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本优美励志散文书籍籍:比较有个性,里面字编排比较生动,比如声音越来越大,他的字体就一点点变大这样子

谁知道一些比较好看或者个性的字体,比如:囚 这个字看起来更像一个符号!求推荐,
喜欢“喵呜体”,有个F字体管家,那里很多字体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网上太多太多
其它的也是像符号
这个很多,因为中国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符号字演变而来,比如,最简单的“日”,火,水等等,可以没事翻翻字典,
这个太常见了,没有没比较少用的
这个太笼统,你想找那方面的字,比如说是代表什么意思的,我可以提供些
可以下载“美图秀秀”和“可牛影响”等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更改字
扫描下载二维码Hiii Typography中英文字体设计大赛▼“Hiii Typography” 中英文字体设计大赛是面向世界范围的设计公司、工作室、设计师、教师,以及设计专业的学生征集字体设计作品,旨在发掘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力量、褒奖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促进国内外字体设计行业的交流和发展。大赛分为英文组和中文组,分别设有印刷字体、字体应用和字体实验三个类别。Hiii Typography 2013 首届大赛共收到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效参赛品近400件。最终评选出评审奖、金奖、银奖、铜奖、优异奖及入围作品共计99件。“Hiii Typography 2014” 第二届中英文字体设计大赛作品征集中,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文后阅读原文链接了解更多。……Hiii Typography 2013参 赛 作 品 欣 赏▼英文组评审奖《蒲公英字体实验设计》荆伟 英文组评审奖《灯很短,生命很长》徐鹏霏、程丹
中文组评审奖《菱锐字体》陈亮中文组评审奖《黑金》朱鸿琳银奖(中文组)《清雅宋》李馥佐以清代刻本字体为原型,重新设计的字体。清代刻本书字体遒劲精美,纸墨考究,自有一种独有的书卷气。这套字笔画遒劲,简洁,有刻本韵味。字名取自“心清自得诗书味,室雅时闻翰墨香”。银奖(中文组)《纪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26周年字体海报》吴中昊铜奖(中文组)《哥特汉》陈焘哥特汉是为了搭配Wlhelm Kilngspor Gotisch字体设计的一款汉字。它具有个性独特、结体优美、识别性强、块状效果好、显示清晰等优点。这款字体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融汇下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需要,在设计上也有所突破。打破传统汉字的笔画特点,采用了哥特汉书写方式设计汉字,字怀开放,布白匀称。在笔型塑造上撇、捺、点、勾的处理上都使用了独特的变化,使其更具有哥特体的一些特征。 在制作上,力求精良,笔划间尽可能少搭笔,使文字清新、爽朗、易读。追求字体的整体形式美,强调文字设计的审美性和文化性,典雅端庄。铜奖(中文组)《弄巧成拙体》何视品牌设计工作室创作启发于赵之谦的七巧板拼字书法,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解构汉字,好玩趣味,拙趣横生!就取名“弄巧成拙体”吧!铜奖(中文组)《汉字字体实验》天天向上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洪卫铜奖(中文组)《枫桥夜泊》刘永清汉字字体试验设计作品-枫桥夜泊。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艺术。尝试用设计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探索汉字字体设计的可能性,释放汉字的美学魅力。铜奖(中文组)《上善若水》尤小宁优异奖(中文组)《中国设计力量》杨霖森优异奖(中文组)《字组三周年九叠篆海报》李佛君作品以中国宋朝的九叠篆为蓝本,加以现代的平面设计及艺术字体设计手法,表现海报主题“智识以交换而完全,学问以切磋而进步”。优异奖(中文组)《铁骨点线》陈亮优异奖(英文组)《沙体英文》万恩茂《字游吉利》石昌鸿作品借用了书法的形式,使笔画之间以共生组成图形,以书法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来解读成语内涵。从左至右第一排依次是:年年有余,五谷丰登,春满人间。第二排:百年好合,金玉满堂,生意兴隆。第三排:天作之合,龙飞凤舞,郎才女貌.《贵州印象》石昌鸿《贵州印象》,该设计将字、形、意完美融合。以此来表现贵州特具代表性的事物。▼苗寨的寨、酸汤鱼的酸、傩戏的傩(从左至右)▼镇远的镇、千户苗寨、青岩古镇的青▼一口一贝(茅台酒瓶)、都匀毛尖(茶)、贵州龙化石《早安,未来 !》Amiot/Sunvisson《数字新纹/The Magic Number》何塞马里奥用中国的文字和饕鬄纹样表达传统图形在数字时代的今天,依然所具有的风格和气质,通过新的尝试延续传统纹样的生命力,突出体现数字新纹的概念。《水调歌头字体实验》Oliva
《道意天语》Tianxi道符又叫神符或天符,由文字、星象、符号等构成,其主干是汉字和汉字的变形,具有点线合用、字图相兼的特点,此系列作品对道教符字的神秘形象进行实验性再设计,运用书法和水墨结合的手法体现了道符的神奇魅力和形式美感。《竹》热枕《AIDS》orange《方言かるた/Dialect card game》Koji Sato《喜鹊/magpies》弹簧《字体实验--对称文》沃沃沃凯瑞对称文。该字体是由自己在画草稿时,经过同学提醒而得来。字体是左边的部分经过镜像对称到右边而来,使得整个字体能够整体和整齐。字体是由两个单独字组成。它的结构显而易见----上大下小,使两字能够融合在一起。而笔画参考了一些资料后,经过删减得到的。整套字是想要通过城市的名字来变现城市。《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陈云飞《合体字研究》天诺设计▼爱家▼藏书▼知驾驭舞人生《雪snow》jianmoyuan 《红·白·蓝》张I圳红白蓝文化,早期起源于一种红色、白色、蓝色三色相间的尼龙帆布制成的大型平价旅行袋,原创于1960年代的香港,此后红、白、蓝三色相间成为红白蓝文化一种标志性的象征,今时今日,红白蓝胶袋被视为香港文化与精神的代表之一。作品以红、白、蓝三个中文字为基础,结合红白蓝胶袋三色相间独特纹理,变化设计而成,带来一种间于复古与新颖的视觉冲击。《江南》方志博《黔图无量字体》郭超《真相字体海报》朱超《素》liangyu编校:郁转载请注明出处书籍装帧(微信ID:book--design)……投稿QQ: | 新浪微博:@书籍装帧BD回复下面关键词可查阅相关内容专题八图文推送艺术 人文 日本……↓Hiii Typography 2014书籍装帧(Book--Desig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新版卡尔维诺系列作品设计全记录GIF by Nicolas Monterrat想将各圈儿的“眼福”尽收眼底吗?这是我们为你静心甄选、良心推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丑陋、充满失误、破烂不堪、使用不便、又或者无聊至极,但,这正是我想看到的。我的工作就是从视觉的角度实现作者的思想,将它转译到封面上。(彼得·门德尔桑德)音乐档案,与生活相关,与记忆为伴。企鹅封面设计与平面设计演变为职业的过程是平行的。这个行当集战略思考、强烈的视觉感知、组织能力和手工技艺为一体,又要同时发展这一切……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如爱情一般,会让人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然而在阅读时,你会发现那一套使用标本盒手工制作完成的纳博科夫系列封面设计。插画师 Jim Tierney 书籍设计作品音乐档案,与生活相关,与记忆为伴。企鹅封面设计与平面设计演变为职业的过程是平行的。这个行当集战略思考、强烈的视觉感知、组织能力和手工技艺为一体,又要同时发展这一切…….我的工作就是从视觉的角度实现作者的思想,将它转译到封面上。(彼得·门德尔桑德)GIF by Nicolas Monterrat想将各圈儿的“眼福”尽收眼底吗?这是我们为你静心甄选、良心推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丑陋、充满失误、破烂不堪、使用不便、又或者无聊至极,但,这正是我想看到的。新版卡尔维诺系列作品设计全记录羅申駿:金曲25是我送給台灣的禮物。星期一烧米莱,星期三烧惠特曼,星期五烧福克纳,把他们烧成灰烬,连灰也要接着烧。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口号。|
|(C)Jonathan Calugi这里有七个指南,或许能给你七种美好……↓Voicer微星期一烧米莱,星期三烧惠特曼,星期五烧福克纳,把他们烧成灰烬,连灰也要接着烧。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口号。设计时我也同时在想象:当《枕草子》被拿在手上,放在读者的桌上,归回架上时,书与人之间、书与空间之间的搭配是否够好看……▽你说生活千篇一律还说字数热点都不缺就缺态度和性格我悄悄翻了翻自己的微信结果没找到千篇一律的律只看见别具一格课程介绍什么是图书?图书如何成为产品?编辑应该追求“畅销”吗?如何平衡图书的出版价值与商业价值?同样是做图书文章整理自 聿书堂(微信搜索聿书堂可添加关注)谢绝匿名转载 | 编校:郁
图文:张弥迪、张树伟鲁迅是中国社李少波、印物所、非白工作室、袁由敏、张弥迪、假杂志、套套卢、联邦走马、程自国、朱赢椿、杨林青、书的设计店、艾未未(缺席)、广煜、泊物工作室.转载请联系后台,谢绝匿名转载 | 编校:郁书籍装帧透过光滑、坚硬、发光的电子屏幕介绍一本本特别的书,这些书很转载请联系后台,谢绝匿名转载 |
编校:郁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设计、插画 CARLO 一本好书能将不同性别、爱好、国籍、肤色的人联系在一起。不管我们距离有多远,语言有多不同,此刻,我们因为一本好谢绝转载 | 编校:郁Alla d?da sm? djur世界上最棒的葬禮Nilsson, Ulf 著
春风清拂盈盈的心事,流水静听心灵的声音,四月的天空韵染了芳菲的故事。在美丽的春日里,与这十个震撼心灵及用心的谢绝转载 | 编校:郁▽分形·自然分形(Fractal),又称碎形,通常被定义为“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谢绝转载 | 编校:郁Alla d?da sm? djur世界上最棒的葬禮Nilsson, Ulf 著
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到了,不少人开始暗暗下定决心:让阅读重新占领我的生活吧!不过,要去哪里找靠谱的阅读指导呢?今.当黑猫警长,阿童木、变形金刚再次闯入我们的视野,当录音机里再次响起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当不倒翁摇晃的这张照片刊登于1961年的《花花公子》7月刊。图上的男人们分别是George Nelson,Edward W春风清拂盈盈的心事,流水静听心灵的声音,四月的天空韵染了芳菲的故事。在美丽的春日里,与这十个震撼心灵及用心的谢绝转载 | 编校:郁▽分形·自然分形(Fractal),又称碎形,通常被定义为“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一本好书能将不同性别、爱好、国籍、肤色的人联系在一起。不管我们距离有多远,语言有多不同,此刻,我们因为一本好第二届“钻石之叶”展览征稿Diamond Leaves:Brilliant Artist Books fro祖父江慎依据大量资料还原给读者原汁原味的《我是猫》装帧设计。长岛创意先行,用趣味的元素贯穿书的整体。堤德是专业条码设计师,为此书打造了最为惊艳的条码图形……这张照片刊登于1961年的《花花公子》7月刊。图上的男人们分别是George Nelson,Edward W转载请联系后台 | 编校:郁Juan Rayos西班牙www.juanrayos.net导演、视觉艺术家一位..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到了,不少人开始暗暗下定决心:让阅读重新占领我的生活吧!不过,要去哪里找靠谱的阅读指导呢?今扎堆的微信公号,可能你时不时打开的只剩那么几家。每个人的喜好和关注面,又是多元的。以下是诚意推荐的几个不同类原创内容转载需注明:书籍装帧(ID:Book--Design)微博:@书籍装帧BD
编校:郁和几个非常优▽捕梦网……捕梦网传说源自18世纪,印第安人用它来捕获美丽的梦幻,他们相信夜晚的空气中充满着各种的梦幻,只有Book--Design人与书相关热门文章最新文章Book--Design人与书相关在视觉设计工作中,大家总习惯将重点放在图标和色彩上。但实际上,作为一个阅读类app,思考如何让文章更易于阅读是和图形、色彩处理同等甚至更为重要。
在设计工作中,如果有100个人就会有100种设计理论,我认为并不能总结出一条绝对正确的理论。但是,如果完全没有什么设计理论的话,貌似会使设计显得很奇怪。比如,经常会看到这种书籍(图1),一行文字过长而订口的空白又处理得不太合适。只要看到这样的设计,马上就会想到“这里好像没有规则啊”,还会让人产生“这本书的设计师好像不读书啊”这样的感觉。
在阅读过程中哪怕只有一些地方令人难以理解,也会让人精神不集中,不能彻底关注文章本身。如果是一个读书的人,他自己看看这样的设计,自己也会感到这种方式不便于阅读啊。所以我认为电子书的阅读感受也是这样,要做出理想的版面,作为设计者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应该寻找对于自己来说便于阅读的排版。因此,也借此机会来整理出网易云阅读产品中,书籍正文文字排版的相关规则。
设定内容区域
首先在书籍编排过程中,设定页面四周的余白来安排页面的排版。页边空白的大小不同,排版效果给读者带来的印象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适当地进行处理。虽然纸质书籍已经有了莫里斯所提倡的版面设定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并不适合于显示在硬件设备上。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媒体特点来进行处理。如图(2) 有颜色的部分是版面,abcd版面标准的设定通常是按照1:1.2:1:1.7的比例来进行设计。
字体大小设置
其次是文字的字体大小,标题的字号要大,解说注释的字号要小,文字的大小要根据它的作用灵活设定。在版面设计中,首先要确定正文字体大小,只有确定了正文字体大小,才能根据它来调节平衡,决定大标题,小标题以及注释文字大小。
下图是适用于一般文章正文文字大小的图例。即便是相同大小的文字,字体不同看起来大小也不一样。而且选择文字大小时,需要考虑文章的阅读方式,比如,是在大屏幕机器还是小屏幕。(图3-4)
排版中重要的一条,是把应该对齐的部分对齐,例如每一个段落的字行对齐,就是把行的位置进行对齐使其一致的方法。行头对齐是所有行均在行头对齐的方法(图5)虽说这种用法使得行尾不齐整,但方便文章的停顿部分换行,适用于散文、诗歌等表现韵味的文字版式。但是,对于编排长篇文章时,选择左右对齐更能体现条理性。由于换行的位置都相同,阅读行头或换行的时候视线能够平缓流畅地移动。
使文章易读的排版方法多种多样,下面说说简单的方法“留白”留白就是在版面中留出空余的空间。
编排文章时,最小的留白是文字里的空白,根据文字的形状,字中有很多小的空白,留白的大小依据字体或者文章内容上汉字及英文的多少而改变。其他比文字中的空白大的留白,是文字与文字之间字间隔的空白、以及行与行之间的空白,段与段之间的空白,留白的面积大小要遵循上述顺序。在文章中如果这个顺序颠倒或者混乱,就会变得不易阅读。
整理好依次顺序后,再要检查编排后的文字是否严格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设计。不过在实际排版时没有必要把它们的大小都分别测出来。重要的是用眼观察外观来判断留白大小是否合适。
行间距的设定
行高,行间距的大小对文章的易读性有很大的影响。行与行之间拉得过开,从一行末尾移动到下一行开头,视线的移动距离过长增加了阅读难度。相反,行与行之间贴得过紧,上下挨得过紧影响了视线的移动,让人不知道正在阅读哪一行(图12)。正文最恰当的行高,基本应该设定为其文章中文字大小的两倍。例如文字大小为8px的文章,就应该把行高设定为16px(图13)
但是根据文章使用的字体不同,行高使用的值也会发生改变。比如宋体文章的行高要比黑体的行高大一些,相反黑体的行高要稍微小一些,这样的设定更易于阅读
另外正文以外的大标题,小标题和引导语类的短文章,一般要把行高设定得稍微窄一些。大标题或题目的部分,因为字号较大,若文字间隔太大太松散会影响阅读。因为若把引导语的行高设定过宽,这段文字难以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因此需要配合文字版式,挤紧字与字之间隙,这样会让版面看起来紧凑扎实。
我们在设计工作中,头脑中往往会存有某种标准,并且会以之作为排版工作的标准。但是实际工作中总会有些具体情况,例如对于对话较多的原创类书箱而言,行距稍微小一些也没关系,而对于出版类书箱这样段文字较多,或者论文这样比较晦涩的内容来说,行距大一些会比较便于阅读。当然读者的年龄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像这样的观点还是与自己的阅读经验直接相关的。
保持足够的段间距
段落与段落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如果这种距离不够,那么读者从字行末尾折回,移向下一行视线就会与移向下一段的视线发生冲撞,从而导致阅读无法顺利地进行。而且,如果段落之间的距离过远,也会有造成段落之间的关系联系不强的弊端,因此设定合适的段间距是很重要的。
作为保证文章易读性的标准,将段间距设为大约两个文字的大小是一种通常的作法。也就是说,当正文的文段以12p文字排版时,段间距就是24px。当然,这个标准也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也可以通过刻意地设定狭窄的段间距,给读者带来内容紧凑的印象。
我们的书籍排版是以像素尺寸的形式显示在硬件设备上。所以我们要确保设计出来的文本尽可能的易读,无论读者所处的空间、时间有何种变化。我们要尽可能透彻地了解,作出明智的决定,并且建立规范的设计规则。
特殊符号的处理
和构成简单、只需处理字母的西方文字相比,中文汉字中,众多“符号”不规则地混在一起,构成非常复杂。因此,为了使这些繁杂的要素配置得整洁美观,需要在开始排版之前,预先制定“段落样式”的设计排版规则。
例如中文和英文混排的文章,为使中文和英文和谐自然地结合,需要把英文的字号设定得比中文字号大一些。还有左右对齐文章,必须决定是否把标点“悬吊”在对齐线之内。再有标点、记号,若放在行头或者行尾,文章就会变得不易阅读。为了防止这些发生,必须进行避头尾的设置。制定好上述详细的规则,就会将文章编排得美观协调。
版面设计也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有时候即使运用了这些相同的理论所进行的编排设计,也会出现“看起来不错啊”和“只不过是简单的排列而已”这样两种情况。设计还是会体现出时代的要求的。当然读者年龄层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网易云阅读页面元素的使用方法,风格,使用的字体样式等问题,已经有一些固定的规则了。但是,这些惯用的字体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虽然幅度并不是十分明显,但仍然是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的。因为作为版面设计的条件而言,如果视觉上没有任何新鲜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在对这些所使用的颜色以及文字的组合方式等问题细微地改变过程中,存在着无限的正确处理的可能。方法总是有很多,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最舒适易读的阅读编排方式。文:jojo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重视文本解读,用心阅读教学
重视文本解读,用心阅读教学
&&&&&&&&&&&&
——五年级语文新教材阅读教学专题讲座
&一、对阅读教学的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老师非常敬业,如:认真上课,作业全批全改,天天留差生辅导,但成绩老是上不去,也培养不出特别的语文人才来。而有的教师,平时耍的好,但能够出成绩、出人才。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是要讲究方法的,而这些方法,就来自于我们的灵性与感悟。所以,我想以这两句话做话题的开头。“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发展学生的能力才是教育教学的根本。”“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情感和思想。”16号到23号,我参加了小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的第三次培训,这是我们学员的结业答辩
,主要是答辩三年培训期间学员自己搞的微型科研课题。这两句话,就是我这次学习感悟最多的两句话。老师们,我绝不是在卖弄,这两句话在我准备好的讲稿里是没有的,也许,我在这里也不能很好的或者很正确的为大家诠释它们的意义,因为我也在消化、吸收它们,但是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去感悟,因为,它可能就会影响你的教学。有这样一则信息:据钱学森1979年的计算,一个化学家如果每周阅读40小时,光是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读48年。那么,说知识肯定比读知识要慢得多,在六年的小学课堂里,即使我们不停地给讲知识,你又能给学生灌进多少知识呢?所以说:“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发展学生的能力才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学习能力的提高会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获取知识。具体到阅读教学,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琐碎的阅读知识,应该是教会他们阅读,让他们能自己读书。对第二句话,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一般成年人,踏入社会后,用的最多的数学知识是什么?仔细一想,不外乎就是加减乘除等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那我们学习数学要学那么多年,学那么多精深的数学知识又有什么用呢?学习精深的数学知识不是为了应用,而是为了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让我们更有条理。同样,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最多的语文知识就是我们小学的“字、词、句、篇”,为什么又要学那么多年的语文呢?这就体现出语文的核心价值取向了: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情感更丰富,思想更深邃!小学生不可能会有多成熟,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他们学会思考,让他们的情感更丰富,思想更深刻,更有内涵。举一个教学案例:老舍的《养花》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对这句话的理解,一般老师在阅读教学可能会抓关联词“只要……就……”造句。而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略)。通过比较,你觉得这位老师更注意培养学生的什么?
认识决定思想。其实,在学生语文素养里也涉及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的语文素养体系(课件)。我们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我们站在这个高度上来培养学生,你可以试想出你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此,根据上述关于阅读的意义阐述,我觉得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孩子的主体对话过程,审美愉悦过程,感悟思考过程,吸纳吐新过程。教材里的课文,都是学生阅读训练的材料。教学每篇课文,都是教孩子们怎样读书的例子。(泡桐树小学是成都一所非常有名的小学,培训班里有个学员在那里任教,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学校的一个延用了十几年的阅读教学方法,很值得借鉴。就是上课文之前,老师或是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为班上的同学出一套预习作业,题里面包括两个内容,一提示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怎样学习,二是检查预习的情况。教学前,老师就让学生根据题里的提示先自学课文,然后做题,最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要教给孩子们阅读方法,指导他们会质疑、熟读、精思、想象、朗诵和浏览。引导他们阅读,引发他们思考。只有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之后,与作者、与文章有了丰富的情感交流以后,在课堂上才会有自己的思想,才能与老师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不管怎么教,我们老师首要任务是"引"着孩子逐层入文,而不是老师用自己的讲解排除一切阅读障碍,"牵"着孩子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朗读,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和读出自己的个性理解上下功夫。另外,本册的默读,一定要适度地提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提高默读的速度,快速抓住文章的要领。
关于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数量,我们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教材特意安排了“课外书屋”这一栏目,教师就可以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例如,在第三组的“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苏联作家比安基的科普名著《森林报》,并推荐了中外其他一些科普名著;在“母之爱”的第六组教材,则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都是整本的书,大都比较轻松活泼,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书,建议他们运用课内掌握的读书方法去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并在班上交流。当然,教师也并不一定只推荐教材中提到的书籍,也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课题评论实例:阅读是一件简单的事,是一件快乐的事,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吗?这句话确实值得我们思考,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情况。我们要调整自己做法,那种方式更好,更让学生接受和喜爱。至少,在教学生怎样读书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引发和保护好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再论其他。)
二、研读课标阅读要求
(谢老爷子:不管是搞课题还是搞教学,你不一定需要有多高深的理论,但你一定要弄透彻课程标准,那才是方向。)在谈本册教材的阅读教学之前,我们很有必要重温一下新课标关于第三学段(即五、六年级)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我从中摘录几条如下:
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了解了课程目标之后,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基本就呈现出来了。了解主要内容——揣摩表达顺序——体会重点语句,特别是关键词的表达意义与效果——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基本上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
三、几类课文的学习
本册的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对每类课文,我做了一些建议,你不一定采用。如果采用,我想,这就不仅是你的教学方法,也是你教给孩子们的学习方法。
精读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读”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师要适时的做好指导和点拨:①初读,让学生通读全文,读得正确、流利。扫除学习障碍,了解内容梗概。②细读,读懂文章怎么写的,如果课文是写人的,就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从哪些方面去描写人物的。如果是记事的,就要知道写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六要素”。如果是说明性的,就要知道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③精读,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什么感情。进行分段,归纳中心思想等。同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奥妙,学习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技巧。④赏读,品赏文中的词语、句子、精彩语段,练习写话,写段,写篇,训练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
略读课文在理解内容上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在学习方式上,教师一定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1)学生参照课文导语提示,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2)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选读课文大都与单元对应,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
四、阅读教学建议
下面我就结合文本具体谈谈怎样开展阅读教学。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主题,我们可以给这八个单元进行板块划分:除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外。第一单元“读一种方法”,第二单元“读一抹乡愁”,第三单元“读一份智趣”,第四单元“读一种启示”,第六单元“读一份至爱”,第七单元“读一段历史”,第八单元“读一位伟人”。
(一)读一种方法
教材安排“我爱阅读”这一单元的目的正是在于激发一种阅读的兴趣,得到一种阅读方法的启发。现代文艺理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理念就是“形象大于思维”。读文学作品,重要的是读出形象来,而不是简单地抽象概念。因此,在教学《窃读记》的过程中就要努力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还原林海音在老北京胡同里急匆匆地赶往书店,躲在书店的角落里读书的形象。我们引领孩子读书,就要像放电影一样,让孩子在脑海里留下一幅幅画面。这比抽象地分析林海音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你从哪读懂的?然后抓住重点句分析来,分析去,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读书生活,要好的多。因为真正的阅读绝不是分析,那是文学评论家干的事情。当然我并没有排斥进行重点字词的剖析的半点意思,而是想唤醒一种阅读教学的意识——重视还原语言文字的原来形象。当然,激发阅读兴趣的最好方法还是阅读本身。例如一位老师整合了《窃读记》原文的片段,教好全文之后,把《窃读记》原文念给学生听,并把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推荐给学生阅读。没想到的是学完《窃读记》之后,学生对林海音及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教学的一大成功吧!
另外,阅读教学还是不能忘记语言的积累与实践。不过语言的实践形式,教师可以适度拓展开发。比如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在充分交流了作者的读书方法,并谈了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之后,教材安排了一道课后题,即教材第11页课后第三题。我觉得这道题的话题设计的很好。但遗憾的是它的形式是让学生凭空抽象“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什么”,好像有点局限学生思维,脱离学生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可以活用课本,进行形式的变化,学生可以写一小节,也可以创作几小节:(让学生写,最好要给学生提供范本)
读一本好书
就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附范读作品:
1)读一本好书&&&&&&&&&&&&&&&&&&&&&&&&&&&
2)&& 旅游?咖啡?散步
&&&&&&&&&&&&&&&&&&
&&&&&&&&&&&&&&&&&&&&&
读一本好书&&&&&&&&&&&&&&&&&&&&&&&&&&&&&&&
读一本好书
就像一次旅行&&&&&&&&&&&&&&&&&&&&&&&&&&&&&
就像一次免费的旅行
虽然出发时平平静静&&&&&&&&&&&&&&&&&&&&&&&
在文字的引导下
目的地也平平淡淡&&&&&&&&&&&&&&&&&&&&&&&&&
去体验异国的风情
但沿途的风景却令人神往&&&&&&&&&&&&&&&&&&&
去饱览各处的风景
当你的想象受到约束&&&&&&&&&&&
&&&&&&&&&&&&去品尝各地的特产
请到书的行间&&&&&&&&&&&&&&&&&&&&&&
用心体会& 其乐无穷
自由遨游&&&&&&&&&&&&&&&&&&&&&&&&&&&&&&&
一句话都是一个宇宙&&&&&&&&&&&&&&&&&&&&&&&
每个故事都是一段人生&&&&&&&&&&&&&&&&&&&&&&&&&&&&&&&&&&&&&&&&&&&&&&&&&&&&&&&&&&&&&&&&&&&&&&&&&&&&&&&&&&&&&&&&&&&&&&&&&&&&&&&&&
(二)读一抹乡愁
本单元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三篇现代著名作家创作的名篇。这一篇篇文章虽然语言风格及形式有所不同,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深,思念之笃是一样的感人肺腑。
下面具体谈谈这几篇文章的教学预想:
中高年级诗歌的教学设计,我一直在向老师们推荐可以让学生按三步法学习: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诵诗歌,想意境,悟诗情。最难的是第三步,它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组织和点拨。诵读古诗词一般分三个层次:读得字正腔圆,就是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板有眼,就是读出一点节奏,读出一点韵味;最高要求是读得深情并茂,读到诗人的心里去,读出诗歌的真正感觉来。就是要着力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趣”。
我先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是王崧舟老师经典演绎的《长相思》。王老师整堂课共构建了两个话题:纳兰性德身在何处?心在何处?“风一更,雪一更,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身在何处呢?身为康熙身边一等侍卫的纳兰性德写作此词正是陪同康熙大帝视察边关。他们的目的地是离皇城数百里之外的山海关。漫漫路程,身经万水千山,途经崇山峻岭。那词人的心在何处呢?“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的心在何处?在千里之外的故园。最后让学生叩问纳兰性德——为什么想家却不回呢?这时,王老师又适时拓展了纳兰性德写的另一首词《菩萨蛮》中的两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就在师生相互的对话中提升了学生对《长相思》的感悟——一个战士对故园的牵挂,对祖国的赤诚。
《泊船瓜洲》的教学,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比如,引导学生自由读读古诗,读出诗歌的一点感觉,读出诗人的一丝心情,并要思考这种感觉是从哪个字哪个词读出来的。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诗人既然那么想家,为什么不回去呢?诗人既然要出去做官,为什么不带上家人呢?诗人此时在哪里?他又要去哪里做官?诗人的家乡又在哪里呢?这些问题都缘自学生,自然他们有探究的欲望,就比我们给他们提出问题要强烈的多了。在探究中,学生自然就感悟出诗的意境和诗情了。
《梅花魂》,可分三个板块展开教学:感悟外祖父眼中的“乡愁”是什么?感悟外祖父满腔的思乡之愁寄托在梅花之中,有什么特别的用意?最后整合其他借物喻人的文章,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在作者陈慧瑛外祖父心里,乡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之后交流:乡愁在外祖父眼中是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滴落的一行清泪;是看到外孙女不懂时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是那幅悬挂书房分外珍惜的墨梅图;是漂泊异乡,有家不能回的放声哭泣;是泪眼朦胧随着跟上即将开动的轮船,递给我那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感悟外祖父满腔的思乡之愁寄托在梅花之中。在这一板块的感悟中可以分三个层次。先把“梅花”读成一种花,学习品读“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花开,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在这里,可以视机整合王安石的《梅花》,诗歌表现的是梅花在那风雪之中还飘漾着缕缕清香。然后,再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眼中的“梅花”仅仅是一种花吗?我们可以从文章语言中发现,作者说“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所用的“她”不是宝盖头的“它”,而是赋予她人性的“她”。在外祖父眼中,“梅花”更是一种人,一种顶天立地、大义凛然、义薄云天的中国人。这里可适度拓展一些民族英雄人物,以整合“梅花”与“梅花一样的人”的共同之处。第三个层次是引导学生顺势感悟,问为什么不用单人旁的“他”,而用女字旁的“她”?感悟“梅花”在漂泊在外的外公眼中,不仅是中国人的象征,还是祖国母亲的象征。
最后,通过适度的拓展,研读其他借物喻人的文章,如周敦颐《爱莲说》,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喻示清明廉洁、洁身自好的君子。借春蚕、蜡烛等歌颂教师等,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说不尽思乡愁,道不尽乡思苦。《桂花雨》也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电视剧《橘子红了》的作者琦君写的,自1949年离开杭州去台湾,就再也没有踏上故土了。她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只能用手中的笔遥寄满腔的思乡之情。(1917年出生,1949年去台湾,2007年逝世)《小桥流水人家》作者谢冰莹自1947年离开故土,也永远没有踏上回乡的石板路。在美国旧金山度过晚年,她曾下决心回国省亲,但当时著名文人回大陆,引起了台湾当局的极大恐慌,冰莹的邻居台湾作家江南就被台湾国民党特务组织——竹联邦暗杀了,因此,冰莹不得已放弃回国探亲的打算。同样两位伟大可亲的女性,同样娟秀的文笔,同样惆怅的乡愁。她们笔下的故乡是一幅画,一幅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图画,一幅只能在梦中相见的图画。那这样的文章,我们究竟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文章,触及作者略带伤感的情感呢?我觉得首先应该把文章读美,把作者笔下的故乡读成一幅恬美的乡村图画。然后再整合作者的身世,感悟这如画的景致中裹挟着的作者的思乡之愁,读出与刚才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虽然是两篇略读课文,但文质兼美,建议学生把它背下来。
(三)读一份智趣
在老教材里,说明文是散装的,一册教材里只有那么一两篇,而在我们这本新教材里,这一个单元都是说明性文章。教材这样编排,既是为了更好的与初中语文接轨,又是让我们明白教学这种文体的重要性,因为在生活中,说明文是很常见的。这些文章,或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或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或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或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这类课文的教学需要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抓住课文要点,了解基本说明方法,试着加以运用”;又要尽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那怎样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呢?我觉得进行情境的创设与角色的改变,是比较好的教学策略。
下面,我重点来谈谈这几篇文章的教学预想。首先,我们要对这几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语言朴实,但鲸对孩子来说,充满了无限的神奇感。《松鼠》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科学小品文。语言细腻活泼,描写生动,使人读文就如见松鼠那乖巧、可爱的样子。《新型玻璃》构段极富特色,段与段相对独立并列,但段与段之间又用连接句巧妙地联成整体。《假如没有灰尘》则用一种假想的笔调,说明灰尘不可缺少的作用。结合不同文本的特点与孩子阅读的兴趣,我建议以这几个切入口学习这几篇文章。《鲸》,让孩子当海底探险家。畅游海底,与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对话,了解鲸的习性。《松鼠》让孩子当摄影师。品读文章语言的过程,就像用手中的摄影机拍摄松鼠静态、动态的照片。《新型玻璃》则可以让孩子当发明家。在充分学习文章的构段方式,品析语言特点之后,让孩子们扮演发明家先介绍课文中的发明的新型玻璃,然后再动脑去发明创造一种课文中没有的新型玻璃。《教学参考书》中有一则案例很好。大家可仔细品读。《假如没有灰尘》,则可以让孩子当太空侦探。教师创设一个大情境:地球大家园觉得现在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于是,决定关闭所有工厂。大家都积极植树种草。使地球变得一尘不染。过了很久,地球果然大变样了。可是,自此天空突然变成蔚蓝蔚蓝的,没有一丝白云。雨后也没有出现彩虹,夕阳西下也没有美丽的晚霞了。地面上的东西都是湿漉漉的。大家都感到很奇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你们分陆、空两个小分队分头调查,并拟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在设计好一个比较迎合学生学习探究兴趣的话题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梳理文章的知识点。再让学生整体地感知掌握这些知识点。这也是此类文章学习一个重要任务。其次,我们再组织学生细细品读语言,想想这些事物的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的,体会学习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下面我以《鲸》为例,谈谈如何品读语言,如何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师)孩子们,请穿上潜水服,带上氧气瓶,我们要到海底探险了!今天,我们探险队的任务是,观察鲸鱼的生活习性与生理特点。出发!
1、初读感知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探险之旅。其实,这只是学生零星感知的过程,就是把文章读短的过程。
&&然后抓住鲸的主要特点,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抓课文要点的过程)
根据自然段要点,重新组织顺序,由探险队长汇报鲸鱼的特点:
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用肺呼吸,睡觉时喜欢群居。胎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主要有须鲸和齿鲸两大类。须鲸主要以虾和小鱼为食,齿鲸主要以大鱼和海兽为食。
二、深入文本:(师)这次探险之旅,太过仓促了。大家只是了解到鲸鱼很大,具体大到什么程度呢?好像应该测量一下,获取一些数据。再比如,鲸鱼是哺乳动物,你怎么向别人解释呢?探险总部司令员命令,各探险小分队这次务必要认真做好记录,仔细观察,不可遗漏一点有价值的信息。在轮船上的探险队员也别闲着,你们得帮助他们搜集相关的信息,以做补充说明。再次重申一点,务必要注意安全。
三、汇报交流,具体阐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主要交流的是以下几个话题。并在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随机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话题是)1、为什么说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到底有多大?2、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3、鲸体积那么大,吃小鱼、小虾怎么能吃得饱呢?它们又是怎样进食的?
四、活用文本语言,进行生活情境对话:(师)同学们,今天的探险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简单说说自己心情吧!不过,你们是去到海底探险了一回,可你们家的姥姥、奶奶,年纪大了,可经不起那折腾。想想看,回家如何向奶奶说说今天的探险历程。(设置的情境对话略)
(四)“读一种启示”。
活着,做为一个人而活着。那怎样活着才叫做为一个人活着呢?《钓鱼的启示》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就要自觉遵守社会的规定。不管有没有其他人在场,你都要遵循这种社会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自律”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则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智慧的人。用通俗的话,就是“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许地山用《落花生》,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有了智慧,还要实干,谦虚。当然这里的“谦虚”,与现在社会所要求的人要敢于挑战自己,表现自己是两种不可同时比较的概念。《珍珠鸟》这篇小散文是在讲“人与鸟的故事”,感叹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一些人生智慧,吸纳一些人生经验,储存一些人生阅历。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基于语言的品读与习得。
那这单元的文章,我们到底怎么学呢?我例举了几位大师的教学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钓鱼的启示》,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把文本的学习分三个板块:说钓鱼,读对话,明道理。我读完教学实录后,感觉最精妙的是第三板块的角色互换的对话。在充分感悟文中的“我”因钓到大鱼而兴奋,因父亲要自己把鱼放了而失望、惋惜、难受的心理变化后,教师如下组织教学:
师: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
边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这次,就让你们便宜一点,我演儿子,你们演爸爸(众笑)。先读读爸爸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
(学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作势望往上拖。
生:(扮演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不要这么死脑筋。(众笑)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正确的规定就要人人都执行。
师:爸爸,我是你的儿子,你在学习上对我要求严格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你不要这么严格嘛!
生: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众惊叹)
师:为什么爸爸坚持让儿子把鱼放掉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的话。
生:(齐读)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喜欢这样的爸爸吗?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汤姆有遗憾吗?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父亲的话连同童年的记忆一起铭记在我的心上。
生:(齐读)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用上用“不管……都……”造句。
生: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我们都不能闯红灯。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
案例剖析:这个教学片段,让学生当父亲,老师当儿子。这么一个角色互换,就让学生成为道德的宣讲者,规范的标榜者,而不至于让老师陷入“清道夫”的尴尬境地。课文最后一段话,原本学生较难理解。但师生对话的过程,不仅增进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而且巧妙地理解和活用了文本语言。
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珍珠鸟》的教学录象
,这是红光路小学邓晓辉专门为大家录制的。在教学里,邓老师采取了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难点,从而学习作者怎样准确清楚的表情达意。另外,怎样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录象里也有一个很好的体现。
《落花生》这两篇课文,也有很多特级教师执教过,所以,大家上网可以查阅。我想补充一点,如果你想参考大师们的教案上课,一是要参照优质的对话话题,二是要品悟精妙的教学语言,三是要解读大师的课程理念。这样,我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我们课堂上真正重新演绎临摹特级教师的风采。
(六)读一份至爱
爱是什么?很多人的很多经历都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
人世间的爱有千万种,但“父母”给予的爱却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一种。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学会“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在我看来,感受父母之爱是教学的目标,但终极的人文关怀则是,要让孩子珍惜、感恩这份至爱,从而也学着向父母表达爱。
在这单元里,我们的语文教育还承担着一个责任,这就是学习提示中所提到的另一个教学目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语言的习得与精神的熏陶是相辅相成的。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心灵受到的震撼与感动,自会滋润他们的心田。下面我想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谈谈如何具体展开教学。
《地震中的父与子》可以分两个板块展开教学。第一课时解决“父亲的了不起!”第二课时解决“儿子的了不起!”
一、导入: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请看——观看录象(请关注自己的内心变化)今天我们就走进这场灾难,去认识一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读题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并随即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大地震。
2、交流:此时浮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伟大、勇敢……)
三、品读父亲的了不起
静下心,用心默读课文的3至21小节,想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坚毅?并在这样的句子旁写写批注。
2、聚焦“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一读,浅层次谈: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呢?指导朗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到处)
(二读:师范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问:为什么越读越轻?越读越慢?)
仅凭一双手,在钢筋水泥的残垣断壁下挖了36个小时,同学们,36小时相当于两天一夜!烈日当空,他在挖;夕阳西下,他还在挖;当星星布满天空,他仍然在挖;当晨曦微露,这个城市又迎来新的一天时,他仍然不知疲倦地挖着——读!(生三读)
(2)同学们,你能联系当时的环境谈谈父亲的伟大刚毅了不起吗?
(3)出示词语,想想站在废墟中的父亲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危险?(房屋突然倒塌,煤气突然爆炸……)
3、就是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就是在这样的一片废墟之中,这位父亲——(生四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4、同学们,此时孩子就在这一片废墟之下,在你们看来这个孩子还有生还的希望吗?文章中哪些人也是与你们想的一样呢?同学们,你能联系周围的人谈谈父亲的伟大吗?
(1)导读:在这漫长得6小时里,有其他孩子的父亲来帮忙吗?——没有,他们只是绝望地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2)有消防队员来帮忙吗?——没有,他们拦住他说“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3)有警察来帮忙吗?——没有,他们走过来说“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4)是呀,几乎在所有人眼里,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已经失常了!——板书“失常”
5、就在旁人看来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这位父亲却仍然执着地坚守内心的信念——再读(生五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6、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教师范读六读)——指导学生读出来!(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生七读)
7、学生想象说话:就这样挖着,挖着,他挖了整整30多个小时,同学们,在这漫长的30多小时里,他想起了什么呢?
8、交流:(在交流两个学生之后,引导:曾经与自己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地享受着天伦之乐,但现在儿子却被埋在这片废墟之中,你能体会父亲此时的那种心情吗?)
四、体会“超常”
1、你们觉得这位父亲真的失常了吗?那是什么支撑着他战胜内心的恐惧,战胜饥饿疲劳,战胜来自别人的怀疑漠视,——聚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在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着我!”,因为他曾答应儿子——读句子。)
2、同学们,书读到现在你觉得这位父亲仅仅是一位“正常、普通”的父亲吗?——板书:正常&
3、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支撑着他战胜恐惧,战胜饥寒,战胜疲倦的却是那一句对儿子许下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想想,父亲许下的仅仅是一句承诺吗?他许下的是一份(责任、爱)
五、总结:是爱让这位父亲的精神变得如此超常,是责任让这位父亲的形象变得如此超常。但课题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位儿子,感受地震中的儿子带给我们的那份感动!
《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教学,我觉得可以放手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自主批注,感悟体会。“小时侯买《青年近卫军》的经历,离梁晓声写作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当作者提笔写下这件事情时,往日的记忆为什么还如此深刻呢?作者闭上眼睛,母亲的哪些画面就像一个个电影镜头似的,在我脑海里浮现呢?提笔在感触最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可以分三个板块展开教学。首先体会母亲说的“精彩极了!”所包含的深切的爱;其次在体会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所包含的深沉的爱;最后用一个话题统整他们的爱,“人世间有许多的爱。有些我们能立即读懂,但有许多爱,则需要我们用很长的时间才能读懂。此时,当我们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大家对‘爱’一定有更深的理解。请拿起笔写下你对‘爱’增进的感悟。”
《学会看病》是现在网络上十分走红的作家毕淑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而成的。,她的创作风格,细腻真实,极富生活情味。所以,我建议本文的学习,主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应该是,抓住重点字词,重锤敲击,挖掘体会作者细腻敏感的心思。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作者创作的相关题材的作品。如《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妈妈福尔摩斯》。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其他作家创作的表达对子女拳拳关爱之心的作品。
(七)“读一段历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我们的国家便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直到1912年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与此同时中华大地又陷入军阀战争与蒋介石讨好西方国家的腐败统治时期。这样的统治直至1937年日本攻占卢沟桥,占领北京城时,东方沉睡的雄师似乎才真正觉醒。全国人民国难当头,同仇敌忾,直到1945年把日本帝国主义全部赶出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我们的民族才真正摆脱外国列强的统治与蹂躏。要想让孩子了解这段不能忘记的历史,首先我们老师自己应该好好重温一下这段民族的屈辱史与斗争史。当然,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历史课,但有相同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民族情节,熏养爱国的热情。因此,我们在学语习文的过程中,要有机地整合一些历史信息,把文本放到历史的背景中去解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真正唤醒学生的民族热情。下面,我重点以窦桂梅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所引发的思考为切入口,谈谈本组课文的学习。
窦老师的教学共分三个板块:“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第一板块主要任务是初读感知。第二板块的学习任务是,探究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而这一板块又分两个层面,既感受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价值,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三板块则跳出文本,整合不同的历史人物面对圆明园的毁灭的不同态度,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太难了。但把这个问题放到学完本组课文之后,来总结民族的这段历史,难道不觉得十分有意义吗?我们在品读《狼牙山五壮士》时,感悟到圆明园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中华民族把列强赶出中国的斗志与决心,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我们学习《难忘的一课》,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所有炎黄子女拳拳的爱国之心;诵读《最后一分钟》,我们感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昨天沉痛的历史永远也挡不住中华民族崛起强盛的脚步。
《狼牙山五壮士》,从题目中我们就能感觉得到,这五位铮铮铁骨的男儿那壮怀激烈的“壮气”。有人把五壮士的“壮”解读成三个层次,即“壮志”、“壮举”、“壮语”。我觉得从我们理解教材的角度而言,这样的解读概括准确。五壮士从接受任务时的壮志凌云,到诱敌上山、山顶歼敌的壮烈之举,在到跳崖时震彻山谷的豪迈悲壮的口号,真可谓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但语文是童年的语文,是感性的语文。假如我们的课堂始终围绕这样理性的问题学习,不仅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且文本所带来的精神震撼也大减。因此,我建议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熟读课文,了解历史背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所以,可以训练学生用上“六要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分段概括小标题。依次分别为“接受任务”“引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壮烈跳崖”。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划出最震撼人心的句子,把文字读成一幅幅画面,想象英雄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而主要要体会的几个语言点:“引敌上山”时每个人物的特征描写。先让学生熟读这段文字,想象他们的形象,然后让学生结合观看过的电影、电视,阅读过的有关书籍,谈谈为什么战士们对日本鬼子会如此咬牙切齿?这样联系已有感官经验与思想认识,再读文本,就很好地理解了句子的含义。第二个需要体会的句子是决定是否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时斩钉截铁的抉择。在这里只要让学生联系后面的句子,感悟战士们从一开始就知道最后的结局,而他们毅然如此坚决地作出了生死的抉择。当然最感人肺腑的“壮烈跳崖”部分是训练朗读、深层感悟的重点句。先让学生自由谈从哪些字词感受到五壮士的豪迈壮烈;然后引导通过朗读表达最英雄的崇敬之情。最后让学生想象说话,“战士们回头深情地眺望群众与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壮烈地跳下了山崖,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导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壮烈的口号分明表达了战士们的愿望,分明表达了战士们的心声。请你们把战士们心里想说而没说的话,说出来。(提示:这壮烈豪迈的声音,在告诉全世界,东方的雄师已经觉醒;在告诉日本帝国主义,总有一天我们会把你们这群豺狼虎豹赶出中国去。)在文章学习的最后,用“壮哉,狼牙山五壮士,……”为话题,进行写话训练,提升学生内心对英雄崇敬之情。
后两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所以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难忘的一课》可以结合学习提示,让学生理解难忘的不仅是这堂洋溢着爱国情怀的课,更难忘的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最后一分钟》则可以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质疑,教师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再次帮助学生梳理这段难忘的屈辱史。然后对学生进行朗诵训练,在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在朗读中提升对文本的感悟,在朗读中熏养爱国的情怀。
(八)“读一位伟人”
这一单元的学习,我觉得应该把毛泽东这个历史人物,放到历史的背景中去理解。让我们来看本组课文。我们在解读课文中知道,《长征》中的毛泽东是一位革命诗人,《毛主席在花山》中的毛泽东是一位有远见有智慧的政治家,一位人民的朋友,《开国大典》中的毛泽东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青山处处埋忠骨》则展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位伟人的另外一面,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形象。也正是这篇文章让觉得毛泽东这个人物的真实可亲的一面。下面我来谈谈这几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说实话,要让现在的孩子了解长征的精神,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崔永元策划的《重走长征路》,参加的人员与摄制组实地走完了长征的全程,目的也正是让全国人民重温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史诗般的战略大转移。不要说学生对长征不容易了解,就是对《长征》这首诗歌的意思也不是很好弄懂。你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只是简单的两点。不说“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这样的词语短语不容易理解,单是它给出的这两点注释也是太过简单。因此,我建议,首先要让孩子充分预习,通过查字典理解“逶迤”“磅礴”这些新词的意思,还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比如,金沙江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大渡河的地理位置,及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历史;岷山的山势、地貌,以及红军翻越的其他雪山的简介,因为在这里岷山只是红军跨越的十几座雪山的缩影。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解读“长征”中的毛泽东的人物形象。长征对于毛泽东来说,首先他是长征的亲历者,其次他还是长征后期的决策者、领导者。看到红军主力摆脱了敌人的穷追猛打,终于跨越了难以逾越的座座大雪山,回望走过的这漫漫征程,想到革命胜利的希望,毛泽东这位乐观的革命家诗性勃发,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长征诗篇。
有了以上的文本解读,我来简单谈谈这首诗的教学。首先,从谈长征引入本课教学。在所有人的眼中,长征是一场战争的史诗;是一次不可想象的战略大转移。那在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眼中,长征又是怎样的呢?接着指导朗读、疏通诗句的意思。在梳理诗歌意思的过程中,走进毛泽东眼中的红军长征,从而抓住“只等闲”把长征读成“闲庭信步”般的轻易。然后话锋一转,进入教学第二板块,长征真的如此轻松吗?引导学生再次深入诗歌,从诗歌的哪些字词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反差。“五岭委蛇、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岷山”,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想象长征的艰难险阻。这时再结合资料袋中的资料,适当再拓展一些长征途中的介绍,把长征读成不可完成的艰险壮举。接着进入第三板块的教学,有了前面的强烈阅读反差对比,在深入探究:那为什么长征在毛泽东眼里却是如此轻松呢?在深入品读的过程中,感悟这几个层次,第一是红军的伟大英勇使长征由不可能的任务变成现实,第二作为决策者的毛泽东需要以这种长征的精神激励红军继续革命,直至取得革命的胜利。第四板块则是以诵读为主。在诵读诗歌中颂红军颂领袖。最后整合1936年红军长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毛主席率领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东渡黄河抗日作战之际,创作的《沁园春?
雪》中的后几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本课学习画上一个句号。
《开国大典》,我想可以分三个层面来学习。第一是走进大典,感受大典的宏伟壮观,并梳理大典的过程。第二是走近欢欣鼓舞人民,感受人民的激动兴奋喜悦。第三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进人民对主席无比的热爱与崇敬。
《青山处处埋忠骨》,可以用一个开放的话题引入文本的学习。走进文本,划下最让你感动,最让你感到心疼的句子,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在感悟的过程中,走进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父亲的平凡内心,然后深入感悟毛泽东作为一位伟人,他的伟大之处。
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语文五上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
下面我先汇报人教版五上教材总体解读体会
第一部分,教材介绍
这是一册从内容到编排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下面从三方面谈,教材概貌、单元结构、教材特点
﹙一﹚教材概貌C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八个专题分别是:一
我爱阅读,二月是故乡明,三学习说明文,四生活的启示,五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六父母之爱,七不忘国耻,八走近毛泽东,
最后还安排了选读课文。
这8个专题的读写重点分别是 D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体会借景物或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学习说明文章,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4)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5)了解汉字文化,热爱和正确使用汉字
(6) 把握主要内容,学习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
(7) 体会字里行间的感情,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8)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二﹚单元结构E
教材单元结构发生了变化:
1.单元导语增加了新的内容。进入五、六年级单元导语是点明专题,激发兴趣,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低年级的导语:点明专题,激发兴趣。中年级的导语:提示、布置单元学习内容。
2.将口语交际与习作单独列出,并提供多个话题供师生选择。
3.将“语文园地”改为“回顾·拓展”,并换了一些新的栏目。除保留“日积月累”、“展 示 台”、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以外,把“我的发现”改为“交流平台”,把“宽带网”改为“课外书屋”。
F这里提示一下教材设置“回顾·拓展”的目的:为了适应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而设置,希望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能在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讨论中,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并适当拓展,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4.教材安排了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遨游汉字王国”,采取全新的编排方式。后面会重点谈以下的。
﹙三﹚教材特点G
教材特点之一&
专题新颖& 主要体现在1 时代精神的熏陶(如,七&
不忘国耻& 八& 走近毛泽东);2 阅读视野的拓展(如,一我爱阅读
、二月是故乡明 、三 &学习说明文);3 人文精神的提升(如一 我爱阅读 二 月是故乡明
六父母之爱)。
H教材特点之二&
选文精美,入选诸多名家的名作,如,王安石、张&&
籍、纳兰性德、毛泽东、林海音、季羡林、叶文玲、琦& 君、谢冰莹、[法国]布封……
教材特点之三&& 导学有方
一组课文由导语、精读课文,其后有﹙思考与练习﹚、略读课文,其前有﹙连接语﹚、回顾与拓展,构成一个导学系统。J而精读课文后面有精心设计的思考与练习:体现了重视朗读背诵等基本训练;帮助学生抓住课文要点;注重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关注课文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
K教材特点之四&&&
资源丰富L,有资料袋M;阅读链接N;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的内容丰富O,从内容上看编排了读书方法、思乡之情四时之风、生活启示、为人之道、英雄气概、毛泽东。从形式上看有古人名言、古诗名句、近代律诗、成语等。
第二 部分& 教学建议P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教学时应注意:Q
高年级识字教学要以字义为重点,以字义带动字音和字形,注意读音和书写的难点,注意防止和 纠正错别字。2
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3 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4
用好配套的《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仿影教材》 。
(二)阅读教学建议R
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把握:
(1)加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2)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3)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义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U&&&&&&&&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基本的任务之一,概括能力的养成足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要根据不同文体,让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记叙的要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大意等做法都有助于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
V..如:《梅花魂》、《钓鱼的启示》、《落花生》、《珍珠鸟》、《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学会看病》、《狼牙山五壮士》、《青山处处埋忠骨》等有具体情节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在朗读或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是像《鲸》、《圆明园的毁灭》一类课文也要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理清文章脉络W
理清文章脉络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日后写作条理清楚。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横向” ﹙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两大格局。
X如:《梅花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鲸》: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钓鱼的启示》: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2注重对课文的形象感受Y
(1)充分发挥朗读的熏陶感染功能。&&&&
(2) “形象大于思想”,感受形象比抽象特点更重要。
(3)从“客观”的分析走向入情入境的体验和感悟。
声情并茂的朗读,胜过千言万语的分析和讲解(如:P94.95《地震中的父与子》第十二节)再如今天杨老师上的《桂花雨》
感受形象比抽象意义更重要:Z
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潜移默化地起着对人的熏陶感染作用。阅读文学作品,应当多感性少理性,避免过早抽象“人物特点”
“思想品质”。有些文章的阅读,只需要感受形象。
3& 从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A
(1)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表达方法,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2)细细体会表达的特点和好处,避免只讲修辞术语。
(3)通过语言实践学习运用。
P2如:《窃读记》中“一匹饿狼”贬词褒用,句子短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此时内心独特的感受。
P41如:《鲸》中“每天”“总是”“通常”“比较”“立即”普普通通一段话,由于用词准确,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P98如:《慈母情深》中“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句式倒装词语重复产生了特殊的表达效果
P193如:《开国大典》中介绍会场这一节,短短几句话,把开国大典的会场介绍得清清楚楚。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根据这段话画出一幅会场方位图。可让学生指着图画介绍一下。这是一个内化语言,外化表达的过程。
4& 倡导一组课文整体推进B
&(1)设立整组浏览课,或先通过阅读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任务和方法。
&(2)注意传统课文组合在新的专题中新的内涵。(专题安排呈现出新的特点,比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是从文体的角度来编排的。专题同时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具有“双专题”特征,从人文内涵和语文读写两方面考虑专题,兼顾语文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每个专题内部自成系统。系统内部合理的导学系统:导语——
精读课文﹙思考与练习﹚——略读课文﹙连接语﹚ ——回顾与拓展)
&(3)发挥“回顾和拓展”的作用,在“交流平台”中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和总结。
C如:“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我们可以回顾的东西很多
A:我懂得了父母对我们的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B:我知道了严格要求也是父母对我们的爱……C:我学会了怎样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D:我知道了可以联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E:我知道写人要写他的外貌、语言和动作……
(三)习作教学教学建议D
F开放的习作题& 8次习作题如下:
1 我和书的故事 / 访问爱读书的人 /
记一次辩论& &2 想象作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
3 介绍一种物品﹙蔬菜、水果、玩具、文具、电器﹚
4 生活中的启示 / 名言警句的启示 / 看漫画写故事
5 综合性学习计划 /
简单的调查报告﹙选做﹚&&&&
6 对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写读后感&&&&&&&&&&&&&&&&
8 一个场景 / 一篇文章或一部影视作品梗概
这种一次习作多个话题可供选择,是开放的。如第四组习作。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作形式,是开放的。如第二、三组习作(想象作文、说明文)。
G还有安排了几次“小练笔”
《走遍天下书为侣》:假如你去旅行会带上什么;《鲸》:鲸的自述;《地震中的父与子》:阿曼达在废墟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习作教学建议&
习作教学应该有两个转变:
1.重在评价中指导H
把重习作前的指导变为重习作后的交流和评价;采用展示和交流的方法,在讲评中对习作作具体的指导;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习作;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
I2.习作评价标准的探讨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是高年级作文主要的评价标准;话题比较宽泛,不过分计较审题;不能要求小学生的习作生动形象;不要只看所谓的“好词佳句”。
J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介绍“商品”
、演讲,部分学生学习访问和辩论﹙选做﹚。
口语交际教材的特点K
话题足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愿望&&&&&&&&&&
2& 一次口语交际有几个话题可供选择
讲述、对话、演讲、辩论,形式多样&&&&
4& 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L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让口语交际“交际”起来,因此我们应关注以下几点:1
选择学生喜爱、有话可说的话题;2 让口语交际不像“课”倒像是聊天;3 欢迎其他学生插话、提问和评议;4
教师适当点拨,提高表达能力。
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M我这里讲的是第五组教材“遨游汉字王国”。
&(一)“大综合” 的编排特点N
首先我们要明白“大综合”
的编排特点,其编排方式和其他各组完全不同的综合性学习。每次综合性学习有两个板块,原则上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的学习。每个板块分“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部分。“活动建议”是主体部分,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阅读材料”是活动的参考材料,不要当作课文来教。
&(二)综合性学习的特征O
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具有活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
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形式。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这种活动性的学习并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主要是直觉和感受。
2. 探究性Q
综合性学习是任务驱动的学习,探究性的学习。
(五上)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了以下的驱动任务,让学生去探究:
(1)猜字谜;(2)搜集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文字材料(歇后语、诗词、对联);(3)调查街头错别字;(4)举办书法展览。
再如(五下)走进信息世界,安排了以下的驱动任务:
(1)记录和分析一家人一天获得信息的渠道;(2)
开如何正确利用信息的讨论会或辩论会;(3)搜集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的一句话。
S自主性主要体现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定活动方式、自主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决定学习结果的呈现形式等方面。自主不只是“自己作主”更重要的是“自觉主动”。
T因此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有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参谋、顾问和咨询人员。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和怎样做,用信息诱导而不是以指令来约束学生
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开放学习的时间;开放学习的空间;开放学习的内容;开放学习的形式;&&&&&&
开放学习的评价等方面。实质是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综合性学习的课型V
综合性学习的课型有计划讨论课、过程指导课、交流汇报课。&&&&
W1.计划讨论课
计划讨论课的程序是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方式和阅读材料;讨论全班可以开展哪些活动;组成小组,讨论和制订小组活动计划;交流和完善小组活动计划。&&&&&&
X2.过程指导课
过程指导课程序是小组介绍计划实施情况;肯定成绩,提出存在的困难,师生合作寻求解决办法;阅读必要的材料或教师适当讲解一些知识;进一步确定呈现形式,继续收集材料或在内容和形式上完善。
Z3.交流汇报课
交流汇报课程序是小组呈现学习成果;师生评价——肯定成绩,提出建议;适当总结规律,提升认识;提出继续开展活动的建议。
A(四)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
1.根据需要调整教学时间和地点
由于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交叉进行,教学时间需要调整,有时需要几节语文课连上,还要适当使用课余时间。
原有的教室要充分利用,而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学生的家以及街头都是综合性学习的课堂。
B2 要有具体的活动供学生选择
“遨游汉字王国”可提供学生选择的具体的活动方案有:汉字是怎样产生的;汉字字体的演变;“福”、“寿”字形的变化访问书法家;搜集同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搜集字谜、编字谜、猜字谜;谐音汉字的妙用;识记汉字的好办法;南山路不规范用字调查;五﹙2﹚班同学作业中常见错别字调查。
C3 采用什么方式开展活动比较好
采用什么方式开展活动比较好呢?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比较
&&&&&&&&&&&
&&&&&&&&&&&&&&
&各小组同时展开不同内容的学习,然后交流
&全班学完一部分内容后一齐转入下一内容
&交流后学到的东西多
&学到的东西相对较少
学生自主性
&教师指导作用
&往往难以顾及每个小组
&统一的进度便于教师掌握
&&显然是“并进式学习”方式好。但怎样弥补教师指导作用的缺失呢?
D“并进式学习”中教师指导的对策:(1).让活动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2).教师只着重对有困难的小组指导;(3).
用“工作卡”进行书面指导;(4).请家长担任小组指导;(5).聘请其他教师指导。
E4教学资源缺乏可以采用“替代品”
如教学资源缺乏,可以采用“替代品,如农村无法调查街头错别字可调查本班同学错别字;
没有书法家的字可供展览可展览老师和同学的字。
F5什么时候用课本上的阅读材料
什么时候用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好呢?(1)可以活动以前浏览;(2)可以在小组活动时自己阅读,讨论;(3)交流、汇报时使用;(4)资料缺乏的地区也可用课本作为主要学习资源。
(5)总结提升时用﹙如《我爱你,汉字》﹚&&
(6)学完本组集中认读生字
G6.不要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悄无声息地湮没
不要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悄无声息地湮没,应让学生把学习成果向本班同学宣传——互相激励,增强自信心;向全校宣传——成为其他年级学生的学习资源;向家长宣传——使家长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综合性学习;向社会宣传——争取社会更多的支持。
H7.用什么方法评价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法可采用成长记录法,成长记录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既要评价结果也评价过程;既要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既要自我评价也互相评价。采用等级、星号加激励性评语也比较合适。
还应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学校领导的协调;本学科教师的协作;其他学科教师的帮助;后勤人员的配合;家长的关心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雨的散文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