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景,仙,我牛吃草组成一句话英文

原价:¥20.00元现价:¥15.00元
本书信息由合作网站提供,请前往以下网站购买:
  本文集共收集选编了16位翻译家的65篇汉译英译文。参加此书英文翻译的译者中,有在译坛耕耘一生的德高望重的老翻译家(有的翻译家在此书编辑出版时已经离世);也有硕果累累、在汉译评英方面颇有造诣的中青年翻译家;有来自内地、香港或在海外定居供职的中国译者;也有母语为英语的外籍译者。文集所选文章体体裁、题材丰富,包括散文、小品文、杂文诗词和小说等等。此外,在编排方式上本书也有别于已编辑出版的英译汉文集,是以翻译家来分类编排的。这样可以使读者通过集中阅读各位翻译家的译品,来欣赏他们对不同文体、不同题材文章的诠释和翻译方法,由此感悟其各具特色的翻译风格和独到的艺术境界,了解其别具一格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文集对热爱或致力于汉译英翻译的读者在翻译实践、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中将有所启发和帮助,能够提供一些参照和借鉴。
学问与趣味
中年人的寂寞
《激流》总序
鲁迅先生记
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
我可能是天津人
David Pollard
念奴娇?赤壁怀古
直译?顺译?歪译
无题的风景
我和《水经注》
永久的怀念
对《文化交流》的祝贺
五台名刹画沧桑
醉人的春夜
乐山龙舟会多姿多彩
神话世界九寨沟
初中中国旅游可到哪些地方
Robert Neather
同类热销图书
外文出版社
¥45.00¥31.50
外文出版社
¥43.00¥30.10
吴钟明 主..
武汉大学出版社
¥39.80¥31.60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56.00¥40.30
王立弟 主..
外文出版社
¥43.00¥32.60
(美)平卡..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25.90¥21.20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38.90¥28.70
汪海涛,邱..
群言出版社
¥32.00¥25.40
蒋军虎 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80¥14.00
外文出版社
¥40.00¥31.10
外文出版社
¥40.00¥28.00
林超伦 著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38.00¥28.50
赖世雄,李..
外文出版社
¥25.00¥20.00
秦亚青,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41.90¥33.50
北京大学出版社
¥32.00¥24.10
(英)林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21.90¥17.50
卢信朝 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45.00¥36.90
汪海涛,邱..
群言出版社
¥30.00¥23.80
黄敏,杨元..
武汉大学出版社
¥22.00¥17.60
杨平 主编
青岛出版社
¥22.00¥14.80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32.90¥24.60
(美)弗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260.00¥195.00
北京大学出版社
¥48.00¥38.40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
¥20.00¥15.90
王斌华,伍..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36.90¥27.60
配送与售后服务
页面加载时间:0.061872秒英文翻译重点对话 场景一带而过就行 简单点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
The Xuan is virtuous to see bore clear height be 8 Chinese foots, the noodles is like hat jade, wear silk head dress, wear coat made of feathers, smug have fairy all.The Xuan is virtuous to bow low Yu...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百科知识-词汇网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关键词:&&&& 发表时间: 20:19:19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赏析】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何以产生兴亡之感呢?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今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显然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u2018汉月\u2019。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今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金铜神仙辞汉歌并序
  《金铜神仙辞汉歌并序》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8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神仙,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神仙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神仙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3106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眼珠。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赏析】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元和8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神仙耳”。  诗中的金铜神仙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910余年,诗人何以产生兴亡之感呢?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态和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1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境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衰败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做官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能不含愤离去。《金铜神仙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1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102句,大体可分成3个部份。前4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永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1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虽然他在世时威风非常,称得上是1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1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情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宝贵精神。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大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饱满,也为下句展现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事过境迁,画栏内高大的桂树照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3106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使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神仙的“观感”。金铜神仙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210丈,大10围”(《3辅故事》),异常雄伟。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年龄》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10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3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奇异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神仙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1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地来。  中间4句用拟人法写金铜神仙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神仙是刘汉王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产生的沧桑剧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今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1齐涌上心头。“魏官”2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阔别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耐。“东关”句言气候卑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眼珠,不但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迷恋之情。句中“酸”、“射”2字,新奇奇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神仙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锐、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1起,含义极其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模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4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1层哀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应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1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1,题旨鲜明。“魏官”2句,侧重描述客体,“空将”2句则改写主体,用第1人称,直接抒发金铜神仙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惟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产生在3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明显是1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1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神仙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华兴盛的景象。对故主,他10分怀念,对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今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习而又荒凉的宫殿行将藏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由潸然泪下。“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神仙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类感怀往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1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奇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神仙这样1个物而人、物而神,唯一无2,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4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形。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3106宫”1样,显现出1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候送客的惟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1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由于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神仙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210不得意,1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加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1句假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神仙(实即作者自己)艰巨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联进1步描写金铜神仙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能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愈来愈远。这时候,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愈来愈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1方面波声邈远,另外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宛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神仙“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做官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情。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1。它假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没有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辞造句奇峭而又妥当,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过失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1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译文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注释  ⑴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孙。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公元237年(魏青龙五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⑵宫官:指宦官。牵车:一作“舝车”。舝,同“辖”,车轴头。这里是驾驶的意思。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⑶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⑷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  ⑸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⑹“夜闻”句: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⑺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藓。  ⑼舝:一作“牵”。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⑽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⑾将:与,伴随。汉月:汉朝时的明月。  ⑿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铅水:比喻铜人所落的眼泪,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⒀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客指铜人。咸阳:秦都城名,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咸阳道: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  ⒁“天若”句:意谓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天若有情,也会因常常伤感而衰老。  ⒂独出:一说应作“独去”。  ⒃渭城:秦都咸阳,汉改为渭城县,此代指长安。波声:指渭水的波涛声。渭城在渭水北岸。(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62-65 .)创作背景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此诗写作时间距公元907年唐王朝的覆灭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唐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赏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无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为“客”,表现了李贺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精神。中四句为第二个层次,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跃然纸上。特别是“酸”、“射”两字,把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末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语,设想奇伟,意境辽远,感情深沉,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双”;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深。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此时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公元233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62-65 .)一日一诗(yiri-yish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天若有情天亦老”原文出处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余尺,花落成枯枝。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yiri-yishi“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我将每隔几天为大家分享一首我曾读到的好诗,古今中外不限,也欢迎大家为我推荐。热门文章最新文章yiri-yishi“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我将每隔几天为大家分享一首我曾读到的好诗,古今中外不限,也欢迎大家为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牛吃草组成一句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