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6年融水县公路规划中学如何分民族班

名师博客VIP服务中心
群组名称:名师博客VIP服务中心
群组介绍:名师博客用户,如果有问题、建议、意见可以通过本群组与我们联系
创建者:liuying
创建时间: 8:47:00
成员总数:38
主题总数:1955
回复总数:7
名师博客VIP服务中心
&融水民族教育发展之我见
(浏览次数:246932)
民族教育发展之我见
2007年6月,融水作为柳州六县之一,代表广西接受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6月18日,国家教育督导团检查组在南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反馈意见时对融水县民族教育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融水县虽然条件差、起点低,但能从实际出发,采取积极措施,走出了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之路。在欣喜之余,我们不禁对我县民族教育发展之艰辛和发展的未来有一个思考和展望。
一、融水民族教育发展之路
“两基”攻坚以前,融水县民族教育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走过艰难的发展历程,并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1988年,融水县小学入学率仅为90%,巩固率92%,毕业率85%完成率80%,在当时的柳州地区10个县中排名最末位;拱洞乡三个苗族村女适龄儿童380人,入学37人,入学率9.7%;白云、红水、大浪、安陲四个乡瑶族女适龄儿童658人,入学21人,入学率仅为3.2%,读至小学三年级以上的红瑶女孩仅1人,她是时任白云乡中学校长卜昌文的女儿!
针对学龄儿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状,1988年秋,融水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用不平等的办法解决民族间教育上的不平等——采取特殊措施,以办民族班和女童班为突破口,发展山区民族教育!同年9月,自治县人民政府筹集经费1万多元,在全县红瑶(瑶族的一个支系)居住最为集中的白云乡创办第一个红瑶女童班,分设两个教学点,42名女童免交一切费用入学。两年后,考虑到女童年龄增长,为避免她们“早婚早育”,县财政拨出专款作为助学金,将两个教学点合并到乡中心校实行寄宿制教学。一花引来百花香,该女童班给全县带来了启发,激发了各族群众兴办女童班的积极性,不仅出现了县办、乡办,还出现了村办、县乡联办和乡村联办,以及全日制、早晚班、寄宿制和走读制等各种类型的女童班。
从80年代初始,融水县采取特殊措施,先后举办从小学到高中,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培养学生到培养教师等各种类型女童班和民族班、校,民族教育形成了“一条龙”体系。
——1982年秋,融水县在白云、杆洞乡试办寄宿制民族高小班;
——1984年秋,融水县在县中开办民族高中班;
——1987年秋,融水县在县城创办民族中学;
——1988年秋,融水县在白云乡中心校创办第一个女童班;
——1990年秋,融水县在教师进修学校举办边远山区民族中师班;
——1993年秋,融水县在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少数民族女子中师委培班;
——1997年秋,融水县在县职校始办女子职业教育班;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融水县民族班和女童班形成了齐头并进的局面。到2007年春季学期,全县有24所学校办有寄宿制班级,先后办班629个,学生28474人;共办各种女童班98个,学生3832人。全县少儿入学率提高到99.5%,女童班入学率由1987年的67.2%提高到99.6%。
20多年来,融水民族教育和女童教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创新发展民族教育的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的充分肯定:
——1990年11月,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召开的“18省(区)女童就学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融水县民族中学开幕,与会人员到白云乡红瑶女童班参观考察。
——1991年6月8日,广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融水县“宣传发动女童入学工作先进县”称号。
——1992年3月,融水县教育局被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1994年6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融水县“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先进集体”称号;
二、融水民族教育不断发展之我见
新时期教育改革之风,赋予了融水民族教育新的生命。如何科学创新发展民族教育,使之不断焕发光彩?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不断给自治县民族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生机勃发、春意怏然。
(一)引进竞争机制,实施教育奖励基金制度,提升民族教育质量
融水县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人为因素多、随意性大,欠科学和创新,没有真正起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积极性作用,达不到制度用人、制度育人、制度留人的目的,从而制约了民族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从激励机制上下功夫:首先是在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科学化的办学效益评估体系,引导教师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在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上下功夫;其次是将竞争机制引入学校教育,公正、合理地评价校长工作和教师工作,以此提高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第三是制定奖励机制,激发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目前融水县已制定了《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质量奖励(暂行)条例》,县财政每年划拨出80—10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中小学教师和优秀学生。2008、2009年,县财政分别拨付80、100万元用于教育奖励,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成为现实,从而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教学积极性和责任心,使民族教育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这种好的做法应该坚持下去,以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民族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实施职教攻坚,提升民族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功能
在刚结束不久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再次强调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融水县应该乘“职教攻坚”这股东风,大加发展民族职业教育。
一是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多校一体”的管理模式,以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战。二是经过打一场胜利的职教攻坚战,使自治县民族职教中心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型办学实体,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平台,从而促进民族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三是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今年初融水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将学校作为公司的员工培训基地,不仅有利帮助学生的就业,而且对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四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各项指标力争达到国家级示范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评估标准,成为桂西北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民族教育为振兴当地经济服务的目的。
(三)整合教育资源,为民族教育优势发展打下基础
融水县群众地处分散,全县363所学校中,只有20个以下学生的教学点就有106个,只有1位教师的教学点122个,造成教育资源极大浪费和办学效益低下。因此,必须建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财政保障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全日寄宿制集中办学,走优势办学之路。
1、进一步加大初中学校优化力度。各乡镇初中学生实行自愿入学原则,可选择到县城初中就读,也可选择到中心乡镇初中就读,没有生源的乡镇初中将实行撤并,最后实现初中集中在县城或中心乡镇办学。
2、加大小学学校优化力度。如 2009年我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三防镇中心校为柳州市集中办学的试点学校。为此,三防镇中心校由原来的18个班级增至21个,学校的综合楼也已经竣工投入使用,并购置、建立了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阶梯教室的所需设备,完善了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功能室。下一步,其它乡镇中心校将依照此模式开展集中办学,逐步形成高年级集中乡镇所在地寄宿制教学,低年级集中村完小实行寄宿或走读制教学,没有生源或生源太少的村完小和教学点将实行撤并。
3、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幼儿教育。中心校校舍用于中心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村完小校舍用于小学一至三年级和学前教育,教学点校舍用于学前、幼儿教育。
(四)加强师资培训,为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保障
由于国家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的调整,融水县已有近8年未招聘小学教师,由此造成中小学教师出现“三化”现象,即小学教师“老龄化”—全县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初中教师“非专业化”——仅从小学抽调到初中上课的非专业教师就有195人,占初中教师的23.16%;高中教师“年轻化”—由于大量优秀教师调往经济发达地区学校造成高中教师紧缺,融水县不得不从初中调部分年轻教师到高中任教,同时,近三年从大学毕业生中新招了67名高中教师,使高中教师的平均年龄仅为31岁 ,非经验型教师占了60%以上。由于中小学教师“三化”问题突出,致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举步维艰。
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从2007年秋开始,融水县教育局结合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面积教师培训,三年共举办以参与式教学、教育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325期,受训教师4990人次,九义阶段的教师百分之百参加了培训。同时,培训工作倾向农村学校,仅“参与式教学和教育公平”一项的培训,村校、教学点的教师就占80%以上,为检查培训结果,2009年12月,融水县自下而上举行了“中小学中英项目‘参与式’教学竞赛交流活动”,教师们在比赛中合理渗透新课改思想,认真践行共同参与、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的新方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教师在竞赛交流在大显身手,其中来自大年、拱洞、滚贝等边远乡村的韦丽鲜等7名选手获得一等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今后将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要老老实实巩固教师的培训成果、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要加强教育职业道德的修养、要不断创新教师业务能力。
(五)民族文化进校园,在特色办学中创民族品牌教育
苗族先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蓄了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芦笙、百鸟衣、坡会群、苗歌、芒篙等,都是珍贵的民族文化。而一所学校,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民族思想意识,渗透民族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民族文化的教育环境中受到感染,从而进一步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激发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我们要大力做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一是创新办学理念,加强民族意识。学校要围绕自己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将自己的主打特色文化引进校园。要遵循“百花齐放”的原则,不是每校都雷同,而是提倡校校都有特色,各校独俱特色。学习苗族刺绣,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竞技活动,让学校成为了继承和发展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块园地。
二是加强芦笙踩蹚、苗歌等进校园。学校应该聘请少数民族文化专家、民间艺人等,利用课余时间教师生们唱苗歌、吹芦笙、跳踩蹚舞;在学校文化活动中,提倡民族节目多上台表演。目前,融水镇民族小学、融水县民族中学两校这方面做得较好,自治区、市级领导也多次到这两所学校进行调研并给予了赞扬。我们要以这些好的学校为示范点,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以点带面地铺开,拓展到各学校中去。
三是传承经典文化,提升学校品味。如融水县民族小学把“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增进校园民族文化、提高办学效益的一个特色来抓,在全校范围内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六年来,学校先后编写、修订了三本校本教材—《融水县民族小学经典诵读本》。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家长的配合下,学生每天都倘佯在祖先们留下的文化经典中,吟诵着《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孔子的圣人之言、李白的不朽诗篇、苏轼的千古绝唱……这些做法值得其它学校借鉴。此外,还要加强与柳州市的沟通与交流,在这方面柳州市雅儒路小学、景行小学 、二十六中及附小等学校在全国都小有名气,应该加强学习,以提升学校传承经典文化的层次。
“民族教育,就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融水县民族教育在改革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注入新鲜活力,使其别具特色,服务民族、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不断提升。
(贾红光 韦林峰 石奎)
楼主(skui198)
回复请先,游客请先2016年高考黄平民族中学最高分是谁?_黄平民族中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334贴子:
2016年高考黄平民族中学最高分是谁?收藏
新来贵吧,求解
不造,我也来看看,看我母校有没有北大清华了
旧州中学的数据是多少
我跟她分手了  第一天,她没有起床,把自己用被子捂的严严实实的,她宿舍的人都不敢去安慰她,她一天都没有吃饭,连刷牙洗脸都没有,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听到她在被子里抽泣.  第二天,今天她吃饭了,是她的宿舍同学强制性的让她吃的,她的眼眶红红的,我总说她是个爱哭鬼,她每次都噘着小嘴说她不是.  第三天,今天她穿的很妖艳,走进一家酒吧,喝了好多酒,用一种很诱惑的眼光环视全场,好多人上来搭腔“小姐,你好漂亮啊”.她喝了很多,当一个年纪可以做她爸爸的男人对她说“小姐,我送你回家吧”的时候她把手中的酒全泼在他的脸上,那个该死的老头扬起他的手掌就要打下去的时候,凌来了,救了她,这一切我都知道,我就在酒吧的一个角落里看着.  第四天,今天她早早就起床了,忙忙碌碌一上午,然后把自己关在浴室里好久,当舍友们踹门进去的时候都惊呼到:好干净啊.  第五天,她开始学习了,其实她原来学习很好,我们开始后受我影响她的成绩也退步了,这也好,转移一下注意力,恢复的也快.  三个月后……她做了学生会主席,她越来越能干,也开朗了不少,马上她就要考研了.  一年后……在她身边的男人很多,比我优秀的也很多,可她根本没在意过,不过她和凌很好,校园里传他们的关系很暧昧,她只是把他当哥哥,可是流言是挡不住的.  三年后……她要结婚了,新郎是凌,她在写结婚请贴,一张,两张,三张……写到第十二张的时候她哭了,趴在桌上眼泪完全抑制不住,我上前一看,所有的喜贴新郎写的都是我的名字.    我也很想哭,可是鬼魂是不能哭的,我没有眼泪.  三年前,我横穿马路,遇上车祸,手里提着要给她庆祝生日的OPPOr9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名师博客VIP服务中心
群组名称:名师博客VIP服务中心
群组介绍:名师博客用户,如果有问题、建议、意见可以通过本群组与我们联系
创建者:liuying
创建时间: 8:47:00
成员总数:38
主题总数:1955
回复总数:7
名师博客VIP服务中心
&融水民族教育发展之我见
(浏览次数:246936)
融水民族教育发展之我见
2007年6月,融水作为广西六县之一,代表自治区接受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6月18日,国家教育督导团检查组在南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反馈意见时对融水县民族教育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融水县虽然条件差、起点低,但能从实际出发,采取积极措施,走出了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之路。在欣喜之余,我们不禁对我县民族教育发展之艰辛和发展的未来有一个思考和展望。
一、融水民族教育发展之路
“两基”攻坚以前,融水县民族教育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走过艰难的发展历程,并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1988年,融水县小学入学率仅为90%,巩固率92%,毕业率85%完成率80%,在当时的柳州地区10个县中排名最末位;拱洞乡三个苗族村适龄女童380人,入学37人,入学率9.7%;白云、红水、大浪、安陲四个乡瑶族适龄女童658人,入学21人,入学率仅为3.2%,读至小学三年级以上的红瑶女孩仅1人,她是时任白云乡中学校长卜昌文的女儿!
针对学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状,1988年秋,融水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用不平等的办法解决民族间教育上的不平等——采取特殊措施,以办民族班和女童班为突破口,发展山区民族教育!同年9月,自治县人民政府筹集经费1万多元,在全县红瑶(瑶族的一个支系)居住最为集中的白云乡创办第一个红瑶女童班,分设两个教学点,42名女童免交一切费用入学。两年后,考虑到女童年龄增长,为避免她们“早婚早育”,县财政拨出专款作为助学金,将两个教学点合并到乡中心校实行寄宿制教学。一花引来百花香,该女童班给全县带来了启发,激发了各族群众兴办女童班的积极性,不仅出现了县办、乡办,还出现了村办、县乡联办和乡村联办,以及全日制、早晚班、寄宿制和走读制等各种类型的女童班。
从80年代初始,融水县采取特殊措施,先后举办从小学到高中,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培养学生到培养教师等各种类型女童班和民族班、校,民族教育形成了“一条龙”体系。
——1982年秋,在白云、杆洞乡试办寄宿制民族高小班;
——1984年秋,在县中开办民族高中班;
——1987年秋,在县城创办民族中学;
——1988年秋,在白云乡中心校创办第一个女童班;
——1990年秋,在教师进修学校举办边远山区民族中师班;
——1993年秋,在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少数民族女子中师委培班;
——1997年秋,在县职校始办女子职业教育班;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融水县民族班和女童班形成了齐头并进的局面。到2007年春季学期,全县有24所学校办有寄宿制班级,先后办班629个,学生28474人;共办各种女童班98个,学生3832人。全县少儿入学率提高到99.5%,女童班入学率由1987年的67.2%提高到99.6%。
20多年来,融水民族教育和女童教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创新发展民族教育的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的充分肯定:
——1990年11月,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召开的“18省(区)女童就学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融水县民族中学开幕,与会人员到白云乡红瑶女童班参观考察。
——1991年6月8日,广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融水县“宣传发动女童入学工作先进县”称号。
——1992年3月,融水县教育局被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1994年6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融水县“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先进集体”称号;
二、融水民族教育不断发展之我见
新时期教育改革之风,赋予了融水民族教育新的生命。如何科学创新发展民族教育,使之不断焕发光彩?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不断给自治县民族教育注入新活力,使其生机勃发、春意怏然。
(一)引进竞争机制,继续实施教育奖励基金制度,提升民族教育质量
融水县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人为因素多、随意性大,欠科学和创新,没有真正起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积极性作用,达不到制度用人、制度育人、制度留人的目的,从而制约了民族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从激励机制上下功夫:首先是在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科学化的办学效益评估体系,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在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上下功夫;其次是将竞争机制引入学校教育,公正、合理地评价校长工作和教师工作,以此提高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第三是制定奖励机制,激发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目前融水县已制定了《融水苗族自治县教育奖励基金实施细则》《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质量奖励(暂行)条例》,县财政每年划拨出10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2007、2008、2009三年,县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用于教育奖励,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成为现实,从而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教学积极性和责任心,使民族教育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这种好的做法应该坚持下去,以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民族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实施职教攻坚,提升民族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功能
在刚结束不久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再次强调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融水县应该乘“职教攻坚”这股东风,大加发展民族职业教育。
一是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多校一体”的管理模式,以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战。二是经过大打一场职教攻坚战,使自治县民族职教中心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型办学实体,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平台,从而促进民族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三是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今年初融水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将学校作为公司的员工培训基地,不仅有利帮助学生的就业,而且对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四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各项指标力争达到国家级示范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评估标准,成为桂西北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民族教育为振兴当地经济服务的目的。
(三)整合教育资源,为民族教育优势发展打下基础
融水县群众地处分散,全县363所学校中,只有20个以下学生的教学点就有106个,只有1位教师的教学点122个,造成教育资源极大浪费和办学效益低下。因此,必须建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财政保障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全日寄宿制集中办学,走优势办学之路。
1、进一步加大初中学校优化组合力度。各乡镇初中学生实行自愿入学原则,可选择到县城初中就读,也可选择到中心乡镇初中就读,没有生源的乡镇初中将逐步撤并,最后实现初中集中在县城或中心乡镇办学。
2、加大小学学校优化力度。如 2009年我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三防镇中心校为柳州市集中办学的试点学校。为此,三防镇中心校由原来的18个班级增至21个,学校的综合楼也已经竣工投入使用,并购置、建立了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阶梯教室的所需设备,完善了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功能室。下一步,其它乡镇中心校将依照此模式开展集中办学,逐步形成高年级集中乡镇所在地寄宿制教学,低年级集中村完小实行寄宿或走读制教学,没有生源或生源太少的村完小和教学点将逐步撤并。
3、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幼儿教育。中心校校舍用于中心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村完小校舍用于小学一至三年级和学前教育,教学点校舍用于学前、幼儿教育。
(四)加强师资培训,为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保障
由于国家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的调整,融水县在2006年以前有近8年未招聘小学教师,由此造成中小学教师出现“三化”现象,即小学教师“老龄化”—全县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初中教师“非专业化”——仅从小学抽调到初中上课的非专业教师就有195人,占初中教师的23.16%;高中教师“年轻化”—由于大量优秀教师调往经济发达地区学校造成高中教师紧缺,融水县不得不从初中调部分年轻教师到高中任教,同时,近三年从大学毕业生中新招了67名高中教师,使高中教师的平均年龄仅为31岁 ,非经验型教师占了60%以上。由于中小学教师“三化”问题突出,致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举步维艰。
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从2007年秋开始,融水县教育局结合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面积教师培训,三年共举办以参与式教学、教育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325期,每年受训教师5000人次左右,九义阶段的教师百分之百参加了培训。同时,培训工作倾向农村学校,仅“参与式教学和教育公平”一项的培训,村校、教学点的教师就占80%以上,为检查培训结果,2009年12月,融水县自下而上举行了“中小学中英项目‘参与式’教学竞赛交流活动”,教师们在比赛中合理渗透新课改思想,认真践行共同参与、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的新方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教师在竞赛交流在大显身手,其中来自大年、拱洞、滚贝等边远乡村的韦丽鲜等7名选手获得一等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同时举行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学校常规管理知识考试,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达98.7%。
今后将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要老老实实巩固教师的培训成果、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要加强教育职业道德的修养、要不断创新教师业务能力。
(五)民族文化进校园,在特色办学中创民族品牌教育
苗族先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蓄了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芦笙、百鸟衣、坡会群、苗歌、芒篙等,都是珍贵的民族文化。而一所学校,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民族思想意识,渗透民族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民族文化的教育环境中受到感染,从而进一步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激发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我们要大力做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一是创新办学理念,加强民族意识。学校要围绕自己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将自己的特色文化引进校园。要遵循“百花齐放”的原则,不是每校都雷同,而是提倡校校都有特色,各校独俱特色。学习苗族刺绣,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竞技活动,让学校成为继承和发展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块园地。
二是提倡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学校应该聘请少数民族文化专家、民间艺人等,利用课余时间教师生们唱苗歌、吹芦笙、跳踩蹚舞;在学校文化活动中,提倡民族节目多上台表演。目前,融水镇民族小学、融水县民族中学两校这方面做得较好,自治区、市级领导也多次到这两所学校进行调研并给予了赞扬。我们要以这些好的学校为示范点,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以点带面地铺开,拓展到各学校中去。
三是传承经典文化,提升学校品味。如融水县民族小学把“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增进校园民族文化、提高办学效益的一个特色来抓,在全校范围内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六年来,学校先后编写、修订了三本校本教材—《融水县民族小学经典诵读本》。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家长的配合下,学生每天都倘佯在祖先们留下的文化经典中,吟诵着《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孔子的圣人之言、李白的不朽诗篇、苏轼的千古绝唱……这些做法值得其它学校借鉴。此外,还要加强与柳州市的沟通与交流,在这方面柳州市雅儒路小学、景行小学 、二十六中及附小等学校在全国都小有名气,应该加强学习,以提升学校传承经典文化的层次。
“民族教育,就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融水县民族教育在改革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注入新鲜活力,使其别具特色,在服务民族、服务社会的功能上得到不断提升。
楼主(skui198)
回复请先,游客请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融水县民族高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