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 百度外卖,或许要讲一个与外卖无关的故事

“饿了么”外卖都要讲规矩!市场监管应该怎么管?
从线下到线上,不过是一个指尖的距离,但结果也许会相差十万八千里。比如说餐饮O2O(网餐外卖),尽管阿侬们走出家门就有中村的拉面、骆家塘的小吃一条街,但偏偏就有年轻人恋上了外卖。于是,街头巷尾到处可见“饿了么”的小二们骑着电瓶车如电穿梭。外卖除了通过高频条件反射,不断刺激小鲜肉们刷新舌尖,麻辣鲜一统天下,同时也在事实上培养了大批“懒虫”。目前,外卖网站主要是美团网、饿了么和百度外卖。无论你能否看懂餐饮O2O的江湖,网络外卖在骨子里的确还是个“熊孩子”,既有使不完的劲,也有捣不完的蛋。据媒体曝光,绝大多数外卖网站存在着自我监管徒有其名的“灯下黑”问题,存在着面食店、粥店也都在“跨界”炒螺丝烤鸡翅的问题,存在着登记资料名张冠李戴、挂羊头卖狗肉的问题……还有一些在营销上恶搞无底线的——“好吃的哔”“啪啪啪”“叫了个鸡”外卖店就在网上引发很大争议。外卖网站问题多多,但“熊孩子”外卖真有能力做好自我监管吗?事实答案让人生疑。“熊孩子”们都处于青春期,干劲十足却爱蛮干,一言不合就打群架。狂刷业绩,固然能决定平台规模和资本估值,但食品安全却是平台的“良心”。某些网餐平台为刷业绩暗箱操作,不惜收容“幽灵餐厅”,最终的受害者都是消费者。那么,监管部门该咋办?现实往往是“烫手山芋吃不得”!原因在于:(1)监管手段过于“LOW”。人家“熊孩子”玩的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指尖生意,而监管部门却往往只会跑脚尖。(2)唯恐自伤不敢碰。“熊孩子”们干的可是“互联网+创业”,新生事物套路很深,存在着种种灰色管理区域,而市场监管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生怕自己挥出一拳头打死一大片,面对挑战顾虑重重。这一次,是金华的市场监管率先出手了!以铁腕行动力促阳光监管。日前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饿了么”正式签订社会共治合作备忘录,“饿了么”将通过亮证、亮照、亮后厨、亮评价等一系列安全保障举措,其中的一大亮点是开展“阳光厨房网络直播”,外卖食品制作过程视频画面直接嵌入入网商户页面直播,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实现极速赔付,优先实施餐品抽检及公示制度。努力让网络外卖安全放心,尽最大程度满足阿侬的胃。管理是哲学,是逻辑,更是博弈。首先,市场监管要敢管,敢啃硬骨头而非绕着远路走。面对餐饮O2O管理乱象丛生、短板明显,我们的监管部门有必要唤醒“内心强大”,打造铁军,担当责任。今年以来,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最多跑一次”的目标要求,锚定打造监管铁军新方位,全体队伍撸起袖子加油干。队伍强、干劲足,责任监管才能到位。与此同时,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环境下,“饿了么”等网餐平台都想规范做强,也有自我革命的“痛点”与“刚需”,“熊孩子”也想成为“好孩子”。因此这一次监管方与市场方一拍即合,齐心协力共破市场“潜规则”,这本身就体现了双赢。其次,市场监管要智管,点穴要点到位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以前的“中国式”市场监管容易走极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说到底还是干预不到位和缺少管理智慧。“熊孩子”外卖自有其“成长的烦恼”,监管不严就会调皮捣蛋,监管过死又容易一蹶不振。因此,监管部门要和市场赛跑,不是说拿既有的制度标尺来对市场创新进行“堵截”和规制,而是要让监管从理念到制度实行系统性的智慧创新,以寻求市场与监管的“最大公约数”。只有完全摸透网餐O2O市场的监管套路,加强社会共治合作,缩短其“野蛮生长”的过渡时期,才能尽早跟上新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一次,金华市场监管之所以铁腕出手,除了践行敢担当的铁军精神,确保金华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与此同时“互联网+”政务模式创新也大有推动作用。只有在信息、技术和监管上齐头并进,才可能招招见效,把“熊孩子”外卖监管的心服口服。——《网事快评》评论员 杨戈最近,饿了么动作频频,签约科比、推出“准时达”业务、公布全新Logo、分众推了新广告,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联想到饿了么近一年来的资本动作,携手滴滴、入股黄太吉、获阿里融资,以及仿佛遭遇了水逆般的2016年。饿了么似乎在谋求一次全新的品牌与产品升级,想讲述一个与外卖无关的故事,而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饿了么的竞争对手也有相同的动作。定位理论的受益者谈谈定位理论,这是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Al Ries与Jack Trout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认为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入手下手,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而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定位理论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以“竞争导向”和“消费者心智”为基本点。举两个例子,提到洗衣液你会想到蓝月亮,提到避孕套你会想到杜蕾斯,这就是两个定位理论实践成功的品牌。而显然,饿了么在外卖平台的早期竞争中,也深谙定位理论的真谛,基本上用户已经将外卖与饿了么划上了等号。这就是定位理论的价值所在。但中国互联网公司吊诡的地方在于,成长时间可能会借助定位理论,但一旦发展壮大可能就要抛弃定位理论了,因为对生态边界试探的诱惑性远远大于定位理论下的偏安一偶,即每一个公司不管在产品上,抑或是服务上,都想拓展更多的可能性,寻求最大化商业潜力,而饿了么最近的动作显示,除外卖,其或许想讲几个与外卖无关的故事。一个关于品质的故事饿了么起家于校园市场,由于满足了消费者求便宜、方便的诉求,逐渐发展壮大,根据饿了么自己公布的数据显示,日订单数已经超过500万单。可以说,饿了么现阶段满足了部分国人快捷进餐的需求,但500万相比6亿网民其实不是个很大的数字。所以,对于饿了么而言,一方面要吸引对外卖品质持怀疑态度的消费者,另外一方面要吸引堂食或下厨的消费,而这就需要从品质入手,弱化外卖概念。回到饿了么,提升品质其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商家的安全监控,究竟?结果大部分消费者购买的中小商家的食物;第二,推出品牌馆,引进一些诸如海底捞、簋街小龙虾等品质商家,向堂食水准靠拢;第三,就是品牌端的一些行为,找科比、王祖蓝代言,其实瞄准的是年轻一代和白领市场。作为国内第一家推出代言人的外卖品牌,此次科比的签约,使得饿了么的品牌形象再次升级。张旭豪也说,选择科比就是被其在篮球生活生计中对极致的追求打动,而这也符合饿了么的定位,即做到足够好。而这也符合饿了么“以创新科技打造全球领先的本地生活”的愿景。以上,讲了一个关于品质的故事。但显然饿了么不仅想服务C端,还想服务B端。一个关于产业链的故事4月份,黄太吉颁布发表获得饿了么的战略投资。很多人奇怪了,饿了么为何要投资一家卖煎饼的公司?由于此次合作后,黄太吉全线产品只在饿了么上线,于是有人说这是饿了么在发力白领市场,但一个煎饼能敲动白领市场?我实在不敢苟同。如果你了解黄太吉早已介入餐饮供应链领域,那么你就该了解,这才是这次投资的价值。饿了么作为外卖平台,链接了数以万计的商机和用户,但在产品体验上其实一直侧重在用户这段,无论是迭代更新的APP,还是大规模的补贴。但其实商家也值得关注,无论是供应链管理、新产品的研发、推广营销、物流管理等,商家端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这种提升其实可以很快传导到用户端。所以,对于饿了么而言,这不仅可以间接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还可以挖掘新的盈利单元(ToB服务只要有价值,付费意愿是很强烈的)。所以,从入股黄太吉入手下手,也许饿了么还想讲一个关于产业链的故事。ToC也好,ToB也罢,都是在搞连接,那么为何连接点新玩意呢?一个关于物流的故事一个外卖小哥带着几分外卖,奔波在商家与写字楼之间,是否是能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呢?一方面这可以降低成本,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丰富用户体验。这个概念其实不新鲜,包括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都在品类上进行了扩张,除外卖外,生鲜水果、鲜花礼物、零食饮料、药物都可以购买。这其实跟京东一模一样,靠3C起家,自建物流,既然电视这么大件的东西能送,为何不顺便送几件衣服呢?所以京东成为综合性电商是一种发展必然。回到饿了么,除填充SKU外,其似乎在物流上玩的更跨界。去年底饿了么获得了一笔来自滴滴的投资,这笔投资被业界称为两个轮子的电动车加四个轮子的汽车的“2+4”同城配送体系。如果说饿了么上百万的众包配送团队占据了城市小巷,那么滴滴数百万的车主就占据了城市的大街。这多是除电商系物流外,另外一只随时移动的力量。嫁接在其上的经济价值可期。而“准时达”可能就是迈出第一步的成果,所谓“准时达”,即饿了么向广大用户承诺“准时必达,超时秒赔”,这其实就树立了一个行业标杆,对物流配送行业是一次重构,但显然这背后彰显的是饿了么技术与数据的力量。饿了么提出的“美好生活,触手可得”的使命似乎其实不遥远总结:前文戏称2016年饿了么一定遭遇了水逆,但经历过危机、并挺过危机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饿了么近一年的这一系列动作,显然表明在除外卖市场外,其有着更为远大的无所事事,推翻定位理论的束厄局促本就是一种勇气,究竟?结果不破不立嘛。而对品质的追求、对供应链的深度介入、发挥嫁接在物流上的优势,决定饿了么能否再上一个量级,未来可期,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几个或许会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 壹心理
几个或许会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发表于 08:00:24
心理导读:如果你心甘情愿被宅男调戏,请听他说的几个或许会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
下面,请允许我讲几个或许会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地理课上,老师提问小明:“中国大陆的海岸线有多长?”
小明答不出。
但是小明不等老师批评自己,就高高地举起了手,脸上同时露出自信的微笑:
“老师,这个问题问的不对。”
“所谓的海岸线有多长,其实是取决于你用多精确的尺子量他。”
“所以您说的约18000千米,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粗略的数字。”
“那么如果你用更精确的尺子,就能量出比一千米更小的曲折。这个时候海岸线的数字就会变长。因此你用的尺子每精确一点,量出来的海岸线就要长一点。当你用的尺子无限精确的时候,海岸线有可能就是无限长。所以我没有错,是答案错了。”
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地理老师一时间想不到怎么反驳,只好无言,让小明坐下了。
多么聪明的小明啊。
同学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声。
数学课上,老师点到小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小明答不出。
但是小明不等老师批评自己,就高高地举起了手,脸上同时露出自信的微笑:
“老师,这个问题问的不对。”
“所谓的角度,本身是人为定义的概念。”
“所以您说的180度,说到底也只是您主观定义出来的一个数字而已。”
“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都有很强的批判思维。正是因为他们不盲信固有的定义,才能发现伟大的数学成果。180度这样的数字即不是10的倍数,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计算也很麻烦。为什么我们不能怀疑它的正确呢。所以我没有错,是定义错了。”
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看了看下课时间与教学进度的差距,只好无言,让小明坐下了。
多么聪明的小明啊。
同学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声。
物理课上,老师教训小明:“你作业为什么不画受力分析的图?”
小明答不出。
但是小明不等老师批评自己,就高高地举起了手,脸上同时露出自信的微笑:
“老师,这个问题问的不对。”
“所谓的画受力分析图,其实只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工具罢了。”
“所以您说的力学题一定要画图,说到底也只是固有的成见而已。”
“正是因为老师硬性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画图,才会抑制同学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相反,如果能够允许我们不用画图就解决力学问题,是不是更能锻炼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从应试教育变成素质教育,才能做出新的科学创造呢。所以我没有错,是教育错了。”
两鬓斑白的老师突然间觉得有些懒得管这孩子了,只好无言,让小明坐下了。
多么聪明的小明啊。
同学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声。
不,不对。我要讲的,并不是关于谦虚、讷言、或者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
1967年,B.B.Mandelbrot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芒德勃罗在论文中其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
对于很多曲折的曲线,比如凡是拥有自相似性的,只要你不断精确你的测量,就会导致测量结果不断地被放大。
在文中,芒氏列出分维公式D=-logN/logr(N),说明海岸线是一种无标度对象。用不同刻度的“尺子”去测量此类现象,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长度结果。实际上可以说海岸线有任意长度、无穷长度。
最终,芒德勃罗创造了一门新的学科:分形学。并成为了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1826年,N.I.Lobachevsky 在喀山大学物理数学系学术会议上宣读了一篇论文。
罗巴切夫斯基在论文中表达了一个非常新奇的意见:
三角形内角和可以小于180度。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源自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第五公设的等价命题。一直以来被默认为几何学的基础型公设。
但是当罗巴切夫斯基假设第五公设并不成立、假设过平面上直线外一点,至少可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时,却发现得出的一系列不合常理的古怪结论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相互矛盾的地方,可以自成体系。
最终,罗巴切夫斯基成为了非欧几何的奠基人之一。人们纪念他,也称之为“罗氏几何”。
1788年,J.L.Lagrange 出版了一本书。
拉格朗日在书中完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
整本书中,没有一副图。
不管是力学著作还是力学问题,都必须要通过图示来说明或者解决。这是从牛顿时代就被延续下来的默认的常理。
不过,拉格朗日用角度、速度这样的广义坐标来描述质点系的变数,通过建立虚位移、虚功等概念,用自由度来约束物体可能的运动,从而只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宏观现象中的力学问题。
最终,拉格朗日建立了分析力学,为把力学理论推广应用到物理学其他领域开辟了道路。
不,不对。我要讲的,也不是关于创意、勇气、或者的对比国内国外教育理念的故事。
先说芒德勃罗。
芒德勃罗在20岁的时候,在“几乎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参加当时法国著名的“两校”入学考试。最后,他以班级第一的成绩被当时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大学之一的高等师范学校录取。
而且不仅数学,芒德勃罗拥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学习不同领域知识的能力。一生的研究领域从数学到语言学、从经济学到力学、从通讯工程到布朗运动……无数极大跨度的学科都被他所涉猎过。这种通才的本事在达尔文时代或许可能,但是在学科间高度分化的今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只有芒德勃罗是个例外,也正是因此,他被誉为现代最伟大的“博物学家”。
再说罗巴切夫斯基。
罗巴切夫斯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并没有很好的科学氛围与传统。但是他依然在19岁时就获得了物理数学的硕士学位,年仅23岁时就成为了数学教授。
如果说芒德勃罗拥有博学的天才,那么罗巴切夫斯基就拥有速学的天才。在大学任教数学的过程中,罗巴切夫斯基同事的天文学教授有事时,就会让罗巴切夫斯基跨专业去帮他讲天文学的课。而在他担任校长期间,一次政府下令增减教学楼,他就可以为了省钱自己去读了几天建筑学,然后就自己设计了新的大学建筑。
还说拉格朗日。
如果说罗巴切夫斯基今年23岁就出任教授已经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么拉格朗日的履历将会大大更新这个数据——16岁。在我们刚刚考进高中的年级,拉格朗日已经成为了大学教授。
19岁时,拉格朗日写信给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欧拉,讲他对等周问题的解决思路。让欧拉认为这个年轻人的方法远优于自己在做的方法,于是选择把自己的工作收起来不再发表。到1758年22岁的拉格朗日已经创建了一个学会,发表了5册论著。而其中第一册关于声波的内容就纠正了牛顿的一个错误看法。
所以,天才的人生,跟你我的人生,两者压根不是一回事。完全没有办法参考。
洗洗睡吧。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几个会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如果是一篇普通的日志,大概到这里就漂亮地结尾了。
“哇,好有创意呢~”——或许到这里结尾也足够骗一些掌声了。
但是还是不对。我想说的,还不是这个。
芒德勃罗。
一生与布尔巴基学派矛盾不断。他所做的工作在提倡分析、纯数字、抽象化的学派看来,芒德勃罗的研究方法,只是以直观的、从形状出发的、不严格的方式思考。最后在多种学科“流浪”了20余年才得到学界广泛承认。
罗巴切夫斯基。
论文刚刚发表就被整个学界当成荒谬的怪论,被刻薄地讽刺为哗众取宠。不仅学术观点被教廷称为歪理邪说,连本人都被人匿名在杂志上发文进行人身攻击。一直到罗巴切夫斯基死后12年,他的学说才被世人所接受。
拉格朗日。
看似一帆风顺的他,第一篇的论文是关于用牛顿二项式定理处理两函数乘积的高阶微商。但是当他自信满满地把这篇文章用拉丁文再写了一遍,寄给当时最伟大学术家之一的欧拉时。却发现自己的成果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被莱布尼兹发现了。
不,还是不对。
怎么可能到了这里再讲这么老土的故事呢。
虽然在一个看起来有创意的新奇展开的后面,像这样用一个意外很朴实的道理来结尾,确实十分有效。
不过果然还是不喜欢这种套路呢。
所以很遗憾,我要讲的,也不是关于磨难、历练、或者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故事。
我真正要讲的,
我真正乐讲的,
是这个故事:
百度搜索:“芒德勃罗”——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600个
没关系,我们知道“芒德勃罗”是按照立陶宛语音译的,而这个名字有时候会被按照英语翻译成“曼德勃罗”。
百度搜索:“曼德勃罗”——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9,900个
合计不过50,500个结果,毕竟是当世之人,历史上看也未必能成极富盛名的数学家,就这样吧。
百度搜索:“罗巴切夫斯基”——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3,000个
比芒德勃罗多了十万个结果。考虑到有“罗氏几何”这个专有名词的加分与历史地位本身比芒氏高的部分,真的不算一个很大的数字。
因为已经说好了,这个就是我想讲的故事。所以,聪明的读者应该已经猜到我想讲什么故事了吧。
百度搜索:“净空法师”——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040,000个
百度搜索:“杨幂”——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3,700,000个
甚至百度搜索:“特斯拉”——
————百度都能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730,000个
但是很遗憾,聪明的读者,你猜错了。
我要讲的,也不是哀悼那些做出伟大贡献却永远不会出现在高中生作文里的科学家的故事。
你们一定以为百度搜索“拉格朗日”,也会跟芒德勃罗或者罗巴切夫斯基一样寥寥无几吧。
百度搜索:“拉格朗日”——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990,000个
接近四百万个结果。
比被SNS里混着阴谋论炒了又炒的超级天才特斯拉还有多出一百多万,甚至还要逼近广大人民的心灵导师净空法师大人。
3,990,000 !
这个数据,超过罗巴切夫斯基的30倍,接近芒德勃罗的120倍
为什么呢?
我本来要讲的,其实是大众获取信息时的粗浅。是我们除了课本,已经变得几乎什么书也不读,什么故事也不听。
我本来要讲的,是快餐文化。
所以,我本来以为,拉格朗日要远远超过芒、罗二人————只是因为大学高等数学课本里有出现过“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罢了。所以理工科的学生都会见到拉格朗日,但只有数学系才会学到芒德勃罗和罗巴切夫斯基。
但是我错了。
不是这个原因。
百度搜索:“拉格朗日 -(中值定理)”——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150,000个
所以我惊讶的发现:即使只搜索不包含“中值定理”只包含“拉格朗日”的条目
结果,还是三百多万个。
所以,就算去掉了因为中值定理出现的结果,三百多外这个数字,依然远远要超过芒、罗二位。
我想,一般人做到这里估计要抓狂了吧。
“老子辛辛苦苦写了这么多东西,怎么最后出现了跟观点相反的例子!”
“看来……真的是我错了。那些格外多的知道拉格朗日的人,并非通过课本中的中值定理。所以这个故事,似乎讲不出大众阅读的浅薄与网络快餐文化呢。”
“毕竟,没有别的可能性了。”
但是我不会,因为我不是一般人,因为我还是个宅男。所以我还想起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有一个日本动漫,大概是讲机器人的,今年1月份播的。名字叫“轮廻のラグランジェ”。翻译成中文,恰好就是“轮回的拉格朗日”
百度搜索:“拉格朗日 -(轮回的)”——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88,000个
————果不其然。
所以,你猜对了!
这篇文章里标题自称的《几个或许令你受益终身的小故事》——
——其实是骗你的。
这篇文章里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文/&&& (微信:心灵治愈课,zhiyu365)
打卡学习:
王铮教授,国内知名格式塔治疗专家,莫斯科国立大学(moscow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敖德萨国立大学(odessa national university)心理学哲学博士。国家心理咨询师评审鉴定委员。国家教育部“国培项目”心理学项目专家组成员;山东省应用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会长;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主持国家级项目十余项。
著作:《青少年自我知觉心理学》、《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引导策略研究》等。
系统的学习研究格式塔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后现代治疗技术。
王铮博士是从事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已经18年,是我国学院派格式塔心理治疗的代表。个案时长达1000小时以上,积累了丰富的 实践经验。擅长后现代视域下的整合疗法。主攻方向:青少年抑郁,焦虑心理疏导、青少 年考前焦虑疏导、青少年人际关系障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
1500.00元/50分钟
很特别,很特别,真的很特别
婚恋专栏·壹心理饿了么第一辆电动车曝光,外卖O2O的鼻祖车长这样
  从外表来看,这是一辆残旧的报废车:坐垫破损、电线脱落,油漆上贴满胶布,也无法再发动。
  最近,这辆小车被摆放在 “饿了么”上海总部公司大厅。或许你很不解,一辆“破车”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但无论是饿了么CEO张旭豪,还是12000多名饿了么人,都能理解小车所代表的那份特别意义。
  它曾陪伴张旭豪走过饿了么创业之初的那些年,饿了么的第一份外卖,就是张旭豪骑着它送出的。
  如今,这辆被称为“饿了么一号”的小车,身负的不仅是一份怀旧情结,也是这家外卖O2O行业鼻祖的一份初心。
  张旭豪骑着它送出第一份外卖
  除了饿了么,大概很少有哪一家外卖互联网公司的CEO,会像张旭豪这样拥有外卖员的经历。
  故事要从2008年夏末讲起。那年暑假刚过,张旭豪和几个研究生同学在历经半年的调研后,决定挺进外卖市场。“那时我们买了第一批电动车,一共十几辆。”
  ▲2008年,张旭豪和几个研究生同学决定挺进外卖市场
  张旭豪最常骑的,就是如今这辆“饿了么1号”。当时的第一份外卖订单,就是他骑着它去送的。
  当时正值夏末正午,张旭豪骑车到接餐点时已是满头大汗。“宿舍楼不给进,我就打电话让那个男生下来取,他穿了条运动短裤就下来了。”张旭豪记得,这一单总价16元,对方给了他20元,他找了零钱回去。
  ▲饿了么的第一份外卖,就是张旭豪骑着它送出的
  开张两三个月后,张旭豪团队就已获得了近千单的业务量。他和康嘉等几名创始人不仅要跑外卖,还要发展餐厅、做推广,“平均下来,每人一天要跑近100单,工作16个小时以上。这几乎是极限。”张旭豪记得,那段日子里,每辆电动车平均一天要换三四次电瓶。
  张旭豪多少有些遗憾,因为他已经难以记起那位让饿了么有了第一份外卖订单的男生来了。而对于今天日均交易额达1亿元的饿了么而言,张旭豪真切地感受到的,却正是“用户至上”。
  外卖员张旭豪与饿了么1号囧事不少
  雨天,曾让外卖员张旭豪头痛不已。
  2009年冬天,上海多雨季,外卖员的雨衣基本是摆设,一趟跑下来,身上从里到外连鞋子都全部湿透。后来,张旭豪和康嘉干脆穿拖鞋出去送外卖。一个雨天,张旭豪骑着小车去交大实验楼,一个刹车没停稳,自己就飞了出去,餐盒、电动车、拖鞋散落了一地。
  ▲在创业初期,张旭豪、康嘉等几名创始人每天平均要送100单外卖,工作16个小时
  “当时还有十来份外卖吧,全撒了,我一个个捡起来后扔掉,窘得不得了。”张旭豪又折回餐厅,重新花了近200元各买了一份,然后再送出去。“亏好小车没坏,但最终还是送迟了一些。”
  有时候,电动车遇到下雨天还爱熄火。餐厅和接餐点之间隔得远,张旭豪曾几次在雨中淋了个把小时,一路推着小车把外卖送完。
  还有一次遭遇让张旭豪印象深刻。
  2009年初的一天,他去餐厅交接钱款,回去时发现装了几千块钱的包不见了,他骑着小车找了一路。“对于当时来讲,几千块是看得很重的,找了两三个小时,还去了派出所,但很遗憾,最终没找回来。”
  ▲如今坐垫破损、电线脱落,油漆上贴满胶布的“饿了么1号”,陪伴张旭豪走过了最初的创业时光
  张旭豪说,创业时这样的窘事有不少,但几乎每次都有小车相伴,这也让他对电动车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感”。
  当时遇到的那些囧事,让张旭豪对外卖员的工作有了更切身的感受。所以一直以来,饿了么在配送工具的选择上,对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尤其用心。
  小小的车载着大大的梦想
  作为外卖O2O行业的鼻祖,饿了么最早用多维度O2O服务于餐饮、物流、乃至供应链行业。如今,饿了么的配送员已达75万人,专职配送员超6000人。
  “饿了么1号”,见证了饿了么配送员从1到75万的过程。
  这辆“饿了么1号”陪伴了张旭豪整整五年,直到2011年,“修都修不了”,才被停在了康嘉家楼下。
  随着“饿了么1号”功成身退,饿了么的物流配送体系也渐渐确立。
  2014年起,饿了么加码建设物流体系,先后推出自营、众包、代理商等即时配送服务,力求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随着公司发展,更多专属的电动车不断扩充进日渐壮大的配送队伍。
  曾经,张旭豪遇过骑着小车不慎将外卖洒落一地的窘况,如今,安全性和运力是配送车设计者最先考虑的问题:
  增设的防水涨刹锁,提高了防撬性能和刹车效果;在电动车上加设USB接口,方便外卖员随时给手机充电;引进双减震功能,提高防震性减少洒餐情况,优化外卖员的骑车体验;严格要求每辆车的报废期为18个月,保障行车安全……
  两年来,为了满足订单需求,饿了么的配送车车型也经历了数次革新——
  2014年初,饿了么引进了第一批带有品牌LOGO的配送车,这种车型现已基本被淘汰:
  ▲饿了么第一款拥有专属涂装的配送车
  2015年中旬,业界第一的“双箱电动车”面世。一车可同时搭载18L和43L两种规格的外卖箱,整车单程最多可携带外卖量达50余份。
  ▲饿了么推出的业界第一款“双箱电动车”,最多可携带50余份外卖
  今年年初,部分地区开始使用这款电动车,相较于前者,其载重和速度有更好的平衡,车头可搭载一个容积18L的外卖箱。
  ▲这款电动车已于今年年初在部分地区投入使用
  最新一代饿了么三轮配送车,专为团餐而设。它有着三倍于普通两轮电动车的马力和高达150L的装载量,一趟最多可送近百份,保温保冷性能也大幅提升。
  ▲专为团餐而设的新一代饿了么三轮配送车
  目前,对于饿了么的75万外卖员来说,电动车是他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有时开玩笑,我们说饿了么的故事就是从电动车上开始的,这真的一点不夸张。”张旭豪说。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8
本文相关推荐
涉事幼女先称“被两名老师强奸”,后又承认“编造了情节”。风波渐息,但漩涡仍在。
相比于各种以讹传讹的文章中描述的惊悚场景,“暗网” 的体量没那么夸张,但正在滋生壮大的暗网世界依旧引...
北京,没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只有那些不懂奋斗意义的人,才在假装生活、无病呻吟。
为什么买东西叫做买东西,而不叫买南北呢?终于找到答案啦!
经常会人会问:“总说日本房子比国内便宜,那日本的房价究竟是多少呢?”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饿了么外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