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等式的解集数轴表示上A点表示-2,B点表示6,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若在不等式的解集数轴表示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点表示的数。

;(2)式子|x-3|+|x+1|的最小值为;(3)若|x-3|+|x+1|=7,求x的值.
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知|x-3|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之间的距离,|x+1|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表示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若|x-3|=|x+1|,则此点必在-1与3之间,故x-3<0,x+1>0,由此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2)求|x-3|+|x+1|的最小值,由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1≤x≤3时,|x-3|+|x+1|有最小值.(3)由于x-3及x+1的符号不能确定,故应分x>3,x≤-1≤3,x<-1三种情况解答.解答:解:(1)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知,此点必在-1与3之间,故x-3<0,x+1>0,∴原式可化为3-x=x+1,∴x=1;(2)根据题意,可知当-1≤x≤3时,|x-3|+|x+1|有最小值.∴|x-3|=3-x,|x+1|=x+1,∴|x-3|+|x+1|=3-x+x+1=4;(3)∵|x-3|+|x+1|=7,若x>3,则原式可化为(x-3)+(x+1)=7,x=92;若x≤-1≤3,则-(x-3)+(x+1)=7,x不存在;若x<-1,则-(x-3)-(x+1)=7,x=-52;∴x=92或x=-52.故答案为:1,4,x=92或x=-5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绝对值的定义,解答此类问题时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数学
题型:阅读理解
(;桃江县模拟)阅读材料: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1)如图(1),O是等边△ABC的内心,连接BO、CO并延长分别交AB、AC于点E、D,连接DE,求证:四边形BCDE是等对边四边形;(2)如图(2),在不等边△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DE≠BC,且满足∠EBC=∠DCB=25°,若四边形BCED是等对边四边形,求∠A的度数.(提示:作BF⊥CD交CD的延长线于F,CG⊥BE于G)
科目:初中数学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我们知道,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间的距离表示为AB.则AB=|a-b|.所以式子|x-3|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有理数3的点与表示有理数x的点之间的距离.根据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若|x-3|=|x+1|,则x=1;(2)式子|x-3|+|x+1|的最小值为4;(3)请说出|x-3|+|x+1|=7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并求出x的值.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学年浙江兰溪柏社中学七年级上单元练习(一)数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阅读材料:我们知道|x|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的数x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即|x|=|x-0|,也就是说|x|表示在数轴上数x与数0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为|x1-x2|表示在数轴上数x1与x2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
例1:已知|x|=2,求x的值。
解:容易看出,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2的点对应的数为-2和2,即x的值为-2和2。
例2:已知|x-1|=2,求x的值。
解:在数轴上与数1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为2的点对应的数为3和-1,即x的值为3和-1。
仿照阅读材料的解法,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
(1)|x|=3&&&&&&&&&&&&&&&&&&&&&&&
(2)|x+2|=4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学年浙江兰溪柏社中学七年级上单元练习(一)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解答题
阅读材料:我们知道|x|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的数x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即|x|=|x-0|,也就是说|x|表示在数轴上数x与数0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为|x1-x2|表示在数轴上数x1与x2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例1:已知|x|=2,求x的值。解:容易看出,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2的点对应的数为-2和2,即x的值为-2和2。例2:已知|x-1|=2,求x的值。解:在数轴上与数1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为2的点对应的数为3和-1,即x的值为3和-1。仿照阅读材料的解法,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1)|x|=3&&&&&&&&&&&&&&&&&&&&&&&(2)|x+2|=4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2,则AB=根号6加一,求点B表示的数.急
上是哪饿f0XD
在数轴上,已知A(2,0),设B(x,0),则,AB=B=A=x-2=√6+1∴x=√6+3.∴点B表示的数为(√6+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回答下列问题:
①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②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_________.③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3&x&1,则|x﹣1|+|x+3|=_________.④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x﹣1|+|x+3|&4,则有理数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 .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江苏省月考题
解:①∵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5|=3,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3)|=4,∴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②∵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x﹣(﹣2)|=|x+2|,∴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x+2|;③∵﹣3&x&1,∴|x﹣1|+|x+3|=1﹣x+x+3=4;④当x&1时,原式=x﹣1+x+3=2x+2&4,解得,x&1;当x&﹣3时,原式=﹣x+1﹣x﹣3=﹣2x﹣2&4,解得,x&﹣3;当﹣3&x&1时,原式=﹣x+1+x+3=4,不符合题意,故舍去;∴有理数x的取值范围是:x&1或x&﹣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主要考查你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数轴,绝对值&&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数轴绝对值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一个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例如﹕不等式x-5≤-1的解集为x≤4;不等式x﹥0的解集是所有正实数。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将不等式化为ax&b的形式(1)若a&0,则解集为x&b/a(2)若a&0,则解集为x&b/a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特殊解:不等式的解集一般是一个取值范围,但有时需要求未知数的某些特殊解,如求正数解、整数解、最大整数解等,解答这类问题关键是明确解的特征。 不等式的解与解集: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如x=1是x+2&1的解①不等式的解是指某一范围内的某个数,用它来代替不等式中的未知数,不等式成立。②要判断某个未知数的值是不是不等式的解,可直接将该值代入等式的左、右两边,看不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是;否则不是。③一般地,一个不等式的解不止一个,往往有无数个,如所有大于3的数都是x&3的解,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如|x|≦0,就只有一个解,为x=0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①不等式的解集一般是一个取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每一个数值都是不等式的一个解,不等式一般有无数个解。②不等式的解集包含两方面的意思:解集中的任何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解集外的任何一个数值,都不能使不等式成立。(即不等式不成立)③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的表示出来,如不等式x-1&2的解集是x&3,可以用数轴上表示3的点左边部分来表示,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位置上画空心圆圈,表示不包括这一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类似,只是在利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时,要改变不等式的符号。有两种解题思路:(1)可以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设法将未知数保留在不等式的一边,其他项在另一边;(2)采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顺序: (1)去分母 (运用不等式性质2、3)   (2)去括号   (3)移项 (运用不等式性质1)   (4)合并同类项。   (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运用不等式性质2、3)   (6)有些时候需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 用不等式表示:一般的,一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解集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最简单的不等式表达出来。例如:x-1≤2的解集是x≤3。   (2)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两点:一是定边界线;二是定方向。数轴定义:规定了唯一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叫做数轴。数轴具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数轴是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因此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每一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表示正数的点在数轴原点的右边,表示负数的点在数轴原点的左边,原点表示数0。 1.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不一定都是有理数,还可能是无理数,但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2.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右边,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左边。 3.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因此,可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数轴的画法: 1.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直线); 2.在直线上根据需要选取一点为原点(在原点下面标上“0”); 3.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并用箭头表示出来); 4.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数轴的应用范畴: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如2的相反—2)在数轴上离开原点的距离就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它的正数,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定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绝对值用“||”来表示。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的点到数b的点之间的距离的值,叫做a-b的绝对值,记作|a-b|。绝对值的意义:1、几何的意义:在数轴上,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如:5指在数轴上表示数5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这个距离是5,所以5的绝对值是5。2、代数的意义:非负数(正数和0,)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a的绝对值用“|a |”表示.读作“a的绝对值”。实数a的绝对值永远是非负数,即|a |≥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若a为正数,则满足|x|=a的x有两个值±a,如|x|=3,,则x=±3.绝对值的有关性质:①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大于或等于0的数,这是绝对值的非负性; ②绝对值等于0的数只有一个,就是0; ③绝对值等于同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绝对值的化简:绝对值意思是值一定为正值,按照“符号相同为正,符号相异为负”的原则来去绝对值符号。①绝对值符号里面为负,在去掉绝对值时必须要加一个负的符号老确保整个值为正值,也就是当:│a│=a (a为正值,即a≥0 时);│a│=-a (a为负值,即a≤0 时)②整数就找到这两个数的相同因数;③小数就把这两个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成为整数,一般都是扩大10、100倍;④分数的话就相除,得数是分数就是分子:分母,要是得数是整数,就这个数比1。
发现相似题
与“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54267307026892037307004457902468821已知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是6,点A在点B的左边,若AB的中点表示的数是-2,则AB两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bcUV24SM73
A是-5 B是1
可以给出详细步骤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A表示-5,B表示1
A是负4,B是1
A是-5 B是1
扫描下载二维码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1)由|a+2|+(b+3a)2=0,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a+2=0,b+3a=0,求出a,b的值,进而得到A,B两点之间的距离;(2)设点C表示的数为x,根据AC=2BC列出方程|x-(-2)|=2|x-6|,解方程即可;(3)①甲球到原点的距离为:OA+甲球运动的路程;求乙球到原点的距离分两种情况:如果t≤3,那么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OB-乙球运动的路程;如果t>3,那么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乙球运动的路程-OB;②根据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1)∵|a+2|+(b+3a)2=0,∴a+2=0,b+3a=0,∴a=-2,b=6,∴AB=6-(-2)=8;(2)设点C表示的数为x,根据题意得|x-(-2)|=2|x-6|,x+2=±2(x-6),解得x=14或103,故点C表示的数为14或103;(3)①甲球到原点的距离为:2+t;如果t≤3,那么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6-2t;如果t>3,那么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2t-6;②根据题意得2+t=6-2t,或2+t=2t-6,解得t=43,或t=8.故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为43或8秒.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非负数的性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有一定难度,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数学
无论k为何值,抛物线y=-x2+(k-2)x+3(k+1)的顶点总在某条曲线上,求该定曲线的解析式.
科目:初中数学
如图,长方形ABCD,AB=5cm,AD=8cm.若将该长方形沿AD方向平移一段距离,得到长方形EFGH,试问:(1)长方形ABFE与长方形DCGH的面积是否相等?(2)将长方形ABCD平移多长距离,能使两长方形的重叠部分FCDE的面积是35cm2?
科目:初中数学
一直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为(  )
A、5B、5或C、D、以上都不对
科目:初中数学
点A(-4,1)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科目:初中数学
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6x2-9=.
科目:初中数学
已知(m-n)2=7,(m+n)2=5,则m2+n2的值为.
科目:初中数学
知,则代数式a2-1的值是.
科目:初中数学
观察下列各式:2-1=×,2-1=×,2-1=×,则2-1=.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