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病毒性肝炎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验

肝炎病毒及检验(一)_电子教案_《微生物学检验》_精品课程_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 || || ||
发表日期:日
编辑:古杰
有216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
专业 医学检验&& 科目 微检& &&&&&&&&&&&&学年 第& 学期&&& 第& 周
单元&& 肝炎病毒及检验(一)
1、列出肝炎病毒的种类.
2、叙述HAV、HBV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3、说出HAV、HBV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2、教学内容:
肝炎病毒及检验(一).
教研室主任签字
教务科签字
&&&&&&&&&&&&&&&&&&&&&&&&&&&&&&&&&& &&&&&&&&&&&&&&&年& &月& &日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病原体至少有五种,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戌型肝炎病毒(HEV),它们的特性、传播途径、临床经过均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均能引起肝炎病变。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1973年Feinslone 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肺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 ) 。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囊膜。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HAV结构模式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二)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
  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冻中检出HAV。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虽可增殖。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且增殖与细胞释放均甚缓慢。
(三)抵抗力
  初步实验证明,HAV对乙醚、60℃加热1小时及pH3的作用均有相对的抵抗力(在4℃可存活数月)。但加热100℃5分钟呈用甲醛溶液、氯等处理,可使之灭活。非离子型去垢剂不破坏病毒的传染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
(1)粪----口,粪便污染环境,食物、水源--口―人体消化道(主要的)
(2)输血,注射(次要的).
(二)致病机理与免疫
致病机制:HIV--肠粘膜和局部淋巴结增殖--入血--入肝细胞--&&&& 损伤。在甲型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都可产生抗HAV的lgm 和lgG抗体。另外有活力的NK细胞,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D8+)在消灭病毒、控制HAV感染中亦很重要。
三、微生物学诊断
  目前对甲型肝炎的微生物学检查,以HAV的抗原和抗体为主。应用的方法包括免疫电镜、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聚酶链反应、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等。抗HAVLgm 具有出现早、短期达高峰与消失快的特点,故它测得是甲型肝炎新近感染的标志。抗HAVIgG 的检测有助于流行病学检查。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1970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HBV的形态。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1.大球形颗粒:亦称Dane颗粒,直径约42nm。核衣壳为20面体对称结构,Dane颗粒表面含有HBsAg ,核心中还含有双股有缺口的DNA链和依赖DNA的DNA多聚酶。目前认为Dane颗粒即完整的HBV。
&&&&&&&&&&&&&&&&&&&&&&&&&&&&&&&&& HBV大球形颗粒
&&&&&&&&&&&&&&&&&&&&&&&&&&&&& HBV小球形颗粒
&&&&&&&&&&&&&&&&&&&&&&&&&&&&&&&&&&& HBV管形颗粒
  2.小形球颗粒:直径约22nm,它由HBsAg,即病毒的囊膜组成。目前认为HBV的小颗粒不是HBV,可能是它感染肝细胞时合成过剩的囊膜而游离于血循环中。
  3.管形颗粒:直径约22nm,长度可在100~700nm之间。实际上它是一串聚合起来的小颗粒,但同样具有HBsAg的抗原性。
(三)HBV的抗原组成
(1)HBV表面抗原(HBsAg)
&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HBs,可抵抗HBV的再感染。
& 检测HBsAg可作为诊断乙肝的重要依据。
(2)前S1和前S2抗原(PreS1、PreS2)
刺激机体产生抗PreS1和PreS2。
(3)HBcAg(HBV核心抗原)
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表面,血液中不容易检出。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HBc对HBV无中和作用。
检出HBC―IgM标志HBV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
(4)HBeAg
隐藏或镶嵌于HBcAg之中。
刺激机体产生抗HBe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HBeAg出现代表体内有HBV复制和血液具有传染性的一个指标。
4、抵抗力:强100℃10分钟。
(四)HBV的培养
  HBV的组织培养尚未成功。应用各种肝组织在体外培养HBV仍很困难。黑猩猩是HBV的易感动物,狨猴虽可感染但不如前者敏感。国外用黑猩猩研究HBV的发病机理,检测自动免疫、被动免疫的效果以及HBV疫苗的安全性。但黑猩猩的来源短缺,难以广泛应用。
(五)抵抗力
  HB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化学消毒剂均耐受。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和HBsAg的抗原性在对外界抵抗力方面完全一致。二者在37℃活性能维持7天,在-20℃可保存20年,100℃加热10分钟可使HBV失去传染病,但仍可保持表面抗原活性。HBV对0.5%过氧乙酸、5%氯酸钠和3%漂白粉敏感,可用它们来消毒。
二、HB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病人和HBsAg携带者。
2、传播途径:(1)血液,极少量的血即可。接种0.00004ml含病毒的血液足以使人发生感染。
&&& &&&&&&&&&(2)母婴传播,1/3~1/2的HBV携带者经此途径传播。
&&&&&&&& &&&&(3)其它的:
3、致病机制:体液和细胞免疫的病理损害、其它的。
三、微生物学诊断
(一)乙肝抗原与抗体的检查法
  目前已建立对HBsAg 、HBcAg 及HBeAg及其抗体系统的检测法。以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法及酶联免疫法最为敏感,其次为反向被动血凝及免疫粘附血凝法。免疫扩散与对流电泳法虽不甚敏感,但仍为我国广泛采用。三种抗原体系统中以检测HBsAg最为常用。
(二)检测乙肝抗原抗体的实际意义
检测乙肝抗原与抗体的实际用途
  1.筛选供血员:通过检测HBsAg ,筛选去除HBsAg 阳性的供血者,可使输血后乙肝发生率大幅度降低。
  2.可作为乙肝病人或携带者的特异性诊断。
  3.对乙肝病人预后和转归提供参考。一般认为急性乙肝患者,如HBsAg持续2个月以上者,约2/3病例可转为慢性肝炎。HBeAg阳性者病后发展成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可能性较大。
  4.研究乙肝的流行病学,了解各地人群对乙肝的感染情况。
  5.判断人群对乙肝的免疫水平,了解注射疫苗后抗体阳转与效价升高情况等。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没有相关信息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江北安康大道(新校区) &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96号(南校区)邮编:725000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4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页面执行时间:109.375毫秒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医学检验试题1解析.doc4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A.M1 B.M3 C.L1
【解析】按FAB形态学分类,急性淋巴细胞可分为L1、L2、L3三种亚型。C
2.[临床化学]NAD+或NADP+所含的维生素是()。
D.吡哆醛 E.吡哆胺
【解析】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又称烟酸)和尼克酰胺(又称烟酰胺)两种物质。NAD+和NADP+:即烟酰胺腺螵呤二核苷酸(NAD+,辅酶Ⅰ)和烟酰胺腺螵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辅酶Ⅱ),是维生素PP的衍生物。NAD+和NADP+主要作为脱氢酶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为单递氢体。B
3.[微生物学检验]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的细菌,称为( )。
【解析】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的细菌,称为株。它们的性状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有某些差异。D
4.[临床血液学检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检查红细胞表面不完全抗体
B.加抗人球蛋白血清发生凝集
C.直接试验阳性并有溶血者,其间接试验可能是阴性
D.直接试验阳性不一定发生溶血
E.以上都是
【解析】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法:表面附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与不完全抗体结合之后称为致敏红细胞,经盐水洗涤过的致敏红细胞在盐水介质中不发生凝集,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后出现凝集,即为阳性。直接试验阳性不一定发生溶血,这是由于抗体数量少。不足以引起溶血。E
5.[临床检验基础]"肉眼血尿"时其每升尿液中的含血量至少超过()。
【解析】肉眼血尿:当每升尿含血量达到或者超过1ml时,尿呈淡红色、洗肉水样,雾状或云雾状,混浊外观。含血量较多时,尿呈鲜红色、稀血样或混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医学检验学院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简介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主要讲授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意义及其检验方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以及医院感染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能,熟悉临床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
课程负责人
刘运德,男,1959年3月,1983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1999年曾赴美国波士顿 Fitchburg State College访问学者。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天津市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负责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天津市品牌专业”和“天津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
国际支原体学会学术委员、天津市医学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天津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主编:刘运德 楼永良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检验病原生物学
主编:童明庆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主编:楼永良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检验病原生物学实验指导
主编:刘运德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主编:吴爱武,罗红
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
主编:陈东科,孙长贵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主编:倪语星,尚红,刘运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检验
主编:甘晓玲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主编:洪秀华,刘运德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还有谁在学这门课:
主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2
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享有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信息网络传播的专有使用权 未经书面允许,请勿转播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没有找到帖子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微生物检验第一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微生物检验第一章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1.09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生物学检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