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今年升高一,在河南在北京上学转回老家,以后回安徽老家高考对成绩影响大吗?

我今年复读,对于17年的高考政策会对我有影响吗_百度知道
我今年复读,对于17年的高考政策会对我有影响吗
提问者采纳
017年的高考,就得做好考得一次不如一次的心理准备,复读的意义不大;报考志愿失误的等。 另外。而不适合复读的。 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复读、心理或涂错了卡。没人敢保证复读后的成绩一定能提高,就要好好把握这最后一次机会了;平常学习态度不认真和学习方法不当的、漏做了题等原因导致发挥失常的,到2018年,所以你要复读的话。高考成绩过高或过低的考生。 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约束力较差的考生,复读效果均不太明显,就要分省份逐渐开始不分文理科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看看自己要不要复读,则包括分数过低或过高:生理,关于复读的话。选择复读,这类学生成绩很难提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适合选择复读,给你一些建议。考生须认真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复读;遇到大考容易紧张的考生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学高端技术、要高薪就业就来八...
主营:教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高考政策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不会,不是要到18年才改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今年高考成绩距三本还差12分,能填三本的征集志愿吗?还有填上的概率有多少?谢谢_百度知道
请问今年高考成绩距三本还差12分,能填三本的征集志愿吗?还有填上的概率有多少?谢谢
你可以试试填三本志愿,不过即使可以填报上,也是不会录取的,毕竟没有达到本科线
征集志愿是可能降分的!
好吧祝你好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能性非常大,有好多人因为学费贵不上,等等。祝你好运,还有想复习的
你试试吧,万一被录取了呢?不过三本学费挺贵的
可以试试的
高考成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伙患病边打吊针边高考 分数超一本无法报到
作者:朱福林
边打吊针边高考分数超一本
安徽坚强小伙如今在接受救治,学籍成了问题,来帮帮他吧
扬子晚报网讯据《晨报》报道(记者朱福林)18岁的徐立伟躺在南京脑科医院的病床上,眼睛有些红肿。一个多月前,徐立伟的眼睛胀疼难忍,被送到了滁州来安大英镇卫生所诊治,在治疗之后病情没有好转,于是在7月17日被送到了南京市脑科医院,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徐立伟的主治医师宋丽艳告诉记者,徐立伟早在今年5月份就出现症状了,一直拖着没有就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徐立伟正住在医院接受治疗。记者宋宁摄(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小伙硬撑两个多月,边打吊针边高考
徐立伟是安徽滁州来安县大英镇五岔村人,父母常年在南京打工,他实际上就是一位&留守&少年。徐立伟的表姐陶洁告诉记者,徐立伟还有一个哥哥,也在外打工,徐立伟很早就是一个人在老家,自己照顾自己。从初中开始,他就在镇上的服装厂打工,在工厂的后道做搬运工,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7点,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全天的工资是20元。
今年5月份的时候,已经在大英中学读高三的徐立伟,在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时候昏了过去,被同学们抬到学校医务室打吊针挂水。当时的校医提醒徐立伟,他的营养跟不上,身体免疫力不好,要多注意休息。随后,徐立伟多次感冒发烧,继而发生呕吐。南京市脑科医院的医生表示,徐立伟5月份出现症状的时候,其实已经是脑膜炎病症初期。当时,他的父亲在南京的建筑工地上打工,母亲则在南京湖南路一家饭店里打工,高考在即,没有人照顾徐立伟,他自己硬撑了两个多月。
今年6月份高考期间,徐立伟又发高烧,小伙子一边打着吊针一边坚持参加高考,最后考出了557分的好成绩。今年安徽省一本录取分数线是544分,徐立伟的高考分数超过了一本分数线13分。
病去如抽丝,大学学籍成了问题
高考成绩优异,并没有减缓徐立伟的病情。7月17日,徐立伟被送到了南京市脑科医院后,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治疗。但是,由于小伙子在病发后硬撑了两个多月,其结核性脑膜炎已经很严重。入院后,他经过了多次腰部穿刺注射,但是炎症并没有被控制住。主治医师宋丽艳告诉记者,徐立伟接下来的治疗,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另外,在其右侧脑室三角区还发现了异常信号,有可能是脑膜瘤或者脉络丛乳突状瘤。
徐立伟的重病,让这个安徽的贫困家庭立即陷入了困境。徐立伟的父亲告诉记者,家里一共就一万多元积蓄,入院的一个多月花了6万多,都是亲戚朋友凑的。为了筹集接下来的治疗费用,徐立伟的父母愁到白头。更让他们发愁的是,徐立伟已经从大英中学毕业,但是还没有到大学报到,处于&夹心层&的徐立伟被大学告知,大学入学时间最多延迟一年,如果一年之后还不能报到上学,那就有可能会被取消学籍。
拖着病体,打着吊针拼到的录取通知书来之不易,但是如果徐立伟治疗期超过一年的话,那么这本来之不易的通知书就要成为废纸了。这让徐立伟和家人担心不已。
转院去上海,坚强小伙继续坚强
&徐立伟的情况不乐观,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时间比较长,而且有的患者还会反复发作。&徐立伟的主治医师宋丽艳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建议患者家属转院去上海华山医院,他们那里的治疗更为先进一些。面对这位品学兼优的花季少年,尤其是得知他来自安徽贫苦家庭,宋丽艳也动容地向记者表示,&希望大家能帮帮他&。
徐立伟的表姐陶洁告诉记者,在安徽老家的亲戚中,大家对徐立伟都最怜爱,因为他从小懂事,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都安排得稳稳当当,而且从初中开始就开始在假期打工补贴家用。让他们最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大家公认的最懂事的表弟,却在跨进大学校门之前得了这样的病。
昨天,就在记者截稿前一刻,陶洁告诉记者,徐立伟高烧40度,已经连夜转往上海。考虑到徐立伟是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有可能进入肺部造成感染,他们已经遵照医嘱,入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隔离治疗。在转院的时候,高烧之中的徐立伟还安慰身边的父母亲人,让他们不要替自己担心。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白萌]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万余名家长五次上书呼吁外地考生在京高考权
  万余家长上书呼吁在京高考权
  五次上书建议非京籍学生可在京报名明年高考,将持续一年每月向教育部门递交《呼吁书》
  下周三,北京将开始高考报名。昨日,9名在京外地家长代表及1名志愿者带着一万余名在京外地家长的签名,递交给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建议北京出台临时措施,允许外地考生在京报名,参加2011年高考。同时,呼吁解决外地借读生的高考资格问题。有关部门已接收了家长的《呼吁书》。
  公民签名九成来自家长
  昨日,张先生等10位外地学生家长代表手持签名过万的《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和《2011年北京高考报名紧急建议》,先后递交给市教委和教育部,希望北京能允许广大外来人口子女在京参加高考。有关部门已接收了家长的《呼吁书》。
  装订成厚厚一沓的《呼吁书》,蓝色封皮,以大号字体标出的“公民签名”四字,格外抢眼。至今,签名人数已达12532人,其中有90%都是来京外地家长。
  家长代表张先生说,这些签名是数十位家长几个月来在大街上征集来的。目前,这一建议已得到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包括在京就读的学生、在京工作的外地人士等等。
  建议允许借读生今年报名
  据悉,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在京外地学生家长代表开始向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提交建议书,至今已上书5次。
  代表中的三位非京籍高三学生家长说,获悉北京2011年高招报名将于12月1日开始,并且和往年一样,仍以北京户籍为基本条件,不向任何外地户籍考生开放。他们建议北京调研出台临时措施,允许在北京读完三年高中的非京籍学生参加高考报名,至于随后将采用何地试卷,参加何地录取,则可另作探讨。
  持续一年定期向教育部门建议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今年有望启动“制定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的调研工作。在调研试点基础上,待时机成熟,将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
  家长们表示,他们的行动不仅意在呼吁,也切实为改革高考政策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异地高考的调研提供参考。虽然至今没有任何进展,但今后代表小组将持续一年,于每月月末向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递交《呼吁书》,并持续征集签名至2万个。
  明年非沪籍高考对象“扩容”
  据了解,2011年上海高考非沪籍报考对象“扩容”,两大类考生可在沪高考,第一大类是上海中职校计划内招收的外地应届毕业生;第二大类是考生父母双方长期在沪工作,父母工作单位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为政策照顾范围的,且考生是在沪就读的应届高中阶段毕业生。
  有家长认为这无疑对北京是个借鉴。(记者刘泽宁)
  - 对话
  “任何程度进步都值得称道”
  张建党,41岁,安徽人,签名呼吁行动发起人之一,来北京16年不仅买了房和车,还经营着公司。惟一让他焦虑的是,在北京某重点中学实验班上初三的儿子毕业后去哪里读书的问题。
  回老家高考遭遇新门槛
  新京报:你们何时开始组织签名的?
  张建党:从今年6月开始,我们几个发起人分别在昌平、通州、海淀等地组织签名。
  新京报:能说你们是上访吗?
  张建党:这不是上访,我们是以公民身份,在推动教育改革中做出应有的呼吁。我们更愿意和主管部门当面沟通提出建议,应该是推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志愿者。
  新京报:你的孩子回老家高考,面临怎样的困难?
  张建党:我来北京16年,安徽老家已经没人。孩子在北京长大读书,从没在老家待过,安徽话都听不懂,怎么让他回去?这不公平啊。从2005年起,为制止高考移民现象,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高考“学籍、户籍”双认定,虽大部分省份规定,本地生源不受“双认定”限制,但在陕西、海南等省份,对此规定则颇为严格。这些规定致使部分想回老家参加高考的孩子,也遭遇新的门槛。
  有资本享受当地人权益
  新京报:你觉得高考户籍限制是教育不公?
  张建党:对。孩子是无辜的,父母可在漫长等待中争取享受到北京户籍的优势,但孩子的教育耽误不起。作为一个打工者,我为这座城市奉献青春、汗水,而我的孩子却被排挤在受教育的大门外,你说这公平吗?北京现在有数百万非京籍的外来人口,我们已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十多年、几十年,完全有资本来享受当地纳税人的权益。
  新京报:你理解的教育公平是什么样的?
  张建党: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公共教育资源,而不是用所谓的户籍设卡,比如这次我们建议外地考生在北京报名,这是最起码的公平。
  新京报:你个人认为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制度希望大吗?
  张建党:我是一直抱有希望,并会坚持下去的。废除高考户籍限制的声音一直都存在。也许时间会很长,但任何程度的进步都是值得称道的。
  - 讲述
  为高考落户选择燕郊买房
  焦女士12年前从山东来京,现为北京某商场财务人员,夫妻二人均为白领,家庭收入中等。
  焦女士说,2002年在北京买了房,但孩子的户口一直没办法解决。“女儿新语(化名)小学一年级就在北京上,初中毕业后,经多方疏通,获得了在通州三中上高中的资格。眼看明年就高考了,孩子的成绩在年级第五名,如在京高考,上一所好大学很有希望。”
 最令焦女士担心的一天终于来了。不久前,老师通知新语回原籍报名。
  焦女士说,新语从小到大,没走出过父母的视线。对于数百公里外的故乡,只有陌生。而且北京山东两地的考试科目不一样,课程内容不同。不仅要回去报名、体检,不一样的课程也要想办法补上。如果回老家,孩子不仅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还要适应完全陌生的题目,可能只能上一个三本了。
  焦女士的情况在签名家长中具有普遍性。他们大多来北京10年有余,属于公司白领或自己办企业打拼。其中,拥有被称为绿卡的“北京市居住证”者也不乏其人。如果不是孩子的高考问题,他们早已与其他北京居民无异。
  浙江的王先生说,来京10多年,已买了房子,孩子一直在北京上学,如今已上初三,在哪里高考的问题不得不开始考虑了。回老家考试,教材不同,高中三年都要在老家上,可让孩子一个人回去又不放心,父母放弃工作又不现实;在北京考试,现在看来还没希望。于是,这对并不富裕的夫妇只好选择在燕郊再买套房,为的就是落户,孩子以后能在离北京近点的地方参加高考。他们买房既不是自住,也不是炒房,客观上起到了加大住房供需矛盾的作用,而像他们一样选择的人不在少数。
  - 家长建议
  1希望北京调研出台临时措施,在高考报名工作中,允许在京读完三年高中的外地户籍学生参加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随后就采用何地试卷、参加何地录取,则可另作探讨。 
  2建议在同一地完成三年初中教育的,无论有无该地户籍,都有平等参加该地中考、继续高中学业的权利;在同一地完成三年高中教育的,都有在该地报名参加高考的权利。 
  3建议全国高考统一命题,即使按户籍录取也不妨碍学生在居住地参加高考,这可作为临时性解决方案。或进一步平衡教育部直属大学在各省录取的比例,逐步实现各省份大致统一的录取比例。
  - 部门回复
  10名在京外地家长代表及2名志愿者带着4000名学生家长签名支持的《呼吁书》,递交到教育部。教育部传达室代为转交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回复。
  10名在京外地家长代表再次带着4000名学生家长签名支持的《呼吁书》,递交到教育部。教育部传达室代为转交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回复。
  12名家长代表征集7000名学生家长签名的《呼吁书》,分别送至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相关部门接收,一直没有回复。
  10月末
  《呼吁书》签名首次过万,10几名外地学生家长代表再次带着建议上书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此次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与家长进行面谈并指出,要实现外地学生在常住地参加高考,并非教育部一家单位所能决定,需北京市及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制定政策。两家单位均接收建议材料。
  11月25日
  9名在京外地家长代表及1名志愿者带着签名和建议,向北京市教委和教育部递交。
  市教委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倾听了家长们提出的建议,表示会反映给相关部门,但未承诺做出回复。
  教育部信访办工作人员在听取了建议后,接收了建议书,表示会尽快转给相关部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网--河南省综合性门户网站,致力于为河南企业及网民提供信息化服务! & 搜狐地方网站联盟成员 & 通用网址:河南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自驾回安徽老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