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退市上主板有没有上主板的

  主板市场是上市标准高、信息披露规范、透明度强和监管体制完善的全国性大市场,上市的企业多为市场占有率高、规模较大、基础较好、高收益、低风险的知名优秀企业。  中小板主要服务于即将或已进入成熟期、盈利能力强、但规模较主板小的中小企业。  创业板是以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这些企业的成长性特点突出,开始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在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非常活跃。主要为“两高” 即高科技、高成长性;“六新”企业即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企业。  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场外市场,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份公开转让、融资、并购等相关业务提供服务;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是其运营管理机构,是中国证监会直属机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许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转到主板上市大概是在“”挂牌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堰塞湖下,企业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在主板上市,但多数仍不愿打“”挂牌主意。主板比“新三板”的优势在哪里?笔者以为,答案在于流动性。“流动性”是经济界一个被“玩坏”的词,可以代表的含义太多。在货币政策讨论中,流动性可以指货币流通量;在企业领域,流动性可以指企业可变现资产的多寡;在银行管理领域,流动性可以指贷款期限的长短;在资本市场领域,流动性可以指证券销售变现的快慢。本文旨在上述讨论流动性的最后一层含义。  流动性曾是资本市场建立的目标,证券市场、市场皆是如此。目前全球最大的证券市场——美国证券市场,起源于梧桐树下的协议。当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8000万美元的债券后,零星的交易无法满足商人们买卖证券的需要,因此1792年,24位证券交易商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签订一个协议,以后每周的几个上午固定在这棵树下交易证券。随着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大,“梧桐树协议”变成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而变成纽约证券交易所。可以看出,成形的证券市场最初的功能就是促进证券的流动性,随后才衍生出证券市场融通资金、配置资源等功能。期货市场亦是如此。目前学界主流看法,当前世界期货市场,起源于美国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英文名称是 Chicago Board of Trade,字面意思应该翻译成“芝加哥贸易工会”,最初只是由82个谷物交易商发起的一个交易()的协会而已,功能在于促进农产品的流动性。之后为了这一目的,不断修改合约和规则,最终形成如今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两大功能——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无一不是建立在流动性的基础上。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我们国家重视产品生产,无法理解商品流通的价值,更不用提证券、期货等虚拟“产品”的流通。相对于流动性这一资本市场的“初心”,更加注重融通资金、配置资源、管理风险等所谓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虽然中国早期的资本市场也是来源于流动性的需求,如证券市场起源于如上海的四川北路、虬江路口,成都的红庙子;期货市场起源于郑州的粮食批发市场。但在出现不久,中国的资本市场就被国家收编管理,自下而上的发展过程被打断,变成自上而下的体制内机构。既然被国家收编,自然可以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对资本市场的定位即为融通资金,甚至是为国企脱困,反而把流动性功能看作是扰乱市场的根源之一;期货甚至因为流动性强、缺乏功能,一度被怀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国际上,交易所往往以交易量论英雄,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交易所的收入(也决定了交易所的存亡,梅拉梅德曾说过,如果不同交易所推出类似的期货品种,谁首先做到交易量最大,谁就能获得市场的全部交易量)。然而在中国,社会各界力量往往都会不自觉得要求降低交易量。例如,当某种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时,发改委等部门就会认为,是棉花期货上的投机力量推高了价格,因此要求交易所限制棉花期货的交易。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其价值在很多方面得到佐证。一是早年间的国库券。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再次发行国债,但不能流通。很多小商小贩溜街串巷,收购国库券,一般是国库券面值打八折或更多一些;随后当二级市场建立,国库券流动性大大提高后,国库券完全可以按照面值出售。八折和面值之间的差价,就是流动性的价值。二是企业IPO的热情。从本质上说,未上市的公司和上市的公司,本质上只有一个区别,就是的流动性。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总体约为20多倍,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市盈率分别约为40倍和60倍,这中间的估值差距,有一部分就是流动性的价值。三是MSCI对中国股票市场停牌的关注。一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积极推动明晟公司将中国A股纳入MSCI,但数年来未能如愿。年,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沟通的过程中,明晟公司提出,A股上市公司随意停牌,是A股纳入MSCI的一个主要障碍。停牌,便是破坏了证券的流动性。  至于期货市场的流动性,笔者可以用一个更鲜活的例子来说明其价值。中国固定收益行业的人士都知道,中国债券交易是以询价交易为主(交易商协会),竞价交易为辅(交易所),因此,金融机构保有大量的债券交易员,而且即使是只有利率风险的国债,成交也是比较麻烦的。笔者原以为,由于债券分散、难以标准化的特性,这种情况是合理的。然而,曾有一个国外回来的债券人士告诉笔者,如果中国国债期货品种足够丰富,流动性足够好,那么各期限的国债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他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程序化的国债做市商系统,不断的对各期限的国债进行报价,并通过买卖国债期货来对冲风险,大大便利国债的买卖,减少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商品期货中,如果没有流动性好的场内商品期货,由于不能确定公允价格,更不可能对冲风险,金融机构无法为实体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风险管理工具。用一句的话来说,期货市场是一个流动性的生产者,金融机构可以把这种“流动性”贩卖到更不标准化的市场里,促进这些市场的市场效率。  金融是经济的制高点,是国际经济竞争的关键环节。我国一直希望打造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忽视资本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意义,肯定会成为这一进程的绊脚石。人为地压制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会破坏资本市场融通资金、配置资源、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更会削弱国际市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试想如果在油价飚升到150美元/桶时,美国、英国指责投机者、限制期货的交易,WTI和布伦特原油如何成为世界石油定价的中心呢?
欲知更多股市机会,速速关注微信号:股市机会情报(thsjihui)
责任编辑:xws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股转系统(新三板)与沪深交易所有哪些区别。
首先,服务对象不同。与沪深交易所服务于“大而壮”的企业不同,新三板服务的企业往往具有“小而美”的特征,这些企业可能没有厂房、设备等值钱的资产,只有几间办公室,几台电脑,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它们往往处于“砸钱抢市场”的创业阶段,也拿不出一张漂亮的报表,迈不进沪深交易所的大门。但是它们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拥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新三板正是为了服务这些企业而存在的,让社会资本对创新体系的支持由企业的成熟期,前移到初创、成长期。
其次,正因新三板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它在挂牌准入、发行融资、交易结算、并购重组和投资者准入方面也有一套量身定制的制度规则。
比如,在挂牌准入上,新三板不设财务门槛,企业只要存续期满两年、股权清晰、业务明确,有主办券商推荐,即使尚未盈利,也可以挂牌。而且,新三板挂牌成本低、周期短。
交易制度方面,主板只有竞价交易一种方式,而新三板则提供协议、做市、竞价(即将推出)三种方式。
融资方面,新三板可自行选择融资对象及融资时点。主板、创业板市场只能选择IPO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发行新股融资,上市当时就要稀释原股东的股权,上市后再融资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而在新三板挂牌则可由企业自行决定是否融资,以及融资时点、融资对象。例如,紫光华宇由于股东看好企业前景普遍惜售,挂牌以来只发生过一笔交易。
信息披露方面,新三板实行“适度披露”原则。与主板、创业板相比,新三板对强制披露事项、流程进行简化。例如,不要求披露季报,指定网站披露即可。具体制度区别如下图: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新三板定位是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媒介,主要是为企业发展、资本投入与退出服务,并不以交易为主要目的,这也是它和主板的一大区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别当投资人傻主板玩不转的仍拿来新三板上诈
作者:邱小红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邱小红
  本周一“千人汇”推送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增发几千万收购自家保健品,新三板干细胞第一股惹争议”,内容主要是讲新三板上号称“干细胞第一股”的某企业,用增发来的几千万元收购了老板自己一家主要做保健品业务的公司。
  企业在新三板上挂牌,目的是为了融资做大,做增发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增发时用的理由是A,增发来的钱用作了B的用途,这就有问题了。而号称“新三板干细胞第一股”的这家企业,惹恼了投资人,正因为就是做了这样一件事。
  本来,在这家企业去年底的增发中,对这笔增发的用途是这样表述的:“本次募集资金公司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加大公司科研投入。”但是,拿到了增发的四千多万元之后,现在公告宣布将用三千多万元收购老板自己的关联企业(此笔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关联也没关系,关键是这家拟被收购的企业,其实基本上就是一个做保健食品的企业,要说跟“干细胞”扯得上关系的什么“精准医疗”平台,那也是在去年底才刚刚宣布启动、而且也是由老板作为主要发起人发起的一个所谓的“精准医疗研究院”。尤其是,这个被三千多万元收购的关联公司,也同样是在去年,才临时从一百万元的注册资本增资到一千万元。通过在去年底才见诸报端的“精准医疗平台”(被评估价值400万元!)、以及另外一项又是临时购买来的仅处在临床论证阶段的所谓专利(评估值177万元),这两项加起来已经占了被收购公司评估总值900多万元的一半以上,然后再溢价收购,这一笔现金收购就将花去三千多万元。
  一位朋友告诉笔者,虽然以前的主板也经常有类似事件发生,随意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和购买资产有猫儿腻,但随着监管越来越规范和完善,同样的事在当今的主板市场发生的概率不大。
  之前笔者也在专栏里说过,投资圈有时候就像娱乐圈,大家都在玩儿,但是,千万别玩着玩着就当投资者都是傻子,连公告都不会看了。投资者这些年在主板上吃过的亏、出过的血,多少也锻炼出了凌厉的眼光和积攒了有用的经验。找笔者投诉的这位先生,是位已经在股海沉浮多年的投资者,他说其实早在该公司的公告出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减持它,原因是,其跟董秘交流没任何回应,问几个重要问题一个都没回答。据此,他就已经判断,该公司要么就是不把小股东放在眼里,要么就是心虚无法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其实,由于500万元门槛的存在,新三板本来就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截至到去年底,新三板的投资者共22万户,其中机构投资者约2万,合格个人投资者数量仅为12万。要知道,12万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总额远远无法与2万机构的投资额相比较,新三板上有话语权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但是,有趣的是,连个人投资者都能看出端倪的猫儿腻,偏偏就没见有影响力的机构出来发声,甚至更可悲的是,某些市场知名度挺高的所谓研究机构的专家们,还拼命地吹喇叭站台。
  资本市场上,企业玩玩财技无可厚非,但关键得有个底线,至少要做到不欺不瞒,尊重投资者,不能损害投资者利益。在此底线的基础上,精通此道会玩财技的企业才能在产业整合、并购扩张等各方面如虎添翼,最终做大市值,也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值。所以,就像笔者在上一篇专栏里说过的,虽然新三板利好不断,还是希望已经在新三板上挂牌的企业都能够悠着点,千万不要把投资者当傻子,借着目前新三板正在大发展、而监管一时还不能完全跟得上的空隙,大玩特玩。
  (作者系“新三板千人汇”创始人、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品牌故事栏目总策划)
(责任编辑:罗浩 HN066)
03/30 02:3703/30 01:3903/29 12:0903/29 12:0203/29 11:5503/29 11:1503/29 10:5703/29 10:53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三板如何上主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