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骨髓穿刺的副作用多少钱

编号:□□□□□□□□□
编号:□□□□□□□□□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 申报单位(盖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申报专科名称:血液内科&&&&&&&
&&&&&& 主管部门:复旦大学&&&&&&&&&
  && 申报日期: 2010年5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第一部分&&&
专科整体实力情况
  一、基本信息
医院第一名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枫林路180号
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医院在岗人数
30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2661人, 管理人员数91人
法定代表人
(办):(手机):
申报专科负责人
zou.shanhua@zs-
(办):021-1(手机):
  二、专科基础条件
  (一)专科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简介(500字左右):
  (专科业务发展方向、具体措施、目标及近3年科室获政府、医院专业立项及资金投入情况等)
  1、专科业务发展方向: 在已经具有的学术成果、技术优势和健全的学科梯队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出血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系统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各亚专科的建设。基于临床,继续深入进行研究血液疾病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的异常,探询血液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目前的临床诊治技术。
  2、具体措施:发展和完善血液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学诊断,不仅提高治疗选择的科学性,同时提高判断治疗反应的水平;发展和完善血液疾病的基因诊断,直接针对致病基因,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深入探讨基因变异类型与临床进程及预后的关系,亦为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改善难治性血液病生存率,使更多的血液肿瘤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通过明确的人才梯队建设、科学的考核竞争机制、个性化培养目标与措施,建设一支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发展的总体目标:建立一支临床经验全面丰富、科研能力强、与国际发展前沿紧密结合的学术队伍,5年内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的血液疾病研究诊断治疗教学中心。
  4、资金投入情况: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来自于医院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医院近3年给血液科300多万的重点投入,重建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和研究室。在设备上,医院予以250万元投入购买了具细胞分选功能的流式细胞仪和FISH检测所需全套仪器。
  专科实际开放床位数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
  6.1 m2
  (二)相关科室整体实力的说明(500字左右)
  (与本科室相关的科室人员、设备、业务开展及科室获奖情况)
  中山医院淋巴瘤诊治协作组由血液科牵头组织,联合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放疗科各科室专家在内的协作组。拥有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身螺旋CT、64排CT,MRI机、美国GE公司最新型的分子影像设备PET/CT仪(Discovery STE 16)、制备正电子的小型医用回旋加速器(MINITrace)、按GMP要求建设的放射性药物实验室、Philips precedense SPECT/CT显像仪、GE Hawkeye、infinia双探头SPECT显像仪等高端医学检查和治疗设备。为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完善的途径。
  医院实验研究中心主要由三个部门组成:细胞分子生物学中心,体内研究中心和临床生物信息中心,还参与筹建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以Cell IQ(活细胞实时记录仪)为核心的活细胞功能分析实验室,实现动态无干预的细胞状态和功能分析;研究中心以流式细胞术为核心的分子免疫实验室、临床生物芯片实验室、干细胞/再生医学实验室以及分子病理实验室完全满足血液疾病研究的需要。同时研究中心体内临床前检测实验室,在完善体内研究中心常规动物实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制作临床常见疾病模型的能力。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移植免疫实验室依托实验研究中心,主要开展组织配型,免疫功能分析和移植排斥分析。
  (三)近3年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
  投入金额(万元)
  主要用途
  新建骨髓移植病房及相关设备
  血细胞分离仪
  FISH检测平台
  流式细胞仪美国BD FACS Arial II 1台
  (四)专科专用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金额(万元)
血细胞分离机
德国费森尤斯公司
细胞分选仪
荧光显微镜
涂片离心机
湖南赛湘仪
双筒生物显微镜
双筒生物显微镜
双筒生物显微镜
双筒生物显微镜
双筒生物显微镜
双筒生物显微镜
双筒生物显微镜
双筒生物显微镜
双筒生物显微镜
细胞形态学呈像及分析系统
Nikon/goodline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
bio-tech instrument CORP.
酶标板冲洗仪
bio-tech instrument CORP.
电热恒温培养箱
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公司
流式细胞仪
FACSArialII cell sorter
美国BD公司
荧光定量PCR仪
Mastercycler ep realplex
  (五)相关科室配套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金额(万元)
细胞实时观察仪
芬兰Chipman
数字胃肠X线机
DiscoveryST
德国爱尔博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
Magnetom Verio
磁珠细胞分选器
130-042-501
Miltenyi Biotec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系统
上海奥尔科特
前处理系统
直线加速器
ONCOR Ayant-Garde/15MeV
组织脱水机
X线摄影系统(DR)
RADSPED M(500mA,150kv)
自动免疫病理组化检测系统
BenchMark XT
自动免疫病理组化检测系统
Bond-max System
放射计划系统
Xio 3D RTP/XIO-IMRT
荧光定量PCR仪
Mastercycler ep realplex4s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双源)
SOMATOM Definition/140kV/500mA
多功能泌尿X线影像系统(DR)
UROSKOP Access(40-150KV/800mA)
毛细管电泳仪
Capillarys
西比亚公司
原位杂交仪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ACCUVIX V10
128层螺旋断层X线扫描系统
Somatom Definition
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
LightCycer 480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Signa EXCITE 3.0T HD
数字化X摄片机
TH单板 150KV/500MA
移动式X光机
Multimobil
彩色超声诊断仪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IMMULITE2000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OBAS E 601
免疫分析仪
血凝分析仪
思塔高公司
彩色超声诊断仪
SSA-790A(ApiloXG)
推片染色机
彩色超声诊断仪
彩色超声诊断仪
彩色超声诊断仪
数字化X摄像系统
AXIOM Aristos VX 125kV/500mA
数字化X摄像系统
AXIOM Aristos MX 125kV/500mA
数字模拟定位仪
Simulix-Evolution
彩色超声诊断仪
彩色超声诊断仪
ACCUVIX XQ
彩色超声诊断仪
离心浓缩机
ContriVap DNA
Emotion 6/130kV/240mA
凝胶图象分析仪
Alpha Innotech
自动酶标分析仪
上海安泰分析仪器
数字胃肠机
AXIOM MD/125kV/800mA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彩色超声诊断仪
血小板聚集分析仪
Chrono-Log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倒置显微镜
上海光学仪器
LightSpeed VCT/140kV/800mA
彩色超声诊断仪
组织包埋机
染色封片工作站
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机
Senographe DS/49kV/100mA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药物浓度分析系统
全自动干式生化仪
尿十项分析仪
Urisys2400
全自动血凝仪
全自动免疫生化仪
Modular E-170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
CAPILLARYS
直线加速器
Oncor Avant-Garde/15MeV
全身放疗亭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彩色超声仪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生化分析仪
生物显微镜
AxiosKOP40
组织脱水机
冷冻切片机
石蜡切片机
Discovery-A
流式细胞仪
三维计划系统
数字式摄像系统DR
AxiomFX 125kV/500mA
Avanto/1.5T
16排螺旋CT
Sensation 16/140kV/580mA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模拟机影像工作站
Angeplan3M-PACS
放疗模拟定位CT(双排螺旋)
Somatom Spirit/130kV/180mA
Practix100/125kV/140mA
数字胃肠X线机
VS20D/150kV/800mA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生物安全柜
ClassII TypeB
血细胞分析仪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
全自动尿样分析仪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Sequoia512
自动免疫分析仪
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球计数仪
双筒生物显微镜
全数字化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
移动式X光机
Polymobil Plus/125kV/250mA
蛋白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
彩色超声诊断仪
意大利/百胜 DU6
照相显微镜
台式冷冻离心机
冷冻干燥机
超声细胞波破碎仪
移动式X光机
KCD-10M-7 100KVA
冷冻病理切片机
双筒生物显微镜
CX 40 RF 200
彩色超声诊断仪
超声波诊断仪
移动式X光机
POLYMOBIL II/110kV/250mA
(六)本专业临床路径开展情况(2010年数据)
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
完成率(%)
占同期该病种出院患者比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发)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维持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前后质量控制情况说明:(至少包括实施前后平均住院日、平均病床使用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出院患者次均总费用、抗生素使用的平均天数、药占比等指标)
  我科自2010年始开展了血液内科3个病种临床路径的试点、实施工作。这3个病种分别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复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后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对患者的诊疗更加规范、安全、经济和高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使患者和医院两方面达到了“双赢”。实施前后各病种质控情况如下述: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31.23天减少为29.68天;出院患者次均总费用由58367.43元下降为52673.87元;药占比由原来的56.27%下降为52.41%;抗生素使用的平均天数由10.21天下降为9.48天。院内感染率由88.89%下降为87.50%。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复治):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18.87天减少为14.52天;出院患者次均总费用由6723.75元下降为5268.57元;药占比由原来的56.27%下降为52.41%;抗生素使用的平均天数由2.27天下降为1.18天。院内感染率由9.82%下降为8.30%。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10.43天减少为9.19天;出院患者次均总费用由9245.45元下降为7979.56元;药占比由原来的45.48%下降为41.15%;抗生素使用的平均天数由1.34天下降为0.87天。医院感染发生率由5.38%下降为4.34%。
(七)本专业优质护理开展情况描述(包括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临床护士的配备及弹性调配、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落实、护士积极性的调动、患者满意度情况等)
  模式转变:本科积极响应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工程”活动的号召,自我报名和科内推荐相结合,成为中山医院第一批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将原来的组内功能制的护理工作模式转变成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沟通,让病人记得住护士,让护士熟悉病人的扁平化、小包干的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为一体的工作流程。
  护士配备:护士长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和工作量实行护士调配,达到床护比≥1:0.4,每名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的扁平化、小包干形式。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力配备。
&&&& 弹性调配:护理部优先保证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人力配置,科护士长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护士长根据每日危重病人人数和工作量及时调配高低年资护士,发挥各个护士的作用,更好的服务病人。
  整体护理落实:
&&&& 1、订立了责任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2、公示了分级护理标准,细化了等级护理服务项目,并在病房醒目位置公示并遵照落实
&&&& 3、制定了血液专科护理标准
&&&& 4、探索和不断改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督查标准
&&&& 5、落实了分级护理,确保对手术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等由护士来承担护理工作
  6、结合专科特点,设计血液科表格式护理文书、简化书写,缩短护士书写时间。
  7、培训了岗位职责及核心制度,并做到人手一册。
  8、近年来我院血液科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日益发展,从最早的2个无菌层流舱到如今的4个,干细胞移植的病人也逐年增多,年均完成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0例以上,开展了肾移植术合并干细胞移植术7例。伴随着病人对护理要求的提高,无菌移植病房的护理小组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她们以“温馨移植病房”为宗旨,以“人性化的护理”为理念,以“病人的需要”为己任,为病人创造“安全、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给予病人全身心的护理。除了加强治疗观察护理以外,还注重病人的心理变化,帮助移植病人树立信心,渡过难关,战胜疾病。
  9、进一步完善了医院保障系统的支持保障,形成全院工作服务于临床的格局。
  10、建立了中山医院院内院外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网页
  11、血液科护士长在全院范围进行了优质护理推广的主题发言。
  满意度:
1、自行设计的住院病人对责任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表。
2、完善了满意度调查的方法。 加大对患者反馈的力度并尽力缩小内部反馈的水分。如:住院期间的护士长不定期反馈、护理部每月的有计划反馈、护理部每季抽样信访反馈。改变反馈的方法如:护理部人员穿便服反馈、聘请院外第三方(在校大学生等)反馈。
3、提升了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保持病房满意率每年99.5%以上,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4、增加了病区医生对责任护士满意度的调查表,创造了良好的医护和谐氛围。
  护士积极性调动
1、尊重护士意愿,兼顾能级对应原则,用好、用活、用足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
2、加强医院对护士的培训,台湾参访、香港、澳洲、医院统一、ICU证书
3、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如针对责任制护理及核心制度、健康教育知识点:采用有奖智力竞赛等活动来巩固广大护理人员对的理解与运用。
4、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基于不同风险、不同的工作质和量、病家的反馈结果等综合测评结果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实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
三、医疗技术队伍
(一)技术团队整体实力的说明(技术人员总数、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称构成情况、人员专业技术获奖情况等):
  我科医、护、实验室人员配备合理,并形成了合理的技术团队,满足血液内科临床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科共有医护人员38人。其中医师13人,其中年龄构成:30岁以下占0%,30—50岁占92%,50岁以上占8%;职称构成:高级职称46.2%(正高级15.4%、副高级30.8%)、,中级职称53.8%,初级职称20%;学历构成:博士30.8%,硕士61.5%。护士25人,中级职称12%。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其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取得国外博士学位高级医学人才,具备很强的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
(二)学科带头人
香港中文大学
从事本专业年限
血液系统疾病
(办):&&
5&&&&&&&&&&&&&&&&&&&
(手机):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实用内科学第14版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复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Clinical Bioinformatics审稿专家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长期从事血液疾病诊断及治疗工作,尤其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有深入的研究,首先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得到多家临床中心的验证,已被欧美指南采用为一线治疗方案。其它血液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其它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与专家门诊(每周2次)及高级专家会诊中心工作,参与疑难病例讨论与查房每年不少于50次。对内科常见病和疑难重症亦积累了不少经验。
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近5年承担的主要课题7项(国家级5项)
ITP患者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上海市科委2009 浦江人才计划;
ITP患者T细胞克隆的分子追踪
---中山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科研合作基金;
ITP患者TLR的表达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基金第35批;
ITP患者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发表情况
发表论文:Yang Zou, Yun Zeng, Deng-Feng Zhang, Shan-Hua Zou,
Yun-Feng Cheng, Yong-Gang Yao. IDH1 and IDH2 mutations are frequ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but rare in other types of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83(通讯作者)
Yunfeng Cheng, Gregory Cheng, Chung Hin Chui, Fung Yi
Lau, Paul Chan, Margaret Ng, Joseph Sung, Raymond S.M. Wong. ABO blood group
and susceptibility t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JAMA 2005;
Yunfeng Cheng, Raymond S.M. Wong, Yannie OY Soo, WS
Wong, CK Lee, Paul Chan, Margaret Ng, KC Wong, CB Leung, Gregory Cheng. Use of
convalescent plasma therapy in SARS patients in Hong Kong.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46
Cheng Yunfeng, Wong R, Lam J, Lau FY, Cheng G.
Estimated risk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mong Chinese patients admitted to
general medical wards. J Thromb Haemost 66 -1668
Yannie OY Soo, Yunfeng Cheng, Raymond Wong, Margeret
HL Ng, Paul Chan, Gregory Cheng,Joseph Sung. Comparison of
Convalescent Plasma with Continuing High Dose Methylprednisolone Treatment in
SARS patients. Clin Microbiol Infect -678
&&&& Yunfeng Cheng, Raymond
S.M. Wong, Yannie O.Y.Soo, Chung Hin Chui, Fung Yi Lau, Natalie P.H. Chan, Wai
Shan Wong, Gregory Cheng. Initial Treat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with High-Dose Dexamethasone. N Engl J Med : 831-836
&&&& 张雪皎, 邹善华,程韵枫. 细胞免疫异常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380-382
&&&& 季丽莉,程韵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学的发病机制.血栓与止血学.):228-231
&&&& 李锋, 吴擘颋, 王伟光, 詹延霞, 邹善华,程韵枫.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ITP患者T辅助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97-201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1、Yunfeng Cheng. The cytokines of
helper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Blood 2010;
116: A4663
2、Yunfeng Cheng. Detection of Cytokine
Protein Expression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Using Protein Arrays.
Blood : A4673
3、Yunfeng Cheng. Elevated Expression
of IL-17 and IL-23 in patien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Blood
4、Yunfeng Cheng.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LR2 and TLR4 in mononuclea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Blood : A3847
5、Yunfeng Cheng, Yong Tang, Neal S.
Young. T cells response and autoantibodies to human heat shock proteins in
aplastic anemia patients. Blood : A2403
《现代血液病学》---免疫性贫血总论,--- 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学科骨干一览表
血栓与止血
副主任医师
血液肿瘤(淋巴瘤)
副主任医师
红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
副主任医师
造血干细胞移植
副主任医师
血液肿瘤(白血病耐药)
(学科骨干徐建民)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感染与化疗学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止血与血栓组成员
* 《中华医药杂志》英文版编委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编委
* 《血栓与止血杂志》编委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编委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掌握并开展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CD34+细胞分选)等业务。负责本科各类血液病诊治的医疗工作,参与重危病人抢救,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具有组织实施大型抢救能力。参与专家门诊及高级专家会诊中心工作。承担内科咨询、院内外会诊、干部保健等工作。熟练掌握内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以及内科常见危重急症的抢救和疑难病诊治。年度专科查房50次,年度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5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1、 参加国家卫生部课题《蚯蚓中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及其在血栓治疗中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获94年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获得上海市卫生局颁发的上海市医学科技贡献证书。
2、 《赤子爱胜蚓蚯蚓纤溶酶的提取纯化和生化特性》获上海市科委93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3、 参与《实用内科学》、《血液肿瘤学》、《临床肿瘤手册》、《自我保健指南》等22本专著的编写
4、 发表论著50篇、综述37篇,部分被国际权威文摘刊物收录。
5、 指导硕士毕业13人,博士毕业2人,研修生2人。
  近5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周宇红、徐建民:吡喃阿霉素、阿霉素为主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2):310-312
庄静丽、徐建民:Bcl-2蛋白在成人急性白血病表达的临床意义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 18(3):131-132
庄静丽、徐建民:急性白血病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中国临床医学,):504-505
陈蕾、徐建民:亚砷酸联合抗坏血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凋亡机制的研究。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 29(3):196-199
王曼玲、徐建民:海参糖胺聚糖抑制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及调节血小板粘附分子表达。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3):431-433刘文、魏征、徐建民: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1例。中国临床医学,2006,13(3):434-434
袁玲、徐建民: 基于PBL的床旁教学在内科学血液病科临床见习中的试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39-241季丽莉、徐建民:C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11例临床观察。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4):230-231Jianmin Xu and Lili Ji: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udy of CAG
Regimen in Treating AML Subtypes Hard To Cure. Blood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Nov : 4573.
吴擘颋、徐建民: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胞对肿瘤病人体内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7,26(10):797-800
(学科骨干邹善华)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血液学专科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实用内科学》第14版编委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审稿人
*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目前负责血液科工作。常年主要从事血液肿瘤的临床诊治工作,熟练掌握血液科各种疾病的诊治方法,尤其擅长对血液肿瘤的诊治。具体分管一组每周的主任/教授查房,负责本科一组血液病诊治的医疗工作,参与重危病人抢救及疑难病例讨论,。承担内科咨询、院内外会诊、高干保健(门诊和病房查房)工作。指导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液科的学科建设和临床医疗工作。主持开展科室FISH、复发难治淋巴瘤的挽救性治疗、重症或难治复发IPT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工作,和血管外科一道联合开展“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患者”的新技术项目,泌尿外科一道开展“肾移植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技术项目。年度专科查房不少于50次,每周专家门诊2次,参与高级专家会诊中心工作。
* 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 获卫生部卫生部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基金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的临床应用研究(2007-2009年)
* 编著《袖珍血液系统用药手册》,参与《临床肿瘤手册》、《家庭保健自备――疾病自测》、《实用内科学》、《现代内科学进展》、《肿瘤内科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等部分章节的编写。
* 发表论文20余篇
* 指导研究生毕业3人
* 近5年发表论文:
* 魏征,徐建民,邹善华,程志祥.帕尼培南一倍他米隆在血液科病人合并感染中的应用.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9629~64.
* 吴擘颋,徐建民,吴直江,高奇蓉,孙汛,李锋,邹善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肿瘤病人体内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10)797~800.
* 柯杨,邹善华,李锋,程韵枫,王伟光,程志祥,袁玲,李天舒.亚胺培南与头孢吡肟经验性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缺发热患者的疗效比较. 中国临床医学,2010,17(增刊):93~95(通讯作者)
* Yang Zou, Yun Zeng, Deng-Feng Zhang, Shan-Hua Zou,
Yun-Feng Cheng, Yong-Gang Yao. IDH1 and IDH2 mutations are frequ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but rare in other types of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83
* 李锋, 吴擘颋, 王伟光, 詹延霞, 邹善华,程韵枫.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ITP患者T辅助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97-201
(学科骨干李锋)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输血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 长期工作于内科和血液科临床第一线,基础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擅长于血液科常见病的诊治和疑难危重病症的抢救。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和专升本的《内科学》和《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工作。主研中山医院青年基金一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实用内科学》和血液科相关科普书籍。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输血科主任、血液科副主任、医院关系部主任,现任院长办公室主任。上海市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输血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 发表文章: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表达VEGF受体的研究.中国临床医学,-509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与血管生成因子关系.中国癌症杂志,2004;14:462-465
&&&& Elevated Expression of
IL-17 and IL-23 in patien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Blood
&&&& 糖皮质激素对ITP初治患者T辅助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国实验血液杂志.-201
(学科骨干王志梅)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上海医学会血液学专业会员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199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1994年-1997年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负责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曾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肿瘤中心进修1年,从事白血病免疫及转基因方面研究。从事血液专科工作近20年,坚持学习掌握专科前沿知识,精于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重危病人的抢救处理,承担医院肝移植病房危重病例会诊及其它科室疑难病例会诊。自我院开展第一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来,参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自体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或参与造血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及组织再生方面临床研究;年度专科查房次数超过100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1.Toll-Like Receptor Agonists Induce Immunogeneicity and Apoptosi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s. Blood. 2007;10: Abstract 160
Toll-Like Receptor-7 Agonist Directly Inhibits the Growth and Induces Apoptosis
of Mll-AF9 Leukemia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ASH 50t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Nov : 2989.
3.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血液肿瘤.临床血液学, ), 43-44.
& &&(学科骨干庄静丽)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上海医学会血液学专业会员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1999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血液病学临床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血液病诊断及治疗经验,擅长恶性血液病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及各型血小板减少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强的出来疑难及危重病例的能力,积极参与科内外疑难病例的讨论。1995年跟随导师开始加入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工作。1998年协同中科院细胞所开展白血病免疫分型的流式细胞术检测,为本院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提供了心的技术。注重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积极推进新的治疗理念,如应用肿瘤血管增生抑制剂及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应用抗体靶向药物治疗淋巴瘤,应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应用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复发难治淋巴瘤、骨髓瘤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延长了患者总生存时间。
每周门诊2次、专科查房1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在临床工作中,强化教学意识,积极带教下级医师,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恶性血液病多药耐药的逆转,获得复旦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13版血液学部分章节。
1.???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治疗5例难治性淋巴瘤。中国临床医学。 ): 438-439.
2.?????淋巴瘤并发结节病一例报道。中国临床医学。 2003 Mar.3:
3.?????TNFα诱导K562/VCR和K562细胞凋亡及逆转其耐药作用的实验研究。实用肿瘤杂志 2004,19(4)296~300.
4.?????急性白血病P-糖蛋白表达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国临床医学? ):805~807.
5.?????CMML合并Sweet's综合征1例报告 。 实用肿瘤杂志。 2004,19(6):525.
6.?????Bcl-2蛋白在成人急性白血病表达的临床意义。临床血液杂志。 )131~132.
7.?????急性白血病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中国临床医学。): 504~505
8.?????自体干细胞双移植联合CD20单抗治疗伯基特淋巴瘤1例。中国临床杂志。2006 13(增刊)105.
9.?????原发性皮肤单核细胞肉瘤1例。中国临床杂志。2008 15(增刊)163~164。
10.?????骨髓增殖性疾病章节。实用内科学。2005, 第12版 : .
11.?????Jian-Gang Zhang, Jing-Li
Zhuang, Martin R. Jadus, et al.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Expression in Retrovirally Transfected Cells Is Dependent
upon the Adherence Status of the Target Cells and it’s
Flanking Untranslated region.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ations 330(84.
12.?????Edward W. B. Jeffes, …Jing-Li Zhuang, Martin R. Jadus, et al.? Antiangiogenic Drugs
Synergize with a Membran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Based Tumor
Vaccine to Therapeutically Treat Rats with an Established Malignant
Intracranial Glioma1.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 2533–2543
13.去甲万古霉素在血液疾病并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应用。中国临床医学 2004,11(6):7~9.
14. 粒细胞肉瘤并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1例。临床血液学杂志。2004,11(6):366.
  (五)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
  (六)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
  (七)学历学位结构
学历学位分类
大专以下学历
  (八)护理专科业务培训情况
参加人员数量
急性白血病健康教育
PICC常见问题及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伊马替尼的应用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保障安全
 业务学习
溶血性贫血
&&&&&&&&&&&&
自体干细胞移植
&&&&&&&&&&&&
科内常见疾病的抢救及护理
&&&&&&&&&&&&
新化疗药物作用及反应
&&&&&&&&&&&&
多发性骨髓瘤
&&&&&&&&&&&&
&&&&&&&&&&&&
骨穿、腰穿术的护理
       24人
(九)护士长情况
上海市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从事本专业年限
血液专科护理、干细胞移植护理
Lu.chenxuan@zs-
(办): 5&&&& (手机):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护理工作情况(掌握先进护理技术、解决疑难重症护理的能力、年度护理查房次数等):
  能熟练掌握血液科肿瘤疾病的常用护理技术以及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专业知识,化疗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技术,PICC置管技术。
  能够指导护士协助医生完成粒缺病人并发呼衰的重症抢救技术,协助完成肾移植术后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免疫治疗并获得成果。
年度护理查房12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醋酸卡泊芬净治疗粒缺发热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性与疗效研究
泊沙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的疗效对照复康唑研究
泊沙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性与疗效研究
(十)本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说明(人才培养规划、培养方向及落实情况):
  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依托复旦大学平台,建设一支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具体规划及落实情况如下:
1、目前硕士学位以上医生已经超过90%,获得博士学位医生达到30%,将通过在职学位申请和招募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途径,努力使全体医师均达到硕士以上学位,使医学博士比例超过50%。
2、利用医院提供的专项基金或其他途径鼓励和派遣中青年骨干出国进修学习,使本学科有出国一年以上经历的医生超过30%。
3、把中青年骨干放到临床、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于他们好的想法和努力的方向给予时间、人力和资金上的支持,希望他们不仅做好临床工作,还要在不同的研究方向上有所建树。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肿瘤中心
白血病免疫及转基因方面研究
四、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总体水平
临床技术名称
近3年开展例数
技术先进性
骨髓穿刺术
骨髓活检术
腰椎穿刺术
血细胞分离和血浆置换
抗CD20单抗治疗B细细胞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肾移植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CD34+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
相关指标数据
年出院人数
年门诊人次
平均住院日
年均手术量
近3年疑难危重病例比例情况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亚专科建设及亚专科技术应用
亚专科/业名称
近3年医疗工作情况
急危重症比例
疑难症比例
红细胞疾病
出血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各亚专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说明(包括技术应用和疑难病种诊治等)
1、红细胞疾病 红细胞疾病规范化治疗的进一步深化,开辟有本科特色的治疗路径。
2、血液肿瘤包括急性、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的诊断及治疗,和多科室如病理科、检验科、核医学科、放射科等协作,为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制定了比较系统的规范的诊疗常规。病理诊断与WHO分型接轨,建立了完善的分期系统,进一步提高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治疗反应的评估中的应用。开展完善的白血病MICM分型检测,FISH技术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血液肿瘤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分析水平
3、出血性疾病& 在临床路径实施后,ITP患者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药费。
4、造血干细胞移植 可运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造血系统肿瘤,并开展其他医学领域治疗用途如肾移植联合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创了新的篇章。
(三)特色技术(提供5项技术)
特色技术名称
近3年开展例数
肾移植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特色技术先进性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领先
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目前,诱导肾移植免疫耐受是移植领域一大热点,国外已有应用ATG、放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诱导肾、肝移植后免疫耐受的报道。我们对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以ATG、、放疗和等处理,清除受者反应性/记忆性T淋巴细胞,然后联合给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并在术后密切随访,以期达到减少甚至停用免疫抑制药的效果,从而减少免疫抑制药物使用所带来的副作用,2009年开展该项工作,并在当年有7例病人使用该技术,均获明确疗效,免疫抑制药物剂量减少至少在1/3以上。
特色技术名称
近3年开展例数
重症、难治或复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综合治疗
特色技术先进性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领先
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可使约60%的患者病情改善。使用脾切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长春新碱治疗后其缓解率有所提高,但仍有30%左右患者对以上治疗无效,出现反复血小板减低和出血,需要进一步治疗,属难治性ITP,其10年死亡率10%-20%。寻求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我们对于难治性ITP的综合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包括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联合利妥昔单抗、促血小板生成素、环孢素A及脾切除、中医药辅助治疗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程韵枫教授提出的大剂量地塞米松方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为欧美指南确定为ITP的一线治疗方案。科内获得多项关于ITP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对于ITP的免疫机制具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难治ITP的疗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特色技术名称
近3年开展例数
CD34+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
&&&&&&&&&&&&&&&&
特色技术先进性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领先
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目前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主要机制的主要观点是移植物中的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同时这些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进一步促进血管新生。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共同表面分子是CD34,所以,经过G-CSF动员,采集PBMNC,分选获得CD34+干细胞后进行移植可以使有效移植成分更加纯化,提高同等体积中功能细胞的有效浓度,去除混杂成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应用该技术,可以改善下肢缺血,提高保肢率。2009年开展该技术,应用4例,2010年11例,均取得良好疗效,有效率80%,保肢率95%,无不良反应发生。
特色技术名称
近3年开展例数
FISH技术在血液病
诊断和分型中应用
特色技术先进性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领先
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由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我们在国内较早地将这一实验室先进技术转化到血液病的诊断、分型及判断预后。
1. 用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和PCR阴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
2. 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3. 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检测。
4. 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预后判断。
特色技术名称
近3年开展例数
复发难治性淋巴瘤
特色技术先进性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领先
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规化疗可使部分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但部分缓解(PR)的患者体内残留少量淋巴瘤细胞往往成为复发根源,即使选用二线或三线化疗方案仍可能无法达到完全缓解。另有少数患者存在原发性耐药,对常规的诱导化疗不敏感。
  我们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将18FDG及PET/CT应用于早期评价化疗疗效,一线化疗不敏感患者早期改用HyperCVAD/HD-MA、ESHAP、FMD、GDP等二线化疗,并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等新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大大提高了复发难治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注:特色技术项目较多,可另附页。
(四)诊治能力
1.近3年专科主要病种情况
病种数& 20&&&&&&&&&&&&&
2008年专科主要病种(排名前10)
治愈/好转率
人均费用(元)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缺铁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增殖性肿瘤
溶血性贫血
病种数& 23&&&&&&&&&&&&&&
2009年专科主要病种(排名前10)
治愈/好转率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殖性肿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病种数 25&&&&&&&&&&&&&&
2010年专科主要病种(排名前10)
治愈/好转率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殖性肿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嗜血细胞综合征
2.近3年专科疑难病种诊治情况
2008年专科疑难病种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难治性淋巴瘤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难治性慢性白血病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难治性骨髓瘤
2009年专科疑难病种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难治性淋巴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难治性骨髓瘤
嗜血细胞综合征
POEMS综合征
2010年专科疑难病种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难治性淋巴瘤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难治性骨髓瘤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高危)
嗜血细胞综合征
3.提供3-5例疑难病种病历摘要
一.慢性自然杀伤细胞增多症(CNKL)一例
??? 患者女性,70岁,因“左髂部疼痛10余年,加重半年,发现淋巴细胞升高1周 ”入院。
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髂部疼痛,治疗效果不佳。半年前疼痛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示:RBC 3.51×1012/L,Hb
104g/L,BPC 243×109/L,WBC 8.9×109/L,N 16%,L 71%,血球蛋白46g/L,骨穿示浆细胞占8.5%,疑诊“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细胞升高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红细胞3.43×1012/L;血红蛋白101g/L;
WBC 12.2×109/L;N 21%,L 65%;M 8%;E 6%。免疫球蛋白定量:IgG 20.00g/L;IgA 8.84g/L;IgM 1.23g/L;κ7.14g/L;λ2.99g/L;血免疫固定电泳:正常,未见克隆性条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33.0%; CD4 24.0%;CD8 7.0%;NK(CD56+16)6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分型:CD2 95.02%;CD3 13.14%;CD5 14.06%;CD7(-);CD4 6.98%;CD8 36.71%;CD19 2.69%;CD20 3.35%;CD23 1.39%;CD33 2.71%;CD34(-);CD56 61.88%;外周血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基因重排:IgH、TCR均阴性。骨髓细胞染色体分析:46,XX;骨穿:骨髓增生活跃,髓象中粒、红、巨三系增生均活跃,余无殊。骨髓活检病理:(骨髓)镜下骨髓造血组织与脂肪之比约1:2,造血组织三系细胞均可见到,各系细胞形态及比例未见异常,成熟浆细胞数目较正常多,网染网状纤维不增生,考虑浆细胞增生性病变,浆细胞瘤证据不充分。酶标:(粒系+),Lyso(粒系+),CD68(组织细胞+),CD61(巨核+),CD34(-),LCA(少数淋巴+),CD20(少数淋巴+),CD79a(少数+),CD3(少数淋巴+),CD56(-),EMA(-),CyclinD1(-),BCL-2(-),plasma(少数+)。特染:网染(网状纤维不增生)。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慢性自然杀伤细胞增多症(CNKL)。患者目前长期门诊随访,病情稳定。
二.急性全髓增生伴骨髓纤维化(APMF)一例
  患者,男性,63岁,因“中上腹隐痛2周,加重2天,发现全血细胞减少。”入院。
查血常规RBC1.93×1012/L,Hb61g/L,MCV96.4fL,MCH31.6pg,MCHC328g/L;Plt52×109/L;WBC2.1×109/L,中性46%,淋巴52%,单核2%。入院后患者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加重,血清LDH升高至760U/L,多次骨髓检查“干抽”明显,行骨髓活检发现组织内细胞高度增生,结合酶标考虑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急性全髓增生伴骨髓纤维化(APMF)。予IDA方案化疗两次后患者外周血三系明显恢复,血常规提示红细胞3.59×1012/L,血红蛋白103g/L,血小板277×109/L;白细胞4.7×109/L。后患者在化疗间期因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无效死亡。
  三.POEMS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70岁,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皮肤红斑,以头面部及颈后为多,期间出现手指麻木,伴有乏力加重。1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起始以脚踝部为重,于外院查尿蛋白++,半年前出现胸闷气促,开始以劳累后为重,此后逐渐加重至夜间睡眠时有憋醒,并有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偶有发热,体温波动于38.5℃左右,同时出现双下肢麻木、僵硬及踩棉花感,伴无力、活动受限明显。既往有2型糖尿病10余年。入院查体见全身皮肤散在红斑,集中于头面部及颈后部,胸腹部较少,四肢散在,下肢少见,红斑基本呈圆形或椭圆形,小约黄豆大,大至硬币大,略高出皮面,中央色淡。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浮肿。神经系统检查:双上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V级;双下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背屈肌力II级,跖屈V级。四肢长手袜套样痛觉减退,音叉觉对称消失,轻触觉减退。四肢腱反射未引出,双侧Barbinski征(—)。入院查血常规:RBC4.26-5.11×1012/L,Hb131-146g/L,WBC4.7-8.6×109/L,GR60-82%,PLT
275-459×109/L;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2-0.19g;血免疫球蛋白:IgG8.85,IgA9.91,IgM0.71,kappa2.54,lambda3.17(g/L);血免疫固定电泳:IgA,lambda克隆性阳性;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检查均在正常范围;CT示:心脏增大,肝脾肿大,多浆膜腔积液;肌电图: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感觉、运动均有损害);骨穿:骨髓增生活跃,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浆细胞稍多3.5%,形态正常。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POEMS综合征。予化疗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目前随访中。
  四.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一例
  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发热1月,中上腹痛20余天” 入院后检查提示进行性加重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增多,低白蛋白血症,碱性磷酸酶升高;病人反复发热,体温达到39℃以上,应用多种抗生素无效;腹痛反复发作伴骨痛明显;曾经行二次骨髓穿刺活检,涂片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片中浆细略多见;染色体分析提示正常核型,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基因重排均阴性。骨髓病理:造血组织三系细胞均可见到,细胞形态及数目未见明显异常,造血组织中可见到较多浆细胞,细胞较成熟,考虑浆细胞反应增生性病变,免疫标记结果提示未见到明确肿瘤性病变;行PET-CT检查可见左侧锁骨、双侧肋骨、双侧肩胛骨、肱骨头、胸骨、脊柱、骨盆、双侧股骨等见多处高代谢异常增高灶,最大SUV值(左侧锁骨近胸锁关节处)为15.27。故予行左锁骨近端活检,见有灰白色脓液涌出,快速结核培养阴性,抗酸染色阴性。活检病理所见送检组织内散在异型细胞,考虑造血系统肿瘤性病变。后再次选择介入B超引导下右髂后上嵴穿刺活检,病理提示送检组织中见弥漫性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核中度异型,胞浆内多见吞噬小体,其间散在大量中性粒细胞,免疫标记结果示增生的为上皮样细胞,CD35,CD68,CD163,S-100,LYSO,LCA均呈阳性反应,考虑为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符合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故予CHOP方案化疗后病人情况明显改善,疼痛缓解,体温平稳,目前仍巩固治疗中。
2.近3年专科危重病种诊治情况
2008年专科危重病种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非霍奇金淋巴瘤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非霍奇金淋巴瘤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10年专科危重病种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M3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初治)
3.提供3-5例危重患者病历摘要
一.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患者,男性,62岁。因“发热伴牙龈出血6天”急诊入院。入院查血常规:RBC 3.69×1012/L,Hb
116g/L,BPC 8×109/L,WBC 1.73×109/L,N
13.9%,L 71%,网织红细胞0.2%。行骨穿及骨髓活检明确诊断为急性重型再障I型。患者一般情况差,持续高热,呼吸急促,严重肺部感染并发ARDS,氧分压波动与30-40mmHg左右。持续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予积极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止血抑酸,积极输注少浆血及血小板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肺部感染控制,呼吸系统功能恢复,消化道出血停止。后予ALG及环孢霉素治疗,患者血象逐渐恢复。患者目前病情稳定,长期门诊随访。
二.急性白血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一例
  患者,女性,55岁。因“发热2周余”入院,行骨穿明确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予DA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出院期间,患者出现了持续发热,胸闷气促,痰中带血,反应迟钝等。入院行头颅CT未见异常,肺部CT示两肺弥漫性改变,多次血GM实验均为(+)。结合病史考虑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故予卡泊芬净及更昔洛韦治疗2周后,患者体温平,神志转清,随访胸部CT明显好转。故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出院。患者目前一般情况良好,继续巩固化疗中。
三.急性白血病伴中枢浸润一例
  患者,女性,24岁。因“咽痛伴下颌肿块3周”入院。行骨穿示髓象中原幼细胞73.5%,明确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前行头颅CT示左侧脑室旁及左顶叶基底节区7×5cm低密度灶,考虑为急性白血病中枢浸润。故予Ara-c12g静脉化疗,MTX鞘内注射,并予行颅内病灶放疗。患者骨髓完全缓解但头痛症状无明显好转,并出现反复的继发性癫痫。再次予IDA 10mg d1-3;Ara-c 4g d1-3;Vm26 0.1 d1-3化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顺利出院。目前继续巩固治疗中。
(五)创新能力
新技术新业务名称
新技术新业务先进性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领先
CIK细胞治疗淋巴瘤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领先
肾移植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领先
CD34+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领先
重症、难治、复发ITP综合治疗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领先
创新项目简介(包括先进性、临床应用前景及临床转化情况等)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由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我们在国内较早地将这一实验室先进技术转化到血液病的诊断、分型及判断预后。用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和PCR阴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检测。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预后判断。
CIK细胞治疗淋巴瘤& 体细胞治疗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生物治疗的范畴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LAK细胞治疗,发展至今已形成DC、CIK、Tγ等数十种免疫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并经20多年临床应用,证明人体细胞治疗方法是安全的。从2005年起,我院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研究院共同合作,在我科开始应用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生物治疗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应用,至2007年共治疗45人次,经我们临床观察证实本治疗方法安全,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之后申报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待批准后继续应用。
肾移植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目前,诱导肾移植免疫耐受是移植领域一大热点,国外已有应用ATG、放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诱导肾、肝移植后免疫耐受的报道。我们对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以ATG、、放疗和等处理,清除受者反应性/记忆性T淋巴细胞,然后联合给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并在术后密切随访,以期达到减少甚至停用免疫抑制药的效果,从而减少免疫抑制药物使用所带来的副作用,2009年开展该项工作,并在当年有7例病人使用该技术,均获明确疗效,免疫抑制药物剂量减少在1/3以上。
CD34+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 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共同表面分子是CD34,所以,经过G-CSF动员,采集PBMNC,分选获得CD34+干细胞后进行移植可以使有效移植成分更加纯化,提高同等体积中功能细胞的有效浓度,去除混杂成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应用该技术,可以改善下肢缺血,提高保肢率。2009年开展该技术,应用4例,2010年11例,均取得良好疗效,有效率80%,保肢率95%,无不良反应发生。
重症、难治、复发ITP综合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年发病率在100/10s左右,其中约一半为成人,多表现为慢性病程,约有25%的成人ITP对常规治疗措施无效,易复发。2005年起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脾切除、促血小板生成素及人鼠嵌合的抗CD20单抗(美罗华)等难治、复发ITP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六)辐射能力
1.近3年的相关数据
省外患者比例
进修医生、护士数量
来自三级医院
进修人员数
覆盖省市数
2.近3年技术推广情况
举办年度及培训班次数
3.近3年对口支援情况
受援医院名称
支援人员数量及工作时间(人天)
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5人,每周1天
4.近3年受邀在国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学术会议名称及年度
五、医疗质量状况
(一)质量概况
1.近3年用血情况
人均输血量
输血患者比例
2.近3年合理用药情况
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比例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率
3.近3年病人满意度
4.近3年医疗事故发生例数
医疗事故相关情况说明:
(二)近3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2008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非霍奇金淋巴瘤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霍奇金淋巴瘤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缺铁性贫血
2009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非霍奇金淋巴瘤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霍奇金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10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M3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霍奇金淋巴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初治)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复治)
单病种费用控制措施及控制效果的说明:
  自血液内科3个病种临床路径实施开展以来,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使得院内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因此部分疾病诊疗费用亦逐步下降,让患者切身感受医改带来的实惠。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医疗效率进一步提高,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病区质量
1.近3年相关病区质量指标
诊断符合率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
甲级病案率
出院患者随访率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基础护理合格率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
院内感染率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及执行情况说明:
  在我院院内感染科的领导及监控下,我科由科室的主任、护士长及病区医疗骨干等共同负责科室院内感染的管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检测、早处理。通过对患者及家属宣教、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并设专人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感染病例的资料搜集和分析。通过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已逐步降低了院内感染率及病死率。
(二)门诊质量
年均专家出诊人次所占比例
年门诊人均费用
日均专病门诊数量
门诊预约挂号比例
六、科研与教学
1.学术影响
学术团体(杂志)名称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
自然科学基金
复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Clinical Bioinformatics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感染与化疗学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止血与血栓组
《中华医药杂志》英文版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血栓与止血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血液学专科委员会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审稿人
副主任医师
《实用内科学》
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血液学专科委员会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医学会输血专业委员会
2.近3年主办学术会议情况
参会人员数量
专科的临床研究方向的文字说明(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内容及与临床的关系)
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学及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
&&&& 在出凝血疾病方面将重点开展难治复发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病因学及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ITP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3的患者有较好疗效,但仍有1/3患者激素无效或耐药。本科室近期主要研究涉及ITP的体液免疫机制、细胞免疫机制、免疫干预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等,目前我们已明确了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机制的异常与难治性ITP发病相关。ITP患者T细胞对激素的敏感性是一个涉及多重机制的复杂过程,我们推测可能与T细胞增殖克隆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增殖和凋亡两方面)有较密切的关联。我们将结合T细胞克隆性研究和T细胞功能性亚群研究,对初发ITP患者的T细胞免疫状态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进行比较完整的综合考量。同时尝试在糖皮质激素不敏感ITP患者中寻找介导耐药的主要T细胞克隆,并研究其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凋亡特性并寻找初发ITP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糖皮质激素以及二线药物治疗反应的关联,为早期应用二线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同时我们将通过临床研究,建立有效地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以提高难治性ITP的疗效。
二、血液系统肿瘤
  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虽然近年来诊断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随着化疗方案的改进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仍有相当部分患者治疗失败。针对患者肿瘤细胞生物学特征制定有效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在血液系统肿瘤诊断及治疗领域开展的重点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血液肿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细胞遗传学决定疾病的本质,在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的成果上,进一步研究血液肿瘤的特异性基因,为分子靶向治疗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肿瘤发生、发展各时期不同基因的变化的研究,以及基因变化与细胞间信号传递与肿瘤临床治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如能在分子水平对肿瘤基因变化提供指标,对肿瘤的个体化和预见性治疗将具有指导意义。同一种疾病患者的细胞遗传学背景不同,其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可能存在极大
的差异,明确血液肿瘤患者细胞遗传学背景为分层治疗及预后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血液肿瘤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表观遗传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取决于遗传因素,同时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以及非编码RNA等4种调控方式来实现对基因表达的控制,同时也就意味着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会导致肿瘤发生。肿瘤表观遗传学机制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组织特异性,因此对肿瘤的表观遗传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血液系统肿瘤的表观遗传学异常,并在临床开展成熟的表观遗传学标记物的检测项目,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3、血液肿瘤综合治疗的研究: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为血液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同时亦为分层治疗及预后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靶向治疗进一步改善血液肿瘤的预后,通过已建立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研究平台将更多的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应用于临床,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二)近3年立项的科研项目
主要科研课题项目名称
参加研究单位(人)排位
基于纳米技术的RNA干扰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应用基础研究
上海市科委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遗传性疾病及部分肿瘤检测的多中心临床应用研究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ITP患者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ITP患者TLR表达研究
中国教育部
ITP患者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上海市科委
ITP患者TLR表达研究
中国教育部
ITP患者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上海市科委
(三)近3年临床方向的科技奖励情况
主要科研成果名称
获奖名称与等级
获奖项目单位
(人)排序
近3年论文发表情况
作者(序号)
主要发表论文题目
发表期刊及
年、卷、期、页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rythropoietin and latest
advancement&&
Journal of Chinese Clinical Medicine):47-51&&&&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血液肿瘤化疗后患者的应用和临床观察&
中国临床医学2008,15(增刊):128-130&&
CAG方案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医学2008,15(增刊):131-134
原发性皮肤单核细胞肉瘤1例&&&&&
中国临床医学2008,15(增刊):163-164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血液肿瘤化疗后患者的应用和临床观察&&&&&
中国临床医学)增刊:128-130
RNA干扰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09,32
(2):136-139
CAG方案在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医学):123-125
Yunfeng Cheng(通讯作者)
IDH1 and IDH2 mutations are frequ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but rare in other types of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83
  细胞免疫异常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380-382
邹善华(通讯作者)
亚胺培南与头孢吡肟经验性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缺发热患者的疗效比较.
中国临床医学,2010,17(增刊):93~9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学的发病机制.
血栓与止血学.):228-231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ITP患者T辅助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197-201
近3年专利发表情况
发明人姓名
专利批准年度
专利证书号
(四)学生教育
近3年承办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情况
继续教育项目名称
参加人员数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情况说明:
&& 我科自2010年开始,参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认真贯彻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计划。
对进入血液科培训基地的住院医师,要求如下:
1、 掌握各类贫血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要点;溶血性贫血分类及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的特点;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出血特点及诊治原则;急性、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常用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淋巴瘤分类、分期、诊断依据及治疗;骨髓穿刺及活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分类及治疗原则;成分输血的指征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处理。
2、 掌握基本技能:骨髓穿刺、骨髓活检术
3、 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及抢救措施;骨髓增殖性疾病及常见凝血功能障碍性疾患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各种溶血、出凝血实验室检查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 此外,我科每周对进入血液科培训基地的住院医师开设小讲课、操作辅导,在我科轮转的住院医师均能达到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培养合格率98%以上。
近三年参加卫生部、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编写
出版社名称
  真实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提供的资料真实、有效,愿意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科室负责人(签字):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字):&&&&&&&&&
&&&&&&&&&&&&&&&&&&&&&&&&&&&&&&&&&&
&&&&&&&&&&&&&&&&&&&&&&&&&&&&&&&&&&&&&&&&&&&&&&
&&&&&&&&&&&&&&&&&&&&&&&&&&&&&&&&&&&
&&&&&&&&&&&单位公章
&&&&&&&&&&&&&&&&&&&&&&&&&&&&&&&&&&
&&&&&&&&&&&&&&&&&&&&&&&&&&&&&&&&&&&&&&&&&&&&&
年&&& 月&&& 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髓穿刺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