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尼罗河流域地图水退后会留下肥沃的黑土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社会第一颗教案.doc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亚非大河文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大河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母亲河以及主要文明成果。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古代埃及国家为例的详细分析,学生能够正向迁移,自主学习其余三个文明古国的有关知识,最后归纳得出“大河文明”的初步概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懂得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我们必须保护母亲河,珍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教学重难点:探究大河与文明(主要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关系。古代埃及教学过程:导入请学生朗诵古代埃及人留下的诗句:“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提问:为什么埃及人那么深情地赞美尼罗河?学生回答后不做评判,告诉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来获取答案。讲授新课1.显示尼罗河的图片1-1(地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以多显示几张尼罗河的图片)提问:如果你是这古代埃及人,生活在这尼罗河附近,你会依靠什么生存下去?学生思考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埃及的地理,分析文明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并且引导学生解释之前的问题总结:在东非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大约在每年的六月初,尼罗河开始涨水,十月份达到高潮。而到十一月底,大水开始撤退,此间被称为泛滥季,这样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这期间是播种期,到了下一年的四月中旬直至六月中旬,尼罗河水减低到它平常宽度的一半。这时是收获季,收获已经完毕,大地上光秃秃的,埃及人苦受太阳的炽烤,加上由撒哈拉大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摧残,万物凋零,生命像是停止了运动,人们在焦急中期盼着新的尼罗河水的泛滥季的到来。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推动着埃及的农业的发展,同时尼罗河也成为了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比如,现在使用的公历,正是埃及人所发明的(课本第四叶)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分为两部分,南部狭窄的尼罗河河谷地带,即上埃及,首都为底比四,以及地势比较开阔、平坦的北部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即下埃及,随着农业的发展在尼罗河附近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在公元前3100年以前,上埃及的国王美尼斯统一了埃及,之后埃及的首都为孟斐斯2.显示埃及象形文字图片1-3(文化)(显示有关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壁画,墓碑)提问:古埃及人发明公历,如何传递给下一代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解释: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是象形文字(同时观看图片1-3)(请学生阅读课本第四页),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壁画,墓碑中都有这种象形文字,而且这些文字只有神庙祭祀等少数人能够看懂,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思考提问:同学们,提及埃及,你们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金字塔、沙漠、木乃伊、、、3.显示金字塔图片1-2以及木乃伊图片1-4(政治)(播放一些埃及的金字塔图片)资料:金字塔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下游两岸的基萨和萨卡拉一带,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81座到112座。其中以第四王朝第二代国王(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金字塔约用巨石230万块砌成,平均每块重约2.5吨。塔底占地约52900平方米。绕大金字塔一周,约有一千米。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比胡夫的大金字塔低3米。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10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30年。(请学生阅读课本第三页资料)狮身人面像,在哈佛拉(胡夫的儿子)金字塔旁的一座狮身人面像是最著名的,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其目的也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高达20米,长73米,加上被埋没的前爪,全长70多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下额的胡须长达6米,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出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提问:同学们知道,古代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说课稿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说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它主要讲述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的文明,因此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核心部份。
  ㈡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程标准的内容是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⒈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⒉ 能力目标:
  ⑴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本课教材和地图的知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科知识迁移能力;
  ⑵通过指导学生积极报告探究成果和课堂讨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⑶通过指导学生小组活动,探索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种姓制度等,培养观察分析、思考探究能力;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使学生认识到大河流域是古代人类早期文明的摇篮(发源地)。
  ⑵使学生认识到埃及金字塔等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的结晶,也是奴隶主残酷奴役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培养学生的热爱世界人类文明的人文情感和唯物史观。
  ⑶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索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等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协作意识、科学探索精神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的学习态度。
  ㈢教学重点:
  ⒈金字塔的建造。
  ⒉汉谟拉比法典。
⒊印度的种姓制度。
重点成因:
1、金字塔的建造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不仅体现奴隶主残酷奴役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更体现了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
2、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是世界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公开维护不平等的奴隶制度。
3、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它从制度上把全社会从上到下分为地位不同的等级,从而维护不平等的奴隶社会。
  ㈣教学难点:
  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难点成因:
要知道古代文明都产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需要综合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多种能力,而且还要借助地理知识来突破。
  二、说教学程序
课前预习:
  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学习任务布置,由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由记录员、解说员各1人,负责对本组学习成果作记录和解说,并发给各小组任务式学案。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动画视频片段~阿拉伯青年阿拉丁带着美丽的公主乘魔毯遨游文明古国的,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填制如下表格:
  填制这个表格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文明古国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铺垫。
  新课教学: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根据课余布置的小组“探究与活动”学案,开展小组活动并展示学习成果:&&&
  一.“金字塔的国度”
  根据课前小组预习,让三个小组从以下三方面,充分展示他们对埃及文明古国历史的学习、探究成果:
第一、讲述古埃及的历史,旨在说明在公元前3500年开始,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埃及文明古国;
  第二、游览和体验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与灿烂;
  第三、探索金字塔的建设,旨在说明金字塔等建筑是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也是奴隶主残酷奴役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让两个小组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示对“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的学习和探究活动成果。
  第一、自主探索“新月沃地”及其孕育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的历史,旨在说明在公元前3500年以后,在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国。
第二、通过阅读、查找资料,探究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及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提示其本质和价值,旨在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公开维护不平等的奴隶制度。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让两个小组从以下两方面来展示他们学习“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活动成果。
  第一、通过自学和探究印度文明古国诞生的历史,旨在说明在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先后诞生了古印度文明。
  第二、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来提示其实质是在印度社会从上到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巩固与提高
  1、让学生填写课本后面的四大文明的名称和它们产生的大致时间来达到巩固知识。
2、让学生讨论上述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和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
3、古代中国也是文明古国,请学生运用学过的中国历史来说出我国最早建立的国家是什么王朝,它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建立起来的,它产生了什么文明?从而实现古今中外知识的联系。
  课堂小结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三、说教学方法
  ㈠说教法:
给学生以探究性的角色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借助历史图片、地图、文物等进行学习,使学生实现从抽象的纸上的历史向直观的生动的地图的历史的思维转化。
  ㈡说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性、实践性学习
  四、教学理念
改变历史学习方式
构建开放式历史课堂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五、板书设计: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附:第一小组活动学案——讲述古埃及的历史(来龙去脉)
  让学生自习教材,然后告诉学生,讲述一个国家的历史,必须讲清楚国家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地理位置、地点、建立、强盛和灭亡)。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公元前15世纪(相当于中国商朝时),埃及国力强盛,对外征服频繁,疆土不断拓展,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两百多年以后,帝国由盛而衰。公元前6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埃及被西亚强国波斯帝国灭亡。
  请运用历史知识来谈谈对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的理解。或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非洲东北部,莽莽沙漠之中,尼罗河蜿蜒北流,注入地中海,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附:第二小组活动学案——游览和体验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埃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未来我们中的很多人将能有机会踏上这块土地去观光、旅游,如果到时让你来当导游,你将怎样带领大家游览这个国家?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你们必须阅读教材和收集课外读物来解决这些问题。
1、埃及的地理位置在哪里?(非洲东北部)
2、埃及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是什么?(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3、你将怎样介绍这两个景点?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神秘和宏伟,不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往观看,更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直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首先介绍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们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因此,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
  这些陵墓,外形近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国称它们为金字塔。现在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约八十座。这些金字塔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下游两岸,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以南十多千米。其中国王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令人叹为观止。这个金字塔高146.5米,塔基各边长230多米,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约2500千克。绕大金字塔一周,约有1000米。更奇怪的是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
  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比胡夫的大金字塔低八米。塔旁有一座巨大奇异雕像巍然屹立,它被称为狮身人面像,高约22米,长近60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它是用一整块天然巨石雕成的,面部是哈佛拉的脸型。
  建筑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和威风凛凛的狮身人面像,其目的也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因此,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国王权力和尊严的象征。
  对伟大建筑的规模宏大和雄伟壮观,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有必要做一个鲜明的对比,有比较才有区别吗。在学校里最高最大的建筑物就数操场上的五层教学楼,那么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跟它比起来,到底怎么样呢?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先做好以下几件事:
1、测量一间教室的高度和长度。(分别是3.5米和9.1米)
  2、再算出五层教学楼的高度和长度(分别是17.5米和55.6米)
  3、狮身人面像的高度和长度。(分别是约22米和约60米)
  4、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和长度。(分别是146.5米和230多米)
  也就是说狮身人面像比学校的最高的建筑物——五层教学楼还要高得多和长得多。而胡夫金字塔比学校的五层教学楼还要高8倍多,还要长4倍多。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感受到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的规模巨大、雄伟壮观。
  附:第三小组活动学案——金字塔是怎样建起来的?
  由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工程浩大,规模宏伟,很多人怀疑五千年前的人类是否有这种建筑能力。直到今天,有人仍然对古代埃及人建金字塔的能力表示怀疑。你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谈谈你们的理由。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特别是奴隶集体劳动建成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根据传闻,记述了修建胡夫金字塔的情况:[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
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每块巨石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
  怎样评价金字塔?从正反两方面辩证评价历史事物。
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是奴隶主残酷奴役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同时金字塔又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
附:第四小组活动学案——新月沃地孕育文明古国
  布置任务:
  1、“新月沃地”指什么地方?哪些古代居民在此生活过?是如何孕育文明古国的?(阅读地图和课本)
  “新月沃地”是指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得名。
  古代在这条地带上先后居住过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其中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生活在沃地东部,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犹太人的祖先)生活在沃地西部、地中海东岸的“中东”地区。
  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注入波斯湾,时常带来灾害,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古巴比伦王国著称世界的文明标志是什么?阅读地图册、课本图片、课文,讲讲它的故事(内容、目的、价值)。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石柱上,《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后来被劫夺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石柱的顶部所绘情景为坐在宝座上的太阳神正把象征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思想;下面是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全部内容。法典条文共282条,其中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从法典的内容,可以看出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这部法典是维护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法律,是公开维护不平等的奴隶制。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律吗?)
附:第五小组活动学案——“印度文明古国的诞生”
  印度是中国的近邻,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国家的起源和早期文明的历史吧!
  任务布置:
  1、对照古今地图,弄明白古今印度的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和今天印度一致吗?
不一致,因为古代印度是个地理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
  2、阅读课本、图片和地图,试讲述古印度的历史(发源地、建立时间和扩展情况等)。
  亚洲南部,印度河由北向南蜿蜒流过,注入阿拉伯海。夏季,上游的喜马拉雅山积雪融化,河水泛滥,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为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侵入古代印度,他们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附:第六小组活动学案——“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探究
  从古印度的扩展过程,可以看出雅利安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他们对古印度社会还有其它的影响吗?这种影响对印度来说是好是坏?谈谈这方面的理解。或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和讨论以下两个问题。(5分钟)
问题一: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的?
问题二: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从上到下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使得不同等级之间的矛盾很尖锐,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常常引起印度社会动荡不安,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社会全体成员按照社会阶层的不同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雅利安人就是这样来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所谓四个等级由造物主用不同方式创造的说法,纯粹是通过编造神话来加强统治者权威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土为什么肥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