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2013届张极的联系方式

 从九个人的团队开始,发展到五十余名成员的壮大队伍,西政“愿动力”支教团队用他们百分之百的努力与无私,温暖着山区留守孩子们的心灵。
  谈到开展支教活动的初衷,行政法学院2013级吴正阳同学说道:“我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没能陪伴自己度过童年,所以特别能理解留守儿童的心情,参加愿动力正好完成了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成员们都表示,想尽自己的最大力量给留守孩子们带去知识和温暖。
  团队组建以来,“愿动力”的同学们已经陆续和巫溪县施家村、巫溪县白鹿小学、江津区四面小学等四所学校达成了支教协议。支教范围扩大以后,他们还在校内招募了更多有支教意向的志愿者,并顺利地组织了五期支教活动。
  由于支教地点大多在偏远山区,条件非常艰苦。在江津四面小学,由于四面山海拔高,天气寒冷,支教队的队员们陆续感冒生病。村委会招待所的住宿条件非常有限,薄薄的被褥使成员们半夜时常冻醒,还需要每天自己买菜做饭。在巫溪支教时正是寒假,那里的食宿条件也十分艰苦。由于天气寒冷,而山区供水有限,晚上成员们时常没有热水洗漱。除了每天30元的食宿补贴外,其他开支都是成员们自费。
  但成员们甘之如饴,热情不减地为孩子们送去温暖。其中一个五年级的留守儿童给志愿者们的印象最深,来自经济法学院的成员刘怀川说道,因为孩子的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判给父亲的他只能独自一人生活,常常有了这顿没下顿。没有大人照顾的他还没学会做家务,狭小的屋子里非常脏乱,看到这些情况的志愿者们非常心酸,他们迅速分工,清理垃圾、清洗餐具和衣物、整理床铺。一位同学还带着他去了集市,自己掏钱为孩子添置了生活用品和一套新衣服。
  在课堂上,志愿者们更是教得有声有色。他们开设了语文、数学、体育、手工等多种课堂,甚至还有未成年人法律知识课。一次,一名二年级的学生被玩具枪的“子弹”打倒,志愿者们捣毁了孩子们的“军火库”,并借机把故意伤害罪等法律知识教授给他们。意外的是,法制课堂的效果非常的好,刘怀川同学因此专门开设了一门法制课,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法律法规教给孩子们,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结束四面小学的支教时,“愿动力”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举办了一个联欢会。孩子们准备了歌唱、舞蹈、朗诵、情景剧等节目,“老师”们也为孩子们唱了一首《童年》。&“班里的俩孩子平时都特别争强好胜,做事也像个小大人似的有担当,可是那天唱着张震岳的《再见》,唱着唱着就落泪了。”吴正阳说道,“一个哭了,一个年级就跟着哭了,连带着其他年级都开始哭,前后哭了三次,我们都没辙了。”
  来自经济法学院的任才洲表示,以后有机会自己一定还会去支教。“现在那些孩子还会经常给我们发短信,”他说道,“我觉得,自己的力量虽然很小,但能做一点是一点,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安慰。”国际法学院的张极说道:“跟孩子们在一起之后,我更加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了。”
  “愿动力”的负责人吴文韬同学仍跟孩子们有联系,每次回到四面山,他都会被孩子们追着叫“吴校长”,这声特别的称呼也让他更努力地为下一次支教活动而准备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南政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