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阿垅和《繁星》共同表达思乡情感的歌曲了怎样的情感

敏彦文_百度百科
敏彦文,当代回族诗人。1967年生于甘肃甘南州临潭县卓洛乡,199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中学时代开始诗歌创作,大学时代因组织诗歌社团和文学活动而成为大学生诗坛知名人物,入选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诗歌风云榜。至今在国内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630多篇 (首),120余万字,入选重要文学选本,获全国及省级文学专业奖(文艺评论奖)。出版诗集《相知的鸟》、散文集《生命的夜露》、《在信仰的草尖》、文学评论集《甘南文学夜谭》等。因组建甘南州诗歌学会并开展一系列重要文学活动,积极推进甘南文学进步事业,及创作和出版诗集《相知的鸟》而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甘南州文艺成就奖。
敏彦文人物经历
敏彦文先生和杨显惠先生在迭部扎尕那
1968年至1985年在甘肃生长、读书、牧驴、打柴、拾牛粪、干农活,挖药材帮贴家务(期间于1980年8月—1985年3月在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二中读书)。
1985年初,家庭实现农转非,全家脱离农村,迁入甘肃省合作市。转学入甘肃省重点中学甘南州合作一中继续读书。
1986年初父亲去世,彻底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1987年,处女作《故乡的小河》、《那双眼睛》在《甘南日报》、《格桑花》文学期刊发表。《故乡的小河》的写作,使诗人第一次真正体验到灵感袭来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7月参加高考,9月进入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读书。
1987年10月,发起创办西北师范大学边缘诗社,主编社刊《晨昕》。至大学毕业,共编辑出版《晨昕》诗刊9期。
1991年6月大学毕业,7月参加工作,教书半年。
1992年3月调入甘南州人民广播电台从事记者编辑工作。
1993年8月创建甘南藏族自治州青年诗歌学会,在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会长,创办诗刊《羚们》,发展会员160多人,被著名藏族诗人丹真贡布称为“青年才俊”。
1997年9月奉命筹建甘肃广播电视报社甘南分社,参与创办并主编《甘肃广播电视报·甘南周刊》、《甘南广播电视报》。
05年6月,任甘肃广播电视报社甘南分社副社长兼《甘肃广播电视报·甘南周刊》、《甘南广播电视报》主编(期间于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挂职任中共临潭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
2005年7月—2014年1月,在甘南州政府办公室供职,先后任综合秘书、主任科员、州政府《甘南发展》编辑部副主任(正科级)、州政府发展研究室副主任(正科级)、州政府办公室信息宣传科科长。
2014年1月—2015年12月,任甘南州政府办公室副县级调研员兼信息宣传科科长。[1]
2015年12月—2016年7月,任甘南州政府办公室副县级调研员。
2016年7月任甘南州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2-3]
敏彦文主要成就
敏彦文先生生活照
 敏彦文,男,1967年12月生,当代回族诗人,甘肃临潭人,中共党员。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甘肃甘南州合作二中、甘南州人民广播电台、甘肃广播电视报社甘南分社、甘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任教师、记者(编辑)、主编、副社长、综合秘书、副主任等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甘肃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新闻作品380余篇,45万余字,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广播节目编辑奖和全省广播新闻专稿写作奖。创办并主编《甘肃广播电视报·甘南周刊》、《甘南广播电视报》;在国内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0多篇(首),120余万字。作品入选《诗刊·中国新诗选刊》、《青春诗选》、《甘肃文学作品选萃》、《中国当代诗选》、《第四代诗人诗选》、《新时期甘肃文学作品选》、《开放的天空——最新大学生诗歌精选》、《当代大学生抒情诗选》、《大陆青年诗人诗选》、《甘肃的诗》、《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等数十种诗歌选本。多次获得全国及省级文学专业奖和文艺评论奖。出版诗集《相知的鸟》、思想随笔集《生命的夜露》、文学评论集《甘南文学夜谭》、文化随笔集《在信仰的草尖》等。主编《甘南青年诗选二十人》等书,参编三卷本论文集《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文集》(任编委并执行编辑,2010年10月由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106万字)。以比较系统、客观、准确、有理论创新地梳理和评论甘南当代文学60年历史,而被称为“甘南文学教父”。 曾组建西北师范大学边缘诗社和甘南州青年诗歌学会,当选社长和会长,创办《晨昕》、《羚们》诗刊。在《中国穆斯林》、《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新学术》、《调研与决策》、《甘肃民族研究》、《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1994年至今)、中国诗歌学会会员(1997年至今)、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1997年至今)、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2001年至今)、甘肃省少数民族作家协会理事(2005年至今)、甘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8月至今)、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子曰诗社社员(2013年4月至今)、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文学委员会委员(2013年12月至今)、甘南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2014年8月当选)、国际华语作家协会终身会员。
敏彦文文学创作
【敏彦文诗歌代表作品简介】
诗集《相知的鸟》是敏彦文诗歌作品精选集,书中收录了诗人从事诗歌创作20年来发表的500多首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170首佳作,集中反映了诗人生命和情感历程中特别的所思所想、所慕所望及渴望人性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宇宙精神和谐的理念与情怀。170首诗歌犹如170封充满爱情、亲情和悟性、灵性、慧性的书信,“每一封信”都有能够打动人心灵的情怀和话语;又如170双闪亮的眼睛,您一旦和她们对视,她们内心的激情和潜流便会抓住您灵魂的某一只手,接通您情感和智慧的幽径,让您和他“惺惺相惜”,或愉悦或感悟,或宁静或激荡……。诗集总体上表现了作者积极、浪漫而又极具现实主义的情怀,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教育价值。(王玉国《敏彦文诗集〈相知的鸟〉出版》——《天水日报》日阅读版)诗集《相知的鸟》就是诗人在神性草原的新月下孤独行走的心灵史。她以抒情言志为体,以现实浪漫主义和人本主义为质,以健康、简约、纯粹、清新、内质、柔性而具有民族性的语言,诠释了中国传统美学‘以真为美’、‘以善为美’的要旨,在深藏的真情、激情、忧患、忧伤中表达着诗人对人类生活最高境界的认知,使人类本真的道德意识在男儿血性的诗语中得以彰显。”(文思堂)
在大峪沟调研采访
【敏彦文文学作品文本及要目】
1、著作要目:
(一)诗集《相知的鸟》,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标准书号:ISBN978-7-204-09412-7/I·191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051772号。《天水日报》、《定西日报》、《甘南日报》、《甘肃广播电视报》等媒体作了报道,百度、新浪、搜狐、新华、每日甘肃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学网、甘肃作家网、网易、中国作家博客网、藏人文化网等网站作了报道、推介和评论。2008年8月,中共甘南州委宣传部、甘南州文联、《格桑花》编辑部联合为诗集《相知的鸟》举行了首发式和研讨会。
(二)散文集《生命的夜露》,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12月版。标准书号ISBN978-7-,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202906号。与诗集《相知的鸟》先后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同济大学、宁夏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甘肃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收藏,颁发了收藏证书。
2、单篇代表作品:
(一)系列组诗《相知的鸟》。系列组诗《相知的鸟》是诗人敏彦文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大学时代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左右,共写了100余首。系列组诗《相知的鸟》的写作,源于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但在行进过程中,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关于这点,诗人在国际华语作家协会对他的访谈录《我就是那只有点可爱有点笨的企鹅》中作了这样的解释:“系列组诗《相知的鸟》的写作,是一个由单一对爱情的向往和理解到对多元人生和文化、社会、自然和宇宙的思考与理解的渐进过程。创作系列组诗《相知的鸟》的过程,其实就是我在思想感情上逐渐成熟的过程,也是我对人道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思考不断深化、升华的过程。”诗人自己说:“系列组诗《相知的鸟》也许不是我最好的诗歌,但它们绝对是我写作最为投入,写作时最揪心最疼痛最纯粹的诗歌。它们反映了我青春时代一些源自生命深处的情感风暴,在成就我的同时,也颠覆了我毁灭了我,使我变作别人,活在别处,不再是那个在山村长大,来自草原的纯真少年。因为从1988年到1994年,伴随着《相知的鸟》系列组诗的陆续诞生,我的三次爱情也先后夭折,所以,在爱情不断毁灭我之后,《相知的鸟》却在拯救着我。在爱情不断夭折的那些日子里,我是靠饮《相知的鸟》这杯精神的泉水活下来的。正如爱情在毁灭我的同时也再生了我一样。我曾经给自己取过一个笔名叫‘凡鸟’,就是取‘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意。我偏爱《相知的鸟》,用它作我第一部诗集的书名,用意也在这里。”
(二)系列散文《存在者言说》。共12篇。世象述评精短散文。作者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积弊和不良现象,用欲擒故纵的写作手法,深刻剖析了其根源和危害,鞭辟入里,幽默透彻,述评有节,蹊径独辟。
3、参编著作:三卷本论文集《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文集》(任编委并执行编辑),2010年10月由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106万字。
敏彦文、雷达、徐兆寿在甘南藏区
4、发表作品要目:[4]
(一)诗歌要目:1987年2月,处女诗作《哦,小河……》发表于《甘南报》文艺副刊《小草》。1991年2月,诗歌《朋友》发表于《金城》文学双月刊。3月,诗歌《给小弟》发表于《甘南报》。诗歌《寄走夏天》发表于《兰州青年报》。诗歌《记住那片云》发表于《敦煌诗报》创刊号。获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文联、甘肃省学联举办的甘肃省大学生校园文化征文三等奖。4月,诗歌《相知的鸟·25》发表于《格桑花》。诗歌《希望的绿叶》(二首)发表于《河州》杂志。9月,《情诗第10号》发表于《飞天》“大学生诗苑”(入选《中国当代大学生抒情诗选》)。10月,诗歌《一种爱》发表于《新一代》杂志。 1992年2月,诗歌《春天,最小的兄弟》发表于《金城》文学双月刊。11月,《诗三首》发表于《诗刊》青年版《青年诗人》。 1993年1月,诗歌《相知的鸟·74》发表于《星星诗刊》。4月,诗歌《相知的鸟·09》发表于《绿风》诗刊。5月,诗歌《相知的鸟·72》发表于《诗刊》青年版《青年诗人》。获首届“南方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8月,组诗《羚的故乡》三首发表于《甘南报》; 诗歌《洁白的蝴蝶》、《红狐狸》发表于《飞天》(为庆祝甘南州建州四十周年,《飞天》推出专栏,选发了丹真贡布、雷建政、完玛央金、陈拓、敏彦文等人的作品)。12月,《相知的鸟·47》入选《中国第四代诗人抒情诗选》。《作品24号》、《雨季不再来》入选《永远的飞翔·白鸟诗歌年刊》。《情诗第16首》入选《大陆青年诗人诗选》。诗歌《相知的鸟·91》发表于《飞天》,获《飞天》文学月刊社“陇南春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优秀奖。 1994年5月,诗歌《蛇》、《清明》发表于《格桑花》(其中《蛇》入选2009年度全国高考试卷模拟测试题库)。12月,诗歌《遥远的油菜地》、《杯子》发表于《飞天》第12期诗歌专号。《相知的鸟·85》入选《九十年代·探索诗选》。《马兰花开(之一)》入选《青春诗选》。 1995年2月,诗歌《爱情点缀我的窗口》、《孤独的火焰》、《情诗》发表于《回族文学》第1期。10月,诗歌《远望秋风》、《马兰落尽》发表于《诗刊》第10期(其中《马兰落尽》入选《中国当代诗歌选》)。 1996年2月,组诗《大地拥抱的种子》(三首)发表于《飞天》第2期。8月,诗歌《花朵给了你一记耳光》、《相知的鸟·56》发表于《金城》第4期。 1998年6月,诗歌《沙棘》、《鞭炮深处的祖国》、《守护内心的光明》、《生日:兼致祖国》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9月,诗歌《情者:仓央加措》发表于《诗刊》。 1999年1月,诗歌《歌者:仓央加措》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5月,诗歌《守护内心的光明》(三首)发表于《诗刊》。诗歌《父亲》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10月,诗歌《远望秋风》(三首)入选《甘肃文学作品选粹·诗歌卷》。12月,长诗《祖国——献给我的母族》发表于《格桑花》1—2期合刊号(以《回族的祖国》为题入选《临潭县志》)。 2000年6月,组诗《合作小镇》(三首)发表于第六期《飞天》(9月,被《诗刊· 中国新诗选刊》转载)。《敏彦文诗歌五首》发表于《轨道》诗报第3期。12月,诗歌《九月中独开的菊》(外二首)发表于《回族文学》。《破口袋》、《虎色斑斓》、《生日》发表于《飞天》(被2001年7月号《诗刊· 中国新诗选刊》转载)。 2001年1月,诗歌《今夜月光》、《高原之晨:雪地少女》发表于《甘肃文艺报》。3月,系列组诗《相知的鸟》(9首)发表于《民族文学》。6月,组诗《清贫的花朵与激情的心灵》(五首)发表于《六盘山》。10月,歌词《羚城有情》被班玛谱曲并由著名藏族歌唱家益希卓玛演唱,入编中国唱片成都公司出版发行的《美丽富饶的甘南》歌带和光盘。 2002年2月,组诗《粮食和鱼和春天(三首)》(《粮食滋润你和我》、《你创造鱼》、《春殇》)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7月,组诗《用阳光接住阳光的心》(四首:《在你的冬天里》、《海市蜃楼》、《相知的鸟:鹰薨》、《墙:请用你的手扶住你的身子》)发表于《格桑花》。8月,诗歌《相知的鸟·90》、《相知的鸟·92》发表于《飞天》。10月,系列组诗《相知的鸟》(四首)发表于《民族文学》。《相知的鸟·21》发表于《兰州晨报》。11月,诗歌《阳光之喻》、《当代生活》、《作品201号》、《相知的鸟·108》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12月,组诗《苹果树下》(《孩子从油菜地里跑来》、《心愿》、《青苹果》)发表于《回族文学》。 2003年 1月,《敏彦文的诗》(二首:《马兰落尽》、《九只乌鸦九朵菊》)配发作者简介刊于《星星诗刊》。5月,诗歌《花园》、《甘南组歌》(二首:《飞翔曲(之一)》、《迎宾曲》)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并载新华通讯社网站。6月,组诗《孩子的眼睛》(三首:《孩子的眼睛》、《今夜月光》、《雪地少女》)发表于《民族文学》。7月,诗歌《神的闪电和蝶的花园》(二首:《闪电》、《花园》)发表于《格桑花》州庆专号。8月,系列组诗《相知的鸟》(五首:《鹰,又一次飞过天空》、《新月:你没看见》、《初恋:两只鸟儿》、《一棵开花的树》、《全世界数你最灵性》)发表于《六盘山》“西部诗歌高地”专栏。诗歌《闪电:四月九日》载《穆斯林通讯》报。9月,组诗 《菊在高原》(三首)发表于《穆斯林通讯》总第51期。10月,系列组诗《相知的鸟》(四首:《迎春的花》、《翅影》、《相知的鸟:毕加索的鸽子》、《冬天的高原》)及创作谈《诗歌:从美到信仰》发表于《回族文学》第五期。12月,诗歌《闪电》、《花园》发表于《敦煌诗刊》2003年卷。组诗《经历疼痛的花朵和爱的空虚》(七首)发表于《西凉文学》5、6期合刊号。 2004年8月,诗歌《菩提树下(之三)》发表于《甘南报》。 2005年5月,组诗《在时间之河中》(三首:《在时间之河中》、《沙棘》、《老妇的心愿》)发表于《甘南报》周日版。6月,《敏彦文诗三首》(《日晨沐阳记》、《怒》、《日记事》)发表于《甘南报》周日版。10月,诗作入选“首届甘肃诗歌巡回展”。 2006年1月,《飞天》推出精华本·散文诗歌卷(2000年—2005年),诗歌《破口袋》入选。2月,组诗《经历疼痛的花朵和爱的空虚》(选四:《春殇》、《鹰薨:异国他乡》、《不能正视的是孩子的眼睛》、《你创造雨》)发表于《花雨》文学双月刊。8月,组诗《呐喊的马兰和燃烧的清泉》(七首:《遥远的油菜地》、《菊在高原》、《月光》、《落日:召唤》、《落日:舞台》、《落日:圣者》、《落日:眼眸》)发表于《甘肃文艺》4期。9月,诗歌《对月:昨日重现》发表于《飞天》。 2007年9月,参加甘南诗歌峰会暨合作民族师专诗歌节;《敏彦文的诗(七首)》入选诗歌节献礼书籍《盛开的格桑花》。10月,组诗《和月亮有关》(六首)发表于2007年《腊子口》下半年刊。 2008年 5月,诗歌《相知的鸟·一棵开花的树》发表于《兰州晨报》文化副刊。6月,组诗《两叶甘南和一对儿女》(三首)发表于《腊子口》2008年增刊,并被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教授、蒋登科博士和熊辉博士共同所撰的《回响在甘南草原的咏唱——甘南青年诗人群印象》一文重点评论,被称作“抒发乡情最突出的甘南诗人”。诗歌《孩子,你要挺住——纪念“51·2”大地震》、《生命的对话:墙》、《中国,不哭》、《祖国的骨骼》和随笔《宝贝与阿斗》发表于《甘南日报》。诗歌《吉祥的羚羊》(外二首)发表于《陇南文学》1—2期合刊号。 2009年2月,《志》()出版,在“人物简介”篇中收录了敏彦文,并在“历代文选”篇中收录了敏彦文诗歌《回族的祖国》。12月,组诗《在祖国的高处》获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主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祖国颂”征文三等奖,应邀赴京参加颁奖仪式,与铁木尔·达瓦买提、玛拉沁夫、吉狄马加等人合影留念。在鲁迅文学院访问交流两天。 2010年8月,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全国震动。我写了组诗歌《舟曲之殇》,贴在博客上,引起反响,有些诗歌被网上朗诵。9月,诗歌《舟曲,你的灾难被我的疼痛更深切》发表于《飞天》。2012年7月,组诗《清晨》(四首)发表于《飞天》“新世纪甘肃诗人诗歌专号”(7月号上半月刊)。11月,诗选(六首)发表于《格桑花》第2期。
敏彦文、梁小斌、谢卫国、车前子在甘南草原
(二)散文要目:2003年 3月,文学随笔《诗歌:从美到信仰》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9月,散文《生命难永恒 诗歌树常青——写在艾青逝世之后》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系列散文《新生的岛屿(一)片言与随笔(1—6)》、《新生的岛屿(二)片言与随笔(7—11)》、《新生的岛屿(三)片言与随笔(12—16)》、《新生的岛屿(四)淋雨的幼鹰》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甘南周刊》。10月,系列散文《新生的岛屿(五):观念的背反》、《新生的岛屿(六):一段传说和一个现实》、《新生的岛屿(七):一个少女的〈尘埃落定〉说》、《新生的岛屿(八):农村和城市观念的挤兑》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甘南周刊》。11月,系列散文《新生的岛屿(九):叶子的翅膀和脚》、《新生的岛屿(十):片言和随笔9则》、《新生的岛屿(十一):平民的智慧》,诗歌《堕落者的天堂》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甘南周刊》。12月,系列散文《新生的岛屿(十二):堕落者的天堂和高尚者的地狱》、《新生的岛屿(十三):人与上帝相互实验》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甘南周刊》。 2008年5月,文化随笔《仰望星空 光大智慧之路 构建和谐社会 展望人类未来——读温家宝诗歌&仰望星空&随感》发表于《格桑花》文学期刊。 2009年11月,文化游记《扎尕那,藏在石头深处的桃花源》发表于《甘南发展》月刊。散文《在北庄高处》发表于《穆斯林通讯》,引起较大反响,被全国各地的伊斯兰教北庄门宦教众争相传阅。 2010年4月,散文《在北庄高处的感悟》发表于《中国穆斯林》杂志第2期,在甘肃回族伊斯兰教界引起一定反响。6月,散文《北庄高处》发表于《回族文学》第3期。7月,文化游记《迭部:从红色圣地到绿色长征》发表于《甘南发展》杂志。2011年2月,散文《云端上的扎尕那》发表于《西藏文学》第2期“甘肃作家专辑”。散文《迭部三章》发表于《秦岭印象》第2期,并被该刊聘为顾问。 4月,文化随笔《西道堂文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穆斯林通讯》分3期连载,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热议和赞誉。10月,散文《相知的鸟——从边缘诗社到诗歌学会》发表于《西北师大报》 (总400期)“我与西北师大”专栏,获“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交行杯·我与西北师大”征文三等奖。12月,文化散文《介廉巴巴和洮州江淮人家》配图发表于《穆斯林通讯》。中篇散文《迭部:神性的大拇指》入选诗文集《品读迭部》(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三)评论要目:1996年2月,文学评论《疼痛孕育珍珠——高志俊抒情诗浅议》发表于《回族文学》第1期。8月,文学评论《激情出大诗——概说伊丹才让诗歌》发表于《甘肃文艺报》第8期(总46期)。11月,文学评论《也说丹真贡布诗歌艺术的特色》发表于《甘南报》。 1997年4月,文学评论《发自内心的纯真——读曹世清诗文集〈眷恋高原〉》发表于《甘南报》。 1998年7月,文学创作谈《甘南诗歌三人谈》(敏彦文、李志勇、扎西才让)发表于《甘肃文艺报》7期。 1999年1月,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邹静之一行来甘南,甘南青年诗歌学会邀其座谈,敏彦文已记者身份采访了邹静之,访谈录《康熙是个筐 现实往里装——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编剧邹静之访谈》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 2003年4月,文学评论《抒情而绚丽的呐喊之花——扎西才让诗歌艺术简论》发表于《甘肃民族文学》。12月,文学评论《有疆的行吟者——写给王小忠诗文集〈风雨中的灯盏〉》发表于《甘肃广播电视报·甘南周刊》。 2007年3月,文化论文《网潮时代,南木特藏戏的出路(上)》发表于28日《甘南日报》“文化广场”副刊。4月,文化论文《网潮时代,南木特藏戏的出路(上)》发表于11日《甘南日报》“文化广场”副刊。8月,文学评论《盛装着平民忧患意识的瓷器——阿垅及其诗歌印象》发表于《格桑花》文学期刊。 2009年5月,文学评论《甘南文学:高处写作的心境》发表于《格桑花》文学期刊第1期。 2010年12月,文学评论《用人性和良知秤量生命与艺术——在白华英诗歌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发表于《格桑花》第2期。 2011年2月,文学评论《甘南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简论》(摘选本 9800字)发表于《甘肃文艺》(甘肃文联主办)期刊第1期。散文《云端上的扎尕那》发表于《西藏文学》第2期“甘肃作家专辑”。6月,中篇文学评论《边缘写作的亮丽与困惑——甘南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简论》(全本 47000字)开始在《甘肃文苑》(甘肃省文化馆主办)连载,9月,被《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报》选载。2011年2月,文学评论《甘南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简论》(摘选本 9800字)发表于《甘肃文艺》(甘肃文联主办)期刊第1期。散文《云端上的扎尕那》发表于《西藏文学》第2期“甘肃作家专辑”。4月,文化随笔《西道堂文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穆斯林通讯》分3期连载,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热议和赞誉。6月,文学评论《边缘写作的亮丽与困惑——甘南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简论》(选编本,约14700字)发表于《格桑花》上半年刊。全本(约45000字)《边缘写作的亮丽与困惑——甘南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简论》(中篇文学评论)开始在《甘肃文苑》(甘肃省文化馆主办)连载。7月,《甘肃日报》著名首席记者徐爱龙就“甘南文学发展现状和前景”采访敏彦文,在 7月14日《甘肃日报》9版特别关注版发表专题报道《走进甘南》。9月,应邀参加“人与自然——诗意冶力关”文学采风活动,在研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11月,在庆祝《格桑花》创办30周年座谈会暨甘南文学研讨会上,做《关于甘南文学评论的一个发言》(4000多字)。12月,评论《勒巴佛人生经历启示录》发表于《甘南发展》12期(甘南州政府主办),文学评论《甘南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简论》获甘肃省文联、甘肃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甘肃文艺》组织评选的“《甘肃文艺》新锐论文奖。”2012年2月,《边缘写作的亮丽与困惑——甘南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简论》第四部分在《甘肃文苑》(甘肃省文化馆主办)刊出,至此,这篇4.8万字的中篇文学评论连载完毕。 文学评论《关于甘南文学评论的一个发言》发表于《格桑花》第1期。2013年8月,文艺评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约9000字)发表于《甘肃文艺》4期。
敏彦文和《民族文学》主编叶梅先生在北京
敏彦文个人作品
敏彦文诗选·4首
※答友人问
大地正拥抱昨夜的种子
露珠才打湿小鸟的巢边
如梦刚刚开始
你看夜晚的天空灿若一片
马兰的谷地
你看月亮的脸庞渐渐丰润起来
你看两个月的小马驹
久久在山岗上伫望
你看牧人的帐篷已预备妥当
一切都在黎明前就绪
备好了的走马
驮好了的牛驮
贮满歌谣的心情
只等太阳亮丽的鸣叫
在额角闪耀
坐老草原并默默死去
是一种痛苦或者疾病
但离开草原是更深的痛苦更大的疾病
花卉不答应
都市的灯火答应
牧村的星星不答应
青春似血浸的小草
深埋下坚实的种子
谁的心灵愿作柔弱之水
每每改道?
一只蝴蝶飞进去了 没有出来
两只蝴蝶飞进去了 没有出来
一群蝴蝶飞进去了 没有出来
于是 鹰打开它的翅膀
将所有的云彩聚拢,阳光休息的
瞬间 雨便蜂涌而至
猛涨的河水跑出花园
——河下面是青石无数
河上面是落花无数
花上面是蝴蝶无数
然而,除了青石与河水
你唤不醒沉睡的花
你唤不醒殉情的蝶
当你抬起泪眼 阳光已推开云彩
当你一眨眼之际,一大群蝴蝶
飞过你的面前 直投花园而去
一只鹰惊起 向天空深处遁去
※蜜蜂造访
窗户一开,一只蜜蜂它就急不可待地飞了进来,
仿佛已在窗外等了五百年。
它平稳强劲地飞着、盘旋着,寻找着它的爱。
它先在手机上落了一下,那里有我的气息,
它不感兴趣。它又在笔头上落了一下,
那里有我的指纹,它也不感兴趣。
它就朝我的脸飞来,很执着的样子,
好象战斗机向敌人的营垒奔袭,气势锐利,
好象姑娘投向情郎的怀抱,心情急迫。
我看不出它要做什么,是吻我还是蛰我。
对于蜜蜂的任何亲近我都感到心怯。
我不喜欢一只蜜蜂落在脸上。
我就向它吹了一口气,它后退一下,
继续向我飞进,翅膀鼓动的声音如飞机航行。
我再向它吹一口气,它迟疑了一下,
掉转身飞向日历,在画面前旋了旋,
撤身飞向窗口,在那里继续盘旋,似在决定进退。
我再向它吹口气,它好象品尝了一下其中的味道,
不感兴趣,或者太苦,没有花香,就箭一般飞走了,
那一瞬间,我注意到了它青春的朝气和矫健。
其实,结局早已定好
又何必千回万转
寻找暂时的自我或者独立呢
与其在半道上被太阳烤干
或者被沙漠吸食
不如在母亲的身边成就一眼清泉
报答她无私的养育之恩
其实,结局早已定好
又何必千回万转
寻找暂时的欢乐和自由呢
即便经过千山万壑而不被阻挡
即便用英雄之血叩开大海之门
成就一片汪洋恣肆
谁又会为你的选择称快叫好?
一朵花儿被另一朵花儿所摧残
一枚果实被另一枚果实所击败
一腔热血被另一腔热血所淹没
一个梦想被另一个梦想所打碎
这就是河流
从自身出发 最终失去自身
从故乡起程 最终背弃故乡
这就是河流
秦时明月汉时关
唐宗宋祖元大汗
映照过它们倩影雄姿的楚河汉水
洗濯过他们铜剑钢枪的长江大河
如今又在哪里呢
结局早已定好
又何必千回万转
兀自奔流不息呢
河流啊河流
那大海的怀抱中究竟有什么
值得你背井离乡 死心投奔?
大海啊大海
你可是真正的异国他乡啊
你真真切切是河流的葬身之地啊
为什么 为什么
千里万里的河流
都向着你的虎口进军
千古万古的河水
都向着你的无底洞奔涌
虽然结局早已定好
但我却无法理解这千古之谜
犹如我不理解人生的进程一样
将诗歌娱乐化是对诗歌尊严的打击和蔑视
曾伟群、敏彦文、鲍伯霞、苏震亚
——敏彦文给诗歌集《相知的鸟》的跋
A、“每个诗人都应该维护诗歌的尊严”(《天问诗歌公约》第一条)。“一个坏蛋不可能写出好诗”(《天问诗歌公约》第四条)。的确,一个没有尊严的人,肯定成不了好诗人,还容易成为坏人的工具或容易成为坏人,也就谈不上维护诗歌的尊严。因此,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可以把诗写成不被社会公认为是好的,但绝不能把人作成被社会公认为是坏的。爱祖国和母族,最大限度地用尊严生存、工作和写作,维护生命也是诗歌的尊严,是诗人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作不了一个好诗人,但必须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尊严的公民。维护尊严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丧失尊严是要付出代价的一样。没有尊严的写作和没有尊严的生活不是我们所想的。
B、“诗人天生理想,我们反对诗歌无节制地娱乐化”(《天问诗歌公约》第二条)。将诗歌娱乐化是对诗歌尊严的打击和蔑视,而如果无节制地将诗歌娱乐化,那就是对诗歌的极大戏弄和侮辱,是将诗歌的尊严彻底打翻在地并踩断其骨头,这与天生理想的诗人是南辕北辙的。我们可以娱乐生活,但绝对不能娱乐诗歌。诗人,同样也肩负着见证历史(时代)的重任和使命,因为“诗人必定是时代的见证”(《天问诗歌公约》第三条)——维护诗歌尊严的基点正在这里。
C、“反对诗歌无节制地娱乐化”不等于不讲究技艺,“没有技艺的书写不是诗歌”(《天问诗歌公约》第六条)。技艺从语言开始到语言结束,而要使语言臣服人类高贵而奔涌的灵魂,我们首先要敬畏语言。“语言的魅力使我们敬畏,我们唾弃对母语丧失敬畏的人”(《天问诗歌公约》第五条)。对于回族来说,我们与生俱来的母语就是汉语,不象其他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地独立于汉语之外的母语。作为一名回族人,我从小就对汉语充满着敬畏,对用汉语写就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和国家的宪法及一切法律法规充满着敬畏,对用汉语翻译的《古兰经》充满着敬畏。敬畏母语是成就一切诗人的文化及血脉基因。
D、对母语的敬畏意识是与学习和继承文化传统分不开的。丧失对母语的敬畏意识的根源在于割断了与传统连接的脐带,而把汲取营养的管子插到了外语的滩涂中。“到了该重新认识传统的时候了!传统是我们的血”(《天问诗歌公约》第七条)。传统是我们特定生命的理性空间,是我们的自然而然,是我们的月亮和星星,是铺展我们前途大道的田野。人在天性上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大自然造就了人本身,只是由于社会性的浸染,人才越来越远离自然本身,显得机械和猥琐,甚至认识不了几种植物,成了会说话的另域动物——转变了其作为自然之子的“基因”。“诗人是自然之子。一个诗人必须认识二十四种以上植物。我们反对转基因”(《天问诗歌公约》第八条)。人类包括诗人必须回到自然性上来,保持其自然之子的本质和荣誉,这样,人类才有光明的前程,诗歌才有光明的前程。
E、从0岁到16岁,我生活在农村。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民族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独特,是农牧业交汇交叉的地带;这里,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交流融合、取长补短,汉儒文化、汉佛文化、道家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和现代文明交汇碰撞;这里,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共生共荣,为这块土地创造了丰富多彩又特色各具的文化。比如说临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造就了临潭人特殊的文化性格特征,使得临潭人从血统和气质上具有了不同于其他地方人的鲜明的性格和人文气质,尤其是临潭话,在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临潭人不论走到哪里,一张口就会准确地告诉人家自己的人文和地理老家。我作为临潭人,同样不能避免这种地理文化特征。17岁那年,我从临潭农村来到甘南州首府合作镇,进入了更为纯粹的藏汉等文化不断碰撞不断融合的“山麓”地带,更为切近地接受了藏汉文化的浸润。 两年后,即1987年9月,我考上了大学,远离高原小镇去大城市上学,四年大学生活下来,各种学科的知识塞满了我的大脑,但同时也改变了我的许多观念,现代文明打在心灵上的印记也更为深显了。大学毕业后,我带着所学的学院派知识和所写的学院派诗歌,回到了甘南,继续我在多元文化共生共荣大地上的生命和文学之旅,时至今日,已越20年矣。20年来,我对汉儒文化、道家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学习和认识不断深入,并在我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中自觉不自觉地反映着我对她们的认知。有人说我是甘南诗歌群落中的一个独行者(王力语),这也许是我吸收多种文化元素的结果;有人戏称我为“诗人哲学家”(扎西才让语),这也许是我在诗歌中注入了多元文化对人类终极问题认识和关怀因子的原因……然而今日,我却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写诗了!
F、这本集子是我自1987年发表诗歌以来的第一部个人诗歌专集,是对我前一阶段(1987年至2005年)写作历程的一个基本总结,也是对多年关心我的领导、师长、文朋诗友和亲友的一个交代。我首先要感谢父亲和母亲,感谢他们给予我灵悟而健康的禀赋;其次感谢妻子,感谢她多年的吃苦耐劳及对我的体贴和关心;再次感谢我自己,我天资平常,且不太爱读书,从小又多经波折,全凭了执著、勤奋和比较好的悟性,凭了长期的坚持笔耕,才写下了数量比较可观的文学作品,发表了数百首诗歌,才有了今天这个集子的出版,这是上苍对我的格外眷顾,我虽卑微心却安枕;四则感谢何来、梅绍静、邹静之、陈冲、李明、魏珂、张存学、马青山、高凯、高志俊、李老乡、吴春岗、张巾英、完玛央金、王惠玲、肖俊仁、周鼎新、周瑞、王力……等诸位报刊编辑和朋友扎西才让、李城、李志勇、张世虎、尕藏桑吉、马国山、马德思……以及妹妹敏彦萍、妹夫敏承志,没有你们的激励和关心,我坚持写作到今天是不可想象的。此外,敏生光、旦智塔、沙拜次力、杨自才、姚克诚、曹世清、彭德玉、赵凌云、严和平、索新明、丁珂、冶孝敬、马忠维……等诸位先生在我人生的一些重要关口,真诚地帮助过我,借此机会谨表谢忱!
G、收录在这里的170首诗歌是从我发表在国内数十家报刊上的500多首作品中有意选出来的,最早的有1989年写的,最迟的有2005年的作品,但我没有按年代的顺序编排,也没有在诗歌后面标出写作的时间。我是按诗歌的大体性质或类别作了归类,将它们分为六卷,便于读者朋友们阅读和批评。另外,我将我自己关于认识诗歌的几篇文字和有关文评家评说我诗歌的文章及这篇《跋》归为一卷,名为《卷外辑》,和大家交流。
H、时间会消磨一切,时间也会记录一切,就像树的花朵、果实和年轮一样,存在过的那一叶不可能复返,但存在过的有可能以新的姿态再现,就像春天再来,就像新月再圆。但愿我的诗歌在您手上再现时,是芬芳的花朵和果实,而不是树被砍伐后显现的古老年轮。
.每日甘肃网. [引用日期]
.中国甘肃网.[引用日期]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凤凰博报.[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纤夫 阿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