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地球环境污染染有哪些

战争垃圾给人类造成哪些环境污染
更新时间: 15:09
来源:中国国防资讯网
阅读:5866
网友评论1条
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战争的记忆还清晰可见,由于战争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小觑。实践证明:战争对环境具有极大破坏作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灾难性的,更是无法弥补的。
经过长达7年的伊拉克战争,大部分美军今年将会返国,在伊拉克数以百计的美军基地陆续关闭,但据香港《文汇报》8月14日《泰晤士报》报道,最少在伊国5个省份,发现大批来自美军基地的有毒物料,被随意弃置当地,而非按美国军方规定,运返美国处理,或运往伊国北部和西部的特别设施安全处置。该报调查发现,在首都巴格达的北部和西部,机油不断从55加仑的油桶流到地上,装有酸性液体的罐被打开,让儿童触手可及,部分有毒废料还贴上标签,写明是美军财物,一个被弃置的硫酸罐贴上警告单张,写上&可导致皮肤及肺部严重灼伤&等字句。美国国防部去年一份文件称,美军在当地最少制造5000公吨有害废料,但负责伊拉克工程和基建的美军准将考克斯前天表示,他正处理1.45万吨废油和受油污染的土壤,并指有关废料为过去7年来累积的。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数百名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军基地工作过的军队服务人员和承包商雇员都患上了癌症或严重呼吸道疾病,他们申诉是因为吸入了基地焚烧垃圾的黑色浓烟才中毒染病的。目前,联合国特别重视生态环境的问题。从纯军事角度讲,变相的生态环境战争,遗弃在从太空到地表乃至深海的军事垃圾,已成为破坏环境的隐形&杀手&。难怪有人预测,环境灾难是21世纪对人类安全的真正威胁。许多国家称环境污染是真正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目前,关乎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四个,即平流臭氧层、温室效应、对流臭氧层和酸雨。据&科学与和平&组织的资料介绍,世界武装力量使用的喷气式飞机每年消耗4200万吨燃料。在造成温室效应的化学气体中,军队排放的占10%。
一、一战、二战造成的战争环境污染始终没有根除,战争垃圾无法清理,至今威胁人类
实践证明:战争对环境具有极大破坏作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灾难性的,更是无法弥补的。
从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都证明了战争留下了难以排除的战争垃圾。这些战争垃圾包括废弃的炮弹、地雷、水雷,甚至核弹头等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越战期间,美军投放了许多带有毒气的炸药,使当地的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如今交战区&怪病&患者成百倍增加,甚至有60%的婴儿一出生就是残疾,还有的经诊断患有一种与战争有关的&怪病&。为了消灭&丛林战士&,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落叶剂&毁灭森林,大面积的植物在生长期便落叶死亡,破坏了很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地面上甚至连杂草也不能生长。越南北方在战争结束时已变成了真正的废墟。
在与美国人交战期间,越南土地上的炸弹和爆炸物较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上的都要多。
日,美军曾利用&地球环境武器&促使气候发生变化,使著名的&胡志明小道&泥泞不堪,难以通行;1975年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曾使用一颗炸弹引起一场真正的&火风暴&,&火风暴&中火焰气旋时速达200公里并扩展了几百公里,有好几百名越南士兵丧生,但尸体上却未发现任何伤痕。
据估计,在德国土地上,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的44万吨炸弹中至少有几千吨没爆炸。在原柏林西部,德国人在战后发现并销毁了31700多颗炸弹。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在表土里还残留着100万颗未爆炸的炮弹、22.2万颗炸弹、3万枚地雷。据统计,日军在华遗弃毒气弹达200万发,这些化学武器已造成2000人左右受害,大部分受害者生活不能自理。
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据日本卫生部门公布的统计材料,到1998年底止,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害死的总人数已达29.6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爆炸以后受放射线危害和病菌感染而陆续死去的。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受害者挣扎在原子弹后遗症的痛苦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战争&污染&,几代人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在一些战乱刚刚结束的国家,每天都有一些无辜的平民被战争时期埋设的地雷炸死炸伤。二战期间,各国在战区的江河湖海布设了约30万颗水雷,相当数量的水雷至今仍遗弃在河流海洋之中无法排除。
战争中,共击沉了4720艘运输船(苏联船只未统计在内)、1162艘潜艇。在被击沉的油轮中,有550万吨汽油流入海洋。两次世界大战在波罗的海遗留下约6万吨化学武器和炸药。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上,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预先埋伏的压缩氯气钢瓶。一时间,在长约6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毫无准备的英法士兵猝不及防,眼看着黄绿色的气体涌来,先是咳嗽,继而喘息,有的拼命挣扎,有的口吐黄液慢慢躺倒。这就是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化学战。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写入了人类战争的史册。据统计,在一战中交战各国共生产了136200各类毒剂,施放毒剂达到113000吨,造成伤亡人数高达1297000人。在这一时期使用的化学战剂主要是&窒息性毒剂&氯气和光气、&皮肤糜烂性毒剂&芥子气和路易氏剂、&血液毒剂&氢氰酸。其中以芥子气的威力最大。
到二战前后,多种多样威力巨大的化学毒剂相继问世。德国人似乎对化学战剂情有独钟,1936年12月首先发明了有机磷神经性毒剂&塔崩&和&沙林&。不久,德国的老对手英国又发明了同类毒剂&梭曼&。
20世纪50年代末,失能剂受到美国军方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生产出了第一种失朗剂&&毕兹(BZ),而且首先在越南战场上应用,共使用各种植物杀伤剂78000吨,布洒面积26800平方公里,其中针对农田的约占10%。越南南方受毒污染面积达38000平方公里,153.6万人中毒,其中死亡3000余人。
1953年,英国研制出维埃克斯毒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统称神经性毒剂,这类毒剂毒性高、稳定性强,是目前为止各国化学武器的主要战剂。在军用毒剂发展的同时,使用毒剂的方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不仅有毒剂炮弹、炸弹和用于飞机布毒的布撒器,还有用于近战的毒烟罐和毒剂手榴弹。
二战中,苏联研制出可发射氢氰酸毒剂&卡秋莎&火箭炮,美国研制出M-34型沙林集束弹。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军队对中朝军民也曾多次使用过化学武器。
人类制造了多少战争垃圾自核弹问世以来,有核国家装备的海军发生了约200起核潜艇事故,共有27艘核潜艇沉没,约有48枚核弹、11个核反应堆被遗弃在海底。随着战后军事科学和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利用人造自然灾害的&地球环境武器&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如在一系列断层地带采用核爆炸方式诱发地震、山崩、海啸等灾难,以破坏敌方的军事基地或战略设施;向敌方某一地区播撒化学品,以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使该地区变成酷暑难耐的沙漠。
据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曾于1970年对古巴实施了代号为&兰色尼罗河&的气象战演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军对古巴&上游&的云层播撒碘化银,使带雨云层在到达古巴之前先把雨降落下来,造成了古巴反常的干旱天气,严重影响了古巴境内的农作物生长,使糖类作物的生产没有完成预定的指标。
1952年,在苏联的坚持下,苏美两国的科学家在新墨西哥州桑迪亚(Sandia)国家实验室秘密举行了一系列的学术讨论和情报交流会,主要讨论关于电磁辐射特别是低频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危害和影响。苏联科学家认为电磁辐射对生物有严重的影响,而美国科学家不仅不相信,反而嗤之以鼻。最后会议无果而终,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但是争论并未结束。为使美国人相信,前苏联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附近秘密地安置了一台低频电磁发射器,把美国人当试验品,每天24小时不断向大使馆辐射低能量的电磁波束,最终给美国大使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件事1962年才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发现,为此还引起了一场外交风波,这一事件被称之为&莫斯科信号&。实际上莫斯科信号是由主要频率为10赫的低频电磁波所组成,和啄木鸟所使用的频率是一致的,所以又称之为&莫斯科啄木鸟&。&莫斯科啄木鸟&是利用低频电磁辐射来对人造成伤害的地球环境武器。
据联合国资料介绍,目前世界上在64个国家仍有上亿颗被遗弃的地雷,而且每年还新埋设200万至500万颗,排雷仅为10万颗。国际红十字会称,每年有2.6万人受到被遗弃的地雷的伤害,其中87%为非军人。受地雷威胁最严重的国家有:阿富汗、安哥拉、伊拉克、科威特、柬埔寨、西撒哈拉、莫桑比克、索马里、波黑、克罗地亚。每排除1颗地雷的费用在500至2500德国马克之间,不知道这么多的地雷到何时才能够排完。
二、高技术局部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对抗,也是一场破坏生态环境的地球战,甚至连珠穆朗玛峰也难逃劫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预计说,由于战争不断以及近年来的疯狂偷盗和抢劫事件造成了伊拉克长期的环境问题,要想解决对空气、水及土壤的破坏问题需要花费多年时间及数百万美元的资金。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海湾战争中遭贫化铀炸弹轰炸的地区,白血病患者人数剧增。外国专家经研究确信,贫化铀侵害了波斯湾地区人民的健康,估计至少有2万余名当地人因此身患癌症。在战争的阴影下,甚至连珠穆朗玛峰这座举世公认的全球环境最清洁地区也难逃劫难。
据中国科学院的监测结果表明,1991年的海湾战争引发的油田大火曾对珠穆朗玛峰的环境造成了污染,油田的燃烧排放物质随风飘到了珠峰地区。在珠峰南坡一些外国人发现了黑雪的同时,北坡的西藏当地居民也于1991年发现有黑雪降下。中国科学院1992年的监测分析表明,珠峰大气、水中增加的化学元素正是石油燃烧排放物。此外,他们在青藏高原采集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芯--海拔7100米的达索普冰芯也记录了这些污染事件,从冰芯中已鉴定出正构烷烃、姥鲛烷等120多种有机化合物,这是全球首次在山地冰芯中发现如此多的有机化合物。冰芯还记录下了海湾战争中大规模石油燃烧残余物,充分显示出圣洁的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已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
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美国已经有数以千计的军人患上了这种令人疑惑不解的怪病。&海湾战争综合征&的罪魁祸首就是美国军队在轰炸伊拉克时投下的数万枚贫铀弹。贫铀弹又称&银弹&,是一种具有极大杀伤威力的新型炸弹。它以贫铀为主要原料制成。贫铀是在提炼放射铀(铀235)的过程中的副产品,其放射性比天然铀低65%,可平均持续年,暴露于自然环境下,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有专家指出,贫铀弹所谓的&贫&只是相对原子弹而言,对人类和环境来说它仍是不折不扣的核武器。虽然它不像原子弹那样可以在数秒内将城市夷为平地,生物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其放射性,但其破坏性却不可低估。贫铀弹燃烧时,气溶胶化了的氧化铀和贫铀微粒进入人体内部,如果人或动物吸入了贫铀弹爆炸时产生的有毒尘埃,就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容易引起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癌症;而贫铀弹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微粒也可给水源和土壤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持续时间会长达数百年以上,它的危害与原子弹爆炸后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相比并不逊色。北约对南联盟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不仅使南联盟人民持续生活在死亡的威胁下,而且还给南斯拉夫乃至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北约使用了一种放射性的贫化铀炸弹,它能释放出致命的铀尘。
战争中,美军轰炸南联盟潘切沃化工厂、石油及煤矿工业等设施,进行变相的化学战。轰炸造成大量有毒化学物质、大量油烟和碳氧化物散发到空气中,其中一部分随多瑙河水流入黑海,严重污染邻近国家的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水源污染,导致在很大地域内、相当长的时间里缺乏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战争造成的生态灾难,在今后几十年中都无法彻底消除。如今,在南联盟的土地上留下了大约1.1万枚未爆炸的炸弹,其中有8%&12%的子母弹并没有爆炸,许多都埋入了地下,有的深达半米,给清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从1999年3月到6月,科索沃的孩子们发现,天上不时飘下一个个大花篮,花篮在半空中&天女散花&一般化作一把把漂亮的黄色小伞,忽忽悠悠从天上散落下来,宛如上帝提前送来的圣诞礼物。然而就在它们着陆的一刹那,小伞纷纷爆炸,发出天崩地裂的巨响,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惨不忍睹。在海湾战争中,大量原油入海,先后形成三片共约1200平方公里的油膜,给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造成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污染事件。据世界环境监测中心报道,原油污染给海湾生态造成了严重恶果,约100万只水鸟丧失了沿岸滩涂上的栖息地,油污沾满了鸟儿的羽毛,它们因无法飞行和觅食而大批死亡。海水中的鱼类也因缺氧和中毒而丧命。巴林湾的600头世界稀有海象因海草污染而面临丧生的危险。
海湾战争造成的污染几十年都难以消除。美军打击阿富汗启用了CBU&89子母弹(也称集束炸弹)、BLU&82B巨型炸弹、AGM&86C空射巡航导弹、GBU&28精确制导导弹等一系列高精尖武器,而这些武器真正的威力可能要过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其结果就是武器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对地球、生态乃至人类所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科学家对由于石油泄漏以及被毁军用车辆的废弃金属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估测,力求解决这个饱受战争蹂躏国家的环境破坏问题。由于伊拉克暴力不断,环境污染愈演愈烈。
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的新生儿畸形率及癌症发病率的升高与美英军火中使用的贫铀有关,尽管该项目并不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另一项计划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来自捐助国的250万美元用于估测那些专家怀疑受到贫铀污染的场所,在这些场所的浓烈的贫铀能够穿透坦克装甲钢板。2005年沙特阿拉伯《生活报》发表文章指出,伊拉克是世界上惟一连续14年受到辐射污染的国家。伊拉克环境部强调,伊拉克受到污染的地区有300多处,可能有2250万人受到了伤害。文章说,1991年海湾战争对伊拉克造成的严重辐射污染相当于7颗美国投向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
伊拉克国内外发表的许多调研报告都强调,美国对伊拉克使用贫铀弹使伊拉克孕妇的流产率比1989年增加了3倍,伊拉克人肿瘤发病率增加了7倍,因肺癌死亡的人增加了5倍。这篇文章提供的材料指出,在2003年3月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军再次使用了含有放射性铀的武器,使用数量比1991年多4~6倍,伊拉克死胎、畸形儿和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伊拉克卫生部一位人士宣布,目前伊拉克的癌症患者超过14万人。
因为担心战争污染会影响下一代,2008年,被派往伊拉克的许多美军士兵为留&后&,忙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前往精子库储存精子。美国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当时报道,近期为留&后&而前往精子库储存精子的美军士兵人数已达到了数百人。虽然这些人在数目庞大的军队中尚不具规模,但相对过去而言,储存精子的人数已相当可观,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军士兵出于对未来的考虑正加入到保护自己后代的行列中。据了解,2001年美国选择储存精子的军人仅有20名。
目前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其人数有所上升,但总计也不足90人。不过,这种&门可罗雀&的局面今年已出现了巨大改变,仅1月份,加州精子库就有98名军人光顾。与此同时,美国其他精子库也出现了&顾客盈门&的局面,众所周知,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曾有几万名美国退役老兵患上了&海湾战争综合症&,这种症状的特征是慢性疲劳、皮肤发生疱疹、浑身关节疼痛、记忆衰退以及大脑受伤。
三、高技术武器特别是环境物理武器带来地球大灾难,未来战争污染威胁人类生存日益严重
环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包含有少量臭氧,它对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体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臭氧与氧分子共同吸收了绝大部分超强度的辐射,阻止辐射抵达地球表面。如果大气臭氧保护层没有了,地球上的生命将不复存在。
现在,臭氧层因人类的破坏正变得越来越稀薄。在造成这一状况的各种因素中,占人类航空活动总量60%的军用飞机的活动,是最主要的原因。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的另一个因素是导弹发射和核爆炸。
据现在的研究成果,发射导弹时释放到平温层中的对臭氧有催化剂作用的氯的含量正以每年0.6%的比例增长,这对臭氧层破坏程度为0.1%。科学家认为,臭氧层变化只要达到1%,在未来10年就可能导致几千万人患皮肤癌。
目前,对于美国秘密研制环境物理武器,世界许多国家都予以揭露。除了英国、德国以外,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和国际事务委员会早在2002年便揭露说,美国试图人为制造地震、海啸、山崩等自然灾害,利用高频无线电波对地球近地环境进行大规模试验。
俄罗斯媒体指出,美军对近地环境进行大规模试验,其目的是要制造出威力巨大的&环境物理武器&集成系统。与以前的&环境物理武器&相比,美国现在要研制的&环境物理武器&集成系统在威力和破坏性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显然,美国的&环境物理武器&试验将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威胁。
众所周知,随着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地球接连出现气候变暖、暴雨、地震、海啸、山崩等生态灾难,这是自然对人类破坏地球环境的惩罚。现在美国又在加强对地球物理武器的研制,其对环境人为的消极影响,已导致自然恢复能力的实际丧失,这将进一步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影响。
针对美国近期的研制活动,俄罗斯科学家不无忧虑地指出,在对近地环境进行大规模试验的过程中,地球的大气层、离子层和电磁层受到高频无线电波有针对性的强大影响,致使近地环境平衡状况遭到破坏、离子层被加热并人为地制造出等离子体。将对地球物理、地质和生物造成全球规模的破坏性巨变,其中有些巨变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为了人类的生存,国际社会应该团结起来,防止诸如人造地震等&环境物理武器&变成能大规模用于实战的现实。
环境物理武器与其他常规武器相比,主要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威力大。由地球环境武器所引发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可能达到甚至超过任何一次大型核爆炸造成的破坏。比如,一场普通的热带风暴的能量就相当于一万颗百万吨级氢弹能量的总和。二是隐蔽性强。地球环境武器能在本国领土上使用而冲击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因而可以不受监督。
一般情况下,受攻击的一方往往只会怪罪大自然,攻击者便很容易逃脱责任。将它用于某个具体的国家,就可以给这个国家制造大灾难,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目前,世界上以美、俄占大头的核弹头总数为36000个,大约22000个处于运行状态。据1982年公布的材料,0.4MT的核爆炸能够烧毁200平方公里的森林。&核火灾&可能造成气候异常,少量黑烟长久留在空气中造成气候的改变。自然碳素(黑烟的主要成分)大量吸收太阳光,形成温室效应。
事实上,半个多世纪的核武器生产已经给人类生活环境造成诸多有害影响。50多年的核武器生产使美国的16座核武器工厂及研究所周围1公里范围内,每次试验后可搜集3吨氯化物和约7吨其他微粒。核武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正在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最近美国的一份杂志称,在核战争、地壳移动、火山喷发、小行星撞击地球、超级病毒、全球变暖和环境灾难等可能引起世界性灾难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中,最有可能造成人类最终毁灭的是全球核战争。
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一个小港口,一名渔民在受到油料污染的水面上划船前行。
2007年8月中旬,以色列战机对贝鲁特进行空袭,导致储油罐泄漏,造成黎巴嫩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灾难,据统计,黎巴嫩约150公里海岸线因此受到污染。
2006年据消息黎以停火,硝烟散去,黎巴嫩则开始酝酿另外一场&战争&,准备提出法律诉讼,要求以色列为其&战争罪行&和&环境污染&付出代价。黎巴嫩环境部说,在黎以冲突中,以色列轰炸击中黎境内一座发电站,大量石油泄漏,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黎政府将诉诸法律,要求以色列为这一后果负责。同时,黎巴嫩人权组织也在收集证据,打算依据&普遍管辖权&的法律原则把以色列告上法庭。这一原则规定,如果战争罪行非常严重,原告可以在任何地方提出诉讼,而不一定在罪行所犯之地。现代战争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污染,它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影响仍是个未知数。
2010年1月下旬,美国《海军时报》传出消息,围绕停泊在旧金山湾的一批退役舰艇,联邦海事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环保组织打起了三角官司,起因是这些被称为&幽灵舰队&的退役舰艇,由于年久失修,排出的有毒物质污染了环境。美军使用的破坏环境的武器,通过飞机或火箭炮等发射装置投射,在目标区一定高度上进行第一次引爆,将弹体内的化学燃料装药抛散到空中,使之与空气混合形成直径十几米至几十米的燃料气溶胶团后,点火引信起爆,起爆药炸破弹壳,将弹内燃料散布到空中,并迅速与空气中的氧较均匀地混合成燃料空气炸药。在弹壳炸破前的瞬间,引爆剂便从弹尾弹出,并经减速器减速,在恰当时间进入燃料空气炸弹药中激发爆轰。由于燃料散布到空中形成云雾状态,云雾爆轰后形成蘑菇状烟云,并产生高温、高压和大面积冲击波,形成大范围的强冲击波以及高温、缺氧,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由于这种炸弹可形成强大的超压和猛烈的冲击波,如一枚15000磅级BLU&82航弹爆炸时,所产生的峰值超压在距爆炸中心100米处可达13.5公斤/平方厘米,超压冲击波以每秒数千米的速度传播;爆炸时能产生1000℃&2000℃的高温,高温持续时间要比常规炸药高5&8倍。同时它会迅速将周围空间的&氧气&吃掉,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爆炸现场的氧气含量仅为正常含量的1/3,而一氧化碳浓度却大大超过允许值,造成局部严重缺氧、空气剧毒。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英国议会最近公开一份文件称,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曾对英国撒谎,私自在伊拉克境内使用&国际禁止&的凝固汽油弹即MK77新型燃烧汽油弹。MK77燃烧汽油弹是一种由航空燃油与聚苯乙烯混合制成的武器,此前曾被用于越南战争及朝鲜战争,主要是对隐蔽掩体内的目标进行有效杀伤。至4月2日,美国第一陆战远征部队共对伊拉克使用了30枚MK77燃烧汽油弹,但他们主要是针对军事目标发射的。美国的这一行为,显然违反1980年签署的《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使用了燃料空气炸弹-FAE,有力地打击了恐怖分子。在美军打击阿富汗塔利班作战中,美军使用了一种新型燃料空气炸弹,以便能在隧道或山洞里造成强烈爆炸,杀死里面的战斗人员,却不会使山洞坍塌,这样美军就可在轰炸后进入山洞验尸。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1楼&&薰衣草&
实在是太可怕。停止战争一起保护地球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
兹定于日(星期五)在北京上善徽州会所举办“2015…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当前的中国水处理行业,加强行业顶级精英之间的…
广告服务: 010-
媒体合作/投稿:010-
商务传真:01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Goootech.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位置&& >
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
&&&& 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八大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来自太阳(太阳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从地球反射出来的热量则被大气层中的气体部分地阻挡或吸收了。这样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我们称之为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大约占所造成温室效应的50%。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石油、煤碳等矿物燃料和农用化肥被大量使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据统计,100多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0%,甲烷增加了145%,一氧化二氮增加了15%。过多的温室气体使地球表面温度不断上升,在过去100年中,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3—0.6摄氏度。据联合国《年度世界资源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消耗将比增50%至100%,由此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45%-90%,按估计,在未来100年中,全球气温可能再升高1-3.5摄氏度。
  全球气候变温给人类带来的决不仅是一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冬天,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
  地球变温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尽管一部分科学家坚持认为这还有许多未确定的部分,但有一点可以确信无疑,那就是海平面将不断上升。目前这一变化已初见端倪。本世纪海平面已上升了25厘米,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预测,到2010年海平面还将上升60厘米。
  海平面升高60厘米,意味着美国将有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水淹没,纽约长岛的海岸线只需海水升高30厘米便要向后退缩30米。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对许多生活在大陆上的居民而言影响还不算很大,但对于大洋中由珊湖礁组成的岛屿国家来说,则意味着“国将不存”。
  日本学者不破敬一郎主编的《地球环境手册》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如对体弱的老人和婴儿抗暑热能力产生影响,并且气候变暖可能会扩大疟疾等热带传染病的病原生物和传播媒介昆虫等的栖息域。还有随着气候变暖而加重的大气污染,可能会加重因一般环境恶化引起的疾病。
  通常,传播痢疾的蚊子在17摄氏度以下只能生存几天,目前全球有58%的人可以避免受到痢疾的侵害,但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认为,如果气温再上升2至5度,那么全球将有60%的人口生活在痢疾感染区域。
  下面是一个病源菌借气候上升之便蠢蠢欲动的典型例子:从80年代开始,美国西南部连续6年遭受旱灾,猫头鹰、蛇和效狼等食肉动物减少了许多。1993年春天大雨之际,蝗虫大量繁殖,靠捕食蝗虫为生的一种老鼠因缺少天敌而骤然增加。这种老鼠携带着亨特病菌,一旦人类感染上这种病菌,就会导致身体出血、肾脏受损,严重的会引起呼吸困难。结果1993年起该地区居民最终处于这种病菌的威胁之中,并有人因此而死亡,引起了全美国的震惊。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对关系人类生存的农业、水源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据估计,人类每排放一吨温室气体,所引起的全球增温损失大约为20美元。目前全球排放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损失约2696亿美元-3157亿美元,占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4-1.7%。
   臭氧层耗竭
  1985年10月,英国科学考察队在南极的南纬60°观察站发现上空出现巨大的臭氧“空洞”(臭氧浓度极低区),从而引起了公众对臭氧耗竭问题的关注。
  事实上,自1958年对臭氧层进行观察以来,科学家就发现了高空臭氧层浓度有减少的趋势。臭氧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气体,它在地球大气平流层中,聚集在一起形成“臭氧层”。平均起来,臭氧层只有0.35厘米厚,但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保护地球免遭紫外线(UV)辐射,大约90%的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被臭氧层吸收。有人强调,臭氧层对于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就会达到使人致死的程度,整个地球生命就会像失去空气和水一样遭到毁灭。
  7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已着手调查某些化学物质与臭氧层耗竭之间的关系。两名美国科学家马里奥•莫利纳和舍伍德•罗兰德研究认为,“氯氟烃”可能是导致臭氧屋耗竭的顽凶。氯氟烃进入大气后,在阳光中会进行分解,并释放出大量的氯,而氯可以进行一种链式反应,极快地破坏臭氧分子。1986年世界气象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主持发布了一个有关臭氧层的报告,肯定了上述推断。
  臭氧层的耗竭与氯氟烃的大量排放有关,而氯氟烃大量产生正是人类自己所为。在本世纪30年代,氯氟烃还被介绍为一种“奇异的气体”,人们发现它具有多种用途:致冷剂、火箭发射剂、泡沫发生剂等等。氯氟烃的广泛利用,确实给人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例如有了家用冰箱,人们不必为食物保鲜而烦恼。在发达国家,氯氟烃的生产和消费量非常高,1985年美国人均消费氯氟烃1.22公斤,日本人均消费水平达0.91公斤,日本氯氟烷烃年产值达4万亿日元。
  无疑,氯氟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它的负面效应也是巨大的。氯氟烃造成臭氧层的耗竭,带给人们的是日炙、眼疾和皮肤癌。据估计,臭氧层每减少1%可使有害的紫外线(UV-增加2%,结果是皮肤癌的发病率提高2%-4%。此外,更令人担心的是臭氧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人毕竟是高级动物,已掌握了不少防止紫外线侵害的保护方法,但单细胞的海藻们无法躲避紫外线的魔爪,紫外线通过破坏其脱氧核糖核酸,进而阻碍其生长和繁殖。许多也面临着海藻同样的问题,人们日益关心:如果紫外线增加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全球初级生产系统的森林生态系统必将受到严重破坏,随后在生物圈产生连锁反应,那么,人类能否继续“快乐的活着”?
   酸 雨
  19世纪,英国人发现在氯碱工业地区,降雨呈酸性,并导致农作物和森林枯黄。1852年,英国一个污染检查团的成员发现曼彻斯特附近的降雨中有硫酸,并证实燃煤导致酸性降雨。1872年,英国人史密斯出版了《大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首次使用“酸雨”一词,并指出酸系燃烧排放物所致,并可以远距离传输。此后,“酸雨”及其危害成为人们关注的视点。
  酸雨产生的原理非常简单,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物与水蒸汽结合便形成硫酸或硝酸等,这些酸再以雨、雪、雾的形式落回地面或直接从空气中沉积到植物或建筑物上,并产生酸蚀作用。
  酸雨的产生是人类行为导致环境恶化的又一明证。酸雨首先为19世纪的英国人关注,与英国首先开始的工业革命有关。可以说,19世纪的英国即是产业革命的中心,也是酸雨的最大发源地。、年伦敦先后多次发生烟雾事件,具有讽刺意味的看,伦敦因此获得“雾都”的“美名”,雾甚至成为伦敦人夸耀的“土特产品”。
  导致酸雨的废气不仅是来自于工业生产方式,如以煤作为主要能源,也来自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汽车等运输工具的大量使用。到本世纪60年代,酸雨的危害全面呈现出来,受污染的淡水江河湖泊PH值降低,鱼类减少,森林、农作物死亡,土壤变酸,建筑物受侵蚀,人们的饮用水也质量下降。
  酸雨传输性扩大了其危害性,往往一地排放的有害气体而在其他地区形成酸雨。例如,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污染物的排放,使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明显增加,加拿大安大略省70年代发现在雨后和融雪区,鳟鱼和鲥鱼大量死亡。据统计,该省目前4000个湖泊被酸化,鱼和其他生物消失。加拿大环保局调查表明,加拿大受酸雨影响的地域达120万-150万平方公里,面积为日本的数倍。而欧洲中部地区和东欧的废气排放已对欧洲大陆北部地区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造成不利的影响。目前,欧洲、北美和中国西南部是世界酸雨最集中的地区。酸雨的传输性,促使人们认识到酸问题的解决必然是多方合作、国际性的。
   水资源状况的恶化
  水是生命之源,在外星探测中,科学家判定一个星球是否具有生命的重要依据是看是否有水的存在。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覆盖地球表面71%的面积,但是,地球上的水有约98%是既不能供人饮用,也无法灌溉农田的海水,淡不不足3%。而在这少得可怜的淡水中,87%左右存在于冰川冰盖及大气和土壤深层,人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淡不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03%。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快增长。从年,世界农业量增加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并且近几十年来,用水量正以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加,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不是神话。
  陆地淡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由于地球水资源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衡,使得有的国家洪灾不断,有的却干旱无雨。世界上至少有80个国家属于干旱半干旱国家,约40%的世界人口受到同期性干旱的影响。大气变暖加剧了干旱的程序,而干旱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祖辈繁衍生息的地方,成为“环境难民”。
  在水资源短缺越发突出的同时,人们又在大规模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水资源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所有制造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治理污水放在心上,而放任污水横流,甚至把大江小河当作城市“清洁器”,只望一江春水向东流,带走垃圾和废物。全世界目前每年排放污水约为4260亿吨,造成5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另扰联合国调查统计,全球河流的稳定流量的40%左右已被污染。
  水污染不仅对淡水,而且海洋污染的情况也是令人震惊的。海洋的浩瀚无边与自动净化能力,使人类一直把海洋当作最好最大的天然垃圾坑,倾废是人类利用海洋的主要方式。各国特别是工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倾倒大量废物,如下水污泥、工业废物、疏浚污泥、放射性废物等。在各种倾废中,倾倒放射性废物尤为令人关注,因为这相当于在人们四周放置了一个又一个失控的核弹,一旦废物产生泄漏,其产生的生态灾难远远超过二战日本广岛核爆的程度。尽管如此,海上倾废至今仍然为一些国家所乐衷。
  此外,海上石油污染也是海洋污染的凶手。石油污染形成海面油膜,影响海水复氧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石油中所含的有毒成份又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危害不易忽视。
回顾历史,是水养育了人类,造就了文明。两河流域兴起了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创造了古埃及文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海洋使古希腊文明一度辉煌。但今天,水却成为人类生存的障碍。1977年,联合国警告全世界:“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是水”。
   土壤资源退化
  土壤是农业之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几下年来,人类对土壤的索求和破坏,已引起了全球土壤资源的退化。
  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全球土壤退化评价分类标准,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大约在面积达12亿公顷的有植被覆的土地发生了中等程序以上土壤退化,相当于中国和印度国土面积的总和,其中3亿公顷土地发生了严重退化,其固有的生物功能完全丧失。
  土壤资源退化的最主要方式是土壤侵蚀、盐碱化和荒漠化。
  土壤侵蚀是指当土壤植被被清除后,在风力和水力作用下大量流失。美国农业部推测,世界上表土流失的比例为每年0.7%,总流失量达230亿吨。土壤流失正向世界范围扩展,如北非的表土通过风力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而在夏威夷的毛纳罗亚,每年3-5月可以观测到从中国南部飘来的尘沙。
  土壤流失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家作物减产,甚至形成饥荒。年埃塞俄比亚大旱,造成100万人因饥饿死亡,年非洲大陆12个国家持续干旱,约3500万人濒临死亡。专家们认为,灾难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雨量不,倒不如说是因植被破坏造成了土壤流失。
  土壤流失不只是使发展中国家苦不堪言,发达国家也面临同样的土壤危机。美国44%的农田存在土壤流失,每年从1.68亿公顷的农田中流失的土塘量达64亿吨,相当于把日本全车的耕地加厚8厘米。土壤流失动摇了美国的农业根基。
  撒哈拉沙漠据说在5000年前还是一片绿色,但如今已成滚滚黄沙。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目前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南扩展150万倾,平均每小时有170公顷沙漠形成。在苏丹境内,年撒哈拉沙漠向南扩展90-100公里,平均每年16米。本世纪40年代,法国学者就已对非洲沙漠化提出了警告,但全世界真正注意到沙漠化恐怖时代的到来,即已糊里糊涂地过了30多年。
  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为沙漠化下了这样的定义:“沙漠化是土地的生物资源的降低或破坏,最后使土地状况变得类似沙漠那样。这种状况能使生态系统广泛恶化、削弱甚至破坏生物资源,即破坏在支持人类寻求发展和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中具有多种用途的动植物和生产能力。”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测,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依靠降雨的耕地,12.5万公顷是灌溉耕地。此外,还有35万公顷土地受沙漠化影响。另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受沙漠化影响,约占世界人口1/6的人正受沙漠化危害。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就为阻止土壤流失、沙化,提高农作物产量而努力,农业基础灌溉设施建设活动从未停息过。但由于灌溉大量使用含盐价较高的地下水,加上过度灌溉,日照程序大,地表水分蒸发多等原因影响,大量的盐分留在地表,反而形成土壤盐碱化问题。
  盐碱化是土壤资源退化的主要表现之一。盐碱化的土壤使地表植被枯死,不但难于发展农业,而且为沙漠化创造了条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顾问石弘之曾在苏丹视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灌溉设施时发现:“大概由于时值旱季的缘故,地面上的盐分看上去就像撒了一层白粉。四周望去,地面上布满了裂痕,这里的土地已经完全变成了沙漠。为了阻止沙漠化而建造的灌溉设施,反而促成了沙漠的形成。”
  设在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思特•布朗警告说:“现在的土地危机正在重蹈石油危机的覆辙。年的石油危机以前,谁也没有认识到石油作为资源的重要性,政府和政治家也没有表示出任何关心,直到危机发生以后人们才认识到问题的深刻。然而,土壤如果到了那种地步就太晚了。”
   全球森林危机
  树木森林能够净化大气、调节气候、滋养水源、保持土壤、美化环境,这是识字课本中都会涉及到的常识,包括小学生都懂得树木通过光合作用生产人们赖以生存的氧气。其实,森林的功能不只这些,它还保护着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提供资源。自8000年前大规模农业开垦以来,全球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如西欧自罗马时代以来,已有2/3的天然林消失。但是,由于人们对森林功能的重视,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展植林造林运动,全球森林问题主要集中在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上。
  地球上热带森林曾一度达到29.7亿公顷,但现在已大大缩小。目前世界每年热带雨林的毁林量约1700万公顷,年平均毁林率为0.9%。照这个速度,热带森林不足百年将从地球上消失。
  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发现,残存在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的热带森林,现在最多有9亿公顷。在过去50多年中失去的森林面积,中南美为37%,亚洲为42%,非洲为52%。
  森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失去森林保护的土壤流失速度极快,在热带地区,表层土被冲刷掉后,红壤在太阳灼射下,发生板结,此后植物再也无法生存。同时,森林破坏使水源得不到涵养,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锐减,进而造成雨量下降,加速了气候干燥化进程。世界上的沙漠几乎都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这并非偶然,可以说,在这块地域,破坏森林就等于制造沙漠。下图说明了森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热带森林的毁灭对生物多样性也是一个致使的打击。南美洲厄瓜多尔海岸地带热带森林中,过去曾栖息着20多万种动物,其中近半数是固有种类。1960年以后,随着香蕉园建设、城市的扩大、油田的开发,热带雨林差不多全部被毁灭,由此导致约5万种以上的动物灭绝。
  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个是富国的浪费性消费行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热带森林拥有国基本上是发展中国家),木柴仍然是主要的能源,加上刀耕火种方式,使森林被大量砍伐、毁灭。另一方面,富国盛行的消费方式也对热带森林造成极大危害。如美国为了降低汉堡包用牛肉成本,在中南美的热带森林区开辟牧场;西欧的高级棺木则主要来自西非热带森林;日本人使用的卫生筷相当部分使用东南亚的热带木材。特别是日本对热带森林的破坏负有较大责任,日本作为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国,70年代以前主要彩菲律宾产木材,70年代是印度尼西亚,80年代是马来西亚,到90年代,马来西亚的森林资源行将枯竭。日本就这样不停地毁掉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的森林资源,这种做法无异于掠夺。因此,有学者称:筷子、汉堡包和棺材,毁掉了热带森林。
   生物多样性减少
  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描绘了一个缺少鸟语虫鸣的世界,然而,这个寂静的世界带给人们的却不是享受,而是寂静的恐怖!如果地球上只有人类,世界将会怎样?哈佛大学教授威尔曾这样的话:我们应明白,虽然没有了熊猫和老虎,人们还是可以生存下去,但却很少有人想生活在一个连这样的动物都不复存在的世界里。
  10多年前,一批致力于保全地球生物种类的科学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这个词,他们指出,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足以威胁地球及人类的将来。
  按照《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这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因此,生物多样性主要用来指生物体的种类。它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于人类只是生命圈中的一个分子,存在多样的生物种类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维持生物多样性正是为了更好地保存人类本身。
  在自然选择规律支配下,物种灭绝是不可避免的。在过去二亿五千万年中,重要的物种灭绝事件大约每隔二千六百万年就发生一次。但是,自人类大规模农业生产以来,人类行为一直在推进物种灭绝。近几十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显然加快了,照目前的情况推算,在本世纪末,地球上存在的物种将进一步减少15%-20%,其消失的速度将由每年一种提高到每小时一种,这比物种自然消失的速度将近快了1000倍。在全球热带森林中,物种消失的速度更令人震惊,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家詹妮弗•休斯和也的估计,每年要消失1600万个局部的动植物种群,也就是每小时消失1800个种群。
  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目前仍有非常多的物种没能发现并得到研究,因此,任何物种的消失都可能给人类生存造成重大损失。对生态学家而言,即使在珊瑚礁这样简单的生态系统中,也无法辨明究竟哪些物种是多余的。对于有人认为某物种不值得保存这种看法,生态学家批评说:“这就好比要我去跟莫扎特说,哪些音符可以删去。”
   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
  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了大量化学用品的产生,也一度为人类生活提供了种种便利,但当人们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才发现我们自己制造了一个充满毒害物质污染的生存环境。
  防腐剂、杀虫剂发明时,全世界都在欢呼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两者严重威胁着地球生命的安全。据60年代统计,美国每年平均有150人因滴滴涕中毒而死亡。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所患的各种癌症有80%是由化学药品造成的,其中滴滴涕、六六六等杀虫剂名列前茅。70年代中期以前,氯乙烯一直被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人们用它制造塑料广为利用,但现在已产它也是一种致癌物质。现代生活中,化学品的威胁无处不在,以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不得不强调:没有安全的化学品。
  然而,还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它们的危险性,但仍被大量的释放到环境中去。
  按联合国估计,全球每年增加的垃圾量约100亿吨,其中3-5亿吨属危险废物。通常人们处置废物的办法是掩埋或焚烧,或向大海倾倒,这些无疑是最为廉价的方式,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方式既不能消除危险物质和毒害性,也不能阻止其向自然界扩散,并且会带来更大的污染结果。美国纽约的一条运河20多年中曾被当作化学废物抛弃场,后来这些废物被用土填封,并建起了新的社区。但后来,雨水把掩坦的化学物质淋溶出来,地面和房屋都受到污染,最终迫使几百户居民迁出,损失达几千万美元。
  日本九州岛南部有一座临海小镇小水俣镇,1950年,“自杀猫”成为人们闲谈的话题,原来一座小渔村里发生了猫发疯投海自杀的怪事。几年来,镇上有人患上了一种怪病,发病初患者走路不稳、说话不清、面部表情痴呆,进而眼瞎耳聋,全身麻木;最后患者神经失常,浑身疼痛而死。当时由于不知道病因,人们把这种怪病称为“水俣病”。50年代水俣镇共有2000多人患此病,其中400人死亡。后经过调查确认,水俣镇发生的怪事与怪病,都与食用被有毒物质甲基汞污染的鱼有关。污染鱼的甲基汞来自水俣湾畔一家化工厂排出的废水。
  本世纪若干重要灾难都与毒害物质处置不当有关。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泄漏,造成2500多人死亡,几千人受伤,2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由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防毒害物质污染意识的加深,毒害物质处理受到严厉的控制,处理成本日益提高,因此,将废物进行越境转移(特别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便成为新的选择。在80年代,经合组织(OECD)国家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至少有1/10是通过国界转移后处置。表面上,这种转移常常带有“贸易”的合法身份,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污染转嫁,它促使局部的污染全球化了。
中国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最佳分辨率&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81号内48号 邮编:100011& E-mail: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环境污染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