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how to survive 2攻略Die:Simon‘s Choice

断片 | 西蒙的抉择:生于忧患,还是死由“安乐”?_网易财经
断片 | 西蒙的抉择:生于忧患,还是死由“安乐”?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断片 | 西蒙的抉择:生于忧患,还是死由“安乐”?)
“如何死亡”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命题,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出生,那是否有权决定自己的死亡?然而,真正有勇气主宰死亡的人如海中一芥,英国大叔Simon Binner是其中一位。在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后,Simon选择在58岁生日当天,以死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休止符。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被确诊的病人通常只剩下6个月到两年的寿命。在此期间,患者将逐渐丧失语言能力,肌肉日渐萎缩而导致四肢瘫痪、呼吸困难,并在失去自理能力的情况下离开人世。以保守治疗来缓和病情,是大多数该病患者的选择,而BBC纪录片《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How to Die: Simon s Choice)中,主人公Simon是一个例外。英国人Simon Binner在57岁时被确诊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生于1957年的Simon Binner身体强壮,热爱运动。据其母介绍,Simon在上学期间只请过两天假,几乎从不生病。他毕业于剑桥大学,能流利地说四国语言。他事业有成,是一家公司的运营总监。家庭也十分和睦,三代同堂和乐融洽。Simon为人热情而开朗,和Simon有五十年交情的Will说,“他一直是圈子的中心”。如果没有患病,Simon精彩的人生本可以一直续写下去。日,57岁的Simon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医生告知其生命仅剩6个月到两年时间。从医院回家的路上,Simon第一次有了“主动死亡”的念头。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后,Simon难以正常与其他人交流。为了能和小孙子更好的互动,他开始用发声器与孙子对话。他认为这台笨重的机器并不能很好的表达他的意思。2015年7月,Simon在出门遛狗时摔倒了。确诊半年后,Simon开始变得步履蹒跚,说话断断续续。他发觉与小孙子交流产生了困难,就用发声机器与其对话。身体变得虚弱,喘气也开始困难,他决定放弃开车,并把逐渐公司事务给继女Hannah接管。而一个月前,Simon还能与好友Will前往阿尔卑斯山骑行。病入膏肓的日子里,Simon身边也常有朋友围绕。7月19日,Simon尝试联系瑞士巴塞尔的一家医疗机构。在给医生Erika的邮件中,他表示自己想要一个“既反常又摇滚,并受到重视的安乐死服务”。与Erika会面之后,Simon坐在几近崩溃的妻子身边,将自己的死亡时间确定在了日——58岁生日当天。任职于瑞士医疗机构的Erika这样定义死亡:“死亡未必令人恐惧,死亡也可以是庆典。” Erika已送走许多“生不如死”的病患,她正在和Simon沟通安乐死的各项细节。2015年9月,Simon走路时已经需要拐杖支撑,他没法再参与例行的遛狗,下楼需有搀扶,吃饭穿衣必须由护工Smita协助。Smita的细心让他感到些许安慰,但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让他越来越消沉。他无法直接发声,只得借助文字和简单的音节与外界交流。他觉得现在自己的情况“羞耻又无助,一点也没有男人的样子”。妻子Debbie觉得Simon选择安乐死并不正确。9月11日,英国否决了安乐死法案。妻子Debbie开始坚定地认为Simon选择安乐死是一时脑热。为了安抚妻子,Simon表示会重新考虑安乐死的日期。小时候的Simon。2015年10月,Simon坐在轮椅上,他依然习惯性地对着镜头比划大拇指。他基本无法发出声音,喉咙里好像总是充斥着粘稠的杂质,并伴随着粗重的喘息和叹息。Simon还是不时组织一些亲友聚会,但双手不离纸和笔——这成为他和外界交流的唯一工具。然而,Simon发现手指开始难以发力。他艰难地攥着笔,写下“我马上要失去我的双手了……我几乎已经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并在文字的末尾画上一个哭脸。Simon和Debbie的小女儿Chloe在15岁那年罹患罕见骨癌,18岁在病痛中去世。10月12日,距离Simon预定的死亡时间还有11天,瑞士的Erika医生收到了Debbie的邮件:Simon尝试用自缢结束生命。在阻止Simon自杀后,Debbie意识到丈夫的死亡时间不会推迟,反而会提前到来。10月19日,在表达对妻子的爱与愧疚的录音中,Simon坚定地推开了注满药物的输液阀门,享年57岁。离开时,妻子、姐姐和朋友们都在他的身边。Simon给母亲留下的最后的字条:“这令人悲伤,但这是最好的结局。谢谢你成为我的妈妈。”这部纪录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安乐死的关注。安乐死(euthanasia)源于希腊文,兼并“美好”与“死亡”两词,是指通过停止必要治疗结束生命(消极安乐死),或采取措施直接快速致死(积极安乐死)的有意识行为。在片尾显示的Open University的在线讨论区里,大多数观众对Simon敢于直面死亡,通过安乐死主动扼住命运的行为表示支持和敬佩。现实情况是,基于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诸多考量,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可以合法进行安乐死。最终Simon不得不在巴塞尔执行安乐死。日,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议会通过世界上第一个“安乐死法”。日,荷兰议会通过安乐死法令,并宣布该法令自日起正式生效,荷兰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定可以安乐死的国家。影片中Simon选择的瑞士,是目前唯一可以协助外籍公民实施安乐死的国家。纪录片提供的数据是,每隔两周都会有一个英国人前往瑞士,在当地相关机构的帮助下结束自己的生命。从2002年起,超过250个英国人到瑞士进行安乐死,平均每次花费7000欧元。在我国,安乐死尚未合法化。陕西人王明成在1986年6月为肝癌晚期的母亲申请并执行安乐死,成为中国“首例”安乐死。王明成一时被舆论称为“大孝子”,但他也因此被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自此后,有不少罹患绝症的人尝试选择安乐死,但无法如愿。执行安乐死前一夜,瑞士医生询问Simon是否准备好了Simon用0%形容自己对安乐死的恐惧。Simon有着强烈地主宰着生命的愿望,即使在最后一刻也坦然而从容。生存和死亡有许多种姿态,在客观情况无法挽回时,主动死亡正确与否实在是复杂的论题,但死亡永远不代表结束。就像Simon葬礼上的悼词——“我们也许永远也不知道Simon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和界定,但我觉得这些就和Simon一样复杂又有趣。虽然他的疾病所带来的是残忍,但他还是如此的热爱生命。所以最终你会感到,今天并不是Simon离开的时刻。”临终前,Simon微笑着拉着妻子的手。影片最后,健康的Simon和他的小狗在家中手舞足蹈。死亡并不是终结。片名:How to Die: Simon s Choice《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导演:罗万·迪肯 Rowan Deacon制片国家/地区:英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片长:85分钟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嵌入分享:
&正在加载...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英国BBC完成【How To Die:Simon”s Choice】的纪录片播出,片子讲述了英国一个叫Simon的57岁老大哥,在得了绝症后决定去瑞士进行安乐死的整个过程。这是BBC第一次非常深入细致的把一个人安乐死的故事记录下来,片子播出前就已经在英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和讨论,相信它对于中国公众,更或者对临终关怀的研究者们都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安乐死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话,也会牵涉许多法律层面、生命伦理层面等诸多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垂危的患者有尊严、无痛苦的离开,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长期实践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客观世界所形成的三种精神关系,分别是科学的理智关系、道德的意志关系和审美的情感关系。这三种关系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从而显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因而,人类在认识和改在世界的实践中,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真善美。临终阶段是人类对死的再认识和把握,应该从那种等死、惧怕死的丑态中走出来,去展现死亡面前的生命风采,这完全符合人类对自身生命真善美的追求和把握。  因为医生,看多了生生死死,也比一般人更多的陪伴过亲人的离世,也就更加关注临终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作为医生,看多了临终前被各种机械管道插满全身的痛苦状况,我真的很期盼安乐死能够在我国尽快立法实施。  /7239332.shtml
楼主发言:7次 发图:
  个人赞同安乐死,我也看过一部探索频道的纪录片,说的是安乐死,那些安乐死的病人死前对家属说,我不想在病床上挣扎嘶喊,我就想安静祥和的死去,我不要流着口水在床上大小便失禁的死掉,我有尊严,我是人,为什么不让我安静的死去?为什么要把我不好的,不想让家人们看到的画面留给他们?  所以我赞同在病人同意的基础上执行安乐死。
  英国男子安乐死纪录片如死亡倒数 震撼百万观众   10:43 凤凰综合/news/269534.html    宾纳(图)紧握黛比的手。    宾纳亲手按下注射安乐死药物的按钮。  据 港媒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周三播出纪录片《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How to Die:Simon"s Choice,暂译),纪录一位英国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的生活点滴,以及他不堪病魔折磨,最后到瑞士接受安乐死的过程。纪录片播出后,震撼了数以百万计观 众。  57岁的西蒙·宾纳(Simon Binner)是一位商人,与51岁妻子黛比育有两女。纪录片以他死前数月与亲友的最后时光开始,宾纳与太太庆祝结婚14周年纪念。太太问他是否感到快乐,早已不能言语的宾纳只能对着镜头举起拇指微笑示意。    黛比受访时一脸悲伤。  对于让丈夫安乐死,黛比坦言,她不认为这是对的事情。而且,她不认为他真的想走。惟宾纳已丧失求生意志,一度上吊试图自杀,家人才带他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  去年10月19日,宾纳躺在床上紧握黛比的手,并把预先录好的遗言徐徐播出,道出他对黛比无尽的爱。语毕他按下按钮,注射安乐死药物,然后离世。片段播出后,不少观众表示心情沉重,但鼓励黛比坚强生活。
  一个生存期刚满十年的癌症病人,今天看完这个视频后激动了一天。这十年来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能够有尊严、无痛苦的离开。虽然渺茫,但还是希望能够等到安乐死实施的那天,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
  安乐死是人权,特别一个国家连免费医疗都没有,凭什么不给人安乐死的权利!!!
  女子乳腺癌晚期 从医院高层窗缝跳下身亡    早上7点40分左右,一名女子从医院病区高层病房内跳了下来,不幸身亡。  今天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人们都还沉浸在吃吃喝喝,一片祥和的家庭团圆剧中,但在杭州某医院,却发生了令人叹息的一幕。  据了解,跳楼的女子大约50出头的样子,杭州本地人。患乳腺癌有近10年了,当年已经进行了乳房切除手术,结果后来还是复发了。  由于已经是癌症晚期,所以女子身形比较瘦小。今天早上,病人由家属陪同办住院手续,结果刚到病房就跳了。  据目击者称,女子就是从病房内跳下的。  住院部的南面底下由一圈施工围栏包围,当时在现场的人告诉记者,跳楼身亡后,女子尸体便是从图中蓝色围栏口抬出的。  
  上面新闻来自  /a/304.htm?pgv_ref=aio2015&ptlang=2052
  宣布适用法关于安乐死法的新构想  现在各国的安乐死法的立法都很困难,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因为一部分人担心安乐死法会成为居心不良之人的杀人工具,这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新的法种来解决,这新的法种叫做“宣布适用法”(暂且这样叫),于是安乐死法就可归入“宣布适用法”进行操作。例如:某一国制定了安乐死法,同时规定该国的安乐死法属于“宣布适用法”,该国国民中愿意在必要时对自己实施安乐死的人可宣布:“我是×××,在×××情况下,我愿意按照安乐死法的规定对我实施安乐死。”并把该人的声明进行存档,当日后发生适用的情况时,就可依照上述声明按照安乐死法对其实施安乐死,如果发生了对没有声明自己适用安乐死法的人实施了安乐死,那就可依法追究实施者的杀人罪。这样,即可满足一国内希望制定安乐死法的部分人意愿,同时也解除了那些惧怕安乐死法的人的担心。这样可让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得以解脱,让人类社会再向前迈进一步。
  @辽天一行
11:18:46  个人赞同安乐死,我也看过一部探索频道的纪录片,说的是安乐死,那些安乐死的病人死前对家属说,我不想在病床上挣扎嘶喊,我就想安静祥和的死去,我不要流着口水在床上大小便失禁的死掉,我有尊严,我是人,为什么不让我安静的死去?为什么要把我不好的,不想让家人们看到的画面留给他们?  所以我赞同在病人同意的基础上执行安乐死。  -----------------------------  安乐死立法有希望了—关于宣布适用法的新构想  现在各国的安乐死法的立法都很困难,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因为一部分人担心安乐死法会成为居心不良之人的杀人工具,这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新的法种来解决,这新的法种叫做“宣布适用法”(暂且这样叫),于是安乐死法就可归入“宣布适用法”进行操作。例如:某一国制定了安乐死法,同时规定该国的安乐死法属于“宣布适用法”,该国国民中愿意在必要时对自己实施安乐死的人可宣布:“我是×××,在×××情况下,我愿意按照安乐死法的规定对我实施安乐死。”并把该人的声明进行存档,当日后发生适用的情况时,就可依照上述声明按照安乐死法对其实施安乐死,如果发生了对没有声明自己适用安乐死法的人实施了安乐死,那就可依法追究实施者的杀人罪,也就是说虽然有了安乐死法,不是说就可以对任何人都可以实施安乐死,只能对宣布接受安乐死法的人实施安乐死。这样,即可满足一国内希望制定安乐死法的部分人意愿,同时也解除了那些惧怕安乐死法的人的担心,这样就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取所需,无需全体一块绑定做这件事。这样可让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得以解脱,让人类社会再向前迈进一步。
  警察患高位截瘫4年雇凶杀己 杀手被指拿钱找小姐  /a/432.htm?pgv_ref=aio2015&ptlang=2052    4月5日,郑州市某医院icu病房内,经历了雇凶杀己的祝江(化名)躺在病床上,失去意识。新京报记者王佳慧摄  文|新京报记者王佳慧 涂重航 实习生王昱倩编辑| 胡杰  酝酿许久之后,36岁的祝江终于雇人“杀死”了自己。  据警方公布的信息,日,“杀手”徐俊将祝江从病房中接走,取走了祝江存下的7万块钱,将他送进郑州一家宾馆。按照祝江的要求,徐俊向他捅了十几刀。  祝江是一位高位截瘫患者,除了双臂和脖子以上部位能动,其它部位均无知觉。之前,他在病床上躺了4年。  2个小时后,祝江改变了主意,喊“救命”。  打扫卫生的服务员听到呼救,喊来老板,报警,随后赶来的120救护车将祝江拉走。  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起高位截瘫患者“雇凶杀己”案例。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2800万重度残疾人(无行为能力的人)。除了身体治疗,他们的心理创伤也亟待愈合。但在国内,重度残疾患者的心理疏导康复目前仍处于粗放状态。  祝江再也不会感觉到疼痛,也无法顾及瘫痪后丧失的尊严。经抢救后,他处于重度昏迷状态,近乎植物人。  雇凶杀己  日,郑州邵庄人去楼空,四处是拆迁遗留的痕迹。几个月内,这个曾聚集人口十万人以上的城中村,变得空荡破败。  一栋13层楼高的都市村庄宾馆在拆迁范围内,圆弧形的透明电梯让这个宾馆十分抢眼。这是祝江选择死亡的地方。  宾馆的老板娘记得,日上午11时30分许,一名男子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进来,轮椅上的男子身形瘦削,掏出自己的身份证登记,并交钱住宿。  他们被安排在9楼最西边靠近楼梯的909房间。  据河南警方披露的消息,轮椅上的男子是祝江,另一人为“杀手”徐俊。  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了解到,徐俊是江苏赣榆人,10岁时父母离异。初中辍学后,他混迹于网吧。他的朋友称,徐俊贪玩儿,偶尔还会拿着借来的钱挥霍、找小姐。  徐俊一直想弄到一笔钱投资项目,指望借此发财致富。    4月3日,正在城中村改造拆迁的邵庄村阳光洗浴旅馆。去年10月11日,“雇凶杀己”案件在这里发生。新京报记者涂重航摄  据《大河报》报道,2015年3月,缺钱的徐俊在QQ上聊天时,发现一条发财之路:帮助别人自杀。在他看来,当事人不会报警,还会把所有钱物留给他。  他决定成为一名杀手,取名“独狼”,并把QQ签名换成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一个QQ群里,一些人把自己的网名命名成“孤狼”、“苍狼”、“野狼”……  “孤狼”是其中的活跃者,经常在群里发着同一条信息:我是孤狼,专业诚信接单。  “孤狼”称,行话里有亡单和残单之分,如果是杀死一个普通人,价格最低10万,面谈,由雇主出路费。但要预付百分之二十的定金。  事发38天后,警方在徐俊的老家将他抓获。  尽管在朋友们看来,徐俊性格有些极端,但杀人案发后,仍让他们感到震惊:“他竟然会去干这种蠢事?”  车祸  曾经,祝江是一位有前途的副科级警官。  36岁的祝江生于河南东北部一个地级城市,父亲在当地政府机关工作并退休。  2002年,祝江从湖南一所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回到老家一所高职院校当教师,教授计算机课程。  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他的理想是当一名警察,梦想考上一所位于东北的警察学院研究生。  多名老师依然记得祝江的执拗:他连续7年报考那所警察学院的研究生。  连续几次考研失败后,祝江于2006年提出辞职,要全力备考。“谁劝都不听”。  一位同事称,系主任劝他不要辞职,系里可以少给他排点课,让他边上班边考研。但祝江回绝了。  “有位女同事劝他,最后说急了,他面红耳赤的发脾气,我们就不再劝了。”曾与祝江同宿舍的一位老师和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祝江最终辞去公职,回家考研。  辞职两年后的2008年,29岁的祝江终于考上警察学院。  2008级研究生队长赵先生对祝江的评价相当高:在200多人的年级中,因为年龄比较大,祝江是一位比较有威信的“老大哥”,平常与河南同乡的同学联系紧密,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毕业之后,多位同学叫他“江哥”。  研究生毕业后,祝江回到省城郑州,成为一名森林警察。  祝江单位的通讯录中,至今保留着他的职务和联系方式:祝江,法制处副主任科员。  祝江追求的生活被一场车祸打破。  入职两个月后的日,祝江在与同事出差返回单位途中遭遇车祸,一车三人均不同程度受伤。  祝江的伤情最重,他因颈椎骨折,胸椎第二个关节以下全部失去知觉,只有双臂和脖子以上能动。  他高位截瘫,再未离开过医院。  不变的16号  郑州大学五附院康复科2楼16床,祝江在这里躺了4年。同屋的15床患者如流水般更换,他成了不变的16号。  因属于工伤,祝江的工作单位负担着他的治疗和护理费用。  护工是和祝江打交道最多的人。  祝江最开始用三个护工,24小时护理,病情稳定后,也需要两名护工照料。  42岁的韦成(化名),从祝江住院第二天起就给他做护理,他经历了祝江早期住院的过程。  韦成和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祝江一日三餐需喂食,大小便失禁,要用导尿管和隔尿垫接着。由于长期躺卧,还很容易便秘,护工需要揉着他的肚子,用手把大便抠出来。  即便有两、三名护工护理,祝江仍患上肌肉萎缩症,手脚变形,偶尔还会患褥疮。  一位后来的护工说,像祝江这样的高位截瘫患者,很容易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一旦感染就会发高烧。  她曾看到,祝江经常每隔两小时就出虚汗,大汗淋淋,顺着脸往下淌。“感觉他很难受。”  祝江每天还要做康复治疗,需要护工把他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再抱到康复治疗机上,包括针灸、电疗、按摩等七八项治疗。  此外,无论昼夜,祝江都需要两个小时翻一次身,否则就会得褥疮,并且不时要由护工给他拍背咳痰,以防肺部感染。
    4月8日上午,祝江曾住过的郑州某医院康复科病房。截止到去年10月11日,祝江在这个病房靠窗的病床上住了4年。新京报记者涂重航摄  尊严的丧失,才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现实。  警察学院发起一场面向同级学生和全院警校生的捐款,两天内便募集到两万多元。与祝江同级的学生会主席、在上海工作的吴某带着捐款来探望他。  祝江原供职的高职学院同事们,也赶到了郑州。  这让祝江觉得自己是一个弱者。据来看望祝江的一位老师回忆,祝江的父母感谢众人的好意,但请求他们推迟探望时间。  白色天花板  在护工们眼中,祝江的脾气越来越大。  护理多月之后,韦成离开,祝江注册了天涯账号,花费多天时间在电脑上敲字,连发四个帖子斥责韦成。“高烧40多度,护工说不用管我,说我一翻身就邪乎。”  一位护工说,有时给他换姿势,重新垫5、6次都不满意。“他的活儿不好伺候”,几年来,祝江的护工换了好几茬。  “同事、朋友一开始来的多,后来就很少了,几乎没有印象。”多位护工回忆。  祝江和父母的关系也开始恶化。他抗拒母亲喂饭,哪怕是他最爱吃的葱花饼;父母来看望时,他大声吵闹。“他爸妈时不时来看他,但每次连1小时都难留,吵得不行。”护工说。  在控诉护工的帖子后,有网友质疑换个陪护不就好了吗?为什么不与家属沟通?  祝江回复道:“你们不明白,在医院是病人家属说了算,病人是没有话语权的。”  他甚至在网上评论,“最毒父母心”、“对父母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他曾使用的QQ空间、人人网、微博等社交平台近乎空无一物,唯有他在QQ签名上留下一句话:如果有下辈子一定要投胎到一个好人家。  这些看似激烈的矛盾,只有祝江和家人清楚,但祝江的父母拒绝接受采访。  记者了解到,祝江的父母开始在郑州租房照顾他。后来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儿子,身体也不好,孙子也需要他们照看,父母就回了老家。但他们仍每隔一星期或半个月就乘车4个多小时来郑州看望他。  多名护工和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分析,祝江把自己的遭遇归结到父母身上,父母成了他发泄情绪的渠道,“他知道跟我们发不着脾气,大不了我们就不干了。”  祝江所在的16号病床背向窗户,看不到窗外,视野之内只有的白色天花板。  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一言不发,不和同屋的人聊天。即使在春天,他也不愿让护工推他出去晒太阳。  但他每天有一件必做的事:晚上8点至10点,他坚持让护工将他抱到轮椅上,用双手夹着一根铅笔,点击笔记本电脑上的按键打字上网,从未间断。  在外人看来,这是祝江积极和外界融入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他在寻找能杀死自己的那个人。  “连选择死亡的权利也没有”  祝江想死。  但祝江的身体现状,几乎不可能完成自杀:除了双臂和脖子以上部位能动,其它部位均无知觉。  护工王大姐说,去年春天,祝江请求一位护工帮他自杀,他把5万元工资存款给她。  那位护工开玩笑回复他,“5万块钱哪够,杀了你,我还得偿命呢。”  “那我多攒一点儿钱再说,年底大概就能攒够十万元 。”祝江继续求她。  看祝江并非是开玩笑,护工一口回绝,“你就是给我20万也不干,给多少钱也不干。”  祝江所经历的绝望,几乎每一位高位截瘫的病人都捱过。  河北廊坊37岁的郭斌6年前遭遇车祸,高位截瘫。他全身动弹不得,连手指的移动也十分费力,在网上,他称呼自己是“不会腐烂的尸体”。  郭斌也曾希望速死,甚至发帖卖肾。  河南男孩郝运,在2007年由于意外造成高位截瘫。在媒体报道中,郝运讲述了他所尝试的自杀方式,六年来,他绝食、咬舌、咬手腕……,都失败了。“我想自杀,但是因为不能行动,连选择死亡的权利也没有。”  郝运日夜期盼安乐死合法化。希望自己能“有尊严的死去”。  郑州大学五附院康复科一名医生坦言,难以接受现实、觉得未来渺茫是科室内每一位肢体残疾的病患都会度过的心理难关。  “有尊严地活着”,是他们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社会就业渠道的支持,以便自食其力。可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短期或者长期的计划。  日中午1时许,郑州某医院五楼ICU监护室内,护士将营养液推入注射器,液体顺着导管,流入祝江的鼻孔。  祝江所在单位——河南省森林公安一负责人介绍,单位每个月都将6万元左右的治疗费用划至医院,以维持他的后续治疗及看护费用。  春天的午后,祝江半睁着双眼,像一口空洞的枯井。窗外是热闹的巷子。现在,他与世界隔绝了。  (为保护病人及嫌疑人隐私,祝江、徐俊、郭斌、郝运皆为化名)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他笑着迎接死亡,我们为此却痛哭到失声_电影工厂-爱微帮
&& &&& 他笑着迎接死亡,我们为此却痛哭到失声
电影中的死法有很多样,有死的惨不忍睹的,比如《真实魔鬼游戏》有死的让人感动的,比如《泰坦尼克号》也有的死让人感慨不已,比如《勇敢的心》但今天,厂长要给大家推荐一部同样是关于死亡但是区别于以上几种情况的纪录片:《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How to Die: Simon’s Choice这部影片2月10日的时候在BBC播映,作为纪录片,它真实的还原了主角西蒙对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的抉择,一度引发众多网友的讨论。国外的网友评论说:心碎,从来没再电视机前哭成这样.....豆瓣上的评论也都是泪奔、反思在b站的弹幕更是充满了泪目、心疼《卫报》评论说它让你痛心,亦让你思考,却不至于逼迫你作出任何结论。影片的主角是一位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这种病又叫做渐冻症,曾经风靡一时的冰桶挑战就是为了渐冻症这项疾病而发起的公益活动。这种疾病十分的残忍,它的症状最初的是不能言语,渐渐的会变成不能自主行走,然后会发展成生活不能自理,直到出现了横膈膜衰弱,呼吸困难。截止到目前并没有任何的药物可以减轻或者减缓症状,因此与癌症、艾滋病齐名。但它比癌症更折磨人,因为要从身体的变化感受生命的流失,而且从病发到生活不能自理通常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何况西蒙本身是一个乐观、勇敢而又好强的人。从最初的口齿不清到得依靠着打字机发声从骑着山地车远行到需要别人拉一把才能站立起来从用笔写字交流到连笔都握不住这一切,对于好强的西蒙来说无疑比让他死还要难受。从乐观的安排死亡到自己动手想要进行自杀西蒙所心灵与身体所遭受的苦难,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可自杀很明显不是西蒙的最佳选择,他的选择一直都是安乐死。安乐死在在英国是不被允许的,甚至持续的备受争议。西蒙遭受着痛苦的时候,也是英国关于安乐死的立法面的敏感期。尽管在议会上的投票失败了,但是民众持续的游行抗议还是持续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暗指,教会都参与了这次关于安乐死的活动。社会的立法变得复杂,同样变得复杂的还有西蒙的家人的内心。西蒙的妻子从最初的不同意到后来的被说服,在到西蒙离开后反复的问自己,够了吗?自己做的真的够了吗?甚至陷入了自责当中。影片难得的保持了一个较为中立的立场来客观的记录了西蒙的死亡。死者为大。我们姑且不论西蒙的这个做法是否正确,安乐死究竟是否应该被合法。单说他的这份有选择死亡的勇气就值得我们钦佩。但更值得佩服的要属活着的人们。就像西蒙的母亲在片尾所说的:他很勇敢,但能坚持到最后的,也是很勇敢的老规矩,讲细节。既然是一部让众多人都流出眼泪的片子,肯定有它优异于其他影片的地方。影片在讲述关于西蒙选择死亡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选择沉重而严肃的气氛。反之较为欢快的记录了西蒙的生活,但这种欢快背后隐藏的悲伤,来势却更为汹涌,让人猝不及防。比如西蒙原本选择的死亡日期是他的出生日期。在他看来,或许这是善始善终,可这对他的母亲来说,确实最最残酷的。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她见证了儿子的出生,还要在同一天面对儿子的死亡。而这个白发苍苍的母亲却只有选择接受,毕竟这是自己儿子的选择啊!片中并没有老太太直接落泪的场面,但看着她独自坐在沙发上,拿着儿子生前写给她的纸条凝望的场景更让人心酸。纸条上写的是:这很令人悲伤,但这是最好的结局,谢谢你当我的妈妈。影片让我想起了《滚蛋吧!肿瘤君》中熊顿积极抗癌但却让观看的我们潸然泪下的场景。不论是接受治疗,还是选择死亡,就如标题所写的一样,都是他们的“抉择”。“抉择”在百度的上的解释为正式场合的挑选。患了重症的人,不管是迎难而上还是静待死亡,都是他们勇敢的正式的选择。活着需要勇气,死亡更要抉择。相信我,这部影片值得花时间进行观看。电影工厂微信号:vipidy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中国电影第一微刊,国内最专业的电影自媒体,搜罗全球最精彩的电影,电视,视频,微电影,微视频。第一时间分享各种电影,视频资讯,为百万用户推荐最新最热门的电影大片!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ow to save a lif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