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农业电商的发展前景对传统农业电商冲击实体店,我是做西瓜生意的怎么转型,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案例解读|继联想之后,茅台也做农业了...--百度百家
案例解读|继联想之后,茅台也做农业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继联想之后,茅台也做农业了..给位大佬纷纷布局农业究竟为何?
除了卖酒,茅台也做农业了。对,这是去年的新闻。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呢?农业君刚刚去百度查了下有关茅台农业的新闻的确不多。除了与这家传统企业的内敛有关系,还有一点,茅台农业是一个分三期建成的系列产业链工程。
农业君发现:媒体农业的整个投资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规划:建设1万亩左右有机蓝莓种植基地,征用370亩土地,建设蓝莓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一条利口酒生产线和一条蓝莓果汁生产线、一条蓝莓食品生产线,年处理蓝莓鲜果1万吨、年生产6倍浓缩果汁1000吨、年产蓝莓利口酒1万吨、蓝莓食品500吨,预期产值可达10亿元。
不要说情怀!除了茅台这样的传统产业企业布局农业之外,很多大佬们都在做农业。比如:京东、阿里、苏宁布局农村电商、联想也在布局农业、中粮集团、神州数码也在布局智慧农业。
不能说农业的没有前途,但你的有资源、有雄厚资本。有资源或资本,在这个领域你还是可以实现人生与人性的价值。
或许,这才是各位大佬们纷纷做农业的真正意图吧。
不聊京东、阿里、联想,今天农业君主要为大家分享下茅台是怎么干农业?
从茅台集团所有披露的材料里,农业居总结了其符合3个大格局:
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十三五”现代农业的重要板块,也是国家农业战略的主要布局。“无生态,不农业”这就是当今国家给给位投资农业人士的定论。
同时,农残事件频发,市场上对生态农业的需求远远超过了预期。这也是这几年生态农业为什么走俏市场的原因。
茅台集团在“蓝莓之乡”丹寨县注册成立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从事蓝莓种植,并采用生态种植方式。其中,丹寨县共种植蓝莓3251亩,种植户达200多户,年产蓝莓130万斤。
2、产业链打造
这基本上是大佬企业的玩法。一流企业玩产业链、二流企业玩供应链、三流企业玩单品制胜。
新希望、大北农、联想、茅台这些大佬企业都在产业链的全线打通,整合资源、快速转型做大。
2015年,注册3.1亿元的(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已进驻贵州黔东南,建设建成草莓种植、各类蓝莓产品加工基地,逐步涉足生态、健康、休闲农业产业领域。首期产品蓝莓果露酒,项目一期包括年产蓝莓利口酒1万吨。
同时,茅台农业产品主要以蓝莓酒、蓝莓饮料、蓝莓提取物的化妆品、保健品为主。同时,围绕蓝莓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形成蓝莓加工全产业链,并结合丹寨实际和黔东南州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打造旅游产业。
3、紧贴产业扶贫
《人民网》曾报道:产业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这些贫困地区一直以来靠传统农业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产业扶贫可以使这些地方的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党的十八大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扶贫对象大幅减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缩小,贫困农民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就是要让贫困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产业扶贫既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贫困农民主体地位,体现个人社会价值,又适应市场需求,以特色产业谋求经济收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民可持续发展难题。
丹寨是个贫困县,但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因缺资金、技术、人才,导致这些年发展一直缓慢。茅台农业的入驻将会为丹寨县输送技术、人才和标准。
农业君发现,2016年,茅台集团还要在丹寨建成1万亩的蓝莓基地,增加蓝莓鲜果、干果及蓝莓酒等产品种类;给每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资助5000元;通过“公司 合作社 农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流转土地种植蓝莓,并进入基地务工;帮助推荐丹寨贫困人员到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就业。
除了,茅台对丹寨县扶贫之外。万达集团也确定帮扶丹寨,计划投资14亿元。
因此,在踩点上,农业企业需要紧贴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并快速通过转型或升级实现产业与竞争力的提升。
从茅台布局的案例中,我们学到了哪些?
1、打造单品产业链
这几年,单品产业链的打造的确很流行。大北农围绕着猪,做成了猪产业链;新希望同样也是围绕着猪做成产业链。
茅台集团借助丹寨县的蓝莓资源和自身的酒业加工的资源,通过打造蓝莓产业链,把一二三产业打通之后,实现了产业链上各自的价值和空间。
农业君发现:茅台农业以“蓝莓”产品为主线,加工并生产出以蓝莓酒、蓝莓饮料、蓝莓提取物的化妆品、保健品。同时,围绕蓝莓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形成蓝莓加工全产业链,并结合丹寨实际和黔东南州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打造旅游产业。
2、借助老品牌推广新品牌
做农业,一定要打造品牌才有出路。茅台本身就是一个品牌。茅台品牌价值57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最昂贵名酒品牌。因此,茅台农业在原有的品牌基础上,再打造蓝莓酒类品牌的时候就不用再在品牌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钱去重新打造一个品牌。
利用老品牌,快速形成影响力和品牌力。传统农业企业在转型中,要擅于用这一点。
3、要做成龙头企业
茅台集团以“走出酒的天地”的重要突破口,将以蓝莓种植加工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逐步介入黔东南州生态农业产业领域,充分运用资金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力争将公司打造为黔东南州、贵州省乃至全国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把生态农业产业打造成为集团旗下的重要业务板块。
其通过龙头企业的打造,可以获得更多的地方政府资源和扶持,同时还可以整合当地的劳动力,带动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共同致富。
做成龙头企业,你才有机会再当地有话语权。
4、学会整合优势
做农业的人需要学会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并借助这些资源快速做大、做强。茅台本来是一家做酒的企业,他们的优势在酒加工、供应链、渠道上。与丹寨县合作也是借助丹寨的蓝莓做成酒品类,并没有跳出自身的资源做另外一套产品体系。
因此,在这万物互联网的时代,农业经理人或者企业家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这比跳到陌生的环境里有容易成长与发展。
5、独辟蹊径做产品
茅台农业借助丹寨蓝莓做成蓝莓产业链,其进入“时尚酒”的领域。在白酒打天下的中国酒业,如果再做白酒,恐怕已经很难了。毕竟是白酒与故事、文化等等都有关联。
然而,时尚酒不一样,这是一个80、90后的品类酒。借助蓝莓产品设计出一款符合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的消费群体。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利基市场。
农业君认为,中国农产品走出去为什么这么困难?应该有这两点:一、用户没有细分。比如西瓜,这些产品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细分用户在哪里。品类没有竞争与排他性,因此在市场上找不到可以击败竞争对手的招数,当然除了价格。二、品牌形象很难区分。因为用户画像画不出来,品牌的定位也基本上很难确定。在市场上,消费者很难第一时间再众多的习惯品牌中分辨出来。
那么,作为传统企业或者农业生产者需要如何应对?
时代在变,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得信息的窗口、途径、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还是处在“我是我”的阶段,或许,你的用户都会地离你而去。那么,作为传统企业或者传统的农业生产者需要如何应对?
这里的“点就是国家的政策与行业趋势。我们做农业的人一定能不能离开国家政策,除了了解,还要能读懂政策、理解相关的政策。
并且在政策范围内,评估项目和未来趋势。如此这般发展的农业项目,有机会得到政策的支持与扶持。
这比盲目前行更有价值。
当前农业的趋势(点):互联网、智慧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因此,我们要去研究这个趋势,结合自身的优势摸清楚自己能做哪一块、擅长做哪一块。
这个抱团思维,农业君分享过很多次。农业这么大一个产业,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人都不可能吃掉的整个产业。那么,这就需要跨界、抱团前行。产业链的参与者抱团、企业与企业之间抱团、政府与企业抱团,大家整合在一起优势互补、快速做大自己的优势,这比单打独斗会有更多机会。
3、以“变”应“万变”
求变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变。企业战略、组织构架、营销、渠道、用户、服务都要紧跟时代与潮流,做到以“一变”应“万变”。只有我们不断的改变现在、敢于挑战与突破,机会还是会有的。
但,以上这些不是固定的解决方案,核心在我们的“思维”、“心态”,如果这些没有调整的话,同样会被时代的洪流拍死在沙滩上。这里还有几点忠告:
1、互联网不是万能
互联网不是万能,救不了这个农业。互联网只是工具,我们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来改变当前的现状与痛点。擅于运用互联网,但不能听从于互联网,这才是这个时代对互联网最好的认知。
2、不要盲目做大、做全
有些农业经营者们看点一点点曙光的时候,就盲目上生产、扩规模、推全产业链。这其实是错误的。
这个时代尊崇“简单”、“单品”。农业经营者们最好在自身的优势上,做好单条价值链的提升,并把单条链接做到“极致”。
3、不要对人脉有太多的奢望
这个时代是有等级的时代,我们不承认也必须承认。曾有位投资圈的朋友说:我们投项目,创业者团队熟悉与否是我们决定我们是否投资的关键;我对你不熟悉,是不可能给你投资的。这个很现实!
做农业或者创业的朋友都觉得手机里有刘强东、马云、柳传志等人的手机或者微信。我可以说省省吧。这些大佬的联系方式,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安慰。你的名气不够、你的产品不行、你的知名度不高,这些大佬凭什么与你有关联。
但现状:在农业领域,甚至在创业圈,大家都在重视人脉。人脉是你认识我,我认识,并且有关联。否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五指山。
因此,提升自己的能力、见识、才华,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你才有机会有往上走的可能。
最后,农业市场很大,空间也非常多,我们没有必要在红海里面去寻找珍珠。有些时候,淡水湖也会有奇珍异宝。农业产业的变革势在必行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升级与再造是一定会发生。还是这句话“变则通,通则达”!!(作者:李剑)
传统农业企业如何转型、互联网+农业如何玩,2016农业产业互联网大会、农业产业互联网人沙龙(上海站)、行业解读、案例干货、行业报告请订阅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21世纪宏观经济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有可能颠覆农资行业原有的代理分销...
阅读:14万
阅读:11万
阅读: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城市拥堵造就了共享出行市场的千亿市值,滴滴出行一年烧掉100个...
冯先生失眠中
电影人程青松
首席发言者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城乡农业电商的发展前景对传统农业电商冲击,我是做西瓜生意的怎么转型,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_百度知道今天是:日
首页 && 行业新闻 && 中央督察刮起河北环保风暴 企业:刀架脖子上了
中央督察刮起河北环保风暴 企业:刀架脖子上了
发布日期: 8:29:38 类型:免费文章 点击:432 作者:
&&& 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河北省明察暗访36天,向河北交办31批2856件环境问题,直接点名28家企业;近万字的反馈意见,措辞严厉,直言不讳,污染“脓包”被逐个刺破。记者走访多个被点名的企业和市县,相关企业深感“刀真的架在了脖子上”;地方党政领导警醒,再不真抓环保,丢“官帽”事小,丢掉民心的责任谁也负不起。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亮剑”,在燕赵大地刮 起强劲的“环保风暴”。
  “企业如果不消灭污染
  污染就会消灭企业”
  中央环保督察组日至今年2月4日进驻河北期间,通过明察暗访,向河北交办31批2856件环境问题。河北立行立改,关停取缔非法企业200家,拘留123人,行政约谈65人,通报批评60人,责任追究366人。按照督察整改要求,河北还开展环保大检查,清查出13784个违规项目,承诺到2016年底前彻底“清零”。
  记者日前走访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等地,感受到这次“环保风暴”带来的巨大冲击。
  位于河北沙河市的嘉晶玻璃有限公司因环保设备不能稳定运行,今年春节期间停产进行技术升级改造。5月3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中,点名指出包括其在内的诸多企业存在批建不符、污染环境等问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尽快达到环保标准,今年3月份,嘉晶玻璃公司新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环保技改,盼望8月底复产。事实上,早在2014年,该公司就投资2800多万元上马了脱硫脱硝除尘设备。近几年,他们先后经历了2008年奥运会、2014年APEC会议、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大阅兵等重大活动洗礼。李宗奎说,“原来治污就像打一巴掌,这次刀真的架在了脖子上。环保再不达标,就会死得很惨。”
  辛集市宏四海皮革有限公司因产生的危险废物没有及时处理被通报。“河北有资质的含铬污泥处理企业只有一家,攒够一车再转运成本低一些,还有一个私心,多储存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处理费能差一倍。”公司副总朱新勇说,“过去我们以为自己在环保上努了力,但仍被点了名,对我们震动很大。企业如果不消灭污染,污染就会消灭企业。”
  中央环保督察组还剑指群众反映强烈的散落在城乡接合部、县城周边以及广大乡镇的大量“散小乱污”企业。关停整改后,居住在污染企业周边、长期饱受气味、水源污染之害的百姓表示,期待这场“环保风暴”持续下去,决不让污染问题死灰复燃。
  “环境就是民生
  而且是更大的政绩”
  中央环保督察首次在河北亮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不仅“芝麻、西瓜一起抓”,而且“苍蝇、老虎一块打”。督查范围之广,既有小作坊,又有大国企;既有臭水河,又有污泥坑;既有流域,又有区域。督察力度之大,下沉深入,边督边改,严查严处,既有取缔、拘留,又有约谈、问责。
  石家庄藁城区黄庄村4家蛋托厂因污染被群众举报到中央环保督察组。九门乡环保所长戴胜杰指着三星蛋托厂空空荡荡的厂房说,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之前,环保部门对这家企业已采取取缔措施,但没有达到断水、断电及清产品、清原料、清设备要求,一名乡镇干部和一名区环境监察工作人员因此被问责。“这对我们是一个警醒,我们的工作标准与上级要求仍相差甚远。”藁城区环保局主任科员孟庆华说。
  此次督察中,深州市因“市政府主要领导违规干涉项目审批”被点名。深州市委主要领导对记者说:“过去我们认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就是造福百姓。现在深刻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而且是更大的政绩。”
  记者走访中,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表示,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是,这次中央环保督察,不仅公布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而且对一批企业、甚至党政主要领导直接“点名道姓”、不留情面。
  督察反馈还指出,河北省委对严格落实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方面重视不够,工作压力在传导中层层衰减;违法违规上马项目问题突出;部分重点工作推进不严不实;部分区域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存在这些问题,从根子上讲,是我们一些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没有真正用严和实的作风抓环保工作,教训非常深刻,必须认真汲取。”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在5月6日河北全省环保大会上说。
  直击问题“病灶”,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过去环保工作是‘夹生饭’,两头着急中间不急,现在则是从省里、市里、县里一直到村,压力有增无减。”记者采访的一些基层干部表示,现在县委书记亲自盯一个企业的整改已成为基层环保工作常态。“县里成立了环保微信平台,发到群里说哪里有个烟囱没拆,书记县长马上发令,过2个小时去看肯定已经在拆了。”一名基层环保干部说。
  一批“治根本、管长远”的
  环境保护制度正在建立完善
  不讲条件、不讲理由、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河北省治标和治本一起抓、预防和整治一起上,为尽快实现天蓝、山绿、水清,一场摧枯拉朽的攻坚战已在河北打响。
  偏重的产业结构和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河北大气污染严重的“罪魁祸首”,对此,河北提出,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对违规新建钢铁项目或封停钢铁设备复产所在地党政一把手,先免职、后调查处理。
  大气、水、土壤等一系列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启动。领导干部考评问责、环保网格化管理等一批“治根本、管长远”的环境保护制度正在建立完善。河北还将在全国率先启动升级环保督察制度、省以下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
  “这场环保督察风暴让人们警醒,早主动、早治污才能早解脱。”分管环保工作的沙河市副市长裴沛华也比以往更加忙碌,他频繁接到外地咨询污染治理的电话,“明显感受到环保督察的冲击力,外省企业已经有了环保压力和生存危机。在环保问题上,谁心存侥幸,得过且过,触碰红线,谁就是死路一条。”
  环保风暴在河北起端,按照计划今年将对15个省(区、市)开展督查,用两年时间完成一轮对省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环保督察巡视,实现全国各省(区、市)全覆盖。对于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还将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开展专项督查。
  同时,环保部要求各省(区、市)环保部门今年对30%以上的市级政府开展综合督察,强化环保督政。到2020年,各省(区、市)完成一轮对市县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环保综合督察。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中国毛皮产业网& 电 话:9
邮政编码:050031& &
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5楼)
E-mail: & 技术支持:最有价值的农业电商运营案例
策划/商界编辑部
原标题《田野电商再破局》
特约撰稿魏国峰
黄刚 刘宛岚
智慧支持/商界企业研究院
一单难倒世界的配送任务
某个炎热的夏天,有个倒霉的配送员接了一单配送任务,需要把以下商品安全送到客户家里,它们分别是:一份三文鱼、一只鸡、一箱鸡蛋、一箱水蜜桃、一袋子青菜、一桶油、一袋米、一盒南翔小笼包。
每样产品对温度和环境的要求均有差异,冰鲜三文鱼需要0~4℃(最好加冰床),鸡需要冷冻条件,最好零下15~18℃,水蜜桃最佳冷藏温度是7~13℃(还要做好挤压防护措施)……如果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配送,天下恐怕没有一家公司敢接此单。
好吧,这还仅仅是供应链的末端配送问题。
当农村电商狂飙突进,阿里研究院预测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抽样调查中农村居民对网购接受率已高达84.41%,人均年网购消费额500~2000元人民币,当互联网大佬渠道下沉,频频召集县长开会、大篷车下乡,“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要销路,找百度”、“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等接地气的标语刷满乡村墙头,我们在谈论什么?
农村市场不仅是入口,还是一个出口。农村电商不止上山下乡,还有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电商,准确点说,绝大部分是食用农产品电商。数据显示,2013年,流通领域农副产品交易总额大约为2.45万亿元,其中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交易额只有500多亿元,所占比重大约为2%,同比服装电子商务占整个服装零售业的比重已经达到20%,几乎是农产品电商的十倍。
但是发展至今,农产品电商巨大的需求缺口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却依然受困于农产品种植、生产、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纠结于农产品难于标准化从而真正变成快消品的局限性,踯躅于以产品创新打市场还是以营销牵头涨销量的不确定性。涉农平台超三万家,其中3000多家农产品电商几乎无盈利。
希望就在这片远未被开垦的田野上,方法在哪里?
供应链破局
在微博上叫卖核桃的县委书记和现场亲自推销大蒜的县委书记有什么不同?
他们借助互联网和消费者产生关系,然后把现实中的推销和交易环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主要靠的还是传统手段。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成功,但这类经营者实际上和“农产品电商”没有太多关系。
一件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采摘(挖掘)、分拣、质检、储存、包装、营销、干线、配送、售后等各环节,我们所谈到的电子商务仅仅是最上面一层,扒掉这层外衣,发展农产品电商的核心是解决底层农民的供销问题,是改变农产品的供给机制,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改造。
如何让农产品卖得更快,卖得更多?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业互联网公司,自成立以来,一亩田就推出农产品行情数据服务。每天早晚两次的数据更新量达到30多万条,品类包括畜牧养殖、生鲜果蔬、粮油种植、鲜活水产、林业苗木、中医药材、特种养殖等涵盖33个省份的1500种细分农产品种类。
作为农产品种植户最头疼的就是农产品卖不出去,而作为农产品经纪人操心的更多还有农产品的品质如何把控、物流时间、仓储费用、收购资金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长期的桎梏?以张北为例。张北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亩田在当地设立了办事处。办事处职能之一,就是面对面手把手帮助农户使用App。
通过这个应用,农户可以马上参与,比如北京新发地市场具体采购订单的竞价,价格合适直接联系,几分钟就可以成交。
不仅如此,通过一亩田内部智能分析匹配系统,农产品经纪人还可以看到每日哪个市场什么产品最赚钱、什么产品砸行赔钱、哪个地区供应量大、哪个地区供应量少等。
传统上农产品流通是劳动密集型的业务,现在则可以是技术密集型的业务。一亩田办事处已经同张北20%的农产品经纪人建立了联系,已经对张北约10%的农产品供应进行了认证,一亩田对产地的供应商进行实名、实地、签约供应商的认证。这些都是免费的服务,采购商通过网站采购签约供应商农产品,遭遇诚信问题将获得一亩田的先行赔付。
就农产品交易来说,信用是一个问题,有时候不是没有生意,而是采购商担心到外地人生地不熟,容易吃亏。现在一亩田产地办事处工作人员作为第三方会陪同双方完成交易。
让经纪人更感兴趣的还有一亩田加盟办事处的无抵押小额贷款模式,一般情况下,办事处通过一亩田完成每一笔交易,一亩田都会为办事处出具一个信用记录,随着信用记录的增加,将会给予经纪人不同额度的无抵押贷款。这无疑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经纪人现金流不足的现实问题。
“张北模式”已经形成榜样效应。基于市场,移动互联网公司深入产地服务于农户,农户直接对接城市采购商,不但降低流通成本,而且可以同城市采购需求密切联系起来。
家住山东省临沂市的张女士一家吃上了从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一一农场田间直达的原生态小麦面粉。目前,这个农场已经在全国22个省(市、区)通过网络直销“私人订制”的有机农产品。
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八五一一农场出产的绿色、有机“三双”品牌农产品日益受到市场青睐。该农场早在2013年就与海亮集团签约了有机农业合作种植项目,由海亮集团出资种植有机玉米1.6万亩、有机水稻500亩。同时,利用退耕还林的林间隙地种植了有机大豆和有机荞麦1500亩。
事实上,这种业态最早来自美国,其称之为CSA(社区支持农业),而我们的方式还不完全属于这类方式,姑且叫“订单农业”。
目前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有不少小型农场经营者均在尝试此类方式。比如,两位崇尚天然种植的经营者就在接受预订夏天的西瓜,50千克起订,10元/千克,配送费用另外计算(或到指定地点自提),消费者需要事先支付一定的订金,待西瓜成熟后便配送给消费者。
这类经营者受规模所限,并没有投入巨资建立电商平台,多是依托在淘宝网的C店进行销售。这类经营方式的最大卖点,是经营者承诺用最天然的方式种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加生长素等,因此在你信任产品之前需要先了解和信任经营者,但同时你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种植风险,即不管今后天气是旱是涝,种出来的西瓜你都需照单全收。
订单农业的初衷是给目标消费者提供最健康、生态的产品,但在国内刚刚起步,需要挑战消费者的接受能力,盈利之路还有待慢慢探索。
供应链是闭环,要实现这个闭环,必须提供市场流通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法是自我建设,这对电商来说,必须是大体量、大资产公司才能做得到。
另一种方法是整合资源做供应链。即仓储是仓储、物流是物流、服务是服务,专精一种,汇聚力量于一点,发展壮大后再谈整合。这个过程早期拼的是眼光和对模式的把握,中期拼的是整合资源的能力,能融合其他电商,后期拼的是转移,整合完成后,懂得扩大电商资源,扩大核心业务范围,还要抓住未来趋势。
开篇那道配送题是由原菜管家CEO于田给出的假设。现实中只要你的商品足够丰富,类似的坑爹配送需求就会发生,并且无解。
生鲜农产品流通中绕不开干线物流和末端配送环节。当下各家知名的生鲜B2C企业,多数是全套自己干(自建冷库和自购冷藏车),自己干是源于没有满足自身配送要求且保证服务质量的第三方,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旦规模扩张开展跨区域经营,势必会再来一个全套,成本居高资产过重,貌似不符合电商轻资产的运营逻辑,但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放到更大的背景下看,我国14亿人口,现仅有7万余辆冷藏车,平均2万人才有一辆,而日本是15万辆左右,美国是25万辆左右,他们平均800~1200人就拥有一辆冷藏车,可以认为每个社区就有一辆专属冷藏车,这也决定了他们国家的冷藏运输率高达80%~90%,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
国外月亮比较圆
再看两个事实:
1、天猫力筹生鲜频道“喵鲜生”,所售商品全部来自国外进口;
2、顺丰优选、沱沱工社、易果网、甫田网等国内领先B2C生鲜企业,所售商品的60%~70%
依然是进口商品。
国外月亮为何更圆?
1、在消费链条上,进口食品的信誉度普遍高于国内商品。
2、在供应链前端,源头货源不具备规模化,商品的标准化程度低,没有品牌化运营的基础,从而无法进行系统性的包装和营销,不能满足流通市场的需求。
3、在供应链中端,货源的组织化程度低,缺少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专业人才和服务机构,致使项目沟通成本高、运营效率低,并大大增高了运作风险。
市场的最优选择就是符合商业逻辑的结果。其根本原因便是:贩卖进口商品,可以操更少的心赚更多的钱,还保证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五个农产品电商模式
第一种:供应链驱动型
典型代表是顺丰优选,背靠顺丰集团的物流与配送优势,可以快速占领全国市场,这也是他们2013年拿下近4亿元销售战绩的主要原因,上游的货源更丰富更标准,下游的配送优势则会更加彰显。
第二种:营销驱动型
典型代表是本来生活网,农产品背后的故事性强,容易制造传播热点,从褚橙、柳桃到潘苹果,从四大美莓到阳澄湖状元蟹,背后都有本来生活网的影子,核心是以营销带动流量和销量,其挑战是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第三种:产品驱动型
典型代表是沱沱工社,依靠自建的有机农场坚守高品质产品,并在全国大力发展联合农场,力求通过严控品质获得忠实消费者,以产品驱动消费且稳扎稳打,其挑战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节奏。
第四种:渠道驱动型
典型代表是天天果园,依靠自身对水果市场的专业理解,单一聚焦水果品类,力拓天猫、1号店、微信、电视购物、广播电台等各类销售渠道,其挑战是跨区域配送的服务能力。
第五种:服务驱动型
典型代表是遂昌网店协会,政府倾力支持企业独立运营,他们为本地的中小卖家(农户)提供培训、开店、营销、仓储、配送等标准化服务,凭借自身专业服务赢得市场价值。
事实上,五种模式只有资源不同却没有优劣之分,无论什么驱动自我发展,当完成一件商品的转换和流通时,都要面临自身供应链的完整梳理。
甫田网的生鲜慢生意
甫田网于2009年创立,2013年销售额近5000万元,可能是现有生鲜电商中唯一盈利的企业。它的策略是用更轻的模式——通过投资和控股近郊的农场,来保证产品的有序供给。这样既解决了农场生产计划的可持续性,也能减少线下管理农场的环节。而之所以很少人关注这家企业,是因为你可能并不是他的目标客户。
甫田网的客户主要是老外。那些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及华裔占了甫田网过半的用户比例,这部分客源稳定,客单价高。
为了给这部分客户服务,甫田网发展了2000多个SKU,涵盖时蔬、水果、肉类、生鲜、乳品、面包、粮油等各个品类,你既能找到中国大理的青柠,也可以找到法国的芝士,甚至可以找到澳洲的新鲜小牛肉和南极深海野生螯虾。
2013年数据显示,甫田网已有2万个用户,每月的新增用户在10%左右。
物流压力因此骤增。与此同时,库房的紧张也逼迫着甫田网对库存周转提出更高要求。据悉,甫田网的生鲜蔬菜,库存周转必须在两天以内,如果是干货,周转天数也不会超过一周。
虽然没有彻底解决物流问题,但这种小批量、多批次的采购方式,反过来形成了甫田网独特的竞争力。供应商每隔一两天就要向甫田网的仓库补货,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运输的供应商,甫田网则会自行去对方的仓库取货。
当然,迅速的库房周转要求甫田网对每日各个SKU的销量做到准确的预估。创始人梁耀祖坦言这是个摸索的过程,他曾经因为预估偏差出现过断货。但好在经过几年积累,公司已能相对准确地预测到销售的波峰波谷、订单增长、客单价以及各个品类的受欢迎程度。
任何信息化、模式化,最基本的前提是规模化、工业化。很多人认为农产品电商的弊端是通道不够、营销不够,实际上这只是表面,多年来国内分散的农户,种植出分散的农产品以及缺乏针对与长效市场判断的局面,才是农产品损耗的最大因素。
农产品电商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优秀的产品经理将其资源不断产品化、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电商以普及的工业标准化为基准,才能更好地互联网化。
农产品电商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遂昌模式,走平台化道路。
遂昌位于浙江丽水市,遂昌馆是国内第一个县级农产品馆,其核心在一个独特的麦特龙分销平台,借助政府的强大支持和自身体系的巨大聚合力,集合了当地千余家小卖家共谋发展。他们为千余家松散且不标准不专业的小卖家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对上游货源进行统一整合并拟定采购标准,由“遂网”专业团队进行统一运营管理,线下则按照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标准化操作执行,遂昌模式更像是一个区域化的ShoppingMall,他们是一个服务商,售卖的是“标准化”。
第二种是成县模式,走资源整合道路。
成县地处甘肃陇南市,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成县同样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主打产品有核桃、土蜂蜜等地方特产,依托在淘宝网店进行销售。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尝到了在微博、微信上推销产品的甜头,并招募了不少年轻销售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微营销培训,至今他们80%的销售额来自这些免费的社会化媒体,而“网店”对他们来说更大的价值在于交易。创业初期这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第三种便是通榆模式,走品牌化道路。
通榆县和以上两县的最大不同是,开门见山进行品牌化运作,为当地的农产品取了一个好名字叫“三千禾”,并直接进驻天猫旗舰店。和其他两县相同的是,均成立了县域电子商务协会,并有专业的第三方主体进行运营。
如果把“遂网”理解为一个平台,“通网”就是一家B2C,“三千禾”呈现给你的是一个商品品牌,但其更重要的魅力在全程产业链上进行标准化运作,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运营、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诸多标准化尝试。
农产品电商三个必须
第一、发展农村电商,必须借助县级以上政府的公信力。以上三个县城,如果没有当地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和支持,绝不会诞生出所谓的三种模式,这种支持不仅仅是“叫卖”,更重要的是为农产品质量做初级的信用背书,为第三方企业提供公司注册、税收、资金等实际性的支持。
关键是我们多数的耕地小而分散,对于资源性的整合尤其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
第二、农产品要卖得更高更远,必须实现专业的品牌化。
农产品进行品牌化运作为农产品实现溢价增收开创了先决条件。
联想集团战略投资高端水果品牌“佳沃”便是恰逢其时的选择,柳传志坦言“联想做农业并不着急赚钱”,因为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战略,更大的价值在未来市场。
第三、农产品品质体现,必须借助地域特色找出差异化。
农产品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严重,我们耳熟能详多半是“地域品牌”,而非产品品牌。地域品牌的最大问题是好人坏人都可以用,就像今天你很难辨识谁是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消费者便对市场失去了正确判断,对行业是毁灭性的打击。
每个地域都有其唯一性,经纬度、温度湿度、光照时长、土壤结构等不同,会生长出不同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挖掘产品的特色卖点,进行专业化的品牌化包装。
结语:谁主沉浮?
没有放心产品什么都白谈;有了放心产品,但不能形成标准化商品,也枉然;有了放心产品,能形成标准化商品,但不能保证运输和配送,是徒劳;到最后,有了放心产品,能形成标准化商品,能解决好运输和配送,但服务水平跟不上,叫蛮干。
汹涌农产品电商大潮中,谁能胜出?
——大平台和农户有机会。不同的农户聚集在这个平台上,自己控制自己的产品品质,通过评价优胜劣汰,电子商务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销售渠道。在平台上的产品一般会面对激烈的比价问题,在比价中胜出的产品比较能满足的是中低端消费的需要。
而农户不一定能够自己搞定所有事情,由此会催生出一些服务他们的电商运营公司。对这些公司来说,是很容易产生自己做平台的想法,这里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获取足够的流量去吸引商家入驻。
——有物流优势的公司有机会。当然不是所有的物流公司都适合去做这个事情,致力于生鲜物流的公司才可以。已经有24年历史的美国Peapod,于1996年上线了官方网站,销售的品类中生鲜占了很大部分。他们把精力集中在网站开发和配送物流体系上,这使电子商务订单处理和送货成为了他们的优势。1997年,PeaPod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到2012年有1800名员工,营收5亿美元。
——致力于区域内深耕的小而美公司有机会。几个生存状态不错的生鲜公司有着共同的特点:
1、纯网络销售与O2O结合。在美国的许多生鲜电商网站,都用各种办法鼓励用户到店自提。深耕本地,做好O2O,即线上与线下结合,是做生鲜的一个重要出路。
2、专注做中高端人群。这个人群的数量不多,但客单价和盈利空间都比较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拼的就是如何把运营做到更细致、更专业、更创新。
3、不急于扩大。跟其他品类不同,生鲜这个领域能活下来的都是把品质和服务做好,在老客户中拥有良好口碑的公司。
当然,有足够资金慢慢烧的公司必然也有机会,市场需要教育,用户需要培养,多一些资本流入这个市场供大家锻炼和学习,一定是好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对传统商业的冲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