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什么病不能进田径省队和国家队差距?

您的当前位置:&>&
冠军背后的故事——阳光总在风雨后
长江网综合消息 导语:“燃烧了16天的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放飞梦想的“鸟巢”,用不舍的温情点亮告别的夜晚,为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画上圆满的句号。16天里,北京,这座有着光辉历史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让我们经历了多少激情和欢乐。16天里,奥林匹克,这人类体魄与精神的大舞台,为我们呈现了多少精彩故事和传奇。”这是今天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开头两段话。的确,我们都不愿告别,这16个日日夜夜,有太多的传奇,太多的故事,书写着人类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梦想。在这里,不仅有成绩、奖牌、冠军,也有汗水、泪水、艰辛;不仅有坚韧、顽强、奋斗,还有和平、自由、公正;不仅有对抗、竞争和拼搏,更有理解、宽容和超越。每一个冠军的背后都有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辛和努力,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中国书写一个又一个的美丽传奇。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些运动员背后的故事吧。
&&& 相关阅读:
&&&&程菲父母揭秘奥运冠军成长故事 绑腿睡治外八字
&&&&伴随着大气磅礴的《黄河》乐曲声,程菲以一套潇洒流畅而又刚劲有力的自由操完成了中国队的最后一个动作,尽管场上的分数还没打出来,但程菲在走下场时却不断地挥舞着双拳,因为她十分清楚: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到手了!
&&&&赛后,程菲在第一时间给父母发去手机短信:“我拿到金牌了!爸爸妈妈,你们为我高兴吧!”
&&&&昨日(8月13日,下同),中国队夺得女团冠军的过程堪称曲折,但回顾程菲的成长道路,她经历的磨练远比100分钟的比赛过程多得多。
  险些放弃体操路
&&&&程菲出生于湖北黄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父亲程立高是黄石港务集团一名职工,母亲徐春香下岗多年,现经营一家面积只有7平方米的彩票经营点。
&&&&程菲走上体操这条路,得益于父亲程立高对体育的执着。在程菲只有一岁的时候,她就被程立高抱出去看乒乓球比赛。程菲长到四岁时,程立高就把女儿交给了黄石业余体校体操教练柯进、姚菊英夫妇。
&&&&练了一年后,由于觉得实在太辛苦,有一天,程菲突然对母亲徐春香说:“妈,你只要不让我练体操了,我一定好好用功读书。”尽管心疼,但父亲为女儿认准了这条路,训练也就坚持了下来。
&&&&程立高对女儿的严厉在当年的黄石体校是有名的。有时小程菲不想练了,程立高便会在一旁大声训斥,甚至毫不留情地敲女儿一“爆栗”。
&&&&有时小程菲与父亲赌气,不肯再练。这时,父亲“敲打”得更厉害了。眼看拗不过父亲,小程菲的倔劲就上来了,就流着眼泪继续做。可等当天的全部项目练习完后,她又像没事一样了。
&&&&程菲现在打电话回来,经常跟妈妈说:“幸好爸爸当时要求严,不然没有今天。”
&&&&“程菲跳”一战成名
&&&&四年前,程菲在雅典奥运会初出茅庐,虽然在自由操比赛中因为失误而与奖牌擦肩而过,但已显露出较强的实力。
&&&&随后,腿部力量出色的程菲把训练重点放在跳马项目上。
&&&&跳马是中国女队的弱项,很多队员都不太愿意练,程菲却练得很苦,还加大了训练量,其他队员都走了,空旷的训练场里只有程菲一个人无数次重复着助跑、起跳、空翻、落地等动作。练就了日后夺得世锦赛、世界杯双料冠军的“程菲跳”。
&&&&一年后,程菲在墨尔本世锦赛上以“程菲跳”一战成名,一举拿到了中国体操历史上首枚女子跳马金牌,她自己也顺利成为世界冠军。2006年
&&&&丹麦阿胡斯世锦赛上,程菲又独揽三枚金牌,开始成长为国家队“一姐”。
&&&&苦练换来奥运冠军
&&&&程菲明白,世界冠军始终抵不上奥运冠军,要想证明自己,只有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一条路。
&&&&而要想夺冠,只有更加刻苦训练。在体育总局的训练馆中,每天最晚离开的永远是程菲。
&&&&去年开始,由于身体发育等原因,程菲不得不与日益增长的个头和体重斗争,为了控制体重,程菲在一天的艰苦训练后还得像举重运动员那样节食。
&&&&去年年底,程菲家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喜迁新居,但一直渴望有自己单独房间的程菲却没时间抽空回新家看看。直到今年五月底奥运圣火在武汉传递,程菲才抽空回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她又出现在国家体育总局的训练场上。
&&&&奥运会前夕,程菲父母本打算来北京观看女儿比赛,但考虑到可能对程菲造成压力后,两人最终决定留在家中看电视直播。“程菲终于拿到了奥运冠军,我们和她一样高兴,等她后面的单项比赛结束,我们一定过来接她凯旋!”程菲母亲告诉记者。
&&&&李小鹏:和体操队一起走出“苦海”
&&&&8年前,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双杠金牌后,李小鹏幸福地哭了;4年前,他在雅典奥运会痛失金牌,赛后难过地哭了;7天前,他在北京奥运会男团决赛中夺得金牌,再一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而今天,当他再次收获双杠金牌时,站在领奖台上的他却没有流泪。
&&&&“我想哭,但是忍住了。不能老是哭吧,别人还以为我多爱哭呢。”他说。
&&&&赛后,李小鹏在全场观众注视下亲了教练陈雄一下,这一幕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亲他一下,他就哭了。”李小鹏笑着说,“我这几年起起伏伏,能够重新走上赛场,并夺得冠军,其中凝结着教练的心血,教练付出了很多。”
&&&&其实,在陈雄看来,自己流泪并不是觉得自己付出的多,而是因为感动于李小鹏在遭遇人生挫折后勇敢站起来的经历,“小鹏太不容易了,这枚金牌来得太不容易了。”
&&&&早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李小鹏就夺得过两枚金牌。李小鹏没有选择激流勇退,因为他不满足于自己只有两枚奥运金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小鹏作为中国体操队的一员品尝到重大失败的苦涩。在这个时候,他仍可以选择退出,但他依然没有,因为他要和中国体操队一起走出“苦海”。
&&&&2005年,李小鹏开始遭受伤病困扰;2007年,严重的脚伤给李小鹏的奥运前景蒙上阴影。这一次,李小鹏还是选择了坚持,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就这样轻易地被伤病打败。
&&&&这8年的坎坷经历,在陈雄看来就像是上天故意对李小鹏——这名国际体操界公认的“体操天才”的磨练和考验。在这8年中,李小鹏任何时候退出,对自己来说都是最简单、最轻松的选择,但他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陈雄曾说,李小鹏的确是一个天才,他只需要用别的运动员一半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功。更加关键的是,他有一颗不屈服的心,否则,他的天赋再好也派不上用场。
&&&&如今,李小鹏已经越超李宁成为中国体操史上最成功的运动员,他手中握有16个世界冠军头衔和4枚奥运金牌。
&&&&然而,说起今天获得的这块双杠金牌,李小鹏还是感慨颇深。相比起8年前在悉尼夺金的经历,他认为这次夺金的意义完全不一样,“这块金牌很沉重,经历了失败,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来之不易。在我心里,这块金牌的分量是所有奖牌中最重的。”
&&&&说起8年来最大的感受,李小鹏吐出了10个字:“跌倒爬起来,站得更高点!”
&&&&李小鹏:从小最在意发型 学霍元甲跳楼吓坏母亲
&&&&逆风展翅
&&&&昨天(8月19日,下同),李小鹏在体操男子双杠决赛中。 图/东方IC 屈体两周下,稳稳落地。李小鹏不等身体站直,双臂已迫不及待地张开,拥抱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这块奥运会男子双杠金牌,他已8年没有摸过。几度受伤折翼,这只鹏鸟终于在逆风中展翅,迎来腾飞的一刻。他的金牌数目,超过了自己的偶像和前辈“体操王子”李宁,达到16块,成为中国体操队中获得大赛金牌最多的选手。
  伤痛缠身
&&&&李小鹏几乎成了“玻璃人”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是李小鹏巅峰期的开始。这位19岁小将首次为中国夺得奥运体操男团金牌,并拿下双杠金牌。2002年到2003年,李小鹏又创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李小鹏跳”和“李小鹏挂”,连续两年在世锦赛上斩获跳马和双杠金牌,成为中国男子体操的领军人物。
&&&&正当他雄心勃勃地开始向着自己的梦想——超越偶像“体操王子”李宁的目标努力时,伤病悄悄降临。2002年,李小鹏第一次重伤,这为他以后的伤痛落下了病根。为了备战2004年奥运会,队里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这让他的伤病有了一定缓解,但并未除根。
&&&&2004年,李小鹏的跟腱受伤,在当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操军团遭遇“滑铁卢之战”,李小鹏与男团、跳马和双杠等多个金牌失之交臂。赛后,他和杨威躲在厕所里抱头痛哭。雅典奥运会后,李小鹏继续陷入伤病的折磨中,2005年的十运会上,李小鹏在双杠和跳马比赛中夺取两金,但之后脚踝就出现了问题。在随后的世锦赛上,李小鹏收获一枚双杠银牌,脚踝挫伤却愈加严重。
&&&&旧伤未好,又添新伤,一次又一次的受伤,让他无法正常训练,腿部的肌肉也渐渐萎缩,昔日健壮的李小鹏几乎成了“玻璃人”,“这样下去,跟退役也差不多了”,不断的伤病让正处在运动员黄金年龄的李小鹏免不了焦虑。但他始终表现得很顽强,怕家人担心,他每次给妈妈打电话,总是说“很好,很好”,从不向家人提及自己的伤势。家人还是从媒体上看到他伤势复原的消息的。
  沉寂一年
&&&&赛场上找不到他的身影
&&&&直到现在,李小鹏的双脚还有被棕色药水泡过的痕迹。在2005年到2006年一年多的时间里,体操队为了治好李小鹏的伤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康复方案,除了邀请香港专业康复师与教练组和队医会诊外,还从湖南省体操队借调来专职队医,全面负责李小鹏的肌肉放松和力量恢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伤病一直采取保守治疗,除了常规的治疗之外,还需要每天泡湖南省体操队队医专门调制的中药水。
&&&&长时间的中药治疗让李小鹏的双脚变成了深棕色。但这些治疗对于李小鹏复杂的伤情,除了能恢复一些关节和肌肉的能力外,只能让他增强对疼痛的忍耐力。也就是说,赛场上的李小鹏必须时刻忍受脚伤的疼痛。
&&&&2006年1月,曾为赵宏博主刀的医生为李小鹏做了脚部手术,这是李小鹏伤后第一次手术,医生为他解决了踝关节中游离骨的问题,但是腱鞘炎症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治疗和恢复过程。这次手术让李小鹏在200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销声匿迹,除了报端上关于他的伤病的报道,人们在当年的世锦赛等大部分比赛赛场上都找不到他的身影。
&&&&蛰伏岁月
&&&&忍痛训练不回应外界质疑
&&&&李小鹏不能允许自己这样沉寂下去。2006年的世界杯总决赛,他低调复出拿下一枚双杠金牌,由此追平了李宁14次夺得世界大赛冠军的纪录。人们在赛场上看到了久违的李小鹏,也看到了他在北京奥运会赛场重振雄风的希望。
&&&&但是2007年年初的一次受伤,再次给他的复出画上一个逗号。
&&&&此外,外界的传闻沸沸扬扬,舆论一边质疑他的实力,一边猜测他退役的可能。但是低调的李小鹏没有回应。他只是继续着自己的治疗,低头忍痛训练。
&&&&2007年一年,他又在蛰伏状态中度过,直到今年4月出战德国世界杯。此役他在自己的优势项目双杠上再次夺金,也用这枚金牌宣告了自己为奥运备战的自信。似乎为了证明自己的双杠霸主地位,5月,李小鹏在天津举行的世界杯分站赛中再夺双杠金牌。
&&&&双杠决赛是李小鹏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结束演出,尽管降低了难度,他还是凭借出色的完成规格获得了这枚金牌。北京奥运会可能是27岁李小鹏的最后一战,尽管职业生涯中辉煌与坎坷并存,但是李小鹏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他足以笑傲中国体操界。李小鹏在奥运会之后与前体操名将李小平之女李安琦将有望喜结连理,为这段浪漫的爱情画上圆满的句号。
&&&&模仿霍元甲跳楼
&&&&就在妈妈跟朋友们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有人跑进去跟李妈妈说,“不好了,你儿子跳楼了”。
&&&&李小鹏自小很好动。当年,风靡全国的《霍元甲》是李小鹏的最爱,每天在家都要模仿着比划一番。家里的沙发,就成了他小时候蹂躏的对象,每天要跳上跳下。靠着墙壁练倒立,家里的墙壁上到处留下了他的脚印。他常常在长沙烈士公园玩耍,可以从烈士塔顶一路倒立着走下几百级阶梯。父母从不呵斥儿子的调皮,任其天性自然地发展。
&&&&有一次,母亲潘建国带着小鹏去出席一个朋友的婚礼。那个时候的小鹏,年仅两岁多。就在妈妈跟朋友们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有人跑进去跟李妈妈说,“不好了,你儿子跳楼了。
&&&&这可把李妈妈吓坏了,扔下碗筷就跑了过去。“当时,这个朋友家是二楼,不过是平房式的,比较矮,但毕竟是才两岁多的小孩,我摸着他的头问他有没有事。他说没事,好玩。看他没事,我才放心了。”
&&&&帅气的李小鹏每次出现在公众视线都是发型硬朗、衣装整洁,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鹏妈妈回忆说,小鹏从小喜欢臭美,爱打扮,“特别是头发,只要出门,肯定会把头发弄得整整齐齐的”。为了矫正牙齿,小鹏还曾经带过牙套,成为不少摄影记者追踪拍摄的目标,不过注意形象的小鹏从不让他们“得逞”,每次都能成功逃脱。
&&&&孝顺也是李小鹏公认的优点。一次出国比赛,队友们结伴逛街购物看风景,走着走着却“丢”了李小鹏,一群人沿着原路返回找他,却发现他正在一家药店里给肠胃不好的父亲买药,由于语言不通,他连说带比划,急得满头大汗。
&&&&作为一个运动员来说,不要选择放弃,也许这是你最艰难、最困难的时刻,但同时也是学习、长大的时刻,坚定信念,一切都会过去的。
&&&&——谈起曾经的伤病、孤独、压力,李小鹏非常感慨。
&&&&和他对比的一刻就是往我身上抹金,我从小是看他比赛长大的,他就是我的偶像,至于超不超过没什么好说的,因为不同的时代是谈不上超越的。
&&&&——李小鹏不愿意把自己与前辈李宁相提并论。
&&&&邱健:父母最感谢教练 从打麻雀走上奥运冠军路
&&&&四年一个轮回,北京射击馆昨天(8月17日,下同)再次上演了一出人间悲喜剧,在只需打出6.7环就稳获金牌的情况下,四年前雅典奥运会最后一枪脱靶的噩梦又降临到美国名将埃蒙斯身上。他莫名其妙打出4.4环后,50米步枪三姿金牌被中国队的邱健获得,这也是中国射击队的第五块金牌。
&&&&四年前,中国选手贾占波捡了埃蒙斯的大便宜。这次,金牌迎面砸向了邱健。
&&&&[冠军档案]
&&&&姓名:邱健
&&&&生日:
&&&&籍贯:淮安
&&&&身高:1.76米
&&&&体重:81公斤
&&&&最好成绩:北京奥运会 50米步枪三种姿势金牌
&&&&从打麻雀走上冠军之路
&&&&邱健母亲陶维凤回忆起儿子17年的射击之路,连称是巧合,“也真是巧了。邱健小时候很调皮,16岁那年暑假,他与几个小伙伴用弹弓打麻雀,百发百中,没想到被正巧路过的市射击队教练朱朝亮给瞄上了。”陶维凤说,朱教练觉得这孩子的姿势有模有样,就带回体校让他试着打了5 枪,结果成绩不错。“后来他说第一感觉就是这可能是个练射击的好苗子。”
  天生是块好料
&&&&当朱教练找到邱健家的时候,邱健父亲邱贵松当时并不想让孩子走这条路,“参加训练肯定会耽误学习的。”
&&&&“你家孩子是这块料啊。”被朱教练的诚心打动,邱健父母决定让孩子试试,但还是以学业为重。果然如朱教练所料,邱健的枪感特别好,对于持枪动作的把握能力极强,一个礼拜的训练成果,能抵得上别人一两个月的训练。
&&&&1992年9月,刚开始接触射击不久的邱健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一鸣惊人。他在徐州举行的江苏省青少年射击比赛中,以绝对优势夺得冠军,并打破江苏省青少年射击纪录。
&&&&此后邱健成长迅速,成绩也扶摇直上。1992年在江苏省青少年射击比赛中,再次打破省纪录。
  几天不摸枪就想得慌
&&&&在邱贵松的记忆里,邱健最近的一次回家是在2006年11月,那次是回来结婚的。
&&&&在邱家,最大的那间卧室是邱健和妻子董念的房间,大大的婚纱照上,两个人浪漫而甜蜜。其实,邱健妻子董念也是个神枪手。
&&&&邱爸爸告诉记者,儿媳跟儿子是省队队友。儿媳是镇江人,获得过女子飞碟的全国冠军。
&&&&“这孩子太喜欢射击了,以前回家度假,几天没摸枪就想得慌,就急着要回去。”邱妈妈说。
&&&&“孩子很孝顺,从17岁出去,没有带回一双袜子让我洗。每次我去他们基地,他也不让我洗。”邱妈妈说起儿子,一脸的疼爱。有一回,邱妈妈去南京江宁方山基地探望儿媳,趁媳妇不注意帮着洗了回衣服,媳妇回来就是一通“埋怨”。在平时,邱健可是交代过的,“不管老人家说得对不对,咱们都得笑脸相迎,好好听。”
&&&&等儿子载誉归来时,准备怎么犒劳?邱妈妈一下子哭了:“儿子最喜欢吃的就是我做的花菜炒肉丝,每次都说,老妈烧的菜就是好吃。等他这次回来,我就多做一些家乡的淮扬菜给他吃,他已经两年没吃到家乡菜了。”
  父母最感谢教练
&&&&回忆起儿子的冠军之路,邱贵松用“不容易”三个字来形容,而他最感谢的是培养儿子的两个教练。“一个是朱朝亮教练,一个是马军教练。”邱贵松说,邱健早期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当时江苏省射击队教练马军的注意。“马军教练来到淮安,想带走邱健。朱教练经过认真考虑,婉言谢绝了。他认为这孩子练枪的时间不长,虽然悟性很好,但毕竟还在适应期,许多基本要领尚未完全掌握,这时候就把他放到竞争激烈的省队,无异于揠苗助长。到了1992年,朱教练将邱健送入江苏省射击队。”
&&&&邱贵松说,儿子曾经有过一段低迷期,在雅典奥运会开始前,他在一系列选拔赛中成绩欠佳,参赛资格被后来居上的小将朱启南取代,痛失参加奥运会的机会。而在2007年十运会上,预赛成绩第一的邱健又痛失金牌。“这一系列的打击让他消沉了很长时间,加上年岁偏大,他甚至一度有退役的打算。”邱贵松说,“后来是马军教练鼓励他,关心他,邱健便决定为北京奥运会再拼一把。”
&&& 金牌砸向邱健
&&&&昨天下午1点51分,北京奥运会射击比赛还有一个人的最后一枪就将全部结束。此时其他参加男子50米步枪三姿的运动员都完成了比赛,中国队邱健的成绩最好,他利用最后一枪逆转乌克兰对手0.1环,1272.5环的成绩足以保证他获得一块银牌。
&&&&那个还没有完成比赛的就是美国人马修·埃蒙斯,他最后一枪前的成绩是1265.9环,只要6.7环,一个步枪射击中的业余水平,金牌就属于美国人。
&&&&4.4环!在全场观众不知所措的惊叹中,时光一下子倒转四年,回到了雅典马可波罗射击场。
&&&&当时的三姿比赛也进行到最后一枪,2号靶位的埃蒙斯同样最后一个击发。他只要得到不低于7.1环的成绩就能夺冠,但最后一声枪响后,子弹竟然飞到了3号靶子上。最后,金牌属于中国队的贾占波。
&&&&四年一个轮回,再次站在奥运会决赛场上的埃蒙斯万万没想到,噩梦从雅典追到了北京。
&&&&乌克兰队的苏霍鲁科夫获得银牌,斯洛文尼亚的德贝维奇拿到铜牌,而倒霉的埃蒙斯的最终成绩只是第四名。贾占波也参加了比赛,但他身上的运气似乎都给了队友邱健,资格赛成绩1163环的老贾没能进入决赛。&
&&&&省委省政府发贺电
&&&&昨天,江苏运动员邱健和肖钦在北京奥运会上勇夺金牌,江苏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发出贺电。
&&&&贺电中表示,邱健和肖钦在比赛中,顽强拼搏,勇夺金牌,展示了中国体育健儿的风采,为祖国和家乡赢得了荣誉。他们谨向中国体育代表团、邱健同志、肖钦同志和教练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祝中国体育代表团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
&&&&可以提前还完房贷了
&&&&妻子董念
&&&&邱健的妻子叫董念,比他小6岁,射击让两人走到了一起。邱健夺冠时,董念在南京收看了直播,她激动地说:“挺不容易的,这么多年,他熬得很辛苦。”
&&&&董念也是江苏射击队的队员,1996年她从镇江选拔进了省队,邱健是她的师兄。到底是谁追谁?董念笑着说:“应该算是他吧。”
&&&&两人在2006年步入了结婚的殿堂。生活中的邱健并不是什么浪漫的人,董念笑着告诉记者:“每次要给我惊喜的时候,他还没做呢,就已经憋不住提前告诉我了。”
&&&&董念说,金牌或许是丈夫给她最大的惊喜。拿到冠军,他们的15万元房贷也能提前还清了。
&&&&淮安第一位奥运冠军
&&&&昨天下午,位于江苏淮安市淮海社区肉联厂宿舍区的邱贵松家挤满了人,有亲戚、有邻居,还有记者,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电视屏幕。“第一、第一、是第一!”当邱健最终射落金牌时,全家老小欢呼起来。邱健也成为了淮安历史上的第一位奥运冠军。
&&&&面对媒体,邱贵松难抑激动之情,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脑子乱了,太开心了!”陶维凤也有点语无伦次,“不容易啊,他都33岁了。”很快,邱家屋外响起鞭炮声,邱家不时进来手捧鲜花祝贺的人。“邱健夺冠是我们全市的大喜事,我代表538万淮安人民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昨天下午,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也来到邱健家,向冠军父母送上鲜花。
&&&&昨天,简直成了淮安人狂欢的一天,大家都互相发短信告知这个好消息。邱家所在的清浦区晚上还放起了烟花,敲锣打鼓办起了文艺演出,来庆祝这个大喜日子。
&&&&和老贾住一起,沾光啊
&&&&和贾占波同居一室的邱健,或许是沾了老贾的福气,让倒霉的埃蒙斯又一次将金牌拱手相送。提起自己这块幸运的金牌,邱健自己也连称想不到,直到成绩出来的那一刻,都不敢确信自己拿到了第一。“我当时什么也不知道,听见观众欢呼,我觉得自己可能是拿到奖牌了,可教练向我竖起了一个指头,我才意识到我拿冠军了。我当时就想,不会吧,怎么是我?埃蒙斯怎么了?”
&&&&是啊,所有的人都在问埃蒙斯怎么了,邱健认为:“他应该是想起了上一届奥运会。”
&&&“硕士力士”张湘祥:曾是“给石智勇提鞋的”
&&&&最后一把试举结束,张湘祥在满场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中,忽然双膝跪下,叩首、拥抱并亲吻杠铃片。颁奖仪式后,张湘祥再次下跪,又是三个叩首,“金镶玉”金牌和地板撞击在一起,而他对此浑然不觉。“这四个头,我要献给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张湘祥说。
&&&&张湘祥这个名字并不被人熟知,因为他很长一段时间都笼罩在别人的影子里。但是昨天,抱着“给17年的努力一个交代”的决心,张湘祥终于在男子62公斤级获得金牌,并且在挺举中“独孤求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张湘祥的下跪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告别。因为他已经有了北京奥运会后就退役的想法。就连他最后抱住和亲吻杠铃的神态,都隐约流露出一丝不舍。&&
&&&&一天一瓶“中华鳖精”
&&&&张湘祥的家乡是福建龙岩,不大的城市却诞生了石智勇、林丹、陈宏等多位世界冠军,体育传统深厚。很多龙岩人的家里都有个小锅,常年备着大骨头熬汤,烧菜的时候不加水,加的是骨头汤。城里的大街小巷,几乎所有的饭馆都有精心熬制的骨头汤供应,浓香扑鼻,让人食欲大开。
&&&&张湘祥的家在龙岩市中心,父亲张雨和做装潢生意,家里的装修全是亲自打造的。因为家境不错,张雨和与妻子黄玉曼对张湘祥相当“溺爱”。“他小时候可没受什么罪,吃得好,穿得好,哈哈。”黄玉曼说。为了儿子,她买来那时的名牌营养品“中华鳖精”,训练的时候一天一瓶,参加比赛的时候一天两瓶。当然,骨头汤也是张湘祥的最爱之一。
&&&&张湘祥从小就显示了过人的力量。黄玉曼说,八九岁的时候,儿子就能提得动平常只有大人才能提的一桶水了,加上比较胆大调皮,因此从小就显得活泼,像个小顽童。
&&&&曾经是“给石智勇提鞋的”
&&&&1991年,正在读三年级的小学生张湘祥被教练看中,开始在龙岩市一个普通的体育学校举重队乙组训练。他们这些小孩子有时候还要负责帮甲组的大孩子们拿衣服、递水壶、提鞋子等工作。
&&&&起初张湘祥并不想练习举重,因为除了天生力量大之外,他还写得一手好字,总会被家人寄予特别的希望。而对于身高都不太高的张湘祥父母来说,让小孩练举重似乎有些残忍了。
&&&&不过朱日平教练的执著最终攻破了张湘祥父母的壁垒。“我一看这孩子就有力量,而且胆子特别大,八九岁时我把他放在轻骑摩托上,他就敢握住把手往前开。”朱日平说,自己能在发现石智勇后又找到张湘祥这块宝,实在是人生幸事。
&&&&那个时候,张湘祥就曾经为一个叫石智勇的孩子服务,收拾衣服、提鞋子。13年后的雅典奥运会,石智勇获得62公斤级举重金牌而广为人知。而经常和师哥石智勇结伴同出同入的张湘祥总是被人忽略,虽然他在2000悉尼奥运会拿到过铜牌。
&&&&举重选手曹磊从举“墩布”到奥运冠军的成长历程
&&&&曹磊是河北人,但是隶属于黑龙江。从最初练田径,到后来的举重;从河北到黑龙江,从11到22岁,在外漂泊曹磊所做的一切在昨天终于得到了回报。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被称为中国举重队“一枝花”的姑娘,她的举重生涯竟是从举“墩布”开始的。
  10岁端着液化气罐上三楼
&&&&曹磊的父亲曹国臣年轻时曾是锦州铁路局的举重和摔跤队员,正是他带领曹磊踏上体育之路。曹磊3岁时便对父亲玩的石锁产生了兴趣,一有空就用小手去抓,父亲看她有兴趣,便鼓励她与石锁多“亲密接触”,曹磊就这样开始与体育结缘。上小学后,参加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只要有曹磊参加的项目,冠军基本上都是她的,9岁她还获得了全能冠军。10岁的时候,身高还不到1.4米的曹磊便能两手端着液化气罐,一口气走百米,直接上三楼。后来,在一次运动会上,秦皇岛山海关体育局的一位举重教练看中了曹磊,建议她练习举重。听到这个消息后,曹国臣找来一个墩布指导女儿练习举重动作,结果发现女儿领悟能力极强。父亲告诉她,既然要练,就必须认真,必须练出点成绩,否则别去。小小年纪的曹磊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仅仅两年时间,曹磊便在举出了名气。 从练习举墩布开始,曹磊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举重之路。
&&&&曾11个春节没回家
&&&&1997年,大庆市体校曾经培养出世界冠军的举重教练齐锡富,到山海关为体校招生,他第一眼见到曹磊,便觉得这个小姑娘是颗好苗子,于是想带她去大庆体校。与齐锡富教练一番交谈之后,曹磊的父亲立马拍板:“孩子就跟你去大庆了,我一百个放心。”就这样,13岁的曹磊跟着认识没几天的齐锡富,来到了大庆体校。来到大庆第一年的年三十晚上,曹磊仍然在训练馆里与“铁疙瘩”为伴。从这一年开始,连续11个春节,她都没有回家跟家人一起过年。1998年7月曹磊的付出有了回报,她在黑龙江省女子少年举重58公斤级比赛中夺得了金牌。随后在参加全国比赛时,曹磊被省队教练刘洪琦相中,她进入了黑龙江省队。一年之后,她就在全国女子青年举重63公斤级比赛中摘得桂冠。
&&&吴静钰从小酷爱画瓷器 "冠军瓷"顿时成抢手货
&&&&中国女子跆拳道队昨日(8月20日,下同)收获了本届奥运会首金。在昨晚结束的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决赛中,出生于瓷都景德镇的小将吴静钰以2∶0击败泰国小将贝德蓬,为中国队收获了第45枚金牌。一枚沉甸甸的金镶玉挂在吴静钰胸前的同时,也让中国跆拳道队离蝉联“奥运100%队”仅差一步之遥。
&&&&瓷娃娃 挤掉罗微进军北京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子跆拳道队两人出战两人夺魁,以百分之百的命中率成为中国军团夺金率最高的队伍,也得到了“奥运100%队”美誉。不过长久以来,中国女子跆拳道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大级别上。
&&&&这一局面在吴静钰的横空出世后得以改变,在多哈亚运会上,时年19岁的景德镇“瓷娃娃”吴静钰为中国队拿到了第一枚跆拳道金牌。此后两年,吴静钰罕逢敌手。正是吴静钰出色的表现,仅有两张女子跆拳道奥运门票的中国跆拳道队权衡再三,最终决定让雅典奥运会67公斤级冠军罗微做陈中的替补,而让出的一个名额给了没有奥运会经验的吴静钰。
&&&&狠角色 半决赛劈翻宿敌
&&&&十二岁开始接触跆拳道的吴静钰有着罕见的爆发力和令人羡慕的柔韧性。虽然身高只有一米六六,但她的拿手好戏竟然是下劈。就连大姐大陈中都表示:“如果我有吴静钰这么好的柔韧性,也能逮谁劈谁。”这一绝活也在半决赛中得到了完美体现。中华台北队的杨淑君是吴静钰奥运冲金路上的最大障碍,在2008年亚锦赛决赛中,正是杨淑君将夺冠呼声最高的吴静钰拿下。
&&&&在这场复仇之战中,吴静钰一开场便以一个凶狠的下劈踢到杨淑君的头盔率先得到2分。最后一回合,吴静钰再度强攻得手将比分最终锁定为4∶1, 在晋级决赛的同时也报了今年亚锦赛失手的一箭之仇。
  金镶“钰” 决赛获胜无悬念
&&&&吴静钰决赛的对手是泰国17岁小将贝德蓬。开场后,吴静钰继续了半决赛的强势进攻,一开始便就利用一记凶狠的劈头将对手打倒在地,虽未得分但给了对手十足的震慑。此后,贝德蓬在吴静钰面前显得畏首畏尾,而积极进攻的吴静钰在首回合末段抓住机会利用横踢得到1分,之后贝德蓬因为消极防守而受到警告。第一回合结束时吴静钰以1∶0领先。
&&&&第二回合开始后,两人都显得非常谨慎,都不敢贸然进攻,第二回合结束时吴静钰仍是1∶0领先。第三回合开始吴静钰又积极进攻,她发动攻势连续三次侧踢,而贝德蓬因一味消极退防,再次受到裁判警告而被罚1分。最后时刻贝德蓬仍没有发动有效进攻,最终吴静钰以1∶-1击败对手赢得金牌。
&&&&在之前结束的两场铜牌争夺战中,委内瑞拉的里韦罗以2∶0击败肯尼亚的阿兰戈;古巴的蒙特霍以3∶2击败中华台北的杨淑君,这样里韦罗和蒙特霍得到该项目铜牌。
&&&&冠军故事
&&&&酷爱画瓷器 冠军瓷成抢手货
&&&&“我叔叔就是烧瓷器的,所以我从小就爱画瓷器。除了画一些图案,我还会在瓷器上写下一些名言警句,留下自己的名字,如果要送人的话,我还会写下祝福的话,都弄好了以后,挑出最漂亮的让我叔叔烧出来。”吴静钰得意地说,自己这门手艺是跆拳道国家队独一无二的。吴静钰已经数不清自己送了多少瓷器给亲戚、老师、好朋友。在吴静钰成为奥运冠军后,立刻有人开始准备搜集吴静钰曾经制作的瓷器。
  出名因“触电” 曾经演电影
&&&&吴静钰最初出名是靠演电影。据悉,吴静钰曾在电影《跆拳道》中饰演过角色。中国电影集团2003年出品《跆拳道》讲述的是陶红饰演的刘立和吴迪饰演的杨卉这对好朋友,从跆拳道爱好者一步步变成为国争光的跆拳道运动员的成长励志故事。剧组在物色演员时,面容清秀中暗藏杀气的吴静钰一眼就被导演看中。半个月后在南昌训练的吴静钰接到导演的电话,原来剧组已经确定将由她来扮演《跆拳道》里的“少年刘立”。
&&&&&奥运最大"黑马"廖辉的成长路 揭秘其"隐私"故事
&&&&北京奥运举重69公斤级决战,半个月前才跻身中国奥运阵容的廖辉,成为一黑到底的最大黑马。黑马都是冷门都有偶然性,但是记者深挖到的一大堆“隐私”故事,会告诉你偶然中的必然。
&&&&●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廖辉儿时,李小双兄弟就成名了,后来成名的又有郑李辉和杨威。上小学低年级的廖辉不知奥运会是什么,但是他知道全城都以奥运冠军为骄傲,如果拿了奥运冠军或是世界冠军,全城都要敲锣打鼓放鞭炮,比过年还热闹。比廖辉大3岁的哥哥廖杰说:“小时候弟弟跟我说了很多次,如果他能练体操,也一定会成为奥运冠军,让大家在我们家前敲锣打鼓。”
&&&&廖辉说:“那年仙桃体操学校到我们叶王村小学选苗子,体育老师推荐了我,我兴奋得很卖力地劈腿、翻跟头,但是别人不要我,让我伤心了好长时间。”
&&&&1997年4月,仙桃市业余体校举重班的教练甘永奎到叶王村小学找苗子,他逐个教室的看学生。在三年级的班上,他一扫眼突然被坐在倒数第二排的廖辉吸引住了。甘永奎说:“他的眼睛很特别很有神,我马上就点了他。但是他站起身后,我又有点失望,他大脑袋、身子又小又瘦。”被选中的十几名学生,都到操场上冲了个30米计时跑,做了几次立定跳远。甘永奎还示范了几个举重动作让学生们模仿着做。廖辉在这一系列考察中,赢得了甘永奎的喜欢:“以后跟我练举重你愿不愿意?”“好哇!”廖辉就这二个字。
&&&&甘永奎到廖辉家征求家长的意见。廖家属市郊的村民,经营些小生意。廖辉的父亲廖洪生不在家,母亲罗汉先坚决反对,因为她认为举重会让儿子长不高。但甘永奎很执着,三登其门后终于说服了其父母同意廖辉去训练。“我第一次去市体校是那天放学后,骑自行车去的,很远,骑了半个多小时吧。第一次进举重房,蛮奇怪不知为什么就感到像回家了样的。”廖辉回忆说。
&&&&那时的廖辉,怎么也不会想到,体操王子的梦想还没进体操房就破灭了,但是举重王子的路从此在他脚下展开。当然奥运冠军的梦,他从没忘却过。《北京欢迎你》没说错,“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散打教练挖墙脚
&&&&廖杰忠厚,廖辉外柔内刚,兄弟俩很玩得来。廖杰遇事退让,廖辉忍无可忍时会突然大打出手。廖杰说:“我们小时候,有些坏学生欺负人时,廖辉看不过去了就会上前指责别人,别人走了就算了,但有时别人仗着人多会反过来骂廖辉,结果就是大打一架。打赢打输,回家都不敢吭声。”
&&&&甘永奎说:“廖辉在我那里练了两年多,体校散打班的教练突然找我想要廖辉跟他练散打。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前两天在一个中学门口看到廖辉路见不平,打一群‘擂肥’的流打鬼,说廖辉出手又快又准,对抗能力超强,打得那群比他高大的人像燕子飞。他天生就是个练散打的好料子。我叫他先去问廖辉愿不愿意练散打,他说问过了,廖辉不愿意。”
&&&&这件事让甘永奎很吃惊,因为他想象不出又听话又谦让的廖辉怎么会在外打架。廖辉练了两年多,举重天赋已显露无遗,他说:“如果廖辉真的想转行练什么,打死我也会扯着他不放。我也相信他不会离开举重,他付出的努力要远远大于任何一个队员。”
&&&&业校是早晚训练,廖辉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然后骑车第一个到达业校。甘永奎说:“他从来都是风雨无阻。有年冬天里雪下得太大,我都取消早操了,有天早上去看举重房被雪压垮了没时,他却一个人在训练。其实,他天天都来。”因为叶王村小学离业校太远,甘永奎想办法将廖辉转到了离业校很近的龙华山小学。
&&&&●板车王很受伤
&&&&廖辉不但是每堂训练课中最能吃苦的队员,而且自己加练也成了习惯。廖杰说:“弟弟一练举重就着了魔,每天都盼着去训练不说,在家有空时也在外边的马路上练,蛙跳啊跑步啊什么的。他说他要赶上业校的同学,他比他们练得晚,但多练就赶得快。”
&&&&逢年过节时,业校放假。廖辉除了自己练体能外,还想练举重的技术和力量,罗汉先说:“他二姨有辆拖水果的板车,很结实。廖辉就把车上的板子拆下来,连车轴带轮子当成杠铃用。那些天,二姨一收摊回家,他就马上去摆弄那辆车,一练就是两个小时。二姨夸他能吃苦,以后一定有出息。”
&&&&然而,车轴很容易划破手,双手经常被弄得血淋淋的,不过见血对廖辉来说是家常便饭,他拿胶布缠一下,又接着练。
&&&&甘永奎说:“他到业校后只练了几个月就赶上省运会,我带他去比赛,赛前不小心碰破了头,缝了3针,我叫他不比了,但他非要上场不可,结果还拿了第二名。”
&&&&罗汉先说:“廖辉的手掌、膝上总是破皮,但他从不叫苦。我看得心疼问他是不是别练了,但他叫我少操心,他的事他做主。有次他的膝盖肿得很厉害,我带他到武汉的同济医院去治,他痛得汗直冒就是不喊一声,从小打死不叫饶的犟脾气总是改不了。”
&&&&廖辉进入省队、八一队和国家队后,这种犟劲也始终未改。2000年4月,将廖辉招入湖北举重队的教练吴琦望说:“当时甘永奎送几个队员来让我看,我说发展前途不大。他说还有个好苗子,但太小了。我就立即跟他到仙桃看了廖辉,一看就是那回事,破格招进省队了。很快他到了发育期,举重的膝关节都容易在这个时候痛,他经常是痛得走不动路,但训练从不肯减量。”
&&&&从八一队将廖辉带到国家队的教练于杰说:“这小孩能吃苦的劲头真让人吃惊,人都少不了伤病,就他有病有伤也从不吭声一样训练。我发现了叫他休息,他说,张国政腰伤那严重还练,这点伤根本不叫伤。”
&&&&湖北省重竞技管理中心主任贾韬是上世纪80年代的篮球国手,他说:“我总是批评运动员不能像我们那个年代吃得苦,但廖辉不同,超人的天赋加超人的吃苦,不成大器才怪。”
&&&&●中国力量
&&&&廖辉在国家队试训3个月后,在六城会上打破世界青年纪录并轻松夺金,终于成为2012年奥运的重点培养对象,转为国家队正式队员。没想到,他提前一届参加了奥运会。
&&&&张国政和石智勇这对奥运冠军将构成北京奥运69公斤级的双保险,是中国举重队的共识。廖杰说:“弟弟没想过能参加北京奥运会,但他的进步太快了,在训练中很快就超过了同组的张国政和石智勇。”
&&&&4月的泉州大战,记者在台前幕后目睹了廖辉有如大战长坂坡的赵子龙。他与张国政和石智勇是首次同台竞技。人们怀疑廖辉在重压下能否发挥训练水平。但廖辉最终让竞争对手们也由衷折服而激动鼓掌。记者写了个《扛鼎暗战》,据说点击率奇高。
&&&&按选拔规则,廖辉应占据榜首。但是他是无名小卒,名单迟迟难出,廖辉在进入大别山封闭训练时一度郁闷,训练状态下滑。廖杰说:“弟弟小时有什么烦心事都跟我讲,后来他不怎么讲了。但今年6月他在QQ上给我留言说心里烦。但几天后,他的心情又恢复了原样,跟我在电话里有说有笑的。我琢磨是不是有人给了他定心丸,他神神秘秘地不讲。”
&&&&队伍回京后,记者与廖辉在运动员公寓闲扯,记者问他训练状态恢复了没有,他说:“恢复到正常水平了,到时我不会给大家丢脸的。”到时?记者跟他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廖辉只要能进奥运名单,肯定能夺金!”这是所有了解廖辉的人在7月25日奥运名单公布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省体育局局长李建明历来“金口难开”,但这位千方百计将廖辉“塞进”国家队的掌门人,在泉州大战后飞回武汉时跟记者私聊中也说了这话。中国队总教练陈文斌说得比较晚,那是在奥运村的升旗仪式上。
&&&&12日晚,廖辉让所有说过这话和没说的人都骄傲,这位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的人,夺金后首先想的是“仙桃该敲锣打鼓放鞭炮了吧?”他也真能守旧。
&&&&19岁刘子歌没有手机 爱看道德经和百家讲坛
&&&&在中国水军的奥运冲金点中,可以找到吴鹏、张琳等寥寥几个名字,却找不到刘子歌。这个进国家队不到一年的辽宁姑娘,曾因为在国内比赛两次战胜焦刘洋引起关注。
&&&&但在中国水军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全国冠军这个成就和奥运夺金的任务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以至于当总教练张亚东豪言“14日要在水立方同时升两面国旗时”,还有媒体把它当成笑柄来调侃。
&&&&当文静好学的刘子歌打破世界纪录站上领奖台时,不少为急着发稿搜集资料的记者发现,就算是信息丰富的互联网上,也很难搜到多少关于刘子歌的东西。
&&&&姓名:刘子歌
&&&&性别:女
&&&&生日:
&&&&星座:白羊座
&&&&籍贯:辽宁本溪
&&&&注册单位:上海队
&&&&身高:1.81米
&&&&体重:67公斤
&&&&项目:游泳
&&&&“她拥有所有我能想到的中国女性的优点,善良、懂事、自觉、刻苦……” ——带了刘子歌近10年的教练金炜对弟子评价很高。
&&&&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行
&&&&决战前夕,张亚东教练放出豪言“我希望能在明天听到国歌”。对于一惯低调的张指导来说,这种突然转变值得玩味,记者看了昨天(8月14日,下同)的赛程,女子200米蝶泳——焦刘洋、刘子歌。第一个名字还相对熟悉;读到第二个名字,记者想起了绍兴的那一面,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大眼睛女孩。在半决赛中她表现相当不错,显出了十足的后劲,但她的对手是施佩尔,众所周知的澳大利亚女子蝶泳高手,这个孩子能做到吗?
&&&&昨天上午,水立方,万众瞩目的决赛开始了。刘子歌从4道出发,从一开始她就紧紧咬住了施佩尔,100米过后,刘子歌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为中国队夺得上一枚奥运蝶泳金牌的钱红当时就激动不已,“刘子歌的后半程比杰西卡(施佩尔)强,如果她能保持这种优势,这枚金牌很有希望。”最后一次转身,刘子歌在水下打完蝶泳腿,出水时已领先施佩尔半个身位。观众疯狂了,中国游泳队也沸腾了,昨天错过奖牌的吴鹏猛敲着手中的鼓,徐研玮敲着手中的一对锣,所有人都在为刘子歌鼓劲。随着刘子歌抵达终点,屏幕上显示2分04秒18的世界纪录,看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此时在家乡本溪,喜庆的鞭炮声响起;在注册单位上海,上海游泳队的领导和教练们击掌相庆,庆祝这一梦幻般的时刻。
&&&&戴上奥运金牌,刘子歌把手中的花束抛向看台,雅典奥运会冠军罗雪娟正等在那里。接到刘子歌抛过来的花束,罗雪娟的眼中噙满了泪花。与别人的激动和兴奋相比,刘子歌却表现得出奇大气,毫无失态,她笑着谈到自己的夺冠过程,“只能说自己今天状态很好,赛前我像备战其他比赛一样做准备,挺放松的。”虽然大有黑马之势,但刘子歌显出了高人一等的自信,“我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行,我不觉得我和队友们比外国选手差。对我来说,奥运冠军是一个梦想,而我努力去实现了。”
  让刘子歌先潜在水里
&&&&在中国队奥运会主攻女子200米蝶泳的背景下,刘子歌适时地在澳洲镀金,吸引了国家队的注意。去年成为国家队一员后,她的最好成绩列当年世界第二十一位,并不算突出。不过昨天记者向张亚东教练求证时,张亚东表示,刘子歌去年就已经能游进2分09秒,她当时参加的比赛较少,加上刘子歌和中国水军都非常低调,她并没有引起外界的关注。
&&&&2008年初在水立方进行的中国游泳公开赛中,刘子歌预赛仅游出了2分12秒,这并不是她的最高水平,记者从刘子歌父亲那里得知,甚至在绍兴夺得选拔赛冠军时,刘子歌也没有展现全部实力。“我女儿说了,她会有所保留,为的是在奥运前不要引起对手太多注意。”
&&&&这与张亚东教练的想法非常相近,可以想像张亚东和金炜在私下已有所沟通,让刘子歌先潜在水里,等到决战时再突然冒出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这种苦心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8月13日,当刘子歌在半决赛游到第一后,澳洲名将施佩尔仍然面带笑容地表示,“我不太了解刘和焦,但我想明天的比赛,胜利应该会是我的。”对于保持着世界纪录的施佩尔来说,年轻有冲劲的刘子歌可能是个威胁,但绝不是竞争对手,至少从她的成绩来看如此。
&&18岁只身在澳大利亚训练
&&&&2007年初,离北京奥运会不到一年,中国游泳队面对世界强手的冲击,深感力不从心。主教练张亚东和技术人员商量后决定,将女子200米蝶泳作为奥运会的冲金项目,进行重点准备,“这个项目世界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而我们拥有很丰厚的蝶泳人才储备,有可能成为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突破口。”
&&&&同样在2007年初,刘子歌在教练金炜牵线下,前往澳洲进行训练。金炜此前曾在澳洲俱乐部执教和学习,他所在的那家俱乐部由大名鼎鼎的伍德执教,后者培养出威震泳坛的“蛙后”琼斯和200米蝶泳世界纪录保持者施佩尔。
&&&&在金炜的联系下,刘子歌春节过后来到澳大利亚,接受近半年的训练指导。金炜由于有事情要处理,帮刘子歌安顿好之后,他先行回国,18岁的刘子歌自己在澳大利亚训练。
&&&&这段时间内,刘子歌的英语派上了用场,在和外教沟通时,她完全可以自行应对。这种沟通能力对刘子歌的进步起到了巨大帮助,据上海游泳队领队秦斌介绍说,刘子歌回来以后,给她讲了很多在那边训练的情况,外教的一些理念和要求,她可以八九不离十地理解和掌握,“这孩子平时很爱学习,一到业余时间,她就一个人在那儿念英语。正因为平时下了苦功,在外面训练时她才能学到别人的经验和技术。”
&&&&没有手机爱看《百家讲坛》
&&&&昨天上午,在刘子歌的家乡辽宁本溪,巨大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刘子歌的父亲刘立辉今天特意请了半天假,在家看女儿冲击奥运金牌。当刘子歌触壁的一刹那,刘立辉激动得讲不出话。“在参加选拔赛时,我女儿保留了实力,就为了在奥运会上冲这枚金牌,她成功了!”
&&&&刘子歌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和不少运动员不同的是,她小时候成绩不错,是班里的班长。有一天刘子歌向父亲提出想学游泳,刘立辉想了想,告诉女儿可以去学,但是决不能影响成绩。老刘回忆说,当时只是想让刘子歌锻炼一下身体,没想到她走上了这条路,并一直升到了顶点。
&&&&在辽宁海舰俱乐部,刘子歌被金炜教练看中,2004年和他一起来到了上海。慧眼识珠的金炜在刘子歌10岁出头时就相中了她,金炜认为,刘子歌在水中节奏感很好,理解力很强,她的身高比同龄人也要高不少,将来发育成熟了,一定会有一副很棒的身板。2004年金教练到上海队执教,他特意挑来了刘子歌,希望将她锻炼成材。
&&&&背井离乡的刘子歌像很多运动员一样,重复着艰苦的训练和单调的生活。刘子歌在上海队的队友介绍说,刘子歌平时很安静,爱好也不太多,“她不怎么逛街,不太像其他女孩喜欢买衣服买首饰。到了周末找家饭店,吃点东北菜或川菜,已经是她最大的追求了。”
&&&&刘子歌没有手机,上网也不多,平时消遣也就是看看书和电视。她喜欢看哲学类的书,比如《道德经》《古文观止》,电视则爱看《百家讲坛》。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就很爱学习,刘子歌在游泳队还坚持看书,学习英语,这种训练之外的勤奋,对她的成绩进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触壁的一刹那,我感觉我赢了,因为周围没有人。”
&&&&——刘子歌对自己夺冠表示很吃惊。
&&&&“我七岁开始练习游泳,十二岁开始参加比赛。辽宁人,三年前,我转会到了上海,一年前进入国家队……”
&&&&——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因为太“新”,刘子歌不得不先做自我介绍。
&&&&“你们能想象吗?19岁的姑娘,至今没有一部手机,没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她的脑子里除了训练,就是学英语。”
&&&&——上海游泳队领队秦斌向记者介绍刘子歌。
&&&&“偶尔在周日下午去吃个水煮鱼,便是她最大的休闲了。”
&&&&——刘子歌的队友评价,刘子歌训练之余没有普通女孩子的娱乐活动,很少买化妆品和时尚衣服。
&&&&“她拥有所有我能想到的中国女性的优点,善良、懂事、自觉、刻苦……”
&&&&——带了刘子歌近10年的教练金炜对弟子评价很高。
&&&&“她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非常坚强,小时候不管发烧还是感冒,到医院输完液马上又回到游泳馆训练。”
&&&&——刘子歌的父亲说女儿从小就特别懂事。
&&&&蹦床冠军何雯娜很“臭美”却不想做明星
&&&&在今天的女子蹦床决赛中,来自福建的19岁客家小姑娘何雯娜表现优异,以37.80分的成绩夺得中国第一枚蹦床奥运金牌,而她的这枚金牌也是中国体育军团在夏季奥运会上夺得的第150枚金牌。“我没有任何压力啊,反正你们媒体不也是说了我经验少没有夺冠希望吗?”脖子上挂着金牌的何雯娜走出赛场笑着跟记者说,“所以,我即便是在后面上场也没想那么多,甚至都没想过夺金牌。”
  上赛场就不会感到疼
&&&&何雯娜在比赛中是倒数第二个出场,在她前面的6名选手中,加拿大选手成绩最高,获得37.00分。
&&&&走到混合采访区的何雯娜今天没有像预赛时那样低头急行,而是笑盈盈地满足在此等候的记者们的采访要求。“何雯娜,你声音大点,我们后面听不见。”对于这样的要求,小姑娘也同样爽快地答应了。
&&&&作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一位新人,能够一举夺冠,心情肯定非常激动。然而,这只是记者们的想象。何雯娜的回答是,“因为我是初出茅庐,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夺牌压力,因此在夺冠时心里很平静。”小姑娘笑着说:“媒体不也说了吗,我是新人,经验不足,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夺冠什么的,上场后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赛的。”
&&&&在今天的比赛前,现场记者发现何雯娜走路明显有些瘸。何雯娜在赛后也承认,自己腿上确实有伤,而且走路还不利索,“我都不能走快了”,但在比赛中丝毫看不到她有任何受伤的迹象,“即便受伤了我也要忍着,尽管这可能影响到我的表现,但我也不能放弃。而且,只要我上了赛场就不会感觉到疼了,再说我也不能老想着它,只要不想着就不疼了。”小姑娘的这个止痛办法还真是独特,只是,这种办法估计不是常人能采用的。
  很“臭美”却不想做明星
&&&&今天来现场采访的记者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何雯娜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小姑娘,而且身段也很好,如此可人的小姑娘肯定是很“臭美”的。对此,何雯娜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这个爱好,“我很喜欢逛街的,在福州训练的日子里,我在休息时就会到那些摊上淘衣服、鞋子什么的,我有很多自己淘来的漂亮衣服呢。”
&&&&人好看,又在奥运会上获得中国蹦床的首枚金牌,难保不会有影视公司来找她拍电影或广告什么的。不过,对于这样的设想,何雯娜却笑着拒绝,“不可能,即便有人找我也不会去的,我觉得还是体育明星最酷。再说,我也对那些影视明星不追星。”确实是一位有个性的姑娘!
&&&&起步虽晚 夺冠奇快
&&&&在蹦床女子个人赛决赛中,中国选手何雯娜以37.80分的成绩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选手在蹦床项目上所夺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也因为这个“第一”,很多读者朋友对这项运动都不是很了解,运动员要在“床”上怎么“蹦”才能得高分呢?
&&&&蹦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但一直到1999年,国际蹦床联合会才成为国际体操联合会的一个协会,蹦床也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的蹦床运动起步较晚,蹦床于1997年才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在2002年才成立蹦床国家队,但由于有良好的体操竞技基础,蹦床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2003年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时,中国队就取得女子团体亚军。此后,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蹦床运动,也渐渐为国人所了解。
&&&&蹦床运动分为网上和单跳项目,在北京奥运会上,蹦床设网上男、女个人两枚金牌。在个人比赛中,运动员要完成3套动作,每套由10个动作组成。
&&&&一套蹦床动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动作的高飘,动作之间富有节奏的连接和变换,包含双脚起跳、背弹、腹弹、坐弹动作,全套动作中间没有停顿和中间跳。一套蹦床动作应由各种向前、向后的空翻转体或非转体的空翻动作组成。运动员全套动作应表现出优美的身体姿势、正确的动作技术、理想的高度和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
&&&&裁判长发出信号后,运动员必须在1分钟内开始做第一个动作,否则要扣分。运动员做动作时,除分腿跳动作外,其它动作都要求两脚和双腿并拢,脚尖绷直。根据动作要求,身体姿态可采用团身、屈体或直体。一套动作中不能有重复动作,重复的动作不计算难度。裁判员只对在网上完成的动作进行评分。比赛中出现中断情况,中断后的动作不予评分。整套动作结束时,运动员双脚必须有控制地落在网上,并保持上体正直的姿势结束,否则按规则扣分。
&&&&在蹦床运动中,裁判员以0.1分为单位进行评分。裁判长负责决定最后得分的有效性。
&&&&被启蒙教练在幼儿园挑中
&&&&何雯娜6岁就开始练体操,福建龙岩少体校的曹家红老师是她的启蒙教练。1995年6月的一天,曹家红在龙岩新罗区实验幼儿园挑中了何雯娜。他说:“小女孩长得很可爱,身材和骨骼都很适合练体操。”
&&&&9个月后,福建省队在全省各地挑选体操“苗子”,何雯娜因为“身体柔韧性好”被选中,开始了专业训练、比赛的生涯。母亲赖秀红说:“雯娜7岁就离家到了省城,训练生活很苦,她好几次想要打退堂鼓,我们一直鼓励她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
&&&&何雯娜1998年年底开始学蹦床,2002年进入国家队。2007年,在第25届世界蹦床锦标赛暨2008年北京奥运会资格赛上,她先是在预赛中排名第二,和师姐黄珊汕一起为中国女子蹦床队拿满了两张奥运入场券,随后作为主力,为中国队获得世锦赛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
  练习蹦床只是为逃避竞争
&&&&“我感觉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蹦得高吧,这也是我唯一的优点了。”何雯娜说。事实上,何雯娜是中国队所有队员中空中姿态最为美妙的队员。“不过我现在在难度上欠缺太多了,就拿世锦赛冠军伊琳娜来说,我的难度值就比她低很多,这也是我需要着重提高的地方。”
&&&王励勤父母 “就这样彻底把儿子交给国家15年”
&&&&去王励勤家是在一个深夜,那天中国队刚刚拿了乒乓球男团冠军,家里还隐约存留着刚才热闹的气息。母亲王月华很仔细地把一束束鲜花理好、放平。脸上一如既往地平静。
&&&&王励勤离家十多年,这是王家头一回那么热闹。王月华说自己习惯了一种低调的生活,这种扑面而来的欢乐,还不太适应。
&&&&从1993年王励勤进入国家队开始,一家人就几乎与儿子完全脱离,15年间王励勤没有好好在家睡过一觉,家里很少给他打过电话,但王月华说:“孩子交给国家,她很放心。”
&&&&与儿子保持“距离”是最好的减压
&&&&王月华说自己可能是运动员家属中少有的,把孩子成绩看得很淡的母亲。包括这次王励勤拿到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铜牌,她之前也没有任何想法。因为相比起竞技场上孩子的表现,她更在乎孩子的身体。“我们习惯让他安安静静地训练,然后,大家在这里开开心心地等他回来。什么都不用他操心。”
&&&&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关方面给王家分了两张票子。但因为时间比较仓促,夫妇俩并没有拿到连坐票,一南一北,座位分得老远。
&&&&两位老人等到了现场,才知道鸟巢有那么大,王月华在位子上别说看清儿子的脸,就连分辨清楚孩子大致方位都相当困难。中国代表团入场的时候,王月华拼命踮起脚尖和远处的丈夫一起拿着望远镜搜索王励勤的踪影,但夫妇俩仅仅是在鸟巢的大屏幕上扫到了孩子一眼,然后就回了酒店。
&&&&就这一眼老夫妇俩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在热闹的北京街头,他们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找到回酒店的出租车,二老身体都不是特别好,而9日晚上他们就要离开北京。
&&&&不是不爱孩子,是王月华觉得这种“距离”是对儿子最好的减压。
&&&&王月华说,回来后女儿告诉了她一个笑话,才一岁半的外孙女在8日当天指着屏幕说:“外婆在北边,外公在南边,舅舅在中间!”这句话逗得老夫妇俩哈哈大笑,但王月华说自己很满足,因为这是在这一年间,她离儿子最近的一次。
&&&&想知道儿子的情况上网看新闻
&&&&可能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王励勤已经和这个家整整一年少有联系。一年间,除了偶尔的短信来往,他们之间没有通过一次电话,没有见过一次面。
&&&&王月华对此看得很开,她说儿子交给国家了,家里的事情就少给他添负担,“如果想看看孩子,电视上一样有的。”说的时候她把头压得低低的,刻意回避着自己的表情。
&&&&为了能了解到孩子的信息,王月华夫妇买了一台电脑,年过半百的人学会了上网。2007年之前,两个老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看看儿子当天的新闻,哪怕是二手信息,老两口也读得津津有味。
&&&&但后来时间长了,夫妇俩连网也懒得上了。“真的假的混在一起,心里看了别别跳。网上夸的多,骂的也多。所以最后我们干脆把网也断掉了。毕竟我们的担心也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他现在不能有一点点分心。”
&&&&2007年,老夫妇俩就是在网上看到了儿子和赵薇谈恋爱的传闻。自此之后,他们与网络绝缘。“我们已经不太会刻意去关心孩子的现在,他的比赛我基本也不看。一是心脏吃不消,二来,输赢其实在我们做父母的看来也没有多重要,孩子交给国家肯定吃好睡好的,只要他健康,我们都放心。”
&&&&这是王励勤一家遗传的低调,有时候这种姿态,让你都感觉害怕。
&&&&在夺得男团冠军之后,王励勤一家并没有表现得过于欢喜雀跃。父亲李荣富很平静地说,等晚点会让王励勤姐姐给孩子发个短信,恭喜一下。说得很淡,好像只是给隔壁人家的孩子送去祝福一样。
&&&&不敢问儿子是不是恋爱了
&&&&王家很少为儿子的生活争论过什么,包括父亲李荣富在内,他们时常是刻意让王励勤在这个家里隐形。但王月华说,两年前,自己“失态”过一次。
&&&&2007年年初,就在网上疯传王励勤和赵薇谈恋爱的一天上午,实在屏不牢的王月华让丈夫发了一条短信问问孩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但当李荣富把短信一笔一划地输入手机之后,王月华却突然后悔了,她说:“等等吧,别影响孩子训练。”一整天,夫妇俩捧着一个手机不知道干什么好,直到晚上9点,彼此考虑了许久确认这个时候孩子肯定已经准备休息了,才摁下了“发送键”……
&&&&这段故事王月华说的很轻快,好像压根不希望记者记住一样,但对于儿子浓浓的关爱,却早已伴随着她的每一句话,沉在了记者的心底。因为类似的事情在三年前也发生过。2005年,在中国乒乓球队刚刚抵达上海备战世乒赛的时候,记者曾给王家打过一个电话,那边在得知儿子已经在上海的时候,只“啊”了一声,然后就是刻意遏制的思念,“在上海就好,在上海就好。”老母亲在电话里反复念叨的,只是这几个字。
&&&&其实在第二天,王月华就偷偷去了一趟上海体育场,在中国队入驻的东亚富豪酒店大堂停留了许久也没有上楼去看看。后来她说,原本自己只是想在角落远远看一眼孩子胖了还是瘦了,结果等了一会儿,自己还是像做错事一样回家了。“怕孩子看到了自己分心。”王月华说。
&&&&94岁的外婆很想孙儿回家
&&&&其实了解这个家庭的人,都明白王月华与李荣富的良苦用心,只不过老夫妇俩习惯用一种故作轻快的姿态,努力掩饰自己对于孩子的牵挂罢了,从雅典到北京,四年时间里王月华熬白的头发,早已“出卖”了她对于孩子的思念。所以这次知道市领导可能会来家里恭贺,王月华特地去染了一个精神的褐色头发,之前的她很少给自己修饰一些什么。
&&&&在采访的过程中,王励勤的外婆,一位已经94岁的老太太还出来和记者打过招呼。很可爱的一位老人,虽然腿脚已经不太利索,但精神不错,那天晚上为了看外孙的比赛,老太太撑到了晚上10点,这对她来讲很不容易。王月华说,外婆是一手把王励勤拉扯大的,当年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不管刮风下雨都会送鸡蛋和牛奶去训练场,直到看着孙儿吃下去才心满意足地回家。这个规矩,一直延续到王励勤进了国家队。
&&&&如今外婆在大多数时候只能躺在床上看外孙的比赛了,老太太和王月华一样,很想孙儿回家,也很想孩子过上一种和平常人一样的日子,恋爱、结婚、生子。说的时候,年迈的外婆笑得像一朵花。
&&&&采访结束,记者临走前对王月华说,阿姨,你儿子快回来了,真正属于你了。老人居然眼眶有些红红的,只是拼命点着头,喃喃地说着,是啊,快了快了,儿子快回来了。
&&&&这个愿望,应该不久就要实现了。
&&& 陈一冰&20年磨一剑 最大愿望是给家里买房
&&& 距离天津体育中心大约4公里,打车10块钱就能到达的教师村小区,是陈一冰父母在天津的家。但自从5月4日来到天津参加全国锦标赛以来,陈一冰竟然一次也没有回过家里,比赛期间只和父母匆匆见了四次面。“今天晚上我比赛,估计爸妈会来给我加油吧,那就能见到了。”全国锦标赛吊环资格赛前,刚刚热完热陈一冰向记者表示。“毕竟这次比赛还是很重要的,是奥运选拔赛嘛,队里管得很严。我也不能利用主场之便。”
  本次全国锦标赛和世界杯中国站,作为天津选手的陈一冰受关注程度之高甚至超过了李小鹏、杨威等大哥级人物,这也让他有点不适应。“杨威、小鹏他们都是团体的主要人物,可是因为在天津比赛,大家对我的关注度更高了一点,感觉还真有点儿累。”累!这种感觉在陈一冰身上并不陌生,在本次赛前的国家队冬训中,这位“吊环王”全力进行北京奥运会的最后充电。“这次比赛之前,我足足瘦了2公斤,你看我现在的脸,酒窝都变成酒沟。”每当提起即将到来的奥运会,陈一冰的内心既兴奋又激动,“既盼望奥运赶紧来,又担心奥运来得太快了,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总希望自己能在奥运会上发挥最完美。”陈一冰说。谈起奥运目标,陈一冰很踏实,“最大的对手就是我自己!因为我无法控制对手,比如说吧,我的吊环难度是7.4,我不可能控制别人只能在7.0以下吧。所以只能尽可能完美发挥自己的水平,这就足够了。”
  赛前准备好好演绎自己的新动作的陈一冰没想到自己会接连在下法上出现失误,在自己心情最郁闷的时刻,父母给予陈一冰极大的支持。世界杯男子吊环资格赛后,现场观战的张秀智看到儿子再次出现下法失误的时候,就在赛后特意给陈一冰发了一条短信:自信不可动摇,相信自己!回到宾馆的陈一冰看到母亲发来的这条短信,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这是我父母首次现场观看我作为国手的比赛,我特别希望用自己的完美表现,让他们看到我的进步和提高。在我信心出现动摇的时刻,了解我的母亲给我了很大的鼓舞,虽然就这短短几字,但说表达的东西很多很多。”
  “最大的愿望是给父母买个房子”
  陈一冰是早产儿,出生以后,医生对他父母说:“别抱多大希望,孩子估计活不了了。”在暖箱了待了一个月以后,陈一冰还是活了下来。
  由于陈身体一直不好,父母希望能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他的体质。听说了天津业余体校开办体操训练班的消息,父母就带着5岁半的陈一冰去试试;没想到一试,陈一冰就被留下了。从那以后,陈一冰很少和父母待在一起,以至于他现在几乎想不起儿时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在陈成长的过程中,他从来没有“反抗”过父母。体操训练再苦,他都没有向父母表现出“不想练了”的念头。
  现在他在体操路上渐渐有了成绩,家庭生活也发生了转变。小时侯,家境不好,陈一冰很羡慕别的小朋友有新衣服穿,有“小霸王”游戏机玩。父亲对他说:“有什么好羡慕的,你要学习、训练都比他们好。”
  陈一冰记住了这句话。
  现在,陈一冰父母下岗在家。“妈妈帮着别人卖东西,爸爸在业余轮滑队当教练,没事的时候钓钓鱼。”“我最大的愿望是给父母买个房子。”陈一冰对记者说。
  体操队里出了名的孝子
  在国家体操队里,陈一冰是出了名的孝子。除了平时的零花钱,陈一冰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工资、训练津贴和比赛奖金寄回到家里,以补家用。本次天津之行,正好赶上母亲节的陈一冰特别想给母亲张秀智送一件礼物,但由于比赛日程比较紧张没能实现。“这对于我来说,是很遗憾的事。母亲知道这事后,说心意她领了。健康、快乐的我是她收到的最好的节日礼物。”陈一冰说。
  有陈一冰这样优秀的儿子,陈云峰和张秀智夫妇都感到非常的骄傲。知道自己让到现场给儿子加油助威,陈云峰的单位特意给这位职工发了一个多星期的假。“这还是沾了儿子的光。”每当提起儿子,敦厚老实的陈云峰总是笑得合不拢嘴。世界杯男子吊环决赛,陈一冰亲友团全员出动,父母、爷爷、奶奶、伯伯等都来到了天津体育中心,现场为陈一冰加油助威。当儿子出色完成新动作的一刻,母亲张秀智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儿。“这是我现场看的这些比赛中,最为紧张的一场。看到他动作成功,我们在场的亲戚们有的都激动站了起来,而我和一冰的父亲也都长出了一口气,一冰这孩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太不容易了。”张秀智说。
&&& 【冠军人生】
&&& 20年磨一剑陈一冰摘得金镶玉 母亲透露择偶标准
&&& 当陈一冰松开吊环,在空中做了一串空翻落地后,全场观众欢呼起来,这位来自天津的体操选手,在首次参加的奥运会比赛中,获得了他的第二枚奥运金牌。站在领奖台上,陈一冰笑了,然而笑容的背后却是将近20年的体操路。
&&& 儿时的陈一冰聆听启蒙教练赵奇的教诲
&&& 5岁半练体操 只因为身体太差&&&
&&& 陈一冰出生时,只有4斤2两,为了能够让儿子的身体素质好一些,爱好滑冰的父亲陈云峰常常抱着年幼的一冰去冰场,但出乎父亲预料的是,小一冰对滑冰根本不感兴趣。无奈之下,父亲只能放弃了当初的想法。就在这时,天津业余体校开办体操训练班的消息传到了陈一冰父母的耳中,他们带着儿子来到人民体育馆去“拜师”。当时,负责训练的赵奇教练让陈一冰伸伸胳膊、压压腿、绷绷脚背,小家伙的一招一式让教练觉得他是个练体操的材料,于是就留下了。那一年,陈一冰5岁半。
&&& 然而仅仅过了两天,小一冰就不想练了,每天压腿、绷脚,不仅很无聊,教练又凶,他觉得体操这项运动一点也不好玩。面对儿子的放弃,父母并没有顺从,第二天,他们再次把还在闹情绪的儿子送到了业余体校。尽管小一冰依旧不愿意继续训练,但从小就听话的他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再和父母闹别扭,而是乖乖地走进了体校的门,继续站在了体操训练的赛场上。那个时候无论是他还是他的父母甚至他的启蒙教练,恐怕都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瘦弱的男孩儿在这片场地上一站就是近20年。
&&& 转战职业队 六年没出成绩
&&& 1994年,也就是陈一冰10岁那年,陈云峰夫妇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儿子转战职业队。当时在岳阳道小学读三年级的陈一冰,学习成绩很好,经常考到班里的一、二名;同时他第一次参加全国儿童体操赛就拿了冠军。学习好、训练好,那么一冰的未来,究竟是把体操作为爱好还是作为职业,父母经过再三考虑还是选择了后者。这无疑是在冒险,毕竟如果练不出成绩,到时候学习也耽误了,儿子的未来将是一片迷茫。
&&& 在转战职业队最初的那六年里,陈一冰真的就在迷茫中度过。最初的两三年,没有比赛任务,1996年开始参加比赛了,但是直到2000年,整整4年时间,在体操赛场上,陈一冰没有得到任何成绩。尽管教练李全鼓励他打基础是关键,但他还是感觉自己的体操生涯一下子失去了方向。那段时间,陈一冰最害怕别人问他训练和比赛的情况,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煎熬之中,在2001年,陈一冰在最后一次参加全国少年赛时获得了吊环金牌和全能铜牌,这让他找回了久违的信心。
&&& 日,对陈一冰来讲这是值得记住的一天,那天他顶替手腕受伤的天津选手陈云飞进入了国家队。然而并非集训留在国家队的方式让自尊心极强的他显得很不开心,从那个时候起他心中就暗暗憋着一股劲儿:早晚有一天,要成为国家队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 2006世锦赛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 进入国家队的前4年,陈一冰一直默默无闻,在赛场上队友们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希腊他们兵败雅典,最让陈一冰难过的就是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与自己无关。而同乡董震略带悲情的职业生涯让陈一冰越发感觉到国家队竞争的残酷性。面对儿子在北京的默默无闻,陈一冰的父母开始忧虑儿子的未来:难道当初的选择真的错了吗?如果真的出不来成绩,以后去干什么?
&&&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丹麦阿胡斯市,这是个陈一冰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因为在这里他赢得了自己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冠军:2006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吊环金牌。那年他已经22岁了,不要说和杨威、李小鹏这样的前辈比,就是同岁的肖钦也早已在16岁就扬名世界了,“大器晚成”这个词无疑是陈一冰职业生涯的最好写照。
&&& 尽管大器晚成,但终于还是成了。在接下来的2007年体操世锦赛上,陈一冰再次获得了吊环金牌。一夜之间,陈一冰多了一个美誉--“吊环王”,这个美誉曾经属于他的同乡董震。当一冰光荣的把他揽到自己身上时,他也担起了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为中国加冕吊环金牌的重任。
&&& 一枚奥运金牌 圆了两个人的梦
&&& 07年的冬天,对于陈一冰来讲是一个特殊的冬天,在国家队的封闭集训中,他练习了新的难度,将原来难度为7.0的动作提升到7.4。用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的话说:“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讲,难度提高0.1都意味着受伤的风险大了一成。”为了奥运金牌,陈一冰拼尽了全力。日,终于站在了奥运会个人项目的决赛场上,是激动还是紧张,恐怕陈一冰顾不得所有的这一切。稳定心神,战胜自己就能拿到金牌,终于他做到了。
&&& 夺得奥运冠军,对于陈一冰来讲圆了心中的一个梦。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讲,不想夺得奥运冠军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虽然陈一冰记不得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心中有了成为奥运冠军的梦想,但这一天,他实现了这个梦想。更重要的是,他不仅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实现了前辈董震的梦。从1996年到2008年,跨了12年,一枚奥运金牌圆了两个人的梦。
&&& 关于未来 加紧完成学业透露择偶标准
&&& 拿到了奥运金牌,陈一冰未来会怎样?退役还是继续?面对这个问题,陈一冰的爸爸陈云峰告诉记者,至于未来的职业生涯怎么走,一冰会服从国家的安排。而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他和妻子都将尽全力支持儿子。
&&& 为了练习体操,陈一冰放弃了学业。2007年,他成为北京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一名学生。但由于备战08奥运,陈一冰并没有到学校学习,或许在未来,他会将更多时间放在自己的学业上。
&&& 事业丰收了,爱情对于这个24岁的男孩儿来说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一冰妈妈告诉记者儿子现在还没有女朋友,他的意中人的标准就是:通情达理,懂事,体贴人,至于长相,差不多就行。童心未泯的一冰还表示,日后有了孩子,如果是男孩儿一定要让他练习体操,这项运动可以给人一种特殊的东西,让一个人的意志变得坚强。看来将近20年的体操生涯,让陈一冰得到了很多东西,尽管其中有失去但更多的却是收获。
&&& 北京时间8月15日,在女子柔道+78公斤级决赛中,我国选手佟文击败卫冕冠军日本选手塚田真希,夺得冠军。日本柔道界对中国女柔大级别素有“不倒长城”的称呼,佟文用实力证明,现在她就是横亘在日本柔道面前的不倒长城。
&&& 尽管在生活中佟文女人味十足,但是一踏上榻榻米,她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甚至于连很多男陪练见了佟文都胆战心惊。
&&& 在中国女柔,佟文的陪练是4个体型不一的男陪练,4人分别模仿各种风格类型的队员。有一次陪练董立强一下将佟文摔了个嘴啃泥,当时佟文嘴上就起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正当董立强手足无措时,佟文却主动表示自己没事,止了下血之后继续去摔。这些五大三粗的壮汉,每天要被佟文摔上数百次,为了当好合格的陪练,他们必须狠下心来使出浑身解数,而艮劲十足的佟文每次被陪练“放倒”,都会立即爬起来,不把对手摔倒不罢休,用陪练们的话来说佟文这是“老毛病”又犯了。
&&& 体重130公斤,身高1米80,佟文那么大的块头,每天照样跟48公斤级的队员一起去跑步,尽管速度没他们快,但是一圈也不会少,以至于佟文经常被中国女柔当成优秀典型,一些国家队教练在训斥自己队员的时候经常会说:“你看看人家佟文是怎么练的。”
&&& 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作风,坚毅果敢和不服输的个性,加上较高的智商,使得佟文获得了现在柔道界的地位和成绩。“她(佟文)自己说‘我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一点没有浪费我的才’,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高燕敏说。
责编:张琬婧&&&
微信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
联系电话:02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径服男女能不能混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