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加工传输化工原理传热过程中,传热方式有哪些

您当前的位置 &
传输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 《传输原理》是冶金工程与材料加工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技术基础课。传输原理是冶金工程专业课的前期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动量的传输、热量的传输和质量的传输。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了解复杂的反应过程中各种传输因素影响的机理,从而改进操作和设备,提高控制和设计水平;2.熟悉反应过程中有关动力学问题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为计算机在冶金和材料加工过程中应用奠定了基础;3.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和进行定量运算,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传输原理中流体的基本概念
1、教学内容
(1)流体的概念及连续介质模型
(2)流体的密度和重度
(3)流体的压缩性
(4)流体的粘性
(5)牛顿流体与理想流体
(6)黏性动量流密度
(7)作用在流体上质量力和表面力
(8)系统及控制体
(9)单位和量纲
2、基本要求
掌握流体的特性、流体的压缩性及膨胀性,理解流体的黏性,掌握黏性动量传输,掌握牛顿黏性定律及应用,理解流体上的作用力、能量及动量关系。
重点:流体的压缩性及膨胀性,流体的黏性及牛顿黏性定律。
难点:流体黏性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章& 控制体法
1、教学内容
(1)质量守恒积分式
(2)质量守恒积分式的应用
(3)动量守恒积分式
(4)动量守恒积分式的应用
(5)能量守恒积分式
(6)重力作用下流体平衡基本方程
2、基本要求
&掌握流体流动中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三个定律及其应用。
重点:质量守恒积分式、动量守恒积分式、能量守恒积分式的推导。
难点:质量守恒积分式、动量守恒积分式、能量守恒积分式的应用。
第三章& 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 (1)雷诺试验和卡门涡街
(2)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3)质点导数
(4)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的转换
(5)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2、基本要求
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重点:拉格朗日法、欧拉法、迹线、流线。
难点:质点导数、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的转换。
第四章& 动量传输的微分方程
(1)连续性方程
(2)理想流体运动方程(欧拉方程)
(3)伯努力方程
(4)伯努力方程的应用
(5)实际流体动量传输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2、基本要求
掌握自然流动与强制流动,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等基本概念,掌握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掌握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理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推导方法。
重点:伯努力方程及应用。
难点:实际流体动量传输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推导。
第五章& 管道中的流动
1、教学内容
(1)圆管中的层流流动
&(2)湍流的流动
(3)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
(4)圆管内湍流速度分布
(5)圆管中的摩擦阻力系数
&(6)气体通过固体散料层的公式
2、基本要求
掌握层流与紊流基本概念和雷诺数的表达式及物理意义,了解阻力的概念及计算通式,掌握管流摩阻与局部阻力计算方法及减少管流系统阻力损失的途径。
重点:流体流动状态、管流阻力计算。
难点:湍流的概念,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圆管内湍流速度分布。
第六章& 边界层理论
1、教学内容
&(1)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2)边界层微分方程
&(3)冯卡门动量积分方程
2、基本要求
掌握边界层概念及意义,理解边界层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的建立方法及求解思路,掌握平板绕流阻力计算。
重点:边界层概念,流体绕流摩阻计算。
难点:边界层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第七章& 可压缩气体的流动和射流简介
1、教学内容
(1)可压缩气体的相关概念
(2)可压缩气体一元稳定等熵流动的基本方程
&&& (3)一元稳定等熵流动的基本特性
(4)气流参数和流通截面的关系
(5)喷管的计算和分析
(6)射流和气液两相流动
2、基本要求
掌握可压缩气体的相关概念、可压缩气体的流出特点和获得超音速的条件,掌握自由射流、旋转射流的特性,理解射流的相互作用。
重点:可压缩性气体的流出,可压缩气体一元稳定等熵流动的基本方程,自由射流。
难点:射流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相似原理与模型研究方法
1、教学内容
(1)相似的概念
(2)相似原理
(3)量纲分析
(4)模型研究方法
2、基本要求
掌握物理现象相似的特点及相似条件,相似特征数的确定方法及物理意义,了解模型实验方法。
重点:相似概念,物理现象相似的特点及相似条件,相似常数与相似特征数,模型实验基础。
第九章& 热量传输的基本方式
1、教学内容
(4)组合传热
2、基本要求
了解热量传输的基本概念、热量传输的基本方式和基本定律,掌握傅立叶导热方程及其应用。
重点:导热系数及热量传输系数,傅里叶导热定律。
第十章 导热微分方程
1、教学内容
(1)导热微分方程
(2)导温系数
(3)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的导热微分方程
(4)定解条件
2、基本要求
了解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并理解导温系数。
重点: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
第十一章& 一维稳态和非稳态导热
1、教学内容
(1)通过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2)通过圆筒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3)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4)薄材的非稳态导热
(5)半无限大物体的一维非稳态导热
(6)有限厚物体的一维非稳态导热
(7)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简介
2、基本要求
掌握平壁与圆筒壁导热温度场和导热量的计算;掌握傅里叶数与毕渥数的物理意义,会查图计算各种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场,了解二维不稳定导热的差分计算。
重点:一维平壁导热与圆筒壁导热;不稳定导热的基本概念,一维不稳定导热的查图计算。
难点:一维不稳定导热的查图计算。
第十二章& 对流换热的基本方程和分析解
1、教学内容
(1)对流换热概述
(2)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3)对流换热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4)对流换热边界层微分方程组的分析解
2、基本要求
&&&& 了解对流给热和热边界层的基本概念,掌握对流给热边界层微分方程组的求解,会计算自然对流换热量。
重点:牛顿冷却公式与对流换热系数,管内流动时的对流换热。
难点:热边界层与对流换热机理。
第十三章& 对流换热的特征数及其关联式
1、教学内容
(1)对流换热的特征数和量纲分析
(2)强制对流换热及其关联式
(5)自然对流换热及其关联式
2、基本要求
&&&& 了解对流换热特征数及其关联式,掌握对流换热特征数在工程中的应用。
重点:对流换热的特征数及其关联式。
第十四章&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1、教学内容
(1)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2)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3)实际物体的热辐射特性
2、基本要求
掌握热辐射、黑度、辐射力、角系数基本概念及气体辐射特点;掌握普朗克定律、四次方定律、克希荷夫定律;掌握辐射换热量计算,会网络法。
重点:辐射换热的基本概念,绝对黑体的辐射定律,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气体与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难点:有效辐射。
第十五章& 辐射换热计算
1、教学内容
(1)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2)灰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3)辐射换热的网络方法
(4)气体辐射
(5)气体和围壁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2、基本要求
掌握黑体表面间和灰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掌握辐射换热的求解方法,了解气体辐射的特点。
重点: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的计算与网络法。
第十六章 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
1、教学内容
(1)分子扩散
(2)分子扩散系数
(3)对流传质
(4)质量传输中的浓度
2、基本要求
掌握扩散传质、对流传质基本概念。
重点: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扩散传质基本定律。
第十七章 质量传输的微分方程
1、教学内容
(1)质量传输平衡方程式
(2)质量传输方程的定解条件
(3)模拟分子扩散过程的步骤
2、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质量传输平衡方程的推导及传质过程的边界条件。
重点:质量传输平衡方程式的推导。
第十八章& 分子扩散
1、教学内容
(1)一维稳态无化学反应的传质
(2)一维稳态有化学反应的传质
(3)静止介质中非稳定态分子扩散
2、基本要求
掌握一维稳态分子扩散传质问题,借助一维稳态导热的方法,求解平板和圆筒壁稳态分子扩散的浓度场和分子扩散量。掌握平壁及圆筒壁扩散传质方程的应用。
重点:平壁及圆筒壁的稳定扩散传质。
难点:平壁及圆筒壁的不稳定扩散传质。
第十九章& 对流传质
1、教学内容
(1)对流传质基本概念
(2)对流传质中的重要参数
(3)层流浓度边界层的精确解
(4)浓度边界层的近似解
2、基本要求
掌握浓度边界层及有效浓度边界层的概念,明确对流传质系数的单位、物理意义、影响因素及对流传质系数模型理论。
重点:对流传质的基本概念。
第二十章& 对流传质的特征数及其关联式
1、教学内容
(1)对流传质的量纲分析
(2)流过平板、球体和圆柱体的传质
(3)管道内的湍流传质
(4)流体流过填充床和流化床的传质
(5)对流传质过程的模拟步骤
2、基本要求
掌握不同对流传质条件下特征数的函数关系式,了解由相似理论、模型实验法和类比法确定的不同条件下对流传质系数。
重点:不同对流传质条件下特征数的函数关系式。
第二十一章& 相际传质
1、教学内容
(1)相际平衡与平衡浓度
(2)相际对流传质基本模型
(3)双膜理论与相际稳态传质综合传质
(4)具有化学反应的相际稳态传质综合传质
(5)具有传热过程的相际稳态传质综合传质
2、基本要求
掌握相间平衡与平衡浓度的概念、双膜理论及其应用,了解气固两相及气液两相反应中分子扩散的特点,理解多孔材料中分子扩散特性。
重点:双膜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十二章& 传输现象的类比特性
1、教学内容
(1)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基本概念和参数类比
(2)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的类比
(3)类比的特征数
(4)雷诺类比和阿尔伯恩类比
(5)动量、热量和质量边界层的类比
(6)冶金传输原理课程体系与结构的初步探讨
2、基本要求
了解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现象的类比方法和类比特征数。
重点: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现象的类似性及应用。
第二十三章& 传输现象的耦合特性
1、教学内容
(1)线性流密度和耦合效应
(2)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3)近平衡体系的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4)昂色格倒易关系
2、基本要求
了解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过程的耦合概念。
重点:昂色格倒易关系。
三、课程学时分配
一、传输原理中流体的基本概念
二、控制体法
三、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四、动量传输的微分方程
五、管道中的流动
六、边界层理论
七、可压缩气体的流动和射流简介
八、相似原理与模型研究方法
九、热量传输的基本方式
十、导热微分方程
十一、一维稳态和非稳态导热
十二、对流换热的基本方程和分析解
十三、对流换热的特征数及其关联式
十四、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十五、辐射换热计算
十六、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
十七、质量传输的微分方程
十八、分子扩散
十九、对流传质
二十、对流传质的特征数及其关联式
二十一、相际传质
二十二、传输现象的类比特性
二十三、传输现象的耦合特性
四、大纲说明
1、每章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同时布置一些思考题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应重点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解析方法。
3、讲授本课程时,应注重联系生产实际。
五、参考书目
1、沈巧珍,杜建明编.《冶金传输原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沈颐身主编.《冶金传输原理基础》.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牛bb文章网
“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所属栏目: &
【摘 要】本文针对“传输原理”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手段、考试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为该课程的实践改革提供借鉴意义。【关键词】传输原理 教学实践 课程改革传输现象(Transport phenomena)普遍存在于材料加工及冶金过程中,大多数冶金和材料加工过程都是在高温、多相条件下进行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传输问题涉及到反应物质的质量和热量传递速率关系,而质量和热量的传输往往又是在物质流动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涉及到与运动流体体系相关的动量传输,传输原理所涉及到的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三者具有类似的机理和关系,也具有相互的关联和作用。从而出现了新的工程理论,即综合性的传输原理。无论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科研工作者都会经常碰到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问题,它与多种生产技术和科技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传输原理已逐步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列入理工科大学的教学计划中。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传输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逐步加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一、“传输原理”课程遇到的问题我校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为材料类专业开出“传输原理”课程后,至今已近20年。在教学中我们遇到以下一些问题:1.内容宽泛。内容涵盖了以往热加工专业的“流体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三门课的内容,知识点多而散;2.难度大。该课程主要是利用解析的方法处理材料加工过程的动量、热量及质量传输的问题,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物理方程及其求解,过程繁琐内容抽象,理解掌握有较大的困难;3.课时紧。以往“流体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三门课学时合计在100个学时左右。近几年,随着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的学课时越来越少,目前的“传输原理”课的学时已压缩到50学时左右,教学学时减少了二分之一。但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无法做相同幅度的调整,因此造成课时偏紧;4.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插图,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充分表现。二、“传输原理”课程的改革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对“传输原理”的课程体系及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用现代教学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方法为了解决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我们开始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造。具体就是将授课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传统的只是使用粉笔黑板上课改变为多媒体课件加黑板的方式上课。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操作方便,省去了大量的板书时间,用于讲授的时间比较宽裕,讲授的内容多,信息量大,尤其适合内容多、学时少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在当前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教育、专业课学时一再压缩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展示图例。当然,多媒体课件上课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由于信息量大,屏幕内容转换快,学生记课堂笔记吃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多媒体课件直接挂在校园网上,学生随时可以下载浏览,这样,学生上课就可以专心听讲,不用担心记不上课堂笔记。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多媒体课件授课与传统的黑板授课适当地结合起来,在一些环节上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些传输现象的实现过程和效果,这样就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授课效果,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仔细的钻研,将一些有可能制作成多媒体动画的教学内容,例如传输方程的推导、雷诺实验、流体边界层的形成、牛顿粘性定律、传质系数模型等都制作了动画画面,使用后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改革考试方法如前所述,“传输原理”是由原来的三门课――“流体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合并而成,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内容多,侧重于数理解析,教材中有公式500多个,且许多公式相当烦琐,不易记忆。以往该课程考试前教师不得不划定一部分公式范围让学生去背,划的范围小了,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全面复习和掌握;划得范围大了,要求学生为应付考试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效果并不好,且考试中夹带纸条作弊的事时有发生。这使得教师往往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为此,从2001年开始,我们开始尝试一种有限开卷的考试改革,即教师考前不再划定复习范围,而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时带一张抄写有公式的纸,答题时可以利用纸上的公式,要求对公式的掌握从死记硬背转变为理解应用为主。从改革的实际效果看,学生对课程的复习较以往全面,绝大部分学生为摘抄公式将教材及课堂笔记仔细地阅读过,所摘抄的内容也尽可能的多,这起到了对课程全面复习的效果,也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死常硬背中解脱出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3.更新优化教学内容(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由于“传输原理”涉及到的是材料冶金及成形过程的流动、传热和传质现象及规律,是应用于工程实际的一门工程基础课,为此,我们注意将工程实例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及工程应用的掌握和理解。例如,挂舵臂为大型远洋船舶上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用途是用来承受舵转动时所使与的拉应力与压应力。挂舵臂为铸钢件,单件重量80-157t,其结构复杂、形状特殊,质量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易产生铸造缺陷。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CAE)对大型铸钢件挂舵臂铸造成形过程的流场及温度场进行模拟,预测缩孔、缩松缺陷,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经验最终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我们将该科研成果作为一个典型实例引入课堂,让同学直接观看到模拟的挂舵臂流动成形及冷却凝固过程,既使学生对课程的工程应用有了深刻的理解,又使学生了解了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2)处理好重点、难点和一般内容的关系“传输原理”内容多,篇幅大,难点、重点比较多又不易掌握的课程。为此,我们在每章的课程内容讲完后,都要给出专门的总结和思考题,将本章的主要内容在总结中串起来,而将难点和重点体现在思考题中。学生通过复习总结,并结合思考题和做作业,就能够对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难点和重点比较好地掌握。而对于一般的内容,如涉及到的一些数理方程的推导过程等,考虑到工科学生,更多的是应该是掌握方程的物理意义和用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所以不做更多的要求,即学生可以按照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并结合自学,作一般的掌握和理解即可。(3)精简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的精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为了删减学时而对课程内容大杀大砍,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我们十分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对课程内容真正钻研透了,才能对课程内容的舍取做到心中有数,在压缩课程内容的同时将课程的主体框架、基本内容和重点保留下来,并做到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传输原理 - 搜狗百科
《传输原理》作者,出版,由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三篇组成,可作为、材料制备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亦可供相关专业的参考。
   书 名: 传输原理  作 者:朱光俊   :   出版时间:   : 6  开本: 16开  定价: 42.00元
  本书由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三篇,共18章组成。动量传输部分有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动量传输的基本定律、流动、流动、流体的流出、、冶金与材料制备及加工中的动量传输和与分析等内容;热量传输部分有热量传输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和冶金与材料制备及加工中的热量传输等内容;质量传输部分有质量传输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扩散传质、、冶金与材料制备及加工中的质量传输以及动量、热量、质量传输的类比等内容。书中各章均设有小结、习题与思考题;书末附有习题参考答案和常用数据。全书注重从三种传输具有类似性的角度,阐述了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以及传质过程的传输基础理论,并力求将这些基础理论应用于冶金与材料制备及加工工程实践中。  本书可作为、材料制备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亦可供相关专业的参考。
  第1篇 传输  1 的基本概念  1.1 流体的概念及  1.1.1 流体的概念  1.1.2 连续介质模型  1.2 流体的密度、重度及  1.3 流体的及膨胀性  1.3.1 液体的压缩性及膨胀性  1.3.2 气体的压缩性及膨胀性  1.3.3 和不可压缩流体  1.4 流体的黏性  1.4.1 流体的黏性及黏性力  1.4.2 黏性定律  1.4.3 黏度  1.4.4 黏性动量传输及黏性动量  1.4.5 实际流体和模型  1.5 流体上的、能量及动量  1.5.1 流体上的作用力  1.5.2 作用力、能量及动量之间的关系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2 动量传输的基本定律  2.1 流体流动的基本特性  2.1.1 流体流动的分类  2.1.2 流体流动的研究方法  2.2 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2.2.1 中的连续性方程  2.2.2 管流连续性方程  2.3 黏性流体的动量平衡方程——纳维一(Navier-Stokes)方程  2.3.1 动量平衡的定义  2.3.2 N—S方程的推导  2.3.3 方程的讨论  2.4 理想流体的动量平衡方程——(Eular)方程  2.5 能平衡方程——(Bernoulli)方程  2.5.1 的微  2.5.2 伯努利方程的积分式  2.5.3 伯努利方程在管流中的应用  2.6 流体力平衡方程  2.6.1 静止流体的压力分布方程  2.6.2 流体的静压力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3 管流流动  3.1 流体流动状态  3.2 层流流动  3.2.1 的建立  3.2.2 截面  3.2.3 截面  3.3 圆管流动  3.4 管流阻力  3.4.1 圆管层流摩阻  3.4.2 圆管紊流摩阻  3.4.3 非圆形管道的摩阻  3.4.4 管流局部阻力损失  3.4.5 管流系统阻力损失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4 边界层流动  4.1 边界层概念  4.1.1 平板边界层  4.1.2 管流边界层  4.2 边界层微分方程  4.2.1 边界层微分方程的建立  4.2.2 边界层微分  4.3 边界层  4.3.1 边界层积分方程的建立  4.3.2 层流边界层积分  4.3.3 紊流边界层积分方程的解  ……  5 流体的流出   6 射流  7 冶金与材料制备及加工中的动量传输  8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第2篇 热量传输  9 热量传输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10 传导传热  11 对流换热  12 辐射换热  13 冶金与材料制备及加工中的热量传输  第3篇 质量传输  14 质量传输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15 扩散传质  16 对流传质  17 冶金与材料制备及加工中的质量传输  18 动量、热量、质量传输的类比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  参考文献
《传输原理》由出版。
传输原理课程是;台金、本科生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在学完和课程后开设,它是冶金、材料类专业本科生的前期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传输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解析方法,理解强化生产过程和改进生产工艺的传输基础理论,同时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生产工艺过程中传输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基础。 传输(transport)与输送、转移、传递同义,都是指自然界不同条件下的物质或能量随空间及时间的变化。传输现象(transport phenomena)普遍存在于各工程技术领域。传输过程是流体的动力过程、传热过程及过程的统称,也称或速率过程。传输过程中进行着、热量、质量的传递与输送,分别称之为(momentum transport)、热量传输(heat transport)和质量传输(mass transport)。传输原理或传递原理主要研究流体的动量、热量、质量传榆或传递过程的速率,三者之间具有类似。从20世纪中叶以来,传输原理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广泛应用于冶金、材料、机械、化工、能源、环境等工程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冶金已从狭义的从矿石提取金属,发展为广义的冶金与材料制备及加工,传输原理在认识;台金过程与材料制备及加工过程的本质,发展冶金与材料制备及加工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流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柱作用,它已经成为现代;台金与材料制备及加工工程的理论基础。 按照冶金行业“十一五”教材出版规划的要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在参考国內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培养的需要,我们编写了《传输原理》一书。本书由动量传输、热量传榆、质量传输三篇,共18章组成,书中內容力求体现系统性和实用性。动量传输、热量传榆、质量传榆统称传输原理,亦称“三传”,它们是冶金与材料制备及加工过程中三个不可分割的物理过程,通常有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三种方法。本书主要介绍理论研究方法、和部分数值计算方法,即以、第二定律和为依据,注重从“三传”具有类似性的角度阐述了动量传榆、热量传榆、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解析方法。
参考资料: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合作伙伴:
亚马逊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传热学基本原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传热学基本原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热传质基本原理 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