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说技术施工单位联系单数级的区别与联系

运动单位计数技术在糖尿病中应用的研究--《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运动单位计数技术在糖尿病中应用的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单位计数技术对糖尿病(DM)患者神经损害的判定意义,评估糖尿病感觉神经下运动神经功能状态,分析运动单位数目与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方法:纳入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9例,应用Keypoint4肌电诱发电位仪,计数大鱼际肌、小鱼际肌、趾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平均运动单位面积(Mean area),最大运动单位面积(Max area);测定糖尿病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根据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将DM患者分别分为DM正常组、感觉异常组、混合异常组,并与45名健康正常人对照,同时记录DM患者糖尿病病程、入院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DM患者和对照组运动单位数目,并分析DM患者运动单位数目与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
结果:糖尿病组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及趾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为111.3±67.2、111.8±73.4、68.3±57.0, Max area为41.7±14.9mVms、45.0±13.7mVms、21.8±10. 4 mVms, Mean area为1.0±0.5 mVms、0.9±0.3 mVms、1.0±0.5 mVms,对照组运动单位数目为192.2±61.2、165.7±76.9、113.1±48.0,Max area为52.1±12.4mVms、51.8±11.9mVms、36.8±10.0 mVms、Mean area为0.7±0.2 mVms、0.7±0.2 mVms、0.8±0.3 mVms,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及趾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均减少,Max area均减小,Mean area均增大(p均0.05);感觉异常组、混合异常组、DM正常组、对照组小鱼际肌运动单位数目为113.4±59.7、60.6±20.3、182.9±69.3、165.7±76.9,趾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为91.1±81.4、48.0±27.6、128.8±26.2、113.1±48.0,尺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为9.1±2.1mv、7.3±2.6 mv、9.8±1.7 mv、9.8±1.6 mv,腓总神经CMAP波幅为5.1±1.5mv、2.4±1.1 mv、5.3±1.7 mv、5.8±2.1 mv,与对照组比较,感觉异常组、混合异常组小鱼际肌、趾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均减少(p均0.05),DM正常组小鱼际肌、趾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混合异常组尺神经、腓总神经CMAP波幅均减低(p均0.05),感觉异常组和DM正常组尺神经、腓总神经CMAP波幅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与DM正常组比较,感觉异常组和混合异常组小鱼际肌、趾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均减少(p均0.05),混合异常组尺神经、腓总神经CMAP波幅均减低(p0.05),感觉异常组尺神经、腓总神经CMAP波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感觉异常组比较,混合异常组小鱼际肌、趾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均减低(p0.05),尺神经、腓总神经CMAP波幅均下降(p0.05);糖尿病病程为1个月至30年,空腹血糖为5.0~2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3.3~16.8%,糖尿病组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及趾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p均0.05),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均0.05)。
结论:MUNE可以用来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运动神经功能状态,较CMAP波幅更易发现轴索变性;糖尿病患者存在功能性运动单位的丢失;DM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同时存在侧枝再生代偿;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存在临床下运动神经的损害;运动单位的丢失程度受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病程越长,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运动单位丢失越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587.1【目录】: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9
缩略语9-10
研究现状、成果10
研究目的、方法10-12
对象和方法12-15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12
1.2 方法12-14
1.3 统计学方法14-15
参考文献33-37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7-38
运动单位计数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43-52
综述参考文献52-5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成宏;朱东铭;朱珍棠;崔玉真;高金环;陈庆深;罗少红;;[J];广东医学;2007年02期
宋娟,姚传华;[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01期
王真真;罗巧云;欧阳文纬;卢祖能;李静;陈月瑛;;[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付明;刘冀清;李海囡;余明;;[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7期
郭思颖,丁晶,董继宏,汪昕,朱一皓,韩荣;[J];中国临床医学;2001年01期
王莲,卢祖能,王镇涛,曾庆杏;[J];临床脑电学杂志;2000年02期
王莲,卢祖能,王镇涛,曾庆杏;[J];临床脑电学杂志;2000年03期
杨孟雪;;[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18期
吴丙云;鲁珊珊;刘莹;;[J];山东医药;2007年17期
黄立宏,周晖,吴萍嘉;[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军丽;;[J];安徽医药;2009年08期
盛浩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蔡少雄;向海燕;兰国斌;刘军;朱建勋;郭东宇;;[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1期
穆晓红;刘铜华;秦灵灵;王磊;吴丽丽;李娟娥;孙文;张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2期
刘开渊;;[J];重庆医学;2011年23期
杨兵;王雨生;庞蕾;;[J];重庆医学;2012年10期
逄紫千;谢占峰;阎慧;朱丹;叶玉琴;;[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张军,雷闽湘,刘泽灏,王爱民,陈卓雄,孙曙光;[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6期
王贵平;周晖;赵瑛;刘志民;;[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刘效巍;王洪志;许晶;高淑敏;宋春莉;周丽娜;李秀敏;;[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春霞;孙远征;徐莺莺;;[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继明;吴以岭;杨萍;宋林;;[A];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神经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杨薇;[D];吉林大学;2009年
赵章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刘敏;[D];山西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浩然;[D];郑州大学;2010年
杨晓燕;[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陈龙雯;[D];昆明医学院;2011年
石志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常虹;[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李倩;[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曲秋菊;[D];延边大学;2011年
王晓琼;[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赵军;[D];河北大学;2010年
段伟松;[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立春,陈天风,潘映辐;[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0年05期
李妮;[J];广西医学;1999年01期
李妮,陈晖,林碧,周微雅;[J];临床荟萃;2000年02期
赵明,张雯,王亦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年01期
李剑波,陈家伟,冯振卿,马洪太;[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王莲,卢祖能,王镇涛,曾庆杏;[J];临床脑电学杂志;2000年02期
王笠,李琳,王达,张滢,胡晓波,罗敏;[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年02期
沈丽英,陈正永;[J];现代康复;2000年10期
姜南春;[J];现代康复;2000年10期
毛微波;[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严宇清;李凯军;何剑峰;;[J];西部医学;2008年05期
喻冬柯;杨雯;张梦雪;杜俊蓉;于传兴;李德山;赵长义;乔奎蕴;;[J];华西药学杂志;2009年01期
张涛静;高彦彬;关崧;谢培凤;周晖;商学征;易文明;盛彤;张清怡;;[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年02期
赵杰;李婧;王尉;王恒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1期
高斌;宓真;杜馨丽;车海龙;;[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4期
林军;梁志锋;陈冰;黄志明;欧彪;;[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年05期
王安平;云振宇;张列兵;张和平;;[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7年04期
王瑞良;张洪梅;苏青;;[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艾淑珍;粟一欣;陈小平;周利平;江晏;吴佩玲;成正雄;;[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徐向进;曲利娟;陈红;冯修高;陈频;张荔群;郑智勇;;[J];南京部队医药;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辉;王静凤;傅佳;李晓林;李冰;王玉明;薛长湖;;[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张苏皖;李素梅;翟斐;张丽;章容;汝燕;;[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牛轶雯;谢挺;曹小赞;缪明远;董叫云;葛奎;戎柳;花兰女;陆树良;;[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吴亮;;[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沈丽;殷峻;;[A];第13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1年
贺学林;陈以平;;[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陆颖理;吴晖;庞玉萍;朱惠;;[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张振华;陶枫;刘瑾;姚政;陆灏;沈远东;;[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金花;徐晓云;徐海元;罗峥;王悦;;[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赵明;张召峰;梁江;李勇;;[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季雪飞;[N];健康报;2006年
健康时报记者  何佳颐;[N];健康时报;2006年
赵纹;[N];人民日报;2007年
王玲玲;[N];健康报;2006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田浩明;[N];健康时报;2007年
王辉;[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吴刚;[N];健康报;2010年
李兵;[N];健康报;2004年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贾伟平;[N];健康时报;2006年
刘东;[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丽萍;[D];山东大学;2008年
唐代屹;[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卢薇娜;[D];浙江大学;2010年
李华青;[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卢来春;[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姜秀云;[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黄鸣清;[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继红;[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会平;[D];浙江大学;2008年
马利;[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兆妍;[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张洁;[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李蔚;[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番寿蕊;[D];昆明医学院;2010年
陈永坤;[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陈丽丽;[D];青岛大学;2010年
赵勇;[D];扬州大学;2010年
李琴;[D];复旦大学;2010年
亢建国;[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宝岗;[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有学长学姐能说说【新闻系】和【数字媒体技术系】的区别吗?_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22,694贴子:
有学长学姐能说说【新闻系】和【数字媒体技术系】的区别吗?收藏
男,想学电视媒体方面的,视频制作这些,这两个专业看起来很相似,能说说区别么?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以这个数中的2为例,说说什么是“计数单位”和“数位”_百度知道数学四年上&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 亿以内数的读法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
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看了这幅主题图,大家从中了解了我国六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及人口数。大家都想尽快认识这些多位数,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吧!今天,我们要认识比万更大的数。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
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你能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7.练一练: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四、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
  64070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
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五、巩固联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六、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亿以内数的写法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指名回答后:写万以内的数时应注意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在写数时,哪个数位上的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在写含有两级数时应注意什么?你能梁仲兴举例说明吗?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7、9、12题。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
&& 亿以内的数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
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片子内容:
判断题:(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3)六千八百五十万   写作: (&)
      一百万七千     写作:1007000 (√)
      四万零九十     写作:4090   (&)
    (4)米=(1786)万米   (√)
       米≈(1786)万米   (&)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 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 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读、写法注意四位一分级;做完回查。)
(5)请小老师判断第四题。
①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的异同之处吗?
(6)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习: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
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第4题,P10第8题,P11第11题。
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
2.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0;读一个0;
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6页第3题;第17页第5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
(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 比较数的大小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   601&#   687&#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小组讨论
00000  ,  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
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 求近似数(A)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哪些信息?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让学生把10000个改写成以万个为单位的数,并组织交流
用什么方法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出示例6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⑴在省略1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数时,12756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1389000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比大小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3.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5.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学了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谁来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1、2个学生回答)
师让学生自己完整的总结:首先要看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不能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如果数位不相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就大。
2.复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0万   1万   万
师:要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个“万”字。
3.做一做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二、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1.让学生表演地球与太阳(课本例6)。
2.师:“大约130万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是一个大概数,近似数。
师:求一个近似数要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
3.1=1万  9万
    ≈13000=13千      =1389千
① 师: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
生: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不满5就四舍,满5就五入,然后在把万后面的数改写成零或加一个万字。
② 请同学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
做练习15页的“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
生总结: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个数位,然后看到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定四舍五入,但必须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4题 由师生对答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第5题 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说明过程。
3.第7题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4.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
&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难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到数字,几乎每天都要和数字打交通。同学们还专门学习数学这一学科,可是你们是否想到: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古代有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1.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     )级(     )级(     )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 )是一百亿、10个亿是(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亿以上数的读法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小组交流: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复习亿以内数时用到过的一些数据。上课时,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再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些数的。这样是帮助学生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处理亿以内的数,引导学生看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在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数据的来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二、讲授新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有学生搜集的、也有教师提供的)例如: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双。
&#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美元。
④截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人。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是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例如:(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
(1)听录音判断对错:
  读作:六百一十亿 ?(√)
 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800 7000    65 0006     
    70    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5.师:你觉得读含有2级的数和含有3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读法一样,数级扩展)
6.下面围绕读法进行练习。做练习一:并填反思表。
(1)读出下列各数:(先自己读读,再2人互相读读。1人读1人判断。再换过来读。有争议的可以举手。)
         
       
读完六个数可以填写反思表,一共3个题。
三、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 亿以上数的写法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数。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让学生看一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位……,还可以知道从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亿级)。
2.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28页第5题。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上数的读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仅仅会读这些大数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会写这些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写法
三、教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亿以内数是怎样写的呢?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可能回答……(先写最高位,再依次往下写,最后写个级)
师:那么,亿以上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来探讨,看看下面这些数该怎么写?
1.整亿数的写法。
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亿,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说出整亿的数,要从亿级写起,在万级、个级各写4个0就可以了)
师总结:整亿的数先写亿级的数,再在后面加8个0。
2.非整亿数的写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会写整亿的数,还总结了方法,下面这些数又该怎么写呢?
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
师:这两个数比较复杂,但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们都能写出来,有没有信心?打开课本22页,写在书上,写完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 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② 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用0占位)
③ 百亿位到十亿位为什么连续写两个0?
3.在这里教师要重点处理0的写法。
(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
(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
4.组间交流。学生手中有很多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两人间读一条自己喜欢的大数的数据,1人读,1人记录。
师:谁来根据大家说的总结一下亿以上数的写法。
5.课本做一做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
讨论:想一想亿以上的数该怎样写。
四、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
二百零六亿零五百八十万      写作:
四百八十亿            写作:
十二亿七千六百万         写作:
三十亿零六十万          写作:
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       写作:
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说说)
1.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2.课本练习三,6、7、8、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讲评。
五、小结:
(1)怎么写亿以上数的?
(2)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改写和省略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改写:
同学们,你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将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和将非整万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和将非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1.今天,我们全班进行一下信息的交流。(分小组汇报)
要求:先说说你们收集的是哪方面的信息,是怎样得到的。
   再每组选一条你们最喜欢的信息,介绍给大家。
   其他同学,如果听到你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记录下来。
2.刚才,同学们分组介绍了自己收集的信息。通过交流我们对居住的北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记录了哪些信息?(学生实物投影展示)
3.抓住学生用不同记录方式记录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
(1)两位同学记录了相同方面的信息,看看一样吗?
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立方米。
 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亿立方米。
②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立方米。
 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亿立方米。
&#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元。
 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计数单位不同:个、亿。
数值相同:大小相等。
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3)总结改写的方法:
1.学生试着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改写。(汇报反馈)
2.根据改写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换一个亿字。)还有什么问题?
二、省略:
1.出示:全市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约47亿人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约是47亿人次,可以是47亿多也可以不到47亿,是一个近似数。)
2.小组合作(先把下面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总结你们小组的方法。)
全年订阅报纸份。
收寄函份。
西城区大型商场年营业额达到元。
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元。
3.汇报,交流:
≈ 12亿    (五入)
≈ 8亿    (四舍)
元 ≈10亿元  (进位)
元≈1990亿元(进位)
4.小练:老师这儿有一组信息:
2000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人次。
2001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人次。
①自己独立完成,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②订正 人次≈2亿人次
   人次≈3亿人次
③ 师:都是2亿多,为什么一个是2亿,一个是3亿。
④利用手中的数轴,小组合作解释这个问题:
0     1亿     2亿     3亿
⑤看图。
(4)小结方法:看千万位四舍五入。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计算工具的认识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用计算器计算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集中进行了一些大数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体会了计算器的作用。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位联系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