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一切都是虚幻竞技场和影子,什么都不代表什么、一切都是尘埃和尘土。

佛教里是否存在矛盾的观点?如果按照“一切都是幻象”的大前提,那么戒律有什么意义?出家本身又有什么意义?
补充:佛教因为历史长久,流传范围广泛,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都不可避免受到本土化的影响,因此派别很多,我是想问,这些不同的派别间是否在对一些问题的立场上存在很不相同乃至互相矛盾的情况?比如对戒律的态度?当然论述这个问题肯定会很复杂,能否对我们这些外行做个简单一点的知识介绍?
佛经翻译成中文之后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多少可能造成一些误解。比如题主说的“如果一切都是幻象的大前提”。这前提就是错的,不能这么假设。佛到底讲了什么,佛讲了四十九年都在讲“苦和苦的止息”即“苦集灭道”即“四法印”。人为什么会苦?因为世界是无常的,是非永恒的。而人执著于这些非永恒的事物,为得到而高兴为失去而痛苦。进而生出无尽烦恼。而佛讲的就是如何消除这些烦恼,如何进入寂静无恼的状态。戒律就是把容易引起烦恼的事物列出来让你远离它尽可能减少烦恼的发生,更容易达到无恼的状态,可惜现在人贪嗔痴具足,别说为了远离烦恼而守戒了,光吃不吃肉都能两个阵营互喷一天,持戒越持越烦恼,这和佛法的本意相悖,这个戒律持的完全没意义。佛法传入中国后,翻译经书的,讲解经书的都是开悟的高僧,他们理解佛说的,知道追求这些无常的东西是徒劳的,虚妄的。所以翻译讲解的时候或比喻或直译或意译“空”“梦幻泡影”“虚”“妄”这些词都出现了,说错了么?完全没错,可是他们开悟了啊,现在人开悟了有几个?没开悟就去讲经了,空空空,虚虚虚,搞的好像一堵墙放在你面前你直接能穿过去一样。佛告诉你的是,生命是无常的,人总会生老病死,不要执著于身体,得病了就去念经放生求菩萨这不科学也不佛学。但佛没说身体是幻象,你要是切菜切到手了还是乖乖的贴张邦迪,免得发炎感染引发更大的痛苦。要讨论学习佛法,最好还是从最核心最基本的开始。不是六祖就不要一上来就“何处惹尘埃”了。
胜义谛和世俗谛,世俗谛的人没有证悟总爱拿胜义谛的观点歪解,人家拨开云雾见了全天,我们还是老老实实拨吧,他们就是靠戒律出家什么等等的过程修行明白了一切都是幻相,人家吃过说个什么味,你跟着说个什么味,你又没吃到。
这大前提是人家说的,是你自己切身体会到的?人云亦云,说什么放下,其实放不下。说是假,空,幻,切身经历的时候啥时候觉着假,空,幻了。一帮秃驴,硬起头皮在蒲团上,也是为了向上一路,寻求真相的。人家花了功夫,哪里容得你这红尘五欲的夯汉罗唣。
诸上座。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尔诸人要参禅么。须是放下着。放下个甚么。放下个四大五蕴。放下无量劫来许多业识。向自己脚跟下。推穷看。是甚么道理。推来推去。忽然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可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便能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河为酥酪。岂不畅快平生。莫只管册子上念言念语。讨禅讨道。禅道不在册子上。纵饶念得一大藏教诸子百家。也只是闲言语。临死之时。总用不着。
须将生死二字。贴在额头上讨取个分晓。如只随群作队。打哄过日。他时阎老子打算饭钱。莫道我不曾说与尔来。若是做工夫。须要时时检点刻刻提撕。那里是得力处。那里是不得力处。那里是打失处。那里是不打失处。有一等。才上蒲团。便打瞌睡。及至醒来。胡思乱想。才下蒲团。便说杂话。如此办道。直至弥勒下生。也未得入手。须是猛着精彩提个话头。昼参夜参。与他厮捱。不可坐在无事甲里。又不可蒲团上死坐。若杂念转斗转多。轻轻放下。下地走一遭。再上蒲团。开两眼。捏两拳。竖起脊梁。依前提起话头。便觉清凉。如一锅沸汤搀一杓冷水相似。如此做工夫。定有到家时节。
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有十分。悟有十分。可将平生所见所闻。恶知恶解。奇言妙句。禅道佛法。贡高我慢等心。彻底倾泻。只就未明未了的公案上。距定脚头。竖起脊梁。无分昼夜。直得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如有气的死人相似。心随境化。触着还知。自然念虑内忘。心识路绝。忽然打破髑髅。元来不从他得。那时岂不庆快平生者哉。
时不待人。转眼便是来生。何不趁身强力健。打教彻去。讨教明白去。何幸又得在此名山大泽神龙世界祖师法窟僧堂明净。粥饭清洁。汤火稳便。若不向这里打教彻讨教明白去。是尔自暴自弃。自甘陆沈。为下劣愚痴之汉。若果是茫无所知。何不博问先知。凡遇五参。见曲录床上老汉横说竖说。何不历在耳根。反覆寻思。毕竟是个甚么道理○山僧五岁出家。在上人侍下。见与宾客交谈。便知有此事。便信得及。便学坐禅。十六为僧。十八行脚。在双林远和尚会下。打十方。从朝至暮不出户庭。纵入众寮。至后架。袖手当胸。不左右顾。目前所视不过三尺。初看无字。忽于念头起处。打一个返观。这一念当下冰冷。直是澄澄湛湛不动不摇。过一日如弹指顷。都不闻钟鼓之声。十九在灵隐挂搭。见处州来书。说钦禅尔这工夫是死水。不济事。动静二相。打作两橛。参禅须是起疑情。小疑小悟。大疑大悟。被州说得着。便改了话头。看个干屎橛。一味东疑西疑。横看竖看。却被昏散交攻。顷刻洁净也不能得。移单过净慈。结甲七个兄弟坐禅。封被胁不沾席。外有修上座。每日在蒲团上。如个铁镢子相似。地上行时开两眼。垂两臂。亦如个铁镢子相似。要与亲近说话。更不可得。因两年不倒身。捱得昏困。遂一放都放了。两月后。从前整顿得这一放。十分精神。元来要究明此事。不睡也不得。须是到中夜熟睡一觉。方有精神。一日廊下见修。方得亲近。却问去年要与尔说话。只管避我。如何。修云。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更与尔说话在。因问。即今昏散打屏不去。修道尔自不猛烈。须是高着蒲团。竖起脊梁。尽浑身并作一个话头。更讨甚昏散。依修做工夫。不觉身心俱忘。清清三昼夜。两眼不交睫。第三日午后。在三门下。如坐而行。又撞见修。问尔在此做甚么。答云办道。修云。尔唤甚么作道。遂不能对。转加迷闷。即欲归堂坐禅。又撞见首座道。尔但大开了眼。看是甚么道理。又被提这一句。只欲归堂。才上蒲团。面前豁然一开。如地陷一般。是时呈似人不得。非世间一切相可喻。便下单寻修。修见便道且喜且喜。握手门前柳堤上行一转。俯仰天地间。森罗万象眼见耳闻。向来所厌。所弃之物。与无明烦恼。元来都是自己妙明。真性中流出。半月余动相不生。可惜不遇大手眼尊宿。不合向这里坐住。谓之见地不脱。碍正知见。每于睡着时。打作两橛。公案有义路者。则理会得。如银山铁壁者。却又不会。虽在无准先师会下。多年入室升座。无一语打着心下事。经教语录上。亦无一语可解此病。如是碍在胸中者十年。一日在天目佛殿上行。抬眼见一株古柏。触目省发。向来所得境界。碍膺之物。扑然而散。如闇室中出在白日。从此不疑生。不疑死。不疑佛。不疑祖。始得见径山老人立地处。好与三十拄杖。
并非一切都是幻象,应该说除了你的自性以外一切都是幻象,学佛是学习找回自性的方法,戒是找回自性的第一件要做的事。没有矛盾。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你对人生的看法_百度知道色即是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幻引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