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出三年级上册趣味数学题的数学题

(三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教师出示:
  16&4+18 18+4&6
  69&3-14 50-35&5
  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组计算,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二、创设情境.
  问:同学们都去过商店买东西吧,要算一算买来的东西共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今天,我就要去商店去买两样东西,请你们帮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钱?
  出示动画&混合运算&,问:看图谁能先说说我要买些什么,然后列个算式表示要花的钱数?
  学生汇报并列式,引出例1.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理.
  1.尝试计算:16&4+6&3
  (1)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学生汇报,研究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6&4+6&3 16&4+6&3
  =64+6&3 =64+18
  =64+18 =82
  (4)比较异同,总结算法.
  分析比较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算法:求两个乘积的和,要先算出两个积后才能相加,所以加号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运算,这样会更简便.
  2.改变例题,学习例2.
  (1)将例1 16&4+6&3变为:
  16&4-6&3 16&4+6&3
  16&4+6&3 16&4-6&3
  (2)学生独立选做,可任选一题,也可全做.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3.归纳推理,总结规律.
  讨论:观察比较,例题中的4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两个乘积的和(或差),求两个商的和(或差)以及一积一商的和(或差)的混合式题,都要先算出积,或商,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两个除法也可以同时脱式,一乘一除.
  4.初步练习,深化提高.
  计算:588&7-29&2=?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方法,强化知识.
  1.计算下面各题.
  39&3+48&6 24&4-42&3
  17&4-12&4 81&3+4&6
  2.小强买3支铅笔,2本写字本.看图算出买铅笔和写字本各用了多少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四、质疑,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接龙游戏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混合运算顺序.
  游戏准备
  教师制作一份或几份本节所学的混合运算式题卡,写好脱式格式.
  游戏过程
  1.发给每个学习小组或每行学生一张,由全组(或全行)同学按照一定的程序共同完成.如:第一个同学画出运算顺序、第二个同学完成第一步计算,第三个同学完成第二步计算&&依此类推,最后一个同学检查.
  2.全班汇报交流,哪组完成的又对又快为优胜组.
  智填运算符号
  游戏目的
  引导学生巧选运算符号,加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训练,培养计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戏材料
  1.4开白纸8张,教师出比赛题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游戏程序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等都是运算符号,使用不同的运 算符号可以取得不同的运算结果.巧妙使用运算符号,还可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在4个3中加上不同的运算符号,我们可分别得出0、1、 2、3、4、5、6、7、8、9、10十一个结果.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分组按要求添上运算符号,看哪个组 填得又对又快.
  2.分发第一组题目(教师自已出题)
  例:4 4 4 4 =0
  3.讲评第一组题目,分发第二组题目(教师自己出题)
  例:5 5 5 5 =2
  注意事项
  1.出题后,可给几分钟让小组长进行分工,然后各组统一开始填.
  2.只记小组成绩,鼓励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启发、帮助.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摘要:理. 1.尝试计算:16&4+6&3 1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学生汇报,研究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6&4+6&3 16&4+6&3 =64+6&3 =64+18 ...: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三年级上册问答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三年级上册问答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谁帮我找找小学三年级的奥数题呀?要有趣一点的,最好带上答案!好心人帮帮我呀!
小麦丶zerodGW
三年级:1、 找规律,在( )内填数.(1)1,3,5,7,( ),11,( ); (2)2,4,6,8,( ),12,( ); (3)130,125,120,115,( ),105,( ); (4)10,13,16,19,( )25,( ).2、 找规律,在( )内填数.(1)0,3,6,9,( ),( ),( ); (2)1,4,9,16,( ),( ),( ); (3)1,3,9,27,81,( ),( ); (4)1,2,4,8,16,( ),( ).3、 找找规律填数 (1)75,3,74,3,73,3,( ),( ); (2)1,4,5,4,9,4,( ),( ); (3)3,2,6,2,12,2,( ),( ); (4)76,2,75,3,74,4,( ),( ); (5)2,3,4,5,8,7,( ),( 0); (6)2,1,4,1,8,1,( ),( ).4、在( )内填入适当的数 (1)1,1,2,3,5,8,( ),( ); (2)0,2,2,4,6,10,( ),( ); (3)1,3,4,7,11,18,( ),( ); (4)1,1,1,3,5,9,( ),( ); (5)0,1,2,3,6,11,( ),( ); 5、找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0,1,3,8,21,55,( ); (2)2,6,12,20,30,42,( ); (3)1,2,4,7,11,16,( ).6、下面的数列排列有一定规律,找出它的变化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1,6,7,12,13,18,19,( ); (2)1,3,6,8,16,18,( ),( ); (3)1,4,3,8,5,12,7,( ) (4),180,40,30,( ),( ).7、在( )内填上适当的数 (1)7,9,11,13,15,17,( ),( ); (2)75,70,65,60,( ),( ),45,( ); (3)1,2,4,7,11,16,( ),( ); (4)320,160,80,40,( ),( ); (5)2,4,8,14,22,32,( ),( ); (6)1,2,6,24,120,( ),( ),( ).8、观察下面各数列,按它的变化规律有( )内填数 (1)1,1,2,3,5,( ),( ); (2)1,1,1,1,4,7,13,( ); (3)0,1,3,8,21,55,( ),( ); (4)1,2,5,13,34,89,( ),( ).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给我出一份三年级下册数学竞赛的题目,并附答案,谢谢_百度知道当前位置: >
《解决问题(三年级下册)》评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评课稿
徐老师教的《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页 例2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例1连乘的基础上学习的,例2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徐老师这节课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重视培养学生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具体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1、利用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团体操图片情景,自己寻找数学信息(共有60人;分成2队;每队有5个小圈)。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同桌或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得出三种解决方法(实际上是2种,其中一种只是列式格式用的是综合算式,分步与综合属于同一种思考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自身能力出发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注重引导学生交流思维过程,让学生表述解题思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无疑是教学难点之一,而解决问题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好验证。因此引导学生表述自己所理解的数量关系,结合具体情境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徐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始终注重学生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或引导学生说说如果要知道&&,先要知道&&,让学生说出解答每一步应用题的依据,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既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评价的基础。只有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呈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到展示,其他学生或老师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或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提出不同的策略。
商讨之处:
1、有时老师提问还不够精简。比如:在做练习书本第105页第14题时,师问:这道题告诉我们是一天的还是怎么样?&&或许是老师讲得太多,所以感觉老师分析这道题时显得有点隆=ㄒ椴环练趴醚邓担和ü撂猓阒滥男┬畔恳饩銎骄砍∈鄢龆嗌僬牌保纫饩鍪裁次侍猓糠攀秩醚约赫倚畔约航涣鹘饩鑫侍獾乃伎挤椒ā
2、作为新课例题教学,是否有必要对获得的信息与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板书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一、让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乐趣。在本堂课中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教师努力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新课伊始,老师根据我们湖南人以及四川人、贵州人爱吃辣椒的特点,把&不&&怕&&辣&三个字进行三种不同的搭配(辣不怕、不怕辣、怕不辣),表现出三个地方的人爱吃辣椒的不同程度,来说明搭配问题的学问,从而引入搭配问题的学习。老师从这样一个生活视角切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学生的情绪立马被调动起来,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
2、使教材生活化,变单纯的课本例题呈现方式为创设生活化的应用情境。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的,老师要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生活化,从而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本堂课中,老师的三言两语就把教材中搭配衣服的问题变得极具亲切感。如: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些吗?黎老师也很爱漂亮的,我有两件上装,三件下装,你能帮我搭配吗?再如:学生在得出答案以后,顺势问道:你认为黎老师穿哪套衣服最漂亮,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在应用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综合运用中,老师创设了猜工号牌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例题的学习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汇报来完成的,教师始终充当的都是一个引导着、合作者的角色。特别是在汇报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思维,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表述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总结方法、规律。
纵观整堂课,教者注意把数学与生活沟通,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得生动、活泼。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是《解决问题(三年级下册)》评课稿的文章内容,这是由安溪教师网收集,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以便下次访问!安溪教师网将会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精品教学资源!
对于本文我有话说
精彩安溪新闻推荐
本月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级数学上册作业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