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的肝脏铜绿色通道 鸭 死亡是什么病

引起禽肝脏病变的几种疾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引起禽肝脏病变的几种疾病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引起禽肝脏病变的几种疾病 - 疫病防治 - 中国养殖网
客服热线:010-
引起禽肝脏病变的几种疾病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大部分药物都要通过肝脏才能转化、吸收,另外肝脏还是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机体的胆汁生成p凝血p 免疫p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同时肝脏也是非常重要的屏障机构,所以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害发生损伤。常见的生物性致病因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其细菌和寄生虫的代谢产物等。常见的化学性致病因素有:重金属、氯霉素、利福平、磺胺药等。以及一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如硒、氨基酸、鱼肝油等。以上因素均可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损伤,可引起肝细胞的代谢障碍,导致肝脏变性、坏死、出血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现在将一些较为常见的几种疾病简介如下:细菌病一、大肠杆菌病 本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多病型性的疾病,各个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引起肝脏病变的肝周炎型多发于育成鸡。其病理变化为肝脏稍肿大,表面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整个肝脏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的肝包膜。本病在临床上应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相鉴别。二、沙门氏菌病1.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一种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脏出现大量的局限性坏死灶,呈现淡灰黄色的小点状,且大小不一。另外还可出现肝脏肿大,呈砖红色,有出血斑点及条纹状出血。   2. 禽伤寒:本病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鸡、鸭、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其病理变化可见到灰白色粟粒状的坏死点。亚急性病例肝脏多呈淡绿色或古铜色,质地脆弱,并散在着灰白色坏死灶。   3. 禽的副伤寒:本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各种家禽对本病均易感,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常呈古铜色,表面有大量的灰白色坏死灶及点状或条纹状的出血。另外本病还可见有盲肠内形成干酪样“栓子”等其他病变。   三、禽霍乱 本病又称禽的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色泽变淡   呈土黄色,质地脆弱,且肝脏表面散在着大量的“针尖样”的出血点。十二指肠呈“红布样”出血等病变。   四、孤菌性肝炎 本病是由孤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剖检特征为肝脏肿大,由于充血常呈红木色,边缘饨圆,表面有出血点过出血斑,有时可出现星芒状的针尖样灰白色坏死灶。肝脏常发破裂出血等,同时也可见有心包积液,脾肿大等其他病变。   五、葡萄球菌病(急性败血型) 本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脐炎型、眼炎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肝脏病变常发生于急性败血型,可见肝脏肿大质地发硬,散在着淡绿色和淡黄色的坏死灶。同时也可见有皮下有大量黑黄色的胶冻样的渗出物等其他病变。六、鸭传染性浆膜炎 本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浆膜表面纤维素性渗出为主要特点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可引起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或淡黄色的纤维素膜,易剖离,还可见肝脏肿大,实质较脆,呈黄褐色。另外还可见有气囊、心脏、等器官的纤维素性渗出,在临床上应与大肠杆菌病相互鉴别。病毒病一、马立克氏病 本病是由致瘤作用的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组织增生性肿瘤病。本病常见于1月龄以上的鸡只,2-7月龄为高发时期。本病可引起肝脏肿大,其表面可见灰白色斑驳样的肿瘤病灶或弥漫性的肿瘤结节。另外还可见有心脏、肺脏、腺胃、脾脏等器官也可见有肿瘤,但是法氏囊一般没有肿瘤出现,常发生萎缩。   二、淋巴细胞白血病 本病是由肉瘤病毒群中的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性传染病。本病又名淋巴细胞大肝病,主要引起肝脏肿大,有时可达原来的2-3倍,肝脏表面、切面有大量的肿瘤性病灶或结节。其他组织器官也可出现,与马力克病及其相似,但是该病剖检时一般法氏囊也可见到肿瘤性结节。另外病鸡还表现严重的消瘦等症状.   三、包涵体肝炎 本病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肉仔鸡和青年的产蛋鸡。可引起肝脏肿大,质脆,呈淡白色或淡黄色,表面有非常清晰的出血斑点,且切面也可见到。   四、鸭的病毒性肝炎 本病是由Ⅰ型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多发于1-3周龄以内的雏鸭,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主要引起肝脏肿大,质地脆弱,呈淡红色或外观呈现花斑样,表面于被膜下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有少数的病例还可出现坏死灶。本病可根据发病日龄及病变做出诊断。   五、传染性法氏囊炎 本病是由IBDV引起的一种免役抑制性疾病。又称腔上囊病,还叫甘保罗病等。鸡只发病后,肝脏稍肿大,呈土黄色,同时还可见有法氏囊病的一系列病变及肌肉出血等病理变化。寄生虫或其他病一、鸡的盲肠肝炎 又称黑头病、组织滴虫病,是有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和盲肠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性疾病。可引起肝脏肿大,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并且稍微凹陷的病灶。有的时候坏死区融成一片,形成大面积的病变区。另外还可见有一侧或两侧性盲肠粗大,盲肠内形成“肠芯”。   二、住白细胞原虫病 本病又称“白冠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性传染性疾病。本病可引起肝脏稍肿大,表面出现广泛性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并且有时还可出现粟粒大的坏死小结节。本病也可见有其他内脏器官或组织出血等病变。   三、脂肪肝综合症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因饲料中的能量和脂肪的含量过高,造成肝脏无力充分转化、分解而淤积在肝脏所造成的。本病多发于产蛋高峰期或高产的鸡群。剖检病死鸡可见腹部皮下有大量的脂肪淤积,肝脏肿大,质地脆弱,易碎,边缘屯圆。肝脏脂肪变性,色泽变淡呈土黄色。并且肝脏常发生破裂,引起内出血,在腹腔内形成大的血凝块。另外肝脏有时还可见出现出血点或少量的坏死灶。四、黄曲霉毒素中毒 本病是由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侵害肝脏引起肝脏癌变的一种中毒性疾病。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质地硬化,有时发生腐烂。色泽苍白变淡,呈土黄色有时也呈紫红色,表面有白色点状的坏死灶。有时也可引起肝脏破裂发生内出血。   五、内脏痛风 本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功能障碍,造成体内尿酸盐排泄受阻,沉积在体内的一种疾病,本病可引起肝脏表面有大量的白色尿酸盐沉积,似肝脏表面撒了一层石灰样,另外还可见有其他器官以及皮下等组织的尿酸盐沉积病变。   六、应激综合症 本病常由一些机械性因素引起,机体受到过分刺激而对外界作出的一系列反应。本病最为典型的病变就是肝脏淤血、破裂出血。肝脏表面可见到许多的裂痕,裂痕上常常附着着凝血块。另外还可见有肺脏出现破裂出血,胃肠道卡他等病变。   此外鸭的大肝病、禽的腹水症、中暑、网状内皮增殖症、禽伪结核病、鹅的链球菌病还有一些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缺乏、寄生虫病等都可引起肝脏发生病变,由于这些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所以不一一简述。另外在检查肝脏时应首先检查肝脏的形态、大小、色泽、被膜颜色、有无出血、有无结节、有无坏死等。然后切开肝脏观察切面有无窿突,有无寄生虫,有无脓肿等变化。在肝脏发生疾病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治疗,可使用一些保肝解毒的中草药,如:灵芝、龙胆草、决明子、黄苓、茵陈、芦荟、泽泻、水牛角、青黛、半枝莲等。同时提高饲粮中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增加机体抵抗力。还可在饮水中加以适量的葡萄糖、维生素C等。并且在治标的基础上,断定病因所在,实施标本兼治,使家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以便缓解家禽死亡,减少广大养殖户不必要经济损失。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责任编辑:
【】【】【】【】【】【】【】 【】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微博:
[责任编辑:]
评论技术行情新闻鸭子包心包肝,瘫痪,白色粪便是什么病呢?
最近几天鸭子浆膜炎挺多,大多是鸭子没精神,嗜睡厌食,咳嗽,甩鼻流泪,摇头头颈歪斜、转圈瘫痪,排白色黄绿色稀便,眼鼻部有浆液或粘液分泌物。
一、特征病变:肉鸭发生浆膜炎多以急性过程表现,特征性病变是黄色干酪渗出物包心、包肝、气囊炎、腹膜炎等全身广泛纤维素性炎症。
二、临床症状:1.病鸭精神沉郁、嗜睡厌食、缩颈、咳嗽、甩鼻、流泪、痉挛、摇头、头颈歪斜、转圈、瘫痪,排白色、黄绿色稀粪。眼鼻部有粘液或浆液性分泌物。
三、发病特点:
肉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最高可达80%,严重危害养鸭业。
各品种鸭都易感,1—8周龄的鸭都易感,尤其以2—4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无明显季节变化,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本病是条件性疾病:污染鸭场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与环境条件差、饲养密度高、通风不良、其它疾病、应激因素等有关。
四、功能主治:本品为肉鸭浆膜炎及大肠杆菌感染专用药物。针对肉鸭饲养前后期出现的浆膜炎、肠炎、心包炎、气囊炎等造成的死亡有特效。
www.qinliugan.net
联系人:李经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鸭病毒性肝炎是由引起雏鸭的一种。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剖检肝
鸭病毒性肝炎表现脏有明显出血点和出血斑为特征。将其列为。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肝脏的病变特征是体积增大和有出血斑点,开始发病时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造成很大损失。本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4周龄以上尚未见到发病报道,对成年鸭没有影响,鸡和鹅也都有抵抗力。有人发现用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人工感染日龄和1周龄的雏火鸡、雏鹅及珠鸡,能够产生本病的症状、病理变化和血清中和抗体,并从雏火鸡的肝脏中分离到病毒。本病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上要通过消化道感染。病愈康复鸭的粪便中能够连续排毒1~2个月。目前还投有事实证明病毒能够通过鸭蛋传递。
诊断/鸭病毒性肝炎
本病的潜伏期很短,人工感染大约24小时。雏鸭均为突然发病,开始时病鸭表现精神萎靡,不能随群走动,眼睛半闭,打嗑睡。随后病鸭不安定,出现神经症状,,身体倒向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向后倒,呈角弓反姿态(图版6-3)。通常在出现神经症状后的几小时内死广。的病鸭一般都在接种后第4天死广。鸭群感染后在3?4天内全部死亡,绝大多数在第二天死亡。有些发病很急的病鸭往往突然倒毙,常看不到任何症状。本病的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的雏鸭的死亡率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的死亡率50%左右。
发病急,死亡快。病初表现为精神委顿,不能随群走动,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有的出现腹泻,排灰白色或绿色。随后,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性后踢,头后仰呈角
鸭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弓反张姿势。数小时后发生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态。
实验室诊断病毒性肝炎在流行病学和症状上的特点足,仪发生在3周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不见发病。发病急骤,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病鸭有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理解剖上主要表现在肝脏的变性和出血。根据这些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诊断方法保护试验:用已知抗或抗鸭病毒肝炎特异蛋黄抗体注射5只,1-7日龄易感健康的雏鸭,每只雏鸭皮下注射1~2毫升,12-2A小时后用至少10的3.0次LD50的病毒分离物,或绒尿液皮下或肌肉注射攻毒。未注射抗血清5只对胴组雏鸭同时攻毒。经7天饲养观察,结果注射特异抗体组的雏鸭有80%~100%存活,而对照组雏鸭有80%~100%死亡,即可判定分离毒株为鸭肝炎病毒。
鉴别/鸭病毒性肝炎
与鉴别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虽然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3周龄以
鸭病毒性肝炎表现内的雏鸭较少发生死亡,而病毒性鸭肝炎对1?2周龄易感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周龄雏鸭不发病,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鉴别之一。从患鸭瘟的鸭食道、泄殖胯和眼睑黏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可作为重要鉴别之一。用抗鸭瘟病毒高免血清和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在易感1-7日龄雏鸭作交叉中和试验,或交叉保护试验,可作为重要鉴别之二。必要时用鸭胚和鸡胚作为病毒分离检验。
与鉴别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青年鸭、成年鸭比雏鸭更易感,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生,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鉴别之一。的鸭肝脏肿大,有灰白色钊头大的坏死灶和心脂肪组织有出血斑,,十二指肠黏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可作为重要鉴别之二。肝脏触片,心包液涂片,革兰氏或美蓝染色见有许多两极染色的卵圆形小杆菌。用和心包液接种鲜能分离到巴氏杆菌,而鸭病毒性肝炎均为阴性,可作为重要鉴别之三。
流行病学/鸭病毒性肝炎
传染源为病鸭和带毒禽。雏鸭主要经消化道和。尚未证实经卵传播。感染动物为鸭,仅雏鸭发病,成
鸭病毒性肝炎病体年鸭不发病。自然条件下,鸡和火鸡有抵抗力。本病主要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雏鸭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与病鸭日龄有关,小于1周龄鸭病死率可高达95%,1~3周龄为50%或更低,而4~5周龄鸭发病率及病死率都很低,成年鸭则不发病也不影响生产。
病毒分类/鸭病毒性肝炎
鸭肝炎由3种不同病毒引起,分别是鸭肝炎病毒()I、II、Ⅲ型,最常见的为型,属肠道病毒;型呈星状病毒;DHvⅢ型呈小核糖核酸病毒。、II、Ⅲ型有明显差异,各型之间上交叉免疫性。本病由I病毒感染所致。病毒的大小20-40纳米,能够在发育鸡胚的尿囊内生长繁殖,但不大适应‘般的细胞培养。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污染的育雏室内的病毒至少能够生存10周,阴湿处粪便中的病毒能够存活37天。含有病毒的胚液保存在2?4℃冰箱内,700天后仍保持存活。病毒在2%中37℃能够存活1小时,在0.1%福尔马林中能够存活8小时。
临床症状/鸭病毒性肝炎
自然感染潜伏期很短,通常为1~4天规定为7天。发病急,死亡快。病初表现为精神委顿,不能随群走动,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排灰白
鸭病毒性肝炎皮肤色或绿色水样粪便。随后,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性后踢,头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数小时后发生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态。
本病的很短,人工感染大约24小时。雏鸭均为突然发病,开始时病鸭表现精神萎靡,不能随群走动,眼睛半闭,打嗑睡。随后病鸭不安定,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向后倒,呈角弓反姿态。通常在出现神经症状后的几小时内死广。人工感染的病鸭一般都在接种后第4天死广。鸭群感染后在3?4天内全部死亡,绝大多数在第二天死亡。有些发病很急的病鸭往往突然倒毙,常看不到任何症状。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的雏鸭的死亡率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的死亡率50%左右。  病毒免疫荧光试验& 取病死鸭肝脏涂片、固定,滴加鸭肝炎病毒的荧光抗体染色,荧光显微镜下镜检,肝细胞内有颗粒状荧光,证明病死鸭肝脏被鸭肝炎病毒感染。为进一步确诊,用病死鸭的肝组织悬液,加青霉素钾处理后,接种在9日龄鸡胚的尿囊腔内,鸡胚5~6天死亡,死亡鸡胚表现为腿部和腹部水肿,尿囊液呈淡绿色,卵黄囊内容物黏稠,肝脏淡绿色,表面有淡黄白色的坏死斑点。 镜检& 取病死鸭肝、脾等组织涂片,用染色后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病鸭肝、脾等病变组织,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上,恒温37℃培养24小时,可见培养基上形成圆形、透明、直径约0.5~1毫米的菌落,逆光观察菌落呈蓝绿色。接种于培养基无菌落生长,说明无大肠杆菌。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可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
接种/鸭病毒性肝炎
将分离材料接种于11-13日龄易感鸭胚或10-11日龄鸡胚6-8枚,每胚绒尿腔接种0.1-0.2毫升。鸭胚一般48-9
鸭病毒性肝炎病灶6小时后死亡。鸡胚死亡差异较大,较不稳定,通常在接种后96-162小时死亡。特征性病变是胚体生长停滞,全身皮肤和皮下亢血、出血,腹部和股部皮下发生水肿,绒尿液增多和变为淡绿色。肝脏肿大,呈淡绿色,或红黄色,表面有淡黄色的坏死灶。死亡时间较长的胚胎中,绒尿液明显变绿,肝脏病变和胚胎发育受阻更加明显。易感雏鸭接种:用病毒分离材料或鸭胚或鸡胚分离毒株的绒尿液接种5-10只,1-7日龄易感雏鸭每只皮下或肌肉注注射0.2-0.5毫升。接种24小时后开始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临珍症状和病理变化。:在单层鸭胚肝细胞接种病毒分离材料,在室温吸附15分钟,加入于37%温箱培养观察,本病毒能引起细胞变圆等病变。
预防措施/鸭病毒性肝炎
1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实践证明,暴发本病的鸭场多是由于从疫区或发病鸭场购入带病的雏鸭
鸭病毒性肝炎病灶所致。因此应严禁从发病鸭场或孵化房购买雏鸭,严禁场外人员不经消毒进场或窜圈,育雏室门前设消毒池,严格按卫生消毒要求处理病死鸭等。进雏前与饲养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卫生制度,确保饲养环境卫生洁净。
2提高防疫意识,进行特异性预防进雏前应了解种鸭场对该病的免疫情况。若母鸭免疫确实,其雏鸭母源抗体可维持2周左右时间,基本可度过易感危险期:如果饲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提倡在10—14日龄进行鸭肝炎疫苗的主动免疫。若母鸭未经免疫,雏鸭应于1日龄主动免疫疫苗。一旦小鸭发生本病,应迅速注射,可迅速有效降低死亡率和防止流行。亦可用卵黄抗体进行被动,一次免疫有效期为5-7天。
在流行鸭病毒性肝炎地区,可以用活疫苗免疫产蛋母鸭。力法足在每只鸭开产之前2?4周肌肉注射0.5毫升未经稀秆的胚液,这样母鸭所生的蛋中即含有多最母源抗体,孵出的雏鸭获得被动免疫,田而能够抵抗感染,免疫力能维持3周。这是一种方便、有效的预防方法。此外,用无致病力的病毒株制成疫苗(弱毒苗)直接免疫刚孵出的雏鸭。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措施,最重要的是雏鸭群,特别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群必须严格隔离饲养。
治疗方法/鸭病毒性肝炎
康复病鸭的血清和中都含有能够中和病毒的抗体,可以用来治疗病鸭或作为被动免疫之用,效果很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好。当雏鸭群刚开始流行病毒性肝炎时,立即给每只雏鸭肌肉或皮下注射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0.5毫升,能够防止感染发病和降低死广率。此外,应用鸭(卵黄抗体)治疗病鸭作为被动免疫,效果也较满意。有的用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母鸡,采用高免鸡蛋蛋黄匀浆代替鸭蛋蛋黄,供治疗和被动免疫之用,电获得丁良好效果。它的优点是能避免应用同源蛋黄匀浆可能带来的疾病传播。
发生本病后,按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扑杀病鸭和同群鸭,并深埋或焚烧。受威胁区的雏鸭群应用抗血清注射,必要时注射灭活疫苗。污染场地、工具等应彻底消毒。
相关词条/鸭病毒性肝炎
相关资料/鸭病毒性肝炎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27:48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鸭肉绿色荧光有没有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