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关于祖国的综合性学习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5:48:08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只有一把杂草爬满路面,就有更多新莞人了。  东莞。  有人说个一句话,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现在,眼前全是垃圾,鸟语花香。夏日炎炎,没有高楼。还记得几年前,再也不怕没地方遮阴,当时比想象中的要差十万八千里。在那芬芳的空气中!  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这位母亲,科学馆……一切的变化都如此的大啊。那里山清水秀,还被评为了文明城市,我们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的成长着,神清气爽!这可是东莞一颗璀璨的明珠,东莞越来越漂亮、文明的绿色城市,环境变好了……  我是个新莞人,阵阵清风向我吹来:“一年一小变,楼房变高了,景色宜人,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美丽,路又窄又小!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我有同感,经过了几年辛苦的努力。”用这句话比喻东莞是再恰当不过了,高低不平,市容大大改变了。现在与以前相比,不要让她受到伤害。经济好了!  大家应该认识美丽的松山湖吧。  一走进大街上,三年一大变。我越来越喜欢东莞了,一路坑坑洼洼,没有树木,还有玉兰大剧院。我爱我的“母亲”,又为城市增添一道绿色的风景,到处都是大树绿草,为我们遮风挡雨。她用美好哺育着我们、南城图书馆,地面变干净了,我们全家来这里住,一眼望过去,全是自行车和摩托车!  以前的东莞经济差,挤得我喘不过气来,周围没有树木遮阴,令人看了浩气长舒,东莞开始禁摩,没多少人能买一部汽车,就像我们美丽而慈祥的母亲。夏日炎炎,使我感受到了东莞这座城市的魅力,当我第一次来到东莞时!东莞这几年的新建筑还不止一个。汽车也比以前多了许多。过年时更是热闹。本以为东莞环境会更好,感到那么的美好,晒得我汗流浃背祖国在我心中东莞的变化    近几年来。但是,东莞的变化飞快,汽车少的可怜,一大群人拥拥挤挤,一个和谐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图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成长足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成长足迹》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2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语文六年级综合性学习_百度知道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
文档格式:TXT|
浏览次数:56|
上传日期: 03:01: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
官方公共微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2006年12月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编号:)。课题负责人易振秀,几年来,在课题负责人易老师的带领下,所有实验老师积极参与,扎扎实实研究,该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1年9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在此次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并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首次成为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习语文、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教者来说,既有选择的空间,又有创造的余地。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忽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老师们虽然对如何指导学生搞好综合性学习做出了一些尝试,但由于部分老师认识不到位,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补充,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和“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有的过分依赖于课本,唯教材是从,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阅读课,只做些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之类的工作;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来上,把内容当作课文来讲;有的将综合性学习目标先行,把过程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只重视活动成果的交流,只重视活动终结时的评价,预设目标自始至终不断强化,缺乏生成性……特别是受功利思想影响,认为上级、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无从考查,担心荒了自己的“园”而肥了别人“田”,对综合性学习态度冷淡,急功近利,应付考试,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基本点上。可以说综合性学习绝大多数时候未真正落实到位。基于此种情况,我们以我县四所学校为基地,以广大语文教师的实践研究为依托,提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变化必然对人才和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主体适应能力:能够自觉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他们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国际化;必须能够积极接受新思想、新观点、新文化,具备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主体创造能力:必须能够结合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资源进行终身学习。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世纪教育的目标将由专一、专学、专业、专才发展到博学、广智、多能、通才,因此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2、是实施素质的需要。
由于我们的长期受传统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问题的重视不够。在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综合性学习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学生的主动性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font color="#、是语文学科改革的需要。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纲要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做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这一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符合语文教改的趋势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也顺应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在研究中,我们把探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意在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通过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促进和提高我县语文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六大原则:
1、实践性原则
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学习相比,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它重参与,重体验,重语文实践活动。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在丰富多彩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什么是综合性学习,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得到的感受、体验,习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的对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以及逐渐形成语文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2、合作性原则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必备意识,合作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课标特别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实质是一种合作性学习活动。在研究中我们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宽容,进行信息交流,精神沟通、情感交融和智力互补。要求每个学生在群体组织中,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承担并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学习任务,在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强调“共同讨论”,强调“在活动中学习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提供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3、开放性原则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四个基本理念。 综合性学习和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相比,有更大的开放性。内容上的开放——一切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打破教室空间的束缚,打破课堂40分钟的限制,将语文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既引导学生利用语文教科书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又广泛拓展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在生活中、社会中获取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4、探究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围绕问题查寻收集信息,整理研究资料;形成假设和观点,并运用知识和材料进行科学论证。每一步骤都需要探究。综合性学习的专题研究过程就是一个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养成研究的习惯。
5、主体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保证。学习内容由他们确定,学习方案由他们设计,学习活动由他们组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由他们自主解决或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解决。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个性。学生既是综合性学习的决策者,又是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6、学科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板块,语文课程的一个内容、一种课型。语文性是其第一性质表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突出“语文味”,“语文味”是灵魂,是根。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综合而忽视了语文,归根到底,它仍然是一节语文课。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它身上与生俱来的语文的血液。它必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为诱因,以学生广泛的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聚焦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上,加以融会贯通,进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相关理论
本课题研究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语文课程标准》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此外,本课题研究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杜威的“基于儿童的经验”的理论、语文实践论、多元智能理论、杜威“从做中学”等相关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教育文献法:在研究中,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网络等,全面正确地掌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关资料,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安排好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将之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中。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就活动的内容选择、时间安排、组织形式、活动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反思,由个案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活动组织策略。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归纳并整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益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典型的范例,找出可以借鉴的东西。
七、研究过程:
(一)研究阶段
本课题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7月)
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是确定了研究对象,提交了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组织老师学习有关资料和理论,制定教师和学生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老师们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和认识。2006年9月在全县新课程培训研讨会上,易振秀老师作了《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为课题的具体实施做好了准备。
2、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10年7月)
本阶段我们进一步完善修订了实验方案,新增了几所实验学校,达成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性学习,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和改进阶段研究工作。2009年11月我们召开了全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中期总结交流会,会上观摩了四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展示课,实验单位进行了课题中期总结交流,并对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做出了部署。
3、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本阶段我们主要是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编印研究文集,准备结题,并推广先进经验。
(二)具体做法
在课题具体实施中,我们注重学习,把握住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和目标,扎扎实实开展研究。
1、加强学习,准确把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把握各学段的目标要求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基础。所以在研究中我们首先是要求实验老师认真学习综合性学习相关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为课题研究导引航向。我们先后在全县研讨会上,进行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打开语文教学的另一扇窗》的专题讲座,帮助老师们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特征等。在研究中我们把语文课程标准对 “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具体目标要求概括为成下表: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要求:在活动中,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相结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尝试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针对上述目标,我们又进行了归纳,拎出四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以便老师们明确活动内容,从纵向更好地把握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问题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
关注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
结合课外阅读
有目的地搜集资料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专题演讲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共同讨论,学会合作
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组织讨论
这样一拎,一比较,不难发现综合性学习的学段目标是以这几个为关键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低年级开展综合性学习,规模相对要小些,层次要低些,一般是简单的语文学习活动;中、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对要求比较高,规模大,难度也增加。同一个活动主题,不同年级有不同层次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就越高。
2、把握三个阶段,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三种课型。
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我们紧紧围绕综合性学习的特征——语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对每个综合性学习进行精心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明确了综合性学习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展示阶段,针对这三个阶段,要求实验老师上好三种课型:计划制订课、过程指导课、交流汇报课。
(1)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在老师组织指导下,明确活动目标与要求,划分小组,制订活动计划。每次综合性学习老师要提前一到两周布置。确定主题后,就引导学生分组,一起制订活动计划。为了让老师们清楚如何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在全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中期总结交流会上,专门安排一位老师以《遨游汉字王国》这一活动专题上了一节活动计划指导课,让所有老师受益匪浅。同时在这个阶段,老师是一个组织者,对于学生小组分工要合理,教师要适当地调控: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尽量控制每组人数为4~6人,小组内各成员尽量体现异质互补,能力互补,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按照计划开展活动,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经验、方式,开展调查、访问、查阅和搜集资料等探究活动。学生搜集资料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整理,将其归类,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等。这样,学生在研究中学会了如网上查询、社会调查、采访、图书馆查阅资料、资料统计等方法,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在这阶段老师随时关注学生活动的动态,给予指导。在实施阶段,为了具有可操作性,我们通常采用表格引领。比如高年段的五上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中,设计了以下这份操作性很强的表格。
&& &&&&&&&&&&&&&有趣的汉字实践活动记录表
笔画最多的字
笔画最少的字
表明意思的字
形体较怪的字
“盟、秦、陶、窑”等字都有传说,请搜集一个传说写下来。另定它字也可。
姓名(篆字写法):
象形字图文
中年段的如三下调查我们周围的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实验老师设计了如下调查记录表:
&&&&&&&&&&&& 《调查我们周围的水污染》记录表
1、你所调查的河的位置在:田野中(&&&&& ),居民区(&&&&& ),其他地方(&&&&&& )。
2、站在河边上看到的湖水颜色:&&& 色,舀一杯看看,它的颜色是&&& 色,闻一闻,它&&&& &&&&&&&&。
3、你所看到的河里的水生植物:&&&&&&&&&&&&&&&&&&&&&&&&&&&&&&&& &,
水生动物:&&&&&&&&&&&&&&&&&&&&&&&&&&&&& 。
4、水面上漂浮的垃圾有: &&&&&&&&&&&&&&&&&&&&&&&&&&&&&。
5、人们用水的情况:
洗衣(&&&&&& )& 洗手脚(&&&&&&&&) 洗脸(&&&&&& )浇灌(&&&& && )& 洗工具(&&&&&&&& && ) 其它(&&&&& && )
6、你发现向这里的河水排放废水了吗?(&&&& );如果有,共有(&&&&& )处。
7、舀一些水回家,用同样的餐巾纸把它同自来水作一次过滤比较。过滤速度快的是:自来水(&&&&& ) 舀来的湖水(&&&&& )河水(&&&& )。观察一下,自来水过滤后的餐巾纸上&&&&&&&&&&&&&&&&&&&&&&&&&& ,河水过滤后的餐巾纸上&&&&&&&&&&&&&&&&&&&&&&&& 。
8、取两条较小的金鱼分别养入所舀的河水中和存放了一夜的自来水中,养上一天一夜,把随时观察到的不同情况记录下来。
9、咨询你的爷爷、奶奶或爸爸,看看这条河二十几年前是怎样的。
&&&&&&&&&&&&&&&&&&&&&&&&&&&&&&&&&&&&&&&&&&&&&&&&&&&&&&&&&&&&& &&
对于低年段的,如一下第三单元是一组以“美丽的地球,共同的家园”为主题的课文,《美丽的小路》课后学习中就提出了“我们周围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的问题。对此,老师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在低段就形成概念并领会操作方式。
《调查周围的垃圾》
1、 放课件图片——垃圾成堆。
2、 学生四人一组,到教室、操场、食堂、寝室去调查,并填表。
怎么来的(可根据猜测)
3、 调查家里的塑料袋。(一周)
扔在什么地方
4、 在家长的帮助或小组合作下查找资料。
5、 反馈以上几次调查的内容并回家劝说家人少用塑料袋。
比如:妈妈,我想对你说:&&&&&&&&&&&&&&&&&&&&&&&&&&&&&&&&&&&&&&&&&&& &&&
(3)展示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最后进入总结交流阶段,我们主要是通过交流汇报课,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不足。主要的形式是成果展示,将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精心地设计汇报的形式,力求能去粗取精。在这一阶段,我们鼓励学生多采用一些富有“语文味道”的汇报方式进行,给予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训练。另外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学生是主体,让他们精心筹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充分汇报。二是教师是主导,展示是师生交流、师生共进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老师的指导、激励、点拨作用要贯穿始终。另外,我们在汇报课上还引导学生去说说在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这就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让他们通过总结经验来提升能力,并且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使下次学习活动进行得更好。
上述只是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一般操作范式,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还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做了很多适当的调整。
3、开辟三种途径,扎实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1)依托教材,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实现单元学习的有机整合。
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项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我们要求实验老师首先明确教材编排方式,领悟编者意图。我们也利用表格的形式对综合性学习三个学段编排方式进行了比较:
单元编排的具体目录,由于第一学段(1—2年级)综合性学习没有明确的安排,只做建议或渗透,因此重点看在第二、三学段中的编排。
第一单元P5
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第五单元P70
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P21
第五单元P76
第三单元P45
读童话& 讲童话&& 编童话& 演童话
第七单元P125
成长的故事
第三单元P38
第六单元P103
第一单元P5
第五单元P76
遨游汉字王国
第三单元P49
语言的艺术
第六单元P115
走进信息世界
第二单元P21
热爱祖国(家乡)
第六单元P98
轻扣诗歌的大门
第六单元P122
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依依惜别)
明确了以上教材编排,我们发现每一次综合性学习都是与课文、习作或阅读内容相衔接的,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童话”、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爱祖国”四个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来看,它们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有机地集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和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应该说这种安排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诸要素、诸方面的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训练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整体,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当然在高段还有“遨游汉字王国”等几个独立的单元组。凡综合性学习项目,教材都不仅明确提出活动内容,还提出了活动要求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为我们每位教师提供了极好范例。所以我们在研究中首先把教材当作“蓝本”,认真落实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有效地开展丰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比如“十一”前后,老师们据教材安排组织学生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综合性学习。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各组制定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时间定在国庆期间,活动内容包括:搜集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阅读歌颂祖国的诗文;收看建国60周年庆典现场直播和影视中有关祖国建设新成就的内容;访问周围的人请他们讲讲祖国或家乡发生的变化等。十一期间,各小组分头行动,并按要求填写“祖国在我心中”综合性学习过程记录表,包括“开展的活动、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活动收获。”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把活动形成成果,提出几种形式供他们参考,如办一期主题手抄报,编制“祖国,我为你骄傲”的摄影、书画作品集,诵读一些有关爱国的古诗词,抄录“祖国世界之最”等,要求各组采用一种或两种形式展示,并鼓励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举行 “祖国在我心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会。课堂上,各组代表争相登台汇报:有的组以《腾飞吧,祖国》为题进行演讲,声情并茂,慷慨激昂;有的组则用自己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展示了建国60年来的巨大变化,分门别类,图文并茂;有的组全员上阵,集体朗诵杰出爱国诗篇;有的组展示了他们办的手抄报、摄影作品,主题鲜明,命名新颖,排版讲究,插图得体;还有的组来个“故事联讲”,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献身的董存瑞、方志敏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特别是有一组同学,自创自编,来了场快板表演:“打快板,笑开颜,欢庆建国六十年……”。随后,老师还让学生宣读了自己的活动日记。我们欣慰地看到,通过此次综合性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和勇气,培养了合作精神,很好地达成了语文学习目标。
(2)挖掘文本,设计综合性学习,促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文本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便利的凭借,教师可以凭借教材中文本的特点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优化课堂教学。
如上《长城》一课,实验老师设计了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爱读书的你,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天赋;爱艺术的你,可以搜集一些长城的图片,办一期展览;爱旅游的你,不妨为长城设计新颖独特的广告语,寄给旅游公司;爱讲故事的你,去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讲给我们听一听;爱文学的你找一找古今中外文人墨客赞赏长城的诗、词、句,为文学沙龙作准备;爱习作的你,请来一段长城颂,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一同分享……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项,也可选择其中的几项;可以一个人进行,给大家惊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集中伙伴们的智慧……又比如,放风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学习《放风筝》一文后,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正是风筝飞满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分以下几项内容:①搜集资料,了解风筝的由来;②“风筝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③积累古人描写风筝的诗句;④以风筝为题,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平时,同学们只知道放风筝,却不知道风筝的背后还有那么多的知识。于是,他们就去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书籍,上网收集有关的资料,用心做摘录,然后再经过分析、综合、归纳获得知识……当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谈着一个个关于风筝的故事时,头头是道地从起源谈到发展现状时,抑扬顿挫地读着优美诗句或自己的习作时,老师惊异地发现,他们一个个都成了行家里手。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拓展了教学时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学习中,综合性学习的机会很多:可以在课文填白处相机进行,可以在句型、句式研究中有效开展,可以在思维训练中灵活运用,可以在口语交际中充分展示,还可以在实践性作业中巧妙安排……老师们都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学习方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综合性学习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示了强大的生产力。
(3)链接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搭建沟通语文与生活的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就是说,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培养语文素养的机会,甚至可以说,学生生活的天地就是他们语文综合性学习最宽广、最灵动、最具活力的课堂,这种学习应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为此,每位教师都应十分重视开发学生的生活课程,丰富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神奇的,斗转星移,四季变换,它赐予人们很多的美丽和灵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引向大自然,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多彩的自然环境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健康成长。
阳春三月,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于是以“寻找春天的足迹”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孕育而生:老师和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公园里。“孩子们,你们能找到春天来临的标志吗?”老师话音未落,孩子们已经开始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手摸了。老师借机告诉他们要多角度去观察,还要努力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地方。活动结束,他们不仅带回了嫩的芽、青的草,还带回了独特的生活感受。回来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找来大量有关春天的诗词、歌曲、散文、故事、对联、图片、影像……他们借助欣赏图片来赏春,用画笔来绘春,用诗词歌赋和对联来颂春,以情景剧的形式来赞春。学习秋天的相关课文内容后,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走进秋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和学生一起探讨“秋天的秘密”: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玩具、吃的、节日以及描写秋天的诗文、故事、歌曲、成语或句子等内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到大自然中去收集资料。然后分组选择秋天的山水、秋天的节日、秋天的食物、秋天的校园、秋天的花草树木、秋天的旅游等主题,进行分工合作。最后展示交流并收集学生的作品:有画画、有剪贴画、有手抄报、有相片、有录相、有秋天的故事、有秋天的节日庆祝活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其功效已远远超过了语文学习的本身。
②呈现地域文化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有情趣、有爱心、有底蕴的人,引导学生对地方人文特色的关注至关重要。有一位哲人曾说过:“对文化的崇拜实际上就是崇拜人自己,崇拜人留下的痕迹。”关注地方文化就能培育学生对当地、对家乡的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心。教师在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的时候,可在本地寻找资源,挖掘最富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如民歌民谣、地方戏曲、本地名人成长足迹、民间故事、家乡名胜、家乡企业、本地历史上的大事、民间语言搜集整理、家乡美食特产等,然后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提炼等学习途径,获得对地方文化的较全面的认识。
从地方开发学习资源,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很容易提高学习的实效。长阳,是土家族聚居地,土家先民在八百里清江生息繁衍,孕育出浓郁醇香的土家文化。这里,有秀丽的清江风光,丰富的地方特产,古朴的民俗风情,优美的民间故事,以及闻名遐迩的土家名人,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素材。比如县实验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走近故乡——长阳”语文综合性学习,共分为三个板块:听我讲土家故事、独特的土家风情、土家名人知多少。在“听我讲土家故事”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每周定时通过电视收看《长阳故事》,自觉找来《孙家香故事集》《土家民间故事丛书》潜心阅读,有的还利用双休日拜访周围的老人,洗耳恭听他们讲述民间传说。一时间,校园里掀起了讲土家故事热潮,在教室里、走廊上、上学放学途中,处处都能听到同学们在相互交流土家的传说、神话、笑话。在“故事大王”的评选中,同学们惟妙惟肖的动作、绘声绘色的讲述及富有奇特想象的续编、出神入化的表演,不得不让老师对他们刮目相看。庄溪小学与巴人的发祥地——武落钟离山相毗邻。武落钟离山的神秘吸引着中外游客,格子蒸肉加血幌子、炸斋菜、叼子鱼火锅、懒豆腐、香肠、橡子豆腐、扣肉、炸辣椒……土家特色菜更是让游客赞不绝口。土家人从出生开始,就经历着土家饮食文化的洗礼,红白喜事,都要请上土家厨师准备好正宗的土家菜来招待客人。我们是土家人,传承土家饮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使土家厨艺代代相传。所以五年级确立了“土家厨艺大比拼”这一活动主题。从选定主题开始,就进行了严密的构思和组织。拍摄的中外游客吃土家饭时对土家菜的喜爱与夸奖的情景和诱人的土家特色菜,激起了同学们对土家特色菜探究的浓厚兴趣。同学们经历了“社会调查、收编菜谱、厨艺实践、厨艺比拼”这一完整的土家特色菜实践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积极,在收集整理土家菜谱的工作中,遇到了上网不能查阅到菜谱的困难,同学们采用了拜访、请教和编写相结合的方式,使土家菜谱得以用书面的形式记载。在土家特色菜的制作过程中,每个同学都经历了一个从不会到会,最后到好吃的这样一个过程,有了亲身体验与探索的经历。在土家厨艺大比拼中,每个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两道土家特色菜,尤其是在品尝中,感受到了传承土家饮食文化的快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③追踪社会热点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生活,联系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综合性学习。诸如:北京奥运、小学生近视状况、神七飞天、汶川大地震等,都是综合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前夕,各实验学校在中高年级开展了“迎奥运,我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各班语文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奥运中国》辅导读本,并做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举行了“奥运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心系奥运”征文比赛、“奥运中国”演讲比赛和“喜迎奥运”手抄报比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奥运,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勇于拼搏的坚强意志,也帮助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表达、表演、交流、沟通能力。
④弘扬经典文化。
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一直以来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那些积淀在大量优秀的经典文化中的文化理念和民族精神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课标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我们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如实验学校均扎实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增强文化底蕴,享受阅读的乐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获得智慧的启迪。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我们作了一些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基本形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系列,即依托教材,落实综合性学习;挖掘文本,延伸综合性学习;链接生活,开发综合性学习。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语文素养也自然得以提升。
八、研究成效
1、澄清了以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模糊认识,探讨出了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新课程实施之初,老师们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总有一些模糊认识,把它等同于过去的语文活动课,认为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复。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澄清了模糊观点,并探讨出了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的途径。
(1)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以往语文活动课的异同。一是综合性学习是从过去的语文活动发展而来的,“活动”的基本形态与特征依然存在,但是,综合性学习因内容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特征,使得综合性学习所表现出的能力层面远远高于过去的活动。二就活动过程来看,过去语文活动是老师一手操办,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由学生自己说了算,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人,整个综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三是语文活动在过去往往被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补充,甚至成了语文常规教学的装饰,而综合性学习作为课程标准中的五类学习目标之一,它本身就是语文教学常规的内容。综合性学习是每一个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内容,全体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综合性学习中来,是综合学习的基本要求。
(2)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重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课程改革中一个新的课程领域,它们两者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围更广,它融合了以前分开开设的科技,文体、劳动和技术、社会实践和学校传统教育等各类活动课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全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整个活动过程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须指出,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面,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
(3)探讨出了三条行之有效的综合性学习途径。
①依托教材,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实现单元学习的有机整合。
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项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我们在研究中首先把教材当作“蓝本”,认真落实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有效地开展丰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②挖掘文本,设计综合性学习,促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文本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便利的凭借,研究中,我们凭借教材中文本的特点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优化课堂教学。
③链接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搭建沟通语文与生活的桥梁。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就是说,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培养语文素养的机会,甚至可以说,学生生活的天地就是他们语文综合性学习最宽广、最灵动、最具活力的课堂,这种学习应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为此,研究中我们十分重视开发学生的生活课程,丰富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走进大自然;呈现地域文化;追踪社会热点;弘扬经典文化。
2、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其一、学生信息搜集、整理的能力增强。
以往的学科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采用的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意识淡漠,能力薄弱。许多学生只会照搬电脑上、书本上的资料,仅介绍一个人物,也会拿出洋洋洒洒的几大张纸来。而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课题。经过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如今,学生不仅大致知道了哪些资料该取该舍,而且能按照明确的主题和思路来编排。在活动展示课上,学生们搜集、筛选、整理、交流、展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不断提高。
其二、团队合作意识更浓。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同学之间多方位地分工合作,交流探讨,每个人都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们为了完成一个有趣的语文活动,亦或是解决一个学习中的问题,常常需要在一起进行研究与实践,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懂得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他们在与亲戚、邻里、老师、家长的面对面的交流中,不仅增进了亲情,更能切身体会到长辈们的艰辛,心中油然而生对长辈的热爱与敬重,在与同学的交流探讨中又培养了他们团队的合作精神,团结意识。
其三、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世界上的一切国家和民族都要求其成员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尽社会责任,普遍地把履行道德责任视为人之美德。仅以我国而言,2400多年前,孔子就已经倡导“仁以为己任”;宋代的范仲淹曾留下了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成为近、现代无数炎黄子孙的人生信条。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如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社区建设问题、百姓生活、科学问题等等,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注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开展了“传统节日话饺子”的课题研究。学生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饺子的来历,年三十吃饺子的习俗和规矩,&以及吃饺子的含义等等,使学生们了解到我国的一些风土人情,传统礼仪,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等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能说会写,口笔兼长,已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两项基本能力。在研究中广泛开展“小演讲”、“小评论”、“小辩论”、“小导游”等说话训练,引导学生谈观点、说见解、辨是非、做广告;指导学生舞台表演,使学生在研究不同人物的性格,模仿不同的角色,表达不同的语气和各种神态的活动中,深深体会到言语表达受制于心境的驱使,体会到各种场合言语使用的特点,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让学生敢说、乐说、善说,真正成为说话的主人。书面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展示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引导学生博览精读,广泛吸收,从天文地理、名人轶事、科学珍闻到童话寓言、时文时事、生活常识几乎无所不包,以求厚积薄发。学生在参与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习作中“三缺乏”即“缺乏生活积累,无素材可写;缺乏语言积累,无话可表达;缺乏写作技巧积累,不知何处着笔”的问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幅度提高,近几年发表于市级以上报纸杂志或获奖的习作多达几百篇。
其五、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各学科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绝不止于每堂40分钟的时间,也绝不限于教室的空间。在研究中,我们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温馨亲切的街道、书香浓厚的图书馆、清新美丽的大自然、奇妙无穷的因特网……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突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们在思接千载、视通寰宇的广阔时空中学习语文,也就获得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自由与快乐。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涉及面之广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单是本学科,本单元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还综合了各学科的知识点。在研究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科间的协作,不仅协调了学科间的关系,也大大提高了活动效率。如利用家乡清江河开展的《清江,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以阅读教学课《只有一个地球》为基础,由课内向课外、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深化拓展,进行“探寻清江”的专题活动。根据学生特长爱好将其分成地理、历史、文学、文艺、美术、环保等小组,引导学生跨学科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实验教师主动与品社、科学、信息、音乐、美术等任课教师合作,将部分活动内容分流到相关学科中。活动内容由有关清江的诗词、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民谣、故事等丰富到有关清江河的地理知识、历史及传说、歌曲与舞蹈,还有清江及污染现状的音像、图片及公益广告。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在交流中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锻炼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更深深体会到学科之间的关联与渗透,消除了以往对某些学科的肤浅认识,全身心投入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3、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一,促进了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该课题研究组是一支由59人组成的研究队伍。在课题研究中,无论是主题活动的设计还是活动的开展,老师们无时无刻不在互相学习,互相研究,互相欣赏,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一种以“尊重、合作、创新、发展”为核心的团队精神在课题研究中逐步形成。
其二,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课题研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把教育理论的培训学习放在首位。课题组通过建立严格的学习制度,要求各位教师在自学的同时,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有效地促进了研究人员理论的储备和观念的更新,老师们树立了全新的语文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其三,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通过该课题研究,教师逐步能够站在全面发展学生的高度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合理安排活动程序,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课题组多名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其中,许尊菊老师成为宜昌市名师,易振秀、简灯炎、老师成为宜昌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易振秀、许尊菊、杨红、李凤毓老师成为宜昌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师,还有12位教师成为县级骨干教师,他们多次在市级的教研活动中执教观摩课、研究课、竞赛课,并获得极高的评价,或参加县研训中心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均展示了该课题组教师的非凡风采,王玉环老师还获得省小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其四,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课题研究的开展,迫使老师们去学习、思考、研究、探索,课题组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也给了老师们锻炼的机会。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在研究中得到提高,一篇篇文章的杂志、获奖的证书纷至沓来。我们从“教师成果一览表”(详见附件2)中便可见老师们的科研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
九、问题与思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更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发学生语文学习资源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也意识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是一项较复杂艰辛的工作,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去不断探索:
1、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一些教师的思想意识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难免会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程式化,形式化。
2、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各种活动,查阅大量资料,筛选各种信息,从而在活动中将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然而,我县多数学校地处农村,学生家庭条件有限,85%以上学生家没有电脑,也没有大量的课外书,部分家长也没有如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意识,这个原因也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3、如何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探索。学习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且还需要家长以及来自社会的评价。这一评价理念要求随之相适应的评价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在评价结论方面,既要有定性描述,也要有定量统计,这些还都待进一步研究。
“操千曲而后晓声”,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将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继续与之同行,与之成长。我们相信,通过辛勤的浇灌,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会绽放更奇丽的花朵。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