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西大街旁边住宿第一小学历史

西安西大街的历史_百度知道
西安西大街的历史
我有更好的答案
<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右军领卫、简洁”为特色格调,西大街商铺鳞次栉比、长安县署等重要衙署均设在此街北侧.hiphotos、太常寺、餐饮。西大街北侧是回民坊.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2abd8cb568c0303caaeb3/67dde82b2b7d0a28732,中段又称指挥街,中段是都城隍庙、民政府(厅),整体景观表现为传统建筑风格、元,唐后至南宋仍称子城厢正街.com/zhidao/pic/item/67dde82b2b7d0a28732、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仿古商业街、清.hiphotos,成为贯穿古城东西轴线的商业黄金大道西安西大街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位置莲湖区莲湖区位于西安市城区西北部。东以北大街、北关正街、龙首村与新城区接壤;西以西(安)户(县)铁路、北以龙首北路、大白杨路与未央区相连;南以南护城河、大环河与碑林、雁塔区毗邻。面积42.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在东经108°50′57″~108°56′31″;北纬34°15′12″~34°17′39″。地貌莲湖区地处渭河冲积平原二级阶地,高出渭河河床20~30米。龙首原属残存于二级阶地上的三级阶地,又高出二级阶地3~13米。辖区总体地形东北部偏高,西部开阔平坦。域内有三条微缓起伏的坡梁,第一条由红庙坡向东延伸至二马路,等高线为400~410米;第二条由北城墙向西延伸至土门,大致沿400米等高线东西走向;第三条自西大街至东大街一线,恰好与410米等高线吻合。但经千余年城市建设填挖,局部区域已不甚明显。水面很少,除莲湖公园和城河外,别无较大水面景观。微观地貌出现的突出现象是地面沉降,年,地面沉降平均速度为2毫米/年。年,沉降速率增大,平均沉降率为前一阶段的4~9倍。1983年以来,沉降速度趋于稳定。海拔400米左右。气候莲湖区莲湖区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初春气候凉而干燥,四、五月气候温暖,风和日丽;夏季炎热多雨,宜于作物生长;秋季秋高气爽,多阴雨,气候较湿润;冬季不甚寒,干燥少雪。年平均气温13.3℃,7月最热,平均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6~7月,日气温达45.2℃。1月最冷,平均气温—0.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日气温降至—20.6℃。随着城区规模扩展,建筑密集,人口集中,城内形成高于周围郊区的热岛效应,年平均热岛效应强度为0.5℃,8月热岛效应强度0.6℃。城区夏季年平均出现大于或等于35℃炎热天数23天,出现大于或等于40℃酷热天数0.7天。按习惯以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计:辖区一般春季始于3月25日,有64天;夏季始于5月28日,有98天;秋季始于9月3日,有61天;冬季始于11月3日,有142天。年日照时数一般为2038.2小时,8月日照时数最长,为233.7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1.47%,2月日照时数最短,为126.1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19%。日照时数受干旱、阴雨影响,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无霜期为232天,开始于3月22日~31日,最早开始于2月25日~27日,最晚开始于4月6日~26日;结束于11月3日~12日。最早结束于10月10日~21日,最晚结束于11月28日~30日。年平均降水量为584.9毫米,平均降水日数为96.6天。降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最多达156天,最少仅71天。7、8、9月降水较集中,占年降水量的50%左右。12月和次年1、2月,降水量最少,仅占年降水量的4%左右。风向受地形与河流影响,全年多东北风,次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米/秒。
矿产秦岭山区大片的火成岩、变质岩以及渭河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层,为各种金属、非金属以及能源资源的集聚奠定了基础。现已查明的各类矿产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主要金属矿有:铁、锰、铬、钛、铜、铅、锌、锌铜、钼、金、钨、铀和高铝矿物原料。主要非金属矿有:大理石、长石、白云岩、水泥灰岩、石墨、建筑砂砾、脉石英、“蓝田玉”、砂线石、硫矿等。土壤莲湖区地表主要是土和黄绵土。土地上部为上更新统黄土夹棕色红色古土壤层,厚数米到十余米,下部为上更新统冲积层,为中粗沙夹亚粘土,冲积层20多米。土和黄绵土熟化层厚,疏松多孔,蓄水透气,有机质含量1.14%~1.93%,益于农业生产。辖区西部,地表上部复盖5~12米黄土,其中湿陷性土层约3~5米,湿陷等级I~Ⅱ级,属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承载力一般12~18吨/平方米。下部为水位下饱和黄土,承载力8~12吨/平方米。再往下为亚粘土与砂砾层。旧城区,地表上部复盖黄土约10米,地面以下2~6米之间普遍分布人工填土,多为碎砖瓦及垃圾,且有古墓分布。地基承载能力约12~18吨/平方米,强度较低,差异较大。自莲湖路东口向西南方向,经玉祥门与西门之间、劳动公园与昆明路一线,有一条地裂缝,对供电、供水、供气、管道、道路有一定影响。植被莲湖区域内林业栽植主要为中槐、泡桐、杨、柳、椿、榆等树,面积180亩。果树主要有苹果、葡萄、桃等,面积27亩。 行道树以落叶乔木为主,主要品种有法桐、中槐、毛白杨、五角枫、桧、白腊、新疆杨等。园林绿化花卉草木,品种繁多。常青树有侧柏、刺柏、千头柏、洒金柏、龙柏、雪松、油松、华山松、蜀桧、黄杨、石楠、女贞、秦岭冷杉、水杉等,落叶树木有中槐、刺槐、泡桐、青桐、法桐、毛白杨、垂柳、椿、皂角、榆树、柿树、银杏、核桃、构树等。木本花卉主要有丁香、木槿、紫金、紫薇、月季、牡丹、石榴、迎春花、连翘、家竹桃、玫瑰、蟠桃、铁梗海棠等。草本花卉主要有芍药、菊花、鸡冠、金簪、晚香玉、一串红、美人蕉、老来少、牵牛、凤仙、草茉莉、鸟萝、百日红、千日红等。攀缘类植物主要有爬山虎、紫藤、凌霄、蔷薇、金银花、葡萄、牵牛、香碗豆、葫芦、苦瓜、丝瓜等。还有仙人掌科的仙人掌、仙人拳、仙人剑等多种。
莲湖区东以北大街、北关正街、龙首村与新城区接壤,西以西户铁路、北以纬二十六街与未央区相连,南以护城河、大环河与碑林、雁塔区毗邻。总面积38平方千米/42.87平方千米。总人口698513人(2010年底)。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安市红埠街,邮编:710003。行政区划代码:610104。区号:029。
人口数据莲湖区莲湖区人口数量除自然增长及因经济发展、人口机械增长外,亦随行政区划变更而变化。年,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全区人口未超过11万。1956年“一五”期间新建的工业部分开工生产,人口增至135292人,比1955年增25486人,增长23.21%。1957年,北关、红庙坡地区划入,人口增至182129人。1962年,莲湖区建制恢复后,西关人民公社地区未从阿房区划归,人口减至173958人。1965年,阿房区建制撤销后,西关、土门、桃园路和三桥4个公社划入莲湖区,人口增至398479人。至1979年,人口增至44.48万人。1980年,三桥街道办事处地区划入未央区管辖,人口减为405533人。1982年,居住和土地花插于域内的雁塔、未央所属36个生产大队划归莲湖区管辖(后因土地变化,撤销了草阳村大队),人口增至443292人。至1993年,人口达538702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莲湖区总人口698513人,占西安市总人口的8.25%。民族莲湖区是西安市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区,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有26个少数民族,30752人,占当时总人口的5.61%,其中回族28762人,占5.25%;满族1315人,占0.24%;百人以上的还有蒙古族219人,朝鲜族113人;其余22个民族均不足百人。少数民族人口和回族人口之多,居陕西省各区、县之首。域内回族,多世居西安,集中在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小皮院、大学习巷、小学习巷、洒金桥、庙后街、北院门、麦苋街、北广济街、大麦市街等街巷。
综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7.18亿元,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0.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62元。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479.4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11%,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12.2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7.18亿元,增长12.9%。 二三次产业结构比44.27:55.73,与2011年相比二产回落2.13个百分点,三产提高2.13个百分点。二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39%和59.61%,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生产总值增长4.65和6.8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68300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213.2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4.49%。工业清代之前,工业生产皆是私营、个体分散手工作坊。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开始近代工业。民国22年(1933年),发起化学工业。民国24年(1935年),开展机制面粉业。至民国29年(1940年),域内已有机器制造、五金铁器、缝纫洗染、竹木器具、纺织、化学工业、面粉加工、制药、造纸、制革、玻璃、黑白铁、铜器、针篦笼篓、证章制造、雨伞、服装加工、纸制品、印刷、烛皂、电池、制箱、制毡、罗底等30多种行业327家私营、个体工业企业,除几个较大企业外,一般企业10人左右,少数企业有职工50人左右。建国后,辖区西部是西安发展工业的规划区,中央、省、市属大中型工业企业纷纷在西郊布点建设,其中有“一五”(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年,简称“一五”,下同)期间156项重点工程的7个项目的6家大型企业:远东公司、庆安宇航设备公司、西安电力电容器厂、西安高压开关厂、西安高压电瓷厂(2项)、西安绝缘材料厂以及一批冶金、机械、仪表、化工、制药、印刷、面粉加工等50多家大中型企业,其中形成有享誉全国的西安“电工城”。2012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40.47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5亿元,同比增长8.9%。建筑业增加值71.75亿元,同比增长12.1%。农业建国以来,辖区农村(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国前,辖区农村占45.7%的贫、雇农仅占有三分之一耕地。建国后,1950年11月至次年元月,十二区经过土改试点,除有副业生产的农户外,有79%的雇农、64%的贫农和12%的中农分得了耕地;1951年元月后,土改在全市全面进行,域内农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49年,粮菜播种面积比为31:1。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蔬菜需要量大,蔬菜播种面积逐年扩大。1965年,粮菜播种面积比为1:1.26,蔬菜播种面积首次超过粮食播种面积。至1993年,粮食生产播种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8.5%,而蔬菜占地81.5%。在农村耕地日少情况下,农村劳力逐渐向工、商、建筑、运输等行业转移。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依靠党的政策,大办乡镇企业。1982年,乡镇企业85个,总收入1657.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1%。1993年乡镇企业增至1041个,总收入3014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2%。农村劳力的64%从事乡镇企业,多数村民已经或正在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化企业职工转变,域内农村已基本成为城市化的都市村庄。至2013年,莲湖区的城市化率达到了100%,彻底告别了传统农业。科技全区科技工作运行平稳,2007年至2009年累计下拨科技三项费1023万元,扶持科技项目23个,累计实现产值35193万元,实现利税4269万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3家企业获得市级科技项目立项,得到95万元经费支持。2007年底,莲湖桃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8亿元,区内14家企业获得2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励。截至2007年底,全区新引进科技企业35家,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园区共有科技企业60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发展极。财政金融2012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474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地方财政支出2353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8%,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14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961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3865万元,教育支出6213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7.45%、20.68%、20.66%和63.36%。财政总收入696461万元,同比增长11.8%,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财政总收入9923元,同比增长11.54%。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0.82亿元,同比增长23.8%。
卫生莲湖区重视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培养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卫生防疫。1952年,大力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城区卫生面貌迅速改观。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免疫和对传染病的防治,为害已久的天花、鼠疫、霍乱、副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得到控制。50年代后期,除省、市属医疗机构在域内不断增加外,区属医疗机构也逐步建立,至1964年底,已有区属集体所有制联合医院6个,职工239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卫生行政、防疫、妇幼保健及医疗机构,一度曾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和影响,卫生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域内医疗保健机构稳步发展。2013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规范化电子建档率分别达到80%和70%,孕产妇和0-6岁儿童全部纳入了规范化健康管理范围,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重性精神病管理网络复盖率达到65%以上,65岁以上老人体检项目顺利实施。至2013年底,全区有西关民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枣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城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院门庙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院门西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社区服务中心。文化设施建国前,莲湖地区群众文化设施极少,文化活动匮乏,域内仅有北大街明星电影院、长安大舞台,西大街原社会路南口西侧晓钟社、桥梓口正艺社。另外,西关农民1945年开始在李家院(今西关影剧院址)搭棚演戏,有时也接待民间剧团演出。火烧碑等村庄的芯子、高跷社火,逢年过节始组织活动。有些街巷爱好戏剧的群众自发组织秦腔自乐班自娱自乐。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群众文化生活,1950年1月即在回民聚居的原六区成立西安市回民文化馆。1955年莲湖区成立,市回民文化馆改称莲湖区回民文化馆。1956年7月首设莲湖区文化科,始有专管文化工作行政机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化工作受到严重冲击,一些传统文化和文化活动被当作“封、资、修”受到批判。域内文化事业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先后建立莲湖区少年宫、西关剧场、广播站、杂技团等文化设施和团体。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至2013年,全区有莲湖区文化馆、莲湖区图书馆、西关影剧院、街道文化站、全民健身广场、莲湖区体育场、莲湖农家书屋及劳动公园、莲湖公园等文体设施。公共文化事业井井有条。交通邮电莲湖区莲湖区在隋唐时代,地处都城中心,街坊道路布局整齐,是唐代“丝绸之路”起点。唐末,虽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东移,西安仍为西北军政重镇,辖区道路亦较通畅。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西安邮局在钟楼东北角设立。1931年,西安机场在域内西关建成通航,揭开了西安航空的历史。1935年,陇海铁路过境向西延伸,为辖区发展铁路运输事业创造了条件。建国后,辖区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较快。西安火车西站、西安邮政大楼、玉祥门汽车站、西安汽车站以及钟楼、土门、龙首电话分局相继在域内建成。西安飞机场虽于1991年底迁西安咸阳机场,但售票处、乘车点仍设域内。市内公交亦有24条汽车线路、5条无轨电车线路始发或通过辖区。教育幼儿教育方面:莲湖区幼儿教育的归属关系逐步理顺,全区除个别地域偏远、周边没有幼儿园的小学外(如三民村小学、二府庄小学等),其余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均被取消。到2005年,全区共有单设幼儿园62所,在园(班)幼儿13493人。特殊教育方面: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继续办好枣园小学启智班,认真开展随班就读工作。2005年,全区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学校41所,其中小学36所,中学5所,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教师194人,随班就读学生共172人。经过合校并点、资产重组,2005年全区有小学49所,比2001年减少了7所,校均规模由2001年的801人增加到912人,增加了13.9%,在校生达到44699人,比2001年减少0.35%。小学生的入学率和毕业升学率一直保持在100%和99.99%以上。小学等级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青年路小学、西电实验小学成为我区两所新的市一级小学;庆安小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小学。全区承担初中阶段教育的中学有23所,比2001年增长13所,2005年初中在校生由2001年的25253人,减少到22580人,减少10.5%。初中入学率和毕业升学率分别由2001年的99.62%、51.07 %,提高到2004年的99.97 %、65.9 %。截至2012年,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1所,专任教师2117人,在校生35213人,毕业生数11272人;职业高中6所,专任教师278人,在校生7866人,毕业生数2339人;小学50所,小学专任教师2201人,在校生45315人,毕业生数7575人;幼儿园70所,专任教师1509人,入园人数6248人,在园人数22486人,离园人数597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气候莲湖区莲湖区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初春气候凉而干燥,四、五月气候温暖,风和日丽;夏季炎热多雨,宜于作物生长;秋季秋高气爽,多阴雨,气候较湿润;冬季不甚寒,干燥少雪。年平均气温13.3℃,7月最热,平均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6~7月,日气温达45.2℃。1月最冷,平均气温—0.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日气温降至—20.6℃。随着城区规模扩展,建筑密集,人口集中,城内形成高于周围郊区的热岛效应,年平均热岛效应强度为0.5℃,8月热岛效应强度0.6℃。城区夏季年平均出现大于或等于35℃炎热天数23天,出现大于或等于40℃酷热天数0.7天。按习惯以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计:辖区一般春季始于3月25日,有64天;夏季始于5月28日,有98天;秋季始于9月3日,有61天;冬季始于11月3日,有142天。年日照时数一般为2038.2小时,8月日照时数最长,为233.7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1.47%,2月日照时数最短,为126.1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19%。日照时数受干旱、阴雨影响,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无霜期为232天,开始于3月22日~31日,最早开始于2月25日~27日,最晚开始于4月6日~26日;结束于11月3日~12日。最早结束于10月10日~21日,最晚结束于11月28日~30日。年平均降水量为584.9毫米,平均降水日数为96.6天。降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最多达156天,最少仅71天。7、8、9月降水较集中,占年降水量的50%左右。12月和次年1、2月,降水量最少,仅占年降水量的4%左右。风向受地形与河流影响,全年多东北风,次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米/秒。旅游资源清真寺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13个王朝遗留下的古建筑、古墓葬、古石刻等文物古迹125处(件),其中属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古迹、纪念地19处。建于明代的钟楼、鼓楼历经600年风雨苍桑,依旧遥相呼应,瑰丽壮观,“晨钟暮鼓”已成为西安一个独特的标志。连结古城墙的西门箭楼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全国四大清真寺之一的化觉巷大寺,经历代修葺,目前为西安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大寺,是中东各国元首访问西安的必区之地。西五台是李世民为笃信佛法的母亲修建的朝拜场所,卧佛殿内涅盘卧佛及侍立的十八罗汉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明代雕塑珍品。广仁寺建于清康熙年间,是西安唯一的西藏密宗黄教寺院,十世达赖喇嘛、九世班禅、十世班禅曾留宿并讲经于此。止园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府第,是“西安事变”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地质发育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秦岭山区大片的火成岩、变质岩以及渭河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层,为各种金属、非金属以及能源资源的集聚奠定了基础。现已查明的各类矿产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主要金属矿有:铁、锰、铬、钛、铜、铅、锌、锌铜、钼、金、钨、铀和高铝矿物原料。非金属矿主要有:大理石、长石、白云岩、水泥灰岩、石墨、建筑砂砾、脉石英、“蓝田玉”、砂线石、硫矿等。农业状况域内农村主要分布在辖区西、北部。建国初,分别由三、六、八、十一、十二区管理。1955年莲湖区成立后,先后由三科、工商科兼管。1962年7月,莲湖区首设农业办公室管理农业。1964年10月,农业交郊区管理。1982年1月,雁塔区将位于辖区内的潘家村公社及所属30个大队、未央区将位于辖区内的6个大队共36个大队划归莲湖区管理。区撤销潘家村公社建制,设区农副业局管理域内农业,兼行使区、公社管理职能。1984年5月至1986年2月,曾改为蔬菜局,管理职能依旧。1984年,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设村民委员会。1985年,草阳村因耕地所剩无几,撤村转为居民户。1993年,全区有35个村民委员会,32133人。莲湖区建国44年来,辖区农村(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劳动人民增加了耕地。建国前,辖区农村占45.7%的贫、雇农仅占有三分之一耕地。建国后,1950年11月至次年元月,十二区经过土改试点,除有副业生产的农户外,有79%的雇农、64%的贫农和12%的中农分得了耕地;1951年元月后,土改在全市全面进行,域内农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二、农业生产水平显着提高。建国前,农业生产力落后,技术落后,生产手段粗放,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亩产均在100公斤左右。建国后,至1990年,小麦亩产达240多公斤,玉米亩产220多公斤。三、蔬菜生产逐渐成为种植业的主体。1949年,粮菜播种面积比为31:1。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蔬菜需要量大,蔬菜播种面积逐年扩大。1965年,粮菜播种面积比为1:1.26,蔬菜播种面积首次超过粮食播种面积。至1993年,粮食生产播种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8.5%,而蔬菜占地81.5%;四、建国后建成的西郊工业区和仓储区,大量占用了域内农田,城建、工业用地日增,农业用地日少。1949年,全区有耕地34100亩,占全区总面积的52.99%。1957年,耕地减至23800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6.99%。农民人均耕地0.77亩。至1993年,耕地减至8400亩,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3.1%。农民人均耕地为0.26亩。五、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农村耕地日少情况下,农村劳力逐渐向工、商、建筑、运输等行业转移。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依靠党的政策,大办乡镇企业。1982年,乡镇企业85个,总收入1657.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1%。1993年乡镇企业增至1041个,总收入3014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2%。农村劳力的64%从事乡镇企业,多数村民已经或正在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化企业职工转变,域内农村已基本成为城市化的都市村庄。商业经济辖区内有庆安宇航公司、远东机械公司、延光机械厂、西安空军通讯学院、西安航专等企业、院校组成的“航空城”;有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所属8个大型生产厂及40多个企事业单位所组成的“电工城”:还有工业自动化行业中的“亚洲第一大厂”西安仪表厂,冶金部最大的冶金专业设备制造企业西安冶金机械厂,西安市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西安人民面粉厂,全国最大的胶印印刷企业之一的五四四厂,西北最大的综合印刷企业新华印刷厂等大中型企业近200家。为营建新的经济增长点,莲湖区建设了两个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区莲湖工业园区、大兴工业园区。土门市场新区、劳动南路综合批发市场、欧亚货运市场、西北木材市场的建设为全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办于1988年的桃园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区企业已过445家,全面实施“科技兴区”计划,并成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条主干线上商业网点林立,家世界购物广场、人人乐购物广场、好又多量贩莲湖分店、土门民生商厦等一大批大型商贸中心相继 建成,由49个大型专业化市场组成的市场网络,形成了具有莲湖特色的多元化商品流通新格局,年交易额60多亿元。随着北关正街、北大街改造工程的完工,西二环工程的告竣,辖区商贸业蕴藏的无限商机将会进一步凸现。全区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力度,全区集贸市场商品成交额为29.2亿元,其中西门食糖市场日吞吐量达1000多吨,销往周边10多个省市,并跻身全国五大糖业批发基地行列。莲湖区是一个回汉民共居区,辖区内有各色风味小吃深受百姓喜爱。如“德懋恭”水晶饼、辈止坡老童家的腊羊肉、同盛祥泡馍、贾三灌汤包子、德发长饺子及大麦市街的回民饮食等。
莲湖区现有125处文物古迹,但是长期以来,不管是市旅游局对外促销,还是省旅游局对外宣传,或市民闲聊,大都没把莲湖区的旅游景点拾到篮篮里。陕西省旅游局旅游资源复核评价组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莲湖区文化旅游资源亟待规划开发。据世界旅游组织对新世纪旅游消费的预测,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宗教文化旅游也列其中,而莲湖区文化旅游资源“家底”又非常丰厚,只是没有管理部门把它们很好地包装起来。广仁寺莲湖区广仁寺,又称喇嘛寺,位于西安城内西北隅,紧靠城墙,是一座环境幽雅、清净无尘的佛寺。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系清康熙帝来陕西巡视时拨款敕建,并御赐“慈云西荫”匾额及御制碑文“腾绥怀寰宇,顺导蒸黎之至意也”。因题“广仁”之额,故称广仁寺。寺内殿宇宏伟,庭院清幽,是西安地区唯一的西藏黄教寺庙,十三世达赖喇嘛士登嘉措和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结尼玛都在此住过并设有坐床。该寺自清代以来,是西藏、青海等地活佛入京朝贡,道经西安的行宫。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五两日庙会,纪念黄教开祖口宗喀巴大师。印度、尼泊尔、日本等佛教僧侣也曾来寺进行友好交流,举行佛事活动。广仁寺在佛教界影响较大,八辈大喇嘛龚森建是1995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阿嘉·洛桑图旦二十一世呼图克图按藏传佛教仪式侧封的。该寺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钟楼莲湖区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据《咸宁、长安县续志》载: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史龚懋贤迁建于现址。迁建时,“楼唯筑基外,一无改创”。以后虽经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但仍是明建原结构。楼上悬挂一大钟,每晨击钟报时,故称钟楼。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楼鼓楼鼓楼位于钟楼西北,北院门街南端。据《咸宁、长安县续志》载: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楼上悬鼓,傍晚击鼓报时,与钟楼清晨鸣钟,组成“晨钟暮鼓”城市报时设施。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清真大寺莲湖区西安清真大寺创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占地12300多平方米,是西安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寺院呈东西向长方形,周围砌青砖墙,全寺沿东西向中轴线前后分四进院落,殿、楼、厅、堂180余间,每进置墙相隔,前后贯通。一进院内,古建木质牌楼耸立在东围墙的砖雕大照壁对面,翼角飞檐,斗拱层叠,楼顶琉璃制作。二进院内,中央竖立有三间四柱石牌坊一座,中楣镌“天监在兹”,两侧坊楣刻“钦冀昭事”和“虔诚省礼”。东西有踏道,西面踏道南北两侧各竖立冲天雕龙碑两座。三进院内,中央建有二层三檐八角攒顶“省心楼”。楼南北两侧各有厢房15间,南侧正中5间为接待室,北侧正中5间为讲经堂,院西置隔墙,设门楼3座,名曰“连三门”。四进院内,院心建“凤凰亭”一座,中央亭呈六角形,飞檐尖顶,形若凤头,两侧亭呈三角形,左右翘翼,三亭相连,形似凤凰展翅。沿凤凰亭西面石阶拾阶而上,便登上“十门二空亮月台”,台上有面宽7间、进深9间的礼拜殿,面积1300平方米,可容千余人礼拜。殿内天棚藻井彩画600余幅,构图各异。板壁雕画,蔓草花纹中套刻《古兰经》文。解放后,政府多次拨款修葺,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都城隍庙莲湖区西安都城隍庙位于西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现址,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清雍正元年(1723年)庙毁于火。同年,由川陕总督年羹尧移用明代秦王朱爽府第砖石木料重修。重修后“规模宏大,栋宇崇宏,雄伟壮观,甲于关中”。庙门口原有五间大牌坊,斗拱飞檐,气宇非凡,尉为壮观。牌坊前由一对铁狮子镇守,山门内有一条百米长的青石甬道,两侧是威武雄壮的“帅神”相封守护。由南向北,依次是文昌阁、钟楼楼、二山门、戏楼、牌坊、大殿、二殿、牌楼、寝殿。两侧是道众居住修真的东西道院,共有33宫。整个庙观布局整齐、左右对称、规模宏大、碧瓦丹檀、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美伦美奂,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道教文化的胜地。旧时,这里信众如潮,香火鼎盛。周边地区信众“过境必经”,常常人潮涌动,摩肩接踵。1942年,部分建筑惨遭日寇炸毁,“十年浩劫”宗教活动被迫中断。600多年来,虽历经沧桑,但宏伟依旧,是西安市内仅存的两座道观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城隍庙长期以来被百货商店占用。2003年3月西安市政府出资,将庙内商贩迁出,将庙产归还道教协会。随着西大街改造工程,对城隍庙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划,恢复这座都城隍庙往日雄姿。2005年10月启动的城隍庙庙前广场改造工程目前已经完工,修复了巍峨壮观的都城隍庙大牌楼和山门,使其与钟鼓楼遥相呼应,成为古都西安的又一盛景。城隍鼓乐:作为都城隍庙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脱胎于唐代宫廷音乐的城隍鼓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西安古代的交响乐”,是中国古乐的一朵奇葩。
交通莲湖区是古城西安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因明代秦王荷苑而得名,东以北大街、北关正街、龙首村与新城区接壤,西以西户铁路、北以纬二十六街与未央区相连,南以护城河、大环河与碑林、雁塔区毗邻。全区共辖11个街道办事处和35个村民委员会,面积42.87平方公里,人口58万。历史上,此地人文荟萃,商贾云集,是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之起点。境内交通便捷,道路四通八达。有道路229条,城市主干道16条,次干道23条。西连西兰公路,连通陇、新,南接西万公路,可达鄂、蜀,有专用高速路与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连结,被誉为第二欧亚大陆桥的陇海铁路横穿境北,火车西站是最大的东西部物资交流铁路枢纽。节庆风俗生日家中成员生日,全家吃面条,称“长寿面”。今更重视儿童生日,添衣物,送玩具,备办生日蛋糕、生日烛。小朋友亦携礼品来庆贺,主家则以蛋糕糖果分送幼儿园小伙伴。做寿老人做寿,外甥与女婿都要送厚礼,其中必有长寿面、寿桃、寿糕、红烛。昔时富贵人家,寿桃高达一米多,上插米塑戏曲人物,配以寿屏、寿嶂。寿堂上,礼品列陈,红烛高烧,敬过祖宗神祗,晚辈按辈份跪拜祝寿,送上寿面,寿翁寿婆分“寿钱”。而后亲友前来祝寿。送五福永嘉楠溪江两岸有送五福祝寿之俗。“五福”即在布上绣上五只蝙蝠,以蝠谐福,称为“五福拜寿”、五幅系指长寿、富有、康宁、积德、善终。饮食文化牛羊肉泡馍莲湖区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穷,又有暖胃之功能。牛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贾三灌汤包子莲湖区来到西安,你是无论如何该去拜望贾三先生的,该去品味贾三先生透彻人心的清真和美轮美奂的技艺。找到贾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贾三灌汤包子”是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贾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经商理财、运营资本的天才;同时,西安的回民有着悠久的吃苦敬业、爱国爱教的传统。贾三依靠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祖祖辈辈传下的敬业精神,历经三年初创,五年立基,十年的潜心发现,二十年的不断出新,创制出了“灌汤”形式的、以“贾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贾三灌汤包子”的价值和意义,不只是拘囿于为西安食苑填空补缺的层面,他的“灌汤包子”蕴籍着许许多多令人思考的东西。西安饺子宴莲湖区饺子是北方人普遍喜欢吃的一种面食,馅有荤有素,佐以调料,食之味美。民间习俗在春节、元宵节和冬至吃饺子。饺子宴是西安饺子馆和德发长饺子馆在传统基础上发觉创新的一种著名风味宴种。现在的饺子宴有108个品种,分为宫廷宴、八珍宴、龙凤内宴、牡丹宴和百花宴等数十种宴席,可谓一饺一形,百味百饺。辇止坡腊羊肉莲湖区西安“辇止坡”老童家腊牛羊肉,是用鲜牛羊肉加工而成的一种清真食品,是陕西省的传统名特产品。它色泽红润,肉质酥松,膘肉分明,味美香醇,既易消化,又富营养,遐迩闻名。它是佐餐下酒的佳品,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也是理想的旅游食品。西安“辇止坡”老童家的腊牛羊肉店加工生产的“辇止坡牌”、“凤凰牌”腊牛羊肉,1982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1984年荣获商业部优质名特食品称号。西安“辇止坡”老童家腊牛羊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代初年,由西安童氏所创制。当时在西安经营腊牛羊肉的店坊有十余家。童氏兄弟综合名家之长,改进配制方法,使老童家的产品质量高人一等,居同行业前茅。原仅生产腊羊肉,近百年又增加腊牛肉制品,故称“老童家腊牛羊肉”。西安腊羊肉以肉质松酥,色泽红润,咸烂可口,气味香醇而久负盛名。清末慈喜太后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逃往西安,一天当行到北广济街时闻到一阵浓香,立即停辇,派太监探问,方知是老童家烹制腊羊肉而飘出来的香味,品尝之后,赞不绝口,随赠亲书“辇止坡老童家”条幅。老童家腊羊肉即变成贡品,风靡京华。今辇止坡老童家的腊羊肉,已拥有现代化的真空包装,批量生产,销往国内外,使这一宫廷贡品变成广大群众的美食。工艺特色彩绘泥塑,凤翔彩塑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它是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胚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即成。泥塑大都是空心圆塑体,也有浮雕式的挂件,既是儿童喜爱的玩具,也是陕西的旅游纪念品.
历史沿革莲湖区因明代秦王荷苑而得名。秦汉魏晋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今西安市区为咸阳郊区。秦在国都咸阳设内史,今莲湖区域领于内史。汉高祖五年(前202)始置长安县。汉惠帝元年(前194)在今西安市北郊新建长安城并在此建都。今莲湖区域位于汉城墙外东南部,隶长安县。魏、西晋、十六国、北朝各代,隶属未变。隋唐五代莲湖区隋初,仍以汉城为都。但因久经战乱,都城残破不堪,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在汉城东南龙首原南侧(今西安市所在地)另建新都。开皇三年建成迁入。新都命名大兴城。大兴城分皇城、宫城和外廓城。皇城是中央统治机构所在地,宫城是皇帝居住和听政的地方,外廓城建在宫城、皇城的东南西三面,设108坊,是商业、宗教寺观及居民住宅区。全城由大兴、长安二县以城市中轴线朱雀大街为界东西分治,今莲湖区域大部隶长安县。公元618年,唐王朝在此建都,大兴城改名长安城,大兴县改名万年县。今莲湖区城内部分,莲湖公园以南位于皇城内,莲湖公园至北关自强西路处于宫城中。外廓城诸坊在今莲湖区域内的有:修德坊(今丰禾路东段至西站路之间)、辅兴坊(今西站路至大庆路之间)、颁政坊(今大庆路至西关正街之间)、布政坊(今解家村至西关正街之间)、延寿坊(今西北大学新村以西地区)、安定坊(今火烧碑西村至西斜路)、休祥坊(今劳动北路至桃园路之间)、金城坊(今桃园东路、西仪一坊至延光里、新民西巷之间)、醴泉坊(今丰镐路以南、草阳村及西安机场一带)、怀远坊(今糜家桥新村一带)、修真坊(今任家口村一带)、普宁坊(今任家口至大土门之间)、义宁坊(今大土门至桃园路之间)、居德坊(今丰镐东路西段以南、土门至西安机场地区)、群贤坊(今桃园新村以东西安机场地区)、怀德坊(今西桃园及其以南地区)共16坊。坊设坊正,官从九品,发给俸银。唐代末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资治通鉴·唐纪八十》),运往洛阳,长安城成废市荒街。天祜元年(904),长安置佑国军,韩建任节度使,从军事防御考虑,决定放弃原外廓城和宫城,对皇城加以改建,是为“新城”。五代至金,沿袭唐制。其中后梁开平元年(907),长安县曾改名大安县,隶大安府,县衙驻今莲湖区西关。后唐同光元年(923)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大安县复名长安县。县辖基层组织亦沿唐制,在新城设坊,今仅知北宋时有铁炉坊(今洒金桥一带)、含光坊(今甜水井街一带)、掖庭坊(今香米园一带)等。明清时期明洪武四年(1371),长安县衙由西关迁驻西大街城隍庙东侧今西安市教育学院院址。县辖基层组织,在城为里,农村为乡、里。在今莲湖区域属长安县的有伞巷、安定、京兆、水池、广济、双桂、含光、市北等里;属咸宁县的有宣平、北京等里。莲湖区清代,长安县城内基层组织改里为坊。今莲湖区城内知有长安县属的含光(今迎春巷小区)、安定(今西门内北侧大麦市街南段至贡院门、骡店巷之间)、伞巷一、二、三(今西大街中段路北鼓楼什字至北广济街南段之间)、市北(今西大街中段路北)、枣茨(今早慈巷地区)、贡院(今儿童公园至儿童医院处)、南右所一(今莲湖路中段至洒金桥北段路东地区)、保定(今庙后街一带)、广济一、二、三(今北广济街中段以西至大学习巷北段之间)、后所一、二、三、四、五坊(今西北三路及西北二路地区)、前所一、二、三(今大皮院、小皮院至红埠街一带)、教场东西(今教场门)、土城(今西五台附近)、王家巷(今莲湖路东段)、后卫右所一、二、三、四(今青年路西段路北地区)、京兆三、四(今西羊市与化觉巷之间)、铁炉一、二(大学习巷至北广济街南段之间),铁炉三、四(今洒金桥地区)、香米园(今香米园)、东西怜孤(今莲寿坊地区)、新兴(今大麦市街与大学习巷之间)、第八小(今青年路中段北至药王洞中段)、北城小(今大莲花池街至二府街与八家巷中段)、水月寺(今药王洞与青年路西段之间)、水池四、六(今红光街与四府街之间)、满洲(今安定门内南北两侧)、曹家巷(今北曹家巷西段)、中所一(今糖坊街西段至青年路中段之间)等45坊。归咸宁县属的有北京(今北大街南端钟楼西北隅北大街至社会路之间)、宣平(今北院门中段地区)、左所一(今二府街、八家巷一带)、左所二(今西华门大街地区)、左所四(今粮道巷与社会路北段之间)、中所二(今北大街北段西糖坊街东段至青年路东段之间)等6坊。在农村改乡为廒,知红庙坡置红庙廒,辖41村,另有部分村属三桥、鱼化、叶马等廒。光绪三十一年(1905),省会推行警政,陕西省布政使司下设巡警道署(驻今西华门大街),下设警区,取代长安、咸宁县管理城关内的保甲(坊改为保甲)、户籍、税捐等行政事务,仅民间乡约、地方有役使时仍隶长安县。民国时期民国16年(日,陕西省政府议决设立西安市。初设西安市政厅,后改为西安市政委员会。民国17年(日,西安市政府正式成立。莲湖区域先后隶西安市政厅(委员会)、西安市政府。民国19年(1930年)11月,西安市建制撤销,辖区复归长安县。民国28年(1939年)5月,长安县政府由西大街迁往大兆镇。民国31年(1942年)1月,设陕西省西安市政处(驻西大街公字3号原长安县政府地址)。长安县从此不再管理西安城关行政事项。时全市除按警区设警察分局外,基层设镇和保甲。今莲湖区域内有第二区设的北院镇(驻西羊市合作社),第三区设的安定镇(驻西大街464号),四府镇(驻盐店街公字2号),含光镇(驻双仁府大巷庙1号);第五区设的通济镇(驻北大街61号),新化镇(驻北大街376号);第六区设的梁府镇(驻药王洞),莲湖镇(驻许士庙街公字1号);第七区设的仓门镇(驻大麦市街89号),金桥镇(驻洒金桥49号);第十区设的泰安镇(驻西关回回巷),兴隆镇(驻西关回回巷,今南小巷)。民国33年(1944)9月,西安再次设市。民国34年(1945)11月,基层撤镇设区,以序数命名。今莲湖区域内有第三、第六区全部,第二、第五、第十一、第十二区(驻解家村)的部分地区。建国之后日西安解放,5月27日,在原12个区辖范围分别成立区人民政府。1955年1月,西安市区划调整为9个区,第三、第六区合并组建为莲湖区,因域内有莲湖公园而得名,初设莲湖区人民政府,元月19日,莲湖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宣布改为莲湖区人民委员会(驻红埠街路南原29号)。1960年5月,莲湖区建制撤销,大部分地区并入阿房区。1962年7月,莲湖区建制恢复,仍设莲湖区人民委员会(驻原址)。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1月更名红卫区。日,区人委同区委被以区机关“造反”组织为主体组成的“红卫区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夺权委员会”夺权。日成立红卫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8月,区革委会迁驻大皮院24号。1972年4月,恢复莲湖区原名。1979年8月,区革委会由大皮院迁红埠街路北49号(今29号)。1981年12月,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区人民政府。2000年,莲湖区辖11个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31224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青年路街道 59897 、北院门街道 19377 、庙后街街道 31297、 西大街街道 30801、 北关街道 45962 、红庙坡街道 84274 、环城西路街道 48470 、西关街道 70873 、土门街道 70448、 桃园路街道 86224、 枣园街道 60620、 莲湖区虚拟街道 22981。宗教文化莲湖区宗教文化浓郁,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藏传佛教五大宗教文化交相辉映,其代表性建筑各具特色。化觉巷清真大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宫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被称为世界上唯一中国式伊斯兰寺院。广仁寺是清康熙帝御批敕建的著名喇嘛寺院,是西安地区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也是藏汉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见证。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和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结尼玛窦在此设有坐床。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西安市内仅存的两座道观之一。道教城隍鼓乐作为都城隍庙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西安古代的交响乐”。2003年政府出资修复了巍峨壮观的都城隍庙大牌楼和山门,使其与钟鼓楼遥相呼应,成为古都西安的又一盛景。西五台为佛教的著名古刹,是李世民为孝敬笃信佛法的母亲,仿照南五台而修建的朝拜场所。卧佛殿内的涅磐佛及侍立的十八罗汉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明代雕塑珍品。天主教南堂属于中西合璧的建筑,始建于公元1716年,具有罗马式教堂的特点,可容纳500人作礼拜,是西安城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
行政区划莲湖区,全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21个村民委员会和113个社区。9个街道为:青年路街道、北院门街道、北关街道、红庙坡街道、环城西路街道、西关街道、土门街道、桃园路街道、枣园街道。民族发展莲湖区1990年,区内有回族、藏族、壮族、苗族、黎族、白族、土族、朝鲜族、俄罗斯族、哈尼族、锡伯族、维吾尔族、羌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26个,30752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61%,占省、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9.76%和46.46%。其中回族28762人,占区内少数民族的93.5%,分别占省、市回族人口的21.97%和53.51%。在陕西省各县、区少数民族人口和回族人口中均占首位。区内回族大部分聚居在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小皮院、大学习巷、小学习巷、洒金桥、香米园、大麦市街等街巷。其他各少数民族人数较少,分散居住境内。解放前,回族群众在政治上得不到完全平等,经济生活贫困,大多以小商贩为生,不少群众常年是买斤斤炭、两两面,在艰难困苦中度日。解放后,党的民族平等政策,使回族群众在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发生巨大变化。从1955年至1990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莲湖区委员会除第二届外,都有一名回族人士担任主席或副主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占10%以上;1990年政府机关中的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5.5%。从1953年至1990年,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外,经常有一名回族干部担任区长或副区长;从1981年12月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设常委会起,至1990年第十二届止,届届都有一名回族人士担任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多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对生活困难的适时给予救济。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生产,组织少数民族就业。60年代初,基本结束了过去生活不稳定的状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企业发展迅速。以马平一为厂长的五金机电设备厂,从八名职工的街道小厂,发展为年产值130多万元、利税31万元的企业,所产“骏马牌”上水器畅销全国各地,并于1986年和1987年六上老山前线,为前线战士赠装供水设备。特别是回族群众发挥传统民族经营优势,1986年有1160户、3952人从事个体经营。大麦市街形成回民饮食街。1987年境内回族中个人购买大小汽车100多辆,并于1988年组建回民伊兰、伊联、协兴三个出租车队。现在回族人民生活中出现了五多:盖新房的多,买汽车、摩托车的多,购置家用电器的多,出外旅游的多,供子女上大学的多。回民的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1950年,回民文化馆成立后,办识字班、回民业余中学及各种文化、技术学习班,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1980年以来,陆续建立回民中学、回民小学、民族幼儿园,对回民中学和五所回族学生集中的小学配备回族领导干部。区上还设立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学会,总结、探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办法和规律。少数民族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都达到98%以上。由于境内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友好相处,境内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国务院、国家民委1988年、1990年分别授于莲湖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7次
参与编辑人数:1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59:14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西大街附件的宾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