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挑疗法治疗疑难杂症声带息肉手术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郭永红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中医名家治疗脊柱病经验
针挑疗法与针刺疗法(全本)2
少数民族的挑治疗法
一、岭南挑筋疗法 &    岭南挑筋疗法是针挑疗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是用针具,通过挑、提、摇、摆等动作,将相应部位的皮下白色纤维(病筋)挑出,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物理刺激疗法。该疗法具有简、便、效、廉,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一)诊断标准
  1、临床标准 1.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2.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3.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2、放射学标准 双侧骶髂大于或等于Ⅱ级或单侧骶髂Ⅲ~Ⅳ级。
  3、确诊条件 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
  (二)适应症
  1、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患者,以早期患者更明显。
  2、对各个关节的疼痛都有一定疗效,尤其以腰背骶髂僵痛患者更为明显。
  (三)禁忌症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有、血液病(包括血友病和凝血机制异常的有出血倾向及严重贫血患者)、孕妇、精神病,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和红斑狼疮患者。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
  1、操作前准备的物品: 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2%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75%酒精,2%碘酊,无菌纱垫、胶布、棉签和针具。
  2、针挑点: 选C4~S5。膀胱经穴(包括1、2线)、督脉、华佗夹脊穴、阿是穴。
  3.选好针挑点,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相应穴位注射直径0.8厘米皮丘。
  4.左手食指轻压穴一侧以固定皮肤,右手持针,把针尖对准挑点中心,呈60o角缓慢进针过皮肤0.1厘米。
  5.当针尖穿过皮肤后,左手食指向左轻拨皮肤,右手指把针尖翘高,将纤维拉出表皮,然后一边向上用力一边将针体作前后摇摆,把挑起的纤维拉出,同时露出一个破口。再将针尖伸进缺口周围皮层,挑出一些带黏性的皮下白色纤维状物质(此物成分可疑、来历不明,健康人没有,一挑就出血;只有病人有,而且不出血、不很痛。此物堵塞经络,气血不通,故不出血,挑干净后才见血,症状消失,如释重负,疗效神奇,可惜无人研究)挑出一条拨断一条,直至把针口内的病丝全部挑完为止。然后再挑另一病点,可连续挑多个。&  6.在挑治过程中,先将皮下白色纤维状物质拉至针口上,然后一边做前后摇摆,一边向上用力缓慢拉出纤维。当纤维被拉长时,即旋转针体,把纤维缠在针体上,边摆边缠,直至把纤维拉出为止。如纤维过粗,不利操作,可用小剪刀剪掉。&   7.反复挑尽,如确认无纤维阻碍针的活动时方可结束。最后针口的形状呈坑状。挑毕,伤口涂上碘酊,外贴无菌小纱垫固定。
  8.挑治顺序由下往上,先取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然后分别再取督脉、华佗夹脊穴。如腰背疼痛较甚,可按其疼痛程度从重到轻顺序挑治其相应的穴位。
  (五)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天针挑1次,每次取4个穴位(左右对称),15天为1疗程,休息3天,继续第2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六)注意事项
  1.局麻时如用普鲁卡因,先要皮试,阴性者才能应用。
  2.严格消毒,治疗前后针挑口要按常规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治疗后第1天针挑处不要接触水,以后持续2天都要用碘酒涂伤口,以预防伤口感染。
& 二、壮医针挑疗法
&& 壮医针挑疗法,是根据病人病症选择体表上有关部位或穴位,用一种特制或大号缝衣针,挑破浅层皮肤异点或挑出皮下纤维,进行治病的一种简便疗法。
  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的病症达80多种,尤其对痧症有良效,如羊毛痧、七星痧、五梅痧等,均可首选针挑方法进行治疗。
  壮医针挑操作方法较多,就基本手法来说有浅挑、深挑、疾挑、慢挑、重挑、跃挑、摇挑等。就针挑方式来说,有点挑、引挑、丛挑、环挑、散挑、排挑等。不管采用何种挑法,均以疾进疾出(慢挑除外)挑断表皮或皮下组织,针孔能挤出少许血液为要。
具体操作步骤是:选好挑点,常规消毒挑点及针具,左手拇指绷紧挑点皮肤,右手拇、食,中三指合拢握紧针具,对准挑点入针破皮,挑出皮内白色纤维,挑完后挤出少许血液,再涂以少许生姜或其他消毒液即可。
&& 三、壮医针挑治疗周围神经病变
  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无记载,根据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肌肤麻木及疼痛表现,和中医的"血痹"相似,日久,气阴两虚、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虚运血无力,津血同源,阴虚则血流滞涩,终至脉络痹阻,疼痛麻木,经络不通则痛,是其发病的基础。现代医学认为其与循环障碍、代谢紊乱、神经成长因子减少以及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根据壮医基础理论,人体内存在着两条极为重要的内封闭道路,即龙路和火路。人体"嘘"、"勒",精、滓等营养物质在气道、谷道内化生,通过龙路、火路的输布滋养脏腑骨肉。同时,龙路、火路也是邪毒内侵的主要路径。壮医针挑疗法是壮族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针挑法属于泻法或攻法。它通过针挑龙路、火路的体表网络,疏经隧之滞,鼓舞正气,逐毒外出,其机理为:
  ①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②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③祛痰锯痉,软坚散结;   ④调和阴阳,健脾开胃。
  针挑法治疗虚证主要是采用选择不同的俞穴,通过挑刺的补益正气,疏通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结合艾灸可增加机体的防御能力,促使阴阳平衡,复原健康。有研究表明:艾灸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从而达到防疾治病的成效,非药物疗法中的壮医针挑疗法是集针挑、割治、按摩为一体的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传统医疗技法,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它主要起到疏经通络,祛瘀排毒的作用。
&& 壮医针挑疗法治疗并周围神经病变,所选的穴位是与脾胃相关的俞穴,除一部分是循经取穴外,另一部分是反应点或皮下异点,如红点、按压痛点配合指针按摩,亦起到松解筋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堵正折邪的作用;生姜具有辛散温通祛湿止痛的作用。
  治疗方法
  (1) 针挑疗法
  壮医针挑疗法常用的挑点绝大部分为龙路、火路网络在体表的反应穴(网络、又称压痛点或敏感点)或龙路、火路的皮下反应点,每次选2~3个穴位,严格消毒皮肤,选用5号缝衣针(长约5cm),用右手中指用力划患部皮肤,然后在隆起线的两端或中间取穴,上肢麻痛主取颈椎3~4~5椎间穴位,然后取肩胛上神经的起点穴。下肢麻痛取腰椎4~5肋间穴位,有知觉者在腰骶部寻找挑点。&& 挑点特征:外形似丘疹,高出皮肤或不突起,如帽针头大小。
  在选好的挑刺穴位,持针尖刺入皮肤0.1~0.2cm,绞断表皮少许纤维,不出血或微出血。出针后用大拇指每穴按摩约10s,然后用生姜片擦穴位。
  每3天挑刺1次,10次为1疗程。
  (2) 温和灸;上述穴位每次取2次,每3天1次,配合针挑,灸20min,10次为1疗程。
疗效:总有效率为90%
&&& 四、土家族的挑背筋法
挑背筋法是用针在人体背部某一部位挑断小白筋(白色纤维状物,健康人没有)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多用于肚子痛、痔疮、脱肛、肛裂、翳子等疾病。令患者显露背部,医生用一根锥针在火上烧一下,在背部仔细寻找一根细小、长约几分、淡白色的筋,找到后用针尖从筋的中部将其挑断即可。(这是望文生义的外行话,不知纤维状物在皮肤下,须用针挑出。)
土家族的放血法放血法是一种用瓷瓦针或瓜子刀刺破人体某部位的小血管,以致出少量血,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本法多用于急症、暴症,如老鼠症、霍乱症、蛇咬伤、痧症、晕死、小儿走胎等多种疾病。如老鼠症,在老鼠攻窜的头部用瓷瓦针或小瓜子刀在火焰上烧一下或用热桐油擦一下,然后刺出血,稍加挤压;霍乱症,上呕下泻,在舌根正面将一绿筋刺破出血;小儿走胎,刺四缝穴出血稍加挤压;蛇咬伤后将伤处刺出血,用力挤压,使毒气随血而排出;有晕死患者刺食指尖出血。放血法有排毒、泄热、消气的功能,要注意瓷瓦针或瓜子刀的消毒,用前一定要在火上烧一下或用桐油擦。也可用酒精、碘酒消毒,以免引起感染。放血时不要刺得太深,防止流血过多。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施用本法。
&&&&&&&&&& 挑治疗法的科学报告
【报告1】挑治疗法治疗痔疮46例作者:刘春燕等《中国针灸》 2003年第1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挑治疗法治疗内痔、外痔及混合痔46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
  2 治疗方法
  (1)体位:凡患有痔疮的病人,在背部显有痔点。   (2)痔点部位:上起第7颈椎下至4、5腰椎,两侧至腋后线,在此范围内,均系痔点出现的部位,但多见于中、下部。
  (3)痔点的特点:似丘疹样稍突起皮表,针帽大小,多见为灰白、暗红、棕褐、浅红色不等,压之不褪色,有的点上还有一根毛。
&& (4)痔点的寻找方法:首先必须与痣(颗粒状,黑色或褐色)、毛囊炎(炎性丘疹,中心有毛囊贯穿)、色素斑(褐色,不突出皮表)等区别,找点困难时,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注意痔点出现。
&&& 在背部可能同时出现两个痔点,选其明显者一个,每次只能挑一个。如果背部找不到痔点,就选其最特殊的一个点,那便是痔点。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
&& (5)挑治的方法:痔点确定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皮肤,用针尖挑破痔点表皮,然后向内深入再挑起,可挑出白色纤维状物数十条。此时病人微痛,不易出血。挑尽后,用碘酒消毒贴以胶布即可。
(6)注意事项:痔在炎症期间效果明显,无炎症者时间长,疗效差.
注意,防止感染.取重,强刺激手法.挑痔后当日禁止重体力劳动,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孕妇禁挑,以免引起流产.
【报告2】挑治疗法治痔疮、麦粒肿、颈淋巴结结核、牛皮癣等
1. 挑治部位的选择
(1)痔疮挑治点:痔点一般散布在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两侧腋后线的范围内,多见于中、下部,靠近脊椎。呈丘疹样,针帽大小,稍突起,略带色素,多为灰白、暗红、棕褐、浅红色,压之不褪色,有的点上可长一根毛,但须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等区别开。&& 痔点寻找困难时,可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观察痔点的出现。若同时出现两个痔点,选其明显的一个,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 此外,也可行穴位挑治,可取关元俞、大肠俞、气海俞,也可在第三、四、五腰椎0.5寸处挑治,每次挑一对穴位。
(2)麦粒肿挑治点:在病人患眼对侧的肩胛区内,找到粟米大、高出皮肤、淡红色、且压之不褪色的小皮疹点。(3)颈淋巴结结核挑治点:在病人两肩胛间下角以上的脊柱两侧,找到红色,小米粒大,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的的挑治点。
2. 操作方法:病人坐在背椅上,两手扶椅背。挑治点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针挑破表皮约1厘米长,将真皮层的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进行大幅度牵拉,最后将纤维全部挑断,至露出皮下脂肪组织为止。此时病人微痛,出血极少。挑后涂碘酊消毒,敷盖纱布,贴胶布,或用创可贴。挑治7天后,再挑治其它病点。一般3次可痊愈。
3. 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挑后一周内避免沾水。(2)取强刺激手法,即在挑起皮下结缔组织时,可拉紧纤维。(3)孕妇禁挑。(4)挑后少吃刺激性食物。
【报告3】岭南挑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技术 (罗健等)&& &&&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累及脊柱中轴及骶髂、髋等多个关节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原因尚未明确,现代医学研究此病与遗传、免疫、感染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尤其与人体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有密切关系。临床主要表现为两骶髂和髋关节、腰、背、颈部反复疼痛,僵硬。体征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或固定、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该病的病情顽固,致残率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 岭南挑筋疗法是针挑疗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是用特制的针具,通过挑、提、摇、摆等动作将相应部位、穴位的皮下白色纤维(病筋)挑出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物理刺激疗法。该疗法具有简、便、效、廉,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挑刺膀胱经背俞穴、华佗夹脊、督脉、阿是穴等穴,能有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消除或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背僵痛症状,改善其脊柱关节功能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无副作用,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病痛的理想手段。(《中国乡村医药》2008年第15卷第3期)
&&& 【报告4】挑治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疗效观察(罗健等)&&& 目的:观察挑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 方法:挑刺膀胱经背俞穴、华佗夹脊、督脉等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结果: 显效率 40 % ,总有效率 93%。扩胸试验、20 m步行时间、指地试验、Schober试验 (P&0 .0 1) ,晨僵时间 (P&0 .0 5 )和整体关节功能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挑治疗法能消除或减轻腰背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关节功能活动,无副作用,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理想的方法。&&& (《上海针灸杂志》2000年第6期)
【报告5】针挑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
 目的 :观察针挑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P)的临床疗效,研究针挑整脊治疗 LIDP的神经功能学与形态变学的机理。& 方法 :CT或 MR确诊的 LIDP1 596例,随机分为 3组(针挑、牵引、针灸)进行治疗前后对照。& 选取骶丛神经刺激点、L4 旁点双和显痛点 (阿是穴 )等,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 施以特色手法治疗。& 结果 :针挑整脊治疗 LIDP的总有效率达 95.98%, 与牵引、针灸两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江苏中医》2001年06期)
【报告6】针挑疗法治疗难治性和顽固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作 者 宁晓军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细针挑筋疗法治疗难治性和顽固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58例中应用细针挑筋疗法治疗(治疗组)32例,药物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26例,通过临床症状(以各种性质的中上腹疼痛伴有或不伴有嗳气、返酸为观察指标)和胃镜检查(以纤维胃镜检查见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为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溃疡愈合或缩小总有效率为90.6%,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针挑筋疗法治疗难治性和顽固性消化性溃疡,与目前其它治疗方法比较,疗效满意.
&&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1 年3卷04期)&&
【报告7】针挑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对照研究
符文彬等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 (原载《中国针灸》2005年第9期)
[摘 要]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对针挑治疗颈椎病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 15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挑治疗组(针挑组)56例、常规针刺对照组(针刺组)55例与局麻对照组(局麻组)47例。 & 取穴均为颈百劳、大椎、肩井等,分别采用针挑法、常规针刺法及局部麻醉法治疗。采用简化 McGill疼痛询问量表等量化计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针挑组痊愈率为57.1% ,优于针刺组的23.6% 与局麻组的 14.9% (均P&0.01),针挑治疗基本无不良反应。
结论:针挑疗法对于颈椎病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疗法。
&&&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CS)是较为常见的中老年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率为3.8% ~17.6 %,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笔者的多年临床实践证明针挑疗法对于此病(乃至其他疾病)有着迅速、肯定的疗效,且作用较持久,其他一些医家亦有相似的认识。笔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手段,对此疗法进行了疗效评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1年l0月一2004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了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共纳入合格的受试者178例,在课题实施观察中脱落和剔除20例,实际完成 158例。按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到以下3组:针挑治疗组(针挑组)、针刺对照组(针刺组)及局麻对照组(局麻组)。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 1。
&& 1.2 诊断标准 && 采用 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订的标准。(1)临床表现特点: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发病特点:多发于4O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电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3)诱发因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型、颈椎退行性病变。(4)体格检查: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颈椎挤压试验阳性。(5)理化检查: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或MRI可显示椎体、椎间盘、脊髓以及神经根等情况,对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1.3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25岁以上、70岁以下;(3)知情同意者。&1.4 病例排除及剔除标准& (1)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2)脊髓型颈椎病;(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4)孕妇、血证、发热、凝血功能障碍者;(5)同时服用镇痛药或激素类药物,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者。
2&& 治疗和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选穴:第①组颈百劳、大椎、肩井;第②组新设(第 3、4颈椎之间,旁开 1.5寸)、大杼,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 针挑组:按上述选定的穴位,充分暴露,常规消毒,每个穴位皮下注入0.1mI利多卡因麻醉,呈皮丘状。左手固定穴位,右手持消毒过的钩状挑治针,对准穴位刺入约2mm,挑破皮肤2mm,然后将针深入表皮下,用力挑出皮下纤维状组织,全部挑断为止。将挑断的纤维剪掉或残留缩入。碘酒消毒,盖上消毒纱块,胶布固定。针刺组:按上述选定的穴位,用25mm长毫针,除肩井平刺外,其他穴位均刺入约2~5mm,按常规行平补平泻手法后留针30分钟。& && 局麻组:按上述选定的穴位,充分暴露,常规消毒,每个穴位皮下注入0.1mI利多卡因麻醉,呈皮丘状,盖上消毒纱块,胶布固定。& && 以上各组均每周治疗2次,共进行4周。
2.2 观察项目 & (1)简化 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2)眩晕积分;(3)症状、体征;(4)不良反应事件。& 纳入研究的病人,在第 1次针挑治疗前进行上述全部项 目的测量与记录,在完成疗程后进行第2次测量与记录,并进行疗效评价。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由不参加临床研究的第三者实施盲法评价。
3 疗效观察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订的标准。痊愈:原有各型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正常,颈、肩、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各型症状明显减轻,病情程度改善一个等级以上,疼痛程度改善一个等级以上或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减少3cm以上;有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病情或疼痛有改善,但均不显著;无效:症状没有改善,同治疗前。
& 3.2 疼痛分级标准 & 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量表 MPQ。量表共分3部分:a.疼痛分级指数(PRI)含有 11个感觉性词与 4个情绪性词,程度分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 0、1、2、3分可计算出PRI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b.VAS为一条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患者在其中标出疼痛程度;c.现有疼痛强度(PPI)分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痛苦 6级,分别计0、1、2、3、4、5分。
& 3.3 颈性眩晕 && 积分法:从0~9共 10个级别,0代表无眩晕,9 代表天眩地转,不能睁眼,呕吐频繁,头颈不能稍作移动。中间为过渡,由患者 自行评价。
& 3.4 结果& (见表2~表4)
&&&&&&&&&&& 表2&&& 三组颈椎病患者疗效比较&&&&& 例(% )
&&&&&&&&&&&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 针挑组 56&& 32(57.1%)& 18&&& 3&&&&&& 3&&&& 53&&&&&&&&&&& 针刺组 55&& 13(23.6%)& 39&&& 3&&&&&& 0&&&& 55&&&&&&&&&&& 局麻组 47&& 7(14.9%)&& 26&&& 14&&&&& 0&&&& 47&&&&&&&&&&&&& 注 ;与针挑组比较 ,P&O.o1
&& 由本项研究结果可见,针挑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痊愈率57.1%,总有效率达94.6% 。针挑组与局麻对照组对比,疗效明显优于后者;与常规针刺组对比,痊愈显效率相似,但痊愈率则高于常规针刺组。
&& 针挑疗法是在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给予挑治针挑刺,把皮下白色纤维组织挑断,以治疗顽固疾病的一种外治法,是古代 “锋针疗法”和 “半刺”的综合发展。《内经》指出:“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出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既往关于针挑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虽然显示具有良好疗效,但研究质量不理想,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较有力地证实了针挑疗法对于颈椎病的疗效。 && 在安全性方面,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是瘢痕问题。针挑毕竟是一种有创性治疗,虽然大部分患者伤口会在1周内完全愈合,且不遗留任何瘢痕,但在研究中,还是有 2例患者伤口遗留较明显的瘢痕而退出试验;经询问病史,两患者均属于瘢痕体质。这提示我们针挑具有相对禁忌症,即瘢痕体质人群,对于这类患者,临床上在进行针挑治疗前,应该向其详细说明,征得其同意后,方可进行。
&&& 5&& 参考文献
& 1 柳耀芳.挑治法治疗颈椎病 34例.江苏中医,):34 && 2 练汉健.摇挑加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75 && 3 郭向明,张静.挑治法治疗颈椎病 160例.中国针灸,):44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3:11
郭永红大夫的信息
郭永红大夫电话咨询
郭永红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郭永红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郭永红大夫提问
郭永红的咨询范围: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椎管狭窄症、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炎、痛风、慢性病、疑难杂症。
郭永红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热点问题推荐
推拿科好评科室推荐民间中医绝技疗法---挑羊毛疔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民间中医绝技疗法---挑羊毛疔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中​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声带息肉保守治疗敢小声说话_百度知道中医治疗声带息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医治疗声带息肉
上传于||文档简介
&&温​州​爱​尔​专​家​指​出​声​带​息​肉​是​指​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部​边​缘​的​灰​白​色​,​表​面​光​滑​的​息​肉​样​组​织​,​多​为​一​侧​单​发​或​多​发​,​有​蒂​或​广​基​,​常​呈​灰​白​色​半​透​明​样​,​或​为​红​色​小​突​起​,​有​蒂​者​常​随​呼​吸​上​下​移​动​,​大​者​可​阻​塞​声​门​发​生​呼​吸​困​难​,​影​响​发​音​。
大小:14.04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声带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声带息肉不手术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