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门诊输液诊间输液

健迅门诊医生诊间系统使用教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健迅门诊医生诊间系统使用教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医院停止门诊输液是一副好药方--百度百家
医院停止门诊输液是一副好药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11月26日,浙江宁波市第一医院门诊输液管控出台最严厉措施:从12月1日起停止门诊所有抗生素输液,12月7日起停止门诊所有输液。
11月26日,浙江宁波市第一医院门诊输液管控出台最严厉措施:从12月1日起停止门诊所有抗生素输液,12月7日起停止门诊所有输液。当然,经过医生问诊评估,确实需要输液的急重病人输液治疗不会受到影响。(11月27日《现代金报》)
宁波第一医院停止门诊输液、抬高输液门槛,体现了医界良心,值得点赞。
我国盲目输液、过度输液、不当输液的现象普遍且严重,很多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患者、患者家属都患有输液依赖症或者输液条件反射症。输液依赖症有几种临床症状——无知症,人们对于过度输液、不当输液的危害大都缺乏一种明确的认识,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危害的存在,有些人反而以为输液是一种高效快捷或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有利健康的好事。由于不知危害,所以人们大都不知防范,不知拒绝,不知选择,从而给滥输液开了方便之门;
急躁症,其实,很多常见多发的普通病症,譬如感冒发烧,都有一个发病周期,只要坚持合理用药,甚至不用药,发病周期过后,病往往也会好。但很多人都很急躁,尤其是儿童发病时,家人就更急躁。在这种急躁心态的驱使下,被认为“起效快、效果好”的输液治疗成了人们的首选;
盲目症,俗话说,久病成医,根据笔者以及家人的多次输液经验,笔者对输液的门道竟也略知一二了。对于伤风感冒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炎症,医生往往并不仔细探究疾病到底是由哪种细菌或哪种病毒引起的,或者根本不做探究,就开出抗病毒药物和广谱抗生素综合输液,所谓“两头堵”,有时,在一次治疗中,仅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就分别使用多种。而当治疗效果不佳时,医生又会换其他几组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接着试。个别医生习惯性地盲目用药,暴露出责任心的缺失,暴露出对症用药、精确治疗观念的淡薄,暴露出诊疗手法的简单化、粗糙化、随意化;
功利症,有些医院竟把医生的输液次数纳入考核,把输液与医生的奖惩、收入等挂钩,而有些医生竟然因为多开输液方可以从医药厂商、医药代表处获得更多提成,医院、医生和医药代表、厂商之间竟然存在着一条输液利益链,真乃咄咄怪事。功利性十足的输液已成为一种另类病毒。
输液依赖症让中国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输液大国、抗生素使用大国——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量惊人,一年使用16.2万吨抗生素,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其中52%为兽用,48%为人用,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应光国称,尽管近年来中国在大城市和一些主要医院加强了抗生素药品的规范管理,但整体滥用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扭转。中国人均抗生素的使用量是西方国家的5到8倍。(7月6日新华网)
输液固然可以治病,可以救命,但也可以致病,甚至可以要命。过度输液、不当输液给民众健康带来的显性和隐性危害、威胁是无法估量的,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污染了水土环境,规范输液行为已成当务之急。而医院在保留必要的输液治疗、严格输液程序的基础上停止门诊输液则是一副好药方,能够有效治疗输液依赖症,希望卫生管理部门能够尽快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这一药方。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如第一百位,第二百位……依此类推),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活动截止日。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阅读:7744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5747
阅读:1061
阅读:6036
热门文章HOT NEWS
雅虎公司今天尴尬地承认,其5亿用户的信息被黑客盗窃,这一数字远...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浙江出台抗菌药物新规 大医院全面停止门诊输液
  因为受寒,感染输液的患者增多。
  浙江在线01月26日讯 感冒发烧,去医院门诊挂个水,这种司空见惯的看病模式要改改了。
  日前,浙江省卫计委发布通知,对抗菌药物使用作出最新规定,要求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同时倡导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三级医院(除儿童医院和儿科)率先全面停止。
  新规:
  大医院全面停止门诊输液
  上周五,省卫计委在官网挂出公告:《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做了更加严格的限制。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主任卢晓阳参加了《通知》制定的有关讨论会议。她告诉钱江晚报记者,《通知》对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设定了“两步走”的目标:
  第一步,提出了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注射剂不得在门诊使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把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个级别。“早在2012年,浙江就出台政策限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门诊使用,这次更进一步,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也不能在门诊输注了。”卢晓阳说,除了儿童医院和儿科,以后医院门诊都不能开这类抗菌药物了。
  第二步,倡导全省三级医院(除儿童医院和儿科)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
  “滥用抗菌药物,会造成耐药性,这也是实行分级管理的一个主要考虑。”卢晓阳说,另外,新的抗菌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而一些不良反应比较多的抗生素,需要严密监测,所以世界各国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分级管理。
  争议:
  儿童门诊输液要不要取消
  卢晓阳告诉钱报记者,讨论中专家们争议最大的是儿科门诊输液要不要取消?
  “在我国,各类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中,抗菌药物占了大部分。静脉输注会带来很多风险,儿童更易受到伤害。”卢晓阳坦言,原则上儿科更应该贯彻门诊“限抗令”。但是,为什么会有争议呢?除了家长的用药观念之外,卢晓阳说,儿科病床少、分级诊疗不完善等都是障碍之一。
  浙大一院儿科副主任王春林告诉钱报记者,抗生素的使用有个原则:“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门诊很多孩子其实不需要输液。“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0%~90%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不需要抗生素;肠炎如果出现脱水,情况较轻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的方式。”他告诉钱报记者,对于脱水比较严重,需要输液的病人,他们的做法是办理“24小时出入院”,住院输液。
  “门诊输液室里上百个病人只有两三个护士,但是病房34张床就配备了21个护士。”王春林说,病房相对空间小,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护士配比高,管理也更周全。
  难处:
  病人的用药意识要更新
  虽然此前,浙江并没有门诊输液方面的硬性规定,但很多大型综合医院已实行门诊不输液多年。区县一级的余杭区人民医院也已于2014年开始正式实行。
  邵逸夫医院从1994年建院时就把严控输液的西方医疗理念带到医院;浙医二院也从2012年起对门诊取消输液做了规定,门诊诊间系统由IT软件控制,不能开立静脉输液医嘱,门诊药房也禁止发放各类静脉注射制剂。
  钱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城的大部分三级医院,都还保留着门诊输液。在采访中,不少医院表示将逐步取消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去年取消了第二门诊部的门诊输液。今年,本部取消门诊输液也提上了日程。在医生和药剂科专家看来,取消的难度最主要还是病人的用药意识。
  浙江省中医院遇到的情况类似。省中医院药剂科主任谢升阳告诉钱报记者,目前省中医院每天西医处方在3000张左右,其中输液处方占3%;3张输液处方中,平均有2张会用到抗生素。而门诊输液病人,主要是急诊发烧、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儿科病人。
  昨天上午,呼吸科周水林医生上午门诊看了31个病人,只有一个哮喘急性发作,要住院又不肯的患者挂了吊瓶;儿科医生郑月琳的门诊,上午看了18个病人,有2个给了盐水,一个是肺炎,另外一个是化脓性扁桃体,都是不肯住院的病人。
  卢晓阳说,对门诊输液说“不”也许是个艰难的过程,但符合现代医学的基本原则,既能为病人减轻经济负担,也为病人提供更为合理的治疗途径。
编辑:马文静
关键词:抗菌药物;输液病人;门诊药房;门诊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昨日,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5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北京的抗菌药使用已趋于合理。昨日,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1年开始,经过5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均取得显著改善,趋于合理。
据上海市卫计委透露,经过数年的努力,目前上海二、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占药物使用比率下降到 10%。上海市卫计委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本市各级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应用综合管理以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提升上海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法规要求,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管理,切实做好处方点评工作,完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细菌耐药监测等。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门诊病人输液需要挂号吗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取消门诊输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