保护他的学生。后来左公被酷刑拷讯致死。  之后,史可法时常被国家派到重要的地方去防守,因为有他守卫的地方,敌军都不敢来犯。他每天晚上都不睡觉,吩咐士兵分成三个梯队,轮流跟他背靠背守营。士兵还劝史可法说:“大人,您这样下去,身体绝对会承受不了,还是应该稍作休息。”史可法对他的士兵说:“假如这个时候我睡着了,而敌军来犯,那我就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我的老师。”史可法念念都是为国家,也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提携与教诲。  史可法每次回到故乡,首先关怀的是谁的家?就是左公的家。他亲自到左公的府第拜访,问候太公、太母的生活情形,并在厅堂上拜见左夫人,确实做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史可法对老师的恩德是时时刻刻不敢忘怀。所以,真正报答老师,不是每天给老师送吃、送穿的,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依教奉行。圣贤人的教诲,无非就是要我们修身齐家,为社会国家尽心尽力的付出。从史可法与左公的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师生的情谊。
  我从小养成有礼貌的态度,所以人生得到很多的利益。一个孩子假如从小无礼,他的人生不但没有助力,还会增加很多的阻力。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失礼的对象假如是没有修养的人,就会念念想要找他的麻烦、障碍他,所以有礼貌对自己的人生帮助特别大。当我学习到《弟子规》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句经文时,深刻感受到别人的父母对家庭、对社会的付出很辛劳。  那时我在澳州学习,听完那节课之后,回到寝室。我们有八、九位男众住在一起,我就开始向他们请教,遇到一位长辈姓谭,我就请教他的出生年次,他比我父亲的年纪大,我马上跟他鞠一个躬说:“谭伯伯您好!”这个躬鞠下去会如何?人生往往就在你一、两个很真诚的动作就起变化了,当我这个躬一鞠下去,谭伯伯笑得合不拢嘴,还说:“飞机飞了几万哩,还认了一个侄子!”非常高兴!他身旁又有另外一位长辈,年纪比我父亲小,姓陈,我就说:“陈叔叔您好!”  当我鞠完两个躬之后,有一位长辈跑过来,他说:“我也要,我也要当叔叔。”这一位叔叔姓卢,我说:“卢叔叔您好!”我后来回想,这位长辈非常仁慈也很有智慧,他想帮助我,主动为我制造机会。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这位长者从上课第一天就坐在我的旁边,他为人很客气,看起来就像隔壁家的叔叔一样,所以我也不感到特别。我这个躬鞠下去之后,隔天这位卢叔叔就把我叫到客厅坐下,开始把他人生很多的经验与智慧与我分享。我一听很惊讶,因为这位长者二十九岁就当总经理。他的“总经理”绝对不是自己挂上去的。听说现在招牌掉下来还会砸到好几个总经理,总经理太多了,但他不是这种总经理。而是会议厅上坐着两排股东,然后每个人提出问题,比如说人事出现变化,你要如何应对?财务发生危机,你要怎样处理?就这样一一向他提问,他要对答如流。答完之后,股东再开会,决定是否聘请这个人当总经理。一旦聘请之后,他就是一个人到这个公司来坐镇,在古代叫做空降的元帅。这样的工作好不好做?不好做。一个大公司,里面的小团体就特别多,你一进去举目无亲,这时怎么办?凭的就是智慧与德行。卢叔叔说,有一次他到一个大饭店当总经理,去了之后,马上把袖子卷起来,到厨房里陪员工洗碗、洗盘子。这些员工觉得他很亲切,而且印象更深的是,居然总经理洗盘子洗得比他们还好,让他们很佩服。  当我听到卢叔叔这些经历时,心里突然觉得很惭愧,这位长者明明就坐在我旁边,我居然都看不出来。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顿觉自己看人的能力太差了。不过我也同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愈有能力的人愈谦卑,就像丰满的稻穗都是垂下来的一样。现在很多年轻人刚踏入社会工作,遇到公司的主管就自吹自擂,说自己能力有多好,跟谁的关系又特别好,这样的话能不能信?不能信!可是很多人听到这些天花乱坠的言语,就被牵着鼻子走。所以,看人的能力很重要。  至于如何看人,要深入中国圣贤的教诲才能做得好。而看人最低、最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弟子规》。假如这个人做到了《弟子规》,可以保证他是个有德行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人。所以,《弟子规》是显圣镜,可以显现一个人是否真的有德行。《弟子规》同时也是照妖镜,《弟子规》的那些条目,假如他都没有做到,纵使讲得冠冕堂皇,你也绝对不能相信。  这位卢叔叔把他的人生经验跟我娓娓道来,使我的内心很感动,他足足谈了两个多小时。两个多小时之后,鞠躬已经不能表达我内心的感谢。那时我真正体会到,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重视师道,因为老师对学生的人生启迪是无法取代的。所以,当下我双膝就这么一跪,但卢叔叔年轻时学过柔道,手脚特别利落,我还没来得及跪下去,他马上就把我拉起来说:“使不得!”真的,愈有德行的人愈谦虚。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之后,往后每天只要我们上完课,吃饱饭,卢叔叔就来找我:“来,我们去散步。”他会问我:“你今天听课有什么心得?”我就把自己的心得跟他报告。之后,他就跟我说:“你看事情的深度不够,广度不够。”还点点滴滴为我分析,给我教诲。在那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的人生历练、见识提升得特别快。离开澳洲之后,只要有时间,卢叔叔都会来看我。执只要到他家附近办事,也一定先去拜访卢叔叔,向他请教。甚至于我在海口、在中国的任何角落,一有问题就打电话给他,他会非常细心、关怀的回答我所有的问题。因为有机会得到卢叔叔的教诲,我更应该尽心尽力把他的教诲去利益更多的人。  古人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真正能全心全意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老师,确实很希有、很珍贵。我很幸运,遇到了许多好老师。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遇到一位姚老师,他教我五、六年级。当时我的成绩很差,差不多十几名、二十几名,都是中等成绩。那时我的母亲在我们学校教书,姚老师就问我母亲:“这个孩子怎么教?”我的母亲想了一下就说:“这个孩子不爱念书,不过很爱面子。”姚老师一听就说:“好,我知道了。”  我们学校开学编班的时候,我被分在五年七班,认识的同学只有二、三个而已,其余的都不认识。一进教室,老师就说:“蔡礼旭,带两个同学去拿扫把。”小学生最喜欢劳动,被老师叫到都很高兴,马上去领扫把。回来之后,老师又说:“来,蔡礼  旭,去领教科书。”我又带着同学去拿教科书。当这些事情都处理完后,老师就说:“诸位同学,我们现在来选班长。好,我提名蔡礼旭,其余的让你们提名。”你看,多么公平!让大家选举。最后,谁选上了?铁定我选上了。大家互相都不认识,只听过我的名字,还听了好几遍,所以我很容易就当选。从此,我的成绩再也没有掉到三名之外,为什么?要面子。因为班长等于品学兼优,班长等于好成绩,所以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帮我把成绩提升上来。  姚老师确实懂得因材施教,我很感念老师对我的栽培。我第一年当正式老师,就打电话给姚老师,邀请老师一起出来吃饭。吃饭的时候,我还请教了老师很多教学的经验。一个老师在传给学生教学经验时,那顿饭吃起来特别有味道。当我聊到  老师让我当班长这件事时,老师就说:“你不要只感谢我,更应该感谢你妈妈。是你妈妈那一段话,才让我有灵感的。”  那时我已开始接触古圣先贤的教诲,十分受益,我就拿了一些书送给老师,与他分享我生命的成长。当老师把这些书收过去之后,笑着对我说:“从今以后,我是不是要称你学长?”我就很严肃的说:“老师,不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是老师。”我在推展中国文化一年后,打电话给姚老师,跟他报告我这一年来所做的事,老师非常欢喜。电话结束之时,老师说:“有你这样的学生,我非常的欢喜,非常光荣!”因此,我们回报老师,确实要尽心尽力遵守老师的教诲,对社会有所贡献。一个人的一生,最不会嫉妒你才华的,就是父母和老师。当我们真正有所奉献,有所成就,父母和老师的喜悦可能比我们更多。  有这么多好老师的栽培,所以我念念希望能利益更多的学生。我深刻的感受到好老师对一个学生的生命影响之大,所以也希望自己能学为人师。在我教书的这几年当中,也是尽心尽力在做。那时我是教自然科,有一次月考下来,有三个孩子不及格。我就很惊讶,才小学而已,怎么会不及格?这才发现,有的孩子不是题目不会,而是他连字都看不懂。我也从这里体会到,一个孩子的语文能力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语文老师特别重要。我就一题一题念给孩子听,他就懂得作答了。指导完之后,三个孩子的补考就及格通过了。
  由于这样的关系,这三个孩子与我的感情就特别亲近。其中有一个孩子,有一天走到讲桌前,突然单膝跪下对我说:“参见师父。”这时不能笑,为什么?他是很认真的,而且他的态度感染了我,所以我也很严肃,一手把他拉起来,我说:“拜师可是很严肃的事情,你可要考虑清楚。”这么一讲,那个孩子若有所思,差不多五秒钟,重新再跪下说:“参见师父。”所以,这个孩子跟我特别亲。  第二次月考,他考九十几分,进步了三十多分。孩子有这样好的表现,我就想及时鼓励他。我观察他的成绩,其他的学科都不算很好,所以颁奖绝对没有他的分。我就去买奖品,不只是买一份,这样不公平。我买了很多份,成绩很好的学生我都送。送到最后,我就留下最后一个奖品,叫做“最佳进步奖”。我就说:“最后一个奖,颁给全班进步最多的人。”我就问学生:“你们猜猜看,进步最多的分数是几分?”他们就开始猜,十六分、十八分、二十几分,都没猜对。我说:“都不对,进步了三十多分!"全班同学就:“哇!”我马上把这位同学的名字公布出来,全班不由自主的响起一片掌声。这个孩子就雄纠纠气昂昂,很有自信的走上台来。他从那次月考之后,自然科目都是九十几分。当一个学生对老师有恭敬、崇敬之心,他就会督促自己好好学习、好好努力。我们为人师长的一分心,学生都能感受到。所以,有缘遇到好老师,人生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由于明了这个道理,我在从教的过程中就告诉自己,在这个学校一待,我就不走了。因为教孩子,不是教两年,他的人格就健全了,他的思想观念就成就了,不可能!这两年只是让他非常信任我们,甚至于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就是我的老师一定处处替我著想。当他有这分感受的时候,他的人生只要遇到问题,马上会来找老师。我常说:“一个人的内心只要能感受到还有人全心全意的爱护他,这个人绝对不会走上绝路,因为他的内心还有一股力量。”  如果学生要来找老师,我们要让他找得到,所以只要长期在一个学校教书,学生回来请教时,我们就可以给予适时的帮助。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我教书一年之后,深刻体会到自己学问不足,中国文化的根底实在太差,希望能趁年轻时深入圣贤教诲,因此毅然辞掉工作。  辞掉工作之后,我的心里有两个念头。一是希望能找到好的中国文化老师,一是希望能有一位长辈在生活中给我提醒与教诲。我到澳洲学习了半年,当我坐在座位上,一位很好的推广中国文化的杨淑芬老师就坐在讲台上,卢叔叔就坐在我的旁边。《中庸》说“至诚如神”、“诚者,物之终始”,一个人真正有诚心时,一定会得到许多有智慧、有德行之人的帮助。  在澳洲的半年中,杨老师讲解《德育故事》,每讲一则都给我很大的震撼。记得在听课的时候,我都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旁边有一位香港朋友,他的块头很大,很严肃,不常笑,他看我哭成这样,就悄悄的把面纸推过来给我,还不敢看我,我就赶快拿起面纸来擦。为什么会这么感动?因为杨老师讲解《德育故事》的过程,让我的内心深刻感觉到做人应该这样才有味道,做人应该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才是做人的原汁原味,如此才能痛快的经营人生。这半年的教诲,让我深刻体会到圣贤人是如何存心。当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圣贤人处处为父母、处处为朋友、处处为社会大众的这份心,再打开圣贤经典时,就会觉得格外的亲切。  许多家长都觉得培养孩子的才华和本事,一定要有很多钱;其实钱不一定能换来真正的德行与才华。我在杨老师家住了七个月,我那时也没钱,在杨老师家白吃白喝。杨老师很体贴人,怕我没钱,还把钱包放在冰箱上,交代我说:“没钱自己拿。”她知道我是爱面子的人,没钱一定不好意思跟她伸手,所以处处替我著想。我跟杨老师经常讨论《论语》,有时一讨论就忘了时间,有时都到凌晨一、两点了。杨老师马上说:“你明天还要教书,赶快去睡觉。”所以,跟着好老师学习,确实可以感受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很快乐!  二○○三年九月份,杨老师带着我一起去海口推展中国文化。我的父亲就交代我:“你一定要站在杨老师的后面,好好跟着,好好学习。”我跟杨老师到了海口,没过几天就去北京,之后到山东拜孔夫子。我们要推展中国文化,一定要先去祭拜孔夫子,因为孔夫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在参访过程,我们见到很多现象。比如,我们在孔庙时,听到解说员对着孔庙的古迹和图画做解释,左一句封建,右一句封建。他们没有在弘扬中国文化的价值,反而在言语中对中国文化有一些批判,让我们听了内心很难过。这么好的一个地方,他们把能让全世界的人来领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机会,都给当面错过了。
  拜完夫子之后,我们又到了周公庙。在孔庙是车水马龙,周公庙却是一个人影都没有。这些到孔庙参观的人,是否真正在深入中国文化?不是!真正深入中国文化的人,真正接受孔夫子教诲的人,一定会同时对周公很尊敬,因为周公是夫子一生最尊敬的圣哲。我们看到这一幕,可以感受到,去孔庙的人不是为了文化,是为了什么而去?很可能怕别人问他:“你有没有去过孔庙?”去的目的,只是茶余饭后告诉别人他去过孔庙,而非真正去领受圣贤教诲。  杨老师感受到中国文化退丧得太严重了,因此她就做了一个决定,要在北京架设一个文化公益网,对全世界传播中国圣哲的教诲。杨老师告诉我说:“你一个人回海口去,我要留在北京做这件事。”我父亲交代我要跟在杨老师的后面,结果一个星期就不能跟了。  其实跟随老师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老师怎么交代,我们就要全心全意去做。杨老师的这份安排,对我这一年来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对我契入圣贤教诲有关键性的影响。我在推展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有时一天要讲两、三堂课,在这样的磨炼当中,突然孟夫子的教诲就跑入了我的脑海里。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在回忆起这段经文时,感受与在高中时代完全不同。那时一念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突然觉得肩膀重得不得了,然后告诉自己,我不要做圣贤人,一定很苦。老师也没有开显圣贤为人处事的榜样,只是告诉我们:“一定要背下来,考试会考。”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领受孟夫子这句教诲。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考验、历练之后,突然觉得这篇文章读起来特别有味道。所以,我在这篇文章上加了一句注解,“甘之如饴”,这样的磨炼味道很甜美。  为什么我在高中的时候觉得不要做圣贤人,而现在却很欢喜接受这个挑战?因为在推展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每个人也好,每个家庭也好,都迫切需要圣贤的教诲。从这些朋友们心里对我的一份尊敬、肯定的眼神,我时时都记在心里,深怕不能利益他们的家庭。所以,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当我们觉得这一件事情应该做、必须做,但是却没有能力做,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痛苦。现在我已经知道推展圣贤教诲是现代刻不容缓的工作,内心只怕自己的能力做不了,所以一有磨炼来了,十分欢喜,因为在磨炼中才能快速提升自己。当能力提升之后,才真正对得起这些支持我们的朋友,才真正对得起教诲我们的老师。有这样的磨炼之后,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圣贤的教诲。所以,在我们生命中有好老师出现时,绝对要好好珍惜,要老实听老师的教诲,然后把老师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  除了我们现在身旁的良师益友之外,其实中国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中国承传了四、五千年的文化,这其中不知道出现了多少位圣哲,而这些圣哲都是用他们的一生演出了圣贤人的榜样,也留下了许多非常精辟的文章,只要我们有恭敬心,这些  圣哲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良师益友。儒家孟夫子就是仰慕孔夫子的德行,虽然距离孔夫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对孔夫子的恭敬之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所以学习孔夫子的教诲学得特别好。而孟夫子被后人喻为亚圣,仅次于至圣先师孔子。有这分恭敬心,就能与古圣先贤一起探讨学问,以他们为师。  很多朋友都会问我一个问题:“蔡老师,你一个人在海口推展中国文化,会不会觉得很孤单?”每一次有朋友这么问我时,我都会哈哈大笑,接着对他说:“我一点都不孤单,因为四、五千年的圣哲时时都陪伴着我。”宋朝文天祥的《正气歌》里有几句很重要的教诲,“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这些圣哲人虽然在时间上离我们很久远了,但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典范时时陪伴着我们,“夙昔”就是早晚。“风檐展书读”,“风檐”是屋檐下的一个角落,就在这个角落的房间里打开圣贤的教诲来读,内心会感受到古人的好风范,就像阳光一样照在我们的脸上,“古道照颜色”。我们常常能想到尧帝给我们的教诲,想到周公给我们的教诲,想到大舜给我们的榜样,想到范仲淹的风范,我们就会更加的督促自己向前迈进,提升自己的品德,进而能利益自己的家庭,利益整个社会国家。所以,圣贤人确实时时刻刻都陪伴着我们,让我们的内心感受十分踏实,绝对不会觉得孤单。  一个好老师对一个学生的一生影响非常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是否能遵循圣贤教诲,老师的引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列举了古人的师生关系,也深刻感受到古人对于老师的态度,确实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且更重要的,是将老师的教诲依教奉行,终身不忘。当我们有这种态度面对老师,面对古圣先贤的教诲,道业、学业绝对可以成就。除了好老师之外,一个虚心受教的人,他可以从所面对的人、事、物当中,得到很好的学习。
  二、孝顺行善不能等  夫子赞叹他的学生颜回 “闻善必行”,说颜回是“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得一个善,从此以后都放在心上,一有机会就做。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是哪两件事?第一是行孝,第二是行善。行孝不能等,父母之恩要赶快尽心尽力去回报。“百善孝为先”,行孝也是行善。  为什么行善不能等?人生都有吉凶祸福,有没有人这一生只有吉与福,从来没有凶与祸?现在这种人找不到了,在古代可能还找得到。古时候,像尧舜时代,人心非常淳朴,可能一生都没遇到厄难。但是现在人与人的冲突太多了,难免吉凶祸福  同时会在生命中出现。  美国的九一一事件,两栋金融大楼瞬间垮下来,请问这两栋大楼里有多少人?太多人了。这两栋大楼是全世界许多连锁金融行业的总部,这些人的财富都是顶级的,他们昨天可能还享受着一顿五千元的美食,却不知道明天将一命呜呼,所以有钱不能化险为夷。  我有一位长辈 , 他的朋友在这栋大楼足足工  作了几十年,几十年从来没有迟到过。我们上一辈的人是非常守信用的,比我们这一代的人更能坚持做人的原则。他那位朋友从未迟到过,可是在九月十日晚上就寝之后,翻来覆去怎么都无法入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睡着。早上醒来一看表,迟到了!早餐都没吃,就往地铁冲。当他走出纽约地铁的时候,大楼塌下来了。所以,人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阎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你到五更”,若是你命中真有劫难要降临,而你没有足够的福分,是化解不了的。  人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逢凶化吉?一定要及时行善。行善就好比在银行存款一样,今天你存了二十万,而这个灾难要你三十万,你刚好不够,连命都赔给它了;假如你存了四十万,这次灾难要你三十万,你就化险为夷。所以,该存的时候赶快存,  行善要及时,不能等。多少富贵之人,意外发生了就这样匆匆走了。自己走了没关系,但有多少人会伤心欲绝?人活着不只是为自己,要为所有的亲人而活着。  人生有三件事最遗憾,老年丧子,中年丧妻、丧夫,少年丧父、丧母,这是人生很不幸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会令人肝肠寸断,多少年轻人演出这场戏来让他的父母收拾。我们报父母之恩都来不及了,绝对不能让这种遗憾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  我有一位朋友,孩子刚出生,他的太太走了,人很年轻。这样是三种不幸同时产生,是不是?太太走了,她的父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是中年丧妻,他的孩子刚出生就幼年丧母,三不幸同时存在。所以,行善绝对等不得,你的存款要很充足,人  生才会过得安安稳稳。命运确实有,但可以靠自己努力的行善去创造更好的命运。  当你遇到凶、祸时,有没有把握化险为夷?如果没有把握,每天不就活得很紧张?每天翻开报纸,这么多的人出事,愈看愈担心,不只担心自己,还担心小孩、担心亲人。假如半夜电话铃响了,你的心里一定马上想:“是谁出事了?”人活着确实没有安全感。  试问:烦恼自己的人生,担心亲人的安全,对他们有没有帮助?一点帮助都没有。而你自己却劳费精神,把身体搞坏了。人都在做些什么事?做不利自己也不利别人的事。你对孩子愈担心,他能不能感受到?能,也会知道妈妈这里不放心、那里也不放心,而你愈不放心他,他的心就愈牵挂。  所以,与其担心人生的吉凶祸福,不如更积极的去经营人生,转祸为福,这就是经营命运最重要的学问。经营命运的学问,在《了凡四训》中说得很清楚。袁了凡先生本来只可以活到五十三岁,后来因为积功累德,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六十九岁,最后他活到七十几岁,足足延长了二十年的寿命,所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命运是谁定的?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才能活得踏实坦荡,毫无畏惧,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我的手相,生命线特别短,还断掉了。幸好我在五、六年前就听闻到圣贤学问,否则我现在可能就见不到大家了。记得在我快三十岁那一年,时常觉得身体很不舒服,开车的时候还会睡着。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莫名其妙就很累,然后睡着了。车子压到路边凸出的反光导标,才突然醒过来,觉得自己好像生死一瞬间。但是我相信祖上有积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自己这几年来也是尽心尽力在教学,冥冥当中有保佑,所以能化解劫难。但是人生的灾难绝非只有一件,我们更要积极的行善,才能把灾难全部化解。当然,化解灾难不是说自己能够幸免,重点不在此,而是人身难得,希望利用往后的人生把自己好好奉献出来,为家庭、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所以,行善不能等!
  这两个行为都是源于两个字:感恩。  
  人生至憾——子欲养而亲不待  提到孝道,最遗憾的一件事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你真正想奉养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了,这是很大的遗憾。孔子有一位学生叫子路,他很孝顺,时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白米扛回家供养父母。后来子路当了大官,每天吃的菜肴非常丰盛,子路反而吃不下。人家就问他:“这样的山珍海味,你为什么吃不下?”子路对大家说:“我情愿回到过去吃野菜,为父母到百里之外扛米粮的欢乐日子,但是现在我的双亲都已过世,往日不再了。”他觉得过这种能替父母分忧,奉养父母的日子,非常踏实,非常欢喜。  所以,行孝一定要及时,人在报恩、行孝当中,内心会很充实。我有一位结拜大哥,他年龄长我一轮(十二岁),我曾经就这一点与他分享,说行孝是最快乐的。他听完就说,他也觉得如此。他的母亲在世的时候,差不多有十多年,身体一直不好。他推辞了很多应酬,只要一有空就赶快回家陪母亲,奉养父母。他说这样做了十多年,内心很欢喜。他的母亲在前年往生了,当母亲往生之后,他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这十多年来的抉择是正确的。假如这十多年来,他把陪母亲的时间拿去应酬,他现在一定会感到很遗憾。  他的做法也给下一代一个很好的榜样。他时常回去陪伴母亲,他的兄弟姊妹也如是,所以家里经常都非常热闹,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也很融洽。他母亲出殡的那一天,我也到她的灵堂跟她行礼。我发现一件非常好的事,那一天他兄弟姊妹的孩子都到齐了,我看他们的气质、素质都很好,学识也很高,对人的态度很客气、很谦恭。我从他们的下一代发现一件事,传家最好的教诲是什么?孝与悌。他们对母亲的孝心,下一代都看到了;他们兄弟姊妹之间的和乐,下一代也学到了。所以,为人父母懂得以身作则,下一代就会有很好的学习榜样。  很多朋友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那是借口。任何事只要我们有心,都能做得很好。人与人之间有一个功课一定要学好,就是学会拒绝,不必要的应酬要推辞,把这些时间拿来做人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  说到拒绝,有两张王牌很好用。哪两张?一张是父母,一张是妻儿。当朋友要找你去喝酒吃宵夜,一吃就要耗几个小时,对自己的身体不好,对朋友的身体也不好。这时我们只要告诉他:“我已经答应母亲要去她那里吃饭,今天很抱歉,我不能去了。”你这么一说,说不定他也想到:“我都已经半年没有回父母那里吃饭了。”你这么一提醒,可能把他的孝心唤醒。当你说要回去看父母,基本上没有人会再强迫你。第二张王牌是妻儿。假如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就告诉他说:“我已经答应我儿子,今天回去要讲两个德育故事给他听,我们对孩子要言出必行,不可以对孩子撒谎,所以不好意思,我得回去。”他也不会再继续强迫你。  若你把这两张王牌都打出来了,他还是要强迫你,怎么办?这样的朋友确实不通情理,我们也应该懂得取舍。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为什么淡?这个淡中有真味。朋友与朋友相交都建立在道义、情义之上,他应该会体谅你有很多要尽的本分  事,所以绝对不会每天与你黏腻在一起。他可能还会提醒你:“赶快回家吃饭,这样才有家庭气氛。赶快回去看看父母,多尽一些孝心。”而“小人之交甜如蜜”,甜如蜜就好像黏在一起,分不开来。为什么会这么亲密?因为他有目的,可能看上你口袋里的钱,或者看上你的一些社会关系,只要与你保持关系,他就会得到这些好处。所以,你还没点头同意之前,他每天就一直陪着你,甚至陪到三更半夜都在所不辞。到哪一天你答应了,钱给他了,名字签下去为他做保证了,他马上就变出另一个样子。因此,选择朋友要非常谨慎,而行孝一定要懂得珍惜时间。  我们刚刚所提的,是孩子如何孝顺父母。所谓“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智慧来教导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时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孝道,如此就能让父子这一伦发展得非常和谐圆满。做人应该尽孝道是本分,这个孝不仅是对父母,还要对中国历代的老祖宗。我们得到老祖宗这么多的智慧恩泽,要拿什么回报?当然是立身行道,把老祖宗的教诲在家庭里落实,在工作中落实,让我们的家道得以传承,让古圣先贤的思想在社会广泛传递开来,这很重要。
  孝子无灾  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包实夫,他在私塾教学。有一年岁末,包实夫回乡探望父母。走到半路遇到一只老虎,衔住他的衣服,把他带到树林里才放下来,准备把他吃掉。包实夫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古代读书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面对生死并不恐慌。包实夫于是很诚恳的拜请老虎:“你要吃掉我吗?我会被你吃掉,应该是我命中注定的,我没有怨恨。但是现在我还有七十多岁的父母要奉养,可否容许我先终养父母,如果到时我还活着,我再回来让你吃掉。”这一片孝心让最凶猛的老虎都感动了,这只老虎就离开了,当地人就给那个地方取名“拜虎岗”。连最凶恶的老虎都能受感动,其他的动物岂有困难!不只是动物、植物可以被感动,而是天地万物都能被感动,所谓“万类相感,以诚以忠”,真诚到极处,天地都会感动。  台湾有一位艺人叫许效舜,他在一九九九年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的前一天,也就是九月二十日晚上到南投的山区去拍外景。他们一行人上山准备要拍飞鼠,由当地的原住民当向导带领前往。平常那是飞鼠出没最多的地方,但是当晚他们一只也没有拍到。原住民向导一看不对劲,叫大家赶快下山。当他们往山下赶路,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地震就来了。九二一大地震不是左右摇,而是上下震,所以很多房子都倒塌了,死了两千多人。摇晃的时候像一阵巨响,轰轰轰的传递过来,当时在集集的人一回想都会打哆嗦。  大地震要来临的时候,只有一种动物不知道,就是“人”。为什么人在这个天地之间这么不敏锐?因为人已经被欲望把本有的能力都闭塞住了。动物没什么欲望,每天能吃饱就好了,它不会想去害人,所以它很清醒。地震还没发生以前,那个能量已经传递出来,动物马上有感觉,就赶快行动。所以,大地震之前,听说很多蚯蚓都搬家,很多动物都有异象出现。  而他们一行人,存活的只有许效舜。我也不知道他为何能活下来,之后看到电视上他接受访问,我才明了其中的原因。他在接受访问时说:“我这一生假如有一杯水喝,我保证我母亲一定有一碗白米饭吃。”他在讲此话时非常真诚,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他的孝心不是言语上的孝心,而是从内心而发的孝心。许效舜的孝心化解了他这次的大劫难,所以行孝、行善不能等。  在元朝有一个孝子叫李忠,有一年他们乡镇发生大地震。元朝的天灾很多,因为元朝的杀戮太重,招感很多灾难。当地震来临时,所有的房子都倒塌了,死伤人数之多都数不清。李忠是一位孝子,所以震脉震到他们家的时候突然分成两条,绕  过他们家之后又合成一条继续震,这在史书上有记载。为什么?他的德、他的善把劫难化解了。孝子无灾,多少孝子免于老虎之口腹,这是真实不虚。因此,一个人有善,不可能会遭难。  二○○五年二月十七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二○○四年度人物”揭晓,推举出十位感动中国的人物,其中有一位孝子被选出来,他叫田世国,才三十多岁。因为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必须有个好的肾脏才能延续生命,他母亲深怕拖累家人,一度不肯就医。田世国运用善巧方便,没让母亲知道是他捐肾救母。后来母亲接受了肾脏移植,顺利恢复健康。他的举动让很多亲友极为感动,见到他的时候都对他说:“今年不管再忙,也一定要回家看看老爹、老娘。”当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时候,田世国直说想不到,他说:“别人当选都是对国家做出了贡献,而我只是为母亲、为家庭做了贡献。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真想不到大家给我这么高的荣誉。”田世国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为人子应该做的事。其实一个孝子的行为,将可以带动整个社会良善的风气,唤醒更多人的孝心,激起更多人知恩报恩的态度。所以,古人演出了一场场的好戏,我们也要让这些好戏能在家庭社会中不断上演,相信“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一定要教孩子孝道  中国有一句话说“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孝为百善之首,第二层是说孝心开了,百善皆开。孝是德之根本,《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而产生。所以,道德教育一定  要从孝教起,找到根本,德行才培育得起来。当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的行为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弟子规》说“父母呼,应勿缓”,有孝心的孩子跟父母讲话会不会很无礼?不可能。当一个人对父母讲话懂得恭敬,这个态度一内化,他以后面对其他长辈,讲话也会恭敬。《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有孝心的孩子懂得关怀体  恤父母,当他关怀体恤父母的心慢慢内化后,就能把孝心扩展到关怀其他的长者,甚至于关怀所有的亲人。所以,孩子的关怀心、细心从哪里开始?从  对父母的孝心开始。  56  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我面对未婚女老师时,我就会请教她:“假如现在有一个男生,追求三年了,三年如一日,对 有求必应,从来不跟说一个‘不’字。比如半夜肚子很饿, 只要打电话给他,他马上二话不说,骑着摩托车到家门口,把热腾腾的杏仁茶或是芝麻糊端到面前来,而且是屡试不爽。这样对好不好?”她说:“很好。”我又问:“他要跟求婚,但是刚好的某位长辈熟悉他们家的情况,就对讲,他不孝父母, 自己要考虑考虑。”我就问:“ 要不要嫁给他?”很多女孩子就开始考虑。我说:“现在要考虑,真正遇上了,当局者迷,到时就不可自拔了,所以现在就要确立好正确的 理智才行。”  有一位女老师,她很喜欢看中国的古书,尤其是《二十五史》,爱不释手。我一问她这个问题,她马上说不嫁。我说:“ 为什么这么斩钉截铁?”她说:“对父母都不好的人,对别人好是假的。”这是有理智、有判断力。因为没有孝心的人,他的人生  会缺乏一种态度,就是念恩之心,所以他没有情  57  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义、恩义。情义、恩义没有增长,会增长什么?利与害。我们想一想,下一代的价值观是什么?利害!所以,为什么前面我说的那个男生能锲而不舍,三年如一日的追求这位女老师?因为他看到这位老师年轻貌美,工作又稳定,各种条件评估之后,认为不错,有利可图,他就全力以赴。但看人要看深入一点,要看他的存心与动机。你看一个男人很勤劳,一天做十几个小时,你就说他好,勤劳一定好吗?你要考虑他勤劳的动机在哪里?很多人勤劳的动机不是为了奉养父母,而是为  了自己的名利,甚至是为了吃喝嫖赌。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在外地工作,一回来不 是先去看父母,而是去看谁?他生意上的伙伴,这都是为名为利,重利者就轻道义。身为太太的也很清楚,她先生心中最重要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她们,而是他的生意。这样的太太会快乐吗?因此,看人要看他的动机,假如他的动机只是为利,是靠不住  的。当真的嫁给他,三年之后帮他生了一个儿子,因为怀孕、养育孩子,女人非常辛劳,脸上长了  58  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 好几条皱纹。结果先生在工作上又遇到一个更年  轻貌美的人, 就从利变成害。害就像绊脚石,需要踢开,所以每天离婚的人数不知有多少,真是欲 令智迷。当男人的欲望一生起,智慧就消失了,忘记太太对他的情义与恩义,才会做出一生都无法挽回的错事。我们仔细想想,为什么他会做出违背良心的 事情?因为没有人教他孝道,他的人生就没有情义,所以根源还在于孝道。假如你要让孩子一生真正懂得做人的根本,一定要教孝。如果你不教他孝,不仅是害了孩子,往后他为人父、为人母,又害了另外一个人,甚至于混淆了下一代的思想观念。  我们的思想观念会影响下一代,还会一直延续下去,所以为人父母不能不学,不能不知道。夫妇关系是一个家庭的根本,至关重要。当离婚率愈来愈高的时候,一定会带动社会的另外一种现象,就是犯罪率。我请教过典狱长,关进监狱的孩子都是什么样的家庭状况?他说十之八、九都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因为家庭已经出现状况,就  59  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不可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所以孩子做人做事的根基很脆弱,一旦踏入社会,很容易被外在环境引导到错误的道路上,所以离婚率一定会带动犯罪率。而犯罪率愈高,社会就不安定。现在有钱有权的人有没有安全感?没有。我在海口的时候,背包要如何携带?一定要斜挂肩上,而且背包要放在胸前;走路也要很小心,否则很可能有人把你的背包抢走。  若要犯罪率下降,必须要教什么?要教孩子德行,要教孩子孝道,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看到离婚率愈来愈高,就拿着大把大把的钞票,让要结婚的人先去上课,上几天课之后再去结婚。几天课能否有很大的效果?不容易。  虽然他们有心,但是没有找到根本解决之道。德行的根本在哪里?孝。所以,我时常对我们的老师说,推展中国文化绝对不是只为中国人,而是要为全世界的人奉献这么好的智慧与文化,如此才能真正解决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我们要有这个使命感。当然,教别人  60  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  之前,自己要先学好;我们学好了,人家自然而然到中国来跟我们学习。我们看汉朝与唐朝时,有这么多的国家前来学习,是不是我们拿着牌子去招生?中国人不做这种事,而是因为我们的家庭、社会很融洽,外国人看了心生仰慕而来学习。所以,  我们有责任先从自己做好,进而影响全世界,而教孝是所有善行当中最重要的一件工作。
  一定要教孩子孝道  中国有一句话说“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孝为百善之首,第二层是说孝心开了,百善皆开。孝是德之根本,《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而产生。所以,道德教育一定要从孝教起,找到根本,德行才培育得起来。  当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的行为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弟子规》说“父母呼,应勿缓”,有孝心的孩子跟父母讲话会不会很无礼?不可能。当一个人对父母讲话懂得恭敬,这个态度一内化,他以后面对其他长辈,讲话也会恭敬。《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有孝心的孩子懂得关怀体恤父母,当他关怀体恤父母的心慢慢内化后,就能把孝心扩展到关怀其他的长者,甚至于关怀所有的亲人。所以,孩子的关怀心、细心从哪里开始?从对父母的孝心开始。  我面对未婚女老师时,我就会请教她:“假如现在有一个男生,追求你三年了,三年如一日,对你有求必应,从来不跟你说一个‘不’字。比如你半夜肚子很饿,你只要打电话给他,他马上二话不说,骑着摩托车到你家门口,把热腾腾的杏仁茶或是芝麻糊端到你面前来,而且是屡试不爽。这样对你好不好?”她说:“很好。”我又问:“他要跟你求婚,但是刚好你的某位长辈熟悉他们家的情况,就对你讲,他不孝父母,你自己要考虑考虑。”我就问:“你要不要嫁给他?”很多女孩子就开始考虑。我说:“现在你要考虑,真正遇上了,当局者迷,到时你就不可自拔了,所以现在就要确立好正确的理智才行。”  有一位女老师,她很喜欢看中国的古书,尤其是《二十五史》,爱不释手。我一问她这个问题,她马上说不嫁。我说:“你为什么这么斩钉截铁?”她说:“对父母都不好的人,对别人好是假的。”这是有理智、有判断力。因为没有孝心的人,他的人生会缺乏一种态度,就是念恩之心,所以他没有情义、恩义。情义、恩义没有增长,会增长什么?利与害。我们想一想,下一代的价值观是什么?利害!所以,为什么前面我说的那个男生能锲而不舍,三年如一日的追求这位女老师?因为他看到这位老师  年轻貌美,工作又稳定,各种条件评估之后,认为不错,有利可图,他就全力以赴。  但看人要看深入一点,要看他的存心与动机。你看一个男人很勤劳,一天做十几个小时,你就说他好,勤劳一定好吗?你要考虑他勤劳的动机在哪里?很多人勤劳的动机不是为了奉养父母,而是为了自己的名利,甚至是为了吃喝嫖赌。  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在外地工作,一回来不是先去看父母,而是去看谁?他生意上的伙伴,这都是为名为利,重利者就轻道义。身为太太的也很清楚,她先生心中最重要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她们,而是他的生意。这样的太太会快乐吗?因此,看人要看他的动机,假如他的动机只是为利,是靠不住的。当你真的嫁给他,三年之后帮他生了一个儿子,因为怀孕、养育孩子,女人非常辛劳,脸上长了好几条皱纹。结果先生在工作上又遇到一个更年轻貌美的人,你就从利变成害。害就像绊脚石,需要踢开,所以每天离婚的人数不知有多少,真是欲令智迷。当男人的欲望一生起,智慧就消失了,忘记太太对他的情义与恩义,才会做出一生都无法挽回的错事。  我们仔细想想,为什么他会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因为没有人教他孝道,他的人生就没有情义,所以根源还在于孝道。  假如你要让孩子一生真正懂得做人的根本,一定要教孝。如果你不教他孝,不仅是害了孩子,往后他为人父、为人母,又害了另外一个人,甚至于混淆了下一代的思想观念。我们的思想观念会影响下一代,还会一直延续下去,所以为人父母不能不学,不能不知道。  夫妇关系是一个家庭的根本,至关重要。当离婚率愈来愈高的时候,一定会带动社会的另外一种现象,就是犯罪率。我请教过典狱长,关进监狱的孩子都是什么样的家庭状况?他说十之八、九都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因为家庭已经出现状况,就不可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所以孩子做人做事的根基很脆弱,一旦踏入社会,很容易被外在环境引导到错误的道路上,所以离婚率一定会带动犯罪率。而犯罪率愈高,社会就不安定。现在有钱有权的人有没有安全感?没有。我在海口的时候,背包要如何携带?一定要斜挂肩上,而且背包要放在胸前;走路也要很小心,否则很可能有人把你的背包抢走。  若要犯罪率下降,必须要教什么?要教孩子德行,要教孩子孝道,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看到离婚率愈来愈高,就拿着大把大把的钞票,让要结婚的人先去上课,上几天课之后再去结婚。几天课能否有很大的效果?不容易。  虽然他们有心,但是没有找到根本解决之道。德行的根本在哪里?孝。所以,我时常对我们的老师说,推展中国文化绝对不是只为中国人,而是要为全世界的人奉献这么好的智慧与文化,如此才能真正解决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我们要有这个使命感。当然,教别人之前,自己要先学好;我们学好了,人家自然而然到中国来跟我们学习。我们看汉朝与唐朝时,有这么多的国家前来学习,是不是我们拿着牌子去招生?中国人不做这种事,而是因为我们的家庭、社会很融洽,外国人看了心生仰慕而来学习。所以,我们有责任先从自己做好,进而影响全世界,而教孝是所有善行当中最重要的一件工作。
  教孝要以身作则  知道孝好,就要开始教导孩子落实孝道。孝要怎么教?最省力的一个做法,就是身教,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学习《弟子规》,深刻体会到学了就应该要做到。学“入则孝”之后,她觉得自己与孝道还有一段差距,所以就勉励自己要开始力行。  刚好遇上五一大假,她回到家里,也正好是她的生日。我们时常会利用生日的机会教导孩子尽孝心,她也是用同样的方式。  回家之后,她搬了三张椅子,因为她的外婆也在,就请外婆坐,请爸爸坐,请妈妈坐。然后她对父母说:“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跟母亲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后,就拜下去。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本来在旁边观看的儿子,不由自主的走到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始帮父亲按摩。他们有没有跟孩子讲任何一句话?没有。当孩子看到母亲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中给他很大的震撼,让他觉得自己好像不做些事情就很不对劲,所以就去帮父亲按摩。之后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他们说:“明年我生日时,也要拜你们二位。”所以,以身作则是最省力的教法。  我们在家里要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水果拿出来应该先给谁吃?一定要给父母先吃,这个顺序不能再错下去了。现在很多父母都买很贵的水果,买回家还偷偷藏起来,等父母、公婆睡觉了,才拿出来:“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为你买的,赶快吃,不要噎着了。”你儿子吃得很高兴,这是特别为他准备的。这样好不好?保证这个儿子会学得很彻底,以后他买水果给谁吃?也给他的儿子、女儿吃。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自以为聪明,顺着自己的好恶做事,偏憎偏爱,而没有遵循天理天道,没有遵循孝道做事,孩子就学错了。因此,我们能以身作则,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顺父母。  教孝要亲师合作  第二个教孝的方法,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与老师要密切配合。比如《弟子规》教导我们“晨则省,昏则定”,幼儿园的孩子学到之后,隔天早晨就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有没有睡好?”假如父母一听完,摸摸儿子的头:“你今天是不是发烧了?”现在很多父母很喜欢开玩笑,开玩笑也不能乱开,当孩子这样恭敬的向你问安时,你要成全他的孝心:“你真乖,是好孩子。”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这样孩子就会做得很欢喜,慢慢的就会习惯成自然。  上课的时候,我们都会问小朋友:“这个礼拜你做了什么孝行?”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很多他们力行孝道的实例。有一个孩子才两、三岁,他上完课之后回到家里,就跑进浴室,他妈妈知道他一定是想去找盆子来装洗脚水,所以赶快冲到他前面把盆子藏起来。这位母亲心里想什么?她一定想:“等一下盆子被你弄倒了,我不就累死了!”所以,才把盆子藏起来。后来我就跟她说:“你这样做不对,因为你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当他去端水给你洗脚时,你一定要表现得很欢喜,然后给他肯定、鼓励,他的孝心就能增长。你不让他做,他的孝心就无法增长。”  人的善心就像小草一样,你日日滋润,它就慢慢茁壮。这位母亲就说:“他弄倒了怎么办?”我说:“弄倒了更好。”她听傻了,哪有弄倒了更好的?我说:“他弄倒了,你就可以教他:‘小明,妈妈可以感受到你对妈妈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知不知道你今天为什么会打翻洗脚水?就是因为你的手没有两边放平衡。’下次端水应该注意哪些地方,你就可以教他,所以他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很多妈妈唯恐孩子犯错,其实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导他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母亲教育孩子的态度与敏感度很重要。  有一位母亲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脚水给她洗脚,她很欢喜,她把热水器的温度调到最低,避免水温过高烫到孩子,所以让孩子端了一个星期的洗脚水,等孩子端水的能力形成后,她再慢慢把温度调回来。虽然她泡了一个星期的冷水脚,但很值得。因为配合了老师的教导,也成全了孩子的孝行。我们要求上课时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学,孩子坐前面,家长坐最后一 排,看孩子今天学什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如此配合,孩子的行为就很快养成。  有一位老师说,暑假刚结束时,有位家长打电话给他,一开头就跟他说:“张老师,谢谢您。”为什么谢谢老师?她说:“我的女儿在暑假期间进步特别多。”这句话有玄机,一般孩子退步最厉害的是什么时候?暑假。暑假一放就一个多月,学生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当过老师的都觉得放完暑假刚开学时,就好像要把脱缰的野马拉回来一样,很辛苦,要整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恢复。结果这位家长居然是说进步很多!家长接着就举例说,有一天她在睡觉,因为太累了,躺着还没盖被子就睡着了。醒过来的时候,身上已经盖了一条被子。谁帮她盖的?孩子帮她盖的。等她一走出房间,又闻到面的香味,她直接就反应说:“你爸爸回来了吗?”小女孩说:“爸爸还没回来。”她接着问:“那怎么会有面?”小女孩就说:“是我煮的。”她很惊讶的说:“你从来没有煮过面,为什么会煮?”小女孩说:“我常常看妈妈这边抓一点,那边抓一点,所以我今天也尝试煮煮看,尽一分孝心。”那一碗面好不好吃?好吃!这碗面是孝心做出来的,一定特别好吃。人只要有心,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我们来想想,这个小女孩形成了什么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孝心;人一有孝心,所有的行为都会变化。她还能细心关怀体恤父母的状况和需要,所以会帮母亲盖被子,怕母亲醒过来肚子饿而煮饭给母亲吃。当她能时常想到帮助父母,做事的能力就会不断提升。孩子的孝心一开,很多行为就能有很好的发展,所以老师教孝,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  我们所有推展读经的老师,都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有品德的孩子其学习一定好,而且学习绝对不需要父母在旁边鞭策,都很主动。有一位老师带的班级,本来是全校倒数第一,而推展圣贤教育半年之后,就名列前茅了。他们的校长非常惊讶,才请我们去给全校老师做演讲,所以我们要有信心。  教孝要夫妻配合  许多家长说,孩子的老师还没有教德行,怎么办?不要等了,从家庭、从自己开始。家长假如有正确的认知,知道德行对孩子一生最重要,主动向学校反映,学校就会开始重视。而夫妻之间能相互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比如,先生对孩子说:“儿子,你可以不用孝顺我,但是不能不孝顺妈妈。”讲话的时候要很恳切,假如当爸爸的讲到眼泪都掉下来,儿子一定会听得很感动。你要告诉孩子,“妈妈怀孕的时候,吐得非常厉害,连饭都吃不下去。而且每天挺着大肚子还要去上班,无怨无悔。生产的时候多么辛苦,生下来之后又无微不至的照顾你。有一次你生病,妈妈两、三天几乎都没睡觉。”尽量把一些真实的状况告诉孩子,因为人都很健忘,你一提醒他,他那种知恩的心就会生起,知恩才能报恩,孩子就会领受到母亲的恩德。假如是太太,就要告诉孩子:“你可以不孝顺妈妈,但是不能不孝顺爸爸。”就把父亲从小对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告诉孩子,孩子才能领受父亲的恩德。  现在很多妈妈不仅没有把爸爸的恩德告诉孩子,反而在孩子的面前数落爸爸: “你看你这个爸爸……”,这样一讲,孩子 对父亲就很难再生起恭敬心。一个为人父 者,连孩子都瞧不起他,他就很容易自甘堕落:“连儿子都瞧不起我,好!我坏给你  们看。”所以,当母亲的、当太太的言语要特别谨慎,不说先生的过失,而彰显先生的优点,夸奖先生对孩子的照顾,先生一听会感动,而且会觉得:“儿子相信我可以更好,我应该尽心尽力往这个方向发展。”他在孩子面前有尊严,而这份尊严会推动他的成长,决不能把他最后的尊严都葬送掉。所以,夫妇也要好好配合,教育孩子力行孝道。
  三、改过迁善只在当下  改过是让你所修的德行不会漏失_但是德行想要继续积累,就要迁善、行善。我们既知善如此重要,就要赶快起而行之,绝非明天才开始做,何时开始?当下。  未论行善先需改过  “迁善改过”,未讲迁善之前,首先论改过。假如人的过失不改,纵使行善,也好比一个桶子破了两个洞,再怎么加满水还是漏光了。孔夫子说:“知耻近乎勇。”首先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再进而勇敢的改正错误。  我们脑子里每天在想什么?所重视的是什么?我们与圣贤人比一比,看他们每天在想什么,我们每天在想什么,知道了差距才能跟上。现代人不是去了解圣贤人想什么,而是觉得圣贤人要与我想的一样,这种错误的想法真的很严重,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看很多人写《论语》新解,把《论语》重新解释,硬是把孔夫子拉下来与他一般高,让人看了着实难受。  现代人每天所想的,都离不开财、色、名、食、睡。每天想着谁没有重视我,哪一家餐厅开张了,一定要去吃个痛快,哪里剪头发特别贵又特别好看,现在影星穿哪个牌子的衣服,都是聊这些主题。而聊这些能开智慧吗?聊这些,孩子的教育能成功吗?所以,现在我们要换心、要换脑,要彻底改正过来,好好运用这个难得的人身。  孔夫子说他每天担心四件事,一是“德之不修”,道德不能每天修养;二是“学之不讲”,一天不能好好讲学利益众人、利益学生;三是“闻义不能徙”,闻到正义、闻到善的东西不能马上去做;四是  “不善不能改”,自己有缺点、有过失时,没有及时改正。所以,夫子每天想着提升自己,造福于人,想着每天行善改过,确实令我们汗颜,也令我们想要赶快见贤思齐。唯有像夫子这样的态度,才能让我们“德日进,过日少”,这样功夫就能得力,时时活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喜悦之中。  而改过要发三种心。所谓“君子立志长,小人常立志”,君子一旦立定志向,终生不改,所以夫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志于学之后就坚持到底,所以夫子“三十而立”。夫子花十五年成就学问的根基,我们要花多少年?一定要勇猛改过。  改过要发耻心  改过首先要发羞耻心,“耻心”。孟子鼓励我们:“人皆可以为尧舜。”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真正下定决心成圣成贤的人都可以做到,因为圣贤的智慧不是从外来的,而是人人本有,“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有,就无须求人。人生有两难,登天难,求人难。而道德学问是自己本有的智慧,不是登天也不是求人,只要有羞耻心,痛改前非,圣贤人行,我也行。时时念《弟子规》提醒自己“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就是有羞耻之心。  我们绝对不愿意一生过了几十年,化成黄土之后,没有人再想起我们,甚至连子孙都想不起我们的教诲,这一生就白过了。当我们离开这个世间,世间人很怀念我们,很多人为我们掉眼泪,这一生就没有白过。假如离开世间,有许多人站起来拍手,这样的人生是错误的,要趁着年轻时赶快检讨、调整。我们要有志气,圣贤人可以百世为师,我们绝对不能让自己的一生付诸黄土,而要“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当我们的德行不好,会让谁蒙羞?父母。所以,不只自己要有羞耻心,还要不辱父母、不辱祖宗,要有这种羞耻的态度。我们有没有侮辱祖宗?很多人都说外国人很尊重中国人,这句话要听清楚,外国人所尊重的是什么时候的中国人?应该是两百年以前的中国人。所以,现在外国人尊重的不是我们,我们现在是在大树底下好乘凉,因为老祖宗的德行还庇荫着我们。否则外国人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对我们是很鄙视的。  外国人说我们乱丢纸屑,大小便后也不冲,走到哪里都是大声喧哗,连在巴黎的圣母殿也不例外。有一次我在一家五星级饭店讲了这个比喻,后来饭店的总经理告诉我说:“对!我们到澳洲参观人家的博物馆,隔离线划得很明显,但是我们都超  越了规定的界线,而且讲话声音很大,旁边的外国人看到了,摇摇头就走了。”当外国人在摇头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侮辱祖宗了。所以,要有羞耻心,中国的“八德”当中,“耻”是很重要的,成就德行不能没有羞耻心。
  战国时代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叫“负荆请罪”。赵国有两位大臣,一是蔺相如,一是廉颇,蔺相如是宰相,廉颇是大将军。因为蔺相如很有智慧,化解了国君的一次危难,完璧归赵,所以回国之后,赵王就封他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想:“因为我是大将军,秦国才不敢来犯。我这么大的功劳,怎么还官居蔺相如之下?”廉颇很不服气,扬言如果碰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知道了,每次遇到朝会,就称病缺席,不愿和廉颇会面。有一次蔺相如外出,在路上遇到了廉颇的车子,就  叫车夫躲到路旁的巷道,等廉颇的车子走了才出来。他家里的门客颇有微词,对蔺相如说:“你怎么如此胆小怕事,看到大将军就躲开?”他的门客觉得很失望,请求离去。蔺相如就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比较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些。”蔺相如说:“对啊!秦王我都不怕,我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王不敢来侵犯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颇将军的缘故。如果我和廉将军两虎相斗,秦国就有机可乘了。我今天之所以每每退让,是为国家社稷著想啊!”后来这些话传到廉颇将军那里,当他得知蔺相如的想法后深感惭愧,马上脱掉上衣,打赤膊背负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的府中道歉谢罪。廉颇大将军也是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