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肺癌研究所患者能不能当天看上病

(丸子啾啾啾)
(大象漫步)
(马来西亚的喵喵)
第三方登录:肺癌患者的支持及姑息治疗_AME科研时间-爱微帮
&& &&& 肺癌患者的支持及姑息治疗
《肺癌》连载024作者|Patsy Yates 1 , Penelope Schofield 2 , Isabella Zhao 1 , David Currow 31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Biomedical Innovation,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risbane, Australia2 Department of Cancer Experiences Research, Peter MacCallum Cancer Centre, Melbourne, A Sir Peter MacCallum Department of Oncology, (Faculty of Medicine, Dentistry and Health Sciences), School of Behavioural Science, School of Nursing,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Parkville, Australia3 Discipline of Palliative and Supportive Services, Adelaide, Flinders University, Australia译者|徐艳玲引言肺癌的患者经常常同时出现各种症状,如最常见的是呼吸困难,还有咳嗽,乏力,疼痛,厌食,紧张以及抑郁。肺癌的生存率较低(在澳大利亚,五年生存率为14.1%)(1), 这些症状常持续存在而且随着病情的恶化而加重。有研究表明超过80%的肺癌患者比其他的癌症患者经历了更多的不适症状及心理困扰(2)。14家癌症机构的研究表明,平均有35%的癌症患者存在心理困扰的情况,而在肺癌患者中,这一比例估算有43%(3)。这些症状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负担,损害其生理和社会功能,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新近被诊断为肺癌的患者说他们感觉到震惊和害怕,而且表现出对疾病信息的强烈需求(4)。由于这种病复杂的特性,很多研究证明,比起患有其他类型癌症的患者,肺癌患者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且常存在日常生活的困难(5-8)。本文章对对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手段进行回顾,这些干预能够为肺癌患者提供最务实的支持及姑息治疗。呼吸困难的是肺癌患者最有的症状,针对这一症状药理学和非药理学的处理手段会在本文中讨论,且我们会提供在这一领域出现的循证医学证据。 本文也将讨论那些特别着眼于解决患者心理困扰和需求的干预手段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且,鉴于肺癌患者复杂的健康状况及需要被鼓励的心理,出现了旨在改善肺癌人群预后的健康服务水平的干预措施,针对这些干预措施的最新证据我们也进行了回顾。缓解肺癌患者呼吸困难的干预措施对肺癌患者中呼吸困难症状的药物处理药物处理慢性难治性呼吸呼吸急促的证据正在逐步的充实。在本文中,“慢性”的定义是“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有长于三个月的时间每天都在发生”,“难治性”指病例中,对所有导致呼吸急促的基础的病因已进行评估,来确定他们是否能够、是否应该被逆转。“呼吸困难”在这个研究中定义为在休息或最低限度的运动(如日常活动,穿衣,洗澡,做菜)时,mMRC呼吸困难指数为3-4。但是对呼吸困难指数为2的患者,干预措施似乎也有较好作用(9,10)。对这个人群进行治疗性干预的目的是减少呼吸急促症状,但一旦起呼吸急促潜在的原因变得不可逆,呼吸急促就很少能被完全控制。虽然干预措施会使得一些人的功能得到提高,或者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但它最终的目的在于缓解病人对呼吸急促的主观感觉。这一点很重要,因此,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和主观的感觉(呼吸急促所导致的不悦)应该在相关研究中做出评估。有较好的证据支持系统性(全身)使用阿片类药物对临床治疗慢性难治性呼吸困难有较好作用。 一项荟萃分析和一个权威的,双盲,随机对照交叉实验都报道了这种治疗的有效性(9,11)。这些研究所发现的主要副作用为便秘,在没有呼吸抑制发作的情况下,应该给予期待治疗。在一项前瞻性的临床试验中,使用了精确定量的阿片类药物,患者不会因为迟钝,呼吸抑制或混乱而住院。吗啡作为一种最常使用的阿片类药物,其系统性地使用能够提供最大的益处。最近的一项研究对一些使用阿片类药物来缓解难治性呼吸急促的患者进行了最长为660天的追踪,用来研究每天缓释吗啡的长期效果(12)。在这个研究中,2/3的患者开始采用口服剂量为10-30 mg、每24 h一次的方法来得到一个持续的药效。大多数的人仅采用10 mg就能获得较好效果。其他的阿片类药物也正在研究中,但目前的证据还是强烈的支持从起始就每天都采用缓释法系统性使用阿片类药物。在一个探讨精确使用缓释吗啡治疗慢性难治性的呼吸急促的子研究中,当出现效果时,不仅患者在首个24小时中呼吸急促的频率减少,在其后几周里都会出现持续的改善(13)。这就表明,缓释吗啡应该被“滴定”至有效浓度,而且,一旦出现效果,进一步的“滴定”可以延迟至少一周。但是,相同的系统性回顾并没有能够证明吸入阿片类药物能够有益于呼吸困难的改善,即使其广泛存在于气管树内。这可能是II类错误,且与吸入的阿片药物的方法有关(14)。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肺泡水平的阿片类药物有利于减少慢性难治性的呼吸困难。最近的一个随机对照研究揭示了在之前呼吸系统长期受到芥子气损害的人群中,使用阿片类药物后,减少持续的呼吸困难的、提高睡眠质量的和改善咳嗽的效果的人数较其他人群少(15)。其他的药物治疗也正在被研究。最近的一个系统综述认为吸入利尿剂可能会获得一个与利尿作用无关的效果(16)。第一个大型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认为,比起4mls的常规生理盐水,以40 mg/4 mls吸入利尿剂对改善持续存在的呼吸困难症状有益。这种治疗会较容易被患者接纳(17)。但值得注意的是,被广泛应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并不能找到支持其使用的证据(18)。虽然一个随机试验认为在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中,使用苯二氮卓类能够获得较快效果,但是这会使病人更加嗜睡。对于肺癌患者呼吸困难的非药物干预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药物干预在治疗呼吸困难中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出现一些证据表示使用其他附加的非药物干预也有利于呼吸困难的改善。最近有一个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研究,该研究关注无创通气在有慢性难治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和病情严重但不伴有明显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使用。参与者随机使用简单吸氧或者设定为支持模式的无创通气。重症患者能较好地耐受无创通气,且他们症状的改善率远高于只用简单吸氧治疗的患者(19)。这种治疗方法需要通过连续、耐心的评估来了解这种干预措施在患有慢性难治性呼吸困难、且生命不足数周的患者身上所发挥的作用最近的一些系统性回顾还报道了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及改变环境等干预措施在处理呼吸困难中的作用(20-22)。这个领域的大多数研究涉及到多元的干预,而当诸多干预措施与策略相结合时,就很难确定到底哪种干预元素的效果最好。研究样本的多样性也使得我们难以确定哪一类患者最能够受益这些复杂的干预措施(21)。有综述认为比起其他病人,参与并且完成这些干预措施的病人一般都处在疾病的早期而且有较好的功能活动(21)。总之,目前尚缺乏这些方法的应用策略,包括方法的选择和根据病情做出的改变还没有被完善的制定。虽然存在这些限制,一些证据还是有力地支持了对于癌症患者进行行为及心理干预的有效性。这些证据可根据机制被分为两类(20):一类通过干预来提高呼吸效能,另一类通过减少紧张和困扰来避免某些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的情感成分。提高呼吸效能的干预措施包括一系列的呼吸训练技术,对此,有系统性的评价认为存在有利证据支持这些技术(包括撅嘴呼吸,膈式呼吸,定位以及起搏等技术)的有效性(20)。此外,另有一个综述认为支持运动能够有效控制呼吸困难的证据是不确切的(23)。该综述回顾了对13个特殊群体、总共675名患有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做的16项研究。这些研究表明锻炼的干预手段对于抗癌治疗前后的非小细胞癌患者来说都是安全的。但这些研究并非都将呼吸困难视为一个评价指标,作者并没有推断出其对提高运动能力,减轻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大多数研究都是小样本系列,且病人都是处于手术前后的阶段。因此作者认为,欲验证锻炼的作用,特别是它在疾病重症阶段的作用,及其适宜的锻炼方式和强度,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对于着力于通过减少低落情绪来缓解呼吸困难的干预措施,包括放松的技巧,处理问题的技巧和给予患者及护理者的日常支持等诸多措施都被证明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20-22)。特别是放松的技巧,已被确定是有益的,虽然患者的接受程度及持续时间尚未确定。至于其他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Cochrane Reviews 推荐更多的实验来对呼吸困难的心理介入进行技术定性和外延确认(20,22)。这类技术在实施前,需要对患者的参数及能力进行细致的评估。此外,还有少量的研究关注了手持风扇的作用。他们认为当风扇直接吹向面部时,能够产生气流,从而改变通气,但是这种作用机制尚不清楚(24)。一个小型的随机对照研究认为,虽然一小部分患者能够得益于风扇,但还不能认为它与缓解呼吸困难直接相关。评估这项方法的工作需要继续。用来处理癌症患者情绪低落及缺乏满足感的干预措施虽然在这个群体中存在大量的情绪低落和缺乏满足感,但关于心理教育及支持治疗的干预手段的有效性评价还是很少的(25)。原因可能在于实施这些复杂的介入手段时,研究者将面临大量的挑战,特别是遭遇很多患者拒绝,且很少有患者坚持到最后。这些都是招募肺癌患者进行这类研究的巨大困难(26)。考虑到肺癌患者的高死亡率,这项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追踪接受多重干预手段且心理-社会方面能力较好的肺癌患者。在一个随机对照研究中,一个组采用护士指导的渐进式肌肉放松,且教授患者在放疗开始及期间进行自我症状处理的方法。另一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证明,这种干预手段在减少呼吸困难,疲劳及紧张方面优于常规的护理方法(27)。另一个大型的实验(N=233)研究的是对护理者进行教育和处理问题能力锻炼。此研究显示两个组的患者和护理者所报告的结果(包括抑郁,self-efficacy over time)都有改善(28)。两种干预手段都是以电话为基础的,教育包括关于疾病的基本知识和病人护理,处理问题能力锻炼包括放松训练,解决问题及交流。由于缺乏未经干预的对照组,难以实施研究以证明这种干预措施是否有益。最近的一项研究(n=108)评价的是一个个体化、多方面的支持性护理项目能否在减少满足感匮乏和情绪低落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作用。这个实验基于在治疗始末对患者的系统需求进行评估(29)。但是,由于方法学的局限,干预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对于评价心理学和心理教育方面的干预措施的研究,常常会存在显著的限制,这些限制包括选择,消耗,报告便宜,样本量小,干预量不足或者缺乏合适的对照组。虽然存在这些限制,但心理干预能够减少肺癌相关的呼吸窘迫还是可信的。因此这些方法是综合治疗这类人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关于这些介入的精确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不同患者的应用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用于优化肺癌患者预后的服务提供模型癌症相关的症状多是复杂的,多面的,慢性的,而且与心理压力有关,这些情况就需要一种护理的方法。这种护理方法能够使健康护理的提供不仅局限于住院病人,他们能来到社区医院,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有证据支持的干预手段。在最近几年存在各种水平的,为改善这个群体的预后而设计的健康服务,而关于支持这些干预措施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大量出现。例如,有两个研究比较了经护士治疗的随访患者和标准医生治疗随访患者。一个双对照研究纳入了肺癌进展中的患者166人,他们被随机分配为接受一个专门设计的、由护士实施的肿瘤家庭护理的项目,或者一个标准的由多个学科小组或者由医生组成的办公室护理项目(对照组)(30)。前一组的患者较少出现呼吸窘迫,但自我感知到的健康水平要比医生随访组差(30)。另外一个研究比较的是在完成初始治疗的情况下护士追踪与内科医生追踪的效果。在这个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到护士指导的小组,可以在周一到周五随时得到专业护士的指导,并在两周后使用开放的临床渠道(电话,传真和电话评价或者预约门诊I),对无日常检查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将周期改为四周。项目的重点是与全科医生进行快速完整的对话,基础的护理团队与医疗团队就患者是否出现新症状及病情恶化进行定期的讨论。结果是,接受护士主导干预的病人在3个月较少出现呼吸困难,而且获在12个月的时候获得了较高的情绪功能评分,周围神经症状较少,但生活质量方面没有获得有意义的提高。接受了护士主导干预的患者比起那些接受通常的追踪手段的患者在3,6,12个月的时候对护理、信息教育和个人体验方面的满意度较高。重要的是,作者还说明了在两组中,应用服务的模型不一样。特别是,相比较与常规追踪的患者,接受护士主导追踪的患者在提出3个月时对医生提出医疗咨询的频率明显低,而且在第3、6个月时接受摄片的次数较少(包括胸片),在第三个月的时候更有可能去接受放射治疗。至于去世地点,接受护士追踪的患者往往更多的是在家里去世,而接受常规追踪的病人往往是在医院或者临终关怀所去世。两种追踪方式的花费没有明显差别(31)。考虑到肺癌患者预后较差,进展较快,最近一项研究关注了姑息治疗的益处。这个随机试验比较了早期就转向姑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和单纯接受标准的肿瘤治疗和护理的患者。正如猜想的,早期就接受姑息治疗的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较少出现抑郁症状。还有一点是出乎意料的,早期接受姑息治疗的患者较少接受过度医疗,且中位生存期要长于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11.6个月 vs. 8.9 个月)(32)。当时这个实验室在美国的一个大型癌症中心进行研究,且已经准备在其他医疗机构进行,针对临床治疗和健康护理领域,提出了将专业的肿瘤治疗和姑息护理服务的结合的重要问题。对实践和研究的启发患有肺癌的患者常常有较重的症状,而且能够获益于较好的支持和姑息护理。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对处理这些人群常见症状的方法已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主要是缓解呼吸困难,虽然对于这些干预怎样应用于实践的还是不清楚。虽然本综述的重点还是在呼吸困难,且对于此症状的循证医学的证据的发展要远快于其他症状,但其他常见的症状也得到了更多的注意。 除了在本文中所回顾的临床方法外,这个领域的研究需要扩展至服务模型,以实施最好的,有最佳实践性的支持及姑息治疗。例如,回顾性的证据强调个体的处理方法和护士主导的项目在缓解呼吸困难方面有效果(20,22),而且在减少症状和心理困扰方面也有效果(27,30,31)。这种模式能够明确地影响健康服务的方式。一些证据也支持早期将肺癌患者转入姑息护理,且合并标准肿瘤护理(32)。由于这种服务模型还没有在不同的医疗体系下检测,这些研究的结论是值得注意的,他们真正在医疗服务的实施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使需要支持和姑息干预的肺癌患者得到最好的预后,这些医疗体系的改革是值得郑重考虑的。致谢声明:作者宣称没有利益冲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阅读本篇全文。《肺癌》汇聚了上百位国际作者,数十家国际医学中心宝贵的临床经验,旨在成为一本较为全面呈现肺癌领域研究进展的阅读教本,将成为我国广大肺癌临床与基础研究学者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的良师益友。秉承一贯「欲穷千里目,快乐搞学术」的理念,「AME 科研时间」平台定期推出该书的连载,敬请关注。回复关键词“肺癌”,可阅读更多往期内容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微店购买《肺癌》中英文版。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爱临床,爱科研,也爱听故事。我是科研时间,这里提供最新科研资讯,一线报道学术活动,分享科研背后的故事。用国际化视野,共同关注临床科研,相约科研时间。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医学界是如何运用仪器诊断肺癌的呢 - 今日头条(TouTiao.org)
医学界是如何运用仪器诊断肺癌的呢
在我国,肺癌是第一大癌症,超过癌症死亡率的20%,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迅速,在世界,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一定要多了解有关肺癌的知识,防患于未然!下面为大家介绍,医学界是如何运用仪器诊断肺癌的。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是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期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0%,Ia期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位60%,而II-IV期的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则从40%下降到5%以下。因此,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世纪了大规模筛查进行肺癌的早期诊断。NCI三项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和每年一次X线胸片定期筛查相比,密切筛查(每年2-3次X胸片和3次痰细胞学检查)可明显提高肺癌的5年生存率,(13%VS15%),但死亡率却没有下降(3.0%VS3.2%),而死亡率则为检验筛查效率的“金标准”,结论是对肺癌高危人群不建议进行筛查。而Domininoi等认为: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在60%以上;相反,I期NSCLC未经治疗者5年以上生存率仅为10%,局限性肺切除者效果亦较差。因此应在肺癌高危人群中实施筛查,也就是在NSCLC的I期可治愈的阶段发现并进行治疗。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和影像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进展,肺癌早期诊断的阳性率有了一定的提高,现简述如下。1、影像学检查NCI肺癌筛查试验显示:应用X射线胸片和痰细胞学定期筛查未能降低肺癌死亡率。而Webb注意到通过X线筛查来发现异常的缺陷:胸部X线检查发现结节的敏感性限度是直径1cm,而此时肿瘤已超过109个细胞,可能已经侵犯支气管上皮和血管上皮。同普通X线或传统断层相比,CT在发现外周肺病变方面更加有效。文献报道,低剂量CT检出肺内小结节的能力是X胸片的10倍。目前,日本和美国已应用此项技术进行肺癌筛查研究。研究证明,同以往的应用胸部X线加痰细胞学检查相比,低剂量CT可以发现更多的肺癌(9.1-7.6/0),经CT筛查的可切除的早期肺癌更多(58%VS93%-85%)。低剂量CT对周围型肺癌检出率高,而在小的中心结节方面则敏感性差,甚至漏诊。Henschke报道在1000例筛查人群中仅检出2例中央型肺癌。另一方面,低剂量CT对肺内小结节的检出仍存有缺陷,如Diedrich报道螺旋CT对肺内&6mm结节的敏感性为60%;结节≥6mm时敏感性为95%,对≥6mm的肿瘤病变敏感性为100%。CT在发现外周肺小结节方面具有优越性,而外周恶性结节大多是腺癌。因此,通过CT-外科-病理对照研究,可以了解到外周小肿瘤得生物学和病理学以及临床病症。但是CT在肺部疾病定性方面缺乏特异性的征象,特别对于不含钙化和脂肪成分的软组织肿块,定性困难。 肺癌发病率高,因袭,任何一项新的检查手段的引入均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效果评定。目前肺癌筛查方法经济,但是效果差;CT筛查的成本高于目前的筛查手段,但是更有效。因此,CT筛查肺癌可望成为最适宜的手段。然而,低剂量CT筛查是否有助于降低肺癌死亡率仍然学要做大量观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肺癌病人术前分期中已作为一种实用的成像手段。CT成像提供病变的解剖和形态学信息,而18氟-2脱氧葡萄糖PET成像提供CT不能确定的生理和代谢性信息,其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5%。然而PET只能在结节≥6mm的情况下有效,在诊断小结节时则无帮助。此外,与低剂量CT相比,FDGPET更加昂贵和费时;因而它在无症状高危人群中早期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评估。经皮细针针吸活检在诊断肺部恶性结节方面极准确,敏感性70%-100%。但是为有创行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气胸和咯血等。我们的经验是:FNAB有一定的假阴性率(10%-15%),如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结节恶性可能性大,且病人能耐手术,首先开胸探查,即可明确诊断,又可同时进行治疗。2、痰细胞病理学检查自1930年起,痰细胞学检查被应用于肺癌的诊断。痰细胞学检查,特别是多次痰检,对诊断起源于大气管的中心性肿瘤,如鳞癌和小细胞癌是有帮助的。起源于小气管的外周性肿瘤,如腺癌,特别是直径&2cm者,仅偶尔可被痰检发现却有重要意义,因为目前腺癌发病率以逐年上升。痰检筛查早期肺癌的敏感性是20%-30%。经过改进痰标本收集处理以及描述标准后,敏感性有所提高,但关于痰可靠性的资料结果不一,结果在13%-82%之间,非典型程度越高,诊断结论的一致性越高。近年来,液基细胞学技术被应用于痰检,在取材细胞分离涂片、背景以及细胞结构观察上都较传统的方法有很大改进。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这项技术,可使鳞状细胞癌和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检出率分别达到100%和92.3%,在非宫颈病例中报道的诊断准确性和特异性则超过90%,但这些数据来源于有限的研究资料。痰细胞学在肺癌检查上的最大优势在于无创,被检查者易于接受,它可以用来发现肺癌,但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对于早期肺癌存在着无法定位进而无法治疗的问题(即无法确定脱落的肺癌细胞来自肺何段、何叶,甚至左肺或右肺)。而且,痰细胞学的阳性率仍有待提高。3、支气管内镜检查白光支气管镜(WLB)学证据最常用的诊断工具。然而在诊断癌前病变方面WLB却受到限制,因为这些病变仅为数层细胞(0.2-1mm),肉眼难以判断异常。为解决这一问题,荧光内镜(LIFE)应运而生。已有数项研究比较LIFE和WLB在肺侵袭前和早期侵袭性病变诊断方面的正确性和特异性。有研究报告LIFE敏感性38%,而特异性56%,在诊断侵袭前和早期侵袭性病变方面,LIFE结合WLB可明显提高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检出率,敏感性为67%-93%,特异性为21%-66%。LIFE在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随访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是否可减少肺癌死亡率黑不清楚。目前还没有成本效应等分析资料。然而,LIFE系统本身只是WLB的一种改进,为一种特殊的支气管镜检查方法,因此其检查范围也只局限与肺段口以近的支气管黏膜而无法检出周围性肺癌。 4、分子病理学检查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发生、长时间形成、及其复杂的病变过程。从理论上讲,分子病理学改变贯穿了人肺癌变的全过程,因此,它们应该作为监测肺癌发生发展的指标。迄今已经报道的肺癌相关分子病理学异常包括:染色体畸变——异倍体;2p、9p、8p、17p上的等位基因缺失;myc、cyclnD1和bcl-2基因表达上调;p53、ras基因突变;p16、MGMT基因异常甲基化;hnRNPA2/B1抗原过表达,等等。目前的医学科学手段尚不足以准确的、及时的认识癌变发生初期的分子病理学改变及其基本规律,加之取材困难,是肺癌早期诊断困难的关键。因而,采用痰、外周血等无创或微创样品检测肺癌特异性分子标志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利用痰标本进行的分析:Tockman研究发现hnRNPA2/B1上调有较高的敏感性,发现第二原发肺癌和原发性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7%和69%。日本Sueoka等的报道也显示了hnRNPA2/B1对于检查临床前期肺癌的意义,它的异常改变在X线发现肺癌一年之前即可检测到。在细胞学检查阴性的痰细胞中检测出p53和ras基因突变,也可早于肺癌临床诊断一年左右。此外,痰细胞DNA的p53和MGMT基因异常甲基化,痰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也已经有人报道。基于上述研究进展,有必要重新评价利用痰标本检查肺癌的意义,为在高危人群中开展大规模筛查提供新的信息和手段。利用支气管灌洗液(BAL)标本进行的分析:Ahrendt等对50例NSCLC病人进行了研究,比较肿瘤组织和BAL中的p53突变、K-ras突变、p16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和微卫星异常。除微卫星分析之外,其余几项检测的特异性均接近100%,但敏感性低;因此对小的外周型肿瘤的检出帮助不大。Fielding等最近的研究提示,对于发现支气管的癌前病变和癌变,BAL标本中hnRNPA2/B1上调是一个可信的标记,其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82%。但将BAL检查作为临床研究还太早,因为目前不知道在支气管镜检查时,BAL是否是活检的一个有价值的辅助手段。利用外周血标本进行的分析:许多年来,科学家试图在外周血中发现肺癌的特异性肿瘤标记物。Esteller等首先报道了NSCLC患者血清游离DNA中某些抑癌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国内尽管病人很少,而且超甲基化在肺癌各期中均可发现,但提供了早期诊断肺癌的可能性。目前仍需更多的临床资料在肺癌高危人群中评价新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小结根据前述对目前用于肺癌早诊的几种主要方法优势和局限性的分析,仅仅采用某一两种方法进行诊断,都存在对早期肺癌漏诊的可能。把ThinPrep痰细胞学、低剂量螺旋CT和LIFE检查结合应用,辅以分子病理学分析,可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早期肺癌诊断体系。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有:1、侵袭前和早期恶性病变的形态学标准,高危人群中侵袭前病变的自然病程,2、早期肺癌如原位癌和壁内型癌的CT诊断,3、痰细胞学的阳性率仍需提高,4、肺癌特异性分子标记物的发现等等。因此,需要有计划的进行肺癌早诊研究,筛选出方法简便、灵敏性和特异性比较可靠的肿瘤标记物,在分子水平辅助肺癌早期诊断,进而促使临床医生研究和探索对早期肺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和处理,达到早诊促进早治,早治促进肺癌治愈率提高的根本目的。医学界是如何运用仪器诊断肺癌的呢?以上介绍的四种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有效的,所以可以作为患者诊断的参考。相关文章链接:肺癌患者“与癌共存”就要远离糖和食品添加剂
微微健康网,中国第一专业健康保健养生门户网,提供最专业,最全面的健康保健,健康养生,微量元素等健康信息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首都儿科研究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