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北2017冬季流行趋势气侯什么情况

《航班正常管理规定》明年元旦实施 天气原因航延旅客需自负食宿
来源: 作者: 
金羊网讯 记者唐珩、实习生陈金鸿报道:21日,交通部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称,《航班正常管理规定》(下简称《规定》)已于日经交通部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将自日起实施。该《规定》明确了航空公司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服务,同时也要求航空公司、机场和公安部门针对“机闹”零容忍。
今年上半年,国内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屡屡遭遇极端天气,造成大量航班延误或取消。针对这一情况,《规定》中明确,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非航空公司原因造成的航班始发地延误或取消,航空公司只负责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费用需由旅客自理。
不过,如果航班在经停地延误或取消,无论何种原因,航空公司均应负责向经停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服务。此外,由于机务维护、航班调配、机组等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延误或取消,航空公司也应当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务。
而针对机坪长时间延误,《规定》中明确,发生机坪延误后,航空公司应每30分钟向旅客告知一次航班动态信息,包括延误原因、航班动态等;机坪延误期间,航空公司应保证盥洗设备的正常使用,必要时提供医疗服务;机坪延误超过2小时(含)的,航空公司应为客舱内旅客提供饮用水和食品;机坪延误超过3小时(含)的,航空公司应在不违反航空安全、安全保卫规定的情况下,经空管部门同意后,将飞机返回停机位安排旅客下飞机等待。如果机坪延误超过3小时却未按规定安排旅客下飞机等待的,航空公司将被处以8-10万元罚款。未按规定及时向旅客通告航班出港延误或者取消信息的航空公司,也会被处以2-4万元罚款。
对极端天气造成的航班大规模延误,《规定》要求,机场管理机构及驻场各单位应当共同建立大面积航班延误联动协调机制,建立大面积航班延误信息发布工作制度及对外宣传平台,实时向社会公布延误及处置情况。如果夜间发生大面积航班延误,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协调相关单位延长机场巴士运营时间。
此外,航空公司、机场管理机构、地面服务代理人应在收到旅客投诉起7日内,向旅客作出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回复;国内航空公司、机场管理机构、地面服务代理人、航空销售代理人、民航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旅客投诉10日内做出实质性回复,港澳台地区和外国航空公司的实质性回复时间则放宽至20日内。 投诉记录至少保留2年。
针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不文明乘机行为,《规定》中明确,旅客应当文明乘机,合法维权,不得违法进入机场控制区,堵塞安检口、登机口,冲闯机坪、滑行道、跑道,拦截、强登、强占航空器,破坏设施设备,或者实施其他扰乱民航运输生产秩序的行为。 一旦旅客出现上述行为,航空公司、机场均应及时报警。 如果航空公司或机场未及时报警,滋事旅客影响民航运输生产秩序,航空公司或机场也会被处以1-3万元罚款。
编辑:林晓彦
对《《航班正常管理规定》明年元旦实施 天气原因航延旅客需自负食宿》表态
对《《航班正常管理规定》明年元旦实施 天气原因航延旅客需自负食宿》发表评论
·····
·····
·····
全国两会 百名企业家建言2016两会
机器人秘书读两会 中超揭幕战
供给侧改革 史上最萌美人鱼
奥斯卡颁奖典礼 小李夺奥斯卡奖
·&&·&&· &&··
· ···· ··· ··
··········
·····最热的时候到了,白加黑版“火炉”排行榜告诉你哪里才是真的热!简单粗暴的火炉地图让你一眼看清谁是真火炉。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华北、东北全年降水最集中的时候,而今年的“七下八上”实在让人心里七上八下。桑拿天为什么难熬?哪些地方桑拿天最多?中国天气网通过数据分析,告诉你9个关于桑拿天的真相。
丁一汇:近十年变暖趋势减缓 未来会再度明显升温
近期,我国同时出现持续多日的暴雨和高温天气,南方多个省市突破历史极值,华北多个地方暴雨成灾,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
这些气象事件产生的背后因素是什么?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能给出何种解释?关于未来的气候变化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气候变化领域的主流科学家有什么见解?
就这些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丁院士参与和主持编写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一、二、三、四、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是国际上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有影响、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全球变暖趋缓 海洋是主要推手
记者:刚看到英国《自然》杂志一篇报道说,尽管对原因和机制有不同看法,但国际气候变化研究的主流看法认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在减缓,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国际上气候变化研究的新动向及其背景。
丁一汇:现在国内外都十分关注最近这10到15年的变暖趋势。从全球看,1998年的年平均气温达到最高,1998年之后仍然在最高位徘徊。近一个世纪以来10个最暖的年份出现在最近15年里,这也能表明全球变暖的现象与影响仍然存在,并未停止,仍然处在气候变暖的高平台上。
只是最近这10到15年,变暖的趋势或速率有所趋缓,也就是说,1998年后,变暖的势头缓慢上升,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变暖速率减小了。过去20年,每10年平均增温0.2摄氏度,而现在不到0.1摄氏度,这就看出增温速率确实是降低了。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趋缓的变化?现在有三种解释,一种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海洋的影响。我们知道,海洋接受的总能量其实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增加,地球上接受到的用于增温的能量,93%以上都被海洋所吸收,陆地和大气接受到的能量只有7%不到。从能量分配上看,海洋接受到的能量如此之大,无疑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海洋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地球的温度变化,这是我们理解气候变化的重要前提之一。
现在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模拟和观测,发现现今海洋接受到的能量越来越多地向海洋中层(海平面之下700到2000米)和深层(2000米到海底)渗透,而海表和海洋上层(海平面到之下700米)吸收的能量在减少。能量传输和分配上的变化导致海洋上层接受能量在减少,中层和深层接受能量在增多,因而海表温度就出现了降温趋势。一个直接的证据是,现在经常可以观测到拉尼娜(冷海温事件)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经常达不到应有的强度。每当拉尼娜现象出现,全球大气会发生降温,从而改变、影响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在几年内使温度下降,也就是说海洋的温度波动可以明显影响全球增温的速率。
一个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事实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推手是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而其它外强迫因子(如太阳活动与火山爆发)与气候系统内部多种因子也起着重要作用,海洋就是最主要的因子之一。众所周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最近的10到15年仍在不断增加,其产生的温室效应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上述的海洋的降温作用部分抵消了这种人类活动产生的增温效应,所以我们观测到的实际增温速率就趋缓了。
2017年后全球温度 将再度明显上升
记者:您刚才讲到这些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确实感觉到这几年不大提到厄尔尼诺现象了。海洋的作用举足轻重,还有另外两种解释是什么?
丁一汇:另两种解释主要是海洋以外的因素。最近有人提出有两类因子也会影响最近10年来气候变暖趋缓,一个是火山爆发,火山会喷发出很多气溶胶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会反射阳光,从而降低地球温度,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冰岛前些年的火山爆发就是一个例子。但我认为,冰岛那次火山爆发的规模并不大,其影响程度能否达到全球尺度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种影响因子是太阳活动在减弱。最近几十年正处于太阳活动的宁静期,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总量有人计算是在下降,这也可能减缓了全球增温速度。
上述三个因素都是自然原因。目前主流的看法比较趋向赞成海洋影响是主要的,但不管怎样,人们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自然活动和人类影响共同促成了地球气候变化,这一共识日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过去百年全球温度变化的曲线来看这个问题。过去百年中,地球经历过“两高两低”的温度脉动,即1920年到1924年与1980年到1990年,分别对应的是高温期,而1900年到1920年与1950年到1970年对应的则是低温期。这些高、低温期都叠加在温度上升的趋势线上,也就是说,过去百年的气候变暖是在波动上升,而非直线上升的。
现在的变暖趋缓是否会经历又一次周期性波动是国际气候研究专家目前十分关注的课题。《自然》杂志这篇文章引用了英国著名的哈德莱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的预测数据,该数据表明,这一次气候变暖趋缓可能会延续到2017年,之后全球温度将再度明显上升。
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冬季更冷,夏季更热
记者:您刚才从全球尺度和大背景上介绍了全球变暖速率有所趋缓及其原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种趋势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影响?
丁一汇:是的,不仅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很明显。首先我国北方冬季的温度也随之呈下降趋势,这也是人们感觉到这10年冬季比前20年更冷的原因,特别是新疆北部和东北地区更为明显,其次是内蒙古和华北地区;而在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这种变化并不明显。另外,人们普遍也感觉到近10年来冰雪天气等极端气候事件也较前增多了。
影响之二是由于中、东部太平洋(601099,股吧)海表温度降低,使得夏季的海陆温差加大,因而东亚地区季风的驱动力增大,从而使夏季风能够更容易地向北推进,季风雨带也相应北扩。从1999年开始,季风雨带已经从长江流域北进到黄淮流域,有些年份甚至及达华北。去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就是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季风雨带的北进可能意味着中国东部地区的雨型(降雨分布形态)正在发生某种演变,原来南涝北旱的格局可能正在发生变化,这也是目前气象、水文、农业等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因为涉及到中国水资源格局的变化。
另外,我们注意到最近10年长江中下游的降雨也在趋减。这种降雨格局演变会否持续下去也是我国天气和气候预报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
全球变暖趋缓对中国气候格局的另一大影响是高温天气有所增加,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高温热浪影响地区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其主因就是影响中国的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纬向环流型减少、经向环流型增多。这一多一少,使得我国南北冷暖空气的交换比以前更为剧烈和频繁,热带和副热带暖空气更容易渗透到北方,从而产生大范围、持续性的高温或热浪地区,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增多,正是这个大背景使得人们感觉如今的冬季比以前冷,夏季比以前热,天气气候极端化程度增加,天气的变化幅度很大,正常的天气日数减少,使人感到“天气急转”与“春不如春”的“反季节”现象。
微信关注我们,阴晴冷暖尽在掌握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3947837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中国的气象灾害,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更新日期:
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图5),回答1~3题。&& 1.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A.各地海陆差异 &&&&&&&&&&&&&&&&&&&&&&&B.地形地貌差异C.各地纬度差异 &&&&&&&&&&&&&&&&&&&&&&&D.各地经度差异2.若此时从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原因最可能是&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B.锋面在附近活动C.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D.受台风登陆影响3.在该天气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A.泥石流& &&&&&&&&&&B.地震&&&&&&&&&&& C.洪涝灾害& &&&&&&&&D.低温冻害
难易度:中等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中国的气象灾害——寒潮:
寒潮的“功”与“过”:寒潮产生时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
预防措施:气象部门: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个人:做好防寒准备。其他气象灾害: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除寒潮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寒潮的产生原理:
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一、北方、南方地区
二、西北、青藏地区
三、北京1、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2、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40°N,116°E);(2)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华北地区);(3)地形区及行政区域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北经河北省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东北经河北省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平原,向东经天津达渤海,距渤海仅150千米,向南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西经河北省出太行山进入黄土高原。3、气候:(1)处于暖温带;(2)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旱。4、建设现代化大都市:(1)北京市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许多新区和卫星城;(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地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3)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城市快速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
三个特别行政区:
六、台湾省 1、位置: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弯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2、台湾自然地理: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山是玉山,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最长河是浊水溪,最大湖是日月潭,气侯是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侯,温暖湿润。3、资源:(1)台湾岛是美丽而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2)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之称;(3)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之海”的美誉,樟树世界闻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4)旅游资源:我国东部最高峰玉山,日月潭等;(5)台湾岛其他的美称:“东南盐库(海上盐仓)”。 4、经济:(1)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产品以工业产品为主。有利因素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海岛多港口;大量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2)台湾最大的城市和省会是台北,最大的海港是高雄港,台湾的城市分布在西部。&
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地位和位置: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邻国最多的省区。省会是乌鲁木齐。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它们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3、气候特征: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4、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1)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众多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3)修建引水渠、灌渠、尤其是著名的坎儿井引水工程;(4)小麦、玉米和高粱是主要农作物,基于新疆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新疆的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绿洲地区。 5、能源、资源开发:(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2)西气东输工程路线:起点轮南——终点上海,经新、陇、宁、陕、晋、豫、皖、苏、沪影响: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迅速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由于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所以西气东输可以改善东部环境;此外还会改善沿线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压力。 八、珠江三角洲 1、地位和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紧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位于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为主。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南部地区。本区有两条南北大动脉京广线和京九线。2、经济:(1)本区是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和珠海)、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2)本区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是全国著名的侨乡。(3)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区利用其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大量外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外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地区,与他们的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厂”。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九、西双版纳 1、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境内,横断山脉最南端,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和与泰国、越南水路相连,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于热带季风气侯,地形属于云贵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位于南部地区。 2、丰富的旅游资源:(1)热带雨林景观(植物、动物):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热带动物王国”: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少数民族风情:本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傣族的泼水节、佛教建筑群、竹楼、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菠萝饭和竹筒饭;(3)旅游业: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作用、问题和对策 十、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自然状况:(1)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位于第二级阶梯,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2)黄土物质来源——“风成说”占主导地位,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3)其他:它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产地,其中山西省最多。3、水土流失原因:(1)自然:黄土土质疏松的特性;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2)人为: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危害:(1)带走地表肥沃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3)向黄河下游输送泥沙,使下游形成“地上河”,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都位于第二级阶梯。4、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和塌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所以这里的环境特别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后不易恢复。本区的人地关系是恶性循环。
&5、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1)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2)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十一、长江沿江地带1、地理位置:以长江为生命线的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的攀枝花。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 2、自然条件:(1)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2)气侯是亚热带季风气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四季分明;(3)属于湿润地区,地理区域属于南部地区;(4)流经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5)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宜宾以下河段四季通航。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1)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一个“H”型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和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2)沿江地带的城市:①依托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其他资源及相应产业,形成四大城市密集区:上游是重庆、中游是武汉、下游是南京和上海。各个城市都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②上海是“龙头”城市并是全国最大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的最大港口,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最大的商业中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③中下游地区城镇分布密集,上游地区沿江城市较少。(3)沿江地带的工业: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①四个工业基地,自上游到下游: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沪宁杭等城市组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②两个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的“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的“汽车工业走廊”。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相互协作:西电东送和产业转移。4、生态环境问题:(1)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危害: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造成水库淤积,降低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洪水灾害。(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3)沿岸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严重。酸雨区广布:西南酸雨区、华中酸雨区和华东酸雨区,其中华中酸雨区是全国最大、强度最高的酸雨区。(图8.33p85)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现象,会导致水体和土壤酸化,对植物和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4)治理长江: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上中游建水库,调节河流季节水量变化;下游退耕还湖,清理河道,增加蓄洪能力。
四大高原区域特征:
四大盆地:四大平原:
相关试题推荐
1、 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a
D.d15.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D.d16.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答案:C
2、 图10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l9~20题。19.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甲
D.丁20.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C. 24小时56分D.24小时
4、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资料:见下图。1. 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2. 1999年以后,该地区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 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附近的海域。(2)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6、 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资料1:图22反映了西藏近25年来国内旅游者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资料2:图23反映了入藏旅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西藏旅游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2、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A.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B.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C.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D.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E.气温年较差大
F.高原湖泊多
G.空气稀薄缺氧3、西藏近25年来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入藏旅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7、 目前,人类已知月球上的能源有A.生物能、风能B.核能、潮汐能C.潮汐能、太阳能D.太阳能、核能
8、 读下图,关于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电增长量大于燃煤发电增长量B.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C.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D.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9、 下图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图回答3~4题。3.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A. 太阳所在方向
B.所在时区
C. 正午太阳高度
D.白昼长短4.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A. 向北
10、 如果 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A.H1>H2B.H1<H2C.H1=H2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11、 读图,回答1~2题。1、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纬度范围是 (
)A.南北纬10°之间?B.南北纬10°~ 40°?C.南北纬30°~ 60°?D.南北纬50°~ 80°?2、设全球降水量、热带蒸发量、温带径流量最大值所在纬度范围分别为①、 ②、③,则海洋表层盐度(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
12、 图I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 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
D土壤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
B热量 C 水源 D土壤
1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_____江,最终流入______海。(2).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3).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单项选择) A.贵州省
D.西藏自治区(5).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____,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____________。(6).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2、该国国土面积约为
)A.0.11万km2B.1.1万km2C.11万km2D.110万km2
15、 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16、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资料一:见图1中国三大经济带和图2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资料二:见图3和表1图3 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2000年)表2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年年东部地区93.87.83中部地区3.879.259.389.17西部地区2.273.062.853.001、图2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A.自然条件优越B.市场潜力大C.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E.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2、图3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表1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一2017年冬季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