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减值和折旧先计提减值哪个的问题

&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折旧会计处理问题
发贴数量: 4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折旧会计处理问题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折旧会计处理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财政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若干问题解答中的相关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及其变动,应当重新计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由于要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的情况,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变得复杂起来,增加了会计实务操作的难度,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此也不断地修订相关会计核算标准,导致《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新制度问题解答(一)至(四)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中相同会计事项的会计标准出现差异,使广大基层会计实务工作者困惑、迷茫,为了帮助理解和掌握此类会计核算问题,现将有关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及其减值变动后的计提折旧会计处理问题分析如下:
   一、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1、会计实务中,一般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年的固定资产折旧不需要作出调整,即发生减值的当期,仍按原折旧方法处理;
   2、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3、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4、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5、计提减值后,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重大差异,或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相应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净残值,或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按照企业会计变更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后折旧的会计处理
   期末如果判断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全部或部分消除,从而使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将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具体按以下规则处理:
   1.期末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时,才能按两者的差额转回减值准备;
   2.减值准备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若不计提减值条件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即不应超过取得固定资产时原价扣除正常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同时,冲销未转回的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属于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累计折旧(未转回的减值损失)
   转回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未转回的减值损失
   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不计提减值计算的账面净值与可收回金额两者的较低者-账面价值
   未转回的减值损失=不考虑减值计算的折旧额-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后计提的折旧额
   5.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后,涉及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发生变更的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变更准则规定处理。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的核算举例
   ――企业资料:
   甲企业1999年12月购入一台设备,原值为200万元,预计使用5年,假定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日,经减值测试,预计出售价格为60万元,相关税费2万元,未来4年内如果继续使用以及到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现值为64万元;
   ② 日,确定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
   ③ 日,确定可收回金额为100万元。
   ――要求:
   假定该设备减值后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计算、分析以上各年度的减值情况、年折旧额、账面价值,有关减值的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分析:
   1、2000年的情况
   甲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当年应计提的年折旧额=200÷5=40万元;
   借:制造费用  40
   贷:累计折旧  40
   2000年末,判断确定可收回金额:
   ①预计出售净价(60-2)=58万元
   ②预计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现值64万元
   按两者较高者确定可收回金额为64万元;
   2000年末,账面价值为(200-40)=160万元,确定的可收回金额64万元,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该设备发生减值,按其差额(160-64)=96万元计提减值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6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6
   2000年末,计提减值后设备的账面价值(200-40-96)=64万元。
   2、2001年的情况
   2001年,甲企业上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后,当年应计提的年折旧额=账面价值÷尚可使用年限=64÷4=16万元;
   借:制造费用  16
   贷:累计折旧  16
   2001年末,未转回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64-16)=48万元,确定的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可收回金额大于账面价值,初步判断该设备价值得以恢复;
   2001年末,若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计算的该设备账面净值=原价-原值×年折旧率×2年=[200-(200÷5×2)]=120万元,确定的可收回金额60万元,可收回金额未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的账面净值,可收回金额60万元与未转回减值损失前的账面价值48万元比较,按其差额转回减值损失(60-48)=12万元,转回的金额也未超过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96万元,应转回的折旧[40×2-(40+16)]=24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6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
     累计折旧               24
   2001年末,转回减值后,设备的账面价值[200-(40+16+24)-(96-36)]=60万元。
   3、2002年的情况
   2002年,甲企业当年应计提的年折旧额=账面价值÷尚可使用年限=60÷3=20万元;
   借:制造费用  20
   贷:累计折旧  20
   2002年末,未转回减值准备前已计提折旧后的账面价值为(60-20)=40万元,确定的可收回金额为100万元;可收回金额大于账面价值,初步判断该设备价值得以恢复;
   2002年末,若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计算的账面净值=原价-原值×年折旧率×3年=[200-(200÷5×3)]=80万元,确定的可收回金额100万元,可收回金额100万元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的账面净值80万元,因此,应当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的账面净值80万元与未转回减值损失前的账面价值40万元比较,按其差额转回减值损失(80-40)=40万元,将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96-36)=60万元与转回的减值准备40万元的差额(60-40)=20万元予以冲销,同时增加已计提累计折旧,即不考虑计提减值计算的折旧额与计提减值后计算的折旧额的差额(200÷5×3)-(40+16+24+20)=20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0
   累计折旧               20
   2002年末转回减值后设备的账面价值[200-(40+16+24+20+20)-(96-36-60)]=80万元。
   固定资产价值变动表
    单位:万元
      日  期累计折旧
      账面余额不考虑减值因素减值准备
      账面余额账面价值备  注
      累计折旧折余价值
      购入使用
      发生减值
      0+16+调整减值
      0+20+价值恢复
      2003年及以后略……………
(注:该附件需 10 金币才能下载)下载附件: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折旧会计处理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财政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若干问题解答中的相关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及其变动,应当重新计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由于要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的情况,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变得复杂起来,增加了会计实务操作的难度,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此也不断地修订相关会计核算标准,导致《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新制度问题解答(一)至(四)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中相同会计事项的会计标准出现差异,使广大基层会计实务工作者困惑、迷茫,为了帮助理解和掌握此类会计核算问题,现将有关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及其减值变动后的计提折旧会计处理问题分析如下:
   一、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1、会计实务中,一般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年的固定资产折旧不需要作出调整,即发生减值的当期,仍按原折旧方法处理;
   2、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3、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4、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5、计提减值后,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重大差异,或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相应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净残值,或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按照企业会计变更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后折旧的会计处理
   期末如果判断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全部或部分消除,从而使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将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具体按以下规则处理:
   1.期末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时,才能按两者的差额转回减值准备;
   2.减值准备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若不计提减值条件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即不应超过取得固定资产时原价扣除正常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同时,冲销未转回的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属于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累计折旧(未转回的减值损失)
   转回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未转回的减值损失
   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不计提减值计算的账面净值与可收回金额两者的较低者-账面价值
   未转回的减值损失=不考虑减值计算的折旧额-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后计提的折旧额
   5.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后,涉及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发生变更的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变更准则规定处理。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的核算举例
   ――企业资料:
   甲企业1999年12月购入一台设备,原值为200万元,预计使用5年,假定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日,经减值测试,预计出售价格为60万元,相关税费2万元,未来4年内如果继续使用以及到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现值为64万元;
   ② 日,确定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
   ③ 日,确定可收回金额为100万元。
   ――要求:
   假定该设备减值后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计算、分析以上各年度的减值情况、年折旧额、账面价值,有关减值的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分析:
   1、2000年的情况
   甲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当年应计提的年折旧额=200÷5=40万元;
   借:制造费用  40
   贷:累计折旧  40
   2000年末,判断确定可收回金额:
   ①预计出售净价(60-2)=58万元
   ②预计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现值64万元
   按两者较高者确定可收回金额为64万元;
   2000年末,账面价值为(200-40)=160万元,确定的可收回金额64万元,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该设备发生减值,按其差额(160-64)=96万元计提减值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6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6
   2000年末,计提减值后设备的账面价值(200-40-96)=64万元。
   2、2001年的情况
   2001年,甲企业上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后,当年应计提的年折旧额=账面价值÷尚可使用年限=64÷4=16万元;
   借:制造费用  16
   贷:累计折旧  16
   2001年末,未转回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64-16)=48万元,确定的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可收回金额大于账面价值,初步判断该设备价值得以恢复;
   2001年末,若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计算的该设备账面净值=原价-原值×年折旧率×2年=[200-(200÷5×2)]=120万元,确定的可收回金额60万元,可收回金额未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的账面净值,可收回金额60万元与未转回减值损失前的账面价值48万元比较,按其差额转回减值损失(60-48)=12万元,转回的金额也未超过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96万元,应转回的折旧[40×2-(40+16)]=24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6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
     累计折旧               24
   2001年末,转回减值后,设备的账面价值[200-(40+16+24)-(96-36)]=60万元。
   3、2002年的情况
   2002年,甲企业当年应计提的年折旧额=账面价值÷尚可使用年限=60÷3=20万元;
   借:制造费用  20
   贷:累计折旧  20
   2002年末,未转回减值准备前已计提折旧后的账面价值为(60-20)=40万元,确定的可收回金额为100万元;可收回金额大于账面价值,初步判断该设备价值得以恢复;
   2002年末,若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计算的账面净值=原价-原值×年折旧率×3年=[200-(200÷5×3)]=80万元,确定的可收回金额100万元,可收回金额100万元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的账面净值80万元,因此,应当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的账面净值80万元与未转回减值损失前的账面价值40万元比较,按其差额转回减值损失(80-40)=40万元,将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96-36)=60万元与转回的减值准备40万元的差额(60-40)=20万元予以冲销,同时增加已计提累计折旧,即不考虑计提减值计算的折旧额与计提减值后计算的折旧额的差额(200÷5×3)-(40+16+24+20)=20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0
   累计折旧               20
   2002年末转回减值后设备的账面价值[200-(40+16+24+20+20)-(96-36-60)]=80万元。
   固定资产价值变动表
    单位:万元
      日  期累计折旧
      账面余额不考虑减值因素减值准备
      账面余额账面价值备  注
      累计折旧折余价值
      购入使用
      发生减值
      0+16+调整减值
      0+20+价值恢复
      2003年及以后略……………
发贴数量: 219
怎么放进站务区来了?
怎么放进站务区来了?
北京时间 19:32:16.
快速回复主题
表情符号:()
自动分析URL地址
邮件回复通知
给此主题评分:
选择一个分数...1.选择试题2.注册/登陆3.开始答题4.提交试卷5.查看成绩6.答案解析
您的位置:&& && && && && 试卷题库内容
试题来源:
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
[解析] 固定资产在计提了减值准备后,未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按照新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计提每期的折旧。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判断题:对于相关总部资产中有部分资产可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应当将该部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至该资产组,再据以比较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再按照相关处理方法进行核算。 ( )答案解析:第&2&题:计算题:
甲公司拥有A、B、C三条生产线,这三条生产线各自构成一个独立的产销单位,被认定为三个资产组。2008年末,这三个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分别为600万元、750万元和9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寿命分别为5年、10年和15年。甲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由总部统一管理。总部资产为一栋办公楼,2008年末,该栋办公楼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
由于三条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替代产晶不断上市,甲公司产品严重滞销,甲公司各资产组出现减值迹象,甲公司于2008年末对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甲公司的总部资产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分摊基础为各资产组以剩余使用寿命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后的账面价值。经减值测试计算确定的A、B、C三个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700万元、725万元和708.75万元。
分别计算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
答案解析: 2小题>
编制计提减值准备的有关会计分录。(答案中单位以万元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解析:第&3&题:计算题:
甲公司有一条生产线,生产X产品,由A、B、C、D四台机器构成,这四台机器均无法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但组成生产线后构成完整的产销单位,可以独立的产生现金流入,构成资产组。A、B、C、D四台机器均系甲公司于2002年12月购入的,成本分别为tJ,00万元、700万元和600万元、8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均为10年,预计净残值均为0,均采用直线法汁提折旧。购入当月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009年,市场上出现了X产品的替代产品,X产品市场大幅萎缩,出现减值迹象。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进行减值测试。日,A机器的公允价值为97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22万元;B、C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无法合理估计;D机器的公允价值为245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15万元;四台机器均无法独立确定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该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550万元。
确定该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答案解析: 2小题>
将该资产组的资产减值损失分摊至各个资产,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解析:
做了该试卷的考友还做了
······> 问题详情
固定资产在计提了减值准备后,未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仍然按照原来的固定资产原值为基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固定资产在计提了减值准备后,未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仍然按照原来的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计提每期的折旧,不用考虑所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 )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第 32 题某投资企业于20×6年1月1日取得联营企业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被投资单位20×6年度利润表中净利润为500万元。被投资单位当期利润表中已按其账面价值计算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为50万元,按照取得投资时点上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确定的折旧费用为1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那么20×6年末投资方应确认投资收益150万元。 (  )2第 33 题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论文写作技巧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今日新帖:2294 在线学员:24225
论坛等级:高级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经验:1139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05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再计提折旧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下同),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时,对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例题:甲企业2000年12月30日购入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原价为1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0,使用年限为10年,2001年年末,由于经济因素的不利影响,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  要求:计算每年应计提的累计折旧,并做出购入至2001年年末的相关账务处理。  解答:2000年12月30日购入,应从2001年1月1日开始计提累计折旧。2001年年末应计提的累计折旧=100/10=10(万元),分录:借:管理费用 10  贷:累计折旧  10计提完折旧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00-10=90(万元),而此时可收回金额预计为60万元,所以应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  3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2001年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00-10-30=60(万元),在剩余的9年内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应计提=60/9=6.67(万元)。
最美女会计
楼主其他文章
论坛等级:高级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经验:1139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05
这个题挺好的
论坛等级: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中级会计师
回帖:9896
经验:20133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210
论坛等级: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中级会计师
回帖:8236
经验:25951
鲜花:<span id='flower4
金币:<span id='medal52
会计培训 正保培训项目
  您尚未登录,发表回复前请输入学员代码和密码,或。
学员代码:
密  码:
10.59.0.30:Execute time :0.5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