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2016年天祝县移民岔山村移民的草原是否属于自己,能否确权?

您的位置: &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草原确权承包及基本草原划定档案管理办法》出台
优质期刊推荐天祝县永丰滩草原蝗虫初步调查--《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74年01期
天祝县永丰滩草原蝗虫初步调查
【摘要】:正 月,我们在天祝金强河我校草原站进行草原保护学课程的校外教学中,结合教学实习,调查了永丰滩草原的蝗虫。通过采集、调查和生态观察,仅就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写出这个报告。由于实习次数有限,材料很不完整,不妥之处会很多,请同志们指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月,我们在天祝金强河我校草原站进行草原保护学课程的校外教学中,结合教学实习,调查了永丰滩草原的蝗虫。通过采集、调查和生态观察,仅就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写出这个报告.由于实习次数有限,材料很不完整,不妥之处会很多,请同志们指导.一、自然概况 天祝永丰滩草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春义;;[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3年05期
陈永林,李鸿昌,章慧麟,叶(音页)娴,任连奎;[J];生态学报;1986年03期
高小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7年06期
鲁挺;才老;常明;;[J];中国草地学报;1987年01期
马守伦;;[J];甘肃农业科技;1987年07期
任春光,王振庄,李炳文,刘金良,武瑞林;[J];生态学报;1990年03期
问锦曾,周保峰,黄虹,范福来;[J];植物保护;1992年05期
李宝兴;;[J];现代农业;1992年07期
李克夫;马耀;杜文亮;;[J];中国草地学报;1992年01期
姜衍春;[J];青海草业;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岩生;李福生;宝详;;[A];21世纪草业科学展望——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石岩生;李福生;柴雅莲;;[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张焕强;李连树;于海良;;[A];我国2003年草原病虫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以及2004年发生趋势预测与防治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郑双悦;张卓然;;[A];我国2003年草原病虫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以及2004年发生趋势预测与防治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A];我国2003年草原病虫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以及2004年发生趋势预测与防治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董辉;高松;苏红田;丛斌;张泽华;张礼生;于文海;;[A];我国2003年草原病虫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以及2004年发生趋势预测与防治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张焕强;刘占福;李连树;王跃富;张亮;郑国强;马建忠;;[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张焕强;刘占福;李连树;王跃富;张亮;郑国强;马建忠;;[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朱恩林;;[A];第五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暨昆虫保护、利用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周强;王德成;毛志怀;;[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科学时报;2001年
杰拉;[N];青海日报;2001年
记者董峻、段世文;[N];人民日报;2002年
本报记者 张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彭丽;[N];中国化工报;2005年
刘国新;[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邹志飞;[N];阿坝日报;2006年
丁泉燕;[N];博尔塔拉报;2006年
玉荣;[N];赤峰日报;2006年
记者  王健生;[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达汉;[D];陕西师范大学;1996年
颜忠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动物研究所);1995年
柳小妮;[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宝东;[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冯今;[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刘建民;[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刘彦琦;[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党莉;[D];山西大学;2006年
柴永强;[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朱聿振;[D];西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新闻热线:021-
高原万顷绿--甘肃省天祝县目前完成82%的植树造林任务
原标题:高原万顷绿--甘肃省天祝县目前完成82%的植树造林任务
  5月,正是天祝植树播绿好时节。在天祝县宽沟工业园区东西两山、县城西山生态治理区域,祁连乡岔山村移民区等地,到处是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身影,荒山沟谷中新栽植的一行行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红桦、垂柳、丁香组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今年,天祝县继续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生态屏障行动,着力实施县城两山绿化、宽沟工业园区南北两山绿化、祁连生态移民区绿化、村镇绿化、通道绿化等一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至5月13日,已完成今年造林任务的82%。预计5月下旬,将全面完成3.5万亩人工造林、100公里通道绿化、5万亩封山育林、义务植树100万株的建设任务。
  绿化工业园区美化投资环境
  5月13日,记者走进宽沟工业园区,道路两侧相间栽植的一排排云杉、红桦、旱柳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而在工业园区南北两侧的山坡上,新栽植的成片林木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这里的树木有往年栽植的,也有今年刚刚栽植的,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正在这里组织群众栽植苗木的天祝县林业局副局长王银成告诉记者,为确保栽植苗木的成活率,林业局在栽植树木的山坡上实施了上水配套工程,今年已在工业园区两侧山坡埋设管道12.3公里。除了在园区中下部南北两山第一层山脊线范围内荒山坡地实施造林绿化外,县林业局还积极帮助已经建成和在建厂矿企业庭院绿化。至5月13日,已在工业园区实施绿化面积410亩,其中荒山荒地绿化255亩,园区庭院绿化155亩,建设围栏4200米。
  治理两山生态改善县城环境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县城东西两山植树造林,既美化了环境,又保护了生态。”天祝县林业局局长王振来说。记者在县城东山墩子洼处看到,栽植多年的云杉、圆柏、柠条以及红柳等树木粗壮葱郁,一棵棵树木连片成林,形成了一道道牢固的屏障。
  “今年,我们规划在县城西山植被恢复221.5亩。其中新造林101.8亩,补植补栽114.2亩,采石场治理及植被恢复5.5亩。”王振来说,目前,县城西山植树造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我们这里的树木成活率在95%以上,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护它们。”墩子洼护林站职工查艳华告诉记者,他们护林站7名职工划分了责任区,加大巡山查林力度,并积极做好树木春灌和管护工作,确保造林成果惠及子孙后代。
  恢复移民区生态涵养祁连山水源
  “群众搬迁了,生态恢复工作可不能落后。”5月13日,正在祁连乡岔山村移民搬迁地组织群众工程造林的祁连林场副场长许广祯告诉记者,最近正是天祝植树播绿的好时节,他们林场组织27名群众在岔山村臭牛沟小流域植树造林,重点对该区域移民搬迁后闲置的部分耕地、草原、宜林荒山荒地,按“群众自愿、适地适树”的原则逐步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保护水源涵养地,计划完成荒山荒地造林1500亩,建设围栏5600米。
  “我们林场的6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技术服务,指导群众植树、浇水,力争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活一片。”许广祯说,岔山村地段栽植的树木主要有落叶松、柠条和银杉等,只要栽植标准,后期管护好,树木的成活率会很好。与此同时,天祝县林业局还对天堂镇公租房周边、蝴蝶滩、政府后山、龙园等地段进行绿化美化,在本康村集中连片造林300亩,并对2012年、2013年G30沿线46.7公里通道绿化区域进行全面补植补造和延伸绿化,对造林区全面采取浇水、病防、施肥等抚育措施,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打造绿化精品工程。
  原标题:武威天祝:雪域高原万顷绿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高原万顷绿--甘肃省天祝县目前完成82%的植树造林任务
日 16:40 来源:武威日报
原标题:高原万顷绿--甘肃省天祝县目前完成82%的植树造林任务
  5月,正是天祝植树播绿好时节。在天祝县宽沟工业园区东西两山、县城西山生态治理区域,祁连乡岔山村移民区等地,到处是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身影,荒山沟谷中新栽植的一行行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红桦、垂柳、丁香组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今年,天祝县继续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生态屏障行动,着力实施县城两山绿化、宽沟工业园区南北两山绿化、祁连生态移民区绿化、村镇绿化、通道绿化等一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至5月13日,已完成今年造林任务的82%。预计5月下旬,将全面完成3.5万亩人工造林、100公里通道绿化、5万亩封山育林、义务植树100万株的建设任务。
  绿化工业园区美化投资环境
  5月13日,记者走进宽沟工业园区,道路两侧相间栽植的一排排云杉、红桦、旱柳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而在工业园区南北两侧的山坡上,新栽植的成片林木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这里的树木有往年栽植的,也有今年刚刚栽植的,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正在这里组织群众栽植苗木的天祝县林业局副局长王银成告诉记者,为确保栽植苗木的成活率,林业局在栽植树木的山坡上实施了上水配套工程,今年已在工业园区两侧山坡埋设管道12.3公里。除了在园区中下部南北两山第一层山脊线范围内荒山坡地实施造林绿化外,县林业局还积极帮助已经建成和在建厂矿企业庭院绿化。至5月13日,已在工业园区实施绿化面积410亩,其中荒山荒地绿化255亩,园区庭院绿化155亩,建设围栏4200米。
  治理两山生态改善县城环境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县城东西两山植树造林,既美化了环境,又保护了生态。”天祝县林业局局长王振来说。记者在县城东山墩子洼处看到,栽植多年的云杉、圆柏、柠条以及红柳等树木粗壮葱郁,一棵棵树木连片成林,形成了一道道牢固的屏障。
  “今年,我们规划在县城西山植被恢复221.5亩。其中新造林101.8亩,补植补栽114.2亩,采石场治理及植被恢复5.5亩。”王振来说,目前,县城西山植树造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我们这里的树木成活率在95%以上,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护它们。”墩子洼护林站职工查艳华告诉记者,他们护林站7名职工划分了责任区,加大巡山查林力度,并积极做好树木春灌和管护工作,确保造林成果惠及子孙后代。
  恢复移民区生态涵养祁连山水源
  “群众搬迁了,生态恢复工作可不能落后。”5月13日,正在祁连乡岔山村移民搬迁地组织群众工程造林的祁连林场副场长许广祯告诉记者,最近正是天祝植树播绿的好时节,他们林场组织27名群众在岔山村臭牛沟小流域植树造林,重点对该区域移民搬迁后闲置的部分耕地、草原、宜林荒山荒地,按“群众自愿、适地适树”的原则逐步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保护水源涵养地,计划完成荒山荒地造林1500亩,建设围栏5600米。
  “我们林场的6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技术服务,指导群众植树、浇水,力争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活一片。”许广祯说,岔山村地段栽植的树木主要有落叶松、柠条和银杉等,只要栽植标准,后期管护好,树木的成活率会很好。与此同时,天祝县林业局还对天堂镇公租房周边、蝴蝶滩、政府后山、龙园等地段进行绿化美化,在本康村集中连片造林300亩,并对2012年、2013年G30沿线46.7公里通道绿化区域进行全面补植补造和延伸绿化,对造林区全面采取浇水、病防、施肥等抚育措施,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打造绿化精品工程。
  原标题:武威天祝:雪域高原万顷绿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天祝农牧民下山奔小康--新闻中心
新闻热线:/010 报刊
今日关注:
[ 09:17:21]
[ 09:17:21]
[ 09:17:21]
天祝农牧民下山奔小康
】【背景色
新华网&& 09:03&&来源:甘肃日报
&&&&3月初的天祝高原寒风刺骨。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来到祁连山深处的天祝县祁连乡岔山村。这个村海拔在米之间,全村353户1321人,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48元。
&&&&在三岔组村民张永辉家,火荣贵听张永辉说他家已经在黄羊水管处农场分了8亩地,其中有4亩地的果园后非常高兴,并热情地拉上张永辉,要到川区农场,看看他分到的土地和果园。驱车下山行驶约1小时,他们来到张永辉即将搬迁的新家――黄羊水管处农场。站在果树前面,摸着果树枝丫,火荣贵对张永辉说:“有了这100棵果树和几亩良田,只要肯努力、肯奋斗,你1万多元的医疗费就不用发愁了。要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多种特色林果,多搞暖棚养殖和日光温室,这是农业增效、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党和政府下决心收回了一部分机关农场,把你们从大山深处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川区。你们积极性很高,我们非常高兴。从搬迁下去到稳定下来有一个过渡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今年搬到农场后,先不要花钱多建房,管理好现有处于盛果期的果园,要把财力投在发展上,先搞设施养殖和温室大棚。这样持之以恒干上3年,就有力量一次性盖起漂亮的砖瓦房了,就可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了!”听着火书记为自己谋算的脱贫致富“三年规划”,张永辉脸上绽开了笑容。
&&&&火荣贵叮嘱村委会主任张永贵,要悉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全市有7万多人需要“下山入川”,要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挖掘自身潜力,依靠苦干实干,发挥内生动力,改变落后面貌,彻底挖掉穷根。要做好全村的整体规划,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搞好水、电、路、渠等配套建设,再成立一个营销公司,把农产品卖上好价钱,让大家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要及早谋划,在全村整体搬迁后,在原来的山地上种植优质牧草,为下山后大规模发展养殖业提供饲草保障。
&&&&近两年来,天祝县大力实施武威市提出的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通过政府引导、乡镇联系、移民引介、能人带动、投亲靠友、教育移民等途径,采取县内与县外并举、集中与插花结合、劳务与移民互促等方式,以石羊河流域源头乡镇为重点,制定扶持政策,整合各类资源,加大移民投入,大力实施开发式移民,走出了一条“整合资源、整县推进、下山入川、融合发展”的移民扶贫新路子。至目前,累计搬迁移民4000余户1.6万多人,占到全县农村人口的9.2%,累计整合投入各种资金2.05亿元。
&&&&武威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市委书记火荣贵多次到高海拔山区农牧民家中调研。石达坂村泉二沟组72岁的藏族老人蒋道尕说:“火书记在我家就来了两次。火书记说,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要把我们全部搬下山去,国家还要给补助。下山入川,不仅是让我们这一代过上好日子,更是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岔山村的村民吉光有老人说:“火书记也来过我家两次。我们都盼望着尽快搬出大山,尽快过上有路走、有水吃、孩子上学方便的好日子。”
&&&&天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藏区扶贫攻坚片区县。全县有农业人口17.28万人,近四分之一的农牧民居住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高深山区和生态核心区、林缘区,行路难、吃水难、生产难、发展难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这里的群众。天祝县委书记杨得中说,“下山入川”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加快城乡融合、统筹山川发展、推进高深山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天祝县坚持把移民搬迁安置与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特色产业基地培育、整村推进、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先后建成华藏寺镇红大村、南山村和松山镇松山村、天堂镇天堂村、哈溪镇东滩村、古城村等8个易地扶贫搬迁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搬迁安置移民人,起到了土地集约、设施配套、资源共享、融入发展的良好效应。天祝县结合土地开发治理项目,去年以来,整合多渠道项目资金,通过土地征用、流转和荒滩地开垦治理,在华藏寺镇黄草川统一规划建设了全县第一个集小康住宅、日光温室、养殖暖棚、水电路和公共设施相配套、生产生活设施一次到位的示范性生态移民新村,整合投入各类资金8000多万元,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新村建成后,规划安置边远偏僻乡镇高深山区居住群众200户1069人,为今后移民新村建设探索了路子。县上还采取购买或承包土地、城市务工、企业招工、个体经营等方式,累计向外省及张掖、酒泉、嘉峪关等河西地区输转安置6500多人,建立了移民安置基地和劳务输转基地50多个。依托高原夏菜产业、设施农业、工业企业、旅游产业等产业移民,以金强川设施农业示范区、宽沟工业集中区、炭山岭工矿服务区、石门沟等旅游景区为重点,组织和引导边远山区群众向产业区集中,加大吸纳安置移民力度,先后有1200多人通过转产就业得到搬迁安置。围绕打造民族地区教育强县的目标,县上制定出台了初、高中免费教育和贫困大学生奖励救助、就业创业等多项扶持措施,加大教育移民力度。与此同时,加强新生代劳动力培训、就业、转移,依托甘肃职业教育培训集团,与县内外多个职业技能培训院校签订“两后生”培训和安置就业协议,先后组织输送“两后生”1455名。
&&&&去年以来,天祝县在武威市生态立市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下,为从根本上解决高海拔区农牧民群众贫困问题,加快推进移民扶贫步伐,全面打响了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攻坚战。县委、县政府及时研究出台了移民工作《意见》《规划》和《安置方案》,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对全县居住在“一高五区”(2800米以上高海拔区和库区、矿区、塌陷区、生态核心区、贫困山区)的3万多农牧民分期分批进行生态移民,其中2012年规划搬迁移民10043人。充分开发利用县域内国土资源,依托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建设,规划新建和续建易地搬迁安置区8个。利用武威市上划转的7个市区农林场,分配耕地果园,新建移民新村。结合县城和小城镇开发建设,配置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进城落户安置。联系协调外省农场,迁转户口,承包开发土地,劳务移民输转。借助毛藏寺水库建设机遇,对淹没区重新规划新址或分流疏散安置。依托“两后生”培训项目,签订协议,招录输送,通过教育移民就业安置。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加强易地搬迁、石羊河流域生态移民、农村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生态功能区补偿、城镇廉租房、煤矿塌陷区治理、扶贫专项、社会帮扶、水电路渠基础设施等各类项目资金整合,凡能靠得上的项目都向移民安置区倾斜,集中力量办大事。天祝县还针对不同的移民搬迁安置方式,围绕土地草原收益、低保、养老、合作医疗、住房建设、户口迁转、就医就学、就业创业、设施农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消除群众顾虑,激发群众搬迁热情。对搬迁到市区农林场等处移民,人均给予1.3万元搬迁生产生活补助,5年内按政策规定继续享受居住地草原奖励补助等政策。对搬迁到城镇的移民,县上统一安排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每户给予住房补助5万元,5年内按政策规定继续享受原居住地退耕还林、草原奖励补助等惠农政策。对搬迁至省外的劳务移民每人给予1600元移民补助,搬迁至县外省内的劳务移民每人给予1200元的移民补助。对教育移民,每个学生落实2500元的“两后生”培训补助。为确保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生活有出路、致富有保障,围绕生产条件和增收产业培育,天祝县提出了“基础设施先行,产业规划跟进,社区化服务配套”的搬迁安置要求。对集中安置区、安置点,由县上统一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维修和配套建设。对易地搬迁群众,户均统一规划建设1座以上果蔬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凡发展设施农业的移民户享受当年县上出台的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和农机具补贴政策。同时,抽调技术力量,派驻各安置点,专门负责移民群众的生产技术服务和转产就业培训。
&&&&编辑:朱霞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天祝县祁连乡生态移民开发纪实
  走出大山天地宽――天祝县祁连乡生态移民开发纪实本报记者 陈聚珍
  “我从祁连乡岔山村搬迁到苏武山林场种植葡萄已有十个年头了,前年翻修房子花了10万多元,家里农业机械、摩托车一应俱全,年底准备再买辆十余万元的小轿车用来代步出行。”5月1日,记者来到民勤县苏武山林场的樊金虎家,崭新的农家院落敞亮整洁,门口的小卖部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据樊金虎介绍,已有100多户400多人从祁连乡迁居到苏武山林场安家致富。“过去,我们在那个靠天吃饭,吃水无水,花钱无钱,十种九不收的山沟里,祖祖辈辈种田也没有种下什么名堂,一年收入下来挣不到几百元钱,全家一年四季为口粮生计发愁。现在我们迁下来的人,每年3万多元的家庭收入,就盘算着将生活怎么样过舒坦些。”这是樊金虎的心里话,也是他走出大山过上好日子的一番感慨。帮带动员走出大山
  地处石羊河流域源头的祁连乡属青藏高原浅山干旱山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春天广种,秋后薄收,十种九旱没粮吃”是该乡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乡把劳务经济和移民作为富民工程和支柱产业来抓,坚持“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思路,通过组织行为、投亲靠友和先劳务后移民等措施,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开发。
  在祁连乡天山村边沟组,记者看到,一个个断壁残垣的庄户院落已人去房空,败落不堪,寂静的大山深处,山坡上的陡地已被拉上钢丝围栏退耕还草了,村庄周围的土地因干旱一块块摞荒。据该乡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严重失调,这里已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了。上世纪80年代初,祁连乡有常住农业人口13000多人,广大农牧民为了脱贫致富,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坚持走移民致富之路,先后向原武威市吴家井乡移民600多人,新地乡移民500多人;上世纪90年代先后又向新疆、张掖和凉州区的九墩滩开发区、黄羊河农场、皇台葡萄基地、民勤县苏武山农场等地移民3000多人。2002年该乡岔山村面岭组11户农民全部搬出大山,在省内外建立了新家园。政府鼓励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给该乡群众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乡党委、政府全力动员山民们走出大山发家致富。全乡13000多人中,迁出大山的就有7400多人。今年,祁连乡把对群众的政策宣传和思路动员作为关键来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移民政策。乡上干部分村逐组开展座谈调研活动,对有移民意向的群众进行了走访和对比,深入进行思想动员,帮助群众解决移民中的困难,为全乡生态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群众先后两次到凉州区清源威龙葡萄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并带着群众的意见建议先后四次到威龙公司协商,同时,考虑到该乡群众的贫困现状,乡上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到清源威龙基地种植葡萄的群众每户补助1000元,有效解决了群众想移民,而移不走的困难。今年,已向凉州区清源威龙葡萄种植基地劳务移民45户182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祝县政府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