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湖南洞口县黑社会势力现状是各方面势力妥协的结果吗

您的位置: &
中国社会建设材料分析题 正文
中国社会建设材料分析题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试材料分析题汇编
六、材料分析题
以下是有关科学发展观的一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摘自《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7.3)
材料2. 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摘自《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7.3)
材料3.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引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
(1)材料2、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1、材料2、材料3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它与我党的根本宗旨有什么关系?
[分析提示]
(1)主要说明了以下三个紧密关联的问题。第一,它说明了为什么发展即我们的发展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第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即发展的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是要看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第三,它说明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即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发展。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前提和工作基础;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2)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中共产党把始终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1.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
―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日)
材料2. 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
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充分的经验,还 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来源同材料1
材料3.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 ―来源同材料1
综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时期难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要点:
(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六、材料分析题
以下是有关科学发展观的一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摘自《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7.3)
材料2. 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摘自《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7.3)
材料3.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引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
(1)材料2、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1、材料2、材料3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它与我党的根本宗旨有什么关系?
[分析提示]
(1)主要说明了以下三个紧密关联的问题。第一,它说明了为什么发展即我们的发展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第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即发展的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是要看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第三,它说明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即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发展。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前提和工作基础;坚
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2)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中共产党把始终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1.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
―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日)
材料2. 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充分的经验,还 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来源同材料1
材料3.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 ―来源同材料1
综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时期难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要点:
(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篇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各章论述题和资料分析题
当然可以,可以带一切和这门课程有关的复习资料。
是的,是你本学期学期的课程全部考完。这4天考的都是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开卷考试,主要题型是单选题、多选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单选题、多选题占总成绩的50%,资料分析题占50%。
复习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习指导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核说明
一、总体说明
1.考核对象
国家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类所有专业学生。
2.启用时间
2013年秋季。
3.考核目标
本课程重点考查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水平,以及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核依据
以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文字主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陈占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为考核依据。
5.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含日常学习考勤)两种。
(1)形成性考核以纸质作业册为载体。共三次,每次包含3―5章教学内容。
(2)社会实践活动(含日常学习考勤),要求提供。
2.考核目的
督促学生学习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内容,强化对于基本理论观点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认知。
3.形考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1)形成性考核作业三次,每次作业5分,合计满分15分,占总成绩的15%;
(2)社会实践活动(含日常学习考勤),占总成绩的15%。
4.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任务与要求
序次 章节 形式 布置时间 提交时间 权重
第1-3章 文本作业 第三周 第五周 5%
2 第4―7章 文本作业 第九周 第十一周 5%
3 第8―11章 文本作业 第十三周 第十五周 5%
4 社会实践报告 第十周 第十七周 15%
(二)终结性考试
1.考试形式与时限
纸质试卷。开卷考试。90分钟。
2.考试目的
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观点,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检查其对于基本理论观点的理解把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考核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理解和运用。运用又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分值大致占总分的20%、40%、40%。
识记:着重考查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史实的记忆,并能够正确认识和表述。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掌握和分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简单运用);或能够运用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3.命题原则
(1)重点考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观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解答
理论或现实问题。
(3)试题覆盖本课程文字教材的全部内容。
(4)各次考试试卷的题型、难度基本一致。
(三)关于社会实践的说明
社会实践活动由各地电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并制定评分细则。可采取社会专项调查、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理论联系实际领会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社会实践结束时须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出调查报告、访问记,或相关的感想体会,也可举行专题讨论、座谈、报告会等,每人提交自己的发言稿。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要有考评。
为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各地老师可对学生上课出勤率、网上学习记录、课堂讨论发言情况等进行考核,并给予适当分值。
三、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条主义犯的是( )的错误。
A.重视理论的作用
B.凡事从书本出发
C.凡事满足于自己经验
2.经验主义犯的是( )的错误。
A.重视理论的作用
B.凡事从书本出发
C.凡事满足于自己经验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发展生产力
D.坚持改革开放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三)论述题(20分)
联系实际分析论证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具体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30分)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中国外交原则的相关理论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
中新网日电: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发表的最新消息说,香港保钓人士已经有一部分人在当地时间17时30分许登上了钓鱼岛。据报道,日本警察厅一批警察已经准备登岛抓捕保钓人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5日就香港“保钓”船只前往钓鱼岛答记者问,称中方已向日方表达严重关切。
人民网日电:据香港电台16:36发布的消息,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船员致电回港时表示,保钓船已靠岸,并且搁浅。部分船员已经上了沙滩,宣示主权。船员说,日方船只曾先后多次撞向保钓船头,船身毁烂,方向盘也损毁,要靠电脑导航。但所有船员安全。日方派出数十人在岛上戒备。
中国新闻网转中新社香港电:日下午5时许,保钓船只“启峰二号”冲破日本海上层层阻拦,16年来首次在钓鱼岛搁浅,7名保钓人士毅然涉水登上钓鱼岛。共计34名日本佩枪警察,首先抢夺中国国旗,并迅速控制手无寸铁的保钓人士;2艘大型日本舰船两路夹击截停试图撤离的“启峰二号”。一行14人全部被抓。据随行记者蒋晓峰描述,日方以蛮横粗暴的方式抓扣所有保钓人员及船员,带上手铐送往那霸。期间,日方指责14人非法入境和非法进入日本领土,逼迫所有人签署相关认罪文件,但遭到拒绝。
人民网日电: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7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发表谈话称,日,日方在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抓扣了14名中国公民及所乘船只,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在拦截中方船只过程中,日方舰船采取了夹击等危险行动,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和抗议。
中国政府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方对中国公
民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是非法和无效的,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长期以来,中方从发展中日关系大局出发,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妥善解决钓鱼岛问题。中方要求日方停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动,回到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中新网日电: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日本昨天(17日)陆续放还香港保钓人士,台湾地区外事部门当晚发声明,肯定日方释放保钓人士有助维持区域稳定,但同时以近期罕见的强烈字眼,抨击日方“窃占”钓鱼岛。
新华网日电:据台湾“中央社”报道,马英九9月7日说,不管日本是要“国有化”或“私有化”钓鱼岛的交易,“我们一概不予承认”。马英九当天下午搭乘直升机抵达离钓鱼岛列屿最近的台湾岛附属岛屿彭佳屿,明确宣示捍卫钓鱼岛。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论述题答题要点
联系实际分析论证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具体途径。
答题要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要做到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
1.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推动发展的立足点。
2.做到“四个着力”。一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二是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三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四是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四个着力”指明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明确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的后劲和路径,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全方位的战略选择。
3.“五个更多依靠”。一是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二是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三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四是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五是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四)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篇三:毛概材料分析题(实用)
毛概材料分析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关于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材料:
材料1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吴建民说,第
十一届政协委员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代表性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有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现任中
共赏领导干部,也有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各级领导干部有五大宗教团体的负责人,
也有港澳各界的知名人士有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有民
营企业家、律师、会计师等新社会阶层的代表人士。
二是结构合理。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非中共委员人数占60%多,新进
委员占55%以上,妇女委员占17.7%,比十届高了1个百分点。56个民族都有
委员,委员的平均年龄比第十届下降近2岁。
三是素质较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普遍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好的群众
基础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具有大专以上
学历的委员占92%以上,比十届高了近7个百分点。总的看,第十一届全国政
协吸收了一大批各党派、各族、各界新的代表人士,这个新阵容显示出人民政协
广泛的代表性和人才荟萃的特色。――消息来源:日
胡锦涛说,各民主党派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久经
考验的亲密友党。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我们结合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
谊,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参政党作用,围绕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各民主
党派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摘自新华社(日)
各民族党派、工商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
协商,紧密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一系列
重要问题建言献策,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开
展多种形式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摘自人民网(日)
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
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江泽民指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长期历史形成的,
适合我国国情。它确定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而不是各党派轮
流执政。”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
作的基本方针及合作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3,回答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1-4,回答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胆相照、荣辱与共。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
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的无党派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2)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协商,就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在共同遵守宪法和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就有关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重大问题,进行和各种形式的充分讲座,集中各方面提出的正确意见,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问题。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是根本的不同。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纳,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材料1: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
材料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摘自《十七大政治报告》
(1)结合材料1和2分析,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如何才能做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答案要点]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同时也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具体而言: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我国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大任务。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一个科学体系,其基本内容有: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的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
(3)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想的关系是主导和被主导的关系。既不能因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简单地排斥社会思想多样化,也不能因为存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倾向而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其次,必须进一步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的水平。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思想的不同性质和变化过程,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要使多样化社会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人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必须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共铸和谐,形成社会思想领域既百花齐放又主旋律鲜明的生动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1:惠山区堰桥街道城塘村村民王涌明,因长年患重症失去劳动能力,去年全家5口人一年的收入只有1.5万元,虽略高于低保标准,但一家老小生活依然十分拮据。令老王暖心的是,今年3月,惠山区在无锡率先启动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程,3000元临时救助款如及时雨,为窘迫的家庭送来了甘露。
暖心的,绝不仅仅王涌明一家。就业培训政府买单,百姓收入一路攀高,“五保”
老人安享晚年,农民看病可以报销,公交线路四通八达……这一年里,老百姓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这样的幸福感受。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综述》
材料2:近日,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重庆市江津区的徐云贵老人,写下平生第一篇散文,歌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原来,老人2007年患脑溢血住院用去1.2万元,却拿到了1.075万元的报销款。2007年,全国2448个县(区、市)里有7.3亿像徐云贵一样的农村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86%,累计受益人次接近2亿。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党和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材料3: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摘自:《十七大政治报告》 材料4: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1.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要点]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答案要点]
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正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与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答案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首先,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为其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台湾问题
材料1 “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页。
材料2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九四九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
“早期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无限期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看到的。”
《江泽民文选》
材料3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摘自:《十七大报告》
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其实质是什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
(1)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国民党统治集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集团退踞台湾后,在美国的扶持下,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台湾问题由此产生。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台湾问题产生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碍破坏祖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
2、两岸现状及立场
材料1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六条 国家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 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
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惠互利;
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
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 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2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
中国社会建设材料分析题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臧天朔黑社会多大势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