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文400字报名的感受 作文

第一次写作文小练笔第一次写作文小练笔本文目录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上四年级了,但是第一次写作文的情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那时刚上三年级不久,那天的最后一节课是数学课,语文老师就在黑板上留下了正式上作文课前的一次小练笔的回家作业:小练笔:题目自拟,字数最好在 200 字左右。
傍晚,我一回家就拿出作业本开始写作文了,写什么呢?我左顾右盼找材料,真凑巧窗前飞过一只小麻雀。“哇”我叫了一声,顿时我心里想就写这位不速之客吧,可是提起笔来,写了一会儿就写不下去了,数了数 200 个字怎么还不到,只有 100 个左右,继续写,无论怎么凑,也写不足,我想还是算了吧,重新选,于是改写我经常观察的小青蛙,但是写到 158 个字的时候,我左思右想,脑油都用完了,不管我怎样编也编不出来,想着那 200 ,我还是选择放弃了。我想了想,最终决定写快乐的一天,但是中间又出现了意外,当我又想放弃时,爸爸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写作文,先选好写什么,然后在脑子里构思好,然后在动笔写。”我听了爸爸的话,跳来跳去,怎么也想不出来,仔细想了想,我的脑袋终于开窍了。在爸爸的提点后,我又开始新的一次习作,这次我还是写小青蛙,不过这次我没有重写,而是在写完后读一读,发现不通顺的地方修改了一下,数了数字数,咦,这下竟然有 256 个字,想想 200 个字也不是那么难嘛!
从那以后我对写作文就不害怕了,并且爱上了它。
指导老师 周 鹏沙发怎么写好作文给你提供一些写作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及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不必须对客观事物作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二、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会吟。”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从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变化多一些。 三、巧选材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材料。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实际上,我们第学习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练笔。而片断练习是练笔的一种好方式,片断练习所花的时间不长,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俄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五、勤修改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秦的《战争与和平》反复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初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修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好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板凳在童年感受竞争 小学生写日记《大话小升初》小升初,被学生和家长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近,这场战争被“搬”上了网络。在网上,一些知名小升初论坛中出现了一批由孩子创作的小升初帖子,他们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在升学中遭遇的痛苦与快乐,受到有同样经历或将要经历小升初家长和孩子们的追捧。
12岁的小昊(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员。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用日记记录了一个六年级学生的小升初之路。截至昨天,他在学而思小升初论坛中的《大话小升初》点击率已超过了3.5万。
网上写日记磨炼毅力最近小升初的局势日益紧张,大家不得不准备A、B、C等多套方案,这里也有我的身影——一个为小升初而奋斗的学生。我也不得不准备“强弓硬弩,滚木礌石”,拉出迎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架势应战小升初。
今年2月13日,朝阳区一所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昊用“传说中的天才”的网名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升初网络日记,用世界大战来形容小升初紧张的气氛,生动而幽默的语言马上引来众多网友们的关注。此后的两个月,他以几乎每天一篇的频率更新着这部名为《大话小升初》的日记。
4月12日,在学而思培训学校,记者看到了刚结束奥数培训的小昊。胖乎乎的小昊个头不高,小小的眼睛透着一股机灵劲儿,见到记者一点儿也不憷,还会即兴表演段评书,一本正经的样子引得大家直乐。
小昊给第一篇日记取名为《我的奋斗》。他说,尽管这个题目与战争狂人希特勒的自传同名,但确实很符合自己的心境。“我要记录下每一天的生活经历,就当作练笔,而且它还可以锻炼我的恒心和毅力。”说这话的小昊有点“小大人”的老练,他确实做到了坚持,至今他已写下了65篇日记,详细记录下自己备战小升初每一天的感受。
在小昊的日记中,学校生活、学习感悟、上课外辅导班的经历……平常的生活都能成为他笔下的素材。记录最多的是他如何学习、攻克难题,而本该这个年龄孩子享受的童年欢乐时光,他却很少提及。
文字太老练遭遇尴尬
明天就要开学了,可我好像没玩够,一想到马上就要到学校消耗时间,我感到很困惑:为什么学校学的知识那么简单,而小升初的考试却很难?课外学习占用了我大量的游戏和锻炼身体的时间,使我们本应该闪光的童年变得暗淡无比。像我们这样开着夜车学习书本知识,能算是全面发展吗?
小昊的文字既有这个年龄孩子所少见的老练,也不乏天真的童趣。日记连载没多久,越来越多网友开始了关注和跟帖,其中以家长居多。大人们在惊叹这个六年级孩子优美文字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这真的是一个小学六年级孩子写的吗?”
面对被质疑的尴尬,小昊有些不以为然:“确实是我写的,信不信由他们。”
“肯定是他自己写的。”小昊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王老师告诉记者:“小昊这孩子很有思想,平时批改他的作文经常有些精彩的句子冒出来,有时说话像个小大人。”王老师说,小昊很喜欢阅读,朗诵能力很强,做事情有股钻劲儿,别的同学说喜欢的宠物时都说猫、狗等一些小动物,而小昊却说他最喜欢的动物是狼,因为他喜欢狼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甚至连《狼图腾》这样成人化的作品他也读过。
王老师说,小昊的日记他看过一部分,其中所描写的上辅导班、为小升初奔走忙碌的遭遇既真实也很普遍。在王老师所带的班级里,几乎每个孩子都参加了课外辅导班,甚至一些四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提前为小升初做准备。“他们本该是最天真无邪的,但在升学的压力下却有了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成熟。”王老师无奈地说。
小升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刚刚学习结束回到家里,今天很忙碌,也非常疲惫,一路上,老爸开着车伴随着我的呼噜声到家。但是再累,我也要大话小升初。我老妈常说: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它不神秘,坚持、坚持、再坚持。
3月11日,小昊在日记里公布了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早上6点10分起床,从家里到学校需要1个多小时,在路上听英语广播;晚上做作业、练习奥数和英语,10点半左右睡觉,每周有两个晚上要参加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晚上至少要11点才能睡,周末还要参加两个课外辅导班,学习英语和奥数……
这个被学习占满的时间表引起了网友们强烈的共鸣,与小昊一样,小六生们都是在繁杂的作业和培训中度过自己小升初的每一天。
在小昊的父亲冯先生看来,儿子这么小年纪就开始背负沉重的升学压力让他心疼又无奈:“我们主张让孩子自然成长,但在大的社会风气驱动下,我们不得不去给他报各种培训班,让他具备竞争的实力。”
三年前,小昊跟随父母从宁夏银川转学到北京,有深厚英语底子的小昊初来北京对学习并不感觉吃力。真正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半年之后,班里的同学开始报各种辅导班为小升初做准备,奥数、英语……最厉害的是一位同学同时报了6种辅导班。
“我们开始感到紧张了,到处打听给孩子报华数、奥数辅导班,孩子英语特长优势不能放弃,于是又给他加了个英语班。”在父母的督促下,小昊用半年时间拿下了剑桥少儿英语二级、三级。五年级上学期,小昊开始学习华罗庚数学,五年级下学期,他转到了小升初培训最知名的学校——学而思教育学习奥数。在这所主打推优培训的学校里,与小昊一样备战小升初的孩子就已达到了4000人。
小昊的爸爸说,由于家在顺义,儿子在朝阳上学,培训班的地点又在朝阳,几乎每天他都和儿子重复着这三点一线的生活,很多次在回家的路上,小昊都会困得在车上睡着了,每每看到这一幕,作为家长的他总是很难受。
[1] [2] 下一页#4楼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天
我每天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过着一个平凡人的生活。但却有那么一天让我难忘。
记得那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里开始做作业,当爸爸下班回来时,只见爸爸的脸上布满笑容,手中还拿着一个礼盒信封,“那是什么?”我自言自语地说道。于是我带着一个问号跑过去问爸爸,“那是什么东西?”爸爸说高兴地说道:“你的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瞧!这是给你的纪念礼物还有稿费呢!”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头差点没碰出一个大“泡”来。我立刻拿出一张今天的报纸看,我的作文真的上报纸了。我又迅速地接过那一封礼盒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小小的茶杯,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卡通人物,很是可爱。还有编辑叔叔写给我的鼓励赠言和稿费通知单呢!那时我真的开心得有点不知所措了。
啊!那是我第一次的作文登上报纸,那一天使我终身难忘。我记住了编辑叔叔的话,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书、勤练笔。我永远记住了这难忘的一天。
宁波市江东实验小学402班
宁波晚报小记者证号:014277#5楼杭州网小记者一周年年会发言稿今天,是杭州网小记者创办一周年年会。我作为杭州网小记者中的一员,在这一年中也见证了杭州网小记者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借此机会,我想把我这一年来参加小记者网经历和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一年前,我在学校的推荐下成为了杭州网小记者。随后,在六年级上半学期,我参加了小记者网的第一次活动&&小记者交通执勤。这一次活动给了我许多收获,使我有了继续参加活动的动力。于是,我时常关注杭州小记者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采访、体验活动;也时常在小记者网上发表平时写的随笔,时事评论等。每次活动后,我都在第一时间写下报道稿,因为我觉得作为小记者不光是要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更应该多练笔,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我尤其感到快乐的是杭州网小记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体验的机会。在这一年中,我陆陆续续参加了一些主题活动:绿色环保之旅、动漫之旅、艺术之旅、西博之旅等。其中我影响最深的是体验小城管活动。我常常在网络上,在周围人的影响下看到许多关于城管的反面新闻,由此我就特别想知道,真正的城管生活是怎样的呢?杭网小记者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我通过活动深刻地了解到了城管的工作,并对城管这个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小记者活动使我扩展了视野,带给我知识和乐趣,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我现在所处的、将来要面对的社会。我甚至还发现,我的思想逐渐由之前的稚嫩天真转变为深刻独特,我的文笔从刚开始参加小记者活动撰写稿件的感悟,逐渐转化成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新闻的报道,以及用小记者的视角,与他人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我所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瞬间。走在路上,我也总是不经意间获得许多写作的题材,一个小小的细节,在我的眼中被放大了几十倍,并由此延伸出更多细节。因为在活动中我接触到了不少人,有我所敬仰的文学大家,也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普通人。他们用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处世方式在无形之间教给了我许多。我汲取他们的精华,通过和他们的接触充实自己的人际交往和心态。|||不仅是这些,我尤其想要感谢的是杭州小记者网的老师们。你们为杭州小记者网辛勤付出,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学习体验的机会,并且把每一次活动组织得那么成功。每一次小记者活动结束后,你们总是等到每一个小记者都离开才回去。这一年来你们的努力,才能造就杭州网小记者如此蓬勃的发展。|||寥寥数语,足不能抒发我对杭州小记者网的感激之情。我只能用我浅拙的语言,描述我内心的真挚感情。我想代表杭州网小记者们真诚地对她祝福:祝杭州网小记者一周岁生日快乐!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吸收更多的成员,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一同畅想和努力,为杭州网小记者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6楼这个夏天,让我们一同飞翔写了删,删了再改,来来回回自己都不知已经有多少回了,是因为第一次来创网呢?还是不知道写些什么?亦或者是有些不知所措吧。真的,真的很少在网上发作文,最多也只是在QQ空间上写些无聊的生活废话,现在要真真实实的去好好写篇所谓的美文,真是有些感到才思枯竭。其实在学校平常的小测小练中也写了不少好的文文,更别说家中写的练笔,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文也不是少数,只是在这里,我想还是拿当场写的文再发上去比较有真实感吧。对于一个新手,一个创网新手来说,还是要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更要多多包涵啊.......
恩,也许,我该言归正传,开始讲述我的所思所想......
不知为什么,今天,我突然想讲“时间”,这个万千人知道的东西,更是万千人对此无奈的东西。记得有一本日本电影《勇气》,那位男孩在临死前说了这样一番话:“要理解一年的价值,就去问落榜的大学生吧。要理解一个月的价值,就去问生下早产儿的母亲吧。要理解一个星期的价值,就去问周报的编辑吧。要理解一个小时的价值,就去问相约见面的情侣吧。要理解一分钟的价值,就去问在电车上刚坐过站的人吧。要理解一秒钟的价值,就去问刚刚避开一场事故的人吧。要理解十分之一秒的价值,就去问在奥运中只得到银牌的选手吧。时钟的指针不停地奔驰着。所以,请珍惜你所拥有的每一瞬间。然后,给名为今天的日子一份最好的礼物。”这段话,我一直被感动。
也许真是这样日子过得很快,或许连清风流水,都难以比喻吧。自己孤寂地望着头顶的米老鼠大钟里的秒针,“滴答,滴答”的走了一圈又一圈,其实我一直知道我是个容易感伤的人,一点点小事就可以为此掉泪,看场励志电影,餐巾纸一包都不够用;看本情感小说,为主角更是哭得唏哩哗啦。所以即便是看着秒针移动在平凡不过的事了,都会不明所以然的感到伤感。因为时间吧......
我承认过去的一年里,我都不知道浪费了多少时光。更或者有时候,甚至都不知道浪费在哪里。其实我只知道凭空大讲道理,什么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什么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什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我想在小学学过的都是要多
不少。但事实上有珍惜了多少,又利用了多少呢,真的感到惭愧,我也说起来应该也不小了,但却一天到晚想玩,是童心在作祟吗?想看电视,看电脑,哪怕写小说,睡觉,也不是太愿意真真正正的去预习复习课本知识,哪怕自己下了大决心,一定要努力,也最后只是三天打鱼七天筛网啊。马上要开学了,初二,老师、家长,甚至是伙伴都说是极其重要的,是个风水点啊。大家都努力,都奋斗,培训班更是报的满满的了,课外习题作业买了一本有一本,当然是为了给初三下基础,升个好高中。
我仔细想想以后的日子,突然觉得好漫长哦,高中,大学,工作......呵呵,也许,人生就是在这样吧,只是分为几个级别,出色不出色罢了,当然谁都想在出色的那栏里啊。
现在突然发现自己就像一个老一辈的教授,再向大家讲一些知识,也许你们会觉得有些碎烦,有些背。其实,说真的,我也没有理由和条件来给你们将这些,不过是些心得吧了,更或者说,是想告诉你们,我,这样一个快初二的女孩,打算,真的真的在初二好好努力,给父母争光,给自己一次表现的机会,争取取得好成绩。也许真的,下的海口次数已经不少了,总是说会努力会努力,一觉过后,万里晴空,一片志愿烟消云散,什么也不记得了。
那天,当我和父亲说决定的事,父亲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一句不屑的话语,有些失望,当然错不在父亲,在于我,毕竟是如此,自己太不争气。自己一次次希望在年级排行大红单上遥遥领先的名字是自己,但却不附着太大努力,一次次说,你们看着我最后的成果吧,可往往带来的只是里期待差了少许。的确,自己成绩是不差,平平稳稳,只是不是太出色,在老师面前,绝对是个乖学生,好助手。但是,遥远的目标梦想总是有的呀,但是,我想这次我真的会努力,会狠狠的努力。一来是证明自己,二来是实现目标。
这次,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让你们与我一同见证,我日后的成长,更是也希望在你们的督促下,更加勤奋。当然,也是为了告诉一批与我一样的同学,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飞翔早在梦想的蔚蓝天空之上......
这个夏天,让我们一同飞翔,飞翔在成功之上,一同大喊:#7楼陪孩子快乐作文陪孩子快乐作文妞爸经常有家长问我,你们家刘卿竹(小名妞妞)怎么就这么爱写作文,我总是告诉那些家长,其实兴趣不是天生的,家长只要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边玩边作文,孩子就会爱上这个小伙伴。六岁前的妞妞似乎对数字更感兴趣,而语言表达上却落后于同龄孩子,我觉得应该从“说”入手,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和对作文的兴趣。有一次我带她去看了一场立体电影,她时而吓得哇哇大叫,时而乐得拍手大笑,走出影院脸蛋还兴奋得红红的,我趁热打铁,拿出手机笑道:“妞妞,这么好看的电影,妈妈还没看过呢,趁你还记得,把它说出来录下来,晚上放给妈妈听,好不好?”“好啊!”妞妞开心地对着手机乱说一气。以后的每天晚上,我都要让妞妞说说当天的有趣事,无非是谁家的狗狗追小猫了,谁家的宝宝摔跟斗了……妞妞说起来往往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但我还是大声叫好,同时使着眼色让她妈跟着叫好,孩子兴奋得脸通红,对着手机信口开河。我告诉她:“这就是作文。”她眨眨眼睛:“不难嘛!”这一说,就过了一年,妞妞七岁了,不能老是这么说了,该让孩子尝试着写点简单的“段”了,这下子妞妞开始抓头了,这个阶段,丢掉拐杖独立学写作文的孩子,总会有无助感:“写什么呀?”她总喜欢这样问:“写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我总是这样回答。不到五分钟,她交来作文,题目:我走丢了,我一看吓了一跳,急忙往下看,“今天上幼儿园,我离开爸爸,沿着格子(幼儿园门口的石块)走,走呀走呀走呀走,突然看不到大门了,啊呀!我走丢了。”原来是走过头了,作文虽然短,但孩子毕竟说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对于初学的孩子,就应该表扬,一下子要求太高,会让孩子觉得作文高不可攀,畏惧作文。渐渐的,妞妞的作文越写越长,这个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她注意细节刻划,早上上学的路上,我们有一个5分钟左右的观察训练课,我让她快速观察对面的人,说出她的年龄、长相、特征、动作、猜测他的职业、身份。在对静物的观察上,我要求她用“眼观色、耳听音、鼻闻香、口尝味、手触感”,我们称之为“五官观察法”。这些训练难免枯躁,但采用游戏形式,一切就会变得有趣,比如观察,我通常和妞妞进行比赛,你说一段我说一段,当然结果总是做爸爸的总是输给好强的女儿,在得意洋洋中,妞妞的观察能力一天天提高。在一篇《一群小馋猫》的中她写道:“隔着窗玻璃,我们看到陆老师将一个花纸袋举在宝宝面前,我们几个人轻声叫起来:“薯片!”,宝宝开心拍着小手,嘴里“咿呀咿呀”叫起来,两只小手抢过纸袋就往嘴里塞,陆老师笑着帮他撕开纸袋,宝宝开心地一口口咬起来,虽然隔着玻璃,但我们仿佛听见咬薯片脆脆的“咔咔”声,我们张大嘴巴,舌头伸得老长,我甚至听到了旁边浩浩同学咽吐沐声……,我看了很欣慰,孩子已初步学会从多方面来观察的方法了。但只是懂得方法,还不能写好作文,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曝十寒,写起来就干巴巴找不到感觉。如何解决孩子兴趣衰减,恒心不足的问题呢?在反复思索和寻找中,我为妞妞找到了一个好朋友,这就是博客,这个时候,已经是08年的冬天了,已经上了二年级的妞妞,该称呼她刘卿竹同学了。记得刘卿竹在一篇博文中写了个笑话,大意是,她告诉同学有了博客了,那位同学好奇地问:“博客是什么?”“博客就是网上的家呗!”“那网在哪儿呀?”那同学锲而不舍追问,“网在电脑上呀!”刘卿竹不厌其烦回答。“噢。。。”那位同学悦然大悟,随即叹道:“你们家电脑多大呀!还能放个家!”今天读来觉得那位同学很搞笑,但老实说在一年前,我对博客的了解并不超过那位同学,但是我们很快爱上了这个新“家”。博客实在有助于孩子练笔,家庭作文不同于课堂作文,只要有趣,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了就放博客上,我的地盘我作主,这种自由随意孩子很喜欢。但博客也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创,你不及时更新,文章没特色,别人就不来访问,这就迫使你不断更新,不断创新。家长除了要做孩子坚定的粉丝外,还要鼓励她想办法把作文写得新奇有趣些。作文要出新,就不能限制、代替孩子的思维,我总是鼓励孩子随心所欲想象,鼓励孩子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低年级孩子,无生就是幻想家,对世界似懂非懂,看事物一知半解,这个年龄的孩子自由想象写的小童话、童诗,最富童趣。一个大雾的早晨,我送刘卿竹上学,漫天大雾引得刘卿竹同学诗兴大发,“啊!好大的云啊!”出于习惯,我赶紧纠正:“小傻瓜,那是雾,不是云!”刘卿竹拿出一向唱反调的拗劲,纠正说:“那是云,不是雾,别幻想了!”我一楞神,突然觉得这种认知的模糊反而有着童趣和诗意,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不同,让孩子分辨云和雾很简单,但保留这份童真和幻想,很难。我不再纠正她,放学后,我让她把这件事写成了童诗《云落到了地上》,很快在用稿严苛闻名的《创新作文》发表,这可算刘卿竹第一次在县外报刊杂志登稿。开了头,就一发不可收拾,接连有几篇在《天天语文》《儿童大世界》《小青蛙报》《小溪流》上发表,有些编辑看了妞妞博客甚至会主动要稿、约稿。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写多了新意不足,重复自己,这个时候我们想到了书。书是孩子一生的伙伴,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在她面前津津有味看书,使她对书产生浓厚兴趣。我帮她买了一大书架的书,还帮她办了少儿图书馆的借书证,整整一个暑假,我尽量少让她参加兴趣班,腾出时间泡在图书馆,那里成了她的神秘大森林,每天她乳鸟投林般扑在书上吸取营养。爱看书不等于会看书,这个过程中家长是引导者、参与者,不是旁观者。在孩子的阅读初期,我总要抽时间陪孩子共读,对精彩章节一定要给孩子用陶醉的口气大声朗读。到了孩子自我阅读年龄,我要求她读完一部分掩卷想一想,特别在哪儿,这样理一理捋一捋,阅读——思考——再阅读,孩子就容易吸引书里的营养。对妞妞每日刚学的课文,我都尽量抽空帮助孩子剖析,这种剖析侧重于对结构的解剖,思路的还原,风格的体会,手法的感悟。因为主题已经由老师传授,家长的任务是带着孩子“倒着”读课文,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看作者围绕主题如何一步步展开,如何生动展现和形象表述,如孩子二年级语文课本第二单元两首古诗经过我设置的情景对话式引导,她就发现了许多秘密:同样都是写到春雨,《春夜喜雨》写的是夜雨,《春晓》写的是晨雨;一个是“润物细无声”说明写的是细雨;一个“花落知多少”写的是大雨;一个“花重锦官城”,重而不落,说明花枝繁盛,“野径云俱黑”说明天亮较迟,这表明时值初春;一个“花落知多少”,不堪风雨花凋谢,“春眠不觉晓”,意为天亮得早,说明岁至暮春;《春夜喜雨》侧重于一个“喜”字,春回大地,满心喜悦,《春晓》侧重于一个“惜”字,春老归去,黯然伤惜。这样一剖析一对比,孩子对课文的把握、理解就透,对名篇营养的吸收就充分,对作文写作帮助就大,孩子发现原来阅读是如此有趣。进入三年级后的刘卿竹,就开始学着写“篇”了,而不能再简单写“段”了,这个年龄段孩子写作文易犯两类错误,要么记流水账,叙述平平;要么丢三落四,写前考虑到的,写着写着就忘了,这是孩子脑部发育尚未成熟的正常结果。对第一点,我要求她表达角度想好了再动笔。鼓励她尽量从事情的断面、侧面、反面而不是从正面来表述,鼓励她把事情过程切块,重新组合,用倒叙、追叙手法来写,这样作文就容易出新。学习借鉴也可以丰富视角选择,启发思维,平时只要看到博客上哪个孩子的作文视角独特,思路创新,我都会拉她过来学习,从中学到了好多好奇的表现手法。对第二点,我借鉴博客上一些家长的做法,要求刘卿竹写前先画一个提纲图,主题或感受是什么?写几段?每一段几层意思?每层意思举什么例子?都用圈圈圈起来,用线连起来,孩子看着象迷宫一样的图,觉得很有趣。当然这样写下来,初稿还是会遗漏很多,语句不通,错别字很多,也很正常,但初稿不要求孩子尽善尽美,否则影响孩子顺着思路一气呵成。初稿我会帮孩子看一看,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个记号,让孩子自己对着提纲图去想去改,千万不能养成孩子草率了事依赖大人的惰性。一般两三遍修改下来,稿子就有了点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大局观”条理性也得到强化,孩子对作文越来越感兴趣了。作文无止境,刘卿竹只是有了一个有趣的开始,孩子作文水平要提高,老师是主导因素,但家长也大有可为,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由浅入深接触作文,多多鼓励孩子用作文表达自己内心的快乐,孩子就会发现:作文其实挺有趣!#8楼流年·文字童年我是在乡下生活的,记忆中的童年是伴随着湛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坡,温暖的阳光度过的,还夹杂着淡淡的墨香。看第一本“厚书”时我还未上一年级,依稀记得那书叫做《封神演义》。虽然现在我早已看过原著,但总忘不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捧着一本大书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从此,我便坠入了书的海洋。那时的我,写文章因为有父母辅导,所以还算不错。可我真正认识到读与写的联系,是在上了初中以后,于是我开始疯狂的抄美文,背好段。但渐渐发现学校练笔机会太少,而且创作不自由,有规定的题目与制式,于是便接触到了——网络。
在父亲的帮助下,我申请了一个博客。第一次把自己的文章发上去,再看网友们的点评,心里十分欣慰。此时,我已经开始写一系列有主题的文章,比如关于“荆轲刺秦”写了四五篇,受到大家的好评。而且我也发现网上不乏写作高手,不光语言精辟,而且立意也高远,还不乏幽默感。所以我除了经营自己博客外,还不是品读一下他人的文章。另一方面,我的兴趣从海外的小说转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我这才发现,写作的永恒题材除了“爱”以外,历史也是一个好话题。但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仅限于几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想到这儿,我都羞愧的想从地上找条缝钻进去,于是便给自己定了一个读书计划,首先读的是《东周列国志》。而且我也开始看一系列杂志如《百家讲坛》,竟发现里面经常性的出现我不认识的字,这下子我的自信心又荡然无存。
锦瑟流年,星辰昨夜。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我的知识一点一点增长,作文水平在一点点提高。这样的“得”,也许便是我的永远追求吧!#9楼高考作文多见弊病与应付对措施2003年高考全国卷要求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这道试题沿袭了近几年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限制性增强,提供给考生的写作空间相对缩小;二是考查角度有所改变,前两年注重思想品德方面,2003年侧重于认识水平和理性思辨;三是有较强的针对性,提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感情用事。应该说,今年高考作文的导向是好的,但不少写作水平较高的考生,落笔后出现了种种失误。下面择要列举,并就应当采取的措施谈点看法。
弊病一:审题不准。偏离题意。
2003年的作文,应特别注意话题中的“和”字以及提示语中的“关系”一词,否则就可能偏题或走题。高考评卷中发现,很多考生是不理解题意的。他们未能抓住感情与认识的“关系”,或单方面地讲认识,或单方面地谈感情——比如把立意自定为“父母的爱造成自己无能”,这样的作文,最多只能算勉强符合题意。
还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地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比如有考生认为寓言故事中富人怀疑老者,那老者好心没好报,于是从这个角度写了篇《好心没好报》,
自然远离试题要求;有考生由富人随便怀疑别人而推断他缺少气度,于是从“做人需要气度”这一主题说开去;又有考生认为富人如此判断是因为缺乏与别人的沟通,于是谈起“沟通”的重要性……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这类考生犯了高考作文的大忌——审题错误,最终吃了大亏。这都是理解力不高的表现,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是近年来一直宣传“降低审题难度”,误导了部分考生。
对策:抓好审题这一环节。
话题作文开放性很强,但不可能没有限制因素。因此,写作时必须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审题过程。所谓“审题”,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千万不能由着性子“向西”。审题水平,与考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审题“技巧”。这些“技巧”是:不能匆匆“扫描”,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以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这么读,是为了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最主要的“载体”,非抓住它不可。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多次出现时,它就很可能是关键词。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要尽可能找出来,决不遗漏。用铅笔把找出来的关键词一一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然后,一一落实被圈出来的关键词,即把它们的要求全部体现到作文中去。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以免留下做“记号”之嫌。细读命题中的“[注意]”。
另外,必须明确的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语),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所以千万不能从材料中自行提炼出某种观点并任意发挥,而要严格依据话题来作文。
弊病二:认识肤浅,内容空洞。
考生对话题的理解是深是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立意是高是低,选材是优是劣。不少考生对感情与认知的关系体验不深,文章立意限于生活的表面,浮于肤浅的层次。如果写议论文,就忙于堆砌论据,缺少分析说理、致使论述深入不下去;如果写记叙文,则缺乏应有的韵味,显得过于直白。这都与对话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有关。有些考生,展开论证时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比如说“富人应当认为儿子是小偷,而不是他的邻居”,这本身就出于作者的主观臆断。还有考生一本正经地写道:“我们这些祖国的希望,应该培养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别让我们的亲情与认知发生关系,人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真可谓违情悖理,不知所云。
2003年高考选写议论文的比较多,但论据相当贫乏。商纣王与妲已,曹操疑人,孔明失街亭,包青天铁面无私……是考生引用最多的例子。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则多是打碎花瓶等,内容低幼化;或者是班上同学钱包或钢笔被偷,接着总有人被冤枉,最后事实总被澄清,千篇一律,面目可憎。有的考生选写了散文,但政论色彩太浓,不像文学作品。还有些考生的作文,其实就是对话题材料的扩写,这样的文章得分会低得可怜。这充分暴露出当前中学生生活单一、阅读面狭窄和联想、想象能力差等问题。“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这样基本的要求很多考生都做不到。
对策:加强理论修养和积累写作素材。
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丰富写作材料,平时应做到“三备”:备思想,备知识,备生活。备思想,首先是要学好中学各门功课,各门功课的基本理论都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观点。其次是关心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在作文中要避免片面化、庸俗化、低幼化等不良倾向。备知识,可与备思想结合起来进行。可注意阅读《中国青年报》、《读者》等思想性文化性较强的报刊,还可进行搜集、分析事例的训练,大致做法为:通过课外阅读每周搜集三至五个事例,并列出每个事例可以用来阐明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备生活,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同学、亲友交往等。真正要备好生活,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
考试时面对话题,要善于作由此及彼的联系,由因到果的推断,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由个别到一般的思考,以深入认识并准确诠释话题。构思时,写记叙文应注意选取有动情点、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并作深层次的开掘;写议论文应注意摆出论据后还要有理性分析,能站在理论的高度认识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
弊病三:文体不明,搞大杂烩。
有些考生对文体认识模糊,错将文体混杂当作夹叙夹议,作文一半是议论,一半是叙述,犯了文体不能统一的错误;有些考生叙述与议论相割裂,叙述的事件不能说明论点,议论部分不是从叙述中引申出来,而是另起炉灶,造成两种表达的分离,甚至出现了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平均使用笔力的现象,使写出的文章“四不像”,不知道作者究竟“自选”了哪种文体。
对策:正确理解“文体自选”的要求。
高考话题作文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文体自选”。但这并不意味着写作时不需要文体的规范,而是给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便于考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发挥。然而,一旦选定某种文体,作文就得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决不能随心所欲。从具体的操作过程看“文体自选”,考生在构思时倒是多了几个环节:1.考虑该题最适合写哪种体裁。2.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体裁。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以选记叙文、散文来写,甚至写成小小说、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辩、善于议论说理的同学,可以选议论文来做。3.要考虑有没有与该体裁相应的足够的素材。4.用这个体裁写,能否写出新意。这几点都想好了,体裁问题解决了,实际上选择材料的问题也就基本考虑到了。
弊病四:胡编乱造,盲目求新。
2003年高考作文到历史人物那里搬救兵的不在少数,许多考生参与了“发思古之幽情”的大合唱,尽管也涌现了一些历史题材的精品之作,可令人费解的是:有些考生明明缺乏文史知识的积淀和新编故事的素养,却也选用了历史题材。于是在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囫囵吞枣,泥古不化,加上用以表达的语言与借用的人物口吻风马牛不相及,内容与形式严重失调,显得不伦不类。
另外,一部分考生不是首先考虑内容,而是抓住“文体自选”去刻意“创新”,借各种文体胡乱阐发,他们的作文内容荒诞、写法失真、语言表达滑稽古怪,有阅卷专家戏称为不是写作是炒作,不像作文像游戏。比如有考生机械、肤浅地模仿名篇《谏太宗十思书》,写了《谏父亲三思疏》,文中充斥着诸如“今天儿子给你请安了”,“儿子以忠臣的身份向你‘进死谏’”,“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便。君乐闻直言,则侯化为忠。现将谏言罗列如下”,“此死谏一,望君一思疏”,“此死谏二,请君二思疏”,“老爸,其忠言逆耳,为兴家立世之道,望接纳”等半文半白的句子,最后是“祝龙体安康”“臣民儿上”,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
对策:必须明确两点认识。
第一,对一篇文章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内容。高尔基曾说:“散文,第一是内容,第二还是内容。”任何文章都是思想内容、文体结构和语言表达三方面因素的统一体。归根到底,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没有好的思想内容,形式也就失去了生命。所以决不能光在文体结构上打转转,为创新而创新。作为中学生,还是要打好扎实的基础,熟练地掌握几种常用的文体,这才是正道。第二,故事新编不是灵丹妙药,并不适合所有考生。写好故事新编,要求有三:一是对原著研究得深,二是对现实社会有深切感受,三是要找到两者结合的切入点。这不是一般水平的考生所能胜任的。
弊病五:投机取巧,套用时文。
2003年高考卷面上再次提出“不得抄袭”的要求,但考场作文中仍有仿作、抄袭现象,主要是一些叙事性的文章。这类作文往往套用刊物上某篇小说、寓言的情节和人物,模仿这些故事的结构。少数考生还能作些加工改造,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更多的考生则是全盘照搬。
对策:端正文风,杜绝投机心理。
有必要提醒考生:不能心存侥幸,以为套用现成的故事可以蒙混过关。这类作文一经发现(实际上不被发现的可能性极小),只能是得分最低的一类,甚至会被评为0分。如果某些时文确实很精彩地诠释了作文话题,写作时予以概括,把它作为写议论文的例证,倒也无可非议;但不能全文主体套用现成的故事,只在首尾加上一点扣题的话,更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10楼守望的意义爱上文学,爱上文字,同时也爱上了思考,那是几年前开始的事了,对于当初的萌芽却早已忘却。
有不少同学,朋友,亲戚说我很喜欢文学,我也只淡淡地微笑并轻声应答了一下。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喜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喜欢看,还是喜欢读?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无聊的定论。要说喜欢的人多着呢,谁知道那是不是阿谀奉承或是给我镀一层“金子”。也有不少人说我文采好啊,有内涵啊之类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文采,都有内涵。我觉得那是天生的,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只是每个人的表达不一样罢了。就像有人说凡高的《星空》非常美,有人说那是幼稚园小朋友的杰作。不同的审美观和文采最起码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不是么?
爱好归爱好。要是往深的层次或者更身一层次去探索的话,无疑是一段艰苦而有寂寞的路程。从初二下学期起,我就爱上了写作,但这只是停留在单层次的喜好或者有好感之类的。再往高一,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发展,由于性格带有点孤僻,又喜欢安静,所以平时思考的时间是很充足的。在这么一段时间当中,对于作文就不仅仅是喜好了,开始把它上升为依赖,就如同小孩对母亲的依赖。在思考中一有什么发现就立刻记下,写完之后往往就像出了一身大汗般痛快!高二时更有了深一方面了解,一篇好的作文,不仅是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更重要的是,一篇作文往往也是一个生命的体现,它所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几百个文字里承载着中华汉字文明,也承载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从步履蹒跚到老太龙钟,也可以从青春岁月到懵懂时期。所以,真正的文学之路是非常艰难的。
写作往往也是需要阅历来支持,没有阅历作为写作的奠基石,那就极为枯燥了。再多的辞藻华丽,再多的排比比喻拟人都没用处。高二下学期快段考时,记得有一晚是上语文,于是老师就带我们去阅览室[考前准备吧]。由于去得晚,几乎所有的书都被抢光。于是就坐在阅览室的椅子上无聊地环顾阅览室。突然,感觉似乎有什么噎在心里似的,于是就胡乱找了张没人的桌子,埋头写了2个小时。内容是关于图书馆的,大致是连着成长这条线贯通全文,写阅览室从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高二段考前夕给我所带来的情怀之类的。写完后似乎有一种解脱感或者是一种释然,全身倍感轻松。可是当第二天作文课时,脑子里却什么也没有了,思维顿时枯竭。最后只得胡乱编点东西应付了事。看来,有些东西,就比如说感想感叹感怀之类的不可能天天都能写,一个作家即使再怎么狂热也不可能天天写出有感悟的好文章来。阅历不够,就有一定的限制了:深度不够,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内容不能精练。有好些东西不经过岁月的摩挲和深厚的阅历是无法诠释的。但是每一次练笔就是一次经验一次积累。我在每次写完文章时,都要积蓄一段思想。我总期待着下一次,总是期待着。
以前还刚爱上写作时,每次写完了就拼命找人看,叫谁谁给我评价一番。无疑,似乎每次都有很好的评价。可是随着时间渐进,我逐渐放弃了这种做法。写作不一定非得找人看,再说,这样的评价只让我沾沾自喜,对于写作能力提高毫无用处。还有大多听到的也是—“你写字那么潦草谁看得懂啊.“ “你写什么东西?看不懂.“对于这些话,已经听了很久了。所以每次写完不再去找谁看,去找谁做评价。一次两次还行,那么长期呢?人家不会不对你“敬而远之”?语文老师每次的作文评语也莫过与“文笔不错,较流畅的语言,刻画得较生动” 要不就是“有诗的韵味”......面对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很打击的,难道老师还以为给我们这样的评价就使得我们屁颠屁颠地认为自己作文好?错了!这应该是应付式地改作文,根本就不拿学生的文章当一回事。有同学说我的作文可以拿出来去复印然后再给他们看,我说就免了吧,我又不是作家,也不打算出版。要是拿来消磨时光的话,就别看了。说到这,又有同学觉得我开始自大了......我从来就没把写作当成耍自大的资本。
思考的时候,总是需要安静的,任何的吵杂都会影响到你的思绪。所以,到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正成为了我的黄金思考时间。那个时候,周围基本上都安静下来了。此时只需要悄悄地坐在地上或者躺在床上,任思绪飞舞,漫无边际。思考多了,就不由自主地把它记录下来,把心灵的一处细腻情感记录下来。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又或是沮丧。每一处记录都代表着平凡的成长岁月。现在学爱上文学,爱上文字,同时也爱上了思考,那是几年前开始的事了,对于当初的萌芽却早已忘却。
有不少同学,朋友,亲戚说我很喜欢文学,我也只淡淡地微笑并轻声应答了一下。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喜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喜欢看,还是喜欢读?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无聊的定论。要说喜欢的人多着呢,谁知道那是不是阿谀奉承或是给我镀一层“金子”。也有不少人说我文采好啊,有内涵啊之类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文采,都有内涵。我觉得那是天生的,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只是每个人的表达不一样罢了。就像有人说凡高的《星空》非常美,有人说那是幼稚园小朋友的杰作。不同的审美观和文采最起码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不是么?
爱好归爱好。要是往深的层次或者更身一层次去探索的话,无疑是一段艰苦而有寂寞的路程。从初二下学期起,我就爱上了写作,但这只是停留在单层次的喜好或者有好感之类的。再往高一,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发展,由于性格带有点孤僻,又喜欢安静,所以平时思考的时间是很充足的。在这么一段时间当中,对于作文就不仅仅是喜好了,开始把它上升为依赖,就如同小孩对母亲的依赖。在思考中一有什么发现就立刻记下,写完之后往往就像出了一身大汗般痛快!高二时更有了深一方面了解,一篇好的作文,不仅是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更重要的是,一篇作文往往也是一个生命的体现,它所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几百个文字里承载着中华汉字文明,也承载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从步履蹒跚到老太龙钟,也可以从青春岁月到懵懂时期。所以,真正的文学之路是非常艰难的。
写作往往也是需要阅历来支持,没有阅历作为写作的奠基石,那就极为枯燥了。再多的辞藻华丽,再多的排比比喻拟人都没用处。高二下学期快段考时,记得有一晚是上语文,于是老师就带我们去阅览室[考前准备吧]。由于去得晚,几乎所有的书都被抢光。于是就坐在阅览室的椅子上无聊地环顾阅览室。突然,感觉似乎有什么噎在心里似的,于是就胡乱找了张没人的桌子,埋头写了2个小时。内容是关于图书馆的,大致是连着成长这条线贯通全文,写阅览室从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高二段考前夕给我所带来的情怀之类的。写完后似乎有一种解脱感或者是一种释然,全身倍感轻松。可是当第二天作文课时,脑子里却什么也没有了,思维顿时枯竭。最后只得胡乱编点东西应付了事。看来,有些东西,就比如说感想感叹感怀之类的不可能天天都能写,一个作家即使再怎么狂热也不可能天天写出有感悟的好文章来。阅历不够,就有一定的限制了:深度不够,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内容不能精练。有好些东西不经过岁月的摩挲和深厚的阅历是无法诠释的。但是每一次练笔就是一次经验一次积累。我在每次写完文章时,都要积蓄一段思想。我总期待着下一次,总是期待着。
以前还刚爱上写作时,每次写完了就拼命找人看,叫谁谁给我评价一番。无疑,似乎每次都有很好的评价。可是随着时间渐进,我逐渐放弃了这种做法。写作不一定非得找人看,再说,这样的评价只让我沾沾自喜,对于写作能力提高毫无用处。还有大多听到的也是—“你写字那么潦草谁看得懂啊.“ “你写什么东西?看不懂.“对于这些话,已经听了很久了。所以每次写完不再去找谁看,去找谁做评价。一次两次还行,那么长期呢?人家不会不对你“敬而远之”?语文老师每次的作文评语也莫过与“文笔不错,较流畅的语言,刻画得较生动” 要不就是“有诗的韵味”......面对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很打击的,难道老师还以为给我们这样的评价就使得我们屁颠屁颠地认为自己作文好?错了!这应该是应付式地改作文,根本就不拿学生的文章当一回事。有同学说我的作文可以拿出来去复印然后再给他们看,我说就免了吧,我又不是作家,也不打算出版。要是拿来消磨时光的话,就别看了。说到这,又有同学觉得我开始自大了......我从来就没把写作当成耍自大的资本。
思考的时候,总是需要安静的,任何的吵杂都会影响到你的思绪。所以,到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正成为了我的黄金思考时间。那个时候,周围基本上都安静下来了。此时只需要悄悄地坐在地上或者躺在床上,任思绪飞舞,漫无边际。思考多了,就不由自主地把它记录下来,把心灵的一处细腻情感记录下来。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又或是沮丧。每一处记录都代表着平凡的成长岁月。现在学爱上文学,爱上文字,同时也爱上了思考,那是几年前开始的事了,对于当初的萌芽却早已忘却。
有不少同学,朋友,亲戚说我很喜欢文学,我也只淡淡地微笑并轻声应答了一下。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喜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喜欢看,还是喜欢读?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无聊的定论。要说喜欢的人多着呢,谁知道那是不是阿谀奉承或是给我镀一层“金子”。也有不少人说我文采好啊,有内涵啊之类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文采,都有内涵。我觉得那是天生的,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只是每个人的表达不一样罢了。就像有人说凡高的《星空》非常美,有人说那是幼稚园小朋友的杰作。不同的审美观和文采最起码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不是么?
爱好归爱好。要是往深的层次或者更身一层次去探索的话,无疑是一段艰苦而有寂寞的路程。从初二下学期起,我就爱上了写作,但这只是停留在单层次的喜好或者有好感之类的。再往高一,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发展,由于性格带有点孤僻,又喜欢安静,所以平时思考的时间是很充足的。在这么一段时间当中,对于作文就不仅仅是喜好了,开始把它上升为依赖,就如同小孩对母亲的依赖。在思考中一有什么发现就立刻记下,写完之后往往就像出了一身大汗般痛快!高二时更有了深一方面了解,一篇好的作文,不仅是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更重要的是,一篇作文往往也是一个生命的体现,它所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几百个文字里承载着中华汉字文明,也承载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从步履蹒跚到老太龙钟,也可以从青春岁月到懵懂时期。所以,真正的文学之路是非常艰难的。
写作往往也是需要阅历来支持,没有阅历作为写作的奠基石,那就极为枯燥了。再多的辞藻华丽,再多的排比比喻拟人都没用处。高二下学期快段考时,记得有一晚是上语文,于是老师就带我们去阅览室[考前准备吧]。由于去得晚,几乎所有的书都被抢光。于是就坐在阅览室的椅子上无聊地环顾阅览室。突然,感觉似乎有什么噎在心里似的,于是就胡乱找了张没人的桌子,埋头写了2个小时。内容是关于图书馆的,大致是连着成长这条线贯通全文,写阅览室从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高二段考前夕给我所带来的情怀之类的。写完后似乎有一种解脱感或者是一种释然,全身倍感轻松。可是当第二天作文课时,脑子里却什么也没有了,思维顿时枯竭。最后只得胡乱编点东西应付了事。看来,有些东西,就比如说感想感叹感怀之类的不可能天天都能写,一个作家即使再怎么狂热也不可能天天写出有感悟的好文章来。阅历不够,就有一定的限制了:深度不够,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内容不能精练。有好些东西不经过岁月的摩挲和深厚的阅历是无法诠释的。但是每一次练笔就是一次经验一次积累。我在每次写完文章时,都要积蓄一段思想。我总期待着下一次,总是期待着。
以前还刚爱上写作时,每次写完了就拼命找人看,叫谁谁给我评价一番。无疑,似乎每次都有很好的评价。可是随着时间渐进,我逐渐放弃了这种做法。写作不一定非得找人看,再说,这样的评价只让我沾沾自喜,对于写作能力提高毫无用处。还有大多听到的也是—“你写字那么潦草谁看得懂啊.“ “你写什么东西?看不懂.“对于这些话,已经听了很久了。所以每次写完不再去找谁看,去找谁做评价。一次两次还行,那么长期呢?人家不会不对你“敬而远之”?语文老师每次的作文评语也莫过与“文笔不错,较流畅的语言,刻画得较生动” 要不就是“有诗的韵味”......面对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很打击的,难道老师还以为给我们这样的评价就使得我们屁颠屁颠地认为自己作文好?错了!这应该是应付式地改作文,根本就不拿学生的文章当一回事。有同学说我的作文可以拿出来去复印然后再给他们看,我说就免了吧,我又不是作家,也不打算出版。要是拿来消磨时光的话,就别看了。说到这,又有同学觉得我开始自大了......我从来就没把写作当成耍自大的资本。
思考的时候,总是需要安静的,任何的吵杂都会影响到你的思绪。所以,到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正成为了我的黄金思考时间。那个时候,周围基本上都安静下来了。此时只需要悄悄地坐在地上或者躺在床上,任思绪飞舞,漫无边际。思考多了,就不由自主地把它记录下来,把心灵的一处细腻情感记录下来。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又或是沮丧。每一处记录都代表着平凡的成长岁月。现在学爱上文学,爱上文字,同时也爱上了思考,那是几年前开始的事了,对于当初的萌芽却早已忘却。
有不少同学,朋友,亲戚说我很喜欢文学,我也只淡淡地微笑并轻声应答了一下。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喜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喜欢看,还是喜欢读?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无聊的定论。要说喜欢的人多着呢,谁知道那是不是阿谀奉承或是给我镀一层“金子”。也有不少人说我文采好啊,有内涵啊之类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文采,都有内涵。我觉得那是天生的,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只是每个人的表达不一样罢了。就像有人说凡高的《星空》非常美,有人说那是幼稚园小朋友的杰作。不同的审美观和文采最起码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不是么?
爱好归爱好。要是往深的层次或者更身一层次去探索的话,无疑是一段艰苦而有寂寞的路程。从初二下学期起,我就爱上了写作,但这只是停留在单层次的喜好或者有好感之类的。再往高一,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发展,由于性格带有点孤僻,又喜欢安静,所以平时思考的时间是很充足的。在这么一段时间当中,对于作文就不仅仅是喜好了,开始把它上升为依赖,就如同小孩对母亲的依赖。在思考中一有什么发现就立刻记下,写完之后往往就像出了一身大汗般痛快!高二时更有了深一方面了解,一篇好的作文,不仅是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更重要的是,一篇作文往往也是一个生命的体现,它所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几百个文字里承载着中华汉字文明,也承载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从步履蹒跚到老太龙钟,也可以从青春岁月到懵懂时期。所以,真正的文学之路是非常艰难的。
写作往往也是需要阅历来支持,没有阅历作为写作的奠基石,那就极为枯燥了。再多的辞藻华丽,再多的排比比喻拟人都没用处。高二下学期快段考时,记得有一晚是上语文,于是老师就带我们去阅览室[考前准备吧]。由于去得晚,几乎所有的书都被抢光。于是就坐在阅览室的椅子上无聊地环顾阅览室。突然,感觉似乎有什么噎在心里似的,于是就胡乱找了张没人的桌子,埋头写了2个小时。内容是关于图书馆的,大致是连着成长这条线贯通全文,写阅览室从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高二段考前夕给我所带来的情怀之类的。写完后似乎有一种解脱感或者是一种释然,全身倍感轻松。可是当第二天作文课时,脑子里却什么也没有了,思维顿时枯竭。最后只得胡乱编点东西应付了事。看来,有些东西,就比如说感想感叹感怀之类的不可能天天都能写,一个作家即使再怎么狂热也不可能天天写出有感悟的好文章来。阅历不够,就有一定的限制了:深度不够,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内容不能精练。有好些东西不经过岁月的摩挲和深厚的阅历是无法诠释的。但是每一次练笔就是一次经验一次积累。我在每次写完文章时,都要积蓄一段思想。我总期待着下一次,总是期待着。
以前还刚爱上写作时,每次写完了就拼命找人看,叫谁谁给我评价一番。无疑,似乎每次都有很好的评价。可是随着时间渐进,我逐渐放弃了这种做法。写作不一定非得找人看,再说,这样的评价只让我沾沾自喜,对于写作能力提高毫无用处。还有大多听到的也是—“你写字那么潦草谁看得懂啊.“ “你写什么东西?看不懂.“对于这些话,已经听了很久了。所以每次写完不再去找谁看,去找谁做评价。一次两次还行,那么长期呢?人家不会不对你“敬而远之”?语文老师每次的作文评语也莫过与“文笔不错,较流畅的语言,刻画得较生动” 要不就是“有诗的韵味”......面对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很打击的,难道老师还以为给我们这样的评价就使得我们屁颠屁颠地认为自己作文好?错了!这应该是应付式地改作文,根本就不拿学生的文章当一回事。有同学说我的作文可以拿出来去复印然后再给他们看,我说就免了吧,我又不是作家,也不打算出版。要是拿来消磨时光的话,就别看了。说到这,又有同学觉得我开始自大了......我从来就没把写作当成耍自大的资本。
思考的时候,总是需要安静的,任何的吵杂都会影响到你的思绪。所以,到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正成为了我的黄金思考时间。那个时候,周围基本上都安静下来了。此时只需要悄悄地坐在地上或者躺在床上,任思绪飞舞,漫无边际。思考多了,就不由自主地把它记录下来,把心灵的一处细腻情感记录下来。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又或是沮丧。每一处记录都代表着平凡的成长岁月。现在学爱上文学,爱上文字,同时也爱上了思考,那是几年前开始的事了,对于当初的萌芽却早已忘却。
有不少同学,朋友,亲戚说我很喜欢文学,我也只淡淡地微笑并轻声应答了一下。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喜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喜欢看,还是喜欢读?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无聊的定论。要说喜欢的人多着呢,谁知道那是不是阿谀奉承或是给我镀一层“金子”。也有不少人说我文采好啊,有内涵啊之类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文采,都有内涵。我觉得那是天生的,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只是每个人的表达不一样罢了。就像有人说凡高的《星空》非常美,有人说那是幼稚园小朋友的杰作。不同的审美观和文采最起码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不是么?
爱好归爱好。要是往深的层次或者更身一层次去探索的话,无疑是一段艰苦而有寂寞的路程。从初二下学期起,我就爱上了写作,但这只是停留在单层次的喜好或者有好感之类的。再往高一,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发展,由于性格带有点孤僻,又喜欢安静,所以平时思考的时间是很充足的。在这么一段时间当中,对于作文就不仅仅是喜好了,开始把它上升为依赖,就如同小孩对母亲的依赖。在思考中一有什么发现就立刻记下,写完之后往往就像出了一身大汗般痛快!高二时更有了深一方面了解,一篇好的作文,不仅是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更重要的是,一篇作文往往也是一个生命的体现,它所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几百个文字里承载着中华汉字文明,也承载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从步履蹒跚到老太龙钟,也可以从青春岁月到懵懂时期。所以,真正的文学之路是非常艰难的。
写作往往也是需要阅历来支持,没有阅历作为写作的奠基石,那就极为枯燥了。再多的辞藻华丽,再多的排比比喻拟人都没用处。高二下学期快段考时,记得有一晚是上语文,于是老师就带我们去阅览室[考前准备吧]。由于去得晚,几乎所有的书都被抢光。于是就坐在阅览室的椅子上无聊地环顾阅览室。突然,感觉似乎有什么噎在心里似的,于是就胡乱找了张没人的桌子,埋头写了2个小时。内容是关于图书馆的,大致是连着成长这条线贯通全文,写阅览室从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高二段考前夕给我所带来的情怀之类的。写完后似乎有一种解脱感或者是一种释然,全身倍感轻松。可是当第二天作文课时,脑子里却什么也没有了,思维顿时枯竭。最后只得胡乱编点东西应付了事。看来,有些东西,就比如说感想感叹感怀之类的不可能天天都能写,一个作家即使再怎么狂热也不可能天天写出有感悟的好文章来。阅历不够,就有一定的限制了:深度不够,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内容不能精练。有好些东西不经过岁月的摩挲和深厚的阅历是无法诠释的。但是每一次练笔就是一次经验一次积累。我在每次写完文章时,都要积蓄一段思想。我总期待着下一次,总是期待着。
以前还刚爱上写作时,每次写完了就拼命找人看,叫谁谁给我评价一番。无疑,似乎每次都有很好的评价。可是随着时间渐进,我逐渐放弃了这种做法。写作不一定非得找人看,再说,这样的评价只让我沾沾自喜,对于写作能力提高毫无用处。还有大多听到的也是—“你写字那么潦草谁看得懂啊.“ “你写什么东西?看不懂.“对于这些话,已经听了很久了。所以每次写完不再去找谁看,去找谁做评价。一次两次还行,那么长期呢?人家不会不对你“敬而远之”?语文老师每次的作文评语也莫过与“文笔不错,较流畅的语言,刻画得较生动” 要不就是“有诗的韵味”......面对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很打击的,难道老师还以为给我们这样的评价就使得我们屁颠屁颠地认为自己作文好?错了!这应该是应付式地改作文,根本就不拿学生的文章当一回事。有同学说我的作文可以拿出来去复印然后再给他们看,我说就免了吧,我又不是作家,也不打算出版。要是拿来消磨时光的话,就别看了。说到这,又有同学觉得我开始自大了......我从来就没把写作当成耍自大的资本。
思考的时候,总是需要安静的,任何的吵杂都会影响到你的思绪。所以,到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正成为了我的黄金思考时间。那个时候,周围基本上都安静下来了。此时只需要悄悄地坐在地上或者躺在床上,任思绪飞舞,漫无边际。思考多了,就不由自主地把它记录下来,把心灵的一处细腻情感记录下来。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又或是沮丧。每一处记录都代表着平凡的成长岁月。现在学爱上文学,爱上文字,同时也爱上了思考,那是几年前开始的事了,对于当初的萌芽却早已忘却。
有不少同学,朋友,亲戚说我很喜欢文学,我也只淡淡地微笑并轻声应答了一下。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喜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喜欢看,还是喜欢读?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无聊的定论。要说喜欢的人多着呢,谁知道那是不是阿谀奉承或是给我镀一层“金子”。也有不少人说我文采好啊,有内涵啊之类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文采,都有内涵。我觉得那是天生的,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只是每个人的表达不一样罢了。就像有人说凡高的《星空》非常美,有人说那是幼稚园小朋友的杰作。不同的审美观和文采最起码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不是么?
爱好归爱好。要是往深的层次或者更身一层次去探索的话,无疑是一段艰苦而有寂寞的路程。从初二下学期起,我就爱上了写作,但这只是停留在单层次的喜好或者有好感之类的。再往高一,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发展,由于性格带有点孤僻,又喜欢安静,所以平时思考的时间是很充足的。在这么一段时间当中,对于作文就不仅仅是喜好了,开始把它上升为依赖,就如同小孩对母亲的依赖。在思考中一有什么发现就立刻记下,写完之后往往就像出了一身大汗般痛快!高二时更有了深一方面了解,一篇好的作文,不仅是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更重要的是,一篇作文往往也是一个生命的体现,它所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几百个文字里承载着中华汉字文明,也承载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从步履蹒跚到老太龙钟,也可以从青春岁月到懵懂时期。所以,真正的文学之路是非常艰难的。
写作往往也是需要阅历来支持,没有阅历作为写作的奠基石,那就极为枯燥了。再多的辞藻华丽,再多的排比比喻拟人都没用处。高二下学期快段考时,记得有一晚是上语文,于是老师就带我们去阅览室[考前准备吧]。由于去得晚,几乎所有的书都被抢光。于是就坐在阅览室的椅子上无聊地环顾阅览室。突然,感觉似乎有什么噎在心里似的,于是就胡乱找了张没人的桌子,埋头写了2个小时。内容是关于图书馆的,大致是连着成长这条线贯通全文,写阅览室从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高二段考前夕给我所带来的情怀之类的。写完后似乎有一种解脱感或者是一种释然,全身倍感轻松。可是当第二天作文课时,脑子里却什么也没有了,思维顿时枯竭。最后只得胡乱编点东西应付了事。看来,有些东西,就比如说感想感叹感怀之类的不可能天天都能写,一个作家即使再怎么狂热也不可能天天写出有感悟的好文章来。阅历不够,就有一定的限制了:深度不够,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内容不能精练。有好些东西不经过岁月的摩挲和深厚的阅历是无法诠释的。但是每一次练笔就是一次经验一次积累。我在每次写完文章时,都要积蓄一段思想。我总期待着下一次,总是期待着。
以前还刚爱上写作时,每次写完了就拼命找人看,叫谁谁给我评价一番。无疑,似乎每次都有很好的评价。可是随着时间渐进,我逐渐放弃了这种做法。写作不一定非得找人看,再说,这样的评价只让我沾沾自喜,对于写作能力提高毫无用处。还有大多听到的也是—“你写字那么潦草谁看得懂啊.“ “你写什么东西?看不懂.“对于这些话,已经听了很久了。所以每次写完不再去找谁看,去找谁做评价。一次两次还行,那么长期呢?人家不会不对你“敬而远之”?语文老师每次的作文评语也莫过与“文笔不错,较流畅的语言,刻画得较生动” 要不就是“有诗的韵味”......面对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很打击的,难道老师还以为给我们这样的评价就使得我们屁颠屁颠地认为自己作文好?错了!这应该是应付式地改作文,根本就不拿学生的文章当一回事。有同学说我的作文可以拿出来去复印然后再给他们看,我说就免了吧,我又不是作家,也不打算出版。要是拿来消磨时光的话,就别看了。说到这,又有同学觉得我开始自大了......我从来就没把写作当成耍自大的资本。
思考的时候,总是需要安静的,任何的吵杂都会影响到你的思绪。所以,到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正成为了我的黄金思考时间。那个时候,周围基本上都安静下来了。此时只需要悄悄地坐在地上或者躺在床上,任思绪飞舞,漫无边际。思考多了,就不由自主地把它记录下来,把心灵的一处细腻情感记录下来。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又或是沮丧。每一处记录都代表着平凡的成长岁月。现在学爱上文学,爱上文字,同时也爱上了思考,那是几年前开始的事了,对于当初的萌芽却早已忘却。
有不少同学,朋友,亲戚说我很喜欢文学,我也只淡淡地微笑并轻声应答了一下。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喜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喜欢看,还是喜欢读?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无聊的定论。要说喜欢的人多着呢,谁知道那是不是阿谀奉承或是给我镀一层“金子”。也有不少人说我文采好啊,有内涵啊之类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文采,都有内涵。我觉得那是天生的,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只是每个人的表达不一样罢了。就像有人说凡高的《星空》非常美,有人说那是幼稚园小朋友的杰作。不同的审美观和文采最起码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不是么?
爱好归爱好。要是往深的层次或者更身一层次去探索的话,无疑是一段艰苦而有寂寞的路程。从初二下学期起,我就爱上了写作,但这只是停留在单层次的喜好或者有好感之类的。再往高一,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发展,由于性格带有点孤僻,又喜欢安静,所以平时思考的时间是很充足的。在这么一段时间当中,对于作文就不仅仅是喜好了,开始把它上升为依赖,就如同小孩对母亲的依赖。在思考中一有什么发现就立刻记下,写完之后往往就像出了一身大汗般痛快!高二时更有了深一方面了解,一篇好的作文,不仅是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更重要的是,一篇作文往往也是一个生命的体现,它所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几百个文字里承载着中华汉字文明,也承载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从步履蹒跚到老太龙钟,也可以从青春岁月到懵懂时期。所以,真正的文学之路是非常艰难的。
写作往往也是需要阅历来支持,没有阅历作为写作的奠基石,那就极为枯燥了。再多的辞藻华丽,再多的排比比喻拟人都没用处。高二下学期快段考时,记得有一晚是上语文,于是老师就带我们去阅览室[考前准备吧]。由于去得晚,几乎所有的书都被抢光。于是就坐在阅览室的椅子上无聊地环顾阅览室。突然,感觉似乎有什么噎在心里似的,于是就胡乱找了张没人的桌子,埋头写了2个小时。内容是关于图书馆的,大致是连着成长这条线贯通全文,写阅览室从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高二段考前夕给我所带来的情怀之类的。写完后似乎有一种解脱感或者是一种释然,全身倍感轻松。可是当第二天作文课时,脑子里却什么也没有了,思维顿时枯竭。最后只得胡乱编点东西应付了事。看来,有些东西,就比如说感想感叹感怀之类的不可能天天都能写,一个作家即使再怎么狂热也不可能天天写出有感悟的好文章来。阅历不够,就有一定的限制了:深度不够,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内容不能精练。有好些东西不经过岁月的摩挲和深厚的阅历是无法诠释的。但是每一次练笔就是一次经验一次积累。我在每次写完文章时,都要积蓄一段思想。我总期待着下一次,总是期待着。
以前还刚爱上写作时,每次写完了就拼命找人看,叫谁谁给我评价一番。无疑,似乎每次都有很好的评价。可是随着时间渐进,我逐渐放弃了这种做法。写作不一定非得找人看,再说,这样的评价只让我沾沾自喜,对于写作能力提高毫无用处。还有大多听到的也是—“你写字那么潦草谁看得懂啊.“ “你写什么东西?看不懂.“对于这些话,已经听了很久了。所以每次写完不再去找谁看,去找谁做评价。一次两次还行,那么长期呢?人家不会不对你“敬而远之”?语文老师每次的作文评语也莫过与“文笔不错,较流畅的语言,刻画得较生动” 要不就是“有诗的韵味”......面对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很打击的,难道老师还以为给我们这样的评价就使得我们屁颠屁颠地认为自己作文好?错了!这应该是应付式地改作文,根本就不拿学生的文章当一回事。有同学说我的作文可以拿出来去复印然后再给他们看,我说就免了吧,我又不是作家,也不打算出版。要是拿来消磨时光的话,就别看了。说到这,又有同学觉得我开始自大了......我从来就没把写作当成耍自大的资本。
思考的时候,总是需要安静的,任何的吵杂都会影响到你的思绪。所以,到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正成为了我的黄金思考时间。那个时候,周围基本上都安静下来了。此时只需要悄悄地坐在地上或者躺在床上,任思绪飞舞,漫无边际。思考多了,就不由自主地把它记录下来,把心灵的一处细腻情感记录下来。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又或是沮丧。每一处记录都代表着平凡的成长岁月。现在学标题:内容:相关帖子推荐最新发布的帖子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去北京的感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