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偏方大全
慢性乙型肝炎偏方大全
慢性乙型肝炎偏方
慢性【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方名】解毒汤。【组成】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用法】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出处】来春茂方。
苦参素珍珠草治乙肝无毒副作用
导读:乙肝是个世纪性的难题,围绕着乙肝的治疗科学家们千方百计寻求攻克乙肝的秘方,我国的科学家发现珍珠草以及苦参素具有极强的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和阻止肝纤维化的作用,这为人类最终战胜乙肝带来了一线曙光。
珍珠草有抑制乙肝病毒作用
陕西省药理学会最近出示的认证书表明,药用植物珍珠草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乙毒的作用和阻止的作用。
英国《柳叶刀》杂志曾经报道,药用植物珍珠草有良好的表面抗原转阴作用。药理学家赵东科教授率领的珍珠草科研攻关组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生长在秦岭药王山一带的珍珠草是同属植物中疗效确切的一种。他们利用高效抗乙肝病毒和抗纤维化的珍珠草GA活性因子,配合扶正补虚、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的中药材,研制开发出了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
中药苦参素可用于乙肝治疗
据有关研究表明,博尔泰力(苦参素)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改善肝功能及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对乙肝治疗效果好。该药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大,价格适中,易被病人接受,在我国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该注射液是由沙漠植物苦豆子纯化提取而成,主要成分氧化苦参碱单体含量达98%,是我国自主开发完成、享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纯天然生物碱类药品。经临床研究证实,博尔泰力(苦参素)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及改善肝功能及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日前,该研究通过卫生部专家组验收,并被中华医学会列为重点推广工程向全国推广。
乙肝病人常服维生素C有益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人们熟悉且常常服用的一种维生素。它可参加人体内的很多生化反应,可部分氧化生成去氧维生素C,这一过程又是可逆性的,所以维生素C也是一种氧化还原剂。它能直接改善肝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大剂量应用可提高体液免疫,促进抗体形成,加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轻肝脏脂肪变性,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和肝糖原的合成,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利尿作用,促进胆红素排泌,从而起到解毒、退黄、恢复肝功能、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此外,尚有结合细菌内毒素的能力,减少内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因此,病人应当经常服用维生素C。
有人曾经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获得显著疗效,使疗程从平均64.9天缩短到31.8天,而且未见并发症。
那么服用量究竟应掌握在多少范围之内最为合适?至今仍难取得一致意见。一般主张一次口服量为100~200毫克,一日3次;如加入到10%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每口量亦不宜超过3克。
还有人主张最好能将人工会成的维生素C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合用。其理由是食物中含有维生素C氧化酶,这种酶是维生素C在人体内氧化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否则就会导致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失效。因此,让肝炎病人多吃新鲜水果与蔬菜,是获得维生素C氧化酶的重要途径。中药苦参素可用于乙肝治疗
据有关研究表明,博尔泰力(苦参素)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改善肝功能及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对乙肝治疗效果好。该药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大,价格适中,易被病人接受,在我国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该注射液是由沙漠植物苦豆子纯化提取而成,主要成分氧化苦参碱单体含量达98%,是我国自主开发完成、享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纯天然生物碱类药品。经临床研究证实,博尔泰力(苦参素)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及改善肝功能及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日前,该研究通过卫生部专家组验收,并被中华医学会列为重点推广工程向全国推广。
只要四步治愈慢性乙肝患者
乙肝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乙肝治疗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很多乙肝患者由于治病心切,在乙肝治疗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乙肝治疗误区。治疗乙肝也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
只要四步治愈慢性乙肝患者
第一步、凉血解毒。使用乌蛇、蟾蜍,土蜂,水牛角,壁虎等虫类油脂性药物,其有效成分导引药力渗透人体细胞清除肝炎湿热邪毒。车前子,井荷叶,龙胆草,葫芦瓢,清热利湿可使病毒从小便排出;使邪无隐伏之去,失其萌发之机。
第二步、调气理血:配以党参,海棠根, 活血丹,三七,枸杞,藏红花,凉血活血,疏肝解郁。鳖甲、山甲,五味子等酸味入肝,柔肝护肝,使肝体柔润、血脉通达、阴阳平衡。可抑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防止肝硬化发展。
第三步、滋肾柔肝:肉苁蓉,西洋参,九香虫,女贞子,怀地黄,土黄芪,扶正补虚,针对其所亏采取补气养血,健运脾胃,补肾滋阴;扶正固本。提高勉疫功能,有利于症状消除;肝功能改善和抗原转阴。
第四步、恢复肝功:全面清除肝脏和血液中的肝炎病毒,促进肝组织修复,肝细胞再生,抑制纤维化组织形成。采取杀毒、补血兼施的双向性治疗方案。、
以上治疗方法仅供参考。
慢性乙型肝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方名】解毒汤。
【组成】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出处五种验方有效食疗乙肝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而饮食治疗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乙肝患者不必强调忌口,饮食可以多样化,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合理的营养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
五种验方有效食疗乙肝
山药桂圆炖甲鱼
原料:山药片30克 桂圆肉20克 甲鱼1只
制作:先将甲鱼宰杀,洗净去内脏,连甲带肉加适量水,与山药片、桂圆肉清炖,至炖熟。
用法:食用时,吃肉喝汤。
功效:滋阴潜阳,散结消,补阴虚,清血热。适用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脾肿大。
原料:酸枣50克 白糖适量
制作:将酸枣50克,加水500克,文火煎1小时,加白糖适量。
用法:每日服1次,随量饮。
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转氨酶高、心烦不安患者。
柴胡疏肝糖浆
原料:柴胡 白芍 香附子 枳壳 生麦芽各30克 甘草川芎各10克 白糖250克。
制作:将上述药物、食物加水2000克,煮汁去渣,取汁1500克,加白糖250克,制成糖浆。
用法:每服30克,每日2次。服完再配,保持药液新鲜。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健胃消食。用于慢性肝炎、肝郁气滞之胁痛低热者有效。
消炎利胆茶
原料:玉米须 蒲公英 茵陈各30克 白糖适量
制作: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1000克,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
用法: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克。
功效: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原料:活泥鳅2000克
制作:先把活泥鳅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排净肠内废物,次日再把它放干燥箱内烘干或焙干研末装瓶。
用法:每日3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15克为一疗程,最多不超过4个疗程。
功效:温中益气,解毒。适用于肝炎。
以上偏方仅供参考。
】来春茂方
五种验方有效食疗乙肝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而饮食治疗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乙肝患者不必强调忌口,饮食可以多样化,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合理的营养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
五种验方有效食疗乙肝
山药桂圆炖甲鱼
原料:山药片30克 桂圆肉20克 甲鱼1只
制作:先将甲鱼宰杀,洗净去内脏,连甲带肉加适量水,与山药片、桂圆肉清炖,至炖熟。
用法:食用时,吃肉喝汤。
功效:滋阴潜阳,散结消,补阴虚,清血热。适用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脾肿大。
原料:酸枣50克 白糖适量
制作:将酸枣50克,加水500克,文火煎1小时,加白糖适量。
用法:每日服1次,随量饮。
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转氨酶高、心烦不安患者。
柴胡疏肝糖浆
原料:柴胡 白芍 香附子 枳壳 生麦芽各30克 甘草川芎各10克 白糖250克。
制作:将上述药物、食物加水2000克,煮汁去渣,取汁1500克,加白糖250克,制成糖浆。
用法:每服30克,每日2次。服完再配,保持药液新鲜。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健胃消食。用于慢性肝炎、肝郁气滞之胁痛低热者有效。
消炎利胆茶
原料:玉米须 蒲公英 茵陈各30克 白糖适量
制作: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1000克,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
用法: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克。
功效: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原料:活泥鳅2000克
制作:先把活泥鳅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排净肠内废物,次日再把它放干燥箱内烘干或焙干研末装瓶。
用法:每日3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15克为一疗程,最多不超过4个疗程。
功效:温中益气,解毒。适用于肝炎。
以上偏方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慢性肝炎_百度百科
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
慢性肝炎疾病介绍
慢性肝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病因不同,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结局可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的特征:⑴肝功能反复波动,迁延不愈;⑵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呈现慢性纤维化。⑶病情发展的最终阶段均为。⑷均需要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
慢性肝炎发病原因及分类
依据病因可以将慢性肝炎做如下分类:
⑴(chronic hepatitis B,
⑵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
⑶(autoimmune hepatitis,AIH)
⑷慢性(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
⑸:又称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依据病情轻重,可以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以及慢性
慢性肝炎病理生理
慢性肝炎的共同特点,即为:不同程度的肝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随后发生,最终可发展为。目前评估肝脏的慢性损伤程度,仍然主要依靠肝组织活检,即通常所说的肝穿来实现。慢性肝炎的病理改变分为肝组织炎症活动坏死程度的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的分期(S)。炎症活动度分级(Grade, G)为4级(G1~4).G1为轻微活动,G2轻度活动,G3中度活动,G4重度活动. G1-2 为肝脏有轻度炎症活动,G3-4提示肝脏坏死严重; 纤维化程度分期(Stage, S)为4期(S1~4)。S1期:肝小叶汇管区纤维化,病变较轻,S4期为,病变较重。[1]
慢性肝炎发病机理
各种慢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各不相同,概述如下:
(CHB):一般认为HBV不直接损害肝细胞,而是通过宿主免疫应答和反应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由于宿主不同的免疫反应,包括个体的遗传和代谢差异,HBV感染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和专柜也不同。免疫耐受期为基本上没有免疫反应,血液内病毒高载量,但基本上无。免疫激活器为部分免疫应答的出现,导致活动性肝炎,病毒载量有所减低,但免疫反应不完全,所以病毒不能被清除。如果免疫应答与病毒复制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则表现为肝炎的活动度降低和病毒载量的下降。如果病毒基因发生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 (BCP) 的变异,则出现HBeAg阴性的慢乙肝,而 HBVDNA 阳性。
慢性丙型肝炎(CHC):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毒和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AIH):其基本发病机制为机体对自身抗原耐受性被打破,从而激发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相应的靶抗原,造成细胞的凋亡、坏死和炎症反应。
慢性(ALD):ALD的发生和发展至少与下述机制有关:①氧化应激:乙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活性氧(ROS),氧自由基的毒性反应,使人体发生氧化应激,是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②乙醛的毒性作用:乙醛是乙醇代谢的中间产物,是造成慢性进行性肝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③内毒素:ALD患者肠道内毒素产生和吸收均有增加,而肝脏对内毒素的清除不足,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肝脏炎症损伤。④乙醇的毒性:乙醇代谢过程中,消耗大量NAD+,引起一系列生化代谢紊乱,诱发低血糖,引起乳酸性,引起脂肪酸堆积导致;乙醇也干扰蛋白质和核酸代谢。此外长期摄入乙醇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总之过度饮酒引起的ALD,是多种机制序贯或叠加作用的结果,这些机制互为因果、相互诱导、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DILI:药物的肝毒性分为可预测性和非可预测性肝毒性两种; 前者肝毒性大小与用药剂量有关,有量-效关系,在动物实验中可以复制;后者与机体的特异质有关,没有明显的药物量-效关系,难以预测且不易在动物实验中复制。临床上DILI绝大多数是后者这种类型。DILI 的发病机制为药物本身或其毒性代谢产物,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或者通过免疫机制而造成病变。免疫机制为药物作为半抗原在体内形成新的抗原,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刺激T细胞和B细胞应答,导致以免疫反应为主的免疫性损伤。[2-4]
慢性肝炎临床表现
慢性肝炎轻、中度: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波动性间歇性,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容易疲劳和胃部不适,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误认为是;临床上经常见到隐匿性患者,在出现之前,没有感觉到明显不适,也没有进行常规的体检,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现恶心,腹胀、,尿色深,但依据症状不能判断出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
慢性肝炎重度及慢性:当患者尿色进行性加深,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乏力食欲下降越来越明显时,提示病情恶化,尤其需要警惕慢性的发生,慢性是的表现,可表现为高度乏力,高度腹胀,高度以及高度食欲不振,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胸水,腹腔感染,凝血功能下降,,等,临床上死亡率较高,需要积极救治。 [5]
慢性肝炎并发症
慢性肝炎并发症较普遍,如慢性,肝性,乙肝相关性等,控制肝病稳定,有助于并发症的稳定。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当存在诱因如患者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者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时,可以出现病情急剧加重,发展成为慢性。此外,如果慢性肝炎病情逐渐发展,会发展成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与肝硬化均是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病情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不是慢性肝炎严格意义上的并发症。
慢性肝炎诊断鉴别
慢性肝炎辅助检查
慢性肝炎需要做如下检查:
(1)肝功能:包括血清ALT,AST,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转肽酶等,了解肝脏损伤程度。
(2)凝血酶原时间(PT)及 PTA :PT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PTA是PT测定值的常用表示方法,对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有较大价值,近期内PTA进行性降至40%以下为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20%者提示预后不良。亦有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表示此项指标者,INR值升高与PTA值下降意义相同。
(3)肝炎病毒学指标:乙肝五项,丙肝抗体,了解有无肝炎病毒感染。
(4)肿瘤标志:如甲胎蛋白AFP, CA199, AFU等,以早期发现。
(5)影像学:包括腹部肝胆脾彩超,了解肝脏有无慢性损伤以及早期筛查.必要时行腹部增强CT或核磁,以了解肝脏慢性损伤程度。
(6)肝脏瞬时弹性波扫描(Fibroscan):是一种无创检查可用于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评估。慢性肝炎患者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对于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7)肝组织活检:仍然是评估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的金标准,包括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两个方面。
慢性肝炎鉴别诊断
慢性肝炎需要与慢性,慢性鉴别。依据以上检查,鉴别慢性肝炎不难。
慢性:表现为胃胀,胃部不适。化验肝功能正常,彩超肝脏无慢性损伤影像改变。无肝炎病毒感染标志。
慢性:表现为肝区不适,厌食油腻等,彩超显示有慢性改变,肝脏影像正常。化验肝功通常为正常,无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当有梗阻时会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胆管酶碱性磷酸酶(AKP, ALP)和转肽酶(r-GT, GGT)升高。常与慢性肝炎合并存在,为慢性肝炎的继发表现,掩盖慢性肝炎,需注意鉴别。
慢性肝炎疾病治疗
慢性肝炎的治疗包括多个方面,保肝、抗纤维化、抗病毒去除病因、预防等等,其中针对不同的病因并去除病因,是慢性肝炎治疗中最重要的原则。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定期体检复查,通常不需要治疗。
①保肝治疗:药物种类比较多,包括甘草酸类制剂,水飞蓟素类制剂,五味子类制剂等。
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②抗纤维化治疗:多为中成药口服制剂,也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③注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包括普通干扰素(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和2b),适用于慢性乙肝以及慢性丙肝患者,疗程至少1年。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慢性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疗效取决于HCV基因分型以及对治疗的应答快慢。治疗4周内出现丙肝病毒低于检测线者(俗称为阴转),称为有快速应答(RVR),此人群对干扰素治疗效果最好,痊愈率达到87%。
④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这类药物只适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包括和乙肝肝硬化。在中国大陆有以下四种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ADV),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国际上还有第五种药物: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用于治疗对以上四种药物耐药的患者。核苷类似物的优点是抗病毒疗效好,副作用小,且服用方便,每日1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延长了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并明显改善了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缺点是需要长期服用,并且有耐药的风险。作为治疗慢性乙肝的特殊药品,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并且需要定期复查乙肝病毒定量。若随意服药停药,会促进乙肝病毒耐药的发生及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⑤免疫抑制剂:在保肝药物难以控制的肝功能反复时,行肝穿若提示肝内炎症活动明显,则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合并使用另一种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可促进病情的恢复。
⑥预防肿瘤的发生:慢性肝炎病史长,发生的机率增加,补充微量元素硒有助于增强抗癌能力;此外注射胸腺肽提高免疫功能,也有利于增强预防肿瘤的能力。
⑦去除病因:禁酒,停止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对于以及患者尤其重要。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炎也有重要意义。
慢性肝炎疾病预后
慢性肝炎的预后差别很大,取决于其病因、疾病的进展、诊断时的病变状态以及治疗是否及时和合理。慢性乙肝、慢性丙肝通过抗病毒治疗,病毒的复制得到控制,可以控制病情进展。戒酒对的发展至关重要,戒酒后经积极治疗肝病可向好转发展, 持续饮酒即使积极治疗,病情也会持续进展,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容易波动复发,远期预后较差。预后较好。
慢性肝炎饮食注意
慢性肝炎饮食无特殊要求,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尽量少食用油炸食品,禁烟禁酒,保持正常体重,保证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心情平和。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成分的药品,蜂胶,螺旋藻,鲜王浆,虫草制剂等,对改善肝脏营养,提高免疫功能也有帮助。
慢性肝炎疾病预防
(一)慢性肝炎疫苗预防
乙型肝炎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来预防,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越高,对人体的保护能力越强。注射乙肝疫苗之前,需要检查肝功和乙肝五项。通常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
(二)严格筛选献血员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HBsAg,抗HCV、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严格筛选献血员,减少血源性传播
(三)经皮和黏膜途径传播的预防
推行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和安全教育,劝其戒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用具、穿刺、纹身和美容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四)性传播的预防
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HBV、HCV感染者病毒复制阳性期,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五)母婴传播的预防
对HBVDNA阳性的孕妇,应该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实行,成功率&95% ;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慢性肝炎专家观点
慢性肝炎的治疗要求医生需全面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病因,病情可能的复发风险,肝硬化的几率,预期疗效,医疗成本,各类药物的疗效特点与毒副作用,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与依从性,以及国家的医保政策等等,为患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患者切忌听信虚假广告盲目随意用药。建议患者到正规专科医院就诊,治疗期间不能随意停药,或者随意自行更改治疗方案,以免造成病情恶化,危害健康。建议患者在计划更改治疗方案之前,先向正规的医疗机构专科医生进行咨询,得到适当的指导之后,再做决定以确保用药安全。
姚光弼. 临床肝脏病学(第二版)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30-41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13-2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肝脏病杂志》,),167-170
王绮夏,邱德凯,马雄,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自身免疫性肝炎指南解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 3(1)8-1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004年第12卷4期,194-19
企业信用信息“爆发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有何区别?(图)
乙肝病毒显微镜模型。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急性肝衰竭自然发生的概率不到1%。C FP供图  近日,“爆发性乙肝”这一名词在网络上热传,重新引发大家对乙肝这一疾病的关注及担忧,一些普通人对体检检出乙肝抗体阳性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甚清楚,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则怀疑自己是否会在某天突发“爆发性乙肝”从而危及生命。日前亚太肝病研究学会第四届乙肝专题会议在广州举办,专家指出,“爆发性乙肝”在医学上实为急性肝衰竭,临床发生率很低,大家不用担心。
  “爆发性乙肝”是怎么回事?
  “爆发性乙肝”是过去的一种说法,现在更专业的说法是叫急性肝衰竭,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药物所致,会出现一组综合征,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深、尿少、严重的消化道症状、肝性脑病(可有昏迷)和出血等,后期会合并严重感染。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急性肝衰竭自然发生的概率不到1%,现在更为少见。临床上常见到的肝衰竭大部分是因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病情加重,或擅自不规范停用抗病毒药所致,从而导致病毒复制加快。一般情况下只要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听从医生的建议,急性肝衰竭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所以无需过度害怕担忧。
  如何预防和减少“爆发性乙肝”?
  对于健康人而言,最重要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特别是高危人群如亲人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医生、护士等,有了抗体就不会感染病毒。其二,对于肝病患者(慢性感染者)而言,接受长期治疗,定期监测病毒活动情况,避免喝酒、用药带来损害,不要吃鱼生等,十分重要。抗病毒药物不要随便停,应听从医嘱。其三,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有正常监控,在特殊情况下如接受激素治疗、化疗、骨髓移植之前要先有抗病毒治疗,以免免疫功能变化导致肝衰竭;需要抗结核治疗者应当全面检查,有明显肝脏损伤者也要同时接受抗病毒治疗。
  没打过乙肝疫苗,体检检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意味着什么?
  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免疫系统已经将之清除或控制自愈了,体检可能会检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人群大概60%-70%的人会有表面抗体阳性,即虽然感染了病毒但被自身免疫反应控制。就好像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引发“战争”,白细胞战胜了病毒,人体无恙;如果白细胞失职了,就会让病毒常驻,让感染者成为病毒的携带者。绝大部分人如果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但检出有乙肝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有了对乙肝的免疫力。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不会变成“爆发性乙肝”?
  急性肝衰竭本来就少见,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应过度担心,如果能接受正规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掉喝酒、吸烟、熬夜等不良习惯,遵循医嘱,则突发肝衰竭的几率非常低。再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关键要定期检查,30岁以前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常规肝功能检查,有临床表现或第一次检查的可以做B超、肝纤维化扫描、H BV D N A、大小三阳等项),30岁以后建议检查时间缩短为每3个月一检,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之后肝炎活动更为频繁;没有按要求定期检查的可以做一个无创肝纤维化检查来判断肝脏损伤情况,然后由医生来决定是否治疗。
  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危险比成人大吗?
  婴孩如果感染乙肝病毒,超过95%会演变为慢性肝病,因为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无法识别病毒,也难以与病毒对抗。小部分儿童两三岁会出现肝炎活动,一般要到青春期才会从乙肝病毒携带者进展到慢性肝炎患者,因此要定期检查才能确定为携带者,否则可能本身存在肝炎活动甚至肝硬化都不自知,可以通过检查肝结疤(医学上称为肝纤维化)多少来推断是否有肝炎活动及肝硬化风险。另外,如果母亲携带乙肝病毒,则生下来的小孩需要注射乙肝疫苗以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预防感染。成年人则恰好相反,感染上乙肝病毒的有95%会痊愈,5%有部分会变成小三阳,有极少数会演变为慢性肝炎。如果成年人确定感染乙肝病毒应定期监测。
  [解答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侯金林 (擅长领域:各种疑难肝病、肝硬化和肝肿瘤;感染性疾病。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陈金军(擅长领域:疑难重症肝病、非病毒性肝病 出诊时间:周日上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陈永鹏(擅长领域:乙肝、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无创诊断及相关治疗,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采写:南都记者曾文琼实习生余伊玲 通讯员 易明
  作者:曾文琼余伊玲 易明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