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技术师范师范大学那有松枝技了吗

★吟诵汉中定军山武侯墓武侯祠(古今诗词辑录)-汉中论坛-华商论坛
查看完整版本: [--
&Pages: ( 2 total )
★吟诵汉中定军山武侯墓武侯祠(古今诗词辑录)
有专家统计,罗贯中《三国演义》120回中,有80回提到汉中,有16回专写在汉中定军山下发生的历史故事。 [attachment=]小尖山状为定军山主峰&&&&&&定军山&&&& 作者:溜子
定军山在陕西汉中勉县县城南5公里,是闻名天下的古战场。定军山东西走向,由十二个山头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石山、大山、定军山、中山、小陡山、八阵山、千户山、一字山、卧牛山、鸡心山、黄猫山、元山。连延二十余里,属巴山脉系。其脉自金华山来,至高庙子入平地,凸起十二峰,一字摆开,有“十二连珠峰”之说,主峰定军山海拔883米。汉水濯其足,漾河抚其背。与古阳平关隔江相望,互为犄角之势。在古代是封锁汉中西门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 定军山自西向东前7峰,以中山为中心,两边各有三个峰头,相互对称,以次递降,婉延如龙,人称“二龙戏珠”。定军山主峰顶上原有“古定军山”石碑。大山半腰突起一石壁,高3米多,宽2米余,中开一缝,宽窄不一,原有一箭头,摇之能动,拔之不出(现无)。相传为诸葛亮当年操兵演武时用以遮挡敌箭的“遮箭牌”(挡箭牌)。山南群山纷错,有清流萦带的漾家河,可屯万兵的“仰天洼”。山北沃野平旷,陇亩严畴,村舍俨然,为当年诸葛亮推演“八阵图”之武侯坪。山下夏家营有黄忠斩夏侯渊的“斩将桥”和用薄页细花纹汉砖砌成的“八角琉璃井”(现无)。定军山下时常出土三国箭簇和铜、铁蒺藜(扎马钉)。扎马钉,四尖立体锐器,约一寸许,随意投掷,三角撑地,一角向上,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扎敌马蹄的防御武器。 公元219年,刘蜀与曹魏在定军山发生过激战,“(建安)二十四年春,(刘备)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定军山西有走马谷,为曹魏汉中主帅夏侯渊之大本营。“刘备屯阳平,(张)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夏侯)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交战,短兵接刃,渊遂没,合还阳平……”(《三国志·魏书·张郃传》)。《沔县新志》载:“南宋绍兴三十年(应为三年),金人陷洋州(令洋县),逼兴元(今汉中),刘子羽邀吴玠同守定军山,即此山也”。清初诗人王士祯在此留下了“天汉遥遥指剑关,逢人先问定军山”的诗句。
感旧 (南宋 陆游) 凛凛隆中相,临戎遂不还。尘埃出师表,草棘定军山。壮气河潼外,雄名管乐间。登堂拜遗像,千载媿吾颜。
怀旧(陆游) 狼烟不举羽书稀,幕府相从日打围。最忆定军山下路,乱飘红叶满戎衣。
游诸葛武侯书台(陆游)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世上俗锦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引用 引用第3楼三国定军山于 19:30发表的&&:游诸葛武侯书台(陆游)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风想像 ..
游诸葛武侯书台①&&&&&&&&&&&&&&&&&&&&[宋]&&陆&&游&&&&&&沔阳道中草离离②,&&&&卧龙往矣空遗祠③。&&&&&&当时典午称滑贼④,&&&&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⑤,&&&&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风想象梁甫吟⑥,&&&&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⑦。&&&&&&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⑧? &&&&【注释】&&&&①诸葛武侯书台:《汉中府志》载,陕西沔县(今勉县)北莲花池畔有孔明读书亭遗址。&&&&②沔阳:汉代置沔阳县,地在今陕西勉县。诸葛亮由汉中出兵伐魏,曾屯兵于此。诸葛亮死后葬于沔阳定军山。草离离:草长得很茂盛。&&&&③卧龙:指请葛亮,人称卧龙。祠:指沔阳武侯祠。《三国志·诸葛亮传》“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④典午、指司马懿。典与司均有掌管之意,午在十二生肖中为马,《三国志·谯周传》载谯周曾用典午指司马懿。狡猾:狡猾的敌人。《晋书·宣帝纪》载,司马懿为人“猜忌多权变”。&&&&⑤定军山:山名,在今陕西勉县。诸葛亮墓即在此。《三国志·诸葛亮传》:“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⑥梁甫吟;古乐府曲名。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好为梁甫吟。”幡然:很快地。答三顾:指诸葛亮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两句是说风吹松树之声使人想象到诸葛亮当年吟唱的《梁甫吟》,从而回忆起他为刘备三顾的精诚所感,决然出山辅佐刘备。&&&&⑦管乐:指管仲和乐毅。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乐毅为燕昭王复仇,下齐七十余城。诸葛亮隐居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其之许也。”这句是说诸葛亮的才干超过了管仲、乐毅。&&&&⑧俗儒:指一般庸碌无能的读书人。高台:指读书台。这两句是说,世问一般庸庸碌碌的读书人哪里能建下诸葛亮这样的赫赫功业,不知诸葛亮当年在这里到底读了些什么书,使他有了那样的非凡才略。
诸葛书台[宋]&&陆&&游&&&&&&丞相名垂汗简青①,&&&&书台犹在复谁登?&&&&&&&&&& 隆中鱼水三分业②,&&&&江山风云八阵腾③。&&&&&&还向纶巾瞻气象④,&&&&尚留祠庙傍丘陵。&&&&&&凭栏一啸吟梁父,&&&&&&铜雀高台变未曾⑤?&&&&【注释】&&&&①汗简青:即史册。古人用竹简记事,先用火炙竹青使汗,这样容易书写,并可防虫蛀,故称为汗青、汗简。&&&&②鱼水,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③八阵,指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④纶巾:古代一种用丝带织成的头巾,因传说诸葛亮“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故又称诸葛巾。此处是指祠庙内头戴纶巾的诸葛像。&&&&⑤铜雀高台:即曹操修建的铜雀台。《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十五年冬,作铜爵(亦作雀)台。”曹操当年常在此欢宴作乐,并在遗嘱中要妾伎在铜雀台上向着他的陵墓歌舞。地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西北隅。结尾二句是说在诸葛读书台凭栏长啸,不禁想到曹操当年欢宴作乐的铜雀台如今又何在呢?对曹操暗施讥讽。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有空就看看
定军山叹作者:孙应时 朝代:宋 仲达受巾国,佐治来闭营。君看此情事,岂辨吾孔明。八阵有天威,千里无留行。但度渭水去,贼势能不争。便当截狼头,三辅即日平。连年计兹役,独坐粮运萦。所以五丈原,驻军方杂耕。俶载维首夏,望望秋谷升。云何西风至,忽已落大星。痛哉万世功,於此丧垂成,炎精遂沦谢,王路终榛荆。三马肆蹄齿,群雄迄纵横。公科少徐死,此祸何由生。天机定谁执,变化纷可惊。乔木定军山,空有身后名,世论复齿莽,呜咽志士情。朗咏少陵诗,何诛陈寿评。 [attachment=] 孙应时()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五十三岁。八岁能文,师事陆九渊。登淳熙二年(公元一一七五年)进士。初为黄岩尉,有惠政。常平使者朱熹重之,与定交。丘崇帅蜀,(公元一一九o年)辟放制幕。策知吴曦之将叛,人服其先见。后知常熟县,秩满,郡守以私恨捃摭之,谓其负仓粟三千斛。市民感德,争担负代偿。守益憎恶,竟坐贬秩。移判邵武军,未上而卒。应时著有烛湖集二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沔县武侯祠&&[明]&&黄&&辉 &&&&&&丞相棠阴此地偏①,&&&&几人挥泪定军前②。&&&&&&千秋信史犹生气③,&&&&六尺寒碑自暝烟④。&&&&&&栈阁经残流马路⑤,&&&&干戈愁绝卧龙年⑥。&&&&&&杂耕呕血成何事,&&&&&&重为英雄一慨然⑦。&&&&&&&&【作者简介】&&&&黄辉,字昭素,一字平倩,明代南充(今属四川)人。万历已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中允、谕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有《铁庵集》,《平倩遗稿》。&&&&&&&&【注释】&&&&①棠阴,相传召公奭巡行乡邑,曾在甘棠树下听讼理事,后人怀念其德政,不许砍伐此树,此处用来比喻诸葛亮在巴蜀的德政为人所记念。&&&&②定军:即沔县的定军山,诸葛亮葬于此。&&&&③信史:确实可信的历史,此处当指《三国志》。这句是说陈寿的《三国志》真实可信地记载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至今谈来犹觉生气凛然。&&&&④瞑烟:暮烟。&&&&⑤流马:据史载,诸葛亮曾发明制造木牛流马,用以运输军需物资。这句是说诸葛亮连年北伐,木牛流马频繁经过的栈道都残损了。&&&&⑥干戈:武器的泛称,引申指战争。卧龙年:指诸葛亮病逝的蜀汉建兴十二年。&&&&⑦杂耕:《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垒,怕军粮不继,便分兵屯田,“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呕血:《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魏书》;“亮粮尽势穷,忧恚欧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裴松之驳斥了这种说法,认为不可信。结尾二句言诸葛亮为北伐中原而分兵屯田,呕心沥血,但终未成功,使人对这位出师未捷的英雄慨叹不已。&&
沔南怀古 [明]&&沈一贯 &&&&&&曾向齐门歌二桃①,&&&&因从帝子说三刀②。&&&&&&两朝涕泣吹余烬③,&&&&五月踉跄渡不毛④。&&&&&&鼎足已知天意定,&&&&&&江心犹隐阵云高⑤。&&&&&&沔南祠庙终今古⑥,&&&&蛇虎纵横护六韬⑦。 &&&&【作者简介】&&&&沈一贯,字肩吾,明代鄞(今属浙江)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有《喙呜集》。 && 【注释】&&&&①齐门歌二桃:古乐府《梁甫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是说齐相晏子用计除去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勇士的故事,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躬耕隆中时,“好为《梁父吟》”。&&&&②帝子,指刘备。说三刀:指诸葛亮劝刘备夺取益州以三分天下。《晋书·王濬传》:“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警觉,言甚恶之。主薄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濬为益州刺史。”&&&&③吹余烬:指诸葛亮力图兴复已濒临衰亡的汉室。余烬本意是烧剩的灰烬,此处用来比喻濒临衰亡的汉室。&&&&④“五月”句:指诸葛亮南征平叛事。《前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踉跄,指走路跌撞不稳,此处形容诸葛亮南征行军之艰难。&&&&⑤阵云:相传八阵图上空有云气呵护。&&&&⑥沔南祠庙:指沔县武侯祠,祠在河水之南。&&&&⑦蛇虎纵横:指八阵图,八阵中有虎翼、蛇盘等阵。六韬:为古代兵书:相传为周代吕尚所著。这里借指诸葛亮的兵法。&&&&
&&&&&&&&&&&&&& 武侯墓 [明]&&&&&&&&&&&&&&&&&&&& 薛&&瑄&&&&&&丞相孤何处寻?&&&&&&&& 褒斜西出汉江阴①。&&&&&&青芜漠漠烟横野②,&&&&翠柏森森风满林③。&&&&&&尚忆出师当日表④,&&&&空歌《梁甫》旧时吟⑤。&&&&&&中原未复星先陨,&&&&&&长使英雄慨古今⑥。 &&&&【注释】&&&&①汉江阴,汉江南岸。水之南为阴。&&&&②青芜:青草。漠漠:密布貌。烟:烟雾,如烟一般弥漫在空中的气体。&&&&③森森:丛生貌。&&&&④出师当日表;公元237年3月,诸葛亮率军北伐曹操前,曾给后主刘惮写了一篇《出师表》,以表明自己的决心。&&&&⑤梁甫旧时吟: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未见刘备前,“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梁父吟》亦作《梁甫吟》。&&&&⑥“中原”二句:化用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句意。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师伐魏,据于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病死军中。据《汉晋春秋》载,诸葛亮死时,有大星陨落营中。
&&&& 诸葛公墓&&&&&& [清]&&魏际瑞&&&&&&定军山下柏蒙茸①,&&&&旷古精诚在此中②。 &&&&&&三尺孤坟犹汉土③,&&&&一生心事毕秋风④。 &&&&&&孙曹未灭成何世⑤,&&&&天地无知丧此公⑥。&&&&&&千载伤情惟杜宇,&&&&&&年年啼血树头红⑦。 &&&&【作者简介】&&&&魏际瑞(),初名祥,字善伯,后改名际瑞,号伯子,江西宁都人。明末为诸生,聪慧博闻。入清后,曾在浙江巡抚范承谟处作幕客。能诗文,有《伯子文集》。 &&&&【注释】&&&&①柏蒙茸:柏树长得茂盛从密。蒙茸,草木茂盛丛密貌。&&&&②旷古:&&自古未有。精诚:指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的梢神。&&&&③“三尺”句:此句言历经朝代变幻,只有诸葛亮墓上依然是蜀汉之土。&&&&④毕秋风:在萧瑟秋风中完毕了。诸葛亮死于建兴十二年秋八月,故言。&&&&⑤孙曹:指孙权建立的吴国与曹丕建立的魏国。&&&&⑥此公:指诸葛亮。&&&&⑦杜宇:杜鹃,又称子规。据《华阳国志》等记载,杜宇本为古代蜀帝之名,号曰望帝,因有水灾,让位给相开明,自去西山归隐。他死后,魂化为鸟,名杜鹃,每日啼叫,泣血不止。相传其血滴于枝上,化作杜鹃花。
&&&&&& 沔县谒诸葛忠武侯祠&&&&&&&&&&&&&&&&&&&& [清]&&王士禛&&&&&&天汉遥遥指剑关①,&&&&逢人先问定军山。&&&&&&惠陵草木冰霜里②,&&&&丞相祠堂桧柏间。&&&&&&八阵风云通指顾③,&&&&一江波浪急潺湲④,&&&&&&遗民衢路还私祭⑤,&&&&不独英雄血泪斑。 &&&&【注释】&&&&①天汉:银河。剑关,即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诸葛亮曾在此屯兵。&&&&②惠陵:蜀汉皇帝刘备之墓,在成都。&&&&③八阵:八种兵阵。诸葛亮创有洞当、中黄、龙腾、鸟飞、折冲,虎翼、握机、连衡八阵。句意指八阵局势的变幻全在请葛亮的手指目视中。&&&&④潺湲:水流貌。&&&&⑤遗民:这里指蜀汉灭亡后的蜀地人民。私祭:《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 武侯琴室&&王士祯竹筿娟娟静,江流漠漠阴。至今筹笔地,犹见出师心。 遗恨成衔璧,无声有古琴。千秋弦指外,仿佛遇高深。 &&定军山诸葛公墓下作&&王士祯高密起南阳,文终从高祖。暴系本见疑,数衄亦非武。 堂堂诸葛公,鱼水托心膂。二表匹谟训,一德追伊吕。 视操但如鬼,畏蜀还如虎。嗟彼巾帼徒,与公岂俦伍。 紫色复蛙声,抵隙各为主。火井方三炎,赤伏更典午。 志士耻帝秦,祭器犹存鲁。阴平一失险,面缚忘奔莒。 知公抱遗憾,龙卧成千古。峨峨定军山,悠悠沔阳浒。 郁郁冬青林,哀哀号杜宇。耕余拾遗簇,月黑闻金鼓。 谯侯宁足诛?激昂泪如雨。
&& &&&&&&&& 拜武侯墓(二首选—)&&&&&&&&&&&&&&&& [清]&&郑日奎&&&&&& 丞相今何处?&&&&&&遗坟汉水滨。&&&&&& 鹤归知几代①,&& 龙去已千春②。&&&&&& 气并山河古,&&&& 魂依日月新。&&&&&& 瓣香瞻拜处③,&& 忠义激劳人④。 &&&&【作者简介】&&&&郑日奎,清代江西贵溪人。字次公,顺治十六年(1869)进士,授庶吉士。后曾任礼部主事。康熙十一年与王士禛同典四川乡试。&&&&&&&&【注释】&&&&①鹤归,古人常以乘鹤升天喻人化去或死亡,此处喻诸葛亮之死。&&&&②龙去:指诸葛亮之死。诸葛亮隐居隆中时被人称为“卧龙”。&&&&③瓣香,即“一瓣心香”。佛教认为,学佛者内心精诚,自能动佛,与焚香供佛无异,这叫做心香。后引申对于心所崇拜的人,用“一瓣心香”来表示崇拜之意。&&&&,&&&&④激:激励。劳人:忧伤的人,这里指来吊念诸葛亮者。&&&&
&&&&&&&&&&&&&&&& && 武侯庙&&&&&&&&&&&&&&&&&&&&[清]&&张&&潮&&&&&& 丞相遗迹不可寻,&&&&汉南沔水气萧森①。&&&&&& 云霞树绕旌旗色,&&&&风雨江传鼓吹音②。&&&&&& 据鼎三分非本计,&&&&出师二表见初心③。&&&&&& 独怜星陨荒祠庙④,&&千古忠怀激素襟⑤。 &&&&【作者简介】&&&&张潮,清代安徽歙县人。字山来,一字心斋。约康熙十五年前后在世。岁贡生,官翰林孔目。曾辑各家文集中类于传奇文字为《虞初新志》20卷,又辑《昭代丛书》、《檀几丛书》等。工于词,有〈花影词》传世。&&&&&&【注释】&&&&①萧森,萧条衰飒。&&&&②鼓吹:乐名。主要乐器有鼓钲萧笳,为军中之乐。&&&&③“据鼎”二句:意为三分天下并非请葛亮的本来计划,他的前、后出师表已经说明了他的本意是要统一中国。初心,本意,本愿。&&&&④星陨:指诸葛亮之死。相传诸葛亮死时,有大星陨落于五丈原。&&&&⑤索襟,指心怀。
&&&&&&&& 沔县诸葛武侯祠&&&&&&&&&&&&&&&&&&&&[清]&&果亲王&&&&&& 遭逢鱼水自南阳①,&&&&将相才兼管乐长②。&&&&&& 羽扇风流看节制③,&&&&草庐云卧裕筹量④。&&&&&& 丹心一片安炎鼎⑤,&&&&浩气千秋壮蜀疆。&&&&&& 庙貌嵯峨沔水侧⑥,&&&&入门瞻拜肃冠裳⑦。 &&&&【作者简介】&&&&果毅亲王允礼,清圣祖康熙第十七子。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六年进亲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管户部,十三年受命办理苗疆事务。清高宗即位后,命总理事务,高宗三年病故。 &&&&【注释】&&&&①“遭逢”句,指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谢葛亮。鱼水,刘背曾对关羽、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南阳,即南阳郡,秦置,在今河南省西南部及湖北省北部。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堵葛亮曾避乱隐居于甫阳卧龙岗。一说在襄阳隆中,亦在古南阳郡治内。&&&&②管乐,管仲与乐觳。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抬家,齐桓公的国相,曾辅助桓公称霸于诸侯;乐毅,战国时大军事家,燕昭王时为将,曾大败齐国,攻占齐城池七十余座。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里是说渚葛亮兼有管仲与乐毅二人的长处,&&&&③羽扇;用羽毛做成的扇子。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宜王(司马懿)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风流:指诸葛亮风度从容潇洒。节制:指挥军队。此句指诸葛亮手持羽扇,挥军队,气度不凡。&&&&④草庐: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住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云卧:高卧。裕筹量:容筹划天下大事。指诸葛亮未出茅庐即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决策。&&&&⑤炎鼎:指刘备的蜀汉国。汉自称火德而兴起,故号“炎刘”。备为西汉宗室后代,这里借“炎”指蜀汉。鼎,古代用来立国的重器这里指国家。&&&&⑥嵯峨:高峻貌。&&&&⑦肃冠裳;整理好衣帽,以示尊敬.
&&&&&&&&&&&&&&&&&&&&&& 武侯祠&&&&&&&&&&&&&&&&&&&&[清]&&任兰枝&&&&&& 丞相祠堂沔阳浒①,&&&&松柏森森铁千古②。&&&&&& 行人指点定军山,&&&&&&月黑天阴闻战鼓③。&&&&&& 三分炎祚鼎终存④,&&&&万马中原气已吞。&&&&&& 五丈原头将星落,&&&&&&此间终古藏忠魂。&&&&&& 泱漭寒流向东去⑤,&&&&霜郊豁见平芜路。&&&&&& 南通剑阁北褒斜,&&&&&&想见当年运筹处。&&&&&& 我来下马拜荒丘⑥,&&&&三代而还第一流⑦。&&&&&& 绵竹战余瞻尚死,&&&&&&一门忠烈壮千秋⑧。 &&&&【作者简介】&&&&任兰枝(),字香谷,江南溧阳人,康熙癸巳赐进士第二人,官至礼部尚书,诗作典重淳雅,有《见南诗集》。 &&&&【注释】&&&&①浒:水边。&&&&②森森:繁密貌。&&&&③闻战鼓:&&《九州通志》载:“定军山在沔县东南十里,……乡人云:每阴雨时,上有击鼓声”。&&&&④炎祚:指蜀汉政权。汉朝自称以火德而兴,故称蜀汉。祚,皇位。国统。&&&&⑤泱漭:宽广无边貌。&&&&⑥荒丘:指诸葛亮墓。&&&&⑦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此句是说诸葛亮是自古以来的第一流人物。&&&&⑧“绵竹”二句;《三国志·诺葛亮传》载,蜀汉景耀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军抵抗,兵败退守绵竹。邓艾以书招降,瞻怒斩艾使,出战阵亡。其子诸葛尚同时战死。清人沈德潜评此诗说:“凭吊武侯,写出风云动色,忠魂如在。末并传出绵竹之战,一门忠烈,此前人未说到者。”
谒武侯祠?清·李调元? 祠外白云封,祠前绿草茸。军山雄郁郁,沔水急淙淙。管乐前朝出,伊姜后汉逢。两朝成帝业,二表见儒宗。天外传流马,人间忆卧龙。春耕收败镞,夜烧起烟峰。石鼓侵霜叶,琴台挂夕舂。高坟楸柏外,遥奠倚寒松。 李调元(日——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1734年,李调元生于四川罗江(今属安县宝林镇)。父亲李化楠是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保安同知(官名),其诗作《万善堂诗》清婉雍容,名震一时。李调元遂宁张问陶(张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其中,张问陶成就最大,袁枚称其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诗名不彰;李调元第三。 (百度百科)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宋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鉴赏】&&&&张仲固名坚,镇江人,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秋受命知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当时作者任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虽已接受改任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但尚未赴任。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席间作者作的。 &&&&作者一生致力于光复故土,洗血民族耻辱。因他饯送的人要去汉中,而从汉中到关中的地区,正是李纲等人主张建立行都,出击金军之地,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就以“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为此词的起笔。&&&&接着追忆了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把踞守关中的秦的三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相继击溃的往事。那是多么高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令人羡慕的战果,而那又全都是多谋善战的汉初三杰的贡献。无奈“追亡事,今不见”即便有韩信那样的战将,也不可能为时所用,以致出现了文恬武嬉、萎靡不振的局面。&&&&绿水青山,枉自如故;壮志难酬,宏才不展。南宋政府养那么多兵马,却经常使敌骑犹如入无人之境,恣意驰骋,那怎能不长使英雄泪满襟呢!&&&&因被饯送者为张姓,故下阕用张良受书为帝王师的故事,赞颂张仲固这次出帅兴元,只是小试其才。&&&&此下全部转入抒发离别之情。其中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本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当张仲固抵达任所,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南昌故郡了,所以有“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之句。“车轮四角”是化用了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表明作者也幻想车轮在一夜之间能生出四角,使张仲固无法即刻乘车离去,而再住几时,但这又怎么可能呢!满怀离愁,无法消解,离别之后又因为想念而致使身体消瘦,“带减腰围”了。&&&&这首词中的“山川满目泪沾衣”(李峤《汾阴行》),“江涵秋影雁初飞”(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均借用了古人的原诗句却显得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作者精湛的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极为典型。
非常喜欢三国这个作品
引用 评分针对第19楼汉中文哥影像于 12:18发表的: &&&&谢谢斑竹
引用 评分针对第20楼俏货云阳于 13:04发表的:非常喜欢三国这个作品 好啊
诗四首(此处录一)《沔县谒武侯祠》老舍 朝代:现代 淡泊于今尚若斯,清流疏柏武侯祠。三分未竟贤臣志,一表应怜庸主师!大汉衣冠余百劫,中原烽火似当时;死而后已同肝胆,海内飞传荡寇旗! 一九三九年秋北战场载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弹花》第三卷第一期
《剑北篇》的足迹&& 舒乙 (以下为文章摘录)   &&&&&&&&《剑北篇》是一部长诗集,是老舍创作于1940年的一部重要作品,记述的是他于1939年下半年在长江以北各战区慰劳抗战将士的经历。那次远行历时165天,行程1.9万里,到过74处城市,遍及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宁夏、伊盟、甘肃、青海8省,所见所闻极为丰富。《剑北篇》一共有27段,总计3661行。  日老舍随团由重庆出发,当夜住在内江。29日抵成都,住两晚,7月1 日抵绵阳。7月2日抵剑阁,7月3日到广元。7月4日出川。7月4日入陕,7月5日过武侯祠经沔县抵汉中。7月6日到石门。7月7日到留坝,谒留侯祠……&&&&&&&& 总计:日至同年12月9日,共165日。总行程约1.9万里。共经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宁夏、伊盟、甘肃、青海8省,约74处城池,其中四进四出西安、两过延安、兰州、银川、老河口。慰劳团曾向一战区的胡宗南将军(西安)、二战区的闫锡山将军(秋林)、三战区的李宗仁将军(襄阳)、汤恩伯将军(老河口)、五战区的朱绍良将军(兰州)、第十七军团的马鸿奎将军(银川)、第十八军团的朱德将军(榆林),八路军三五九旅的王震将军(绥德)以及五原的傅作义将军和西宁的马步芳将军等献旗并慰问官兵。 &&&&&&《剑北篇》五个特点:并不直接写慰劳的对象和过程。丝毫不涉及党派。只写抗战,只为救国。着重写百姓大众,写祖国河山和中华悠久文化。讲述文化的作用和当下的缺失。 &&&&&&&&以下摘自老舍《剑北篇》:  汉中——留侯祠   在万山里出了四川,在万山里入了西秦第一关;绿水不断,   青山是岸,   野花红豆悬在乱石间。   云雾留在群山;   越往前,路越平坦,   空气也越爽利干鲜。   路旁还是稻田,   语音可已山川而陕。   小小的沔水平川,   暗示出快到了汉水的小平原。   路旁,瘦柏清溪,象武侯的静恬,是武侯的墓坟,武侯的祠馆;一带土坡儿是定军山。   平静的田园,   古代的血战,   使人兴奋,感叹,留恋:多么长久的历史,多么美丽的山川,小小的村里,古史古迹世代相传,绿树上飘扬着白日青天。   入了种着红叶香稻的小平原,帆影缓缓,江水展宽;景色南北相兼,   水似江南,   人在秦川。   褒城过渡,汉中不远;噢,汉中,汉中,多么香甜,多么悠远,这名字,多么尊严!   汉王台后,古秀的亭园,倚楼眺望,远山四面,汉水在南。   凝望着山川,   思潮涌起史的浪漫:   在今天,在大汉,   这小小的平原象肺叶一片,能呼能吸,能守能战;教养,生产,这雄山碧水之间,自古就操着胜算。   这里的生产,正在展览,在几间屋里游览了富丽的河山:汉水的津液肥润着平原,有稻,有麦,有棉,   有了百姓们的吃穿。   宝地接着灵山,   铜铁石棉,   杨柳松杉;   草药,黑白木耳,是天赐的零钱。   没有烟筒,富源便是祸端,一二八,八一三,   毒恶的火焰,   把东海边上的工业嫩芽烧残;毒蛇的惯技,看,   朝鲜与台湾,   把赤脚的农夫缠死在田间;照样的,他要粮铁棉炭,永远奴役着中华儿女与江山!   在今天,最坚实的中华防线,是由农而工的推动开展;我们的血汗,   同等的要用在战争与生产;以枪还枪,以炸弹还炸弹,以钢铁打碎侵略者的铁链,开发富源才保住富源!   我们要烟筒,林立在山脚河边。   以马达的音乐,代替啼鸟鸣泉,看,这汉中丰富的天产,有几样经过人手的提炼?   小小的工业刚在发端,油漆,纸张,肥皂还糙笨的可怜!   认识了经济的争战,   才明白侵略者的凶残,为封锁与消灭投下如雨的炸弹;在我们,只有建设才能抗战!   沙场的血,工厂的烟,从这土布与土药的展览,我想象,我切盼,   会光荣的创出民族的春天!   象在历史的怀抱里安眠,古城,星夜,诗意,合成梦境的美幻;催人的晓色里露出山尖,沿着北征将士的光荣路线,走入峡口,霞光满天。   涧深石峭,无可攀缘,半山中巨大的石眼,   刻画着北栈道的危险艰难!   一线的青天,   千丈的深渊,   新旧石门夹岸依山;   古代的艰难,   今人的血汗,   历史的倔强今古不变!   乡人持着竹竿,   象引导盲人,步步迟缓,把好奇的远客引到石滩;绿浪翻花,巨石如鼋;探身,浪花溅湿了人面,魏王的“衮雪”动荡在流水间。   碧涧千转,山路回环,古迹传说象鸟音不断,诉说着历史的艰难光灿。   山腰溪畔,   远村点点,   瘦竹几竿,   梯田几片;   秦椒与倭瓜红黄灿烂,点染出北方景色的田间。   小小的县城,留坝,象一朵幽兰,藏在山边;   来往的车马,不断的尘烟,惊动了这世外桃源,   在城外也草草的设一两家小店,茅棚下松枝烹沸了清泉。   树渐密,气渐寒,   溪水出山,人入山环:四面是山,   松柏绿到山尖;   深绿的山圈,   圈住蓝天,   山影里竹柏夕烟,   斜阳老早的被青峰遮断。   山深路远,   四顾茫然,   看到了留侯祠,认识了赤柏山祠外几家饭馆,   二三小店,   伺候着行人过宿打尖。   匆匆的去来,车辆不断,汽油味道把小街充满。   不同的语音呼茶喊饭,男女老幼忽聚忽散;   象蚂蚁在静静的庭院,被什么操纵运命的威权,推动着奔忙聚散;   啊,我们是在抗战,   看,连小娃娃都教山风吹红了脸,小小的生命已经习惯,南国的凄雨,北地的风烟!   仿佛把嘈杂纷乱,   拦在外边,   祠内依然是花鸟林园,英雄的潇洒恬淡,   掌倾着松月青山。   庸俗的道士,庸俗的神殿,庸俗的香客,庸俗的碑匾,都糟践不了伟丽的自然!   赤柏下轻响着山泉,   微风吹动着绿竹千竿,落花几片;   绿光中松鼠惊窜,   一闪,不见,   幽情无限!   石阶曲转,   松阴竹影间,   藏着小亭,清风四面。   阶高步缓,   步步留连;   高一步,多一层青山。   授书楼独立云间,   左边,由宽而细,由细而宽,一条淡黄的路线,   弯弯的绕过来青山,   弯弯的消失在青山,   象玩具依着轨线,   汽车点点,   高,低,近,远,   带着一条儿灰烟。   右边,近山把夕阳遮断,绿深影暗;   远山明淡,   悠悠化入青天。   低处,树密溪浅,   山脚下几亩山田,   茅舍上缓缓的炊烟。   高处,山外有山,   绿色深浅,   一样的静美安闲,   一种无名的情感,   令人呆立无言!   楼内,黄石老人白发祥善,留侯端坐,年少诚谦。   楼内静静的香烟,   楼外静静的青山,   仿佛有些无声的语言,传到永远,传到天边,传给每一个少年!   七七在留侯祠   借着留侯①——那永远年轻的志士,英才——的殿宇,香烟霭霭,   法乐凄哀,   道士诵经,百姓祭拜;深山里的七七,啊,抗战已经三载:几碗素菜,   一面灵牌,   向殉国的英雄们致谢致哀!   这里,没有雄辩的天才,激昂的道出英雄们的牺牲慷慨;没有庄严凄丽的祭台,教素烛鲜花放出光彩;这里,过客与乡民,松峰与云海,默默的对着灵牌,   只有纯诚的热泪与无言的愤慨!   七七,二载,   那小小的灵牌,   就是一片血海!   这伟大的血海,   这伟大的时代,   每一个红的浪花都是历史的光彩!   五千年的古国筋衰力败,啊,五千年的文化可耻作奴才!   中华的灵魂喝一声:起来!   中华的儿女放下锄头,离开村寨,挺一挺腰,紧一紧带,道什么姓名,说什么利害;谁没有家乡,谁没有恩爱?   一切抛开!   一切抛开!   中国人,只知道中国可爱!   要什么宣传,要什么优待,山河可移,爱国的天性难改!   除了自由的种着田,或作点买卖,除了子孝孙贤,朋友们和爱,敢有什么妄想,敢把谁伤害!   我们的劳苦就是我们的愉快!   水里的稻秧,坡上的荞麦,园里的梨枣,畦中的青菜,驯顺的驴马,胖壮的小孩,终年的劳苦,终身的忍耐;只盼不愁吃喝,有些穿戴,一两口肥猪,在腊月屠宰,一半儿过年,一半儿出卖;早早的完粮,早早的自在;最好再能攒下几个钱,存下点米麦,防备着无情的水旱天灾!   不幸,人祸象蝗虫似的飞来,把杀人放火代替了仁孝和爱,霸占田园,抢劫村寨,把我们简单的理想与生活要一齐铲开。   啊,我们老实,和平,可也会愤慨:到了流血的时候,怕死便不知好歹。   有一对拳头,谁能委屈了磕膝盖?   什么过错都能担待,   什么艰难都能苦挨,   只有杀人灭国的祸害,是条汉子就不能忍耐!   怎样扑杀蝗虫,就怎样消灭这祸害,我们欠账还钱,也会讨还血债!   当我们遇到冰雹旱涝的天灾,把死亡就置之度外;   不怕死,死亡就失败,我们会用冲杀把活路打开!   简单得象那木制的灵牌,也同样的神圣,这简单的民族独白,以远古史诗的情态,   简单,可是庄严明快,用血,用血,已经写了三载,还继续在写,直写到倭奴的溃败!   看,对着那默默的灵牌,深山里的同胞默默的祭拜,在心中却有那伟大的民族独白:死的为它投入了血海,活的为它预备好“我来”!   象松涛响入天外,   这伟大的心声排山倒海,无名的英雄,无名的愤慨,历史的积郁从心里打开,天真象儿语那样可爱!   没有理想的理想,象青苔与野菜,狂风吹倒了山松巨柏,却吹不动石山的一片青苔;我们的地土,我们的河流与山脉,象石阴下的苔,   象溪岸上的菜,   我们的脚,心,灵魂,都生根在那块。   我们种瓜,还是种麦,或扶着犁,看看斜阳山外,自己主张,自己安排,地土和主张哪许别人更改,况且是教我们去作奴才!   不作奴隶的人们已经起来,已经起来二载!   哪怕没有吃穿,管什么舒服自在,活着就打,死也应该!   打,把敌人打明白,   明白我们的有所不能忍的忍耐!   尸是山,血是海,   打,打个畅快!   这二尺长的灵牌,   光荣到千秋万代;   咱们的山河永远不改,你们为它死,我们为它来,来祭拜,来致哀,   来告诉,你们的忠魂是山河的主宰!   相信吧,忠魂,对着这灵牌,我们说,敢死的没有失败!
勉县,远在新石器时期,即有先民活动。夏、商时,地属西国。西汉初始建沔阳县。明洪武七年(1374)始称沔县。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沔县”改为“勉县”。&&
过留坝留侯祠&&&&陶铸&&&&停车闲步瞻遗容,敢效亡秦抒所衷。遥望延城光万丈,轮声欲起夕阳红。&&过沔上谒武侯祠&&&&陶铸&&&&沔上巍峨此庙祠,才高管乐何命之。&&&&车行风雨催人急,何必低回两出师。 &&&&注:陶铸(),湖南省祁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职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1940年冬,赴延安途中,路经留坝张良庙题诗(原载《诗刊》1979年一期)。
汉中山水&&&&钱俊瑞&&&&汉中山水胜江南,碧水青山石室寒。衮雪玉盆看不厌,拦河险勒鸡头关。&&&&注:钱俊瑞,江苏无锡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1962年来汉时作诗。
汉坛杂感&&&&杨鸿章&&&&当年人马似狂澜,嘹亮笙歌绕汉坛。韩信登台封拜日,可知吕雉意难安?&&&&奇运神兵压霸王,霸王饮恨阵前亡。汉宫殿阙连云起,可叹孤魂出未央。&&&&将兵百万靖神瀛,从此长安王气兴。开国拓疆连四海,竟无寸土起坟陵?&&&&得志从来多竖子,屈亡何故尽英才?功成敌灭良臣死,唯见荒烟锁将台。&&&&注:杨鸿章,时任陕西省人大教科委副主任、陕西诗词学会副会长。1976年题。&&&&游汉台二首&&&&杨鸿章&&&&闲到汉台寻旧踪,风光岂与汉时同?高楼遥望江天碧,小院俯看月季红。古树幽篁情淡雅,清池玉槛态玲珑。早无赤地屠龙志,坐对西霞啸晚风。&&&&大汉宏基起汉中,高皇百战败重瞳。谦恭广纳群贤谏,仁德终收霸业功。亚父焉能启聋聩,项王无意返江东。虞姬悲泣乌骓逝,海内云飞唱大风。&&&&
汉中盆地&&&&萧华&&&&汉江两岸好风光,秦巴怀抱米粮仓。奇峰层叠松竹翠,库渠交织映山岗。红军战绩耀万代,标语句句百世芳。布谷啼春忙铁牛,东风浩荡赛旗扬。&&&&注: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担任多种重要职务。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上将。日视察汉中时作。
&&&&武侯祠 方济宽&&&&沔水东流绕古城,祠堂一带柳青青。&&&&奇花院内人争赏,古柏枝头鸟乱鸣。 &&&&读书台下怀古杂咏(四首)方济宽&&&&其一&&&&古迹阳平沔水滨,武侯当日驻三军。&&&&节台起自何年月,直被游人说到今。&&&&其二&&&&不是隆中卧草庐,仓皇戌马运筹初。&&&&鞠躬尽瘁勤王军,那有功夫来读书。&&&&其 三&&&&隔山相对定军山,当时曹刘起战端。&&&&老将黄忠无敌手,阵前刀劈夏侯渊。&&&&其 四&&&&沿江到处起高楼,一片斜辉眼底收。&&&&白马城今何处去,空余沔水向东流。 注:方济宽,陕西勉县方家坝人,农民,有《西窗吟稿》。“长安画派”方济众兄长。 观石门摩崖放歌&&&&方济众&&&&石门电站立千嶂,石门渠水清且长。石门故道已荒凉,石门文物惊辉煌。玉人移来供高堂,墨客闻讯喜欲狂。千里迢迢归故乡,宾朋携访兴尤盎。纵观摩崖壁生光,倾听崖穴水沧浪。仿佛龙虬潭底藏,恍若鸿鹄过大荒。群骥奔忙何仓惶,顿叫雕工手脚忙。刻成汗雨湿衣裳,万岭千峰竞相望。六六八万日月长,无处游人不表彰。勾画捶拓纸万张,一纸千金倾君囊。锦帛银屏供明窗,百读百习亦无妨。自愧何如李颠狂,书尽斗墨不成章。我为此歌兮枯衷肠。&&&&注:方济众,画家,勉县方家坝人。
 方济众(),笔名雪农。陕西省勉县武侯区方家坝人。1923年6月生。他自幼受兄长和美术教师影响,学习绘画,1944年于汉中普通高中毕业后,曾先后在中、小学任美术、语文教师。1946年随著名国画家赵望云先生学画。1949年汉中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会干事、西北文化部美术科科员、《西北画报》编辑室主任、西北美协秘书及民族美术研究委员会秘书、西安美协秘书及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国画组组长等职。    1972年,方济众被调入汉中地区文教局工作。1975年任汉中地区文化馆美术摄影组组长。1978年被推选为陕西省政协常委,同年冬调西安美协任副主席。1979年出席全国第四次文代会,被选为中国美协理事。1980年被选为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同年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时,被选为副会长。    艺术特色:方济众主要擅长国画山水,兼长书法诗文。
汉中八景绝句&&&&王复忱&&&&广汉千帆&&&&汉之广矣敢泳思,极目千帆日夜驰。辐辏江边热闹甚,大商巨贾骈阗时。&&&&汉台园林&&&&游人乘兴日相寻,幽馆崇台积翠深。最是一番潇洒处,江楼放眼一开襟。&&&&将坛风云&&&&当年一饭已艰难,那料竟登将帅坛。幸有风云朝暮合,更存抔土耐人看。&&&&瑞府莲湖&&&&瑞王园囿日常扃,独剩莲湖一派青。贵族几番沦落尽,于今风貌展珑玲。&&&&东塔西影&&&&湛然碧水一泓开,照得迢遥塔影来。莫讶至今无事实,茶余酒后亦题材。&&&&天台积翠&&&&近层拥绿远堆蓝,眼底天台气象酣。莫放春秋佳日去,登临方信足幽探。&&&&褒斜古栈&&&&褒斜迢递石为门,寂寂空山欲断魂!美景忽然逢廿四,赏心初罢壮心存。&&&&石门摩崖&&&&洞前长护古烟霞,门颂门铭庆有家。品聚十三真幸甚,惜哉他品付尘沙。&&&&注:王复忱,又名王让,汉中市人,陕西省文史馆馆员、汉中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诗作甚多。
重游汉中&&&&霍松林&&&&炎汉发祥地,维新起大潮。雄楼连市镇,小厂遍村郊。路坦车流急,田肥稻浪高。鹏程初展翼,万里莫辞遥。&&&&注:霍松林,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诗词学会会长。纽约四海诗社名誉社长,全球汉诗诗友联盟会顾问。美国国际传记中心终身研究员兼指导委员会副会长。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著有《唐音阁吟稿》等书。&&&&登拜将坛&&&&霍松林&&&&烹狗藏弓古亦然,猎人余技汉 传。世间毕竟存公道,浩劫犹留拜将坛。&&&&城固张骞纪念馆&&&&霍松林&&&&花木葱茏楼殿新,酬他一使重千军。若非重辟丝绸路,谁念张骞不世勋。&&&&南郑陆游纪念馆落成&&&&霍松林&&&&南郑陆游纪念馆落成,余有幸参与剪彩揭像仪式,喜赋一律,呈出席陆游研讨会诸公。&&&&诗情将略两无伦,四十从戎天汉滨。挟电奔雷歌出塞,横戈跃马誓亡秦①。难酬壮志终生恨,喜绘新图万里春。今日南湖拜遗像,骚坛谁唱最强音。&&&&作者注:陆游《金错刀行》结句:“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游沔县定军山&&&&蓝培原&&&&定军山前气昂昂,忆昔武侯布战场。建祠修墓昭忠烈,鞠躬尽瘁永流芳! 蓝培原 作者:南郑县志办&&蓝培原() 字葆初,南郑县里八沟乡人。少时就读于私塾,聪颖诚笃,后因家贫辍学,且耕且读,学识日长。20岁时考入县学,因诗文出众,被选为廪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后出任汉南书院讲席,倡导教学相长、循循善诱,受到学生敬重。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时,他同钟允谐(字琴石,前清举人)筹捐白银18000余两创办南郑县立小学堂(今汉中市金轮什字)。三十三年(1907),又用清收的庙产创立上红花河公立初等小学堂(今青山沟小学前身)。宣统元年(1909),蓝培原赴京参加礼部会试中选,签分山西候用知县。刚登仕途,旋值辛亥革命胜利,便还乡兴办文化教育。民国4年(1915),他创建南郑县立女子高等学校(今汉中市中山街小学),任校长。先后募捐修建楼房2座,平房44间。次年,与覃绍烈和刘执锐建立南郑县立南区高等小学校(今牟家坝小学)。民国8年(1919),他受任南郑县修志局局长,主纂《续修南郑县志》7卷。11年(1922),当选为陕西省参议会议员,倡导发展教育,振兴实业。13年(1924)与勉县侯剑澄、城固王晓康倡议并重刻《汉中府志》33卷,使濒临散佚的《汉南续修郡志》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晚年,培原退居山村,事母教子,直至病故。生前所著《琐忆》、《诗稿》各一卷,已佚,现仅存《书怀》诗一首,已收入《续陕西通志》。
游定军山&&&&孙蔚如&&&&定军山前色苍苍,龙争虎斗古战场。武侯宵旰劳军务,割据三分英名扬。&&&&注:孙蔚如,时为国民军第38军军长。在汉期间,拜蓝培原为师学诗。 孙蔚如
作者:靳英辉 来源: 民革中央 孙蔚如(),名树棠,字蔚如,1950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四届中央常委。孙蔚如是西北军抗日的统帅;也是在两次国共合作中,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坚持团结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西安事变发生时,他是西北军中仅次于杨虎城的有号召力的二号人物。他支持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变,并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他凭借陕西省主席这个平台,本着抗日救国宗旨,以灵活的策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护了陕西省国共合作的局面。在抗日战争中,他驻守中条山达3年之久,死守西北的东大门潼关,使日军在这里死伤惨重无法前进。抗战胜利之际,他任武汉战区受降长官,为雪国耻,他特意选取9月18日,接受日军的投降。毛泽东对孙蔚如将军统率的部队评价是:“38军及其前身17路军,以其不断进步的表现和巨大牺牲,在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上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详细查看
联共抗日 救国为民——纪念孙蔚如将军诞辰110周年
&& 范&&明&& 来源:陕西日报( &&) &&.cn/data/bsxwdd/03/9936_0.htm
略阳&&&&于右任&&&&山山看不断,曲折人嘉陵。兵挫心犹壮,途长气益增。荒城添战垒,孤艇载诗僧。樟树青青实,崖前挂几层。&&&&注:于右任,陕西三原人,书法家,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略阳滞雨咏权德舆&&&&于右任&&&&丞相风流水石间,略阳遗迹邈难攀。诗开元白当时体,雨湿西南不断山。江渚瑶琴思往往,钓台明月自闲闲。孤舟冷落长征客,一夜怀人鬓欲斑。&&&&主编按:权德舆,唐时天水略阳人,曾任兵部、吏部侍郎、太常卿、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宰相)。死于洋县纸坊。历代府县志等典籍,均署为汉中略阳县人,误。&&&&白水江&&&&于右任&&&&白水江头未了僧,孤舟一夜入嘉陵。云封蜀道无今古,鬼哭周原有废兴。野渡招摇村市酒,荒城出没戍楼灯。阳平关下多雷雨,净洗西南恐未能。&&
嘉陵江上看云,歌赠子元、省三、陆一&&&&于右任&&&&云如蒸气岩前起,山似馒头石似米。扣舷而歌歌未终,雨打孤篷衣如洗。风风雨雨断客肠,从亡诸子俱凄凉。关山百战逾秦陇,舟车经月道雍梁。时虞缯缴如飞鸟,辜负江山着剑芒。噫吁嘻!奇云忽聚忽飞散,峭壁时隐时出现。客心如海复如潮,鹃声似续还似断。无平不陂往不复,有酒一樽诗一卷。醉后愤愤呼苍天,顿足踏破嘉陵船。云引愁心雨引泪,嘉陵江上话昔年。龙门浪急鼋鼍吼,华岳云埋鹰隼骞。间道忘身生命贱,孤军苦战岁时迁。灾深饿殍横三辅,痛剧国殇泣九泉。子弟前仆争后继,父老壶浆半含涕。将军歃血举义旗,中道反戈先变计。谁信李陵报故人,羞为于禁污家世。甑已破矣难苟全,秦无人焉望空祭。不哭穷途哭战场,一龙一蛇一螳螂。云横秦岭关门锁,梦落周原战垒荒。&&&&宁强道中&&&&于右任&&&&大散关前雪已深,五丁关下雁来频。清风峡接明月峡,山似英雄水美人。&&&&阳平关&&&&于右任&&&&阳平关下路,山下石滩多。败将谈兵泪,神巫祷雨歌。风云接秦蜀,皮骨老关河。暮色苍茫下,谁挥挽日戈。&&&&赠宁强图书馆&&&&于右任&&&&东海鲸鲵倒百川,西江波浪阻征船。谁能散发空山里,学取希夷石上眠。
哀汉中&&&&薛祥绥&&&&久作他乡客,一旦返汉川。存问谒耆老,疾苦访闾阎。熟视无一语,枯坐泪潺湲。别后遗尺素,雒诵生悲酸。首云逢天怒,劫难苦相煎。水旱灾荐至,疫疬复蔓延。号呼请赈恤,地僻惠鲜沾。寇氛窜巴北,豺狼噬汉南。倾家曾助饷,匪祸仍连绵。长茂千亩草,久绝万户烟。岂无虓虎将,所志在防边。御寇责众庶,冒刃恃空拳。壮士能杀贼,行役不得还。继谓多干吏,催科才擅专。囹圄盈男妇,民命贱草菅。夜夜严刑鞫,锻炼呈百端。逼讨预支赋,勒索迭派捐。荡产不足额,鬻儿亦徒然。吏役搜乡里,黔黎逃深山。山前有猛虎,不及吏暴残。山后多伏莽,杀人不牵连。良田任荒芜,市肆门长关。官曰民不驯,百死难赎愆。民惟叹不幸,罗掘买命钱。刻石颂德政,谁敢言官贪。媵以告哀语,拜祷德意宣。民生为政要,如何解倒悬。读罢兀然坐,中心久不安。无以慰耆老,韵之成此篇。&&&&注:薛祥绥,西乡人,见《人物》卷,此作于1931年。
谒武侯祠墓 明·樊克己 &&&&汉江盘护定军山,汉相英灵此借攒。莫谩雄图勤六出,正缘王业愧偏安。人和曾拟乾旋易,国步其如蜀道难。千载祠林俱北向,分明遗恨荡中原。&&(《沔县忠武祠墓志》卷六)
定军山谒诸葛丞相墓&& 清·阎尔梅&&&&《梁甫吟》曾颂武侯,今来沔上抚松楸。天威振旅乘金马,名士临戎驾木牛。贼指操丕真有见,功兼伊霍迥无俦。试看兵火千余载,谁敢椎苏傍垅头!&&&&&&&&&&(康熙间刊本《明遗民诗》卷三)
定军山谒武侯〔墓〕 清·李柏&&&&山上松楸郁夕阴,龙蟠虎踞气萧森。奉天讨贼《春秋》义,定鼎尊王孔孟心。羽扇挥天摇海月,阵云满地抱江岑。赤精未冷星先陨,陨后光辉直到今。&&&&(《沔县忠武祠墓志》卷六)
诸葛公墓清·魏际瑞&&&&定军山下柏蒙茸,旷古精诚在此中。三尺孤坟犹汉土,一生心事毕秋风。孙曹未灭成何世?天地无知丧此公。千载伤情惟杜宇,年年啼血树头红。 (《清诗别裁》卷七)
沔县谒诸葛忠武侯祠&&&& 清·王士禛&&&&天汉遥遥指剑关,逢人先问定军山。惠陵草木冰霜里,丞相祠堂桧柏间。八阵风云通指顾,一江波浪急潺湲。遗民衢路还私祭,不独英雄血泪斑。&&&&(《四库全书》本之《精华录》卷七)
武侯墓&& 清·田种玉&&&&将星忽尔陨山陴,留得佳城傍水湄。汉水堤边云漠漠,军山月下草离离。乾坤事业三分鼎,今古文章二表词。满目凄凄何所见?后人惟颂杜陵诗。&&&&(《沔县忠武祠墓志》卷六)
武侯祠&& 清·任兰枝&&&&丞相祠堂沔阳浒,桧柏森森铁干古。行人指点定军山,月黑天阴闻战鼓。三分炎祚鼎终存,万马中原气已吞。五丈原头将星落,此间终古藏忠魂。泱漭寒流向东去,霜郊豁见平芜路。南通剑阁北褒斜,想见当年运筹处。我来下马拜荒丘,三代而还第一流。绵竹战余瞻尚死,一门忠烈壮千秋。&&&&(《清诗别裁》卷二三)
沔县谒武侯祠&&&&清·张问陶&&&&莫援残局叹三分,正朔居然补帝勋。一笑西陵荒草合,墓门谁写汉将军?&&&&(清刻本《船山诗草》卷三)
定军山诸葛武侯祠&&&& 清·魏源&&&&黄虞忽然远,盗贼干尧禅。不有君子作,孰令人极建?三顾起南阳,六出来渭岸。明夷自正志,艰贞蒙大难。仁人安有敌,王师本无战。道消小人长,运否苍生炭。虚抱倍丕才,竟贻微管叹。时来祖龙起,运阻卧龙憾。遽闻哲人萎,孰将昊苍谏。后死仰高山,百拜陈薄奠。执鞭九京慕,廉顽百世惋。垂李缅郑国,伐棠咏江汉。大运阴阳奔,何时麟凤旦!&&&&(道光间刻本《默深集》卷四)
欢迎朋友继续添加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71937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师范生技能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