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会降低人的强度较大强度运动中心脏发生概率的策略

本文要点:&&& 心房颤动(房颤,AF)目前的治疗主要在控制心室率的基础上进行抗栓治疗。&&&&新指南(ACC/AHA/ESC联合发表于08/02/2006)将导管射频消融(CFA)定位为AF治疗的IIa类适应症。&&& AF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采用何种治疗策略均需抗拴治疗。至今,在临床上尚无可替代华法林用于AF抗凝治疗的新药物。&&& 鉴于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局限性,期待即将迎来CFA的光明前景。&&& AF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的适应症应严格掌握。&&& 评价目前关注或有争论的几个热点问题。&回顾过去大家关注或有争论的几个问题如下:&一、AF的治疗是节律控制还是频率控制?&&& 近年来已知众多的循症医学证据(AFFIRM,RACE,STAF,PIAF等)的研究成果发现节律控制并不优于控制心室率。由于节律控制的局限性,如伴有心脏疾病的持续性老年AF患者若无症状,无需恢复窦性心律,心功能差的AF患者尚未或无法改善其心功能,也不宜复律,复律后又难于维持窦性节律。故AF目前的治疗原则首要应寻找和纠正诱因与病因,结合个体化原则选择治疗方法。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AF的类型和持续时间;②伴随的心血管疾病;③病情的严重度;④年龄,如年轻人多考虑节律控制;⑤短期或长期治疗?然后作出决定。现推荐中国专家共识提出的几点建议:①无特殊理由必须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无症状性AF 患者;②已有多年持续AF,而使转复为窦性心律后亦难于维持窦性心律者;③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风险大于AF本身风险的患者;④老龄(&65岁)或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二尖瓣狭窄、左房内径大于55mm)病因未纠正的患者,室率与节律控制一样有效。&&& 总之,对已持续了数周的有症状AF患者首先采用的是心室率的控制与抗凝治疗,如室率控制不能缓解症状可考虑节律控制,或AF急剧导致血流动力学恶化时,应及时直流电复律。二、关注热点是否转向非药物治疗?&&& 目前,AF的治疗还是重在控制心室率的基础上进行抗拴治疗。但期待CFA今后会有更大的进展,前景光明。2:1 新指南如何评价CFA在AF治疗中的地位&&& 新指南已将CFA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成为AF治疗的IIa类适应证(相当于二线治疗),对证据等级为C尚有不同看法,认为近期有些小规模随机临床试验提示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CFA的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CFA的成功率&80%也超过了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60%±),及由于其心外副作用长期服药使停用药率高达35%。但CFA的远期效果如何?即刻成功率虽达92%,而近期复发率可达40%,再结合CFA的整体风险及高成本,技术难度大并尚未普及,笔者认为选择适应证应适宜,不能脱离国情。2:2 CFA治疗AF的参考适应证:年龄&75岁、无或轻度器质性心脏病、左房前后径&50mm、反复发作、症状严重且药物控制不满意的阵发性AF患者。2:3 CFA治疗的安全性如何?&&& 根据Cappato C等统计全球90家电生理中心共8745例AFCFA治疗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多为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气胸和心脏压塞等),严重的有围手术期死亡、脑卒中和需干预的症状性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0.05%、0.28%和0.74%。要关注的是在有经验的AF导管消融中心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虽少于2%,还有更少见后果严重的左心房-食道瘘等高风险仍显著高于常规心律失常的CFA治疗。建议仍应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或/和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AF的CFA治疗。2:4 目前提出的CFA可“根治”AF?&&& 我认为这种提法似不够全面,也为时过早。我们期待CFA终将“根治”(Curative)AF,更准确的说:CFA是AF的一种有效方法,也许目前只有部分的阵发性AF可经CFA“根治”。CFA治疗AF的关键症结除在消融策略、术式、器械及技术提高等进一步提高外,更应加强对AF的机制进一步研究。是否仅存在所谓的触发性AF和基质性(电学和组织学基质)AF。触发不仅是AF的一个诱因,AF的发生和维持可能与异常电生理特性的心房肌(基质)的存在有关。另外,可能还有神经体液炎症因子、内分泌等多重因素参与作用。尤其高龄(≥80岁)患病率高达8%-10%,是否退行性病变、左房扩大和器质性心脏病并发AF或AF的维持与异常电生理特性机制相关联?董建增等对35例合并不同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进行了操作,目前尚难下结论。有必要对同一种CFA方法治疗不同器质性心脏病AF的效果进行比较,是否能等同于左心房迷宫术的效果(对象都是非瓣膜病或冠心病)。期望能更全面的阐明这一作用的结果。国外虽有Chen MS及Hsu等分别报道了94例、58例近中期随访CFA治疗在合并心功能受损的AF患者,发现其窦性心律能较长期得以维持、生活质量改善、LVEF增加及LVEdD缩短的报道。CFA治疗在前进中仍是任重而道远,希望CFA治疗AF能更快走出困境,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三、AF治疗的另一重点、热点――加强AF的抗栓治疗3:1 加强及如何评价抗拴治疗策略:新指南强调以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主要评价标准来决定抗栓治疗策略。我国AF患者约800万,脑卒中的发生率高达5.3%。可见AF抗拴治疗的重要性,除孤立性AF和有禁忌症外,所有AF患者均建议其服用抗栓药物以预防血栓栓塞。3:2-1 新指南抗栓策略的危险分层更明确:AF的抗拴治疗原则是根据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决定恰当的抗拴治疗策略。新指南将所有危险因素分为三个等级:高危因素:血栓栓塞病史(包括卒中、TIA或其他部位栓塞),风湿性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中危因素:年龄≥75岁,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心收缩功能受损(LVEF≤35%或缩短指数&25%),糖尿病。低危因素:年龄65-75岁,女性,冠心病。3:2-2 新指南的危险分层更易于临床应用:1)&& 一项高危因素或二项中危因素必须用华法林(INR2.0-3.0,靶目标2.5[机械瓣者INR靶目标&2.5])。2)&&&仅具有一项中危因素或低危因素的患者可以选用阿司匹林(80-325mg)或华法林(INR 2.0-3.0)。3)&&没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AF患者推荐用80-325mg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4)&&年龄&60岁,没有心脏疾病或任何一种血栓栓塞病史的AF患者,不推荐应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3:3 对临床某些抗拴治疗中的难题提出了建议:&&& 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①低强度抗凝(INR在1.6-2.0之间),抗凝效果差,只有对≥75岁高龄AF患者伴出血高危因素进行一级预防时,可考虑降低INR强度(1.6-2.5)。②AF患者在低强度抗凝治疗下,发生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栓塞,应相应增加抗凝强度目标值(2.5-3.2),而不是加用抗血小板药物。③低强度抗凝加抗血小板治疗并不优于单纯抗血小板治疗。④中强度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了必然使出血风险增加。⑤伴有栓塞高危险的AF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选用中强度抗凝时,可不用阿司匹林,适当调整抗凝剂量亦可同时有效预防心脑事件。⑥AF伴PCI治疗或血运重建术后患者重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为预防缺血事件再给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d)和/或氯吡格雷(75mg/d),但这会增加出血风险。故对正在服用华法林又需进行PCI患者,须及时中断抗凝治疗以防外周动脉穿刺部位出血,术后应尽早恢复华法林治疗及调整好目标值。PCI围手术期可短时加用阿司匹林。长期治疗仅能联合氯吡格雷(75mg)和华法林(INR2.0-3.0)。⑦妊娠伴AF:除孤立性AF或低危AF患者外,在妊娠的全程应接受抗凝治疗。妊娠的前3个月和最后一个月选择肝素抗凝。应用静脉普通肝素使APTT延长1.5-2倍或皮下注射1-2万u/Q12h,使注射后6h的APTT延长1.5倍,也可用低分子肝素(尚无充分证据)。3:4 调INR的治疗策略(见指南或中国专家共识)。3:5 指南对其他抗栓药物的评价:&&& 华法林治疗虽可明显降低AF患者的血栓栓塞率,但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仍高达4%,有必要寻找其他更好药物。&&& 有研究观察吲哚布吩、三氟柳(Triflusal)的抗栓疗效,结果并无优势。&&& 提前终止的ACTIV-W亦否定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替代华法林的设想。&&& 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imelagatran)经SPORTIFII-IV研究观察到Ximelagatran的血栓栓塞率为2.6%,而华法林仅为1.9%。前者肝酶升高的发生率达6%,故至今因肝脏毒性未能上市。&&& 凝血因子Xa抑制剂戊聚糖钠(Fondaparinux Sodium),半衰期长(15-20h)。已证实戊聚糖钠在预防静脉血栓方面优于依诺肝素,还有CASIS 5等大型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对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ACS亦可降低其死亡率及再梗率,同时并不增加出血和中风的风险。3:6 AF复律的药物选择&&& 证明可转复阵发性AF的药物使普罗帕酮、多菲利特、伊布利特、氟卡胺、胺碘酮,而索他洛尔和地高率不具有复律作用(阵发性AF)。&&& 证明有效应用于持续性AF复律的药物是多菲利特、伊布利特和胺碘酮。&&& 普罗帕酮一次性顿服(Pill-in-the-pockek)450mg(&70kg)-600mg(&70kg)或氟卡胺200-300mg,可用来在院外自行转复阵发性AF的一种方法。该法只能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无窦房结、房室结功能和传导系统异常,无Q-T延长,无Brugada综合征,并曾在医院里成功应用该法复律的患者。(N Engl J Med 4-91)可使58%-94%AF转为窦律。其严重副作用可能表现为1:1下传伴快速室率的一过性房扑导致低血压及急性左室衰竭。&&& 药物复律失败或AF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紧急直流电复律,较大的复律起始能量(&200J)有利于提高复律成功率,禁忌证包括洋地黄中毒,低血钾、心房内血栓等,老年疑有潜在窦房结功能不良者应慎用或不用直流电复律。3:7 AF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药物选择①&&& 无器质性心脏病,无心肌肥厚(室间隔厚度&1.4厘米)的高血压伴AF患者维持窦律药物首选普罗帕酮、氟卡胺和索他洛尔。②&&& 高血压有心肌肥厚的AF患者(&1.4厘米)首选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③&&& 冠心病伴AF患者首选多菲利特和索他洛尔(中年心功能好的患者)④&&& 合并心力衰竭的AF患者首选胺碘酮和慎用多菲利特。任何一种一线治疗药物无效可选导管消融作为维持窦律的手段。3:8 寄望将有更好的治疗AF的药物①&&& 阿齐利特(Azimilide)其清除半衰期长达114h,可日服一次,并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②&&& AZD 7009是一种正在研发的具有钠、钾离子通道阻滞作用的药物将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对心房肌的作用明显,能有效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可延长QT间期,但未见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③&&& RSD 1235是一种新型、快速起效,可静脉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经观察可有效治疗AF,因其电生理效应高度选择作用于心房,对心室无影响,也无药物相关的尖端扭转性室速(Tdp)发生,故药物耐受性及安全性比较好。初步公布的转复率约50%-60%。④&&& AVE 0118是一种针对心房肌Kur电流的新药,也是心房选择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望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副作用。⑤&&& Dronedarone是胺碘酮不含碘的衍生物,可减少胺碘酮对甲状腺的副作用。ERATO试验提示该药在静息和症状限制性运动中均能有效控制心室率,也无Tdp及心脏外毒性发生。可使AF复发率降低25%,全因死亡及再住院率减少27%。在美国正在申请FDA批准。3:7 期待可改善心脏基质――AF一级预防用药:过去,对AF一级预防的研究很少。基于AF的相关因素分别以老年占58.1%,高血压病占40.3%,冠心病占34.8%,心力衰竭占33.1%,风心瓣膜病占23.9%。因此,AF的预防应对病因中的基础疾病发生及发展中进行干预。①&&& RAAS阻滞药:来自LIFE,CHARM等11个临床试验56,308例的资料显示RAAS阻滞剂(ACEI;ARB)可减少AF的发生和复发,使AF的相对危险减少28%,复律减少48%。②&&& 他汀类降脂外作用:多项研究提示他汀类对AF有益,可降低持续性孤立性AF成功转复后的复发率。对伴有稳定性冠心病AF患者有保护作用,SPPAF研究提示术前用他汀可降低心脏术后发生AF的危险性(Eur Heart J )。ARMYDA-3研究提示在选择性心肺分流术患者术前7日服阿托伐他汀40mg/d可减少术后AF发生率。③&&& 其它如非甾体抗炎药可使术后AF发生率降低。ω-3脂肪酸可降低CABG术后AF发生率(尚无充分证据)。四. 其他疾病伴AF的治疗4:1 AMI伴AF:多为心肌缺血诱发血流动力学异常,AF或急性左室收缩功能异常。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难治性缺血或心室率无法控制的可直流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正常或增高伴心室率快者,可应用静脉&受体阻滞剂或硫氮卓酮或胺碘酮,必要时亦可联合应用静脉洋地黄。但禁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 如系AMI后失代偿性急性心力衰竭低心排伴心室率快的AF患者,近年来国外不少报道应用钙增敏剂Levosimendan收到较好效果,如血压&100mmHg时,可先给负荷量6-12ug/kg然后按血压情况以0.05-0.2ug/kg.min持续滴注。血压偏低者可联合适量增压剂或IABP。4:2 心脏术后伴AF:术前多用&受体阻滞剂预防术后AF发生。对术后易发生AF的高危患者,术前可应用胺碘酮预防。&&& 地高辛控制心室率一般效果不佳。&&& AF患者症状明显或心室率无法控制,应考虑复律。&&& CABG术后脑卒中发生率高,如AF持续&48h,可应用华法林或肝素抗凝。但注意避免出血的风险。4:3 AF伴预激综合症:应及时行导管消融旁道。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及时电复率;血液动力学稳定者可应用静脉输注伊布利特、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禁用洋地黄、钙通道阻滞剂影响房室间传导的药物。4:4 甲状脉功能亢进(甲亢)伴AF:建议应用&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如不能用&阻滞剂可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甲亢期间同时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甲亢恢复后是否抗凝同没有甲亢的AF患者。4:5 妊娠伴AF:首选&受体阻滞剂、地高率、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转律,可用普鲁卡因胺或奎尼丁。抗栓见本文3:34:6 肥厚性心肌病伴AF:在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基础上应用&受体阻滞剂或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同时为预防心律失常和/或猝死以&受体阻滞剂更好些,有人推荐用双异丙吡胺或胺碘酮。4:7 阻塞性肺病伴AF:主要纠正低氧血症和/或酸中毒、控制感染外,建议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如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及时直流电复律。茶碱和&2受体激动剂会促发AF发作并使心室率难以控制。腺苷&阻滞剂索他洛尔、普罗帕酮增加气道阻力,不宜用。五. 评其他非药物的AF治疗(一)心脏起搏防治AF的回颤与期待&&& 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亦受益于AF的防治,主要包括心房起搏,如单部位心房起搏,双心房(左、右)起搏,双部位(右心房的不同部位)起搏和其他部位方式的心脏起搏治疗。5:1 心脏起搏预防AF的适应症&&& 2002年ACC/AHA/NASPE将起搏预防阵发性AF定为IIb类适应症。对合并窦房结功能不全(SSS)的阵发性AF患者,症状明显,房内传导阻滞(P波&120ms),房内传导时间&100ms,合并慢快综合症(BTS),药物治疗困难的患者可考虑起搏治疗。新指南指出AF还不是永久性起搏的指证。&&& 目前对快慢型(TBS)SSS,由于各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终止后出现一过性的窦房结功能明显受抑制,表现为较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及相应器官缺血,多是继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首先应针对阵发性AF行CFA治疗。然后根据无阵发性AF发作时真实的动态心电图所见和有无相关临床症状作出是否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选择。对消融后仍有症状性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AF复发又不接受再次消融治疗的患者应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 AF的房室结消融+起搏治疗,其目的不是为了减少AF的发作,而是为缓解AF时的快速心室率所导致的明显症状及后果。因此,对部份顽固性慢快性AF伴快心室率患者用药物难于控制快速心室率,又因明显症状并可导致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者可采用该法和并用药物治疗。但右室起搏可致左室兴奋,心肌收缩和舒张的顺序异常,长期影响心脏结构功能。左室起搏能克服右室起搏的不利血流动动力学影响。&&& 快速终止AF的治疗有两种方式:①心房短阵猝发刺激或超速抑制,能达到终止发作约占15%-55%;②心房内电击除颤(IAD),可因除颤阈升高,无法耐受频繁放电或出现明显心动过缓和电耗竭而失败,目前需考虑IAD治疗的患者应属那些同时合并恶性心率失常需行心室除颤的AF患者。应坚持超速抑制频率,起搏频率需达到80-90次/分,并持续高频起搏。5:2 心脏起搏防治AF疗效的评价:高位右心房起搏可减少AF的复发率。DDD起搏的患者中5年中AF复发率16%,与之对照的VVI起搏患者的AF复发率32%。AAI起搏患者的AF复发率9%,VVI起搏患者69%。DDD起搏的AF复发率7%。&&& 双房同步或右心房多部位起搏技术与高位右心房单部位起搏相比,前者效果明显高于后者。右心房多部位起搏时,80%患者维持窦性心率。双房起搏治疗AF房外的有效率达81%。双房同步起搏治疗伴有房间阻滞的AF患者的有效率几乎可达100%。&&& 回顾和前瞻性临床资料提示有疗效,但长期效果尚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目前尚无充分证据心房起搏预防AF可作为AF的常规治疗。如需植入起搏器,应是心房真正“生理性”起搏(如AAI或DDI起搏),而不是单纯心室起搏或DDD。心房起搏防治AF应是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情况下应用,而不是替代药物治疗。(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AF血栓栓塞并发症:经皮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包括专用的经皮左耳封堵装置(PLATTOTM)及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初步认为后者操作更简便,但临床研究样本量太小,目前尚未见和口服抗凝剂治疗之间的对比研究。总之,该方法的临床适应症较窄,初步适用于需抗凝的AF患者却存在抗凝禁忌或不能长期耐受抗凝治疗。(三)外科手术治疗&&& 回顾从最初以控制心室率为目标的左心房隔离术,心房走廓手术(Corrdorsperation)到后来的改良迷宫术成功率在70%-85%,已成为预防AF复发的有效治疗手段,更多可作为其它心脏手术的伴行术(合并有AF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如行二尖瓣手术患者,可同时行心内膜或心外膜消融治疗AF.期望是AF治疗较有前途的手段。六. 致敬与厚望&&& 回顾过去在心律失常AF治疗,尤其在射频及起搏治疗方面的先行先驱者孙瑞超、李庚山、蒋文平、戚文航、黄元铸、黄永麟、王方正、胡大一等在临床研究、应用及技术推广作了很多工作,并带出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在赶超国际水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不一一提名,希望后浪推前浪,在AF研究及治疗领域中再上一层楼。谨此向他们学习,本文为回顾性综述,很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出处(2011o黄浦区二模)在正常体温下,如果脑部的血流停止,则脑细胞会在几分钟之内缺氧而死.若是将体温降低约20℃,脑细胞的耗氧量也随之降低,如此可容许血流暂停时间延长,以利脑部手术进行.毕竟手术之前,病患的心肺功能开始由心肺机取代,如图(a)所示,心肺机包括三大部分:氧合器作为人工肺,对血液供氧;抽送泵代表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热交换器则提供热量交换,经由血液循环调节体温,体重约60公斤重的病患,其体温监测记录如图(b)所示.(1)此病患的脑部手术最适宜的时段在(A)10时至12时(B)13时30分至14时(C)14时至15时(D)15时至16时.(2)如图(c)所示,工程师考虑将线圈缠绕在活塞下端,利用与固定磁铁之间的相对运动,带动抽送泵中的活塞,抽送血液.图中左活门只能向外自由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下列有关此设计构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由左活门吸入,右活门推出(B)当甲电极为正,乙电极为负时,活塞向上运动(C)当甲电极为正,乙电极为负时,抽送泵将血液吸入(D)当甲电极为负,乙电极为正时,抽送泵内压强降低(3)人类大动脉的截面积约是5.0×10-4m2,若心脏推送血液的平均压强约为1.2×104Pa,平均流速约0.20m/s.则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平均功率约为W.(4)心肺机一次抽送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或搏功,它可以用推出血液所增加的压强能和动能来表示,前者等于搏出量乘以射血压强,即每搏功(J)=搏出量(m3)×射血压强(Pa)+动能(J).假设由心肺机提供的动力使之逐渐回复到常态,压力与血液流速的关系如图(d)所示,当血液流速为16cm/s,搏动频率为72次/分时,心肺机每搏功约为J.(血液的密度约与水相当)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分类:(2011o黄浦区二模)在正常体温下,如果脑部的血流停止,则脑细胞会在几分钟之内缺氧而死.若是将体温降低约20℃,脑细胞的耗氧量也随之降低,如此可容许血流暂停时间延长,以利脑部手术进行.毕竟手术之前,病患的心肺功能开始由心肺机取代,如图(a)所示,心肺机包括三大部分:氧合器作为人工肺,对血液供氧;抽送泵代表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热交换器则提供热量交换,经由血液循环调节体温,体重约60公斤重的病患,其体温监测记录如图(b)所示.(1)此病患的脑部手术最适宜的时段在(A)10时至12时(B)13时30分至14时(C)14时至15时(D)15时至16时.(2)如图(c)所示,工程师考虑将线圈缠绕在活塞下端,利用与固定磁铁之间的相对运动,带动抽送泵中的活塞,抽送血液.图中左活门只能向外自由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下列有关此设计构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由左活门吸入,右活门推出(B)当甲电极为正,乙电极为负时,活塞向上运动(C)当甲电极为正,乙电极为负时,抽送泵将血液吸入(D)当甲电极为负,乙电极为正时,抽送泵内压强降低(3)人类大动脉的截面积约是5.0×10-4m2,若心脏推送血液的平均压强约为1.2×104Pa,平均流速约0.20m/s.则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平均功率约为W.(4)心肺机一次抽送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或搏功,它可以用推出血液所增加的压强能和动能来表示,前者等于搏出量乘以射血压强,即每搏功(J)=搏出量(m3)×射血压强(Pa)+动能(J).假设由心肺机提供的动力使之逐渐回复到常态,压力与血液流速的关系如图(d)所示,当血液流速为16cm/s,搏动频率为72次/分时,心肺机每搏功约为J.(血液的密度约与水相当)(2011o黄浦区二模)在正常体温下,如果脑部的血流停止,则脑细胞会在几分钟之内缺氧而死.若是将体温降低约20℃,脑细胞的耗氧量也随之降低,如此可容许血流暂停时间延长,以利脑部手术进行.毕竟手术之前,病患的心肺功能开始由心肺机取代,如图(a)所示,心肺机包括三大部分:氧合器作为人工肺,对血液供氧;抽送泵代表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热交换器则提供热量交换,经由血液循环调节体温,体重约60公斤重的病患,其体温监测记录如图(b)所示.(1)此病患的脑部手术最适宜的时段在(A)10时至12时(B)13时30分至14时(C)14时至15时(D)15时至16时.(2)如图(c)所示,工程师考虑将线圈缠绕在活塞下端,利用与固定磁铁之间的相对运动,带动抽送泵中的活塞,抽送血液.图中左活门只能向外自由开启,反向则封闭管路.下列有关此设计构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由左活门吸入,右活门推出(B)当甲电极为正,乙电极为负时,活塞向上运动(C)当甲电极为正,乙电极为负时,抽送泵将血液吸入(D)当甲电极为负,乙电极为正时,抽送泵内压强降低(3)人类大动脉的截面积约是5.0×10-4m2,若心脏推送血液的平均压强约为1.2×104Pa,平均流速约0.20m/s.则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平均功率约为W.(4)心肺机一次抽送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或搏功,它可以用推出血液所增加的压强能和动能来表示,前者等于搏出量乘以射血压强,即每搏功(J)=搏出量(m3)×射血压强(Pa)+动能(J).假设由心肺机提供的动力使之逐渐回复到常态,压力与血液流速的关系如图(d)所示,当血液流速为16cm/s,搏动频率为72次/分时,心肺机每搏功约为J.(血液的密度约与水相当)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解:(1)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在人的体温降低约20℃的时候,能够用于手术的时间最长,从体温监测记录的图象可知,人的体温降低20℃的时候是在14时至15时,所以C正确.故选C.(2)A、当活塞向下运动时,吸入血液,此时左活门关闭,右活门打开,所以血液是由右活门吸入,左活门推出,所以A错误;B、当甲电极为正,乙电极为负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此时线圈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磁场的S极,活塞受到磁铁的吸引力,活塞将向下运动,此时是将血液吸入,所以B错误,C正确;D、当甲电极为负,乙电极为正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此时线圈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磁场的S极,活塞受到磁铁的排斥力,活塞将向上运动,体积减小,压强将变大,所以D错误.故选C.(3)心脏推动血液的推力的大小为F=PS=1.2×104Pa×5.0×10-4m2=6N,平均功率为P=Fv=6N×0.20m/s=1.2W,所以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平均功率约为1.2W.(4)由于搏动频率为72次/分,所以每搏时间为s,血液流速v=16cm/s=0.16m/s,所以每次的搏出量=vt×S,每次搏出的血液的质量为ρvtS,压力F=4.5N=pS,所以射血压强为P=,由此可得,每搏功(J)=搏出量(m3)×射血压强(Pa)+动能(J)=vtS×p+×ρvtS×v2=0.3004J≈0.30J.故答案为:(1)C;(2)C;(3)1.2;(4)0.30.解析(1)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当人的体温降低约20℃的时候,可以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从而延长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根据体温监测记录的体温,可以知道脑部手术最适宜的时段.(2)根据抽送泵的特点,当活塞向下运动时,吸入血液,此时左活门关闭,右活门打开,此时血液进入抽送泵.(3)根据功率的公式P=Fv可以求得平均功率的大小.(4)根据搏动频率可以求得每次搏动的时间,在由血液的流速可以求得每次的博出量,最后由每搏功的公式可以计算得到每搏功的大小.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在右边的人的概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