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什么是通信图书管理系统绪论

现代通信系统 第一章 绪论1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现代通信系统 第一章 绪论1
上传于||文档简介
&&现​代​通​信​系​统​课​件
大小:2.1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第一章 绪论_网络+思科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贴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全面进入千家万户,使得信息共享应用日益
广泛与深入。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激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活跃的生产力,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物质、能源
与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人类开始从主要依赖物质和能源的社会步入物质、能源和信息三位一体的社会。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最活
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
要标志。各种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它们支撑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科学研究、网络教育、能源、通信、交通和社会
保障等方方面面,信息成为人类社会必须的重要资源。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和重视未来的信息社会,发达国家借助掌握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
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本国产业结构重组,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
促进信息化,这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我国社会在思想文化、基础设施、社会生活、经
济发展各个方面的多元结构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必须按照国家既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引导和强有力的约束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践中,存在大量全局性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目标,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提高产业结构
和国民素质、实现观念和体制的转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全局的、长远的、基础性的任务。企业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力军,应该主动创
造条件,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
1.1信息的概念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比较广义而且模糊,对信息的含义没有明确的定义。到了&二十世纪特别是中期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迫使人们开始探讨信息的准确含义。
1.1.1&信息的定义&
1928年,哈特莱(L.&V.&R.&Hartley)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把信息理解为选择
通信符号的方式,且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哈特莱认为,任何通信系统的发信端总有一个字母表(或符号表),发信者所发
出的信息,就是他在通信符号表中选择符号的具体方式。假设这个符号表中一共有&个不同的符号,发送信息选定的符号序列包含&个符号,则
从这个符号表中共&
哈特莱的这种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通信工程中的一些信息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他所定义的信息不
涉及内容和价值,只考虑选择的方式,也没有考虑到信息的统计性质;另一方面,将信息理解为选择的方式,就必须有一个选择的主题作为限
制条件。这些缺点使它的适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1948年,美国数学家仙农(C.&E.&Shannon)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在信息的认识方面取得重
大突破,堪称信息论的创始人。这篇论文以概率论为基础,深刻阐述了通信工程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
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了著名的编码三大定理,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仙农发现,通信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在本质上都是随机的,可以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仙农在进行信息的定量计算的时候,明确地把信息量定义
为随机不定性程度的减少。这就表明了他对信息的理解: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虽然仙农的信息概念比以往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存在局限性,这一概念同样没有包含信息的内容和价值,只考虑了随机型的不定性,
没有从根本上回答&信息是什么&的问题。&
1948年,就在仙农创立信息论的同时,维纳(N.&Wiener)出版了专著《控制论:或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信的科学》,创建了控制论。后
来人们常常将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合称为&三论&,或统称为&系统科学&或&信息科学&。&
维纳从控制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
称&。维纳关于信息的定义包含了信息的内容与价值,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信息的功能与范围,但也有局限性。由于人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
用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维纳关于信息的定义没有将信息与物质、能量区别开来。&
1975年,意大利学者朗高(G.&Longo)在《信息论:新的趋势与未决问题》一书的序言中认为&信息是反映事物的形式、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
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本身&。当然,&有差异就是信息&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反过来说&没有差异就没有信息&就不够确切。所以
,&信息就是差异&的定义也有其局限性。&
据不完全统计,有关信息的定义有100多种,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揭示了信息的特征与性质,但同时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1988年,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教授在《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把信息定义为: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并通过引入约束条件推导
了信息的概念体系,对信息进行了完整和准确的描述。
信息的这个定义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涵盖所有其他的信息定义,而且通过引入约束条件还能转化为所有其他的信息定义。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信息概念的理解,下面讨论一些与信息概念关系特别密切、因而很容易混淆的相关概念。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是信息的外
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也可以说:消息是信息的笼统概念,信息则是消息的精确概念。&&
&&信息不同于信号,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信号所载荷的内容。
&&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述。当然,在计算机里,所有的多媒体文件都是用数据
表示的,计算机和网络上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此时信息等同于数据。
&&信息不同于情报,情报通常是指秘密的、专门的、新颖的一类信息;可以说所有的情报都是信息,但不能说所有的信息都是情报。
&&信息也不同于知识,知识是由信息抽象出来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普遍和概括性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的子集。也就是说:知识就是信息
,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知识。&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定义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如果引入必要的约束条件,则可形成信息的概
念体系。信息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与功能,也可以进行测度。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信息论的出现。
1.1.2&信息的特征&
信息有许多重要的特征。最基本的特征为:
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媒体物质,相对独立地存在。信息是&事物运动的
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但&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并不是物质本身,信息不等于物质。信息也来源于精神世界。既然信息是事物运动
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那么精神领域的事物运动(思维的过程)当然可以成为信息的一个来源。同客观物体所产生的信息一样,精神领域的
信息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被记录下来加以保存。
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传输信息或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有信息来引导。但是信息与能量有本质的区别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能量是事物做功的本领,提供的是动力。
信息是具体的,并且可以被人(生物、机器等)所感知、提取、识别,可以被传递、储存、变换、处理、显示检索和利用。信息可以被复制,
可以被共享。
正是由于信息可以脱离源物质而载荷于媒体物质,可以被无限制地进行复制和传播,因此信息可为众多用户所共享。正因为信息具有整个特征
,因此,一个信息持有者把他的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用户时,他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并不会丧失。信息的这种特征,对企业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掌握的信息越多,企业就越具有竞争的优势。由于物质与能量不具有相对独立性,物质和能量就不能被共享。例如,甲企业有一台设备,
乙企业也有一台设备,那么甲乙企业互相交换之后,甲企业还只有一台设备,乙企业也还只有一台设备。但是如果甲企业有一条信息,乙企业
也有一条信息,那么甲乙企业互相交换之后,甲企业就有两条信息,乙企业也有两条信息。企业的信息化将使企业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利用
好信息资源。
1.1.3&信息的性质&
信息具有下面一些重要的性质。
(1)普遍性: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因此,只要有事物的存在,只要事物在不断地运动,就会有它们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
化的方式,也就存在着信息,所以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信息具有普遍性。&
(2)无限性:在整个宇宙时空中,信息是无限的,即使是在有限的空间中,信息也是无限的。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都是信息,事物是无
限多样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更是无限的,因而信息是无限的。
(3)相对性: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观察者所能获得的信息量可能不同。
(4)传递性:信息可以在时间上或在空间中从一点传递到另一点。
(5)变换性: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有不同载体用不同的方法来载荷。
(6)有序性:信息可以用来消除系统的不定性,增加系统的有序性。获得了信息,就可以消除认识主体对于事物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不
定性。信息的这一性质是信息对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7)动态性:信息具有动态性质,一切活的信息都随时间而变化,因此,信息也是有时效的。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事物
本身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信息也会随之变化。脱离了母体的信息因为不再能够反映母体的新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它的效用就会降低
,以至完全失去效用。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所以人们在获得信息之后,并不能就此满足,信息要及时发挥效用,要不断补充和更新。
(8)转化性:信息可以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信息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最主要的条件是信息必须被人们有效地利用。正确而有效地利用
信息,就可能在同样的条件下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能量。
上面的这些性质是信息的主要性质,了解信息的性质,一方面有助于对信息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另一方面也这些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掌握和利
1.1.4&信息的功能&
信息的基本功能在于维持和强化世界的有序性,可以说,缺少物质的世界是空虚的世界,缺少能量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缺少信息的世界是混
乱的世界。信息的社会功能则表现在维系社会的生存,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信息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信息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导向资源。生物生存与自然环境之中,而外部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变化,如果生物不能得到这些变化的信息,生物就不能
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就可能被变化了环境所淘汰。
信息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的结晶,知识一方面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方法,信息具有知识的秉
性,可以通过一定的归纳算法被加工成知识。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决策就是选择,而选择意味着消除不确定性,意味着需要大量、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
信息是控制的灵魂。这是因为,控制是依据策略信息来干预和调节被控对象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没有策略信息,控制系统便会不知
信息是思维的材料。思维的材料只能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而不可能是事物的本身。人的思维和智慧是信息过程的产物。
信息是管理的基础,是一切系统实现自组织的保证。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虽然人类社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一直没有离开信息,但是只有到了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对信息资源的认识、
开发和利用才可以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现代社会将信息、材料和能源看成支持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充分说明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的任务是确保信息功能的正确实现。
1.1.5&信息的分类&
信息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研究对象,为了有效地描述信息,一定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由于目的和出发点的不同,信息的分
类也不同,比如
从信息的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从信息的过程出发,信息可以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从信息的地位出发,信息可以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从信息的作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从信息的逻辑意义出发,信息可以分为:真实信息、虚假信息和不定信息;
从信息的传递方向出发,信息可以分为:前馈信息和反馈信息;
从信息的生成领域出发,信息可以分为:宇宙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和思维信息等;
从信息的应用部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等;
从信息源的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计算信息等;
从信息的载体性质出发,信息可以分为:电子信息、光学信息和生物信息等;
从携带信息的信号的形式出发,信息还可以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半连续信息等。
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描述信息的一般原则是:要抓住&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这两个基本的环节来描述。事物的运动状
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描述清楚了,它的信息也就描述清楚了。
1.2&信息技术&
1.2.1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任何一门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都不是偶然的,任何技术都产身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科学&是扩展人类各种器官功能的原理和规律
,而&技术&则是扩展人类各种器官功能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从历史上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为了维持生存而一直采用优先发展自身体
力功能的战略,因此材料科学与技术和能源科学与技术也相继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人类的体力功能也日益加强。虽然信息也很重要,但在生
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的时候,一方面,人们仅凭自身的信息器官的能力,就足可以基本上满足当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了,另一
方面,从发展过程来说,在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之间,物质资源相对而言比较直观,信息资源相对而言比较抽象,而能量资源则介
于两者之间。由于人类的认识过程必然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因而必然是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前,接着是能源科学与技术的发
展,而后才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结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信息的观点来看,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从外部世界的客体中
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变换、传递、存储、处理、比较、分析、识别、判断、提取和输出,最终把大脑中产生的决策信息反作用于外部
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如图1.2.1所示:
图1.2.1&生理的信息过程模型
但是随着材料科学与技术和能源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地向客观世界的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这时,人类的信息器官功能已明显滞后与行为器官的功能了。例如人类要&上天&、&入地&、&下海&、&探微&,但起视力、听力、大脑存储信息
的容量、处理信息的速度和精度,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需要了。到了这个时候,人类迫切需要扩展和延长自己信息
器官的功能方面。从20世纪40年代起,人类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检索等方面的技术与手段,以及利用信息进行决策、控制、指
挥、组织和协调等方面的原理与方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且是综合的。这些事实说明现代(大体从20世纪中叶算起)人类所利用的表征
性资源是信息资源,表征性的科学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表征性的工具是智能工具。
1.2.2信息技术的内涵
对于信息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而有通用的定义。估计有数十种之多。笼统地说: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手段和方法
。但在我们的后面的讨论中我们将信息技术的内涵限定在下面定义的范围内。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以及语音信息,并且包括
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其过程可用图1.2.2表示:
图1.2.2&信息技术的信息过程模型
由于在信息技术中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现代的通信技术来完成的,处理信息是通过各种类型的计算机(智能工具)来完成的,而信息要为人类所
利用,必须可以控制,因此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单地说就是3C,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
和Control(控制),即
IT&=&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
上面的表述给出了信息技术的最主要的技术特征。
1.3信息化与工业化&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是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并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课题。1993年9月美国政府率先
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I(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通常称为信息高速公路,实质是高速信息网络。它是美国政府
针对美国社会信息化发展而提出来的,具有21世纪的战略眼光,是重振美国经济、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之后,全球掀起了建设&信
息高速公路&的高潮,日、英、法、德、加等国也纷纷提出各自的类似计划,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巴西、乌拉圭,也都加紧制订本国的
信息化计划。
1.3.1信息化的概念&
由于&信息化&涉及各个领域,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因而不同的领域和行业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信息化&问题时,往往具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
出发点,但总的来说:信息化是指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前进的过程。它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主要标志。&
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两大方面。信息生产要求发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术及产业,既涉及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软硬件
、网络设备的制造等领域,又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等领域;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
、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上。九十年代以来,信息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由信息化驱动的经济结构调整,将大大提高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将
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质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约型增长,提高我国经
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兴起,给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组织机构的重组乃至整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并将导致产业结构及企业经营方
式的变革。
信息化不是一个静止孤立的概念,它的内涵和特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形成、信息产
品的涌现、信息市场的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出现等现象密不可分。尤其是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
特色。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基础.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量不仅急剧增长.而目成
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需求的增长.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生产和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
主业的新兴的信息产业迅速崛起,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类科学技术。
信息化的任务十分广泛,涉及许多方面。在社会经济的各种活动中,例如在政府、企业、组织的决策管理与公众的日常生活中,信息和信息处
理的作用大大提高,从而使会社会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为了提供满足各种需求的信息资源、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各
种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信息处理系统建设起来,并进入稳定、正常的运行,成为社会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的组成部分。为支持信息系统
的工作,遍及全社会的通信及其他有关的基础设施(如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中心、个人计算机等)得到全面发展,并且投入正常运行。为支
持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相关的信息技术得到充分发展,相应的设备制造产业也得到充分发展,为信息处理系统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设
备和技术保证。同时,它自己也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庞大的、新兴的产业部门,并且在从业人数和产值份额上均占相当的比例。与
经济生活的变化相适应的法规、制度等经过一定时期的探索,已经逐步健全形成,并且走向完善,为全社会成员所了解和遵守。例如,关于信
息产权的有关规则,关于通信安全与保密的有关规则等,特别是在政府与企业的各级管理中形成了有关信息的各种管理体制与管理办法。与各
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至娱乐方式也形成了新的格局,相应的习惯、文化、观念、道德标准也在新的
形势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使社会各单
位和全体公众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媒体(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享用和相互传递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以提高各级政府宏
观调控和决策能力,提高各单位和个人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人民文化教育与生活质量,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
加速信息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要求,已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我国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党的十四届正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逐步实现整个经济由粗放型
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国民
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应用现代电子信息取得很大进展,计算机应用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程度有很大提高。&1993年国家启动了三金(金卡
、金关、金桥)工程,1994年启动了金税工程,这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准备工程。以后,&金&字系列工程陆续出台,这些都是国民经济信息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国务院批复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其主要任务和职责是:统筹协调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全国性经济
信息化系统工程项目,提出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1994年3月有关专家研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建立&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问题。之后,
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召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高层次研讨会。1996年5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国
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家信息化的方针、政策,组织制定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以及协调跨部门、跨
地区,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重大信息工程项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
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和竞争的焦点。所以,必须把握机遇,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显著提高国家信
息化程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1.3.2&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近15年来,世界各国的企业界都在致力于企业的信息化,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全球化、多元化。全球竞争加上信息化使世界各国从工业经济走向
信息经济,摆脱工业化模式,探索信息化途径。先进国家在刚开始时都竭力抓信息化,抓电脑化,抓网络化,但生产效率并没有上去,实践证
明抓信息化的同时,要抓管理的改革,要面向顾客,面向市场,创造信息时代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才能使企业持续向前发展。现代化企业的管理
模式有很大的变化,企业从金字塔结构,信息集中一点,中心人物决定一切的状态转向扁平化,不用过多的组织层次就可取得信息;在发展过
程中给人以信息、培训、责任,形成团队。面向市场,实现开放策略;面向职工,实行合作政策。当然这种改革是痛苦的,是要付出巨大的代
价的,许多企业是被社会发展推着,被自身利益逼着跌跌撞撞地走向信息化之路的,但这又是必须的,是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迈进的必经之路
所谓工业化,一般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确立为主要标志,是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工业化的核心是发展大规模高效率的制
造业,并以此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向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发达国家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期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
是它们的经济发展并未停顿,在20世纪下半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应用,其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发展,效率和效益大大提
高。因此,尽管其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已低于服务业,但工业仍是经济的基础。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由于对制造业的忽视,导致一度落后于
日本和德国,但经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急起直追,目前在一些关键领域中如信息设备制造、飞机制造等远远领先,更不用说航天领域了,
即使汽车制造在全球也处于首位。至于工业产品的流通,目前电子商务,尤其是企业对企业(BtoB)则美国更是远远领先,其营业额占全球50%以
上。这些均得益于信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能否大量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后发展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问题,这也就是我
国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依据。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
市场,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是在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工业化进程尚未完
成、现代化开始不久的情况下拉开信息化序幕的。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在促进工业化任务完成的同时积极
推进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把工业化同信息化对立起来,或者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
不顾,或者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都是不可取的。世纪之交的工业化,如果没有信息化的配合,就不可能顺利推进。
正确处理信息产业同非信息产业的关系,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数字革命创造的信息产业是一种战略性产业,它既可进行
制造业活动,又可提供服务性业务,或者同时从事两种活动,成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混合物而被称为&液态混合体&。人们往往把信息化归结为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殊不知信息产业不发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发展信息产业,决不能就信息产业论信息产业,只在电
脑业、电信业、电子信息服务业三者形成的大信息产业内部进行循环,而必须扩大外部循环,发挥整个信息产业作为催化剂、粘合胶、倍增器
的作用,支持和服务于农业以及其他非信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壮大。这样,信息化与工业化就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信息生产要求发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术及产业,既涉及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的制造等领域,又涉及信息和
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等领域.&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上。
工业化和信息化应是互动关系。在强调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在小农经济为主
的自然经济中,恐怕谈不上有多少对信息的需求,只有在工业化的社会大生产中,人们不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而社
会通过交换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时,才真正产生了对信息的大量需求,才能提出信息化的问题。因此,在我们这样的国家中,如果离开工业化
而孤零零的搞信息化,使信息化孤军作战,就会使信息化脱离社会基础,变成单纯发展信息产业本身,实际上也就没有了信息化。这也就是十
多年来我们尽管大力提倡信息化,但实际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明确信息化是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手段,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社
会环境和主要载体,工业、各产业的发展都要依靠。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而信息和信息技术必须要渗透到工业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才是对
于信息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全面理解。只有认识全面了,才能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1.3.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意义和措施&
&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了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我国讨论了十多年的信息化问题终于落到了实处。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现代化的突出标
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有科学的实施战略和务实的发展路径,
对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进行冷静、正确的分析,以有效防止网络环境下可能拉大差距的&数字鸿沟&现象。
实现信息化战略,要重视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只有坚持技术创新,才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努力创
新和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效地把握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同时,还要重视技术革命对现行体制、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冲击力,重视生产力的发
展对生产关系变革的影响,主动加快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体制创新,为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体制环境。积极有效地推进信息技术不断创新
发展,以技术创新推进体制创新,构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首要条件。
到2000年,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规模的产业,并列居全球第三位。然而这些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在低基数上的高速增长,是在低质
量、低水平下的数量扩张,&大而不强&是信息产业的现状,特别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将进一步凸显我国产业竞争力
的不足:在技术研发层,在核心技术的研发、新技术的升级过程中,我们始终处在滞后的位势,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存在产业&
空洞化&的威胁。在产品制造与应用软件的开发层,由于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控制,缺少对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使得我国的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
仅处在大件组装的水平上,而应用软件的开发也都是基于跨国公司的系统平台之上的属地性开发,这必然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尤其是缺乏国
际市场竞争力。在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层,国内大型信息化应用的系统集成,其核心设备多为境外跨国公司的产品所垄断,这不仅严重制约了
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在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方面埋下诸多隐忧。在信息增值服务层,由于长期的政策壁垒,电信增值服务业缺乏充分
竞争,其服务质量、价格水平与市场的需求差距甚远。加之大量信息的部门所有制及相互封锁,使得在收集、传输与共享的过程中,信息资源
被损耗、被贬值,大规模建设形成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信息化尚未真正深入人心。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
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和服务基础上的发展,发展既有数量规模,还有技术含量和市场控制力,更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产业,不断
提高和完善信息增值服务的质量,构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产业基础。
信息化的本质是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反观前一个时期网络经济的起落,究其根本在于缺乏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有针对性
的引导和培育,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市场。从信息化要履行&带动工业化,推进现代化&的长期而艰难的重任看,要十分明确工业化、现代
化,乃至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企业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实现管理流程的改造、管理效率提高的过程;
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过程;实现改造传统产业、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正是有了信息化,
特别是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才有了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的市场条件,才有了从信息技术领域到信息产业界面向市场
、确立客户导向的根本转变。这是信息产业从市场出发、从用户出发、从应用出发,转变产业发展主导思想的必然。这标志着,我国的信息产
业将从过去以技术和产品为重点的时期,迈入以应用和服务为主导的时代。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不断深入,最终构成实现&以信息化带
动工业化&战略的充分必要条件。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坚持:&市场引导、统筹协调、前瞻求实、体制创新、实现
跨越&的二十字方针。
市场引导是指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认真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特别是在发展产业、信息
技术应用、网络建设等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企业为主体。
统筹协调是指要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和全局性的战略选择,要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
化等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前瞻求实是指既要看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机遇和前景,又要看到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抓住战略方向,稳步前进。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
略的实施,一定要适应国内外各种环境的变化,结合中长期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的国情。要切实围绕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经济结构等紧迫性和长期性战略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体制创新是指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抓生产关系的调整。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要特别重视贯彻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
不仅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还要为我国迎接信息革命挑战,主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中不适应先进生产力的部分,促进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首先要科学、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以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适应新的技术、市场、
体制环境,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对重点产业领域逐步构造完整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从装备、技术、市场、管理、运行机制到人员培养等
各个方面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这些行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取得突破是工
业化发展的重要任务,要通过装备业信息化,实现装备业向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精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其次加快服务业
,特别是金融和商业流通业的信息化进程,要加快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大大加快银行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资金
清算和结算速度,提高资金利用率,满足各个行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全球竞争环境的需要,与企业和行业信息化发展同步,积极发展电子商
务和电子政务,在电子商务、因特网发展的基础上,建设地区、国家的服务于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形成适合未来企业
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中间件和应用软件。还有要继续加速发展网络基础设施,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提供良好的信息网络基础条件。
1.4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我国推进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
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管理的
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实现、运行和管理的过程。
1.4.1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可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国家的综合实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国
经营的重要前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适应加入WTO后的挑战,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
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由于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的对信息的采集、共
享、使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企业信息化可实现生产经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有利于理顺和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
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生产、存储、运输、销售整个流程的严格控制以及对各项工艺
的改进来达到节约成本从而降低价格的目的,这也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非常直观的效果,通过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对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定价
,对不同的地区或者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定价原则。
有利于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实现按定单生产; 
有利于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流通,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有利于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流动,实现信
息的快速更新、有效整合和利用。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
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观察、分析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使企
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九十年代以来,信息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当
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由信息化驱动的经济结构调整,将大大提高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
企业发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
品信息、技术信息、销售信息等,并即使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获得竞争优势,做出积极的市场反映,达到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迅速发展的
企业发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营销方式的转变,对于在传统营销模式下存在不便的企业来说,网络时代的营销方式则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传统
营销方式主要有两种:业务员跑腿和洽谈会或展览会。现在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的产品特性放在网上,用户可以随时查找。网络销售,不仅
使得消费者和厂商彼此间更容易接触,而且还使得营销成本更低廉,消费者也更满意。
企业发展值息化可以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在节约成本和提高
工作效率两个方面。&信息化可以使得企业的办公&无纸化&,这种办公方式不仅节约了企业的办公成本,而且还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方便了
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上的沟通。&
企业发展信息化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人才的价值。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而且还使员工从繁杂、重复的简单
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今,企业和人才是双向选择,许多人在找
工作时,首先要先上网查找,通过浏览企业的网站了解企业,通过企业网站的内容是不是丰富,来判断该公司是否有发展前途,是否值得加入
。企业发展信息化也是培养现代企业文化,吸引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
1.4.2&企业信息化的主要范围&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信息化的任务十分广泛,涉及许多方面。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广泛利
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企业在生产当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如生产设计自动化(CAD)、自动化控制、智能仪表、单板机的运用等等,
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到企业在生产中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第二层是企业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最基础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化过程。&
第三层是更高层次的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系统,Intranet、Extranet、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办公自动化(OA
)等都是用来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的,这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下面就企业在生产、销售、开发、财务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进行讨论。
1.生产管理
生产系统的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要素:即:生产过程、生产能力、生产库存、生产质量和生产人员,生产管理者的
主要任务,生产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进行这五大要素的决策。首先建立好一个生产系统,其次要运行好这个管理系统,前者是长远性决策的问
题,后者是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
从生产战略的角度分析,当生产管理者把生产战略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之一,并赢得了一定竞争优势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实现世界级制
造系统。实现世界级制造系统有两个现实的选择:准时生产制(JIT)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这两种方式在质量、成本、刚性、交货
、弹性以及创新等方面都有上乘表现,甚至突破了原有系统功能悖论关系的约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其基
本思路是,致力于全部工厂业务的计算机化,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到制造,以及通过计算机生产计划制定系统完成生产与市场、库存、财务
、质量、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统筹与协调,使整个工厂,甚至全部企业的管理都能得到计算机的支持。在其后的十年左右时间,CIMS对企业各单
元技术和各种MIS的集成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以后,各工业发达国家先后都对CIMS的发展给予了很大关注。我国在80年代中期就制定了
CIMS发展计划,1989年开始实施应用示范工程。
从生产能力的计划与控制角度分析,线性规划与网络计划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其技术含量及实现的效率,而且实际生产的调度与控制也变得全
面和高效。制造资源计划(MRPII)则综合了企业生产系统的内部资源要素,如构成生产能力的设备、人员、动力、能源等,以及生产系统的非
结构化要素与相应管理体制,同时还有市场资源、财政资源、技术资源,对生产系统及其经营活动建立了一种模型,从而把企业的制造资源和
经营任务需求进行平衡,以保证任务的完成。目前,国外又在MRPII的基础上,考虑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不同特点,把质量、设施维护、
过程控制、数据采集和电子通信等结合起来,实现更广泛的管理信息集成,即企业资源计划(ERP)。
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则将给企业带来一个飞跃,MRPII,ERP、CIMS等的应用无不包含着质量控制的因素。
生产人员管理的目的就是:有效支持产品的竞争优势并努力达到运行的高效率。具体的任务包括:生产任务的工作设计;生产系统的定编定员
;生产人员的选拔利用;生产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生产人员绩效的评估等等。而引进完善的生产管理系统,则可以使这些任务的实现
变得容易和高效。
2.营销管理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传统的营销方式是建立在庞大的物理销售网、遍布各地的销售代表和
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的基础之上的。而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将改变传统的营
销方式,借助信息化实现新的销售方式。实现的第一步是企业上网,开展电子商务,许多企业、甚至一些农业的个体户都是网络扩大或打开了
销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金融业也在积极推行电子商务。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金融、外贸、民航等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各
类企业都应有进行网络营销的长远规划。
通过网络进行销售,使得顾客和商家彼此间更容易接触,营销成本会更低廉,消费者也将会更满意。&比较明显的例子是美国的亚马逊书店
(,它首先尝试在网上销售图书并获得成功。在国内也不乏这样开展网上零售成功的企业,比如大家熟悉的当当书店
(,&顾客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查找非常方便,顾客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到某一方面的所有书籍。目前,
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步采用网上营销的方式,在传统的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种企业营销新模式。
网络营销并非是要取代传统的营销,而是迎合信息科技的发展,来创新与重组营销方式。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的顾客信息系统,并与网络相连接
,则可以代替以前的顾客卡片或顾客档案,便于检索和及时进行更新,也便于随时跟踪顾客和对顾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企业通过将企业的产
品特性放在网上,用户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人关键词,相关信息就会跃然屏幕上,将商品直接展示在顾客面前,回答顾客疑问,并接受顾客订
单。这种直接互动与超越时空的电子购物,无疑是营销渠道的革命。
网络上销售的费用远低于其他的渠道;消费者经由网络上的信息,即可作出购买商品的决策。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分检视所有渠道的价格结构
,设计自己的合理的网上交易价格。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方法吸引消费者登陆自己的网站,积极开展网络营上销。
网络营销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营销的4C,即Consumers'&Wants&and&Needs,Cost&to&Satisfy&,Convenience&to&Buy,Communication.&顾
客的需求及欲望可以随时了解,顾客获取满足的成本相对低廉,&顾客可以足不出户地采购,与顾客的沟通易于实现。
3.产品开发
面向消费需求,开发具有经济潜力的产品,往往是企业资金投入的大头。在产品开发方面,应用最广泛的莫过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
它起始于美国60年代中期。我国CAD技术的应用开始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逐步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管道、电子、建材、纺织等众多领域。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技术的成熟、工程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以及国产软件技术的迅速跟进,CAD得以大规模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对于信息产业,例如软件公司,其主要的投入在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越来越多是借助工具软件来完成的,提高了效率,缩短了产品
的开发周期,开发完成后,其制造实际上就是刻录光盘,速度快,成本低廉(只有几元),但却能售到几十万之多。甚至有人说简直是在印钞
票。这也正是网络经济的特点。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所能带来的效率优势都是非常显著的。从早期的计算机庞然大物到现在功能强大的个人电
脑,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开发产生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两个人就可以办起印刷公司(利用微机的排版系统)。随着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
展,通过网络把跨国集团公司各个分支机构联在了一起,处于世界各地的专家可以通过网络在一起研讨一个产品的可行性,而不用都飞到同一
个地点。不仅节约了资金,而且还节省了时间。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人才、资金和时间优势是巨大的。&
4.财务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将财务管理人员将从繁琐的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财务管理分为成本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投资决
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高层领导能更方便、容易地获取财务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稳健的财务是经营的第一保证,财务状况反映了企业的资产、损益、资金变动情况,也表现了其获利和支付能力,反映财务状况的系列指标直
接给高层决策提供最可靠和真实的支持。由于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是最易于定量化的,也就最容易采用信息系统,企业领导往往极其重视对财务
管理进行控制,也就最容易投资应用财务管理系统,在加上中国财务管理的特殊性,使得国外的财务管理软件较难进人中国市场,从而使财务
管理软件产业成为软件行业中最先行和最成熟的一项。用友财务软件在开发和销售上的成功就说明这一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还需要与其他方
面的信息化结合进行,实行全面企业管理,真正体现信息化的竞争优势,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5.&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吸收和开发、测试、录用、培训、奖励等都变得更容易,而且费用也大大降低。通过建
立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在进人企业后,企业领导能准确掌握人力资源状况,为未来决策提供支持。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对大量
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产生定期的报告,如工资状况、工资分布、员工考核情况、报酬系统的激励效果等。简洁明了的人力资
源管理报告,不仅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而且便于企业高层从总体把握人力资源的管理状况。&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一种管理工具,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所有的工作都是以人为本,信息化建设也不能脱开这一重要环节。&
6.&决策支持&
决策活动是管理的主要活动,当企业(或任何其他组织)面临问题时,通过决策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决策活动决定了企业资源投
入的方向,对企业影响巨大。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
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
决策支持的概念是70年代提出的,并且在80年代获得发展。它的产生基于以下原因: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没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人在管
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得到发挥;人们对信息处理规律认识提高,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要求更高层次的系统来直接支持决策;计算机应用技
术的发展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物质基础。
信息是正确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经营者要作出适应环境的正确决策,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将有越来越多的可程序化决策纳入计算机系统,管
理人员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无法程序化的决策上。决策支持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
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
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信息就是企业的生命。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畅通无阻的信息资源,使得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决策时有了更加丰富的依据。管理人员可以
更加容易地进行企业的战略决策。
全面企业管理概念及内涵包括:传统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企业生产流程管理、网络系统管理及企业与市场、与合作伙伴相互沟通的电
子商务在内的管理等。有效实施全面企业管理将为企业提供解决复杂性和多样性挑战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全面企业
管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企业与市场的沟通形成标准模式。它包含了电子邮件、群组软件及视频会议等要素,能够支持多任务应用平台
和所有网络协议;综合了各种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彼此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提供整体的安全控制管理;提供程序开发界面,供其他厂商开发相
关产品,并可根据特定需求进行修改和扩充;既能监控网络流量,又能提供预警与分析功能。要突破企业管理发展中的瓶颈,就应该对企业实
现全面管理。全面企业管理是信息化建设之关键。
1.4.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特别是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更是庞大的工程。由于企业的自身的特点以及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参差不齐,
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可能千篇一律。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1.进行总体规划
信息化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等特点,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财力的情况进行总体规划,主动
创造条件,以信息化加快实现企业现代化的步伐,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企业管理、经营、研发、人才
等方面不断探索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机制。
在制定规划时应包括两个方面:一、制定一个合理的实施目标;二、制定一个科学的实施计划大纲。首先,对企业内部的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进
行调查,然后进行诊断,发现存在的问题,确定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对企业内部各层次、各部门的需求进行调查,结
合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制订一个长期、短期规划。在制定规划时应该考虑目标的合理性和计划的切实可行性。
2.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正确评价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安全机制。由于信息在存储、共享和传输中,会被非法窃听、截
取、篡改和破坏,从而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企业,如银行系统、证券系统、商业系统对在公共通信网络中进行信息的存储
和传输中的安全问题就更为重视。所谓的信息安全威胁就是指某个人、物、事件或概念对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使用所造
成的危险。攻击就是对安全威胁的具体体现。所有的安全机制都是针对某些安全攻击威胁而设计的,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单独或组合使用。合理
地使用安全机制会在有限的投入下最大地降低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并非局限于对信息加密等技术问题,它是涉及许多方面。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系统至少包含三类措施:技术方面的安全措施,管理方
面的安全措施和相应的政策法律。信息安全的政策、法律、法规是安全的基石,它是建立安全管理的标准和方法。信息安全技术涉及到信息传
输的安全、信息存储的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三方面,当然也包括对用户的鉴别和授权。为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需采用数据传
输加密技术、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为保证信息存储的安全,须保障数据库安全和终端安全,信息内容审计,则是实时对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
进行内容审计,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为。&
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除了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外,还要运用法律手段。一方面,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及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的安全
系统,不进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还会给使用带来不便。安全性和效率是一对矛盾,增加安全性,必然要损失一定的效率。因此,要正确评估
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在安全性与经济性、安全性与方便性、安全性与工作效率之间选取折中的方案。另一方面,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总是相
对的。即使相当完善的安全机制也不可能完全杜绝非法攻击,由于破坏者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变化,而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有总是滞后于攻击手
段的发展,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发生的违法行为,只能依靠法律进行惩处,法律是保护信息安全的最终手段。同
时,通过法律的威慑力,还可以使攻击者产生畏惧心理,达到惩一警百、遏制犯罪的效果。&
3.有效的组织实施
由于企业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特别是集团化企业,由于机构庞大,地域分散,很容易造成组织管理上的困难,但企
业信息化的实施除了作技术上的方案确定外,还要求企业内部的成员高度协同工作,因而建立严密有效的项目组织以确保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关卡,有效的项目组织机构是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的必要条件。
项目的组织实施包括:
&&构建一个&自上而下&项目实施组织;
&&明确并落实所有项目成员的职责和权利;
&&为项目成员指定明确的目标、工作计划;
&&建立制度确保实施中的沟通和协作;
&&保证组织中骨干成员的质量和稳定。
4.建立科学、完整的信息系统
企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国民经济中的&细胞&,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好与坏,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改革的成功与否有至关重要的作
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使用科学、完整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法,所谓科学、完整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法,是指采用的软件产品具有一套完整的、
科学?实施方法论&和行之有效的&实施工具&。集团企业具有跨地区、跨行业的特点,对于项目的实施方案,还要分析实施项目,并针对项
目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和实施的难点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以便在项目全面启动前规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风险。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团结协作,保持协调和默契。企业自建系统,自主地进行相关软件开发以适应企业中各种小而繁杂多变的项目需求,利用企业自建系统,要求
企业有一个能力较强的信息中心负责企业中的培训、帮助、电脑需求、产品评估、宣传、数据管理、维修与开发等项工作。&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有其灵活的特点,中小企业资金和人力资源都不充足,而建立任何的信息系统都有可能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信息基础设施建
设成本太高、技术服务成本太高,适应中小企业的软件开发不足,企业又有太多的&特色&,业务类型和产品范围往往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一
不小心,咬牙建立的信息系统便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企业在人手少、经验差的情况下,不要搞太大的项目,因为大项目技术复杂,对技术人
员的要求高,出了问题也不容易找得到行家解决。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施信息化也有自己的优点,首先是业务范围小,系统规模小,比较
简单易行;其次是员工的培训工作容易进行;而且,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许多共性,市场上的现有解决方案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实?拿来主
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将使得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对等的发展机会。譬如可以通过网络宣传自己,通过网络进行全球设计与
制造,通过网络销售产品。因为这一切都是虚拟的,不需要很高的成本,中小企业承担得起。走向网络可以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做起,一步一步
向复杂和高级迈进,每前进一步都可以看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和效益,这种效益就为企业进一步的信息建设建立基础。
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企业在企业生产、企业数据、企业决策者三个层次上实现信息化,使企业在方方面面赢得竞争优势,&
5.严格培训和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密集性的高科技领域,特别是相关知识的更新快,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新工具层出不穷,
因此在人才的培训上要注意分层进行培训,形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梯队,此外企业还要建立合理的技术骨干的激励政策和切实可行的留住
人才政策,
分布式网络和协同应用软件的出现使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结起来,有助于推动真正的信息经济的到来。网络为人们创造了新的体验,使之
发现了处理事情的新方式,这导致人们不愿意在按照旧逻辑运行的企业中工作。因此,企业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吸引并留住最精明
、最能干的人,这已成为变革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网络成为一个推动因素是因为它影响了涉及其中的人。
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重组,应对对组织中的成员进行从观念到行为的全面系统的培圳。
包括原理培训、流程培训和产品培训三方面,信息化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员工进行通用知识和
单独使用所需的个性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全面了解产品和业务流程,确保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
然而企业的组织机构分散和人员层次参差不齐,因此,要指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和计划,确保培训的质量。
所谓管理,就是在群体的活动中为了完成某一任务,实现既定的目标,针对特定的对象,遵循确定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恰当的方法
,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企业的信息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
、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能够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并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
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企业应该严格管理制度。管理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具有能动性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安全事件和隐患的发生,并非完全是技术上的原因,而主要
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为实现安全管理,应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有逐步完善的管理制度;有逐步提供的安全
技术设施,确保企业信息化的安全实施。
6.作好基础数据收集工作
数据的收集、整理是非常繁琐吃力的事,而且必须持之以恒地做,系统中数据不全面、不准确往往造成了系统数据分析的无效性和决策支持的
失败。信息收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先要确定目标,限定一个高质量收集范围,否则收集到的东西将有失精当。要组织专人做收集、管理、分
析的工作,对收集到的资料的加工方式也要视特定情况而定,可以精选与浓缩,以节省阅读者的时间;可以归纳与整理,将零散的资料合成为
综述性的信息;可以设立专题研究,针对特定时期的特定业务,给领导及业务部门提供权威的参考信息;当收集的资料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
据此作预测与分析,预测未来趋势,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决策信息,这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企业的信息化不单是依靠安全技术就可以解决的,专家指出企业的信息化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充分说明了管理的重要作用
,而基础数据的完整、正确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基石。&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绪论可以作为第一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