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从古至今服饰变化的gdp数值及变化率

2014年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为50.2%
  南方日报讯 (驻京记者/赵晓娜)国家统计局3日公布,对2013年支出法GDP数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13年支出法GDP总量为589737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064亿元。另外,2014年我国支出法GDP为亿元,其中最终消费支出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7462.9亿元。
  2013年最终消费率为51.0%
  国家统计局3日公布,按照第三次经济普查年度支出法GDP核算方案,根据2013年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有关专业、部门统计数据、补充调查数据,国家统计局对2013年支出法GDP数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13年支出法GDP总量为589737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064亿元。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增加8843亿元,资本形成总额减少6180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加401亿元。
  统计学上,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三种基本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中,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常住单位最终产品使用的角度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使用去向,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服务净出口三部分构成。
  据了解,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反映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需求的结构状况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制定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支出法核算中,均利用了第三次经济普查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部分、存货变动进行了修订和重新核算。经修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初步核算数减少6048亿元,对存货变动重新核算的结果比初步核算数减少了132亿元。
  经修订,2013年最终消费率为51.0%,比初步核算数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为37.3%,比初步核算数提高了1.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率为46.5%,比初步核算数降低1.3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本形成率为44.6%,比初步核算数降低1.3个百分点;净出口率为2.5%,比初步核算数提高0.1个百分点。
  去年支出法GDP为640796亿元
  另据国家统计局3日发布数据,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2%、48.5%、1.3%,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分别为3.7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支出法GDP为亿元,其中最终消费支出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7462.9亿元。
  在2013年支出法GDP数据的修订方法上,国家统计局介绍,一是改进了居民消费支出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二是修订了政府消费支出的核算口径和资料来源,三是修订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和资料来源,四是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相关资料对存货变动进行了修订,五是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数据进行了修订。
  国家统计局表示,按照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国际通行做法,由于资料来源和统计指标口径的调整,在2013年支出法GDP数据修订的基础上,也对1978年到2012年支出法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责任编辑:数据简报:年中国各年度GDP及增长率一览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苗苏)
精彩图片推荐苹果/安卓/wp
积分 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匿名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本帖最后由 wanghaidong918 于
16:27 编辑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中国GDP占世界份额的历史变迁&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一. 前言& &&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GDP 是宏观经济上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economic indicator),不管是按汇率的还是所谓购买力平价的GDP。大家也都明白,这个指标缺陷很多,比如说它只是国家或区域内进行交易买卖的所有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值之总和,如果没有交易买卖,那么这个产品或者劳动服务就不计算入GDP,比如说家庭内的家务劳动,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许多巨大的全民基本建设等等。而且,这种算法不管是正面意义的反面意义的,只要是交易了,就计算为正的GDP,比如说自然灾害后要重建,对犯罪者要有律师要加人加监狱押管加服务等等都算是GDP的累积,当人们的(可)交易活动污染环境,产生GDP,然后来治理环境同样通过(可)交易活动时,仍然贡献GDP(当然如果是义务提供物质和劳力来治理时就不贡献GDP了),但对环境来说,即使是恢复到原状,也不过效果为零,但可能对GDP做了双重正面的贡献。&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总之,GDP考虑的是是否商品化(交易),并不考虑交易的社会利益和后果,因此GDP大小可能随商品化程度变异,既不完全等同于经济或财富,更不等同于人民福利,即不包含财富和利益分配的内容(所以千万不要搞GDP崇拜)。GDP包含“污染”“犯罪”的无效有害的交易活动,但如果走极端把GDP等同于“污染”“犯罪”“无效”则也可以说是完全不对头的。毕竟在更多的情况下GDP大体上反映出宏观经济的状况,并且与社会进步与人民福利有关联,至今为止还没有另外一个可以普遍接受的其它指标来代替,比如绿色GDP等尚难以合理地进行精确定义和定量估算。从前用国民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GNI。后来改称为国民产出,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但现在基本上都采用GDP体系了。所以,这里仍然用GDP作为首要的指标来讨论(本文无意于臧否GDP,仅仅是用这个指标来讨论),这样就“与国际接轨”了。对GDP而言,认为主要与投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有关,又主要由投资/消费/顺差组成,所以这里主要从GDP值及其变化率,外贸,GDP组成,劳动力组成等方面讨论。&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二.数据说明&o:p&&/o:p&&/FONT&&/FONT&&/P&
&P&&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o:p&&/o:p&&/FONT&&/FONT&&/B&&/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主要的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等机构发布的结果,部分亦来自STAT-USA(美国商业部下的官方收费网站),购买力平价GDP(PPP-GDP)来自国际货币基金会(IMF)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及一些经济研究所(如PWT)的数据,日本的主要采用日本国家统计机构英文网页公布的数据,与中国有关的数据尽量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汇率GDP和PPP-GDP均采用其标准定义。作为惯例,GDP增长率是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增长率,而公布的GDP一般是当年现价的GDP,包括了通货膨胀。某年n的现价GDP&SUB&n&/SUB& 与其前一年 n-1的GDP&SUB&n-1&/SUB&由当年增长率(g)和通膨率(I)由关系式1表达:&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 && && && &GDP&SUB&n&/SUB&&&=&&GDP &SUB&n-1&/SUB& (1+ g&SUB&n&/SUB& + I &SUB&n&/SUB&)& && && && && && && && && && && &&&(1)&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式1中扣除通膨部分则成为真实GDP。通常从某年出发,通过式2由增长率可以求得前后各年的真实GDP,或称校正GDP,&o:p&&/o:p&&/FONT&&/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 && && && && &&&GDP&SUB&n&/SUB&&&=&&GDP &SUB&n-j&/SUB&* &/FONT&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g&SUB&j&/SUB& )& && && && && && && && && &&&(2)&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其中n和j指年份。这个乘数项(1+g&SUB&0&/SUB&)*(1+g&SUB&1&/SUB&)*…*(1+g&SUB&j&/SUB&)以100为基准称为GDP指数。如果以某年为基准固定货币值算,则成为校正到某年的GDP(chained GDP)。这时采用通货膨胀率乘积(1+I&SUB&0&/SUB&)*(1+I&SUB&1&/SUB&)*…*(1+I&SUB&j&/SUB&)归一化后换算,称为平比换算器(deflator),一般也各国统计机关公布的GDP现值和不变价格增长率得来。如果有各年的GDP及增长率,则通货膨胀率可以由式1求得。&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三.数据分析讨论。&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I]1。现价GDP[/I]&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图一为1970年以来世界现价美元GDP(如不说明,GDP均指现价GDP)和购买力平价美元的PPP-GDP。PPP-GDP高于GDP,逐年较平滑地指数式增长,而现价GDP则较曲折地由3.3万亿美元上升到42万亿美元。由于其它国家尤其是穷国的货币平均值相对于美元低估了,PPP-GDP比GDP高。而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比率相对变化导致现价GDP曲折变化。期间由通货膨胀导致平均货币贬值为原值的约20%。这样在很多情况下笼统地讨论现价GDP意义并不是很大。&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图二为各年的GDP真实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如果和石油价格比较(结果未列出),可知石油危机时(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前期)增长率下降而通膨率上升。这说明了世界经济对石油价格的依赖。90年代初石油价格短期上升也有同样的趋势,但波动小些,这也主要是90年代这次的时间短,而世界经济对石油价格依赖没有以前那么严重而已。这样,GDP和通货膨胀变动都比较小了。但眼下的石油高价如果延续时间长了,对世界经济也应该会产生大的负面影响吧,尤其对不产油的穷国更是如此。&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如图2a所示的时间范围内,GDP增长平均值为3.1%,标准偏差为1.3%,信噪比为2.4,是个一致性比较好的过程。如果考虑石油危机后的最近23年,则平均3.2%,标偏1.0%,信噪比3.2,从过程控制的角度看,这是个相当好过程了。比如说,做预测时,可以根据此前的结果95%以上(2σ范围)的可信度说世界GDP增长率应该处于1.2%和5.2%之间。进一步地,采取模拟的方式可以得到更有意思的结果,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当然,单纯从过程控制的角度看的观点未必符合世界经济的真实要求,一个高度可控的体系也可能是死气沉沉的体系,比如欧洲某些老牌国家人口和GDP均停滞,增长和变动均趋于零,可能就是这样(不过这些国家的所谓竞争力指标很高,可见那个竞争力指标制订得不怎么样)。一个受控稍差,不一致性增长的过程也许更好,但可控体系肯定有许多优点的,而一个高度成长的可控体系无疑比较理想。&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图三为几个较大经济体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例。欧盟(EU-25)和美国(或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在伯仲之间,交互变化主要由汇率变化引起。两者相加基本上占了世界GDP的60~70%。日本占约10%,中国约5%。其中所有的曲折变化除了经济份额的真实变化之外,汇率变化基本上说有更大的影响,所以这只不过是个“名义”上的结果。比如中国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由70年代初的2.2~2.5现在的8,日元则由360变为现在的110,欧元的产生和变化均导致世界GDP组成变化混乱。在考虑了所有这些因素后,大致可以看出,欧美仍然是世界经济的大头,通过汇率变动的游戏后其比例并无明显变化,日本和所谓的四小龙则是下降的,中国处于上升阶段。&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图四显示了另外几个有一定重要性的经济体的GDP比例。这些年里,拉美,非洲,中东,独联体等的重要性均在下降。非洲沉沦了几十年了,尚未见到曙光。拉美畸形增长剧烈后泡沫破裂,可以说是水深火热。中东以前过于依赖于石油,经济单一,最近一些年经济上的多方面有所成效,近年来又赶上了好时光了,如果坚持以石油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应该有好的前景。前苏/独联体的数据较离谱,前期卢布与美元没有官方兑换比率,世界银行等对卢布过于压低,其结果显然不合理。但其变化则显示了90年代初民主化后的沉沦,近年来主要由于石油高价国家加强控制带动明显增长,却不免被某些方面大骂民主倒退。印度在90年代后比较稳健地增长,但其速度慢于中国,与中国的差距仍然增大,据说印度是民主国家,所以其经济一定会比中国更有前途。不过这个论点没有经济论据的支持,而且其论证过程颇不合逻辑,很难叫人接受。比如民主那么多年没起作用,怎么今后就一定会有神奇的效力,使得增长慢的一定比增长快的增长更大?也许其道理太过于高深了。中国的增长快,但一定要自主稳健发展,可千万不能重蹈拉美和前苏的覆辙,至于那些不合逻辑的要民主化才能有经济发展的论证,不实行也罢。其实,西方都是先当强盗抢了钱发家致富后才想起来民主的。中国自主发展了,也应该会在此过程中按自己的方式好好发展民主吧,似乎没有必要停下来先实现了得到某些方面认可的民主然后再谋求发展。&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I]2。购买力平价GDP[/I]&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PP-GDP组成结果可以给出更加清晰一致的趋势(有多种PPP-GDP数据,颇接近,尤其是最近二十年的结果。有机会我会详细分析比较评价这些体系和数据),见图五。欧盟和美国的实际生产/服务所占比率由五十多年前的接近30%降为接近20%。原来的第三大经济体前苏联/独联体在70年代中期以前其实是处在上升的势头(同期美国显著下降,这从当时两国攻守之势可见一斑)。此后美国稳住了,苏联开始走下坡路,终于在90年代到来时自由落体般的掉到不起眼的地方去了,要重新爬起来恐怕不是十年八年就可以做到的事情。这其间的教训应该值得总结总结。以前的第四大经济体日本自70年代中期就失去了冲力,到九十年代后就步步下滑。曾经风光过的四小龙及东盟没有多高的位置(未列出结果)。今天,四小龙其实已经没必要放一起讨论了,除了说香港已回归中国,台湾地区其实经济上已经接近被中国大陆收编,南韩新加坡也已经与我国密切难分,东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议2010年生效。基本上5年后,以中国为主结合四小龙及东盟的占世界PPP-GDP近30%的区域经济体应可成形,从人口和生产服务的产出规模上都将是世界最大。而且从趋势看似乎中国单独就可以在十几年后赶上欧盟和美国的PPP-GDP水平。由于日本四小龙东盟都在中国周围,他们失去冲力的时间大致对应于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可以认为是中国的力量起了一定的作用,看起来这些地区包括日本在内基本上只有融入中华经济体的命运。或者至少有这种可能吧。问题是,可能性有多大?要怎么样才能避免重蹈竞争失败者的前辙?&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从中国自己的发展过程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中国在结束战乱后五十年代发展还是蛮快的,“三年自然灾害”后就降了一大截。62-66的五年效果好,但文革一起就打断了。当然这段时间里中国并未被整体拉下去,但中国周围各国和地区是跑到前面去了。这是政治过于冲击生长的后果。当然,这段时间里中国在被封锁的情况下基本上完成了初步积累,初步的工业化(见图5b)和科技发展,奠定了中国可以和平自立的实力,培养了整个全国较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些为后来的高速和平发展打下了基础。PPP-GDP曲线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走低走平了一回,这不但在经济上耽误了几年,更在国家民族的心理上流下了巨大的阴影,其创伤不是几个GDP数据能够概括的。好在这个坎儿走过来了,估计不会有多少人希望再来一次那种“民主运动”来使PPP-GDP曲线往下再走一回吧。除了这个,97-98的亚洲金融危机被我国“危”转化为“机”,使得周边与我国更近了。因此,如果我国能够有效地调节为合理的利益分配,理顺国内的利害关系。在内部安顺的基础上,致力于持续稳健的自主发展,则这种可能性就一定会转化为现实。&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四。结论(略)&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五。文献(略)&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0:52:01编辑过]
载入中......
奖励原创!
总评分:&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很好,你的数据从那里来的 ?写经济学的论文到底怎么选角度?
谢谢你的意见。有时选角度拿不定主意,先写出来听听意见。兄可否具体指点? 数据由IMF, STAT-USA, 日本,中国国家统计局获得: "二.数据说明
主要的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等机构发布的结果,部分亦来自STAT-USA(美国商业部下的官方收费网站),购买力平价GDP(PPP-GDP)来自国际货币基金会(IMF)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及一些经济研究所(如PWT)的数据,日本的主要采用日本国家统计机构英文网页公布的数据,与中国有关的数据尽量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 我的一个旧帖子供你参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4:19:40编辑过]
2005年度中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为5%。这个份额与1970年排名世界第四的法国,1980年排名世界第六的意大利(当时排名第七的是中国占世界的3.35%),1990年排名世界第四的法国和2000年排名世界第三的德国相当。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蒋建波
蒋兄所言甚是。经过修正后中国的现价汇率GDP占世界份额5%略多,居世界第四位,与第三位的德国颇接近。 中国该多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方式,及财富分配。
05年的主要数据已经公布了
大家可以到国家统计局网站看看
谢谢二位的提醒。 这原是一个系列,半年前开始写的。如今中国的GDP数据有些改变,总值增加了16.81%,结构也有较大变化。本文也应该相应改变才对。最近较忙,过几个月再改。 其实主要就是普查后的结果,中国的现价汇率GDP增长为占世界比率的5.1%。在国内GDP三个产业的比例由普查前的15%, 53%,32%改变为13%, 46%, 42%。第三产业比率增加了10%。虽然还是过低,但比起以前是更合理些了。而支出法GDP构成中,投资占的比率由大于50%到低于45%,即使如此,也是投资比率高得出奇,显示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投资推动/拉动,仍然是消费不振,很不合理。要有效改变,必须有效改变收入结构,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强烈抑制中低收入者消费的政策。如此才能逐步改善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社会和谐不和谐,收入水平分布及其重要。以前中国的做法过于倾向于暴富一方了。必须有所调节。 好象贴图的网站出了什么事情,图不能显示了。抱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9:06:46编辑过]
mark& & nafion
看不到图,怎么回事?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5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当前位置:&&
2014年全球GDP排名前十国家公布 中国GDP总量达10.4万亿美元
& 相关推荐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截至2014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gdp排名前十国家(单位:万亿美元)
2.中国10.4
8.意大利2.13
9.俄罗斯2.06
10.印度2.05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热门调查榜
热门数据榜
2015年以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线城...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gdp每月数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