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助力捷安特折叠自行车车 捷安特哪个好

如何评价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自行车?
设计、配置、竞品(如 700 bike 的银河、后街 mini )对比、使用体验等附:官方介绍
按时间排序
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自行车,这部车的上市可能是小米所有产品中最失败的。1,避震基本全无,把手太窄,且无法调节,折叠方法不够简洁,轮胎无外力因素在太阳下自己爆胎.骑行体验好烂2,电机声音太响,控制板等操作尚可,但这个价格竟然没有GPS,不配撑脚架。3,送货来时,座椅反光板损坏,客服电话要转2次,最终是微信客户处理的,流程复杂,不过客服还是不错的,马上重新寄了个给我4,整体感觉,噱头有,但作为自行车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好果然是小米上市以来,永远都能买到的“好东西”
初代的一般不买,买第二代的比较靠谱些
对我而言 电动自行车是摩托的替身 是汽车短距离的竞争者 而非自行车的加强版我毫不感兴趣
啊哈,经过一个多月的测评,爱范儿终于发测评了:,这个还真是谁用谁知道!理论上它的官方名字叫做“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车”,而这不同于其他米家产品,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有据可考的。骑记作为一家比较知名的骑行社区,拥有大量的用户以及骑行方面的数据,但在软件层面之外他们更想寻求突破,寻求资本注入新的硬件产品;而小米米家的诉求更简单,在新的产品平台米家上,继续推出物美价廉的新国货——自行车已是物色了很久的品类。公路自行车 QiCYCLE两者一结合之后,小米生态链负责搞定供应链的生产问题,对接更大的供应商,骑记则负责自行车本身方面的研究。第一款产品是定位高端的骑记的公路自行车 QiCYCLE 折合人民币 1.95 万,第二款产品就是今天的主角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车——2999 元的性价比杀器。不同的是,这个产品采用了不同以往的双品牌。米家背后是小米的新平台,但名字后面却依然保留骑记。从技术和商业的角度看,骑记在这方面应该是有诉求的。你得知道这辆车性价比确实很高从目前一些网络舆论来看,这辆车有“前车之鉴”,社交媒体上也有一大部分人吐槽米家骑记的这款产品,不过骑记的设计师也在知乎上做了一些分享和解释(),这位设计师正是 。 骑记早前将这位在大行工作了十来年的知名设计师何响明挖来设计折叠车,这有点像是巴慕达净化器的套路。在何响明来骑记之前,还曾创立风行、风烁等品牌,所以被吐槽像风烁也就没什么可以说的了。他本人在知乎也表示他“其实自己有掌握大量折叠车的设计专利,这里并没有侵权问题。”根据骑记的口述,作为电助力折叠车的“电助力”部分,骑记直接投资了荷兰公司 IDbike,用他们自己的话讲,这家公司的技术已被运用在超过 50 万辆各种品牌的电助力自行车上,这是技术上的考量。在《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中,骑记 CEO 黄蔚祥也谈及了作为小米生态链公司和硬件创业公司的巨大不同。“骑记在做公路自行车模具时,已经得到了强大的供应链资源——全球第三大自行车代工厂、全球最大自行车套件厂商禧玛诺和松下动力电池,传统自行车厂商开发一款产品的正常周期是 18 个月左右,在小米打通这些供应商之后,它们可以缩短至一年内完成。”图片来自:zhiyoo拿到这些巨大的支持,米家骑记通过“复制小米手机模式”拿出了这台拥有高性价比的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车,并且将价格控制在 3000 元以下——在发布会上他们对比一系列欧洲的同类型的助力车(力矩传感技术)竞品,竞品的价格甚至都在 1000 欧、2000 欧左右。从设计、技术以及可参考的竞品上讲,这个产品在中国这个并未完全开发的新市场上其高性价比是值得肯定的。这依然很小米。女人们说这车很漂亮在一个月前,各家媒体开始对这辆折叠车进行了大面积的曝光,爱范儿(微信号:ifanr)正好也在这几周对这款产品进行了常规性的骑行体验,这里有一些简单的骑行感想。从产品的基本外观来看,这是一台颜值颇高的折叠车。我们收到的是一台白色款,这个产品跟一些其他的竞争产品最大的不同是——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车巧妙的将电池藏在了横梁位置,折叠的方式也就没有像其他产品设计在衡梁上。而横梁内的电池可以拔出来充电、也可以直接连接上电源充电。这样的设计大致改善了这辆电助力折叠车的整体形象,那些听说这是一款“通电”的折叠车的群众大部分都会先问“电池在哪?”,可见这样的设计给产品美观程度加了一些分。而内置电池是 20 节松下的 18650,每节 2900mAh。骑记官方宣称每充一次电,测试得出可以续航 45 公里,我第一次骑行回家的路大概是 4.6 公里,大概浪费掉了 10%,但周六日闲置两天也会自动掉下 15% 左右的电量,而一月后骑行同样的距离耗电提高到了 15% 左右,几乎差不多但有时会有波动。充电从来也不是什么问题,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充满。考虑到我几乎都在使用增强模式以及作为一个体重 185 斤的用户,宣称的续航数据看来基本没什么问题。但也是因为电助力折叠车的尺寸问题,对于一个高个子和胖子骑行来说有着非常大的违和感,基本像是一只熊本熊在骑车的感觉——这车更像是给那些小米宣传片上长腿女人们的。重点是从第一天骑回家的反馈来看,这款产品同样值得肯定。女朋友看到第一眼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这车真的是很漂亮,没想到是小米出的。”从折叠方式来看,这辆电助力折叠车采用了纵向折叠的方式,主梁不做折叠,我大概需要半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折叠,同时骑记在折叠后的一些贴合部位,做了一些磁铁卡扣设计,这些连接点会吸附在一起,提升稳定性。由于吸附的特性,再复原正常形状的时候需要用脚踹一脚。而车上的那个“智能码表”基本提供几个基础功能,调节一些必要的设置,显示实时速度、里程、电量、时间等累积等数据;而在骑行时候可以通过上下按钮调节健身、经济、平衡、加强几个模式,长按上下键会开关前后灯。最后就是侧边的智能码表开关按钮了,开关与否也决定这辆助力车是否通电。好了,其他方面它就是一个普通的变速折叠车了,这里不多做探讨。足下生风的快感,但有时也会很奇怪技术角度上来看,这款自行车最大的卖点是 TMM 力矩传感器以及禧玛诺内三变速技术。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信息,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自行车采用的是 TMM 力矩传感技术(Torque Measurement Method),力矩传感技术其本质是通过测量力量的大小,然后将力量转换为电信号进行管理和利用。感受 TMM 力矩传感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你刹死前后闸,然后稍稍用力踩在自行车踏板上,你就已经能感受到一股电流在动力系统上输出,电流输出根据你踩踏踏板的力度进行变化。骑记 CEO 黄蔚祥也在发布会上表示,这辆车会在你骑行的时候把你运动功率算出来,然后根据三个助力档位,比如说经济、平衡、加强。比如说你使了多大的力,你脚踏力是 50W 的力,会配比一个比例,比如说 1 倍,或者 1.5 倍,或者 2.5倍 的电助力帮你骑行。根据骑行圈内的一些说法,市面上又有很多的电动车也可以提供这种助力功能,但真正好不好骑,能不能好用还真得靠技术和算法,用多大力给多少的电力输出,怎样才能平稳的输出,这些只能试过才知道。从初步的上手体验来看,这辆助力车确实给人很多想要加速的快感。即使是在普通变速自行车最费力气的 3 档起步,这辆车都能很聪明的根据你的踏板力度输出相应的助力,你基本能在几秒内将这辆助力车从 0 提速到 20KM/H,而基本到 22KM-24KM/H 的速度,这辆车的电助力就会变得不明显,骑行助力的感觉慢慢消失。但如果你从 3 档一下切到 1 档,会有一脚踩空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基本没有什么人在路上切换到 1 档,即使慢悠悠的状态女性朋友也使用 2 档。而我在一个地库出库的测试环节中,我从 3 档切换到 1 档爬坡,这种快速切换带来的电助力转换也非常明显。我更觉得爬坡 1 档时应该再加大一些电助力输出。另外一点,也由于小米骑记电助力折叠车被设计的很轻,整车尺寸与车把长度的限制,初步上手会有一种公路车那种漂、重心不稳的感觉。这是一个小尺寸车身的设计,所以对于我这个 185 斤、179 cm 的胖子骑上去来说也有一种从里到外的违和感,不过女性朋友骑上车认为尺寸非常合适也非常漂亮,事实上考虑到确实有不少女士表示这款车的颜值非常高,我想女生用是不错的。但鉴于这辆车并没有什么减震装置,所以它的减震效果不太理想,在一些不平整的路上颠簸效果比较明显,也不太适合长距离的骑行,我觉得 10KM 距离内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当我已经充分了解小米骑记这个电动助力车的驱动模式,我接触到的每个人面对这辆车都会有一种“中途没电大不了就骑过来”的自信。于是我在一天半途失去了电力,在距离目标 3 KM 的无电模式下这(也是健身模式)让我挥汗如雨,可能是因为它的小尺寸车身设计以及可无电模式下我需要拖动一定的电机阻力进行骑行。几天后,同事在路上遭遇同样情况,他折叠了这辆电助力车换乘了交通工具。我觉得这辆车被设计的初衷是让人们更省力,当人们习惯更省力后没人会用那个健身模式。整车重量方面,这款电助力折叠车的重量为 14.5KG,我起初认为这辆车更适合那些在 10 KM 骑行距离左右,两地高楼都有电梯的情况,但几天骑行下来我已经适应了这辆车的重量——我每天可以将这辆车搬上 6 楼。考虑到我的体重,我觉得住在 4 楼以下无电梯住户的男性用户用来通勤也没什么问题…..女士就算了。app 是用来干吗的?总体来说,这个 app 设计的就非常简单了,大概就有三个功能:提供车辆自检,行车导航,数据统计等信息。但请相信我,骑行几周时间内除了测试看过几次,我后来再没用过那个 app。这不是最后一公里,可能是通勤十公里理论上,大部分城市中的人们遵循这样的一个上班路径:家到公交(地铁),公共交通到公司,一些产品愿意将这些距离打散——小米之前的九号平衡车就是这个路子,瞄准家与公共交通、公共交通与公司中间的一公里。但别以为这辆折叠车就是最后一公里,即使你想要骑这辆电助力折叠车从你的家门口到你一公里外的停车场,放心吧,这个折叠的尺寸放进你的车也够受的。我在几天的骑行体验过程中,根本没想过把它折叠起来收纳甚至已经忘了它是一款折叠车,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个通勤车使用。我上下班的路径大概在 5 公里左右,这并没什么累的,甚至比公交车通勤更爽快。超过公交车以及各路塞住的私家车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这样想小米骑记电助力折叠车瞄准的是通勤路上的 10 公里。从这个意义上,我又觉得米家骑记不如索性做一台非折叠的电助力车,这样可能设计上考量会更充分。最后在提醒一句,千万不要让它中途没电。我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如果普通自行车骑行体验是 0 分参考标准,小米骑记电助力折叠车的骑行体验是会加很多分的,这很欣慰;但一旦没电,绝对是负分。所以别想什么智能化、健身模式了,把它当做一台非常适合短途通勤的电助力折叠车就好了!P.S.获取更多创业者访谈和大咖精彩分享报道(内容/设计/产品/运营)欢迎关注我专栏哦:
我的到了...试着骑了感觉还很不错样子确实也蛮不错我觉得还蛮值
折叠体积太大,携带不便,不随身又有被盗风险。而电动自行车面向的群体大部分都是上班族,虽然可以放在办公室,但这么大的体积很难说不会影响到别人和不被允许停放。
车子已经收到!1、整体感觉:骑行舒适顺畅,各部分匹配良好,车身刚度优良,骑行的时候几乎没有异响,国际水准的精工细作,体现出很深的产品设计理解力和对工艺的把控力,堪称诚意之作。2、续航距离、电池及充电:到手电力剩余81%,充满电之后骑行了两天,第一天续航13公里,第二天续航30公里,电力显示剩余43%,经过几次骑行比对了网上的测试,我认为实际助力骑行的续航力在50-60公里之间,超出预期。电池采用20节松下锂电池,工作电压36V,应该是10串2并,按照总容量推算单节容量应为2900mAh,实测充电器峰值功率85瓦左右,3小时充电时间应该是靠谱的。3、针对人群:此车整体定位是以低维护度为基础,有接近运动自行车的骑行体验,针对的目标人群应以重视骑行体验的科技爱好者为主,适合中短途代步、锻炼,折叠之后也可以放入后备箱携带。4、折叠设置:此车的折叠机构为纵向折叠,折叠前需放松两个紧固扳手(一个在座管导轨端部,一个在中部,然后将将座管拉出,只留约10公分长度在座管导轨内(有横线标识),锁紧座管并提拉车座,用脚辅助推后轮即可折叠,然后折叠头管把横,最后将座杆降至最底部,锁紧完成折叠,折叠技巧掌握并不困难,但折叠后的外轮廓并不紧凑(纵向仍然较长),摆放也不稳定容易翻到。5、骑行感受:这是一款在国内少有的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的助力自行车,这也是这车被关注的重要原因,此车没有采用电动车常采用的电机后驱布局,这是因为电机后驱动布局和变速机构不兼容,此车也没有运动自行车常用的变速机构,因为这车的定位并非运动自行车,采用这种方案更多是考虑这种变速器不需要运动自行车的变速技巧并且皮实耐用,几乎不需要维护,但内三速的齿比变化过大很影响骑行的顺畅度,而前轮的助力电机真好弥补了这个缺点,经实测,在二档的情况下,此车有良好的骑行感受,适应大多数路况,助力介入在几个模式下都很顺畅自然,在踏频90+的时候,时速可接近23公里,这个时速对非运动自行车爱好者已经足够,但却低于运动自行车爱好者常用的巡航速度,为此需要变速到三档,但在三档状态高速行驶助力功率已经被限制(法规使然),加上宽胎和小轮的天然不足,25+的巡航时速很难保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问题:1、打开控制面板需要等待初始化完成才能准确显示功率(不知是总功率还是助力功率还是蹬踏功率),否则此项显示一直是0,但不影响助力的输出。2、由于折叠时需两次抽拉座杆,加上前轮的泥沙可能溅到座杆的底部,虽然导轨采用塑胶零件,但划伤仍难以避免,我的车座杆上已经出现划伤的白线。3、网上第一批用户对没脚撑骂声一片,虽然对我这样的运动自行车爱好者来说无所谓,但对菜车用户来讲这如同吃泡面不给筷子,意见大了去了。4、没有通用的附件接口,不能简单安装打气筒、水壶架等附件,多少是不方便。5、另外承诺的前货架目前还没有发货,售后也不知找谁具体联系(说明书上貌似没专门的联系地址,网址和售后电话,只能统一联系小米官方客服)。
想做一款集高配于一身的产品确实是不容易。不过这也符合小米一贯的作风。先说优点:1、对于玩过折叠车的人来说,这种纵折方式,后轮甩回去的那一刻,觉得还是挺帅的,又不破坏大梁的一体性;2、硬是将电池隐藏到大梁里,可以看出设计师对造型的追求,因为20节电池体积确实不小,如果挂到车体外,造型不好处理;3、车架本身确实算比较简洁有个性;4、配置确实高,什么力矩啊,高速电机啊,彩色显屏、内变速等等,这也许是车上最值钱的东西了。再说说不足:1、为了保持折叠方式,牺牲了挡泥板(是不是还有脚撑?);2、这种折叠方式帅是帅,但折完以后长度不理想,折叠的优势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影响便携性,个人认为不应该比市面上同类产品差才好,另外为了这个折叠方式,牺牲了后泥除(是不是还有脚撑?);3、电池隐藏是没错,但大梁明显太粗了,照片都都显粗,可想实物该有多粗啊,另外电池造型太粗犷了,都不好意思给人看呀。还有,是不是电池不防盗呀?;4、走线太多了,而且没有很好得梳理美观。5、全身都设计了,只有电机感觉没经过美化一样,和整车感觉不搭调;5、罗拉刹时间久了就不灵了,只能减速,真正制动的是前面的V刹,不过也算够用吧。不过,我认为这款车最大的吸引力应该是能和米家的系统打通,作为小米智能的一部分吧。不过对于普通的实用性用户来讲,这款车可能有点配置过度了,这个价格在这类助力电动车里还算实惠,不过感觉有点像是设计者为了满足自己的高配想法,把价格压力转嫁给用户了,要知道,一辆可以带人的纯电动车才这个价格,另外,还缺少了一些大众比较在意的刚需,总觉得怪怪的。先就这些吧,如果我有机会体验一下,也许能写更多。
作为VANMOOF自行车的主人之一,我看到微博上这个米家骑车的第一印象就是:照抄了VANMOOF的中梁,前灯,尾灯设计。知乎上这个帖子下面居然有米家骑的设计师。能谈谈这么雷同的设计的心路历程吗?也许这不算抄,最多算致敬和借鉴吧。原设计介绍网址
已经购买。今年初买过一辆美国大行的折叠自行车p8,国行价格2999。看到小米的自行车发布,忍不住又花2999同样的价格买了一辆。我恨小米为什么不早点出啊,害我多花了3000。小米自行车最让我心动的有以下:外观:非常小巧,漂亮,折叠的设计比大行还要合理。电池隐藏,旁人根本看不出是一辆电助力车。附带功能: 码表,手机控制,自带前后灯。这些大行都没有好吗,自己另外买至少几百大洋。配件:意大利坐垫,禧玛诺内变速。以上都是业内著名配件厂商。核心价值:力矩传感助力。这个同类型的国外品牌都是上万。综合以上,我觉得小米自行车好的不得了。另外之前买的大行想转让出去,价格2500,成色很新。~~8月9号更新。已经收到货10天左右。首先说说续航,跑了22公里,耗电30%,远远高于官方宣传的45公里。期间大部分时间开启平衡模式,小段时间开启强力模式。可见小米谦虚了。至于力矩传感器,有人说单边传感器延迟什么的,就实际使用来看,延迟几乎感觉不到,脚踩下去刚一使力助力就来了。不过我觉得没有一点延迟反而不好,因为太灵敏会导致安全事故,原因很好解释,比如等红灯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踏板,结果车飞出去了…后果不堪设想。缺点: 车把高度不可调节,可能对有些人不方便。没有常规的水壶架、脚撑。车架是铝合金做的,硬度不够,而且没有脚撑,容易摔倒,一摔一个印,心疼啊!折叠方式跟大行很不一样,需要把车座提起来,后轮在重力作用下整个旋转180度并贴住前轮,经常贴不住,我都是手脚并用才勉强搞定。总之这个很考验耐心和臂力。柔弱的女孩纸估计是没戏了。即便有以上这些缺点,我也不想用回大行P8了,因为助力自行车,真的很爽!创建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因为还没上市,产品本身好坏根本不会有真正的用户知道,但小米或者米家在宣传上有明显的误导或者说欺诈嫌疑,他们宣称自己使用了力矩传感器,各网站的软文中也对不同的传感器技术进行了比较,但稍微注意一点就能发现,他们用的其实就是那些软文中极力贬低的后轴勾爪传感器,而不是真正位于中轴的力矩传感器。
这算是第一篇实际使用的小测评吧。谢谢各路人士邀请回答,今天获邀参加亚洲户外展,却偶遇上小米的最新自行车。发布会到今天刚好第八天,全网都没有多少有价值的测评,小弟我作为自行车业界的测评师一枚(曾供职于美骑),干干老本行,也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这台车子吧。车子就是一台粗管版本的风烁,它有着风烁的一切优点和缺点。这个就是风烁,他们的结构是上面高票答案的老前辈做出来的。这个结构优点,轻,折叠迅速缺点还是不少的,最大的问题受力位置集中在坐管,久了就会用框量,也就是松了,有各种异响问题,还会坐在车上有种松松的感觉。其次是没有了后上叉之后,只有后下叉支撑会发软。脚力好的会感觉比较明显。可喜可贺是他们终于用了加入了轴承做转点,耐用度大大提高。做工方面还是值得称赞的,后下叉崭新的模具。预留了挡泥板安装位置(忽略那丑陋的扎带,工程车哈)头管位置只用了最普通的焊接一体头管,没有采用流行的强度更高的3d一体锻造(出于成本考虑吧)。加了一个小小的稳链器。整根管子里面挖空了,放了20节松下2900毫安时的电池,电池组看上去可换。上图来自骑记负责人朋友圈哈。集成了前后灯,做工很赞。亮度白天看不出来。电机和普通的电动车一样,高速电机,250w,够力气爬很陡的坡了。配合tmm力传感技术,体验不错。(下面会写)结城市车常见的城市车常见的Shimano内三速变速,免维护,三档速度够用。后刹车采用罗拉刹。顺便说说前刹车,长臂c夹的方案。再配合一套不知名的带铃铛刹把。(刚刚骑记负责人告诉我,是彦豪最新玩意,蛮贵的)能显示行车数据的码表,做工和显示效果都很棒,大太阳底下也能看得清。来自app的截图,奇怪的是,没有接入骑记的app,而是直接做了一个米家骑记(当然他们有公路车嘛),app能显示基本的骑行数据和记录(谢天谢地没有做什么社交之类的功能)。当然等日后更新更强大。到这里,给几个数据:续航45km,重量14.5kg,再结合上面的所有图片,其实真正懂车的人已经懂了。以下是我个人感受总结,可能是片面之词,仅供参考。毕竟是一边喝酒一边写,南京推荐the bottle bar和pluto,都很赞
今晚前奏先是bowmore做基酒的peat味high ball,等下来一口ardbed 鳄鱼,单麦芽爱好者来私信加个好友?????????????????????
丑陋的分割线小米嘛,有米粉,有米黑,我自己用小米产品也多,价格屠夫的称号还是最贴切的。但是这次2999元屠刀下去的竟然是助力车这么小众的品类(我感觉平衡车和无人机的用户群比这个大多了,欧洲老外估计要扶着墙哭惨了,人家同配置技术起步都是一两千欧)。在展馆空旷地方,持续骑行了接近10分钟,绕圈方式骑,身高175,这两年因为忙没多少锻炼。丰富骑行经验。以上是测试条件。骑行感受首先上车,175的个子明显觉得车头矮了,一体不可调高度的头管,目测高度头管高度42cm(到根部),注定和比我高个子的朋友缘分不够(应该说14寸小车都很难有缘了),这段缘分强求的话,短距离骑行没问题的,长距离骑行伤身(和骑女孩一样,不合适的赶紧散了吧)。第一脚下去,我微微笑了,哥我可是骑过100+款各类型车的小伙子(得益于我自己是发烧友又做过自行车媒体和一直坚持跑各大展会),其中电动助力起码有10+款,这台车的电动助力来得如丝般顺滑。要知道这个小轮径车大牙盘齿比,最辛苦最耗腿力就是起步。得益于最顶尖的电动助力技术tmm(具体请问谷歌,别问度娘,小跑两部问问微软bing都好)这台车不会有传统那种助力车的电动介入的突兀感(也就是“冲”一下的感觉)。然后一直提速到接近时速23左右,助力的感觉就消失了,保持这种脚力一直踩踏,你会有感觉自己就是正在用这个脚力踏出这种速度。再加力踩踏,电动助力再次悄无声息地介入来帮助提高速度。基本骑行感觉最赞的就是助力部分。但是有一个小问题,可能是我对刹车要求高,从看到罗拉刹+长臂v刹的刹车组合就觉得不靠谱,确实也不尽我意。高速(30时速左右)下刹车力量不够。为什么不用v刹呢呢呢(还轻点)。其他app智能部分不够时间体验,但换个角度说,不会真骑助力车锻炼吧???骑行感受其实就如一台“作弊”了的大行412,感觉有鬼在推你(国产助力车是猛鬼,这是温柔的小倩),而且很舒服地推。因为电机介入,车架软不软已经感受不出来了。?????????????????????
继续可耻分割线其实我作为我朋友圈里面懂自行车的人,身边起码20个朋友问过我:这车值得买么?要不,我们就从值不值得买这点出发吧。首先,这车2999,分析你的经济能力和这玩意占据的体积(折叠后体积还行,但不如传统412),都没问题继续向下看。我分析问我那帮朋友,有两波人会有兴趣买这个车:有汽车一族和上班通勤族。有汽车一族,他怕堵车,或者停车场离家太远,放一台这车在尾箱。我的结论是比较不合适,因为折叠后的体积的体积比较大,完全占据了车尾箱空间,而且30斤的重量,蛮花力气的拍了个折叠小视频,截了个折叠图。我真心推荐第二波人买,通勤的人群,特别是没有洗澡条件的上班族,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你公司和家必须有电梯。我自己也试过上班骑车(我公路折叠山地死飞纯电动车都有),在市区骑车停停走走,起步那一下其实是最麻烦又浪费力气,助力车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配合如丝般顺滑的电机介入,骑车上班不花太多力气又不用堵车或者到地铁打丧尸,一天来回不用充电(45km开外上班的除外),慢慢骑还可能不出汗,女孩子也能轻松驾驭。喝得差不多,写不下去了,哈哈哈。总体来说,2999的售价,一如小米的风格:买到就是赚到,但是买这个,是不是真正自己需求呢,还是伪需求呢(平衡车通勤,无人机拍风景什么的),想清楚先咯,反正我现在喝了酒,手可能一滑就订购了。其实我跟骑记的联合创始人很熟,我跟他打了招呼,说:我可能要比较中立去写你们家产品哦。他说:尽管写吧,不然我们怎么进步?凭这句,你们尽管买买买吧!这玩意是一帮对自行车很有爱很执着的人打造的!具体看他对本问题另外一个答案。终于可以尽情喝酒了,手机码字,写了足足一个半小时,累死了,有什么留言评论哦!欢迎喜欢自行车,单麦芽威士忌,飞镖,精品咖啡,手工皮具的小伙伴来勾搭哈哈哈哈。。。(就喜欢知乎随心所欲的写写写,没检查错别字,见谅)
丑就一个字。
感觉这个自行车不适合像我这样身高180+的哎。。而且看了链接的广告,好像更适合开车到公司,然后从后备箱里拿出来骑去隔壁买杯咖啡那样。
我来泼盆凉水,谈谈自己的拙见。电动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技术门槛不是很高,在电动车的最大生产集散地:无锡和常州,全国80%的电动车都产自于此。成套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零件,让电动车的生产如同当年华强北生产山寨机一样方便简单。但电动车又不同于手机,属于交通工具,只要一上路就涉及到交通管理政策和各种法规,而目前的交通法规又存在种种矛盾,各地政策不一,很多政策上都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能不能造是一回事,能不能上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典型的就是小飞龙,这玩意上路不安全,存在各种隐患,交警在路上逮着个扣一个,但这玩意又是能合法生产买卖的。米家的这款电动车(或者叫助力车)是属于自行车还是电动自行车?米家的这款电动车(或者叫助力车)是属于自行车还是电动自行车?能不能上牌?需不需要上牌照?如果不上牌会不会被交警扣下?出了交通事故如何来界定责任?貌似都没有具体介绍。要知道国内的政策最擅长的是一刀切,深圳和上海对电摩和三轮车的整治就是最好的例子。开着开着,交警拦下来,说扣就扣。如果不解决此问题,一直处于灰色地带,打政策的擦边球的话,最后承受风险的只有消费者。——————引用其他回答者的
答案:“最后那条也就是最新的国标(GB)把电动自行车分为3类:分别是(智动)型、(助动)型、(电动)型。智动型,车型较轻巧便捷,适合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出行,以骑行带动电力,“边骑边来电”;助动型,适合在道路较宽敞、车辆较少的郊区和城乡结合部骑行,既可用电也可脚蹬;而电动型,主要适用于农村地区,因为农村车辆少,且距离相对较远。3类电动自行车重量分别为40公斤、50公斤和55公斤三档。也就是说,“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自行车”,实际上也就是属于电动自行车大类中智动型这一小类。叫助力车也好叫电动车也罢其实都没错,抠这个细节没什么意义。”虽然标准暂缓执行,但并不意味着不会执行。鉴于国内政策的不明确性,以及政府一刀切的尿性。突然颁布执行不是不可能,最好的例子就是深圳机动车限牌,从宣布到执行,只有一天不到的时间。随着市面上类似于米家车子的此类产品越来越多,不排除政府为了规范市场,突然颁布一个政策。一旦宣布米家的电动车(或者叫助力车)属于电动自行车范畴,上不上的了牌呢?我所在的城市自己去交通队上牌的大致流程是:交警会在产品目录库中查询备案型号→然后登记车架号,电动机号→然后颁发牌子和驾驶证。米家的车子是否考虑过这点?备过案吗?如果上不了牌,那岂不成了又一个小飞龙了嘛?再退一步讲,作为消费者,如果因为购买米家电动车(或者叫助力车),产生质量问题并由此引发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是该按自行车的标准来维权,还是按电动自行车的标准来维权呢?
通勤不如电动车,竞技不如同价公路山地
米家的这款车应该定义为电单车,这个概念我记得应该是云造的邱懿武提出来的,泛指具有自行车造型,但包含电力驱动模块的出行工具。核心的部分在于电机辅助骑行,米家的这款车是通过“TMM力矩传感技术”来判断骑行者的踩踏输出功率,进而决定电机的辅助功率。国内能做到这一点的产品已经不在少数了。感觉大家讨论的点还是集中在产品外观设计和定价方面。我此前对这个市场做过一定的了解,第一眼看到米家的这款车,还是感觉耳目一新的,整体线条比较硬朗而简约(虽然我觉得很难看),折叠过后体积也适中,能直接放进汽车后备箱。价格方面,我觉得偏贵,但是如果能做到好的质保、售后等服务,倒也可以接受。目前这些互联网品牌的电单车,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线下门店或者服务点缺乏。下面是我对国内主流的几款电单车的一个盘点,对比米家的车子,可供各位参考。轻客轻客团队在2015年7月份推出旗下第一款 “智慧电单车” TS01,之后又推出可折叠的更小轮版本TF01。而就在本月,轻客TSINOVA在亚洲电子消费信息展(CES Asia)上发布全新TP系列智慧电单车及自行车功率计,并且与BMW i品牌达成合作,共同推动城市“4+2”(4个轮子提供远距离出行,而2个轮子提供灵活方便的短途出行避免拥堵)高效出行体验。官方资料显示,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与轻客智慧电单车可以形成三种循序渐进的"人机交互"。第一种是自发感知,轻客智慧电单车通过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的传感器,采集到骑行者对踏板的踏力、车辆转速、行进速度数据,感知到骑行者准备起步、加速,上坡等使用场景;第二种是自动反应,当车辆感知到骑行者的意图时,它会通过汽车级飞思卡尔芯片做出计算,经CAN总线技术进行传输,进而驱动电池电机输出辅助动力;第三种是自主学习,轻客智慧电单车能收集用户骑行数据,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并通过远程升级的方式主动更新硬件及软件系统,让骑行体验越来越畅快。轻客将这套算法系统命名为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轻客” 联合创始人兼 COO 杜磊称,“每辆单车在出厂的时候,系统的参数都是一样的,但根据不同用户的骑行习惯调整后,一千个用户,就有一千辆轻客单车”。13 公斤重的轻客,搭载的是一块 1 公斤的可拆卸锂电池。在 2-3 小时充满电的情况下,能够提供 50-70 公里的助力距离。防盗方面,轻客将GSM +GPS 防盗模块做成一个单独控电的系统,内置于车身,并通过电池盒对其进行供电,能够实时保证满电状态。在拆下电池盒后,其还能够保持 72 小时的蓄电量,手机端的 app 就能实时查询单车的位置。 App除了提供防盗、导航、骑行记录这些常规的功能外,还能调节助力档位,同时还加入了一定的社交功能。通过 app,你能享受到骑行路上的店铺折扣、推荐等生活信息等服务。BeginONEBeginONE号称“国内首辆混合动力智能山地车”,从外观上来看,这款自行车和普通山地自行车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车架上的“水壶”却大有玄机。这是BeginONE的电池,充电时长150min,续航里程可达45km。这一设计让山地车摇身一变,成为了一辆电单车。BeginONE的后轮仍然使用了传统山地车的套件,利用链条传动;而在前轮花鼓部分,内置了一台直流无刷电机,可以通过电池驱动输出动力。这样一来,既保留了山地车原有的外形,骑乘体验,有能够帮助用户省力,快速便捷地达到通勤目的。动力切换方面,BeginONE需要“感知”骑行者的动作状态,在脚蹬时电力系统才会助力。在关掉电力系统后,Begin One便成了一款增加了电机电池重量的山地车。车架使用铝合金材质,整车重量为18.4KG,售价4999人民币。这时候你一定以为我会介绍配套的APP,但是很遗憾,没有。创始人尹响林称:“之前曾经做了几版 APP,但还是想要先做一款用起来很舒服的车,后续再考虑加入有趣的功能,所以我们就把 APP 包括数据互联的功能减掉了”是不是有点意思?BESVBESV是台湾达瑞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拥有Lion 、Jaguar 、Panther 、Cat四个系列。有别于大街上最常见的踏板电动车,BESV同时拥有传统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等部件,又拥有脚踏,曲柄、链条、窄轮等自行车部件。我们这里将此类产品称为电单车。总结来说,BESV系列单车首先需要用户自己骑行,但搭载的动力补助驱动系统(包含马达、电池、控制器、扭力传感器与配套计算软件等)可以算出驱动系统所需要的补助动力,由电池电机输出最佳马力,来辅助骑行。BESV将这套解决方案称为Smart Mode,来帮助用户实现自行车和电动车之间的平衡。BESV全系产品使用的都是36伏索尼充电电池,250瓦的电机马达,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h,最大承重量100千克。创始人苏开建曾带领达方电子(台湾)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笔记本键盘制造商,他认为所谓城市通勤车,既要有炫酷的造型,又要能保证速度和效率,还要能达到运动和环保的目的。而BESV正好融合了上述所有特点,核心的Smart Mode模式能帮助用户更好的享受通勤的乐趣,同时也是企业的技术壁垒。最后,Lion lx1售价3.6万人民币,Panther1售价2.4万人民币,定位略高端。云马这是一家杭州的年轻团队,但是来头却不小。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投资的第一个90后团队,真格基金、银杏谷资本、米仓资本都曾先后参投,产品由富士康代工。创始人邱懿武浙大出身,自身就是个设计师。目前云造产品线上有三款产品,分别是云马x1,云马c1以及云马mini,全部属于电单车系列。x1是一款折叠车,只能电力驱动;c1则保留了曲柄,脚踏,链条等部件,同时也可以使用电力驱动;而云马mini则融合了上述两者的特性,可折叠+电力驱动+脚踏力驱动,轮组变得更小,据称折叠后外观体积仅为0.2立方米。在云马mini中还加入了发电花鼓设计,这意味着在骑行时可以进行能量回收,为电池充电,提升续航里程。与besv类似,云造在电助力方面也下了功夫。其自主设计的电机可以提供 5 种电助力骑行模式,从 0 到 100%电助力,同时将无电骑行时磁阻进一步减少。车内置有 3 轴陀螺仪和加速传感器,当遇到斜坡或逆风时,该车可主动感知用户骑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骑行者实时输出相应的动力协助用户骑行。与小米不同的是,云造很注重线下销售渠道。邱懿武称,目前云造在国内的线下销售点已经覆盖了全国 100 多个城市,网点超过 600 家,今年年底将扩大至 1000 家。关于已经上市的 C1 的销量,邱懿武表示目前累计出货超 12000 辆,手上订单超 30000 辆。年轻团队的发展道路中往往会遇到成长的烦恼,云造科技在发布x1当天,就曾被曝出涉嫌抄袭。之后,所谓的被抄袭对象也推出了自己的折叠电动车产品Stigo。Stigo从外形来看,Stigo和c1确实十分相像。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关于借鉴或者抄袭等一系列争议,只把目光专注到产品上来。Stigo整车重量约13公斤,支撑轮的设计让用户在打开或折叠时可以自动伸缩,折叠起来你可以将这辆车立在那儿,也可以像拉行李箱一样拉着它走。Stigo用的是松下18650电芯,功率为250瓦,不需要拆下电池即可充电。制动方面采用的是前 V 刹后蝶刹的制动方式。既然归为智能出行工具,Stigo也内置有蓝牙、GPS、GSM等模块,可以连接自己的手机App用于监测车辆状态、防盗、查看电量、同步运动里程等。目前Stigo拥有标准版和高配版两款产品,售价分别为4999元和5999元,续航分别为20公里和40公里,最大行驶速度为25公里/时。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这样的折叠电单车已经不鲜见了。比如接下来要说的这两款车。COSWHEELCOSWHEEL有一个拗口的中文名字,叫做“卡西威尔”。首款产品A-ONE在今年3月份的香港电子产品展览会第一次与大众见面。展会期间便吸引了400多份的外贸寄样意向书。创始人彭华顺表示,A-ONE还在进一步优化当中,供应链也还在完善,目前还没有实现量产。COSWHEEL
A-ONE的最大特点是折叠和便携,通过车架和小轮的设计处理,折叠后的便携程度宛如一个行李箱,可以随时带上公交、地铁,放入汽车后尾箱。A-ONE的重量约16KG,稍微有些偏重,彭华顺也指出:A-ONE的二代产品将优化产品重量。关于配套的APP,COSWHEEL的想法是:要想让APP的使用不那么低频低频,首先要好玩,例如:有人喜欢将后灯改为闪烁模式;不同用户根据偏好设置不同速度模式,另外再加上社交的元素进去。APP另一个功能是监测车辆电机运行情况,以BATTERY(电池)、MOTOR(电机)、CIRCUIT(电路)、DRIVE(驱动)四个要素实时感测车辆运行情况,当出现问题会发出警示信号并且提供购买配件维护的链接。ONE MILE“一英里科技”(ONE MILE)也是选择在上海展期间带来了旗下第一款智能微电折叠车-- “光环”(smart halo)。这算是两年时间以来 “光环” 这款车的首次亮相。我的同事retric曾报道过这家公司,关于产品介绍我就直接拿过来了。光环是一款智能微电折叠车,整车重量约 14kg,体积可装入 SMART 后备箱,续航 35KM,有节能&运动两种模式可选,速度小于 25km/h,充电时间小于 3h。这款车采用松下锂离子电池,电池内藏于车身前立管中,配备 10 寸充气轮胎及前后轮双碟刹。智能方面,光环采用手机 app+ 云端 + 车的设计,同步连接 smart halo 系统,提供详细数据展示、路线记录、实时监测、自动检测车辆健康,发送推送信息等功能。 以上。
这个广告打得好很好,这很知乎听都没听过的产品也有一群人抢着答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这个帖子也好热闹,我从骑记创业的角度,来说下这个产品吧!流水帐,有点长,各位多家担待,硬件创业烧钱,入行需谨慎!!!这边,借这个机会来讲讲这个米家骑记自行车的诞生的前因后果吧,中间包含了种种的困难和挑战吧。至于如何评价这个产品,让实际用户体验后在来发表他们的看法吧。骑记有幸在2014年9月份加入小米生态链的大家庭,专注于自行车方面的产品。刚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借鉴下小米手机的电商模式,定义好出一两款好的自行车产品投入市场。市场上好卖的是山地车和公路车,我们就一样来一款用足够竞争力的配置和价格来推向市场,粗暴的理解就是一样配置一半的价格。想法是简单的,但是这样的方式真的是符合商业规律吗?马上出来的『干它一半』,传统行业的价格屠夫先来了,这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吗?如果我们步他们的后尘,就算有小米的牛逼通路,核心的竞争力在哪里,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这些分分钟披个马甲他们也能做到,至于所谓的那些智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这个是时候深深的意识到,进入自行车这个行业,想明白要干什么,选择什么产品是很重要的!!!015年的春节前,我们完成了山地车和公路车的设计稿以及产品的规格表,感觉有点迷茫,总是感觉没有想明白,配置和产品的预计价格没有办法得到一个平衡点,另外就算加上所谓的智能我们能够跟捷安特、美利达有多少的竞争力,在他们面前还是一只蝼蚁。我们荷兰的顾问Han goes先生咨询和交流,传统的运动自行车市场已经是杀红眼的红海市场,你们进来能够有什么优势,欧洲品牌都在往带电的方向考虑,你们怎么还不去考虑。『Pedalec is Future』,我在中国上海有个样品,你们可以去试试看看,然后在来做决定吧。BH的产品,详见BH官网在15年2月14日情人节,我在上海骑到了采用TMM力矩传感技术的原型自行车后,价格在1800欧元。轻轻的踩上一脚,自行车自然的放大了你的踩踏力量,在城市就像条游鱼在路面轻松写意的穿梭,唯一缺点就是太重了,25公斤。玩了十来年的自行车,今天才骑上这个好的自行车,国内现在没有,是不是我们用我们的努力让这个产品能够带给国内消费者呢?当然,如果在中国城市这个产品还是由很多的不足,是否我们重新设计一款这样的自行车呢!方向有了,那么就赶快开工吧!在城市生活中,我们需要一台能够同城市生活兼容的自行车,好看好用是第一必须点。我们的理解就是要有颜值、要轻巧、便携易放。大家的一致决定做一台16尺寸的带折叠功能的城市自行车。我们的自行车的设计师何响明,大行十来年的设计总监,可以说摸了十来年的自行车以及折叠车,有无数的专利。针对这个产品设计了一个全新自有专利的一体主梁的纵向折叠专利车架,折叠的功能有了,加了一堆电东西,干涉等等问题要注意,颜值也要高一体性要好,例如做个内藏可拆装的电池系统,为了不要像其他的车子外挂个电池包,好像炸药包一样的复杂!2015年头CNC的产品样品刚开始考虑电池内置,不可更换,被团队自己否决了。刚开始考虑电池内置,不可更换,被团队自己否决了。为了一个思路,于是我们扩大的车架主梁的直径,将电池PACK组设计成圆柱体内置在主梁内,让整体的一体性更好。传统机械的3mm的加工误差供应和电池组的配合需要保证抽插平顺紧实,必须又是可以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只能说是相当相当的困难。车架焊接的热涨冷缩造成的管内的圆周变形,搞得工程师们焦头烂额,在小米生态链的同学、工厂工程师和骑记同学的努力下,还是完美的达成了。有的人会说,这个车同何总原来设计的产品有点类相识,等你们拿到车子就明白差异会有多大了!在前叉后叉引入的汽车锻造的技术工艺,全部采用1600吨的锻造机器进行一体成型锻造加上CNC的精细加工。实现的传统铝合金加工工艺的突破,更好的刚性和流线线条造型。热处理技术是核心秘密,反复的热处理方案,硬力分布测试,高强度的机台验证,只能说想死的心都有了,足足三个月才将量产测试通过!举个例子,采用锻造的友商前叉需要做到1.2公斤来保证品质,我们能够做到xx公斤,这些都是核心竞争力!其他采用抽管压管技术的车架制造,就不说了,为了外观的美观,我们死扛pass了。待续,持续更新!!!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捷安特电动助力自行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