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使注射用美罗培南南最多能用多长时间

美罗培南在感染治疗指南中的推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美罗培南在感染治疗指南中的推荐
上传于||文档简介
&&美​罗​培​南​在​感​染​治​疗​指​南​中​的​推​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脓肿47*32cm延种吗现在身体没什么不适合都挺好肝脓肿住院时57*34cm用_百度知道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求助】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全面耐药该如何使用抗生素?
栏目关注:
我是一名临床药师,在病房遇到一长期使用抗生素患者,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CT示肺左右叶均大片感染.药敏试验:只对头胞呋肟敏感,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美罗培南均未做药敏且缺货,三代头胞类头胞哌酮钠、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等其他类均耐药,现不知该如何制订抗感染方案,还请大家赐教。万分感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以使用啊!不知有没有做这两种药的药敏?对铜绿假单孢菌最好联合用药效果会好些:可以用SMZ+哌拉西林或头孢他定。如果这几种抗菌药物敏感的话谢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缺货,现在正在使用头孢他定,不过效果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药敏对三代头孢耐药吧!是否可以用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的环丙沙星mengxue314159环丙沙星耐药,现在正使用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头孢他定,今天体温已经降下来了,谢谢各位!  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中的假单胞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人皮肤、肠道、呼吸道中,以至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均有此菌的存在,故很容易造成机会性感染,在临床感染的G-菌中占据首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有单一性,也有混合性,其机制复杂[5]。其感染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常见于或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呼吸道,也可引起、胃、脓胸甚至败血症。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逐渐增多,其耐药菌株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异常复杂,总括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 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② 细菌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DNA旋转酶等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③ 外膜通透性降低;④ 生物膜形成;⑤ 主动泵出系统;等等。其中主动泵出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中起着主导作用[8]。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来源非常广,从机体的深部以至表皮都见其踪影,而以呼吸道的感染最常见,在血流、脑脊髓、胸腹腔等危险部位也占一定的比例,足见其危害之广之大。据一些临床实例证实以及一些权威的专业人士分析,此菌一旦入侵血流或脑脊液,其死亡率是相当高的;而此菌一旦定植于胸腔,如不及时清除,就会很快出现耐药株,甚至侵犯其他器官,治疗将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对患者的危害也非常大。实验证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以复合青霉素类、三或四代头孢菌素、三或四代喹诺酮类等药物为好。但临床抗感染的经验证明,单一抗生素对大多数G-杆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是不理想的,因其很快就会出现耐药株,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故此,NCCLS以及许多权威的专业人士早已主张联合用药。根据临床实验数据及有关专业人员的临床监测结果,笔者认为,对抗此菌还是以联合和交替用药为佳,可使用上述三种药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再配以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虽然上述药物对本菌也存在一定耐药性,但一经联合,其抗菌活性就会得以加强),数天后再交叉替换,这样的用药会更具时效性和科学性。而首选药物,经验上使用氟喹诺酮类、丁胺卡那及复达欣应被视为较佳组合。亚胺培南对此菌的敏感性虽然很高,但由于它易致二重感染,有文献报导其耐药菌和霉菌进驻发生率可高达3.2%和8.0%,同时它又是诱导酶产生的良好诱导剂,加上异常价格昂贵,故此,亚胺培南作为治疗混合感染的二线用药可能会更合理[7]。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快速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抗感染的一线战场己是不争的事实,对NCCLS推荐的一线用药,如庆大霉素、头孢噻甲羧肟、哌拉西林等亦早己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这就使得临床的抗感染治疗显得越来越困难。故此,临床上还应加强消毒防御,控制感染发生,同时,应更为合理地科学地使用抗生素,并应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6]。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他啶是经典的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但近年耐药菌株也在迅速增加。而一些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增强或对目前耐药菌株有效的第四代头孢菌素(如马斯平)以及第四代喹诺酮(如拜复乐、天坤)均已经陆续涌现,且有相当部分品种已用于临床,这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无疑是个好消息。而今,含儿茶酚取代基的第四代头孢菌素是开发研究的热点,有被称为“第五代”之势。其中GR69153、LB10522、Ro9-1428、Ro09-1227和RU-59863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更强且对耐药菌株更有效,体外活性更为出色,远强于头孢他啶。RU-59863对β-内酰胺酶很稳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活性也较强(MIC900.5mg/L),耐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和头孢他啶的多重耐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株也对其高度敏感,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药物[7]。碳青霉烯类以其独特的化学结构、极强的抗菌活性和超广的抗菌谱而备受瞩目,一直为研究开发热点,其经典代表亚胺培南己广泛用于临床,成为抗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药物之一。但近年由于使用此药所产生的耐药菌株不断涌现,且数量大增,故新品种的开发应用也已变得日益迫切。单环类抗生素的代表氨曲南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但较弱,临床疗效有限,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4]。为获得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药物动力学特性更好及细菌不易耐药的抗菌药,近年来将两种抗菌药(主要是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的化学结构通过基团联合后合成了一些新的联合体化合物,如Ro25-0534、Ro23-9424、Ro25-2016、Ro25-4095、Ro25-4835等。Ro25-0534是含儿茶酚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的联合体,为目前双重联合体中较为成功的品种。含儿茶酚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且作用机制不同,交叉耐药率低,因此,联合体较单一原药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对目前的耐药菌株更为稳定[3]。近年研究发现,细菌生物膜(biofilm)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广泛存在,是导致抗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身几乎没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但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调节免疫,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一些毒性因子而增强其他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活性,改善疗效。研究发现,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能有效抑制生物膜形成,短期联合头孢他啶等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后就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如克拉霉素5d方案),其中以阿奇霉素抑制作用最强。总之,为了提高抗菌治疗效果,应经常监测本地区及本单位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特性,并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且在临床实践与研究中探讨抗感染的药物组合和开发新的抗感染药物。与此同时,改善卫生条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liuuuwrote:  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中的假单胞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人皮肤、肠道、呼吸道中,以至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均有此菌的存在,故很容易造成机会性感染,在临床感染的G-菌中占据首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有单一性,也有混合性,其机制复杂[5]。其感染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常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呼吸道,也可引起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甚至败血症。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逐渐增多,其耐药菌株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异常复杂,总括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 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② 细菌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DNA旋转酶等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③ 外膜通透性降低;④ 生物膜形成;⑤ 主动泵出系统;等等。其中主动泵出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中起着主导作用[8]。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来源非常广,从机体的深部以至表皮都见其踪影,而以呼吸道的感染最常见,在血流、脑脊髓、胸腹腔等危险部位也占一定的比例,足见其危害之广之大。据一些临床实例证实以及一些权威的专业人士分析,此菌一旦入侵血流或脑脊液,其死亡率是相当高的;而此菌一旦定植于胸腔,如不及时清除,就会很快出现耐药株,甚至侵犯其他器官,治疗将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对患者的危害也非常大。实验证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以复合青霉素类、三或四代头孢菌素、三或四代喹诺酮类等药物为好。但临床抗感染的经验证明,单一抗生素对大多数G-杆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是不理想的,因其很快就会出现耐药株,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故此,NCCLS以及许多权威的专业人士早已主张联合用药。根据临床实验数据及有关专业人员的临床监测结果,笔者认为,对抗此菌还是以联合和交替用药为佳,可使用上述三种药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再配以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虽然上述药物对本菌也存在一定耐药性,但一经联合,其抗菌活性就会得以加强),数天后再交叉替换,这样的用药会更具时效性和科学性。而首选药物,经验上使用氟喹诺酮类、丁胺卡那及复达欣应被视为较佳组合。亚胺培南对此菌的敏感性虽然很高,但由于它易致二重感染,有文献报导其耐药菌和霉菌进驻发生率可高达3.2%和8.0%,同时它又是诱导酶产生的良好诱导剂,加上异常价格昂贵,故此,亚胺培南作为治疗混合感染的二线用药可能会更合理[7]。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快速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抗感染的一线战场己是不争的事实,对NCCLS推荐的一线用药,如庆大霉素、头孢噻甲羧肟、哌拉西林等亦早己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这就使得临床的抗感染治疗显得越来越困难。故此,临床上还应加强消毒防御,控制感染发生,同时,应更为合理地科学地使用抗生素,并应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6]。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他啶是经典的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但近年耐药菌株也在迅速增加。而一些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增强或对目前耐药菌株有效的第四代头孢菌素(如马斯平)以及第四代喹诺酮(如拜复乐、天坤)均已经陆续涌现,且有相当部分品种已用于临床,这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无疑是个好消息。而今,含儿茶酚取代基的第四代头孢菌素是开发研究的热点,有被称为“第五代”之势。其中GR69153、LB10522、Ro9-1428、Ro09-1227和RU-59863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更强且对耐药菌株更有效,体外活性更为出色,远强于头孢他啶。RU-59863对β-内酰胺酶很稳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活性也较强(MIC900.5mg/L),耐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和头孢他啶的多重耐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株也对其高度敏感,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药物[7]。碳青霉烯类以其独特的化学结构、极强的抗菌活性和超广的抗菌谱而备受瞩目,一直为研究开发热点,其经典代表亚胺培南己广泛用于临床,成为抗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药物之一。但近年由于使用此药所产生的耐药菌株不断涌现,且数量大增,故新品种的开发应用也已变得日益迫切。单环类抗生素的代表氨曲南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但较弱,临床疗效有限,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4]。为获得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药物动力学特性更好及细菌不易耐药的抗菌药,近年来将两种抗菌药(主要是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的化学结构通过基团联合后合成了一些新的联合体化合物,如Ro25-0534、Ro23-9424、Ro25-2016、Ro25-4095、Ro25-4835等。Ro25-0534是含儿茶酚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的联合体,为目前双重联合体中较为成功的品种。含儿茶酚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且作用机制不同,交叉耐药率低,因此,联合体较单一原药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对目前的耐药菌株更为稳定[3]。近年研究发现,细菌生物膜(biofilm)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广泛存在,是导致抗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身几乎没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但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调节免疫,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一些毒性因子而增强其他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活性,改善疗效。研究发现,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能有效抑制生物膜形成,短期联合头孢他啶等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后就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如克拉霉素5d方案),其中以阿奇霉素抑制作用最强。总之,为了提高抗菌治疗效果,应经常监测本地区及本单位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特性,并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且在临床实践与研究中探讨抗感染的药物组合和开发新的抗感染药物。与此同时,改善卫生条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写的好!!楼上的是搞微生物的吧十分感谢!头胞呋肟即头孢呋辛,二代头孢。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无效!楼主医院的报告有问题。对绿脓杆菌的感染可选三代头孢如他定,喹诺酮类如左氧,氨基糖苷类等。对三代头孢耐药或无效的应考虑是产ESBL酶的绿脓,应首选泰能,或酶抑制剂复合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myjun5520wrote:头胞呋肟即头孢呋辛,二代头孢。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无效!楼主医院的报告有问题。对绿脓杆菌的感染可选三代头孢如他定,喹诺酮类如左氧,氨基糖苷类等。对三代头孢耐药或无效的应考虑是产ESBL酶的绿脓,应首选泰能,或酶抑制剂复合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产ESBL酶的多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好象没听说绿脓杆菌也产ESBL酶。头孢二代是没效果的,通常在ICU病房,特别是RICU,分离的PA的病人都有COPD等多种基础疾病,插管接呼吸机,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通常刚开始分离的PA,建议头孢他定+奎诺酮类如环丙沙星等,必要时可加碳青酶稀类如:泰能,(Chest曾有报道HAP中合理使用泰能,并不一定导致产金属酶MDRP产生)应足量,避免逐阶梯上,抗生素压力,PA很容易耐受,形成多药耐药甚至全耐药.如果产生全耐药(除粘多菌素),死亡率极高,整个病区可能通过质粒传播耐药基因,此治疗可以再讨论,如输血浆等当然还要注意真菌产生!一点点建议,来参与讨论。PA的耐药机制是最复杂的。另外接着说下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特治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不错应该反复的查细菌培养+药敏,根据其相应的结果制定用药方案。单纯的说用头孢几代是不确切的。毕竟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很复杂,不是简单的经验用药就可以解决问题的。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中的假单胞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人皮肤、肠道、呼吸道中,以至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均有此菌的存在,故很容易造成机会性感染,在临床感染的G-菌中占据首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有单一性,也有混合性,其机制复杂[5]。其感染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常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呼吸道,也可引起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甚至败血症。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逐渐增多,其耐药菌株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异常复杂,总括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 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② 细菌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DNA旋转酶等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③ 外膜通透性降低;④ 生物膜形成;⑤ 主动泵出系统;等等。其中主动泵出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中起着主导作用[8]。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来源非常广,从机体的深部以至表皮都见其踪影,而以呼吸道的感染最常见,在血流、脑脊髓、胸腹腔等危险部位也占一定的比例,足见其危害之广之大。据一些临床实例证实以及一些权威的专业人士分析,此菌一旦入侵血流或脑脊液,其死亡率是相当高的;而此菌一旦定植于胸腔,如不及时清除,就会很快出现耐药株,甚至侵犯其他器官,治疗将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对患者的危害也非常大。实验证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以复合青霉素类、三或四代头孢菌素、三或四代喹诺酮类等药物为好。但临床抗感染的经验证明,单一抗生素对大多数G-杆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是不理想的,因其很快就会出现耐药株,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故此,NCCLS以及许多权威的专业人士早已主张联合用药。根据临床实验数据及有关专业人员的临床监测结果,笔者认为,对抗此菌还是以联合和交替用药为佳,可使用上述三种药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再配以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虽然上述药物对本菌也存在一定耐药性,但一经联合,其抗菌活性就会得以加强),数天后再交叉替换,这样的用药会更具时效性和科学性。而首选药物,经验上使用氟喹诺酮类、丁胺卡那及复达欣应被视为较佳组合。亚胺培南对此菌的敏感性虽然很高,但由于它易致二重感染,有文献报导其耐药菌和霉菌进驻发生率可高达3.2%和8.0%,同时它又是诱导酶产生的良好诱导剂,加上异常价格昂贵,故此,亚胺培南作为治疗混合感染的二线用药可能会更合理[7]。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快速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抗感染的一线战场己是不争的事实,对NCCLS推荐的一线用药,如庆大霉素、头孢噻甲羧肟、哌拉西林等亦早己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这就使得临床的抗感染治疗显得越来越困难。故此,临床上还应加强消毒防御,控制感染发生,同时,应更为合理地科学地使用抗生素,并应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6]。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他啶是经典的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但近年耐药菌株也在迅速增加。而一些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增强或对目前耐药菌株有效的第四代头孢菌素(如马斯平)以及第四代喹诺酮(如拜复乐、天坤)均已经陆续涌现,且有相当部分品种已用于临床,这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无疑是个好消息。而今,含儿茶酚取代基的第四代头孢菌素是开发研究的热点,有被称为“第五代”之势。其中GR69153、LB10522、Ro9-1428、Ro09-1227和RU-59863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更强且对耐药菌株更有效,体外活性更为出色,远强于头孢他啶。RU-59863对β-内酰胺酶很稳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活性也较强(MIC900.5mg/L),耐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和头孢他啶的多重耐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株也对其高度敏感,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药物[7]。碳青霉烯类以其独特的化学结构、极强的抗菌活性和超广的抗菌谱而备受瞩目,一直为研究开发热点,其经典代表亚胺培南己广泛用于临床,成为抗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药物之一。但近年由于使用此药所产生的耐药菌株不断涌现,且数量大增,故新品种的开发应用也已变得日益迫切。单环类抗生素的代表氨曲南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但较弱,临床疗效有限,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4]。为获得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药物动力学特性更好及细菌不易耐药的抗菌药,近年来将两种抗菌药(主要是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的化学结构通过基团联合后合成了一些新的联合体化合物,如Ro25-0534、Ro23-9424、Ro25-2016、Ro25-4095、Ro25-4835等。Ro25-0534是含儿茶酚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的联合体,为目前双重联合体中较为成功的品种。含儿茶酚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且作用机制不同,交叉耐药率低,因此,联合体较单一原药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对目前的耐药菌株更为稳定[3]。近年研究发现,细菌生物膜(biofilm)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广泛存在,是导致抗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身几乎没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但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调节免疫,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一些毒性因子而增强其他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活性,改善疗效。研究发现,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能有效抑制生物膜形成,短期联合头孢他啶等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后就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如克拉霉素5d方案),其中以阿奇霉素抑制作用最强。总之,为了提高抗菌治疗效果,应经常监测本地区及本单位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特性,并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且在临床实践与研究中探讨抗感染的药物组合和开发新的抗感染药物。与此同时,改善卫生条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最好注明出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性的分析及其临床抗感染用药的方向性初探>来源:检验科 作者:马均宝  日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性的分析及其临床抗感染用药的方向性初探马均宝 吴智刚陈启然(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广东佛山 528000)以表示对原创者的尊重。美罗培南(泰能)对绿脓有效。可以试试。我是烧伤科医师,创面和血的绿脓杆菌感染接触很多,根据药敏或经验,我们一般选择泰能或多粘菌素E(也叫硫酸抗敌素)我是一直搞临床的,绿脓菌经常碰到。我认为尽快更换美罗培南,疗效会比较确切。如病人免疫状态较好(非、血液病、老年或艾滋病患者),可以1克,1次/12小时;反之,0.5,1次/6小时或1克,1次/8小时;联合应用氨基糖甙类如丁卡或奈替米星,坚持3天以上。3天后有效(体温有下降)则继续应用,并加用抗真菌药上一篇:【专题讨论】流式细胞术专区下一篇:Re:【资源】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下载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医学资料相关内容?【资源课程】内分泌课件.PPT?Re:【共享】提供《图解消化病学》,《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Re:【中原逐鹿】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荣誉从我开始?【分享】GLP实验室名单整理!?【索引】乳腺疾病精华病例大链接?我的DXY成长经历?Re:第二版实用骨科学(pdf格式)下载地址?Re:骨科教学电子资源分享平台?参加本版编译活动的战友请注意?
假单胞菌感染疾病
血液病原学检查,脑脊液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病原学检查阳性。
绿脓杆菌细菌显微镜检查  
铜绿色假单胞菌,为细长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长约1.3~3.0m,宽约0.5m,在静置培养下常呈多形性,无芽孢,菌体一端有细长...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a href="/article/4575.shtml" title="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王潭枫 符永玫 何国伟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王潭枫 符永玫 何国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详情
[功能主治]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详情
[功能主治]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详情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南门仓5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细菌性肝脓肿45例临床分析--《中国临床研究》2012年11期
细菌性肝脓肿4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及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例肝脓肿患者的住院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平均年龄62.8岁,临床表现中最多见为发热(42例,93.3%),其次为寒战(28例,62.2%)和上腹痛(22例,48.9%),大部分患者血白细胞升高(41例,91.1%),并有肝功能异常(33例,73.3%)。胆系疾病(35例,77.8%)和糖尿病(23例,51.1%)是主要易患因素。首选诊断方法为B超及CT检查(诊断率达95.5%),但有2例患者(8.9%)通过B超、CT及MRI检查仍未获确诊,需行经皮肝穿刺或手术剖腹探查。11例脓液培养和16例血培养阳性,21例患者(46.7%)细菌培养阴性。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病原菌(59.3%)。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菌较为敏感;万古霉素、替卡西宁及阿米卡星对革兰阳性菌较为敏感。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经皮肝穿刺引流及抗生素+手术脓肿切开引流。结论细菌性肝脓肿的平均患病年龄明显增大,临床特点多样,病原检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见,胆系疾病和糖尿病是其最主要的易患因素。应根据患者个体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75.4【正文快照】:
肝脓肿(liver abscess,LA)按病因分为细菌性、阿米巴性及真菌性,但后两者比较罕见。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严重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和现代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增加,PLA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由于公共卫生和个人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葛瑛;刘正印;李太生;;[J];传染病信息;2011年02期
徐文启;王启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胡中华;李道才;童朝阳;;[J];中国厂矿医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焕琴;黄璐;韦胜文;;[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崔恩博;范振平;张鞠玲;陈素明;卜欣;张文瑾;刘振红;曲芬;;[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曲芬;范振平;张文瑾;崔恩博;张鞠玲;陈素明;毛远丽;;[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2年02期
朱卫红;王晓军;周庆华;;[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11期
王春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20期
李丹;高杲;江红;汤正好;余永胜;臧国庆;;[J];肝脏;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玉堂,田培林,邵国良;[J];放射学实践;2003年07期
吴永新;石锋;邓利娟;吴豫梅;;[J];广东医学;2008年09期
胡蓉;张龙方;龙丽娟;邵波;姚克纯;;[J];医学临床研究;2008年01期
陈青;郑冬梅;管庆波;赵家军;;[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年04期
叶盛开;陈丽;;[J];人民军医;2007年12期
张宝元,邵阳通,方立挺;[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年09期
顾芳;蒋邵宁;吕愈敏;;[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15期
Ajaz A MShams UL BKhawaja Abdul RKhurshid Alam W;[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2010年12期
邹利光;廖翠薇;陈垦;戚跃勇;程相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年03期
吴正华;;[J];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永笛;宋振河;刘奉;车金玲;;[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35期
徐辉华;黄迪生;;[J];中国医刊;1965年03期
杜英;张荣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5年12期
高峰;徐光玉;孙秀斌;;[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4期
左君;;[J];中外医疗;2011年02期
李彤寰;;[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9年04期
韩进旺;周小晔;昝明熙;;[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年10期
秦建民;顾新刚;张敏;孔雷;殷佩浩;曹伟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张艳玲;黄家琴;熊玮;;[J];吉林医学;2011年15期
董青山,王虎中,郭家平,王翔;[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飞;;[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殷利春;杜杭根;何民;章国军;田勇;王承;郝必烈;陈立;李宏宇;杜根安;;[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张芳禧;陆笑;叶志佳;;[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刁文献;吕卫民;杨光辉;王晨阳;;[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姚远;林锋;;[A];2001'全国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陈啟红;;[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陈利琼;曹华妹;蔡珠华;;[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刘阳军;李殊非;刘兴翠;费贵书;;[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毛祖彝;梁新华;肖贵州;吴军楼;;[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陈兴泳;唐荣华;雷惠新;汪银洲;唐洲平;王伟;朱遂强;;[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研究所
成军;[N];中国医药报;2007年
曲日胜 张启军;[N];健康报;2006年
罗刚;[N];健康报;2006年
本报记者 张亮;[N];科技日报;2006年
任晓亮;[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许民;[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潘远根?旷惠桃;[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北京德坤瑶医医院院长
覃迅云;[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陶伟;[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钟媛;[N];郴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慧涵;[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陶苏江;[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刘敬军;[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王冬燕;[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魏凯峰;[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志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陈亮;[D];复旦大学;2007年
官健;[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罗月中;[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王秀丽;[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裴园丽;[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潘红梅;[D];吉林大学;2005年
唐津天;[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兰勇;[D];浙江大学;2008年
肉克燕·吐尔逊;[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徐春云;[D];吉林大学;2008年
刘福利;[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林小永;[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魏天辉;[D];郑州大学;2006年
苏新建;[D];山东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罗培南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