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低段年级学生做好语文3年级教师指导用书图的有效预习学习心得

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_百度文库
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有效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组长:杨彩云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语文学科是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和进行有效实践的工具性学科,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以改变,然而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更不可以忽视。但是我们班的很多学生在课堂表现十分活跃,可他们只是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其自主学习性很差。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是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是各种自学习惯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二)现状分析
我们教师在这方每次新课之前也都会布置学生预习。但是很多预习都是流于形式,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在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预习这方面的现状是: 缺少预习的指导,缺少预习的方法。
二、概念界定
语文有效预习:预习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授的新课程之前去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自学效率;因为有循序渐进的程序,使学生在自学中能积极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学会自我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针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以及大部分家长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有效预习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
贡献者:早晨的月亮5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方法指导/(原创)如何预习才更有效#建议转发给又需要的朋友#_小学语文学习知识-爱微帮
&& &&& 方法指导/(原创)如何预习才更有效【建议…
牛老师的话课堂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取决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更取决于课堂的参与和思考。如果课前能够认真预习,而课后又认真复习,却总不能在阅读理解的题目中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这是什么原因呢?很多家长和孩子都非常苦恼为什么孩子很努力,可是成绩却总是提不高呢?牛老师觉得,语文学习的三个环节必须要把握好,预习和复习固然是这三个环节中比较重要的,但是课堂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互动,激荡脑力,充分思考,积极表达,这些都是课堂上参与学习、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比预习和复习更加重要!既然课堂听讲和参与课堂如此重要,那么问题来了,怎们做才能让孩子在课堂上更加充分地、积极地、自信地参与课堂互动呢?牛老师认为,预习时的一个小细节起到了决胜的作用。这个细节就是: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在预习时做到自问自答!自问自答式的预习方法,对于孩子的能力提升有诸多好处:1、抓住疑问,牵一发而动全局。一般来说,只要在预习时稍微用点心思,就能够在课文里找到一些自己读懂的和自己读不懂得内容。如果预习时不要求孩子吧不懂的圈划出来,并想办法弄懂,那么这些没读懂的问题就又被遗留在课堂上来。而课堂上老师讲解时,有自己既定的教学计划,虽然也会照顾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但是毕竟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您的孩子课前预习时没有弄懂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没有做出着重讲解,那势必会给孩子留下学习隐患。就如同埋了一个定时炸弹一样。虽然不是炸弹这样有杀伤力,但是问题如果累计起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么问题可就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了。我们不妨试试如下方法:让孩子在预习时,圈划出不懂的问题。并要求孩子试着在提出问题后,于文章中试着找一找问题的答案。家长回家后,或者晚饭后,把第二天要学习的课文拿出来跟家长分享。也就是让孩子当众大声朗读课文。然后由孩子提问给家长,看看家长能不能回答出来。经过这一问一答式的交流,课文内容已经就基本烂熟于心了。第二天孩子在课堂上的听讲,就能够游刃有余了。2、准备充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课堂上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形:乐于思考、善于交流的孩子永远是和老师互动最充分的那一部分,而平时口头表达不善言辞,说话没有自信,常常不能把握老师疑问的一些孩子,永远是课堂的听众。即使老师善意提问这样的孩子,得到的结果也是支支吾吾或者不知所云。我观察这类孩子,翻看过他们的语文书,书上往往是空空如也,有的虽然有些预习的痕迹,但也是寥寥数笔。看不出孩子有思考的痕迹。那么这类孩子怎样才能变成善于思考,乐于交流的孩子呢?我想只有在课前预习时充分到位,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提问需要有技巧,该怎样提问呢?家长可以在孩子预习时这样做:课文读熟后,让孩子随便提问,他的问题不管是天马行空,还是不着边际,或者您认为毫无价值,都要耐心地倾听。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打开了孩子们的嘴,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家长一边倾听,一边替孩子梳理他的问题。把没有价值的问题筛选去掉,一同跟孩子分析为啥留下的提问比去掉的要好。我们说思考要有指向,比如针对课文中的人提问,或者针对文章的事情提问,都是可以的。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孩子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表扬他会思考,善于思考。这样久了便会形成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好习惯了。爸妈负责把孩子提的问题记到语文书上,能力强的或者年级高的孩子自己把问题记录在书上。问题提出来了,就要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就交给孩子自己处理,能自己解决当然好,不能就让孩子带着问题到课堂上。但是家长要做的不是到此为止,而是在孩子放学后,询问孩子是否在课堂上解决自己的疑问。还要询问是不是自己举手提问,还是跟同学互动后了解的。要是向老师提问又得到解决,那么做家长的就要大大表扬孩子一番。不打无准备之战!才能百战不殆。我们课本里有一篇《餐桌上的大学》,这篇课文中的父亲就是运用了餐桌课堂的方法将孩子们引向了成才之路。我想各位爸妈们不妨效仿一下那篇课文里描写的方法,让您的孩子也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3、积极互动,我的课堂我做主孩子进了学校,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得如何?这些问题都是家长没有办法把握的。那么怎样做才能够促进孩子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呢?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孩子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如果没有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疑问,那么这样的预习也是没有效果的。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建立规矩:回家后必须在一个固定时间跟家长交流课堂所学。如果孩子举手回答问题了,也被老师叫道了,那么家长应该做下一个记录,制定一个评比表。每次自己举手回答问题并解决了自己的疑问,都该得到肯定。那么肯定的方式就是在家里比较显眼的位置张贴记录表。给上一个小红花作为奖励,等日后小红花积累得多了,就换成一个奖励。可以是给孩子买一本他喜欢的书,也可以是带孩子去一个早就心仪的地方去玩,还可以是吃一顿大餐。反正这些不用评比的方式,您也是会给孩子的,但把这个跟课堂主动学习和思考挂钩,那么这些奖励就变得更加有意义了。没有互动的课堂就如一潭死水,缺少了互动的课堂更缺乏了生气。所以,让孩子做课堂的小主人,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才能够让课堂真正是“我的课堂我做主”!
点击展开全文
分享小学语文学习相关知识,指导孩子学习语文的方法,展示语文学习成果,沟通家校语文学习指导。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22:26:0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官方公共微信好习惯跟我们一生!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UID:1656890
在线时间2小时
E币2714威望150贡献值0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作为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是引导学生入门、传授探索技能的人。在多数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方式探讨中,课前预习一直都是占据主要位置的话题。=750) window.open('/attachment/Day__ccb962a5278d.jpg?16');" style="max-width:75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750)this.width=750;" >课前预习不仅对于语文教育,对于其他课程也同样重要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抓好学生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先行一步”,做到有准备地听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预习的要求不仅在于熟悉教材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于找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发现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位教师总结的低年级语文课预习的一些方法和要点。 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展的阶段,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刚开始,教师要先和学生一起总结预习方法步骤,做为学生预习的“指南针”。各学段要求预习的方法内容是各不相同的,二年级预习方法步骤可以如下: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自己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读正确、流利。 二、再读课文与识记生字相结合 根据低年级的课程标准,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我觉得就得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认,使生字在孩子们眼前多次重复出现,才能牢固掌握它。根据以上原则,我是可以这样帮助学生预习。每次在教学新的课文之前,我都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自己借助拼音再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用自己的方法了解字音,然后让家长考考你。之后想想生字的识记方法,说给家人听,并认真听取家人的意见。再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等,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如果有不理解的,就在预习本上写出来。以便第二天在课文学习中与其他同学做交流。 三、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疑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这不仅使学生明确了预习的步骤,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而且也为教师省去许多引导时间,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四、加强家校联系 预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需要教师的用心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家庭的协助和配合。因为预习方法步骤里有多项是需要家长的帮忙。老师要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预习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确学生预习的目的方法步骤,指导家长做孩子学习的伙伴和导师,成为学生预习路上的引路人和督促者。 五、定期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不但可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还有助于教师根据自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因势利导,提高教学实效。因此,学生进行预习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定期进行抽查,使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还要着重检查预习的质量,防止预习走过场,流于形式,切实发挥预习的真正功效。可以采用课上反馈,也可利用课余时间检查。 &&&&只有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打开微信扫一扫
UID:1251146
在线时间41小时
E币83765威望575贡献值0
UID:1250397
在线时间64小时
E币523785威望1428贡献值0
UID:1140934
在线时间263小时
E币76878威望6373贡献值0
从小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确实非常重要,大了就培养不了了
UID:937450
在线时间12小时
E币13859威望115贡献值0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Powered by & Copyright Time now is:09-03 18:59 &
版权所有 Gzip enabled
Total 0.101120(s) query 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3年级教师指导用书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