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 造影 不做支架手术放了支架10 个小时怎么感觉特别饿

支架放不放,放几个?凭良心还是看需要?|医生|病人_凤凰资讯
支架放不放,放几个?凭良心还是看需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目前,平均每名接受介入手术的病人使用1.51个支架,这一数字是较为合理的。”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六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八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指出,介入治疗的发展在中国整体上是健康的,绝大多数介入医生还是能遵循中国介入治疗标准和世界公认的标准来进行治疗。但也不能否认,少数医生确实存在着可放可不放,还是放了支架,或本来放一个就够,却放两个的情况,但这不是普遍现象。
原标题:支架放不放,放几个?凭良心还是看需要?日期:[]
版次:[D02]
版名:[新健康·封面报道]
字体:【大中小】
■新快报记者 余锦境“目前,平均每名接受介入手术的病人使用1.51个支架,这一数字是较为合理的。”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六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八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指出,介入治疗的发展在中国整体上是健康的,绝大多数介入医生还是能遵循中国介入治疗标准和世界公认的标准来进行治疗。但也不能否认,少数医生确实存在着可放可不放,还是放了支架,或本来放一个就够,却放两个的情况,但这不是普遍现象。不是谁都适合放支架“根据现在的统计资料,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谱,暴利达9倍!在稳定的情况下,我作为心脏科大夫不建议做支架。”两年前,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某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的一番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很多心血管医生对心脏支架的神化。不是每个冠心病患者都适合使用心脏支架。日,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其中对于心脏支架手术的适应症有严格的界定:患者有急性心肌梗塞等相应的临床症状;心脏血管堵塞75%以上;中到重度稳定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理想患者,适合采用心脏支架手术。同期,公立医院评级系统改革,介入手术数量不再作为三甲医院评审指标。相关数据显示,真正需要介入治疗的病人约占20%。反复发作心绞痛的患者应该及早到医院检查确诊,并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定是否需要支架治疗。要放几个支架因人而异那么,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放入支架的个数有没有上限?此前有网友爆料,济南某公司一位副总经理曾因为心梗住院接受了支架治疗手术,先后被放进7个支架,前后花了十几万元,血管成了“钢铁长城”。此事一经披露,惹来众多非议。“不应该以支架的个数去衡量一个手术是否合适,这有点像皮肤感染,切除多大面积合理,这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吕树铮教授举例说,有些冠心病人年纪很大,80岁以上,可以不做介入选择心脏搭桥,平均桥闭塞是在八年左右;如果病人只有40岁,这时候搭桥,还不到50岁“桥”就毁了。二次开胸搭桥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死亡率非常高。再比如,有的病人血管是腊肠样一节一节的,搭桥的时候无从搭起。像这样的病人,若进行介入治疗,放的支架相对要多一点。盲目对支架使用和数量进行限制,对病人也是不利的。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的指南,都没有对介入治疗的支架数进行限制。患者装支架花费高于出厂价数倍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曾表示,安装一个心脏支架,患者要支付比出厂价格高数倍甚至十几倍的钱。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9倍的心脏支架暴利,甚至超过了贩毒。“可以说,目前医院在胆道、肠道、食道等外周管腔支架的植入方面还是比较规范的,而心脏支架方面确实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介入科医生对记者坦言,一台手术,几名医生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站立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诊疗费及手术费一般仅有一两千元。如果不提高医生劳动价值,只能按下葫芦浮起瓢,药品走了靠器械,器械走了自然会有后来者。该医生还告诉记者,医院最早开展支架手术的是心内科,后来急诊科也逐渐开展,有的医院则专门成立了心脏介入科,是否因为利润丰厚,就不得而知了。进口国产支架价格相差1/3对于部分患者迷信进口支架的情况,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乔树滨院士指出,经过几代研发以后,目前,部分国产支架的水平跟临床效果其实并不比国外的支架差。“进口和国产支架,价钱差别1/3。选择哪种看经济状况,不需要一味地追求洋品牌。”“支架种类相当多,每个品牌的拳头产品也不同,介入医生一般会选择该品牌的最好的支架系列产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介入科张波主任告诉新快报记者,国产支架在非血管这块,如气管、消化道方面的介入治疗比较有优势。部分国产支架,性能其实已经接近甚至达到进口支架的标准,性价比较高(两者价格差别较大,部分甚至差别两三倍)。像胆道、气管、消化道的支架,国产支架可根据病人情况不同量身定做。“每个人放置支架位置的形状、大小可能不一样,且支架放置往往比较急。进口支架的尺寸是固定的,假如临时进口合适尺寸,光报关环节就要半年左右,根本等不及,而国产支架可能几天就定做好。”张波表示,另一方面,有些支架上面有放射性粒子,其半衰期只有一两个月,医院囤货的支架放久了离子活度会逐渐下降,而国产支架更“新鲜”,可以弥补这个缺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支架可以代替进口支架。”专家致患者: 再完美的治疗都不如预防对于冠心病发病率较高这一情况,专家给出的建议是:第一,不要恐惧,现在治疗方法很多,不管是吃药还是做支架还是做搭桥手术,效果都很好;第二,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应该积极治疗;第三,要积极地预防,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得冠心病。“打麻将、玩电脑,一天十几、二十几个小时久坐不动,不仅会导致心肌梗死和卒中,还会造成一系列的恶果。如腿上会长血栓,血栓脱落一旦走到肺部,会导致人猝死,比心肌梗死还快。而且麻将桌上还容易激动,出现一些本该避免的危险事件。”张波表示。事实上,18世纪一些医学专家就描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那个时代没有支架,没有搭桥,也没有硝酸甘油,当时一位英国医生把病人组织起来,到空气新鲜的森林里伐木,每天锯树30分钟,三个月后,绝大多数患者的心绞痛都消失了。5类患者适合安装心脏支架●急性心肌梗塞心梗发生后6小时内应尽快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介入治疗,快速开通已经闭塞的血管,其心功能恢复的效果比溶栓、药物治疗都要好。●不稳定型心绞痛因有可能演变成急性心肌梗塞,适宜放置心脏支架。●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走路稍远一点,可能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而安静地坐着或休息一会儿,症状就会缓解。●法洛四联症患者冠状动脉解剖异常,经皮右室流出道置入心脏支架较单纯外科手术风险小。●复杂先心病重度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闭锁等复杂先心病,适宜经皮动脉导管内放置支架。支架的那些年1977年,瑞士做了第一例叫“球囊扩张术”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是用一个可充盈的胶皮球囊,对变窄或发生阻塞的血管进行扩张。但由于没有永久的血管内支撑物,容易发生术后的再次狭窄。上世纪80年代,法国进行了第一例支架手术,用金属支架植入扩张部位能很好地防止血管的塌陷。但是,病变血管会很快生长出过多的细胞来包绕侵蚀金属支架。2003年,研究者发明了药物缓释支架,给金属裸支架穿上一层化疗药物的“外衣”,缓慢释放药物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2004年,药物支架进入中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96927
播放数:248324
播放数:251451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你好专家 我的母亲(60) 13年春节前 感到胸闷 后背疼 最后造影检查放了一个支架 当时也不懂 大夫说70%以_百度知道
你好专家 我的母亲(60) 13年春节前 感到胸闷 后背疼 最后造影检查放了一个支架 当时也不懂 大夫说70%以
大夫说堵塞70%以上就放(前面也不曾想到是心脏的问题,没有吃过什么缓解的药) 当时造影检查结果是 一个堵塞70% 还有在岔口处(三个分支) 有两个堵塞 50% 60%
目前就放了一个70%的支架
这样对不我母亲身体一直不好 前面做过4次大手术 我还在上学 好多不懂 想问下 术后对寿命有影响嘛
还等长期吃药(家里条件不好) 另外两个堵塞地方如何控制 ,不在严重
。放支架能维持20年以上吗 母亲还没享过富
提问者采纳
综合起来,总之药不断,肥肉,油腻的,饮食控制,减肥,这病一般没大问题,有什么不妥了药是不能断的,不能自己断药,及时找医生调理,支架一般70%以上才支的,饮食,60那个估计经济问题没给你支,不适找医生,一般还是会选择支的,锻炼,花生(高脂肪植物)尽量少吃,最好每日有少量运动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造影检查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继续服药。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要控制饮食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一场手术十多个小时医生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按时间排序
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宽泛,肯定是具体手术具体分析的呢,而且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不同 手术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当然也要考虑手术中的突发状况
我是大一的学生 学护理的 虽然还没进临床 但是还是有机会接触临床 医护工作者是很枯燥的职业 没有电视剧里的潇洒 10小时的手术一定是在全身心的投入 现在的医患矛盾太严重了 希望医患能彼此谅解
给我开刀(?????)
前任骨科住院总,当班那几个月每天就是上台和各种急诊值班事务,通常是迎着朝阳进手术室踏着晚霞还出不来,无论当晚开刀到几点翌日早8点必须查房……有次晚上忙到凌晨三点多说天亮还有5台手术,也是为人民服务到要开外挂了。
没上过十几小时的。上过一台四五个小时的。手术内容是找绣花针。一个小女孩被发现体内有根绣花针,已经影响呼吸了。手术前B超定好了位置,原计划做腔镜,一两小时肯定完事。结果,九点进去手术,十点就拿出来了....然而,发现拿出来的是半根绣花针。。。然后,申请术中X光,等隔壁室的X光机。确定肯定还有一截绣花针在体内找家属沟通病情重新定位术中B超定位绣花针。等隔壁室的B超医生。本着不想再多个术口的想法,在体内找半天。没找到只好在体表再开一个术口来找好不容易找到,结果,还是一小截继续定位,继续找,终于,找到最后一截。最后拍片确定体内一点点绣花针都没有了的时候已经中午了。至于,小女孩为什么体内有根绣花针,小女孩和家属都说不知怎么进去的。。
以前写的一篇描写手术的文章突然袭击的急诊好不容易处理完,下级医院又急诊送来了一位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患者偏胖,长期高血压病史,突发胸背部疼痛,拿到当地医院的磁共振结果,基本判断为I型主动脉夹层,需要尽快手术,不然二十四小时之内的死亡率极高。有点棘手的是,患者是一位泰国来的游客。迅速安排急诊胸腹主动脉造影、控制血压、安抚病人、家属谈话、告病危……一切处理妥当凌晨三点多了。手术前的准备每次做I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就像一场小型战役,我们总结了要做三大准备:医生的准备、病人的准备和血库的准备。医生的准备主要就是完善各项术前检查,联系麻醉科、手术室、体外循环等科室的医生、护士,并确保及时到位,虽然大家都很辛苦,都要牺牲假期,但这一项几乎还算是最好准备的,基本上是随叫随到。病人的准备这就比较麻烦了,主要就是要和病人交代手术的风险,对一群毫无医学基础的家属,要把I型主动脉夹层讲清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手术方案以外,还要交代各种并发症,譬如因为体外循环时间过长,乃至于术中有一段停循环时间,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苏醒困难、不能脱离呼吸机、二次手术、需要血液净化等等,碰到有些不太通情达理的家属,光手术签字是不够的,还要求病人家属写手术申请书、人人签字画押、术前谈话录像录音等。还有就是费用问题,术前要求缴费二十到二十五万,这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尽管我们同意先救人要紧,但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还实现不了这一点。血库的准备这个环节是一阵阵的,血源充足的时候只需要和血库提前联系,需要准备多少血浆、多少冷沉淀、多少血小板之类的。遇上社会上献血人员较少,血站血源紧张的时候就麻烦了,要求患者家属自助献血。像主动脉夹层这样的手术,尽管已经利用了自体血回输等一系列节约用血的技术,至少也需要家属献 2000 毫升的血液,这对患者家属不多的家庭非常头疼,为此心脏大血管外科几乎所有的医生都有过帮忙献血的经历。一次战役般的手术泰国夹层患者家属很通情达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会讲中文,非常信任医生,所以术前谈话很简单。血源最近也比较充裕,快速准备妥当。费用问题就困难了,患者有泰国的医疗保险,但保险公司一时半刻联系不上,只能先全部自费治疗。于是一整个上午就和患者家属一起想办法筹措费用,在中国当医生就是这么难。患者接到手术室已经快中午十二点了,抓紧时间吃了点东西,下一顿还不知道几点钟能吃,水不敢喝太多,这种手术最少六、七个小时,怕术中憋不住。仔细检查患者术前各项结果,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胸腹主动脉造影提示夹层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逆行撕裂至主动脉根部;右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均受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均为假腔供血;夹层假腔巨大,压缩真腔至真腔所占比例不到 10%。转氨酶及尿素氮等衡量肝肾功能的指标差的不忍直视,CT 提示肾脏和肝脏已出现坏死……这种病人不手术的话,二十四小时之内几乎必死无疑,不是死于夹层破裂,就是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此高难度的手术只能请主任亲自主刀,我当一助。麻醉、插管、消毒、铺巾、分离腋动脉备用、开胸,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病人的体温持续下降以提高身体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阻断主动脉后灌注心脏停跳液,切开主动脉探查,血管质量极差,意味着接下来的血管吻合极为困难。唯一庆幸的是主动脉瓣返流不严重,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也可以保留,不需要做复杂的 Bentall 手术,根部的处理只需要做升主动脉置换及主动脉瓣成形,但该步骤也不简单,处理不好会出现主动脉瓣返流及根部的严重出血;处理完主动脉根部以后开始深低温停循环,这是最危险的一个步骤,手术时间必须争分夺秒,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降主动脉象鼻支架的置入、主动脉弓全弓置换及三大分支血管的重建,不然术后病人会因为严重的脑部缺血损伤而醒不过来。本应该快速完成的步骤一开始就不顺利,平时放象鼻支架只要一两分钟,但这个病人真腔极小,如果把支架放入到假腔后果不堪设想,只好临时用手指探入远端真腔,置入导丝,再顺导丝置入支架……经过一系列坎坷,最终还是在安全时限完成了全部步骤。心脏复跳意味着手术主体工程完工,然后就是并循环辅助心脏,等待升温,再然后就是止血。这几个过程也充满风险,患者体温上升的过程中会不停的有气体从血液中释放出来,如果不能妥善排气的话会造成严重的冠脉阻塞或脑梗塞;止血过程也非常痛苦,由于肝素化、体外循环长时间转机对各种凝血因子的破坏以及吻合口众多,止血非常困难,不顺利的时候止血都要两三个小时。全部过程完成已经过去八、九个小时了,所有医护人员才开始谨慎的松了一口气。此时,深深地疲倦袭人而来。一方面很想上厕所,另一方面手术室反复的升温降温过程造成人严重的脱水又让人饥渴无比。但,还不能休息,此时又出现了小插曲,患者没有小便!没有小便意味着肾脏灌注不好,什么原因呢?台上台下医生迅速开始分析、处理:提高血压,没反应;推利尿药,还是没反应;是因为肾脏功能衰竭还是没有恢复真腔供血呢?如果是前者需要马上做血液净化也就是俗称的透析治疗,如果是后者则需要马上血管造影然后做外科处理。就在反复讨论和各种准备的一个小时后,小便竟然出现了!一大堆的医生愉快的趴着看病人的尿袋,不当心脏外科医生的人有时候可能很难了解我们看到病人有小便时的愉悦心情!手术后继续加班全部处理完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这时才能以十几分钟的时间最快速的完成我们戏称的三件事:放水、喝水和吃饭。三件事办完,主任对我说:「今天辛苦了……」我还没来得及感动,接着听到了「这个病人估计晚上情况会很不稳定,你得亲自在重症监护室处理!」我很想说,昨天才上了二十四小时班,今天又搞了一天,受不了啊!但我没有说,因为我知道领导的标准答案:「心脏外科医生没有什么值班、加班一说,只要病人有需要,二十四小时都是上班状态!」后半夜也果然像主任说的一样,病人包括血压、CVP、血钾、乳酸、凝血功能等众多指标剧烈波动,不及时处理确实容易出问题,还好最终平安的度过了这术后最危险的一夜,病情转为平稳。明天是礼拜一,每个礼拜最繁忙的一天,休息?不可能!这就是我在五一假期中的一天,当然也不是天天都这样,但确实平时每天都很忙,像这么疯狂的二十四小时,在天气寒冷的冬天基本上是家常便饭,各种冠心病急性发作、各种类型主动脉夹层、各种心脏移植……一个礼拜几天不回家是家常便饭。我和你一样医生付出这么多,但只要病人恢复好、病人家属理解、社会认可,最终成就感会战胜疲劳。可是如果碰到胡搅蛮缠的病人家属或是极少数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有时候精神上的挫折会比肉体上的疲劳更难承受。其实我和你一样,职业是医生,但也是一个渴望假期的普通人。程才
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每次我碰到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的外科同行,他们或睡眼惺忪,或疲惫不堪,有的甚至脚都站不直,又在那不停地捶自己的背脊,但你看他们的眼神,仍然是锐利而有神的。有时候想想10H+的手术,自己的双脚就开始打颤了......自己这时候看他们都觉得这就是所谓自带圣光的那群人,不自觉还会带上星星眼,真的是高大帅气啊!!总觉得只要这些外科大夫在,我们人类就还有希望.....
我只想说,没事的麻醉医生在边上看的好辛苦啊 。抖个机灵拉仇恨好像不太好。嗯,作为一个麻醉科的实习医生,我还是说说麻醉医生要干什么。(你们都简单略过我们麻醉干啥!尤其是上面还有麻醉的老师)首先说明的是“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不管是什么手术,只要涉及到麻醉,麻醉医生的工作都是差不多的。接下来是详细内容:
在每天手术还没有开始前,麻醉医生就要下到手术间,将麻醉药物、术前用药、以及一些其他随时可能需要使用的药物(包括各类抢救药物)按一定的比例配置好。检查麻醉相关的机器和器械,更换掉一些一次性性耗材。通常准备好这些,就到了开早会的时候了。早会时下级医师要向上级医师汇报今天手术的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备选的解决方案,让上级医师给出指导意见。
早会结束之后,回到手术间,等待患者被领到手术间。患者到手术间之后,和护士一起核查患者信息,待患者躺到手术台上,给患者接好监护仪,并将监护仪的数据接入手术间的电脑。根据监护仪上的数据再次评估患者的情况,准备开始麻醉诱导(此时的外科医生通常还没来!),一般超过10个小时的麻醉都是采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一般通过静脉或者吸入给药使患者麻醉,麻醉药物达到诱导剂量后,患者会失去意识,并丧失自主呼吸的能力,这个时候由麻醉医生使用呼吸机和面罩辅助通气,保证患者不会缺氧,在观察患者情况稳定,肌松药物作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简单的说就是将一根空心导管置入患者的气管内,之后把呼吸机和导管连接,用机器鼓动代替患者本身的呼吸。这样做可以解放麻醉医生的双手,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气管插管结束时,通常你会发现外科医生已经神奇的洗好手,站在边上看着你,而你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调整机器参数,麻醉药物的用量。(这图超像外科医生洗完手穿个绿衣服在边上看着你)(这图超像外科医生洗完手穿个绿衣服在边上看着你)有些病情复杂的病人,你还得给他做中心静脉穿刺,动脉穿刺,以便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这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有空再填坑)这些都做完之后,外科医生会要求帮助调整患者体位,他们要给手术部位消好毒。偶尔你还得代替护士帮忙给他们系上手术衣。待外科医生在台上站好,拿起手术刀,这时候才真正开始了一台手术。
手术正式开始之后的麻醉师就会比较轻松,关注监护仪上的示数,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调整重要器官的血供;根据手术情况调整麻醉药物用量;关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大不大,是否需要输血,液体量需要补充多少;每隔一段时间取患者的一点血液去做个血液分析,看看有没有酸碱平衡失调,要不要使用药物干预;顺带把麻醉记录单之类的各种记录填写完,开好处方签好字;偶尔还有一些手术需要用到一些其他机器,比如血液回收机,也是由麻醉医生操作的。
完成这些麻醉工作基本就做好了,看上去也比台上的外科医生轻松不少,但是!我们麻醉医生手术全程不能有一刻松懈,守护患者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我们,患者生命指征出现剧烈变化的时候,我们要第一时间反应并处理,甚至当台抢救。在漫长的手术中,麻醉医生要不断的调整器械和用药直到手术顺利结束(然而实际上10多个小时里的这段时间是很闲的),这时候外科医生的任务结束。麻醉医生还需要负责患者的苏醒工作,拔出气管导管,直到确认患者安全才能送回病房。(一般三甲医院苏醒工作由苏醒室完成,苏醒室由高职称麻醉医生带领其他医务人员管理)———————————————割——————————写了这么长,实在太困,通不通顺我就先不看了,基本把麻醉医生的工作都交代清楚了,主要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麻醉医生做了些什么。不管了!睡觉!
等着缝皮。
Ok,这么长时间的手术一般很少,大体流程就是如下。病人来到了手术室之后,至少会遇到五六次问他叫什么名字的,因为要查对,大手术一般都是全麻,就要导尿,准备器械,手术器材,一些精密仪器还要提前半个小时高压蒸汽灭菌。这一系列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就是摆体位和麻醉,体位很关键,在我们医院一般都是一助或者二助亲自摆,不要实习医生,规培医生摆,因为体位会影响到整个手术是否得心应手。然后就是麻醉,这个主要是麻师的工作,其实也很危险啊,因为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病情,机体,免疫等等来算他所需要的麻醉量,如果多了就出大事了,少了也出大事了,很佩服麻师。接下来就是洗手了,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因为一台手术间最主要的标准事无菌操作,洗手非常关键,护士和医生洗手之后,护士就去点器械,医生就去给病人消毒和搭台子,这件事一般就是菜鸟做。然后就是穿手术衣,手术衣非常厚,又长,有时候才消毒过来的衣服还是热的,这个时候如果是夏天的话,简直要把人都热死,好吧,跑偏了。然后就可以开始手术了,就说心脏搭桥手术吧,这个手术时间比较长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不等,主要看病人的情况,比如说我就遇到过,在心脏手术过程中,病人循环突然衰竭,抢救了几次,最后差不多做手术做了15个小时,值得可喜可贺的是,最后那个病人手术成功了,好吧扯远了,嗯,搭桥手术的话很特殊,因为是心脏上面冠状动脉硬化,不能供给心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所以要重新换一条血管,而且要在身体其它部位找一条血管,这就意味着两个手术,而且缝合血管的话,精神要高度集中,不然就出大事了,很多专业的名称我也不说了,反正大概就是开胸?开肋骨?开始心脏手术?安置胸腔引流管?关胸膜?缝合,就这几步能花上将近十个小时得时间。然后就是送入监护室等患者清醒,一般来说是一到两天,这两天是很危险的,如果机体适应了,危险就不大了,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心脏搭桥手术下来的一个女病人,在凌晨三点左右心脏停了,怎么办!!!当然是胸外心脏按压啊,立即抢救啊,你以为会这么简单?怎么可能!心脏手术好不好,按重了,接上的血管按断了,就挂了,按轻了的话,就没有作用,也挂了,万万没想到,那天晚上我们轮流按了将近两个小时,我们有三个人,终于把人抢救回来了,我们累瘫了,就在那地上睡了一会儿。关于手术期间吃不吃饭的问题,是这样的,如果是小手术,主刀医生一般都很有计划的做手术,除非突发情况,一般不会错过饭点,当然了手术期间上厕所是不可能的,你要问怎么控制?不喝水呗!如果做手术错过了饭点,ok,那你就挨饿吧像这种要做十几个小时的手术,你要么手术前就多吃点,手术室多备点葡萄糖,要么就挨饿,一般精神太集中,很少感觉到饿,心思都在病人身上,像有些医生手术一做完就晕的也不在少数我虽然是一名小护士,但是我也做过从晚上十点半到第二天早上七点二十的急诊手术,很累,当然了医生更累,我只是一直守着医生和病人,跑跑腿,充当一下助手,帮个小忙,医生更累。愿每个生命都被温柔对待!
一个完全的外行人,极度不认同现在情绪激烈的病患家属做出的一系列暴力事件。我认真的看完了每一位医生的回答。我想说医生真的是一份很辛苦也很神圣的职业。当然,任何专业领域势必存在人渣,但不能因为个例而否认整个行业。我相信绝大多数医生都具备最起码甚至更高标准的医德。我们身患疾病,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能为我们缓解痛苦解除病痛的医生。身边有位认识的人,在做完化疗后,不遵医嘱,私自抓中药进补一周后去世,花圈灵堂全部摆在了医院,扬言要弄死涉事医生。我觉得真心可怕,如此下去,我们真的还能有健康的就诊环境吗。
实习生,有一次上台当器械护士拉了11小时的勾
我本科是法医专业的,最后一年的上半年是在医院实习,其实本来要求也不是特别高,就是到各个科室去打打酱油,学点东西。但是我人品爆发,轮转第一个科就是普外,实习第一天就上了一台十小时的Whipple。Whipple,即胰腺癌根治切除术,手术内容包括整块切除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远端、近端和局灶淋巴结,之后进行胰腺空肠吻合、空肠胆总管吻合和胃空肠吻合。感兴趣的可以看这个视频:,需要翻墙。你们可以想像一下,打开腹腔后像用大勺挖西瓜一样挖一大块出来,然后把剩余的部分接好补齐……当然实际情况还要复杂的多,各个器官层叠交接,随便切开一处就要花费不少时间止血,由于肿瘤导致局部粘连的地方,更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处理。我那天当然是负责拉皮了,然后陪同到底,全程观看。下了台后腿麻,感觉像是膝盖直接顶在两根木桩上。晚上不禁感叹真是有意义的一天啊,然后就绝了从医的念想。
关腹小能手,哈哈哈
你们,你们,你们居然感动了我
首先,手术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包含手术医师(手术指导者/主刀医生/一助/二助)麻醉医师、电生理医师还有影像医师,我这里假定你说的是手术医师中的主刀。我自己是神经外科的,专业方向主要以颅底肿瘤为主。整个外科来讲,神外的手术时间平均时间是最长的,而神经外科各个亚专业里面,颅底外科手术时间是最长的。 一般而言,从切皮到缝合好要6小时左右,假如手术中遇到些困难或者是复杂病例, 那么十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完成。我这里不是说加上麻醉啊,准备啊恢复时间。是单说手术时间,包括暴露病变、切除、缝合。说点题外话,总体来说,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iMRI DTI之类的影像学手段)和术中器材的进步(三维HD内镜 Cusa 术中荧光 激光刀 流体明胶之类)加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在来讲颅底外科手术时间比较之前缩短了很多,也安全了很多,但相比其他专业,还是个很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我自己现在还没修炼到位,在所有超过10个小时的手术里,还没有能力主刀,一般是第一助手,有时候也做二助。认识可能没有主刀医师那么全面,结合我自己的手术风格,说说我自己的认识吧。进了手术室,首先是摆体位。神经外科特别是颅底外科对病变体位要求很高,根据病变的具体位置和生长方式,会在头位的摆放上进行微调,目的是(1)到达病变距离最短。这样可以减少工作距离,也可以减少手术路径中毗邻结构损伤。(2)尽量利用人体自然重力,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减少手术野遮挡和出血,这个是个学问的事儿,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有时候还受制于麻醉大夫。摆好体位然后导航 画线 消毒 铺单子,开始手术了。颅底的病变都很深,毗邻的重要结构比较多。所以难度一在暴露,一在神经血管保护。暴露的时候要想到:(1)尽量通过暴露,把深部病变变为浅表病变;这就要熟悉解剖,下很大功夫熟悉解剖,(2)分层暴露,要考虑到术后暴露途径结构的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暴露用的手术切口都是经典的入路切口,设计好了的,避开了重要神经血管的走行。切皮是用大手术刀,切开后可以双极电凝止血或者放头皮夹止血。我在上学的时候在国外见到用的是头皮夹枪,效率很高,回来之后还没见到有,太贵了可能。筋膜我一般选择剪开,单极电刀切开也可以,但筋膜会皱缩,然后单极电凝骨膜下分离显露颅骨,有时候也用骨膜剥离子。然后就是钻孔,铣刀切割骨瓣,然后切开硬膜,显微镜下操作,然后就是到达病变,切除病变,切除病变一般是分块切除,当然这里面涉及很多技术了,涉及到很多器械的应用了,那就太专业了,写出来会很多。一般来讲,肿瘤质地太韧或者太硬,血运特别丰富的都会耗时比较长。这里面讲两个例子,我们收治过一个小脑幕脑膜瘤的患者,患者跟一个外院的医生是亲戚,想请他来做,本来这个医生的水平并不比我们自己要高,但出于对患者的尊重,我们也同意了,毕竟选择权在患者一方嘛,结果开颅之后切开天幕,傻眼了,横着数根静脉,好不容易处理好了,瘤子硬的狠,专家不喜欢用cusa,拿着刀片从那里刮啊刮啊,从早上到下午六点多,专家说,要抓紧回去了,就走了,这时候也就做了十分之一的瘤子吧,换我们自己的教授来切,又切了四个多小时,术中CT证实切除满意。这个手术前后做了16个小时,并不是专家水平低,是因为切除空间有限,肿瘤质地硬难以切除,所以耗时很长。另一例是一个中年人,这个病例我记得清楚是因为病理特殊,术后病理似乎是肌皮癌,反正是以后再没见过的病,8年前外院做过一次手术。整个颅底都是瘤子啊,从前颅底到斜坡,海绵窦内,硬膜内外,眶内窦内都一塌糊涂啊,两个大主任在台上干了22个小时,还重建了一侧的颈内,重建了前颅底。切除完了瘤子就是止血,这个时间可长可短,有时候就是止不住。再就是切除了瘤子,颅底外科很多时候要重建一些解剖结构,比如颅底骨质或者血管了,那就又增加了时间。有时候重建比瘤子切除还麻烦,需要跟口腔科,耳鼻喉科伸直整形外科一起来,重建就做个五六七八小时的,也是有的。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印象深的也有不少,因为我们经常会有超10小时的手术。主刀在全过程,只要上去了就不会下台,是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的,除非顶不住了或者拿不下来了,叫别的教授或者主任来帮忙,助手其实是比较轻松的,可以随时下台。当然,有的教授讲究什么两人四手操作了什么的,那么助手可能也不能下台。做大手术一般都比较紧张,不太会饿,但手术室里面一般比较干燥,失水很厉害,实在不行了,都会喝一包高糖,味道还挺不错的。手术室里一般会放点音乐,主刀大夫一般压力很大,镜下操作的时候,很少说话,有时候会进入一种“巅峰体验”的感觉,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也注意不到周围的事情,你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手术台上,都在显微镜下的几平方厘米的区域里,整个思想都集中在分离,电凝,吸引,暴露之中,好像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个事情罢了,外人看你的时候,都觉得你神情很专注,脸上发红,整个脑袋好像要冒烟了一样,那种体验,还是非常棒的。助手这个时候相对来讲,一般就没什么事儿了,助手多数会选择下台,或者是跟器械护士聊天活跃活跃气氛,手术室里荤段子满天飞,每个助手都是段子手。二助甚至三助多数这个时候的操作已经看不懂,或者回病房处理病号去了,毕竟病房的病人也要有人管,新入院的,出院的,病情变化的,拆线换药乱七八糟也得做。或者也会找个地方睡觉去了,病房值班室手术室休息室送病号到床对面手术室的手术床甚至是墙角,毕竟明天还要手术,教授可以晚来一会儿下级大夫可是要一早到。虽然国内很多人现在热衷于讲颅底,但不可否认的是颅底外科的黄金时代其实已经过去 我们现在讲的都是90年代前后国外samii,sekhar,hakuba等人的东西,你去AANS开会,会发现神经脊柱、血管病、甚至是功能或者 NICU的专题都如火如荼。颅底?sorry,太麻烦了,没人玩。小广告,请点击头像里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谢谢。
在做手术,缝血管,缝肌肉,分离组织,吸血,处理淋巴结。外伤类手术,尽量恢复原有解剖结构。
经常被感动,向你们致敬
惊心动魄的,太TM 了!人类文明就是超脱了基本的生理需求而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荣誉需求
曾经的我立志要做妇产科医生,能拿刀能抓笔自我感觉棒棒哒,直到我进入了实习阶段......轮转是按照内外妇儿的顺序转的,所以外科成了我了解手术室的第一关。前几个科还好,甲乳、骨科、肝胆,都没被我碰上大手术。可就在我内心窃喜自诩为“小白实习生”的时候来了!脊柱科,不记得是什么手术了,后路,(反正我就是拉钩的那个)手术切口小,背部肌肉又难拉,小盆友表示好紧脏啊,(千万不要碰到神经了喂)于是在又累又紧张的状态下我就这么站了许久久到我看着术野眼睛都开始蒙了突然听到老师的声音:小姑娘,你脸都白了,下台吧…(是的,是脸,半张脸,我老师就是这么牛,这都看得出!我有带帽子口罩的,好孩子无菌观念棒棒的)我才感觉咦头好像有点晕眼有点花脚有点软哎呀呀呀呀...我要下台了...亲爱的巡回姐姐问我要不要葡萄糖我竟然naive的拒绝了!!!我的天!!!谁知道我脑子怎么想的竟然拒绝了好喝的葡萄糖!......反正我只记得我晃晃悠悠换好衣服又摇摇摆摆地回到科里,把我上台前订的本来想中午回来吃的炒粉全部扫光(平时我可是吃一半就饱了的主呢...)抬头一看已经5点半了估计台上8个钟...才8个钟我已经不行了……不知道老师们是怎么做到的而且他们比我更加集中,肯定是更累的打从心底里的敬佩虽然8个钟好像并没有很久还没到10个钟呢但结合自身情况我还是怯步了我逃离了外科也抛弃了我一直热爱的妇产科现在已经是一枚小内科医生啦~!还是要好好努力为人民服务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造影支架手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