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赠送流量给别人怎么给别人转流量

移动真的懂了吗:把流量装进红包--百度百家
移动真的懂了吗:把流量装进红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商业世界中,企业之间的关系,其实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似的:一是没有永恒的对手,只有永恒的利益;有人说成熟的企业就像温尔儒雅的大叔一样,考量的永远是现实。不像豆蔻的少女,热衷于叽叽喳喳的谈论情怀。
当下运营商最着急的是什么?流量经营!
当下最火的社交行为是什么?红包分享!
如今最有看点的剧情是什么?微信与移动的卿卿我我!
移动与微信合作,剧情逆转但都是为了用户体验
最着急的,自然要找最火的,搭上顺风车。这就是在过去的半年中几大运营商围绕微信红包展开用户争夺的背景。
笔者始终对流量红包在流量经营中的价值作用持积极的观点。
早在6月底广东移动推出流量红包时,笔者认为这是中国移动与腾讯这两个曾经为了微信吵得不可开交的巨头之间,一次有意义接触。
毕竟2013年春天运营商对微信的喊杀喊打之声还犹在眼前。
突然剧情180度大反转,广东移动也开始搞流量红包,还是与微信,这真是刹那间碎了多少人的眼睛?
不止广东移动,中国移动众多省份其实都在积极尝试与微信的合作,江西、湖南、江苏也纷纷在上半年开展微信红包的流量营销活动。
我不禁想起一位大师说的:在商业世界中,企业之间的关系,其实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似的:一是没有永恒的对手,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有人说成熟的企业就像温尔儒雅的大叔一样,考量的永远是现实。
不像豆蔻的少女,热衷于叽叽喳喳的谈论情怀。
但是归根结底,这还是对客户体验的重视优化了运营商思维:站在用户需求的角度,让用户能够自然而方便的进行流量消费。
显然,在社交的空间,用户最自然最习惯的行为习惯就是红包分享。这一点,我们观察下滴滴打车不断的用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发红包的方式刺激用户的欲望,就可见一斑。
毕竟6亿多用户自然聚集的虚拟空间,所产生的巨大需求和力量,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和忽视的。
免费,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不过笔者注意到,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在6月份移动推出的流量红包中,需要用户关注广东移动10086的官方微信公号之后,自己购买支付之后,才能分享给自己的朋友。
这一点其实在体验上,与春节的红包并没有本质区别:支付购买流量相当于从银行圈存到微信红包。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具有了互联网思维的形,我总感觉缺少一点神。
近日,笔者再次打开关注的微信公号,却发现广东移动悄悄的增加了一个“拼人品免费流量入口”。
也就是说用户现在可以不花任何真金白银,通过免费抽奖的环节,就能把抽到免费红包派给自己的好友。
显然,这与需要自己支付现金购买流量再分享,更具有互联网思维,形神兼备。毕竟免费的东西是互联网模式的主要模式之一。
抽奖,利用的人们的娱乐天性,免费抓住了贪便宜的心理,这两种天性其实被互联网厂商早已经用的自然天成。
所以,笔者认为,在用户体验上,免费抽奖送流量的方式,看似一小步实际上是移动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一大步。
微信流量红包,有情怀,流量经营才有未来?
当下,中国移动处于极为关键的战略机遇期,这一点从中国移动高层的公开言论中我们可以观察到。
中国移动必须抓住4G领先的窗口期。而4G时代我们都知道,是流量的时代,中国移动,或者说电信运营商必须 抓住4G的黄金三年,实现结构性的转型。
从这一点上,广东移动与微信在微信红包和免费流量的合作,就显得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这种合作是否能够打破OTT的魔咒,开启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厂商合作的新篇章?
笔者对此持有积极的观点!
毕竟一个拥有最大规模的电信用户规模和高质量的无线网络覆盖,一个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社交用户之王。
而广东移动在流量红包和免费流量上的尝试,之于中国移动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流量经营(另外两个是集客经营和存量经营),更是具有先行先试的创新价值。
由在中国移动体系内具有创新先风和基础的广东移动探索微信红包,对于下一步从一个点走向一个面,将提供业务和合作经验,积累出业务创新和用户经营的经验。
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也并非不可能。
不过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微信流量红包其实击中的用户痛点——按照社交货币的理论,微信里的用户热衷于分享对他人有好处的内容或者东西,这样可以在别人的眼里看起来是高富帅或者白富美。
免费流量则又是击中的用户的痒点——不花钱的东西,用户总是贪得无厌,且不说还能让自己在朋友中变得更有价值。
我认为,中国移动在社交的虚拟空间中,只要向微信红包和免费抽奖流量一样抓住痛点和痒点,其流量经营就能峰回路转。
当然,也不要忘记了用户的体验:简约、简单!
当下,运营商其实都在微信流量红包这个领域进行流量经营的尝试,而像广东移动真正的免费流量红包,或许将给电信、联通带来新的市场压力。毕竟与做广东联通任务获得流量相比,抽奖这种拼人品和手气的方式,更加直接和简单。
但是,笔者认为,三大运营商的竞争其实并非坏事,只要能够促进业务创新,带给用户流量消费的福利,实现行业的共同转型,笔者乐见这种你追我赶的创新竞争。
中国移动:与OTT合作能豁得出去吗?
移动在流量经营必须破釜沉舟!
对最近的广东移动与微信的合作这事儿上,我与内部人士交流时,他们的观点是:移动在流量经营上已经豁出去了!
据说,除了与微信的合作之外,考虑4G流量进入G时代,移动视频消费需求旺盛,移动极有可能国庆前就会推出与视频网站的定向流量包;此外,移动内部已经在开始操作微信平台上的流量转赠,甚至微信定向流量包都提上议事日程了,未来并不排除更具有创新意识的合作。
听完他的描述,我只能说:土豪动,你既然豁出去了,就更彻底点吧!
阅读:980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5600
阅读:1420
阅读:12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城市拥堵造就了共享出行市场的千亿市值,滴滴出行一年烧掉100个...
冯先生失眠中
体育产业生态圈
丁鹏Gamewower
首席发言者
一起拍电影
君临投资观察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广东移动用户间可以相互转移流量了
来源: 作者:程行欢 
羊城晚报讯
记者程行欢报道:用不完的手机流量怎么办?近日,广东移动创新推出一项全新的流量玩法——流量转移,通过该项业务,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手机流量转出去,用多余的流量为其他朋友发“红包”。
据介绍,流量转移业务的转出者和转入者都必须是广东移动用户。作为一项互联网化的流量玩法,用户可以登陆“广东移动10086”App或是官方微信,随时随地方便地在手机上办理。办理成功后,流量转移对象会收到系统发送的提醒短信,所转移流量的有效期为30天。
据记者初步了解,有的人流量不够用,有的人流量用不完,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还催生出了一些第三方的流量交易App,提供流量转卖、兑换话费或折现服务。张先生夫妻就是这样。在沟通100服务厅办理购机优惠时,为了获得更优惠的购机价,张先生选择了高一档的套餐,多数时候流量都用不完,而妻子的流量则常常不够用,需要另外购买流量叠加包。“有了流量转移,多余的流量也能利用起来”,张先生认为,流量转移业务的推出契合了用户的实际需求。
据悉,流量转移业务按次收取功能费,根据转移流量的数量分三档:1M-100M收费3元,101M-500M收费6元,500M以上9元。相比流量叠加包10元100M、30元500M的价格,转移同等额度的流量的费用约是购买叠加包的20%-30%。编辑:
对《广东移动用户间可以相互转移流量了》表态
对《广东移动用户间可以相互转移流量了》发表评论
·····
·&&·&&· &&··
··········声明:本网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所有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仅学习交流,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渝ICP备号-1 渝网警备87沈红群:中国移动三个转身向流量经营转型
沈红群:中国移动三个转身向流量经营转型
&&& 飞象网讯(马秋月/文)7月21日消息,在今天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移动经营部副总经理沈红群从网络、终端和营销三个方面谈及了中国移动从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的转型。
&&& 沈红群认为网络转型对中国移动来说最关键的转型就是让用户能够更多地从2G/向4G网络迁移。
&&& 据沈红群介绍中国移动近年来每年都要投资两千多亿在网络建设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移动在4G超常规建设投入的策略,通过一年半的时间,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其中4G基站已经接近原来2G网络20余年的建设数量,人口规模覆盖约85%。
&&& 第二是终端转型。据了解,自中国移动承接了自主知识产权TD以来,为了推动这个产业链的发展,专门成立了终端公司来引导和推动整个终端产业的发展。目前整个TD终端产业链比较完善,几乎所有的芯片、终端厂商产品都支持TD标准。
&&& 同时,终端市场格局也发生变化,国产手机品牌影响力在逐渐扩大。以及一些终端厂商标准的引导,让终端价格有了一定的下降,特别是推出的速度很快。
&&& 第三是营销转型。这主要体现在套餐资费设计和营销模式的转型:在资费设计上中国移动目前是以流量为主的套餐,“例如4G套餐流量占比比传统套餐提升45%以上,流量价格也只有2G/3G用户的一半。”
&&& “营销模式的转型主要上从原来单一的指向用户的收费的模式,现在变成是前向后向相结合,特别是面向后端企业的流量的应用,通过企业统一买流量,提升他们自己业务的使用率。”沈红群补充说。
编 辑:章芳
余承东:华为荣耀已成为双品牌&未来将走独立品牌道路,6月30..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流量赠送别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