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喜欢国学文化,想在深圳给老爷子买套人文气息dnf浓厚的异界气息点的房子,有推荐吗?

万科在京西北做了一个小区……,围成13个院子,每个院子40、50户人,有味道?
万科在京西北做了一个小区……,围成13个院子,每个院子40、50户人,有味道?
北京万科的营销总监周昆把自己关于“万科BLOCK”的一些思考做了个PP文件,这是那里面的一句话,有煽情的味道。周昆因公去日本之前,我们在深圳逮着他,做了一个关于北京万科在中关村地区开发的新项目“万科BLOCK”的采访。背景有一些音乐,手边有一些啤酒,从听曲儿看戏说到项目本身,周昆滔滔不绝。深圳的霓虹灯透过大露台上的热带植物映在他身边,周昆显得很自信,很专心,很“万科”。
《万》:为什么叫BLOCK这个名字?
周昆:从产品层面看,这个产品最大的建筑特点就是BLOCK,院落式住宅。这是我们当初委托美国GBBN作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BLOCK的概念是万科主动提出的,集团副总经理莫军当时也这样提出,我们拿到这么好的地,就要做一个最好的、对得起这个地方的东西。要做一个有北京感觉,有海淀感觉的作品。拿到这么好的地,做出适合它的产品,就一定会有人喜欢它,住下来,成为我们的客户。
从产品的发展思想看,BLOCK是这个产品的魂。用一句话概括,我们意在发展出一个像这个地方的、与这个地方很和谐的、新型的住宅小区。它是我们的最大特点,是产品的灵魂。
从营销传播的角度来说,项目这个定名也有很强的特点,可记忆性强,传播起来速度快。
BLOCK不是做概念,它是我们的设计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客户的关注和认同,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实现,把一个美妙的设计思想变成现实。
《万》: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
周昆:万科一直希望在北京能多区域发展,进入中关村一直是我们的愿望。北京住宅市场的三大热点区域:CBD、奥运村和中关村之中,奥运村是由于主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而带来地段的改善,从而成为热点,是政府的规划行为的结果。CBD是一个贸易中心,这里跨国企业云集,是一个商业味很浓的地方。中关村则是学校、科研所、创业公司聚集的地方。
北京和深圳、上海相比,深圳是一个出口加工区,上海是吸纳型的,什么时髦什么先进上海就拿过来。北京的东区国贸一带和上海是一样的,而中关村是北京创造自己价值的地方,是原创的中心地,这是中关村的意义所在。从税收,从对GDP增长的贡献来看,中关村都是北京经济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未来。
不仅有未来,中关村还有他的过去。万科BLOCK所在的地方叫“西苑”,为什么叫西苑?这就是它的传统,这里过去是皇家园林,是北京最像江南的地方。颐和园、圆明园、京密引水渠都在这附近,有句话说,“老祖宗都喜欢的地方”。它有风景资源、历史资源,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北大清华也在这附近。
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段。但过去没有机会在这里建造好房子,因为交通不方便,不像奥运村、CBD本来就有那么好的路。但是现在不同了,北京市已经把中关村当作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区域,大力发展它,交通变得便利。这样就为我们的客户在这里拥有一所好房子提供了机会。
现在中关村向外发展,政府大量投资改善环境和交通,扩建万泉河路,拆迁老城区,还这里原有的美丽风景,还原这个地方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好地方中的好地方,适合于高档住宅、舒适型的住宅。它跟中关村的普通住宅不同,中关村周边的高层住宅主要是解决功能性问题,虽然到风景区也很方便,但还是有一定距离。而万科BLOCK解决的是功能性之上舒适性和生活感的问题,是一群追求价值、追求生活的现代人聚居的地方。
我们的项目通过BLOCK的形式,解决了聚居和交流的问题。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能看见京密引水渠,看见北望山、西山。它有中关村的生活氛围和工作资源,有中关村的素质和格调,又提供和中关村不同的选择:让人们生活在风景中,生活在自然中,它的建筑形态还决定了这是一个安静的社区。
万科看好中关村,在中关村海淀一带洽谈了很多项目,最后选择圆明园附近这个地方,这里是北京上风上水之地。我们认为这里能够做出非常有品位的、适合少数人群的、带有北京特色而又富于西区色彩的楼盘。
《万》:万科BLOCK在这一地带的众多楼盘中会占据一个怎样的位置?
周昆:周边的楼盘是普通住宅,而我们是要发展出一个传统的人文大宅。万科BLOCK的价位在这一带也是最高的,我们到8000块左右,其他楼盘一般是6000块。我们的竞争对手来自更远的区域,万柳区域、学院路区域、中关村核心区等。
万科BLOCK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景观优势和地段优势,我们是景观住宅,人文住宅。另一个优势是我们的建筑形式、舒适度,楼盘的容积率很低。在这一个片区,除了别墅就是万科BLOCK的容积率最低,刚刚过1倍,四五层高的楼,全地下车库,舒适度很高。
《万》:如果这个楼盘是在京城东北,或者CBD,甚至是上海,还会是现在这样的设计理念吗?
周昆:其实万科集团在各地也发展过这样的围合住宅,但万科BLOCK不同,它的设计思想是要实现北京传统院落式生活。这里有一个地脉联系的问题,在那个地方做这样一个东西,它感觉是最和谐的。
万科青青家园给人的感觉是小镇,是快乐的色彩、轻盈的尺度。万科BLOCK带来的是朴实含蓄的豪华感,它的客户是相近的:事业有成,追求生活品质但不炫耀。他们选择这个地方,喜欢在这里生活,而万科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发展商,能够做出最合适这个地方的东西——他们信任万科的能力和眼光。
这是一个充满传统居住的内涵精神,又洋溢着西方现代生活情调的建筑作品。万科BLOCK的建筑规划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院长朱小地先生亲自主持。而住宅设计在国际范围招标,最后由全球知名建筑师事务所美国GBBN担纲,这是一家有着45年历史、拥有100多名建筑师的资深事务所,自创办以来,超过2500个方案获国内和国际大奖。GBBN最擅长的是在自然和人文景观优越的土地上,建筑有机而和谐的建筑,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景观设计由美国Bentley Koepke景观设计公司完成,首席设计师Martin C. Koepke曾成功为许多美国富人区别墅设计室内外环境。
《万》:万科BLOCK和周边的建筑、环境会有怎样的相互影响?
周昆:应该说10万平米,600多户人家,万科BLOCK已经自成一体。周边项目有做得好的,有做得不如人意的,事实上我们也希望它们做得更好,让这个地段变得更美好。大家如果都做好了,这里成为一个大片区,会提升这个地段的价值。北京的住宅开发周期很长,一般在18个月以上,所以万科无疑是第一个来开发这个地段高端市场的发展商。
万科在楼盘的后续服务方面是相当出色的,居住舒适度、万科一贯的服务品质和承诺的兑现都是没有问题的,这对周边楼盘也会有一些好的影响。在北京,如果说大家都希望去做一个梦想的话,万科的区别在于:我们尽力把梦想拉得更近。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两三年后的客户舒适度和满意度,我们的目标应该更远:发展出一个作品,让它跟这个地方真正和谐,将来成为城市肌理的自然组成部分和风景。简单的说,从西山向下看,我们希望看到万科BLOCK和这个地方是和谐的,是风景的一部分,而不是城市肌理的伤疤。
我们大家都在学习,如果我们走这条路成功了,周边很多发展商会考虑楼盘如何跟地脉、人脉,跟自然资源互动、和谐的问题,会有更多有这种意识的项目出现,它对整个地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会很有好处。
《万》:什么人会喜欢万科BLOCK?
周昆:如果买CBD的住宅,人们选择的是接近城市繁华,接近工作场所,考虑的是生活半径和上下班方便的问题。但是像万科BLOCK这样的中关村住宅,它不是以功能,而是以偏好来区分客户类型。比如说我在东区工作,我有一些朋友在西区工作,不管在哪里上班,我们都有中关村情结或者海淀情结。因为我们在那里学习生活过,完成了成长过程;或者我们在那里开始事业,完成了财富积累的过程。这种情结使我们倾向于在那里置业,或者已经有了房子还想在那里置业,这是一种精神追求。
某种意义上,万科BLOCK的客户具有近似的兴趣和品味,中关村圆明园这个地方如果有一个好房子,他们具有这样的购买力,就产生偏好购买。关键在于房子要和这个地方结合得很好,能让人从中找到自己的喜好,让人动情。偏好和价格有一个均衡的问题,万科BLOCK项目在8000块左右的定价,这样的享受感和舒适度,“偏好”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购买理由。
《万》:万科BLOCK的客户会与从前的客户有所不同,我们的服务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化吗?
周昆:我特别愿意讨论这个问题。万科不是做小资、做白领或者做什么单一的产品类型。北京万科希望通过创新,集合一群人的智慧,然后把不可能的事情做成可能,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价值。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万科的优势在于发现土地的价值,引领这个地段的行情,创造这个地段的产品标准和价格标准。万科能把所有资源整合得很好,并进行富有激情的创新和想象,把事情变为可能。
如果我们理清上面的思路,就会有一个清晰的眼光来看待万科BLOCK、深圳东海岸、上海蓝山小城这些新型楼盘的前景。
服务是跟产品走的,当年万科进入上海开发西郊别墅,进入北京开发城市花园,这在当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创新,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并创造价值。西郊别墅、深圳金色家园、万科星园都是万科城市花园、四季花城系列之外的项目类型,我们服务都做得很出色。
如果我们能找到我们的客户,发现和引导他们的需求和偏好,就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事实上,服务是我们提供给客户的产品的一部分,它跟实际产品有相通的地方,如果我们做到了发现需求,研究需求,就能够通过创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万科一直在进步的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想到的东西也能做到,而不仅仅是让它停留为一个概念。我们习惯于以诚待人,把客户当作我们的朋友和伙伴;我们习惯于不停研究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不停地反思我们的服务,来实现产品的提升。秉承这样的态度和习惯——这已经是万科的习惯,我们就能衷心地为客户制造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满足现有客户和新出现的客户的需求。
《万》:对客户来说,万科BLOCK实际的利益点都有哪些?
周昆:首先,它是舒适的:一倍刚过的低容积率,四层五层的房子,尽可能多的私家花园和公共花园,花园之间自然过度。在这么低的容积率和低楼层条件下,我们的设计还采用了全地下车库,真正的人车分流。30%以上的绿化率——是真正的绿化,因为我们没有楼前楼后的停车位。全是步行道,车行道在外围。
其次,它是很考究的:类似于工艺美术的精致感觉,钢构,木构,大面积使用面砖、石材,细节做得精致而得体,比如我们局部考虑运用类似北京老城区四合院用的大条石,风格做得旧而现代。
第三,它的配置设计是很有品质的:分户中央空调,住宅空间可以自由分割组合。设计中引入第三厅的概念,就是在餐厅之外的一个空间,它可以做咖啡厅,可以做第三卧室、收藏室,可以做阳光书房、杂物室、佣人房、客人房——它是一个柔性空间。万科BLOCK甚至还有一梯一户的住宅。
有一些因素决定万科BLOCK是没有同类的:它的人脉地脉、低容积率、舒适的形式、发展商的资源整合能力,它是唯一的。在这些优秀指标的后面,是万科对市场认真而有效的研究,以及理性而前瞻的眼光。
《万》:如果是您自己来购买万科BLOCK的房子,会认为它什么地方最吸引您呢?
周昆:我非常钟情这个地方:中关村,在圆明园边上,但是这里到现在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像这个地方”的房子。也就是说,万科BLOCK和这个地方是般配的。万科BLOCK就是要做一个适合这个地脉的房子,并且里面有很舒适、很现代的生活,它的形式和功能配合得非常好。
《万》:万科BLOCK社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逐级递进感觉的营造,很新颖,也很符合现代大都市人的心理需要,这个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周昆:BLOCK院落和四合院还不一样。北京的院落有好多种:机关大院、部队大院、学校大院、老城区的老街坊四合院。院落精神在北京代表一种交流、安全感、彼此的欣赏和信任。
从周边来看,中关村外围的发展规划中,圆明园附近一带是要发展为大片的住宅区。这一大片地区包括已有的农大生活区、中央党校生活区及新发展的项目,目前零散、缺乏一个中心的亮点。所以我们做的产品,首先,公共建筑要有足够大的尺度,商家有特色,通过前期的规划控制,使它成为一个大生活区的中心。它除了服务于我们自己之外,也通过它的尺度、功能设定、商家的品级来服务于周边的项目。它是一个公共空间,是一个街坊、广场的概念。这是万科BLOCK和其他的小区明显不同的地方,在小区之外有街区中心的内涵,有城市感。
然后向西走,跟西山的背景呼应,我们做了一个发射状的、大尺度的绿地,包括水景。这除了解决充分享受绿地和朝向的问题之外,也增加了社区的公共感——公共广场、步行商业街,然后是大尺度的绿地,形成充满层次感的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是纵向各个BLOCK之间的过度,BLOCK互相交接的地方会有一些绿地和半公共空间,它承担了BLOCK之间的联系。
进入各个BLOCK围合就是半私密空间,在这个围合里生活的人们相互熟悉。北京传统的多层住宅里,大家的生活路线是不会交叉的,南边进南边出,各走各路。在万科BLOCK里不是这样,我们提供交叉的出入路线,这就是一种交流。
每个BLOCK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密植、假山、拱桥、水景……,形成识别性,让人们对自己的围合有一种归属感。进入社区,通过半公共空间,然后进入所在的院子,这种感觉很熟悉,很舒服。而进入方式都有识别性,让人清晰地感觉是进入了自己的院子。
每个院子里都有园林规划的主题,每个主题都不同。在功能设计上,它提供一些绿地,一些架构,一些休息空间,大家可以在这里交流、游戏、休息。
又比如,这里大概是四五层的房子,你太太在厨房里做晚餐,小孩儿跟邻居家的孩子在沙地上游戏,你可以随时知道他们很安全。做好了晚饭,推开窗子就能叫孩子回来吃饭。孩子可以交流,大人可以交流。还比如,小孩儿过生日,相熟悉的孩子都可以在一起开party,可以在家里开,也可以在院子里开,在BLOCK凉亭里开。
它是一个半私密空间,半私密某种意义上也是半公共的。
进入单元之后,就到了楼里,进入私密空间。单元里面依然有一些交流的可能,比如我们设计的中庭,除了具有采光通风功能之外,还提供邻里交流的机会。它采用房体和玻璃材料的结合,这个区域中邻里是可以对视的——大家在自己家里的这个区域吃早餐后上班,可以和对面相熟悉的邻居人家打个招呼。这有点类似于传统天井的概念。
小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逐级递进的营造,万科以前在青青,在城市花园或多或少地也都有过类似的考虑,但这个项目是一个集成者。在这里我们想做一个有北京院落精神的住宅。我们以前也一贯强调大的空间绿地和广场,更多的分级绿化,楼前楼后都有交流的可能,绿地上有水景,我们还把绿化和休息空间分散到楼前后,做围合,做组团……,但是万科BLOCK做得更彻底、更有北京味儿。
《万》:都市三口之家的基本构成和三代同堂的事实存在,导致了不同的生活线路和习惯,万科BLOCK怎么看这个问题?
周昆:万科城市花园和星园都有三口之家的基本构成和三代同堂的类型,他们会选择不同的户型,并不是人口多就一定买大户型,青青同样的三房有住两代、也有三代人的。我认为关键的还是一个偏好问题。一个社区,它应该有不同年龄结构、不同阶层的职业的人,这才会是一个健康的社会生态系统。一个社区如果全是年轻人,白天人都去上班了,这地方就成了一个空城。就因为还有老人,有小孩,这个社区白天依然会生机盎然。
不同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健康的社区而言是很好解决的,比如,会所里有专门让老人消遣的地方,院子里有小孩玩耍的地方,我们的主力客户可以在这里看书、健身,并不矛盾。
在户型设计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考虑,比如三居室将采用双主卧设计,而四居室的设计中引入“主人套房”概念,除了卫生间之外,还把书房、步入式衣帽间并入主卧室,在户型内部形成相对独立并具有较好私密性的主人生活区。
《万》:和万科北京以前的项目相比,万科BLOCK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周昆:从市场方面说,我们做了一个更高端、更个性化的产品。万科通过创新,把对客户和市场需求的研究和理解变成现实的产品。从产品的规划、施工,甚至到企划、销售、客户服务和物业管理上这都会是一个新的产品。
《万》:青青、星园之后的BLOCK,是一个发展方向,还只是一个独特的个案?
周昆:青青这种新市镇类型的项目还是万科传统的优势所在,并还是主流,而且也符合北京城市化和人口结构转变的趋势,这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星园属于都市集合住宅,而且能够借奥运的势,是我们的一个成功尝试,也是今后我们会积极拓展的一个方向。
万科BLOCK不应该只是一个个案,也不会成为主流。它是一个试验,它的试验在于我们从尊重地缘的视角出发,来发展一个产品,做出独创的东西,发展一个新的产品。在新市镇风格、都市集合住宅风格之外,我们会做一些创新的东西,这些产品都会有原创性,有它本身在建筑上、在产品和市场上的价值。
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此
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在1931年就职时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北京万科说:“所谓大宅者,非谓有高墙之谓也,有地缘人脉之谓也。”
2003年初春的一个傍晚,周昆谈起要建的人文大宅,声情并茂,冷静从容。
这个文化大宅就是“万科BLOCK”,位置在北京西北的中关村……,这么说您可能没概念,换另外八个字吧:北京上风上水之地。
这个地方有两个皇家园林,其中一个于250年前由清乾隆皇帝始建,占地四千三百亩,先叫清漪园,后来叫颐和园,至今仍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博物馆;另一个于300年前由清康熙皇帝始建,历六个皇帝150年苦心经营而成。它的水域面积就有颐和园那么大,陆地面积又相当于一个故宫,其中曾收藏无数奇珍异宝,囊括了天下名苑美景,西方人称之为“万园之园”,它叫圆明园。
这里是北京最像江南的地方,所以有一个湖名叫“昆明湖”,极言其秀丽明媚。毛泽东有词“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把这里的风光评在让元朝大画家黄公望倾心一生的江南富春江之上。近水楼台,得天独厚,在万科BLOCK,可以远眺这个明媚之湖边上的颐和园标志建筑:佛香阁。
什么是地脉?地脉可能是这样一个东西:你很难考据清楚为什么北京城会成为元、明、清三朝帝京,但是在长有新草的旧瓦楞里,在像岁月一样层层剥落的松柏槐杉的树皮里,在大水法厚重石块的流畅曲线上,在清华园西看过百年月色的荷塘边,在春风吹过圆明园福海上空的时候,你却能清晰地感觉到帝京七百年历史的存在——它不仅仅是红墙碧瓦的皇家威仪,它还有厚重,有沧桑,有高傲,有才华,有风流,有欢乐,有心平气和地俯瞰天下的气势。这种感觉留在这个城市西北每一个细节里,每一个屋脊上,每一个季节,每一个人的微笑里。
国学大师王国维写颐和园之由来:“因治楼船凿汉池,别营台沼追文囿。西直门西柳色青,玉泉山下水流清。新锡山名呼万寿,旧疏河水号昆明。”北京的风从西北来,水也从西北来。日月精华,风生水起凡七百余年,这里的山都变香了,叫香山。
清朝的皇帝在圆明园里复制庐山、蓬莱、桃花源、苏州园林这样的江南美景,甚至整个复制了杭州西湖,西湖十景一一在岸。或许可以复制得很像,但它和西湖的精神一定不同,因为这里是皇家的地脉,不是西湖的地脉。它会有山色空朦,会有水光潋滟,但明媚秀丽之外,它还自带有富贵雍容、开阔华美的一派皇家特征——就像那些皇族书法家们的字,就像乾隆写颐和园的这首诗:“侵肌水色夏无暑,快意天容雨正晴。倒影山当波底见,分流稻接垸边生。”一样秀美,但字字见富贵雍容。
得天独厚,不敢妄自菲薄。因承地脉,乃有万科BLOCK。北京万科之欲意进入中关村久矣,上下打探,叩门九问,最后在皇家园林边选定上风上水之地——就像亚瑟王拿到了他的剑,开始他的伟大传说,万科要做一个最好的、与这个地方般配的楼盘。这将是一个有北京感觉、有海淀感觉的作品。“这块土地和因它地脉而有的家园,一定会有人喜欢,他们会住下来。”
BLOCK的概念秉承北京特有的院落精神,并以都市的布局,以西方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院落文化,使之成为文化、意识、建筑和自然的有机结合。从社区到公共花园到BLOCK院落到单元到每个人家,万科BLOCK构造了一个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逐级递进的理想人居环境,为人们重新营造在现代都市中失落的邻里归属感、交流的乐趣、亲切的空间,还有居家出入举手投足的温馨和细致的欢乐。
想一想,“万科在京西北做了一个小区……,围成13个院子,每个院子40、50户人,有味道?”
不仅仅是味道,斯处幽静,但地涌金莲。万科BLOCK建筑的构造、法度、味道,都应该是由这个地脉所决定,非如此不可。
北京万科不得不做这样一个作品,它是舒适的、考究的、极有品质的。它被这里的地缘人脉所界定,与之和谐,是高华而厚重的。它有1倍刚过一些的低容积率,四层五层的房子,尽可能多的私家花园和公共花园。在这么低容积率和低楼层的同时,还设计了全地下车库,真正的人车分流。它有几近美术一般考究的工艺,追求精致得体的细节。它的配置,从每一个空间的设计到材料的品质,都具有一个人文大宅才应该有的范式和风度。它有朴实的豪华,内敛的优雅。
为什么BLOCK?我们必须承认,有的地方本来就特别。套用一句西方人习惯说的,我们或许该相信,有的人身上流淌的血是蓝色的。
京西有乔木,而且北京人还在京西继续种乔木。乔木之美与山水不同,往往是人到其成年,会越发为乔木那种生命的雄伟和华丽赞叹。京西的乔木让你看到的不仅是华丽的树冠和斑驳的树皮,它蕴涵有秘密的年轮,经史式的故事和皇室与大学气质交融的径脉。
从万科BLOCK往南,过了圆明园就是北京大学,这个大学府中有416株古树,其中386株有100年以上的历史,30株有300年以上的历史,而这所学府至今有105年历史。105年前,它叫做“京师大学堂”。
13年之后,也就是梅贻琦校长就职前20年,另一所优秀的学府清华大学的雏形产生。这所学府的国学研究所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在那之后半个世纪的学术造诣和声誉,都再难有他人能比肩,至今他们已经是国学的代名词。
这么说并不夸张,这两所学府构筑了中国现代文脉的根基和本源。它们所推动的新文化运动,为我们这个民族开启了科学与民主的大门。一百年以来,这一片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文精神最闪亮、人文氛围最最浓厚的地方。万科BLOCK有幸,它的四周正好环绕着这两所伟大的学府、中央党校、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农业大学……,这里聚集往来的两千多位教授、莘莘学子,令斯地水木清华,英才风流,人脉之盛无以复加。
如果步入大学里,清华园、近春园、畅春园、鸣鹤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这些名字无一不在提醒人们这两个校园与昔日皇家之间的密切脉络。这些经历过新文化运动,见证过百年树人历史的亲王公主的别墅园林,至今皇室气质与大学气质已经水乳交融。
而此去偏北,将会有一个名叫BLOCK的文化大宅。什么是文化最基本的行为?交流。什么是文化最应有的氛围?安全。
在万科BLOCK里,你能看到兼具传统架构和现代风味的街区,它的内庭院是居住在此的人们直接感受的环境——一个提供交流和归属感的载体。它是独特的、有品位的、安全的、有居住气氛的、可交往的。每一个BLOCK形成公共的客厅,采取不同的主题,有雕塑、溪流、凉亭,移植名木,提供开放性的家庭和邻里聚会场所,是一个大家。
“用一种空间引领一种生活”(——安藤忠雄语)。保持小尺度的街区(BLOCK)和街道上的商家,这样的传统街区有一种“自我防卫”的机制,邻里(尤其孩子)之间可以通过相互经常照面来区分熟人和陌生人,从而获得安全感。而潜在的“要做坏事的人”则会感到来自邻居的目光监督。在万科BLOCK的院落里,邻里将更加熟悉、友爱。人们以彼此最习惯的方式生活、交往,完全不受陌生人的打扰,不受任何不和谐因素的干扰,不受到不安定因素的威胁。
地缘人脉,物华交融,这或许,这就是“家园”二字带给人最富人文气质的蓝图。当维克多·雨果这样赞美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此。他并没有想到,几百年后,关于万科BLOCK的梦想,将要在无数双从容睿智的黑色眼睛前缓缓展开。
——什么是Tropical Modern?
Tropical Modern意味着纵情地拥抱户外生活形态,它鼓吹大尺度的户外生活空间,让室内空间无限地“流出”户外
是生活,不是主义
Tropical Modern,万科东海岸社区的设计风格。事实上这种风格还没有在中国出现过,但当你谈论起“深圳”时,头脑里或许总会浮现两个词,一个是Tropical,一个是Modern。
我们没有试图翻译它——中规中距的叫法是“热带简约风格”,图省事的人会说“热简约”。但在它被中国新兴的中产们时不时挂在嘴边之前,在它被学者们研究成“主义”之前,我们还是叫它Tropical Modern吧。
很难用寥寥数语说清楚一种建筑设计风格,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来自全球首屈一指的景观设计机构SWA:“内部建筑元素和外部景观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Tropical Modern是一种新潮建筑设计风格,它运用简单而大胆的动态设计来强化内外部空间的联系。本质上,它是要求把外部景观天衣无缝地引入到建筑内部,同样,也把建筑元素自然而然地扩散到景观中。通过运用材料、植物、光和影构造出简洁的几何图形和丰富的质感对比,创造出一系列鼓励室内外生活交融的微观气候。”
SWA强调,虽然来自西方,Tropical Modern却是非常适合深圳大梅沙内涵的设计风格。而我愿意用“风情万种,细致入微”来概括Tropical Modern给我的个人印象。
Tropical,热带,它让我们联想到什么?海洋、海风、多雨、炎热、明媚或者强烈的阳光。从细节处看Tropical Modern,它由这样一些基本元素支持:木帘和木质百叶窗、突出的挑檐、厚厚的墙体。这是一些外观平静,但是会跳动的元素。
Tropical Modern意味着纵情地拥抱户外生活形态,它鼓吹大尺度的户外生活空间,让室内空间无限地“流出”户外,其中精心设计有日光房和固定的户外坐卧长椅,每一个细节都意在营造热带特有的欢乐和活力十足的生活氛围。借助这些细节,Tropical Modern建立了住宅与自然之间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通过巧妙的设计,让人在住宅中可以将由远而近的自然美景一览无遗,而不再被限于局部的视角——不仅仅是看得见风景的窗口,而是一个能将从远到近的风景全部捕捉的住宅。
Tropical Modern建立的住宅空间,是一种自然的通畅空间,让人体会季风吹过海水表面的自由感觉。而更本质的自然来自建筑材料,Tropical Modern使用石材、真木和金属等纯天然材料,以材质的缤纷取代一般建筑中颜料的缤纷,营造出这样一种风格:色彩艳丽、欢乐、鲜明,充满活力,充满阳刚之气,又处处可见传统的设计元素。事实上,Tropical Modern从不抛弃传统,它甚至拥抱传统,在传统元素中建造现代的生活空间,才是自然、舒适的真谛。
这种风格像热带一样赤裸,像现代一样开放,它用建筑的细节让人们远离生活的琐碎,让目光和身体紧紧贴近欢乐。
是理念,更是细节
Tropical Modern在社区中以不同的居住形式表达。
虽然受尺度所限,小高层住宅依然是Tropical Modern设计风格的极好范例。台阶式石基和谐地联结住宅与地表,热带建筑语汇——扩展的户外生活空间、固定的坐卧两用长椅,将人们从纷乱的城市生活解放出来,神清气爽。另外,石材、真木和金属等纯天然材质的调色板深得地缘精神的厚味,日光房和木帘设计风情万种,建筑细节更尽领时代科技之先。
多层住宅被设计得像是一系列的层层风景露台,钟灵毓秀——景观和建筑的相互作用为多层住宅提供了无限的前景。石基使得建筑更添一份大气,地基高低错落的层进式建筑与地块的自然形态相吻合。由石膏、锌和其他天然金属组成的简约调色板,与地块自然之美浑然一体。大尺度的露台,隐入墙内的玻璃门将室内空间扩展到四周的美景中,坐卧两用长椅和花园则是桃源逸情的私人空间。
联排别墅是超越实用主义的“惊叹范例”,每个别墅由与地形地貌同步契合的一系列简约建筑形式组成。房间与墙延伸出室外,这样使得厅室与地表景色紧密相连。由石墙、金属、木栏杆、木屏和檐口、柱顶及嵌线之间的木饰组成了材质调色板,这些元素蕴含的浓烈夏威夷风,令人过目难忘。
这种简约风格聚集一处,与都市建筑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人们身处其中,享受到的是隐世的高远和无尽的清幽。联排别墅中更强调木帘和木质百叶窗、挑檐和露台的细节。室内空间延伸直达大尺度露台,即便不是高层建筑,在住宅内一样可以捕捉由近及远的全距离美景。
独栋别墅位于社区山势最高处,它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张扬了那些赋予大梅沙社区特殊气质的元素。设计中运用现代设计语汇诠释热带生活形态:景色优美的入口将人们引入每一栋别墅,玻璃墙勾画的生活空间向户外张开怀抱,娱乐休闲的韵味在此余音绕梁。隐入墙体内的滑动玻璃门是与外部透明无间的分界线,内部景观天井让内部空间可以无限“流出”户外。平静的泳池和园林美景被融入设计之中,为人们描摹夏威夷回归自然的丰富生活形态。
室外浴室被石墙环绕,大方的名人套房精心营造了一种高人隐士的氛围。由切割石墙、细长的彩色钢柱、石膏墙、精致的通道、挂有木帘的玻璃墙,构成了与当地美景和谐相宜的调色板,这一切元素让独栋别墅显得沉静优雅,卓然不同。
是生活,也是度假
这是一个自然生长的社区。在景观设计上,它将对自然地表的破坏减少到最小,一改传统设计中强调配套的理念,而着眼于让社区在环境中生长,浑然一体。它不是盖好了房子再建花园,而是在花园中建设社区。
东海岸社区中心是一个让人与环境融合一起的街道,社区里的人们在这里聚会、购物、游戏、休息和娱乐,可以陶醉于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并享受社区活动带来的健康有力的呼吸。
社区中心如同一个青蓝色平静海面上的闪烁小岛,小岛三面环水,瀑布在湖边流泄。从这里经过功能道路,走上大台阶,就是购物和娱乐广场。这里是欢快的现代加勒比集市,它的色调、本土元素和传统风格是如此出挑,并借助于与众不同的材料质地、色彩和图案挥洒出来。
大胆的几何构图、海岛意念,营造了欢快的集市气氛,与加勒比的生活形态如出一辙。
社区中心是木园、水园、火园和土地广场。从东边的怡水园沿步行道漫步,经过商店、座椅和休息区,来到木板平台上,在这里品尝小吃,或者在摇曳竹影、婆娑树荫下小憩。
下到台阶处,这里是天然沙滩和游泳场的欢乐世界。从白日到夜晚,人们都在热带礁石边畅游,可以趴在池边吸啜着池吧准备的饮料,也可以慵懒地闲躺,还可以日光浴、滑水、跳水、游戏……,应有尽有。泳池的边界在隐约回转中渐渐消失,使人感觉犹如在一个点缀着未知的热带小岛的大海中忘情遨游。
社区心脏是雍容大度的铺装广场,这里是街头表演、居民聚会、户外嘉年华和大型活动的舞台。向西而去,苍翠浓密的树叶掩映下商业街蜿蜒曲折,在火园序列有致的椰树丛旁,火盆中仍留有浪漫炽热的灰烬。在火园的附近,社区会所为居民提供了与世无争的幽静庇护。进入到会所内部,欢迎人们的是一个灯笼状的木屏,而一排九米高的石柱有如庆典队伍环绕着大堂。这个大教堂风格的空间的另一端,是巨大的木屏灯构成的壮丽的墙。
二楼的会所温泉是一个色彩浪漫的工作室,深含回归自然与世外桃源意念。贵宾房的设计为特别嘉宾提供了一个专门的清净之所,用现代手法表现的热带风,以及露台景观花园营造出私人的绿洲胜地。入夜,这里将看到另一种生活:四处洋溢着热带和轻快的风情,而充满活力的人们正赶向健身俱乐部——这时候,你在何处?
来,享受Tropical Modern,迈阿密、加利福尼亚、凯恩斯……,或者万科东海岸。
人们的生活像线条一样平凡,内心又像节奏一样丰富
早上七点二十分,天空飘着细雨,成都的这个早晨有些偏冷。出租车开过四川师范大学附近,路边出现几个小土坡,细雨中的青草绿得出油。我心想城市花园应该到了,在一期推出的时候万科如此描述这个特殊的楼盘:平原都市中的坡地生活。我闪进城市花园的会所,围绕着水景和休闲木桌椅,是做成骑楼走廊形式的商业街,从华丽的大堂两边伸向社区内部。设计师考虑得心细,让劳作毕归家的住户免受夕晒和风雨之苦,也让雨中不期来访的我沾了光。
古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临近夏至,早晨六点的长春天早已大亮。推开窗户就看见城市花园,我住的地方和它只有一街之隔。六月天里的长春人仍然能享受清爽的早晨,风吹过不远处绿意盎然的伊通河畔,吹过城市花园,吹过人们嘴边,简直像吃冰淇淋一样惬意。一圈多层建筑围绕着几栋小高层电梯公寓,赭红和淡黄相间的搭配透露出家园式的精致和温馨。在西南角上是会所和修长的钟楼,它们给秀气淡雅的城市花园增加了一丝华丽——这一切勾勒出优美而现代的天际线。在一些阳台上,早起的家庭妇女已经开始轻松的家务,空气中都是幸福的味道。
古诗云:宁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
我顺着商业街一溜走过去,豆浆店、耗子洞张鸭子、西餐厅、咖啡厅、美容院、书店、干洗店……还没有到开门的时候。早起的只有晨练的老人,走廊里,老先生在慢跑,老太太放上音乐,一齐扭起来。人们进到这里就开始感觉到地势的轻微起伏,几级几级的台阶极富节奏地在四处散布错落。走出商业街,中心谷地的溪水从脚底流向远处,在青草、灌木和亭台楼阁间蜿蜒迤逦而去,细雨迷蒙中,一直流到那头的三期“金色乐章”样板区。风光让人迷醉——眼前所见不仅仅是“景致”,确实已经是一片“风光”了。
古诗云: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六点四十九分,城市花园22栋一楼的一位女士在修葺自家小花园的草地。长春人原本对顶楼和首层颇为抵触,但城市花园的坡屋顶建筑里,顶楼不会闷热,合理的间距也使首层告别从前的幽暗,附送的私家小花园更让首层成了抢购的对象。不少住户将小花园做成一半花园一半菜地的形式,在繁华闹市中种一小畦菜地,伺弄农艺,还能吃上干净新鲜的蔬菜,这恐怕是许多都市人的梦想。城市花园一些菜地之精致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小葱、卷心菜和上海青间错排列,为西红柿、葫芦瓜和丝瓜搭架子用的竹条修得一丝不苟,菜地的中间还会种上一两株桃树和石榴。人们对生活细节的用心态度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道风景。
古诗云: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车路在洋气的楼房间转弯下坡,恍惚中让人有一种“到了三番市”的感觉。七点二十九分,我从两排洋房中间走过,这是一条窄窄的路,铺路的石板都半淹没在青草中。小树不规则地进进退退,有的紧挨着两边私家花园的栏杆,有的已经贴到了小道边上。私家小花园都无一例外地整治得干净、精致、丰富,而又少见雷同。有的人家弄得比较空阔,只在四边养上花草,中间空地铺砖,砖缝里是青草,撑起的遮阳伞下是饰有欧陆花纹的小桌和椅子。有的人家则层叠密植,种在地里的绿树和盆景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的人家追逐现代风格,绿地加小道,简约平实。有的人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枝头喧闹。有的人家砌了不大的假山,做出横岭侧峰,流水淙淙……这一切,都在细雨中更加真实,更加有味道了。
古诗云:熟杏暖香梨叶老,草梢竹栅锁池痕。
七点十五分,我坐在4栋和5栋中间的绿地边。这里有一小片青砖铺成的空地,空地上砌着一些不高的花岗岩石柱,石柱高低排列成台阶状,毫无疑问这会是孩子们的天堂。在早晨的阳光下,石柱投出的影子有如音乐一般。从5栋传来婴儿小小的哭声,是睡醒了还是尿床了?年轻的妈妈一定正手忙脚乱。望出城市花园外,西边不远处就是长春惟一的一条河流:伊通河。这是一条静谧的河水,两岸绿聚浓密。风从那里吹来,带着河水和树木中的泥土味儿,吹过绿地上的花坛。花坛里,红色的花和紫色的花拥挤着,放肆地盛开,彷佛要流淌出花坛外一般,彷佛非要开口说话一般。
古诗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七点五十四分,雨下大了起来,冷得我一个哆嗦接着一个哆嗦。在谷底公园休息区的大遮阳伞下,我找到一个侥幸没有被雨淋着的铁椅子,坐下来躲雨。辛勤的保洁工人披着雨衣,踩着高统雨鞋,在溪水里打捞落叶和杂物,此外再看不到其他人。谷地四下里静悄悄的,天空有灰色的鸟飞过,这时我又听到几声低低的鸣叫,那是另一只鸟。因为是顺着山势,就连谷底公园那些简单的台阶,每一级都是微微向一个方向倾斜。这时候可以企图捉摸一下洋房的结构,事实上这对我这样的外行来说近于折磨——根本看不懂:房子顺着山势此起彼伏,阳台和窗子跟着起伏层层错落,线条简单清晰,节奏却变化复杂。而人们的生活像线条一样平凡,内心又像节奏一样丰富。
古诗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点三十分,走在城市花园洁净的绿地小道上,我懒洋洋地,看着什么地方都恨不得躺下蹭一蹭。心里突然还有一种冲动:要不就在这里买套房子安家吧?在5栋和6栋中间有一个凉亭,栅格式的真木做成顶,柱子的外表是随意凹凸的青石片。刚才那个懵懂大哭的婴儿长成少年的时候,这个亭子上应该爬满爬山虎,下自成荫了吧?对面二楼的窗子后是一盆漂亮的绿色植物,却不能看得很清楚。人们对家居之美,用心无所不至其极。而我这样的外人,也只能朦朦胧胧,无法完全领会那种美好。
古诗云: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风从谷地的另一头吹来,把在溪水一边、从洋房脚下探出来的几种灌木搅动着,层层掀开,在水面上摇晃。快八点了还这么安静,成都悠闲慵懒的生活已经感动全国人民了,现在还在继续感动我。清晨的安静衬着雨点细细密密敲打在遮阳伞上的声音,让人彷佛回到古诗古画中雨打芭蕉的意境里去。这时隐隐传来一阵煎荷包蛋的香味,噢,谁家女人在厨房里给丈夫孩子准备早餐呢,牛奶加煎荷包蛋,典型的新都市早餐!在这么美丽的家园中,做一个独身主义者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古诗云:题诗芭蕉滑,封酒棕花香。
阳光开始暖和起来。一位女物业管理员走过5栋和6栋之间的小道,在一个垃圾箱前停下来。我心里好奇:她要干什么呢?原来是鼓囊囊的垃圾袋总是被人们随手一放,把垃圾箱的盖子顶了起来。那位女物管员仔细地把垃圾袋压平整,盖好盖子,又捡起落在地上的几张小纸片,放进垃圾箱里。
古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八点,一个保洁人员在给我身旁的垃圾箱换垃圾袋。这是一个修长的垃圾箱,外观颇为秀丽,最外面是一个镂空的金属套,里面是一个同色的修长金属箱体。他先抽出里面的箱体,拿出垃圾袋。原来里面有两层黑色垃圾袋:一层贴着箱体内壁,上端翻出来紧套着箱体;还有一层才是装垃圾的——想得可够周到的!换上新的垃圾袋,保洁工人先用抹布把箱体外壁擦过一遍,然后将金属套倾斜与地面成六十度,再将箱体缓缓放入其中。最后用抹布把垃圾箱底部和外壁再擦一遍,扶正垃圾箱,完成操作。据一位业主说,她发现城市花园的保洁程序和喜来登酒店是一样的。
古诗云: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
七点四十二分,在帐篷广场边,一位红衣服的中年女士坐在长椅上,两个大孩子在绕着长椅追逐。最后大孩子把小孩子追到水池边上,一把把小孩子抱住,扛了起来。小孩子挣扎着,两个孩子都快笑到岔了气。那位母亲似乎司空见惯,丝毫没有干涉的意思。水池里红色的鱼被孩子这么一惊,慌乱地分开了,有六条向南游去,其余的向北游,到了木桥下面,齐齐打了一个转。
古诗云: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十点正,售楼处已经有不少客户,有的在看模型和平面图,有的在向工作人员询问,有的在相互交谈,其中一位穿着吊带背心的女孩子让整个大堂都多了几分亮丽。我在大堂下边的豆浆店里吃早餐,一大碗豆浆一份小笼蒸包,4元钱。邻桌边吃边聊的一对女孩子也是秀丽可人,成都可真养人啊,“年少不入成都”,信哉。音像店的老主人在玻璃窗边悠哉游哉地读当天的报纸,啜饮一杯热茶。商业街上走动的人们多了起来,两个孩子远远地跑在奶奶前面,一个孩子走在妈妈身边,手里拿着雪糕,嘴里还在碎碎地描述另一种雪糕。当他们走过那些整洁的垃圾箱旁时,一定猜不出来一个垃圾箱的保洁程序是怎样的。
古诗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七点四十八分,24栋首层的一家小花园里,一位青年男子和他父亲站在玻璃推拉门前讨论着什么,看他们的比比划划,似乎是在商量新的园艺方案吧。一个黄衣灰裤的小男孩,刚刚高过大人膝盖,把手背在身后,围着大人走来走去。看上去,这个新园艺方案的听众比大人们还着急。一位年轻的主妇从大门方向走回自己家楼下,没有上楼,叫了一声,丈夫就从二楼自家阳台上探出身子,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事儿来了。这倒也是久违了的场景,还记得吗:做好了晚饭的妈妈在阳台上,把在院子里撒野的孩子唤回家去吃饭。
古诗云:认炊烟,几家蜗舍。映夕照,一簇渔舟。
十点四十七分,太阳已经将相机晒得发烫,我躲进“金色乐章”样板区的小道。小道上竹影婆娑,身后是二期的35栋,有一只画眉在吵架一般地使劲鸣叫。南三支水渠就从这里流过,从二期别墅的脚下,和这个竹影小道隔着一排浓密的灌木,清凉顿生。南三支水渠还会流过四川师范大学,是这地块原有的。在“金色乐章”的工地上,还会为未来的业主们保留了更多的原生树木,甚至树林子。“金色乐章”有几栋洋房建筑已经完成,看上去有更简洁的立面,米灰白的基调和鲜艳的黄颜色局部,充满现代感的生活气息呼之欲出。这时候浓烈的太阳把凉亭、走廊上的木构造花纹都投在地上,造出许多繁复的效果来。
古诗云: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城市花园会所边上的钟楼又敲钟了,八点正。1栋的南面有一组长长的曲形石凳,旁边草地上的一个卵石窠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有点像绿色晚礼服上镶嵌的一粒钻石,布置得随意,又流露着精致。草地因为这个卵石窠子活了起来,我怀疑许多孩子会忍不住翻开卵石,看看里边会不会有童话中的宝物。事实上,几个小时之后,我就忍不住这么做了。但是翻开一枚卵石我就没敢继续,因为那实在太孩子气。
古诗云:南山削秀蓝玉合,小雨归去飞凉云。
竹林隔着溪水,是“金色乐章”游泳池的休息区,一个全木质的平台。几桌客人坐在那里小憩,更多的客人从他们身边一批批走过。有十种以上的花在怒放,有十种以上的惊叹在这里献给生活。阳光也在这里营造许多奇特的光影图案效果,让那些余香不断的木头呈现更丰富的质感。木质楼台一侧,是两株华丽的乔木,叶子绿得有些发蓝。楼台之下,溪水落得浅浅的,露出一滩一滩的鹅卵石,一种古典之美随之水落石出。
古诗云:闲吟步竹石,长醉歌芳菲。
在会所边上,我遇到一位带孩子的老太太,老人大方地微笑面对我的照相机镜头。虎头虎脑、皮肤亮黑的孩子才十三个月,走路已经相当利索,时不时还可以跌跌撞撞地一顿猛跑,谋杀了我数不清的胶卷。孩子对一切都感兴趣,花、树、木头桌子、凳子……看到一只飞鸟飞过长春的晴空,他指着飞鸟冲奶奶说:“嗯!”花坛边飞过一只蝴蝶,他还是冲奶奶说:“嗯!”噢,这个善于奔跑的孩子一定倍感表达能力不足的郁闷。
古诗云:小儿五岁气食牛, 满堂宾客皆回头。
十一点,走在二期朗晴苑,太阳果然更加“晴朗”起来。一位女士坐在哗啦啦的水边躲荫,桌子上还放着自己泡的一杯菊花茶。“您是城市花园的业主?”我上去搭话。“是,我就住旁边这一栋。”朗晴苑的女业主说,“我许多朋友都买了一期,我不是很喜欢那个户型,所以没买。到了二期,孩子都说要买,我就想买样板房那一套,但是有人抢先了。于是买了这一套,当时连户型都没看,现在看起来户型也很满意。”“您觉得有什么缺点吗?”“整体来说嘛是很好的,小花园弄得很漂亮,却没有预留水龙头,浇水成了问题。”
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八点四十分,在会所旁的露天休息区,我偶然认识了长春万客会的蓝宝石会员李季先生。有同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形容这位业主:“长春城市花园二十分之一的房子是李季推荐购买的。”这是一个高傲、友善、内心沉静的男人,一小会儿的时间里我们聊了很多话题,伊通河、万科、社区、旅游、友爱、宽容、信仰……“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社区,当然要推荐给朋友们。我们和万科有很多共鸣的地方,我对它有把握。再过一年你来看,城市花园会变得成熟,会更加漂亮。”李季这么说,他还有一些特别的观点:“现在还有许多房子在装修,其实没有必要苛求保洁人员一有尘灰就立刻打扫。他们太累了,效率或许反而下降——大家都是人。”
古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十四点三十分,坐在咖啡厅里和成都万科的销售经理高竞聊起关于城市花园的话题。一个落地玻璃之隔外,是会所的泳池,孩子们在碧蓝的水中放肆地嬉闹,只有一两位家长在池边看着。城市花园的人们会更加放心他们的孩子,他们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摔跤,因为这里的草地是如此柔软和安全。他们也不用担心孩子会受委屈,因为这里的人们是如此友善和热情。高竞告诉我一个故事:“我有一位朋友,他刚刚搬进一个新社区里,很想和邻居交流。可是他一打招呼,邻居就用狐疑的眼神看他。这么来几次,他也灰心了。后来他在城市花园买了一套公寓,刚搬进来的第一天,站在门前,邻居就很友善地过来和他寒暄……”
古诗云:邻人有美酒, 稚子夜能赊。
九点二十分,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女孩带着两个更小的孩子在社区中心的溪水里戏水。我刚举起相机,当头儿的小女孩叫到:“不许拍照!”我只好悻悻地坐在一边,看他们大呼小叫地把水里的鱼儿赶来赶去。过了一会儿,孩子们怀疑我偷拍,都跑到我身边来了。小女孩对我的MP3感兴趣,我建议我让他们听歌,他们允许我拍照,孩子们答应了。小女孩听了一会,说:“外国歌我不喜欢,我喜欢阿杜!”刚好物业管理公司的王总走过来和我唠嗑,顺便警告顽皮的孩子们不要戏水。王总是一位勤劳而可亲的长者,每天花总要亲自在社区里走几圈检查各处细节。我们正聊着的时候,小女孩跑过来,手上抓了一只小蛾子,大大咧咧地往王总衣领上一缀:“蝴蝶!”
古诗云: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十二点三十分,城市花园沉入静谧柔软的夜色之中,家居温馨的灯光和缓地透出窗外,和草地上的地灯映衬得更加优雅迷人。在入口处我遇到了成都万科总办的两位同事,已经这么夜了,还在忙工作呢?穿过小径分岔的花园,走在小道上,两边人家的小花园里,假山流水和花枝绿树都只剩下一个惬意的轮廓。在宁静中,你能感觉到归家的喜悦、幸福的亲情、轻松的呼吸,都从楼里渗透出来,感染了那些砖石和花木。在一处小花园里,一位穿着长睡裙的女士在给植物浇水,清凉的水将草根和泥土的味道翻出来,香味中,还彷佛有人们窃窃的絮语。我想对每个认识的人说,如果你已经久未被生活感动,不妨在夜里来城市花园走走。
古诗云: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十四点十分,销售部的英俊小伙儿刘勇罡带客户——一对老夫妻到二期“阿美丽家”工地去看房,我也跟着去了。“阿姨,过来看,这以后就是你们的主卧!”老先生老太太看得很仔细,窗户的尺度,墙的厚薄,楼房的间距、邻居阳台的位置、空调位的大小……,几乎没有他们不考虑到的。我和说话颇有赵本山气派的老先生打趣:“大叔,您整个一专家呀!”“那可不,你知道为什么吧?我不是第一次买房,以前没少被骗!学精了。”“您看我们的房子有什么缺点吗?”“最大的缺点就是:一分钱折扣也不打!所以我两年之内不会再买万科的房子。”老先生卖了一个关子,“攒攒钱,五年之后再买。”
古诗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穿过谷底,日间的酷热已经涤荡一清,几个中年女人在和一位老太太聊天,远处,一辆晚归的车在下坡的路上转弯。一只散步的狗冲我吠几声,被主人唤了回去。我说我样子像坏人,狗的主人也笑了。折返回来,看到散步的人们,男主人在向来访的朋友介绍城市花园:“根据地形的起伏,严密地规划建筑……”在小桥边,女主人和孩子惊讶地发现那桥似乎和几个月之前不同了。流水在夜色下没有了白天的潺潺,换成了流连的样子。于是男主人继续介绍谷地的溪水,客人听得不住点头,啧啧连声。从院景公寓旁的路走过去,在社区的另一角我又遇到南三支水渠,原来它是斜着穿过了城市花园。或许是我的脚步惊起敏感的青蛙,有几只低低地叫了两三声。
古诗云: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十七点,我向东走出长春城市花园。风和太阳都正温和,一位美丽的女士坐在灌木前的长椅上,注视着婴儿车上的孩子。孩子才两个月大,白白嫩嫩的,乖乖地躺在车里,时不时动一动那似乎还无法掌握的小手小脚。这应该是城市花园里最小的业主了吧?在婴儿车的后面,是一个美丽的水畔社区,赭红和淡黄的墙安抚着人们的家园之梦。更远的地方,许多楼房还在建设之中,那是城市花园的二期,“阿美丽家”。工地的围墙上写有彩色的字:“自由·梦想·美之国”,而更打动我的是这么一句充满了童稚的话:“鸟儿是大树开的花”。这是一句诗。
古诗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从夜深人静的社区中心走近会所,听到有孩子打闹的声音。再一看,喔,咖啡厅里正灯火通明、高朋满座呢,人们三两一桌,或细品茗香,或摆开龙门阵,悠闲得让人羡慕。美好一天的尾音,这时候很容易想起那句著名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还有什么人比荷尔德林更适合赞美一个美丽优雅的社区呢?二十三点三十分,我走出城市花园。晚安,成都。晚安,所有睡着的人们。晚安,成都。晚安,所有幸福的人们。
古诗云: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好的东西应该能够传承后世,经得起时间和历史长河的考验
“惊天动地痴情地雕琢你的清白,金碧辉煌地出售你的色彩。”这是音乐诗人印象中的上海,诗句婉约,但数字坚硬。2002年,上海的GDP超过5400亿元人民币,商品房销售面积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繁华而美丽的都市必定呈现出更多的多样性,雍容秀丽是这座城市的外貌,房地产则可以说是城市的脉搏,它遍及城市的肌体,反映城市的活力,塑造城市的气质。
在万科集团副总经理、上海万科公司总经理丁长峰看来,北京有更加厚重的历史,广州有更加灿烂的阳光,而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它有最蓬勃兴旺的市场,政府管理能力和市场完善程度更是首屈一指;上海还是中国的时尚之都,“二、三十年代,上海成为传奇都市,环球航行如果没有到过上海便不能算完”。
丁长峰:上海过去十年的发展和现在的努力都是为了完成“城市复兴”的梦想,在上个世纪初,它就已经是远东最著名的大都市。看向未来,中国加入WTO后,首先获益的是上海。它是长三角经济圈的火车头,历史还将赋予它这样的使命:成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亚洲都市的核心。
丰富与先锋
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都市里,上海万科的楼盘也呈现出定位和风格跨度极大的多样性来。早期的西郊花园、城市花园、万科广场、华尔兹花园、优诗美地、荷花苑已露这样的端倪,今年开发的项目更是气质各异。兰乔圣菲定位于返朴归真的高档别墅社区,蓝山小城说:“不是主义,只是方式。”假日风景奉行“新市镇主义”,城市花园新区南块是老社区之中的新楼盘,宝山四季花城则是新城核心部分的新住区。
丁长峰:不同客户群定位的差异使得这几个项目的风格很不一样。比如说,兰乔圣菲的客户集中于国内富有阶层、国外归来的富有阶层,因此它定位于内蕴深远的豪宅。蓝山小城面对的是在浦东居住和工作的外企中层白领和国内高收入阶层,浦东有充满活力的区域个性,有极富创造力的、年轻的区域氛围,因此它采用了现代简约主义风格,以白色基调为主,构筑非常创新的形态。
假日风景周边有很多竞争项目,因此它注重给人以全新感受,这个中档住区被建设成为配套完善的新市镇——在假日风景,万科第一次引进“新市镇”概念进行策划、设计和销售,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还会进行一些更新的尝试,占地12万平米的新项目“朗润园”已经通过了生态小区的评议,计划于今年年底动工。朗润园为住户提供一种全新的居住方式、全生态的环保的环境,不仅更加关注住户的健康,而且会降低住区的运营成本,为住户带来直接利益。
朗润园将成为上海第一家全生态小区样板工程,也是万科集团第一个全部运用生态技术的住区项目,它尝试使万科的项目技术含量跟竞争对手拉开差距,为集团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上海万科明年还会发展地铁上盖物业,这个项目包括住宅、高级公寓、5万平米的商业和酒店,进入混合物业的领域。
风格与经典
建筑和住宅必然会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地影响一个城市的气质,万科的楼盘这种倾向似乎更加明显,从中总能依稀看到万科的人文情怀,甚至某种理想主义的东西。
十年以来,上海万科在每个阶段中发展的项目都是很有领先意识的。城市花园东区采用的新加坡风格和围合设计,在十年前可谓非常超前。目前开发的项目中,假日风景的“新市镇主义”和兰乔圣菲别墅怀旧风格的概念,都是领本土风气之先。
这些项目秉承了万科的一贯风格,跟当地文化融合的同时,给社区及住户带来全新感受,致力将新颖的居住文化和理念注入当地市场。相对而言,上海缺乏很深厚的历史,而因此带来的包容性、开放性是岭南文化和皇城文化所没有的,这为多种多样的探索带来了可能性。
丁长峰:2001年之后,上海万科开发的项目风格开始转变,转向厚重一类的风格。假日风景中泥土色系的色彩、深调性的面砖、建筑立面的简约处理,都塑造了一种沉着的性格,与之前华尔兹花园的风格有很大区别。
兰乔圣菲是2001年后这种转变脉络上的传承之作。
上海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有别墅历史的城市之一,市场上的别墅项目很多,照例是走常规的美式或者多种流派组合的路数,建筑本身细节的处理有很多瑕疵。
我们决定做一个厚重、沉着甚至怀旧的,能够传承的项目。在圣地亚哥,我们找到了项目的原型:西班牙传教士式住宅,这种住宅到了美洲之后,陆续有很多折衷和变化,在兰乔圣菲一带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谓的南加州风格。牧场和山间的别墅采用彩色批灰墙、文化石、红陶瓦作为建筑元素——恰恰跟我们的构想非常一致。
从人们现在的反应来看,这种风格是比较极端的。有的人偏好一眼就看得见的豪华,他就不一定会喜欢兰乔圣菲的风格——兰乔圣菲不是一眼就看得见的豪华,而是书香门第的气质,有知识、有层次、有见地,甚至暗含国外生活背景的审美。
兰乔圣菲有更根源的家的感觉,它是可以骄傲地传承给后代的。我个人十分喜欢名表“百达翡丽”的一个广告,画面上是父亲和儿子,是人的背影和侧影,是黑白的恒久色调,“你永远不能真的拥有一块‘百达翡丽’,你只是在开创你的传统”。既是经典的,又是传家之作,好的东西应该能够传承后世,经得起时间和历史长河的考验。
生态与和谐
建筑不仅仅是房子,环境也不只是绿化。一个有责任心的社区会更多地考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个社区的成败,不是通过某一户某一个角落的高品质来体现,而是整个社区的公共空间、公有价值决定了社区的品质(集团设计总监张纪文语)。
上海万科开发的项目中,随处可见这种对自然和谐的孜孜以求。在华尔兹花园原地块有一片树林,华尔兹的规划为保护这片林子牺牲了一排房子的面积。如今这片林子起到了改良小区气候的作用,同时赋予小区和谐传承的历史感。“城市改造中,最不容易保护的是历史,最先摧毁的也是历史。”后来无论哪个项目——在兰乔圣菲,在假日风景,上海万科都坚持把原生态林区保留下来,以此为前提进行社区的规划布局。
今天,全万科集团都在这样做。
在假日风景社区,更有一片7万平米之大的郊野公园,它一反大面积绿地设计在社区中心的常规,被放置在了社区的边缘。这个郊野公园总投资五千万,凡亲见者无不咋舌赞叹。
丁长峰:为什么动用这么多钱来建造郊野公园?首先是这样的现实:这是一个高压走廊,不能盖房子。万科向政府承诺把这片地利用起来,让住户得以受益,而且设计成开放性的场所。
这样的设计也是基于我们对“新市镇主义”的理解,我们设想的完美市镇中,应该有它的市政厅、市政中心、酒店、俱乐部,还一定要有公园甚至多个公园,这是市镇的标志。我们希望这么一个宽阔从容的公园能为业主提供真正休闲的地方。郊野公园从项目一期就开始建设,到2005年,这个公园已经培育成长了三年,那时候苗木茂盛,将真正达到设计的效果。
在华尔兹花园,我们做的是第一步:生态保护,今天我们做的是生态恢复——这是更高层面的生态意识。房地产的发展,经历了从追求住宅的面积、建筑的细部到追求更高的层次:环境配套,但是在环境问题上走入了误区:营造极度人工化、堆砌化。政府和发展商都在“栽大树”,这种希望一夜之间郁郁葱葱的急功近利心态,与现时的文化背景是吻合的。
“栽大树”的过程其实是对自然的破坏,而我们现在所做的是生态的恢复。人到更高层面,会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即古人所说“天人合一”,而不是掠夺和征服自然。“栽大树”就是一种征服行为,暗含着对自然的狂热优越感和盲目自负。
所以我们的社区不会用水泥把河道做死,而是保留了自然的河道,注意地下水水量平衡的问题,用水生植物、水边植物和地块的原生植被进行恢复。在兰乔圣菲,进口花园大道两旁被恢复成野草地,营造这种环境的野趣,比人工化的园艺更加耗费成本和精力,但对于社区的长久氛围而言,效果会更好。
上海正在进行这样的转变,一些区政府组织参观了假日风景的原生河道和生态岛屿,作为样本推广。万科希望能为上海的环境优化起到带头的作用。
理性与乐观
万科集团在全国范围扩张发展,要面临统一企业文化、统一管理的问题,同时要推行本土化政策——包括管理人员的本土化、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的本土化以及对地方文化的理解。融入上海的城市文化,理解上海的城市个性,对初现纵横捭阖之气的上海万科而言,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惟其如此,方能把握上海之脉。面对“中国经济之都、亚洲都市核心”这个巨大的市场,上海万科任重道远。
丁长峰:上海万科的项目很多元化,本土的审美习惯与其他地区也有区别,因此公司的做事风格自然其他地区公司有区别,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的风格也与上海本地公司有区别。在上海房地产行业中,有纯粹的本地公司、华人背景的国际化公司和像万科这样的外来公司,三类公司风格各不一样。上海万科希望培养和保持国际化风格、良好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同时向本地公司学习对本地文化、居民消费习惯的把握,博采众长。
上海有得天独厚之处,只要国际的宏观层面没有大波动,中国经济的景气就能维持平稳,上海也会首先获益,房地产市场也将维持增长势头。
上海的未来几年有世博会的憧憬,业内似乎都笼罩在这个光环之中,但是我觉得过去三年的飞速增长之中多少存在一些隐忧。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挑战:既要保证公司的发展,又要维持公司运营的安全,不能头脑发热——这是万科集团管理层要面对的大问题。从这个层面讲,整个集团都要加强宏观战略层面的把握,这对万科的下一轮高速发展至关重要。
成都万科首先要面对的是“要么选择城市而放弃风景,要么选择风景而放弃城市”的二元矛盾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这次去成都之前,我偶然在报纸上读到龙应台与成都副市长孙平关于成都的对话,龙应台说:“我对成都的印象来源于唐诗宋词。”存在唐诗宋词间——确实,没有几个城市能拥有这样高贵的运气。杜甫写到:“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这曾经是一个华丽得喷香,悠闲得醉人的都市,既有“浣花溪水水西头,春江一曲抱村流”的小情小调,又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宏大叙事。
唐诗宋词中的成都已经渐渐消失。在那个对话中,龙应台就成都的旧城保护、城市规划和本土特色提出了质疑,副市长坦诚地回应:“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很大压力,一方面旧城保护做得不够,另一方面百姓的居住环境又亟须改善。”没错,城市的发展总是在这样的二元矛盾中进行,人们只能在其中艰难地选择和平衡——对于负责城市规划的政府是如此,对于一个有雄心、有责任心的开发商而言,也是如此。
一切从矛盾开始
日,成都万科获得了“东调第一拍”——位于北一环的前锋地块。此时,城市花园优雅的错层建筑、迷人的谷底园林、和谐的社区文化,已经为万科在成都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但临近市中心、老城区的前锋地块,它的未来将与城市花园截然不同,成都万科首先要面对的是“要么选择城市而放弃风景,要么选择风景而放弃城市”的二元矛盾。
创造一个善良的、灵性的住区,需要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针对二元矛盾,成都万科归纳出了两个命题:一、多层住宅的居住效果;二、景观最大化。这条清晰的逻辑线索最终指向:把城市中心的电梯公寓带入花园洋房时代——在这样的思路下开始了成都万科金色家园的设计。
突破与层次
为了突破传统电梯公寓立面单一、亲地性差的不足,获得多层住宅的居住效果,金色家园创造性地引入万科2003年专利产品“情景花园洋房”。一搂是亲地性最强的联排别墅、院落别墅;二楼以上是外观形态最丰富的退台式复式洋房,露台和阳光书房一层一退,构成优美而清晰的层次;经过几层退台之后是空中情景花园洋房,项层则是跃式观景洋房。同时,配合这一面层层探出的曲线,楼层也从西北向东南由11层跌落到8层,勾勒出诗意的天际线。
不同类型产品的组合形成了相对独立而互动的产品路线:它以统一的建筑外在形态为宗旨,以花园洋房的空间关系为线索,以一梯两户和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为实现手段,表达出每种空间共同的生活特征:接近自然,表达生活而富于变化。
建筑与人之间的尺度更为亲切——金色家园层层退台式建筑的设计,正是回应这样的规划理想,它在视觉上使电梯公寓拥有多层化的感受,同时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
“一个居所,重要的是在其周围维持一种平和的家庭氛围,验证人存在的价值这一自然法则;如果建筑仅仅是场景和道具布置,而没有完成对居住诗意、自由与隐喻的探索,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种建筑是没有场所精神的。”从城市花园到四季花城,从上海假日风景到深圳东海岸到成都金色家园,我们似乎能理出这样一条模糊的线索:通过孜孜不倦的对空间和尺度的思考、对灰空间和室内外关系的探索,万科似乎一直在努力把人们“往外拉”,让居住者走入自然和交流之中去。
建筑的表情
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被放在“城市外立面”的高度来进行,力图让建筑的表情与城市气质和谐共振,而不是抛给城市一张冷漠的脸。金属、石材、面砖、外墙涂料等多种质地的材料有机搭配,明快的色彩和层次错落,增加了建筑立面语言的丰富性。
为了让人们在家里找到的居家度日的欢乐,设计师毫不犹豫地让空间充满阳光和景致。所谓“宽厅设计”,就是根据人体视觉最佳的舒适尺度而设计的广视觉空间,这种空间让人在感知室外的时候,有更多的风景可以进入画面。
3×3M方正阳台
灰空间属于交流、休闲的生活区域,它把生活从室内蔓延到室外,把室外的放松带回到室内,形成半开放空间的缓冲效果,使得居家动、静的区域更加和谐。3×3M阳台的结构和二面观景的优势,使得居住者可以充分享受“景观最大化”设计带来的好处,它是尊重本土文化的又一个范例——或许3×3M恰好是一个牌局的活动范围,但这是表象,它更深的意义在于:贴近休闲气息和文化氛围同样浓厚的成都生活传统。
金色家园的技术革新来源于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以及针对本项目所进行的差异化研究。它们被运用在:
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在园区布局、景观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地块内原生林木。
20部芬兰通力观景电梯,乘客可以随时感受内院景观铺陈。
渗水路面:使路面保持良好的透水性,雨水能及时渗入地下土壤,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
变压止逆烟道:通过改变烟道的截面形式和风帽结构,使气流保持向上运动,并保证各楼层烟道口处风压为负压或零。在烟道口加装的止逆阀保证了90%以上的空间自然通风。
倒置式屋面:将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上面,可以大大提高屋面的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
围合的内涵
金色家园最早的设计中曾经考虑过排列式的布局。为了达到景观最大化的目的,设计师最终采用了朴素的思维方式:院落式围合。看似简单的一围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居住者生活的观景面、楼间距和与阳光接触的机会,同时最大限度地贴近成都本土的居住习惯。围合使社区形成院落式的私家领域,并以静谧的大院落和动感的小院落进行分割。
“要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景象,没有比自然本身更合适的了,人工设计也必须最大程度地接近于自然的真相。”在这个围合院落里,保留有一排东南-西北走向的原生成龄桉树,一共20株。对面一棵树冠舒展浓密的皂角树则与这排桉树相呼应——围合设计使它们能完全保留下来,在小区东北侧外沿也保留了18株桉树。万科对此的理解是:“注入对地段传统文脉和原生态的尊重,让人更多地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发现精神血缘。”
院落从外到内散落着城市公园、尚游音乐喷泉广场、内街广场(海派商业街)、主入口广场、花园庭院和泳池庭院。“情景归家路”将各处园林串接起来,从入口广场的出水玻厅,穿过院内,从大堂上到观景电梯,一直来到家中——人们在整个回家的途中都能享受社区美景。这种多元与沟通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探求土地的生活价值,让社区与城市之间以相对独立的关系趋于和谐,获得舒适的尺度和邻里之间的无障碍交流,从而达成城市居住、自然居住和情感居住三位一体的目标。
城市公园为居者和公众提供一致的活动界面,并建立了社区与城市之间的自然关系。在远离商业活动的绿化隔离带的最东边,设计了一个由带孔钢板及喷沙玻璃组成的小型水景园——“城市水帘”。
精致、平和的气质是尚游音乐喷泉广场所要表达的城市内涵,人们从拱形的喷泉水景进入到商业广场,这里为他们提供了迂回的时间和驻足的自然条件。
在内街广场,绿篱和绿荫环绕着连续抬高的餐饮平台,它们和竹林及雕塑化的坐凳一起烘托着海派商业街,并使该区与附近的餐馆相隔离,同时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
家园的入口是一个品质高贵的通道。一列遮阳树及座椅把行人由街道引入住宅区,入口大堂是通透的出水玻厅,它与周边的水景及树荫形成了入口的视觉焦点。
院落内分为花园庭院和泳池庭院两部分。花园庭院一边,柚子林的树冠将屏蔽附近高层住宅俯瞰的视线,碎石小路贯穿树林,通向木平台,在此,人们可眺望低处的水景庭院。在阅读林里,人们在自然风景中体会思考的快乐,蕴涵着淡泊、明净的气质。晨光平台以一排古树名木为主,木结构建筑建于树根之上,以减轻对树根的损伤。跌水从平台落下,平台东部是茶和咖啡,南北向的石墙开有通透的空窗,使得水庭和花园之间视线无阻。晚间活动平台位于北部原生大树下,傍晚时分,茶话、音乐和舞蹈将是这里的主题。
泳池庭院不仅仅与健康有关,它更是一家人的快乐水乡。这里分为家庭泳池和儿童戏水区,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们以惊奇感。
园林的设计更多强调动态、持续性、叙事性和主题性,运用拼贴、叙事、隐喻、暗示等视觉叙事手法,传递金色家园特有的文化意境与生活哲学。
“建筑应坦然而友好地面对历史和城市,并以诗意的构想、舞姿般的线条、可以自由呼吸的内在生命,来回应公众生活。”把花园洋房融入电梯公寓产品,以期获得多层住宅的居住效果和景观最大化,从而解决城市住宅的二元矛盾——我们透过成都万科的这段努力,看到的是万科人持久如一的理想主义。
金色家园独立商业楼的设计师马博士在表达创作构思时有云:“这种(建筑风格的)变化本身可能正是对中国这个时代城市进程的隐喻。”我愿意借用这句话来说,万科二十年来的发展,以及规划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则已经几乎是对中国这个时代城市进程的明喻。
在2003年到2004年第一季度高投资、高增长,并出现通货膨胀苗头的背景下,央行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到目前,新一轮宏观调控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已经表现出来,首当其冲的是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房地产行业也不能独善其身。
环境已经变化,人们真实地感受到危机的来临,许多人促不及防,甚至陷入恐慌。要适应市场和环境的改变,应对风险和危机,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不得不站到同一起跑线,原有的优势在变化面前变得模糊,按部就班将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被默认总是正确的,市场又总是多变的,犯错误的是过分乐观和没有准备的人。宏观调控再一次提醒我们:面对残酷多变的市场,我们必须永远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发展自己、强大自己的过程中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性危机的准备,保持组织的灵活性,保持创新的精神,方是基业长青之道。而培养和树立风险意识,则是我们建立面对危机灵活应变的公司机制的基础。
企业风险可以分为内部的经营管理风险,以及来自外部的环境政策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息风险、资金风险、决策风险、道德风险等;环境政策风险则包括战争、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瘟疫及政策变化等。从萨斯到宏观调控,短短一年时间,我们经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重大外部风险。
房地产作为专业涉及面广、链条长的复杂产业,其中可能面临的种种外部风险也多于一般的行业。即使一些细微的风险没有明显影响及集团的发展战略和品牌战略,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须知聚沙成塔,滴水石穿,小小的白蚁也会危及高耸入云的大厦,我们没有理由漠视哪怕最小的一点风险。经验告诉我们,许多巨大的风险在出现之初总是显得无足轻重,使人容易麻痹大意。在公司内部树立风险意识,正是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借助组织化、专业化的作用,克服个人面对风险时常有的疏忽。
透过在这次宏观调控中的表现来看,万科具备了应有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在宏观调控之初,我们曾经就行业泡沫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三月份之前,我们提出“在顺境中求突破”;当舆论认为宏观调控局势仍未明朗时,集团管理层就已对宏观调控发表了明确的看法:1990年代初的历史不会重演,但房地产行业的变革已迫在眉睫。在此过程中,“住宅标准化行动”、工程质量“磐石行动”在全集团范围内展开……,万科表现出每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个人和组织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抗风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我们应该看到:面对风险和危机,虽然我们作了很多考虑和准备,但事情发展的结果却未如我们所设想;我们发现了事情在变化,但我们的行动却不够快;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固有的工作模式还在一成不变地运行……,这些现象表明:要建立一个灵活应变的机制,仅有风险意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建立灵活应变的机制是公司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上,不可指望方法本身就能解决问题,企业也无法仅仅靠战略就取胜。从树立风险意识到建立灵活应变的机制,需要切实迅速的行动,需要一丝不苟的执行力:
首先,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推动经验共享和学习。信息是决策的依据,支持决策的信息必须是及时而客观的,滞后的、不客观的、不全面的信息都会导致公司决策失误。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信息的畅通更成为公司灵活应对危机的重要前提。信息沟通不畅往往导致风险及其危害加倍地扩大,而充分的信息沟通和共享能够增强公司全体员工认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利于防微杜渐。万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但就执行情况来看,个别存在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反映问题、预见性的信息相对缺失,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强化执行力的过程中解决。
其次,我们的工作目标与工作方法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比如,在市场资金相对充裕的过去两年,我们适当提高负债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为股东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但在宏观调控时期,我们需要实行稳健的财务原则,把负债率由65%调整为控制在60%以内,为政策调整留足空间。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在现金流方面采取一些变化措施:加快销售回款,加强现金流出的控制,尝试多种融资渠道,等等。为此,我们的考核与激励措施也相应作出调整,为新的经营举措的顺利实行提供保障。
最后,我们依然不能忘记的是“细节”。尽管企业的抗风险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我们不能指望在机制完善之后才开始行动,相反,我们应该努力推动每个环节的进步,促进系统完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如,我们应该注重抗风险机制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惟有如此,当面对危机时,我们的反应机制才能保持敏捷、顺畅、有效。每一个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应对危机的各种努力无效,使公司的事业面临加倍的风险。
任何风险都同时意味着机会,关键是我们如何行动,如何应对风险和把握机会。新一轮宏观调控也一样,它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也带来了机会和启示,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企业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规模、品牌、信誉和财务——内部管理的规范与人性化,以及对市场风险的清醒意识和及时行动,是更为重要、也更为长久的东西。
(周刊系列评论之五十四)
87年前的一个冬天,梁济在积水潭自沉。那时候积水潭是一个郊外野湖,现在它成了二环边上的一个地铁站。离开人世之前,梁济在湖边住了几天,留下一篇长达几千字的遗书《敬告世人书》:“吾因身位清朝之末,故云殉清,其实非以清朝为本位,而以幼年所学为本位,吾国数千年先圣之伦理纲常,吾家先祖先父先母之遗传与教训,幼年所以对于世道有责任为主义,此主义深印于吾头脑中,即以此主义为本位,故不容不殉。”
梁济所目睹的中国,“值此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权贵们“空谈高远政治,无一事从人民根本着手”,“以骄盈矜夸不求事实之政治,导国民以狡诈之行为”。在最后,他说,“效忠于一家一姓之义狭,效忠于世界之义广,鄙人虽为清朝而死,而自以为忠于世界。”
 日,王国维大师照常到清华国学研究院上班。可能是下午,他离开研究院,在颐和园投湖。颐和园地处京西北,如今豪宅汇集,竞夸上风上水。然彼时四面旷野,西风澹澹,灰白色浪花拍打着岸边的湖石,想来相当萧瑟。大师跃入冰冷的湖水中,或许他知道,或许他不知道,这便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一曲绝唱。
日,巴金老人仙逝,天地失色,万民同悲。有一家媒体的悼念文章把“鲁郭茅,巴老曹”误作“郭老曹,巴鲁茅”——我说这个不是想嘲笑笔误,也不是想严厉批评。我只是想到:沧海桑田,“新文化”一代距离我们久远矣,就连制造出这个排名的时代,也已经久远得让今天的写手绕错口令。
文学艺术的成就可以有高下之分,但是大概同一个级别的高手,就更多是观念、审美之分歧,很难排名先后,所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排名更多时候是俗人干的事情,“文无第一”是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排行榜”就不是文学,而是江湖的事情。量子力学和产权理论是学问,诺贝尔奖就不是学问,而是江湖的事情。
武无第二,这就是江湖——排名要清楚、严格、有序,开不得一丝玩笑。江湖又有一个时髦名字:“圈子”,按建筑学的黑话,圈子是一个“灰空间”,它还是一种暴力秩序,圈子内会形成强制执行的排名。圈子也好,排名也好,都是一些世俗的事情,而我们所敬仰的那些大文学、大学问,常常是指向一种与世俗对抗的价值体系。
许多年轻人崇尚文学艺术,乃是出于一种幻觉,以为这是一份张扬个性、快意人生的事业。其实,写文学、做学问是一回事,而要在这个圈子里出人头地,乃至青史留名,又是另一回事。不进入圈子内,在大街上拍出再好的个人电影,也不可能拿到戛纳电影节评奖。要想自己琢磨的生活经济学拿诺奖,就得先和评委处好关系——无论是进入他们的体制,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那个挤满了大师的“新文化”时代彻底过去了。李大钊被军阀杀害,陈独秀陪着一堆马铃薯死去,鲁迅被盖上民族魂的旗帜,胡适客死他省……,再后面还有投太平湖的老舍。老舍先生投湖又与梁王两位不同,他生前曾遭受文革斗争之苦,他死后,太平湖也被填平了。而梁王两位旧文人之死,按陈寅恪的说法,都“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
再后一代的文人,就该数到那位喜欢做电视节目的李敖大师了。
我家楼下有个小广场,一向冷落,虽闲人亦甚少驻足。前几日突然小彩旗招展,我走近一看,原来是要搞人口调查。这是一次按全国人口1%进行的抽样,但也得查1500万个人,相当于一个荷兰,或者两个瑞典。深圳的抽样比例是3%,盖因流动人口多,又到底是相对富裕的地区,能够承担得起这不菲的费用。
庞大的人口是中国最大的特色,我甚至相信我们博大的美食文化也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比如,在中国,洗菜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不管是自己下厨还是雇请佣人,成本都相当低廉。但繁琐的清洁和配菜程序让欧洲人望而却步,人力的稀缺和昂贵决定了他们在美食文化方面不可能有远大的前途。
资源有限,庞大的人口只能共享较低的生活水准。维持生计甚至是一件困难的事,为了活下去,人们不得不集体默认尊严、道德和人生价值的降低——像《芙蓉镇》里秦书田说的:“活下去,像狗一样地活下去!”
进而,庞大的人口促成了漫长的不停试错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有无数次农民起义,每次都是源于近似的起因,每次都会血流成河,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然而千百年来的当事双方都乐意不停试错,并不像俗话所说的会吃一堑长一智。
就好比深圳的财政富裕,有资本进行三倍于全国标准的人口抽样调查——在我们的历史上,人口源源不断的供应,使得人们可以不计其成本,越试越错,越错越试,浪费了一代又一代人,错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如果人因为稀少而贵,价值一百万美元一个,历史或许不会前仆后继地进行这种令人扼腕的试错?
通过不断试错,古人建立起了中药体系。它的历史中没有数学和化学公式,完全靠人一嘴一嘴地尝出来。这个能吃,这个能治病,这个有毒——神农氏就是这么驾崩的。实际上的代价要大得多:如果如书本所说,神农氏的原型是很多很多的赤脚老中医,则他老人家在神话史中的那一嘴,损失的可不止一条人命。
我们擅长犯同样的错,而且对此十分宽容,不计成本,这甚至构成了一种文化特色。举一个小例子,西洋画的技法很有规律可循,而且不因一笔一画的失误就毁掉大局。中国画讲究运笔、笔锋、飞白——即使成百上千次试错也难以掌握的微妙技法,而且每次犯错都可能全盘皆输,代价巨大。但千百年来,东方的大师和天才们延续了这种极易犯错的技法及其教育方式。
在学会与岁月谈判之前,我几乎愚蠢地把我父亲犯过的错误又重新犯了一遍。问题的关键是,三十年前,我父亲在经历过这些错误后,还是转而选择了我祖父的教育方式,用于我身上。“可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并不想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世界的真相。如今,生米已煮成一锅熟饭矣。
前不久,姜汝祥博士读到王石写超女的文章,心有戚戚,特意做了一个独生子女的研究(大家可以在后几期的外部版读到这一系列文章),他说:“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关键是而且永远是,他们即将淘汰你。”“X一代只有在确信事情是正确时,他们才会做。”
不仅如此,一旦确信事情是正确的,他们还能把事情做得很漂亮——两次在沈阳酒吧里的见闻给了我这样的印象。第一次是2004年,我和朋友偶然闯进一家酒吧里小酌,不自觉地就淹没在强劲而纯正的英文R&B之中。十几分钟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此前一直以为在放原版CD的,实际上是一个20岁左右的大男孩在台上唱,唱功、英文发音、外形、台风、举手投足,无不标准而自然,流畅而时尚,拿捏得妙到毫巅,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是身处中国的内地。
另一次是今年年初,另一个酒吧里,年轻的DJ一会儿说咣咣当当的沈阳普通话,一会儿说一口旱天滚雷似的美式英语;还有衣着hip hop的中学生跳上台去,把身后运球、胯下运球玩得和NBA的广告一样花哨,活活把酒吧特邀来的美国黑人比了下去。
这一代人几乎从一开始就渐渐地国际化了。开放的商品社会一方面加大了贫富差距、东西差距,另一方面又提供了平等和同步的机会。在许多像沈阳这样的城市里,新新人类享受着相近的资讯和文化生活,他们体现出一种不同质的同质化——最大限度的个性化。新新人类的浪潮势不可挡,就连姜博士也感叹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美国出生的新一代中国人被比喻作黄皮白心,或许有一天,我们足不出国,也会看到大片大片的香蕉林。
而这种趋势并非仅限于中国,跨类和融合越来越成为所有国家所有领域的主题。有一个英文笑话说,“当你看到最佳说唱乐手是白人,最好的高尔夫球手是黑人,瑞士人夺得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中锋在NBA全明星赛首发,法国人指责美国人傲慢,而德国人竟然开始反战——你就知道这世界有多么疯狂!”
新榆公馆的LOFT样板间也有这么酷。横向客厅的布局,与客厅融为一体又兼视听房的客卧,横过上方的空中走廊……,最酷的是主卧室里,紧挨着大床的方形浴缸,洗完澡,人一滚就滚上床了——按理说,杨涛这一代人恐怕很难接受这样的设计。
新榆公馆在六个月内完成示范区,开盘而且交出漂亮的成绩单,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颠覆意义的事。社区入口处,宗地留下的厂房钢板、铁轨都被改建成艺术装置,与北欧风情的雕塑相映成趣;水晶城的原型和乡土元素各自张扬而又和谐相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沈阳公司的同事为此所作的精心准备,以及在工程过程中倾注的大量心血。从单纯的作品情结,走向效率意识;从以产品为中心,走向让产品体现客户价值,从而获得更大范围的市场认可,这是一个不易的进步。
抓住短短的出差时间,周刊在沈阳公司开了一次读者见面会,虽然准备得比较仓促,但是沈阳公司同事之热情踊跃,阅读眼界之高,都给我们留下很深印象。见面会有且只有一个大奖礼品:王石的登山摄影作品集《第八峰》,我们安排了一个PK的形式,由沈阳公司同事用手机投票决出获奖者。结果我们收到了130张短信选票,两位候选人的票数你增我涨,数次交替领先,煞是热闹好看。
最后补上一句,新动力在总部开营期间,有人一顿早餐吃四个馒头,让郁亮大开眼界。这回的沈阳公司读者大奖,经过PK,最后由本届新动力白冰幸运夺魁,获得价值198元《第八峰》一本——凶猛的新新人类,通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文化气息浓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