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颍上一中录取2016通知书什么时候下来

[转载]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猜题卷语文试题及
衡水中学<font FACE="楷体_GB~ <font FACE="楷体_GB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猜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8544;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土贡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上古时期,贡赋一体。春秋时贡、赋开始出现分化。至秦汉时,土贡已独立于赋税之外。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明代,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且贡物折银也随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
清代的土贡制度,在明代基础上不断改革,到乾隆年间大体趋于稳定。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改为有偿采买。具体说来,可以确定有偿采买的部分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这部分土贡,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其余各直省土贡则无论是征实物还是折色,都与田赋类似,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此种变化,《皇朝文献通考》有“旷荡之恩,洵千古所未有也”的评价。虽然有偿征收的土贡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种性质上的转变,在中国土贡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
与前代相比,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清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庞大,名目纷繁。《通典》所列唐代天下贡物详细清单,有洋洋四千余言,种类令人眼花缭乱。清代考虑到内务府贡中新增东北特产的庞大比重,对前代土贡有所减免。清代东北土贡大幅增加,除典章中记载的人参、貂皮、东珠三项外,尚有粉子蕨菜、蜜饯山楂、蘑菇、野菜、蜂蜜、米面制品、熏制肉食、兽类、鹰隼、各种活体观赏动物、军器原料等品种,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清代土贡,各省每年入贡次数不等,承担的贡额亦不等,承担种类较多的省份,每年每次所贡的物品也不尽相同。贡品既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的东西,其规格自然非比寻常,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当贡品的品质、大小等不合要求时,一般的做法是饬令补换,严重者要追究承办官员的责任。
一般来说,贡物抵京,会由不同的机构根据固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查收,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皇帝同意收取则贮库留用。种种贡物的备办、起运到抵京贮库,皆有定制,解员的安置和返回也各有规矩。贡物收讫,大体有消费、赏赐、祭祀和售变四种用途,而同一贡物也有可能同时具有多种用途。东北所贡的各类动物毛皮,除消费和售变外,嘉庆时每年还从售变部分中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库做成貂褂,由内务府草拟,皇帝钦定名单与等级,“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让他们“先赴银库交价,后赴皮库领取”。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代的部分土贡由无偿交纳变为有偿征收,此种变化在《皇朝文献通考》中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在中国土贡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B.土贡到秦汉时已独立于赋税之外,其形式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
C.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是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可以确定的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
D.明代时,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贡物折银的方法也得到推广;清代土贡制度又不断改革,乾隆年间方大体趋于稳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代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大、名目多,如《通典》所列唐代贡物清单即有四千余言,种类繁多
;清代则有所减免。
B.清代内务府贡中新增的东北特产比重庞大,品种也较多,这就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其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C.清代的贡物抵京后,一般是先进行检验、查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经皇帝同意收取后,再贮库留用。
D.清代贡物有多种用途,如东北所贡动物毛皮,嘉庆时就有一部分直接“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贡制度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一,自上古时期即已存在,后经各朝代的不断改革,至清代已渐趋成熟。
B.在中国历史上,土贡制度有过多次较为重大的变革,如明代推广贡物折银的做法、清代部分土贡实行有偿征收。
C.土贡的物品要求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由于
这些贡品都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使用的,因此往往是不能折银征收。
D.清代土贡或征实物或折银征收,在数量、种类上均较以前的朝代少,但并不能说明清代百姓的土贡负担都较以往朝代百姓的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人。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拾遗、直史馆,数上书言时政利病。
先是,卢多逊贬,赵普罢相。其夏,河决韩村,寻复塞。旦献《河平颂》,太宗览颂有“逆逊、奸普”之语,召宰相谓曰:“胡旦献颂,词意悖戾。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其亟逐之!”即贬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
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马周坐流海岛,旦亦贬坊州团练副使。坐檀离所部谒宋白于廓州,既被劾,特释之。徒绎州一稍复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
素善中官王继恩,为继恩草制辞过美。继恩败,真宗闻而恶之,贬安远军行军司马,又削籍流浔州。成平初,移通州团练副使,徒徐州,以祠部员外耶分司西京,又为保信军节度副使,久之,以司封员外郎通判襄州。封泰山,改祠邗耶中,服母丧,既除,乃言父卒时尝诏夺哀从事,请追行服三年?已而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致仕,居襄州,再迁秘书监,卒。
旦喜读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隐几听之不少辍。著《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论》《唐乘》《家传》三百余巷一斫大砚,方五六尺,刻而瘗之,日“胡旦修《汉春秋》砚”。晚尤黩货,干扰州县,持吏短长,为时论所薄。既死,子孙贫甚,寓枢民间一皇祜末,知襄州王田为言于朝,得钱二十万以葬。
(节选自《宋史·胡旦列传》)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
B.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
C.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
D.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判,足宋为加强控制而置于各州、府,辅佐州、府处理政务并负有监察任务的中央官吏。
B.封泰山,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象征君枞神授的巩周皇枞、粉饰太平的仪式。
C.致仕,指古代官员非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称致事、致政、休致等,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D.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可作贬谪,降职意,如迁客骚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旦才智出众,学识广博。年轻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多次上书议论时政的好坏,曾向皇上进献《河平颂》一定,用“逆、奸”等词形容前任宰相。
B.胡旦几次因好友关系而遭贬谪.因马周犯罪,而被流放到海岛作团练副使,又因王继恩的阴谋失败后,被贬为安远军行军司马,叉革职流放到浔州。
C.胡旦仕途并不顺利,但喜欢读书立著。他官至直史馆、秘书监而已,失明以后,还让人诵读经史,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唐乘》等三百多卷书。
D.胡旦晚年特别贪财,但子孙很穷。他贪财,干扰州县的T作,喜欢拿捏县吏的短处,被当时的人鄙薄,死了以后,子孙因为穷把他的棺木停放在民间。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胡旦献颂,词意悖戾。乃敢恣胸臆犴躁如此,其亟逐之!(5分)
(2)旦喜凑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隐几听之不少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抛却银袍制芰荷,春风一曲紫芝歌。
古来至宝多横道,何事荆山泣卞和&#9312;。
【注】&#9312;卞和游荆山,得到一块玉,献给王。以为石头,乃抱玉哭于荆山之下。后名之和氏甓。
8.《看叶》诗情趣盎然,含蓄而富有哲理。请简要分析。(5分)
9.《下第西归》中“古来至宝多横道,何事荆山泣卞和”与《看叶》流露出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饰门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3)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了一位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反常心理。无独有偶,他在《观刈麦》中也用“&&&&&&&&&&
”一句表现了这种心理。
请考生在第三( 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你跑什么跑
那天上午我们低年级没课,有同学就提议到学校附近去玩。
学校的围墙外,还是一片农田。种植的是什么,已记不真切了。也许当时压根儿就不识五谷,也就无所谓记忆了。但似乎齐膝高,阡陌小道则隐没其间,笔直延伸。
高年级学生正在操场做操。高音喇叭的声音可以传到数里之外,在空旷的田地回响。,一位体育老师正在高喊着口令,这也是常常带我们领操的那位老师。
我们中的一个同学突然就喊叫了起来,隔着围墙,叫的是体育老师的名字,叫得几乎撕破了喉咙,一声接着一声,尖锐而高亢,在口令的间歇间,非常清晰和响亮。
我在一边傻乎乎地站着,没喊,但心里也被这喊叫声激越着,快乐着。
校园内的广播消停了。高年级学生做完操,陆续返回教室了。
忽然,围墙的一扇小门被打开了,体育老师飞奔而来。我们如惊弓之鸟,迅速四处跳窜。那个喊叫的同学腿快,很快跑成田地里的一个点儿了。我也没命地往前跑,终究落在了后面。高大健壮的体育老师一把逮住了我。
我被带进教育楼时,高年级同学还正逗留在走廊里,我当时一定很狼狈,他们的目光尽是幸载乐祸。
我的姐姐正同校,比我高几级。体育老师把我交给我的班主任,班主任把她找来了。我说我真的没喊呀。不过是谁喊的,我也闭口不说。出卖朋友,就是叛徒,做叛徒是最可耻的。我们从小深受这样的教育,《红岩》里的甫志高、《红灯记》里的王连举就是这样的人,为我们所唾弃。
那你跑什么跑呢!不知谁说了一句。我哑口无言。
在我家二三里路的地方,有个工厂一是生产什么的,也早就忘记了。
工厂的后边,是农田。墙脚则杂草丛生,沟渠蜿蜒。还有一个厕所,是厂子里用的,对外,开了几扇通风的窗子。
我们常去那儿捉蟋蟀,抓蝈蝈。玩得忘了时间。
那天下午,邻居一个顽皮的大男生又带我去了那儿。瞎玩一阵后,那大男生说他要上厕所,就从窗口攀爬了进去。我不敢爬,就在墙外等他。但左等右等不见他出来,我还叫唤了几声,也不见回音。我很纳闷,不知什么原因,也有点焦急和担心。天色渐渐暗了,我还拿不定主意:是继续等他,还是自行返回。
有一个大人快步向我走来,仿佛是冲着我来的。我转身就跑,但没几步就被他抓住了衣袖,甩也甩不掉。
我被带到了工厂的门卫室。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
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两个大人让我们自报家门,还让我们交代有什么企图,我矢口否认。大人说:你没什么事,为什么看到我就跑?
是呀,你跑什么跑!我自己问自己,也听不见自己的回答。
有一年冬天,江南下了一场大雪。这是好多年不见的景象了,雪花还在飘扬,很多人就玩起了雪球。
我们几个邻居小伙子,把一个墙脚下的废物箱作为靶子,一次次地扔去雪球。但这废物箱摇摇晃晃地,像个不倒翁。
我们又一阵阵地将雪球砸了过去,好久,都未能击倒目标。
雪花飘舞,已让我们装扮为一个个雪人儿了。
这时,一个身上也是裹满了雪花的路人走来,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就砸了过去。也许,他是想把那个废物箱击倒。但他甩出去的不是雪球,他击中的目标,竞也不是废物箱。
他击中了废物箱上方的一户玻璃窗。玻璃顷刻尖叫碎裂。那人见闯祸了,脚上像踩着雪带出一阵雪雾,就跑没影了。
一如树倒猢狲散,刚才还玩得忘我的伙伴们,也四下逃离了。我一步也来挪动。看着他们逃跑,心里充满鄙夷。
那户人家有人出来了,看见了我,径直朝我走来。
我没有跑。我神情淡定,从来有过的从容。
走近的人气汹汹,兴师问罪:“是你砸的吗?”
我坚决地摇摇头:“不是,是刚才一个路人砸的。他是要砸废物箱的,砸偏了。”
对方将信将疑。
我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没说假话,那人已经走了。”
说完,我也转身走了。我这次没跑。
我此时年轻的背影,一定很坚挺。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的同学隔着围墙喊叫体育老师的名字,让老师感到受了侮辱,“我”虽没有喊,但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这也是“我”跟着别人逃跑的原因。
B.“我”不敢爬进窗口,只是在等爬进窗口的邻居的顽皮的大男生,结果被抓,这一切都足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
C.当被砸破玻璃窗的主人向“我”走来时,“我”没有跑,而足神情淡定和从容,说明“我”内心已经不再惶恐,决意要勇敢面对,勇于担当。
D.小说构思巧妙,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凸显意蕴。前两个故事是时空不同,但故事意蕴相同;而最后一个故事,叙述形式相I司,但故事意蕴突变。
E.小说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我”增强了小说的亲切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全知叙述视角,其目的在于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
(2)小说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我”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为什么要以“你跑什么跑”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前两部分写“我”跑,最后一部分写“我”没有跑。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及身未见中原定
——朱希祖的史学研究与爱国情怀
史学大师朱希祖生于晚清,留学日本。他一生经历洪宪帝制、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诸多重大历史阶段。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授,<font FACE="楷体_GB年,病逝于重庆。蒋介石特颁“渊衷硕学”的挽词,葬礼“极一时之哀荣”。回望他的人生和事迹,历史学家的良知和担当,令人敬仰。
作为史学家,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历史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研究。研究历史必先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考证史事须以原始史料与实物为依据,决不可轻信坊间辗转复制的材料。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1月20日,朱希祖对北大历史系的学生讲话,要点有三:一、学历史要持自动的态度,拿科学方法研究,而加以精密的考据,为吾国史学界开一新纪元;二、编国史没什么价值,有价值者为编民史(野史)。盖以民史没有什么忌讳,直辞去说,于社会情状、民生苦乐,无不可以极力描写。希望大家将来编纂一部有价值的民史。三、史学的目的,是注重将来,将来之社会善恶,全根据现在;现在之善恶,也不是突然而来的,是根据过去的历史的。于是,又不得不研究过去社会情状,何以波波相续,以至于现在。故现在者是过去同将来之枢纽,是占一极重要之位置。从这个谈话,可以感知到朱希祖对历史学的基本观点,“治史以搜集材料、考订事实为基础,以探索历史哲学、指挥人事为归宿”。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朱希祖深痛国难严重,重新研究南明史乘,以发扬民族精神。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日寇步步进逼,华北上空,战争阴云密布。大敌当前,而国内割据军阀势力各据一方,不能拧成一股绳共御外侮,也令朱希祖无法安心读书治学。10月20日,他记日记曰:“国家将亡,尚阋墙不已……忧心如焚,不能阅书者竞日。”
在这种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朱偰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大敌当前,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爱国之情”加上“亡国之痛”,促使朱希祖朱偰父子本着“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的目的,挑起了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他们的足迹,西至安徽太平,东至丹阳经山,南至江宁秫陵,东南至句容淳化,北至长江。举凡史乘记载,野老传闻,无不按图索骥,遍加访问。他们是最早用现代考古方法对南京地面文物进行考古的,发现了齐宣帝永安陵等13处六朝古墓。
朱希祖尝论“藉历史以说明国家之绵延,鼓励民族之复兴”,他深知“亡史之罪,甚于亡国”,主张政府当开馆修史。<font FACE="楷体_GB年2月国民政府接受朱希祖关于筹办档案管理总库和国史馆的提议,于重庆歌乐山设立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并聘请朱希祖为总干事。
虽然身在重庆大后方,朱希祖却时刻心系抗日。<font FACE="楷体_GB年12月21日,他作长诗《天都烈士歌》,悼念章门弟子昊承仕。此诗在全国抗战背景下激发军民士气,起到了“诗战”的作用,朱希祖与朱偰父子二人联手创办的《万里长城歌》,同样慷慨激越“君不见,长城万里气吞胡,秦皇汉武逞雄图,但使长城名不灭,大汉天声终不绝……”这些歌曲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朱偰的儿女们至今还记得人们含着热泪众声合唱的动人情景……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7月5日,朱希祖病逝于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享年六十有六。“及身来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摘编自《一代史学家朱希祖的痛与梦》)
【相关链接】
&#9312;“九一八”事变后,尝恨民族败类在东北、华北、南京组织伪政权,又愤于日寇沿袭金人封张邦昌、刘豫故技,因而勾稽两宋史料,撰《伪楚录辑补》六卷、《伪齐录校补》四巷、《伪齐国志长编》十六巷,揭发敌人奸谋,揭汉奸秽迹,以昭国人,以明学以致用之旨。(傅振伦《朱希祖传略》)
&#9313;朱希祖任北大史学系主任时,请李大钊到史学系讲“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等。朱希祖甚至把这一举措视为史学系改革的一项内容,他说:“希祖颇思以欧美新史学,改革中国旧史学,曾聘西洋史教授翻译新史学及唯物史观等书,从事鼓吹,此为本系可记之事二也,”朱希祖在政治上、学术思想上与李大钊并非同道,但他赞赏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所以聘请了讲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开课,这在当时是需要胆识的。&
&&&&&&&&&&&&&&&&&&&&&&&&&&(周文玖《顾颉刚与朱希祖、李大钊的学术关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足&&&
A.作为史学家,朱希祖以良知与担当为治学之要,突破旧有的史学研究模式,对历史学的定位和研究方法有自己的认识。
B.“国家将亡,尚阅墙不已……”朱希祖的日记反映了他对抗战局势的担忧,如果各军阀内部的争斗不停止,国家就会不战而亡。
C,朱希祖不但在历史学研究中成就卓著,思想卜也很开明,乐于接受马克思主义及唯物史观,曾聘请李大钊到历史系讲课。
D.朱氏父子联手调查六朝陵墓,并发现了齐宣帝永安陵等十三处六朝古墓,其目的是防止日寇盗掠重要文物,发扬民族精神。
E.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抗日战争为主要历史事件进行叙事,主要表现朱希祖对历史学研究的贡献及其在抗战中的爱国情感。
(2)朱希祖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
(3)“及身未见中原定”作为本传记选节的主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
(4)朱希祖把历史研究放在深刻的社会背景下,让历史研究为社会现实服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8分)
第&#8545;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9312;社会资本要认清保险市场和行业发展规律,股东不能&&&&&&&&&&&
,更不能把保险当成“提款机”。
&#9313;因为忽视来自外部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曾经&&&&&&&&&&&
的“诺基亚”和“柯达”消失在了主流市场。
&#9314;普京蜕,尽管有人试图将俄罗斯置于&&&&&&&&&&&
的境地,但足俄罗斯不会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
A.急功近利&&
不可一世&&
B.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
C.闭关自守&&
不可一世&&
D.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足当今世界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最广的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民众喜爱。
B.作为网络熟人社会的“朋友圈”,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因传播环境的封闭,它的自我纠错力很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
C.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结果11月29
日揭晓,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希望两岸同胞珍惜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D.近年来,高校招生多以“男神”“女神”为宣传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种宣传方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具有更好的宣传效粜,值得肯定。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足&&&
职责的转变与业务量的增加使得对消防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新兵从一个地方青年到一个合格的消防战斗员,通过训练和实战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能的训练,心理素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课程。后期实战也会让新人真正深入到各种突发灾害中,让其心理素质和胆量在训练和实战中得到强化。
A.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
B.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
C.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使人必需拥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
D.没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是无法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的
16.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人所需要警惕的是,只把做官当作了读书的目的,&&&
&&#9312;& &&&。读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一个人精神情怀的陶冶与涵养,在于帮助一个人获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识见,以及因为对自然社会的洞悉了解而养成的既有所敬畏又无所挂碍的智慧与勇气。书读得好不好,理解得对不对,&&&
&&&&。如果把读书与实践加以割裂,那么既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
&#9314;&&&&&
17.图(一)是2010~2015年华为手机和苹果手机的销量图,图(二)是2015年4季度全球手机销量前三图。请仔细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请分析图(一),概括出华为手机和苹果手机的销售情况。(2分)
(2)请根据图(二)预测,华为手机的全球销量能否赶超苹果手机和三星手机?原因是什么?(4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今年春节期间,浙江金华浦江有3名农家孩子失联。72小时,<font FACE="楷体_GB支救援队<font FACE="楷体_GB余人次搜寻,上万人参与,对<font FACE="楷体_GB余平方公里土地进行地毯式搜索,空中直升机、水库潜水员,各大媒体头条寻人……“水陆空”立体搜救,最终成功救出3名失联孩子,演绎出了“好莱坞大片”。这场浙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野外搜救,展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孩子的关怀、政府的责任担当、乡土的守望相助、社会的温暖力量等当代中国元素。
在这众多的中国元素中,你认为哪一种元素是当今中国更重要的元素?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市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届高三猜题卷
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1.C【解析】张冠李戴。依据原文,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其余各直省土贡”才“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
2.D【解析】省略不当。依据原文,应是“东北所贡的各类动物毛皮,除消费和售变外,嘉庆时每年还从售变部分巾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库做成貂褂,由内务府草拟,皇帝钦定名单与等级,‘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而非直接“赏卖”。
3.C【解析】以偏概全。依据原文,“与前代相比,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说明并非“往往是不能折银征收”。
4.C【解析】根据“因为改姓名马周”,不能断开,排除A、D;根据“以为唐马周复出”不能断开,排除B。
【解析】“致仕指古代官员非正常退休”解说有误,“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指正常退休。
6.B【解析】胡旦“因马周犯罪,而被流放到海岛作团练副使”理解有误,原文巾“马周坐流海岛,旦亦贬坊州团练副使”是说马周犯罪被流放到海岛,胡旦也被贬为潍坊州团练副使。
7.(1)胡旦进献的颂文,文辞语意违逆乖张。竟敢放纵心怀,狂妄得像这样,还是赶快放逐他吧!(“悖戾”“恣”“巫”各1分,大意2分)
(2)胡旦喜欢读书,失明以后,还让人诵读经史,倚着几案听,一刻不停地写。(“丧明…隐几…不少辍”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胡旦字周父,是滨州渤海人。年轻时才智出众,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第一名,担任将领,充任监丞、升州通判。升任为左拾遗、直史馆,多次上书议论当时政事的好坏。
在这之前,宰相卢多逊被贬出京城,赵普被罢免宰相之职。这年的夏天,黄河在韩村这里决堤,不久就将决堤口堵上了。胡旦向皇上进献了《河平颂》一文,宋太宗读到颂文有“逆逊、奸普”之类的词语,召见宰相,对他说:“胡旦进献的颂文,文词语意违逆乖张。竟敢放纵心怀,狂妄得像这样,还是赶快放逐他吧!”立刻被贬为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
有一个受人雇佣以抄书为业的人,名叫翟颖,胡旦曾经和他关系很好,因而替他改姓名叫马周,把他当作唐马周复出,马周上书指责时政,并且自荐说自己能够做大臣。又举荐了能够担任辅助君王的大臣十人,上书的文词颇为雄壮。当时人们都认为是胡旦写的。马周犯罪被流放到海岛,胡旦也被贬为潍坊州团练副使。因为擅离管辖的地方到廓州拜访宋白,就被弹劾,后又被特地赦免。迁徙到绛州。不久恢复工部员外郎职位,管埋集贤院,身为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
一向和太监王继恩关系密切,为王继恩草拟制书,文辞过于华美。王继恩(的阴谋)失败后,宋真宗听说这些事就讨厌胡旦,把他贬为安远军行军司马,又革职流放到浔州。成平初年,移任通州团练副使,迁徙到徐州,以祠部员外郎的身份分管西京,又担任保信军节度副使。很久以后,以司封员外郎的身份担任裹州通判。皇上封禅泰山后,胡旦又改任祠部郎中,为母亲服丧,服丧期满,就上书说父死的时候曾经因皇上的诏令而改变守丧时间,请求追加服丧三年。不久,胡旦失明,在秘书省少监的任上申请退休,居住裹州。再升任秘书监,死去。
胡旦喜欢读书,失明以后,还让人诵读经史,倚着几案听,一刻不停地写。他写了《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论》《唐乘》《家传》等三百多卷书。凿了一方大砚盘,五六尺见方,刻好后把它埋了,称之为“胡旦修《汉春秋》砚”。晚年特别贪财,干扰州县的工作,拿捏着县吏的短处,被当时的人鄙薄。死了以后,子孙很穷,把棺木停放在民间。皇祜末年,裹州知州王田替他向朝廷上言,才得到二十万钱来下葬。
8.示例一:春天是短暂的,热爱生活的人们不应只留恋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过后,照样有令人陶醉昀景色。(2分)说明看问题不要停留于眼前或表面,应有长远的眼光。(3分)
示例二:繁花容易凋谢,而绿叶却活力长存。(2分)说明美丽如花的事务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3分)
9.《下第西归》的诗句借“和氏璧”得不到君王认可这一典故,抒发了作者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愤慨的思想感情;(3分)《看叶》写诗人在红紫飘零后携杖独行,到池塘边欣赏“绿影扶疏”的韵味,这是诗人对自己失意人生的一种自我安慰和超脱。(3分)
10.(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2)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3)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CD(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我”逃跑的原因是内心胆怯,不敢面对,而不是“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B.“这一切都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在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但是通过“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和“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可以推测,是大男孩告的密,因此B项具有部分合理性,给1分。E.“我”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增强小说的亲切感。“我”并非全知视角,更没有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
(2)&#9312;小说第一部分写“我”并未喊,却跟着别人一起跑,反映了“我”胆小怕事;&#9313;小说第一部分写“我”不肯说出是谁喊的,说明“我”讲义气,不想做叛徒;&#9314;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砸碎玻璃没有跑突出了“我”的勇敢和淡定从容;&#9315;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跑并说出是谁砸碎玻璃,表现了“我”的诚实和敢于担当。(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性格特点且分析到位给满分)
(3)&#9312;结构(情节或线索方面):“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三个小故事通过这句话组成了意蕴完整的整体。&#9313;人物形象方面:当小学生时喊体育老师的名字,“我”被迫而跑;和大男生到工厂玩,“我”被迫而跑,“你跑什么跑”也揭示了“我”内心的胆怯,役有勇气面对他人的过错;少年时代,路人砸破人家的玻璃,“我”这次不跑了,“你跑什么跑”揭示了“我”内心的勇敢与自信。&#9314;主旨方面:小说中前两个“你跑什么跑”和第三个故事中的“我没有跑”,二者形成了对比与反转,揭示了主旨,即做事要敢于“担当”。(每点2分)
(4)&#9312;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造成了情节的逆转,使情节戏剧化;&#9313;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被人问跑的原因时的无言以对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敢于说真话相对比,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我”内心的成长;&#9314;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跑被抓包庇同伴与最后一部分写“我”没有跑讲卅真话相对比,突出“我”的勇敢和诚实;&#9315;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有助于表现做事要有担当的主题;&#9316;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做事要敢于担当的肯定;&#9317;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问题的张力,吸引读者阅读。(每点2分,答对任意四点8分)
12.(1)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B.日记只是在表现朱希祖的忧心,“国家就会不战而亡”于文无据;C.“乐于接受马克思主义及唯物史观”与相关链接巾的“朱希祖在政治上、学术思想上与李大钊并非同道”相矛盾;E.“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的分析不当,文章的顺序是先总后分。
(2)&#9312;研究历史,以发扬民族精神,鼓励民族之复兴。重新研究南明史乘,调查六朝陵墓,保存历史遗迹,主张国民政府应开馆修史等。&#9313;为国担忧,深痛国难严重。看到大敌当前,国内军阀势力仍然内斗不止,不能一致对外,忧心如焚。&#9314;编撰书籍,以揭露敌人奸谋、汉奸秽迹;恨民族败类在东北、华北、南京组织伪政权,恨日寇故技重演,撰写大量史学书籍予以揭露。&#9315;创作歌曲,以鼓舞士气。作长诗《天都烈士歌》,悼念章门弟子。与其子联手创作饱含爱国主义情怀的《万里长城歌》。(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3)&#9312;交代了传主生活和研究的时代背景,一生经历诸多混乱的历史阶段。&#9313;赞扬了传主的爱国情怀,传达出作者对朱希祖始终未见统一的遗憾之情。&#9314;与抱憾而终的结尾相照应,结构严谨。(每点2分,共6分)
(4)我认为朱希祖的做法是对的。历史研究不是象牙塔中的精雕细琢,而是要为杜会和时代树一面镜子,助一股推力。(观点2分)&#9312;历史的范畴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利于我们鉴往知来。九·一八事变后,朱希祖便勾稽两宋史料对日寇阴谋予以揭露;&#9313;历史的价值在于客观全面地呈现社会民生状况,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情状、民生苦乐,制定正确的大政方针;&#9314;史学的目的在于追溯本源,裨益将来,而现在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枢纽,所以不能脱离社会现实;&#9315;史学的使命还有传承国本,砥砺民气,持危扶颠。朱希祖在日寇侵略期间研究南明史乘,调查六朝古墓就是出于这个目的。(理由每点2分,答三点就可以得6分)
13.A【解析】对词语的辨析应从词义(词义范围大小、词义侧重点、词义的轻重等),词语的用法(词语的搭配习惯、语法功能、适用对象等),词语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几个方面考虑。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不可一世:不认可同时代的人,白认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闭关白守:比喻与外界隔绝,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14.C【解析】A.搭配不当,“参与人数”与“最广”不能搭配。B.句式混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句式杂糅。D.语序不当,“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应为“尽管有入质疑这种方式”。
15.D【解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形式,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和前后文的联系,此题抓住第一句“对消防员的要求”来选择。
16.示例:&#9312;就扭曲了读书的价值;&#9313;都需要“实践”来查收与验证;&#9314;又容易使读书人变得眼高手低。(第&#9312;点1分,第&#9313;&#9314;点各2分)
17.(1)根据图(一)可知,苹果手机的销量远远超出华为手机,(1分)从2012年起,苹果手机的销售量均是华为的2倍多。(1分)
(2)我认为能赶超。图(二)显示,2015年华为手机的销量位居全球第三,与苹果和三星手机在全球的销量均存在很大距离。(1分)但根据三大手机与去年同期市场份额相比,华为手机的销售量增长迅速,(1分)如果按这样的发展速度,华为完全可以超越销售量呈减少趋势的苹果手机和销售量增长缓慢的三星手机。(2分)(如答不能赶超,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8.作文请按照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颍上一中特长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