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抚州卡丽贝

视频提供者:
总视频数:47
专辑播放:抚州名人录__江西抚州名人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抚州名人录
唐宋八大家,北宋文坛四大家,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宋朝宰相,中国六大政治家,宋朝词人    王安石(日-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东乡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北宋帝国首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生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身官宦之家,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嘉佑三年(1058年),向宋仁宗上-针砭时弊、要求改......
  罗点6岁就能写文章,进士及第后,官授定江节度推官,后来升至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有一年大旱,皇帝广求对策。罗点应对回答说:“现在奸邪、阿谀奉承之风日甚一日,议论都很浅薄。不置可否就说是得体;随波逐流,就说有度量;大家都不说,唯独你一个人说,就是沽名钓誉;你要是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那肯定会被人们看成是怪异之人。这种风气不革除,陛下即使想在天下大有作为,也不见得可行。从旱灾以来,陛下举行了许多祈祷祭祀仪式,还大赦有罪之人,都不足以感动苍天。到了早朝寻求正直的言论,晚上就得到甘雨,这是天意的昭示,再明白不过了。惟独不知陛下寻求进言,果真想采用吗?如果想采用,那么......
宋朝词人  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P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P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P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和谢P“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谢幼盘文集》卷首),一生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羡藜”的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诗文自娱。在乡家居,每月召集乡中贤士聚会一次,共议古人厚德之事......
宋代五鬼  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江西省南城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音韵学家。其父陈省躬,当过河南鹿邑知县。彭年幼时聪颖,勤奋好学。母亲因仅有此一子,钟爱非常,不让他深夜读书,影响身体。他就用竹笼把灯罩住,躲在密室里看书,有时通宵达旦,诵读不倦。13岁时写出万余言的《皇纲论》,为江南名辈所称许,南唐后主李煜闻知,召他入宫陪伴皇子仲宣读书,与他交游。不久南唐被北宋灭亡,陈彭年师从徐铱攻文字学。太平兴国年间,陈彭年参加科举考试,先后两次被主考官默落,原因是他好写诗嘲讽人事,以致被人视为轻佻。一次适逢京城举行特许的大宴饮,他骑驴从东华门到城墙根,随口得赋数千......
唐宋八大家,南丰七曾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人物生平年幼聪慧曾巩......
临川三王  王安礼(1034年--1095年),字和甫,北宋政治家、诗人。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 人,王安石同母四弟。生于宋仁宗景v元年,卒于哲宗绍圣二年,年六十二岁,官至尚书左丞。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为“临川三王”。著有《王魏公集》20卷。王安礼嘉v六年(1061)中进士,初入幕河东路唐介门下。熙宁三年(1070),西夏侵犯边境,河东宣抚使韩绛仓促调集四万百姓防守。王安礼坚决反对,认为“民不习武事,今驱之上阵,纵不为敌所败,亦会冻饿而死,应该停止征用”。后帅吕公弼采纳他的意见,改调精兵迎敌,使四万无辜百姓免于难。吕公弼非常感谢王安礼之议,并将此事上奏。宋神......
南丰七曾  曾肇(),字子开,号曲阜先生。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曾易占之子。曾巩异母弟。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曾协、曾敦)。北宋政治家、诗人。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 自幼聪慧好学,师承其兄曾巩。重儒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章法。容貌端庄,为人忠厚仁义。为官40年,历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个州、府任地方官时,多有政绩,为人称颂。曾肇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初为黄岩县主簿、郑州教授,后调崇文阁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太常寺同知。到崇文院后对秦......
  吴与弼(年)初名梦祥、长弼,字子傅(一作子传),号康斋,明崇仁县莲塘小陂(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东来乡)人。崇仁学派创立者,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在清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一书中,《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吴与弼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显示了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地位。书香门第吴与弼的先祖吴兢为唐朝汴州人,唐睿宗时为朝廷议大夫。吴兢的七世孙吴宣,迁居抚州。吴与弼的高祖吴景南,擅长诗赋,元代理学大儒吴澄曾为其诗集作序。曾祖吴审,“博学、诗藻清丽”。祖父吴泾,迁居崇仁。父亲吴溥,官到国子监司业,著有《古崖集》。出生于这样的家庭......
  吴伯宗(),名v,以字行,金溪人。洪武四年,廷试第一。时开科之始,帝亲制策问。得伯宗甚喜,赐冠带袍笏,授礼部员外郎,与修《大明日历》。胡惟庸用事,欲人附己,伯宗不为屈。惟庸衔之,坐事谪居凤阳。-论时政,因言惟庸专恣不法,不宜独任,久之必为国患。辞甚恺切。帝得奏,召还,赐衣钞。奉使安南,称旨。除国子助教,命进讲东宫。首陈正心诚意之说。改翰林典籍。帝制十题命赋,援笔立就,词旨雅洁。赐织金锦衣。除太常司丞,辞。改国子司业,又辞。忤旨,贬金县教谕。未至,诏还为翰林检讨。十五年进武英殿大学士。明年冬,坐弟仲实为三河知县荐举不实,词连伯宗,降检讨。......
  元德昭(890-967)本姓危,字明远,南城东兴乡苏源村(今属江西省黎川县荷源乡)人,寄籍钱塘(今杭州市)。五代吴越丞相。抚州刺史危全讽之侄。 其父危仔倡于唐乾符元年(874)与危全讽一起组织乡民保境。中和五年(885)据信州(今上饶),为信州刺史。梁开平三年(909),与危全讽等攻打洪州时,为吴将周本所败。危仔倡在信州任职时,对吴越颇为倾心。吴越所辖衢州、睦州(今淳安县)出现叛乱时,危仔倡与吴越王形成犄角之势,帮助吴越王平叛。此次危仔倡打了败仗,内部又有人叛变,他便投奔吴越王钱H。钱待仔倡为上宾,委以淮南节度副使。从此,仔倡子孙均仕吴越。因钱B认为“危......
  吴道南自幼勤勉,常常读书致深夜不辍。他于万历十年(1582)乡试中举,进士及第后授编修,升左中允,进东宫为太子讲学。偶遇太子神情不专,便立即停讲,直到太子改过。历任左谕德,少詹事,又升礼部右侍郎,署部事。曾请皇上追谥建文朝忠臣。京城久旱无雨,吴道南借机上疏针贬时务:“天下人情郁而不散,致成旱灾。如东宫天下本,不使讲明经术,练习政务,久置深闱,聪明隔塞,郁一也;司法悬缺半载,谳鞫无人,囹圄充满,有入无出,愁愤之气,上薄日星,郁二也;内藏山积,而闾阎半菽不充,曾不发帑振救,坐视其死亡转徙,郁三也;累臣满朝荐、卞孔时,时称循吏,因权构陷,一系数年,郁四也;废......
  李觏()
北宋思想家、诗人。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南城在盱江边,李觏在此地创建盱江书院,故世称盱江先生。他家世寒微,自称南城小民。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仁宗皇□初(1049),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李觏在政治思想方面,反对道学家不许谈利欲的说教,认为人非利不生(《原文》),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提出了一些发展经济的办法,对王安石变法有直接影响。其诗歌内容,大多涉及政治得失,人民疾苦。构思遣辞,新颖独创,甚至有些奇特,出人意外。他在《论文》诗中写道:今人往往号能文,意熟......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汤显祖(日 - 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人物生平汤显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汤显祖青年......
  陈希曾(),字集正,亦字雪香,号钟溪。新城(今江西黎川)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潘世恩榜进士第三人。陈希曾是陈元次子,与他的兄弟一起跟从鲁仕骥求学。他善于作文章,熟习掌故,办事干练。陈希曾参加乡试中举人,癸丑科经会试得贡士,殿试钦点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九年,陈希曾出任云南乡试副考官。乾隆六十年,出任贵州乡试主考官。嘉庆元年,陈希曾出任会试同考官。嘉庆三年,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提督四川学政。累任左赞善,翰林院侍讲,侍读,右庶子、左庶子。嘉庆九年,陈希曾历任侍读学士,日讲起居注官,提督山西学政,詹事府詹......
临川三王  王[pāng](年),字元泽,汉族江右民系,王安石之子。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者。王明确认为老子是“大圣人”④,其言与孔子“相为终始”⑤, 并主张 在当时应“以老氏为正”, ⑥ 可谓对老子是推崇备至。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为“临川三王”。王[pāng]():汉族,字元泽,临川人,王安石之子,北宋文学家,儒家、道家学者。自幼敏悟,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何者是獐?何者为鹿?”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沈括《梦溪笔......
临川三王  王安国(),字平甫,王安石同母弟。熙宁进士。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王安国(),字平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王安石之弟,北宋政治家、诗人。他自幼聪颖上进,虽未曾从师入学,但写出的文章却有条理。12岁时将其所写的诗、铭、论、赋数十篇向人展示,观者无不惊叹其文采超群。他的《题滕王阁》一诗是在13岁时登滕王阁所作,诗中言尽而意不尽,极有......
宋朝词人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唐圭璋的《两宋词人时代先后考》把赵长卿排在北宋末期的词人中,生卒年均不可知。但在《惜香乐府》第三卷末尾有一段附录,记张孝祥死后临乩事。考张孝祥卒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那时赵长卿还在世作词,可知他是南宋初期人。有学者对赵长......
  李刘(),字公甫,号梅亭,崇仁白沙(今江西省崇仁县张坊乡沙洲村附近)人。南宋后期骈文作家。自幼聪明好学,喜作骈文诗词。嘉定元年(1208)中进士(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一八),初任宁乡县(今湖南宁乡)主簿。曹彦约为湖广总领时,留为幕僚。董居谊出任四川制置使时曾为属僚。先后在四川荣、眉两州任知州,后担任西南一带的漕运使,统领成都等诸路军马,以御使大夫之职负责四川(含云、贵)的军、政事务,掌八印于一身。后迁两浙运干,历任礼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起居舍人、吏部侍郎、中书舍人兼直院,宝章阁待制等职。他治事果断,措施得当,僚佐无不叹服。李刘以写骈体文......
宋朝词人  欧阳澈()字德明,宋崇仁县青云(今江西省崇仁县马安乡)栎油人。生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三十一岁。性尚气节,敢于直言,虽身为布衣,却以国事为己任。常纵谈世事,善谈世事,慷慨尚气,忧国悯时,见识明达,切中时弊,其忧国悯时之心,皆出自本性。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攻宋,宋兵节节败退。欧阳澈出于爱国之心,向朝廷上“安边御敌十策”,州官扣下不给转呈。他又针对朝廷弊政,提出保邦御敌,罢免-害民的奸臣等十件大事将-钦宗。适逢金兵已攻破汴京,钦宗赴金营求和。金人提出苛刻条件,迫宋订立城下之盟。欧阳澈闻讯愤慨已极,对人说:“我能口伐......
  徐琼自幼聪慧又博通经史,才华出众。景泰年乡试第四十二名。天顺元年(1457)会试第三十六名,殿试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参与《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的编纂工作。成化三年(1467)八月,升侍讲。成化七年(1471)徐琼充任应天府乡试主考官。成化十二年(1476)十二月,升侍读学士,掌管南京翰林院事。成化年中,司礼太监黄赐的母亲去世,廷臣皆去凭吊,翰林却没有人去。当时徐琼想与众位翰林-商议也去凭吊,编修陈音大怒道:“堂堂翰林相率而拜中人之门,天下其谓何?斯文其谓何?”词语激愤,闻者畏惧,徐琼碰了一鼻子灰。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徐琼升为南京太常寺......
????????????????????江西抚州民俗风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江西抚州民俗风情
上传于||文档简介
&&民​俗​结​业​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江西省抚州市都有哪些古代人物_百度知道视频提供者:
总视频数:21
专辑播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